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廣州亞太花卉

廣州亞太花卉

發布時間: 2023-01-22 05:36:00

A. 開車幫花店送貨要注意哪些

保濕運輸 鮮花不再怕坐長途車
目前雲南省正在嘗試一種新的花卉運輸方式「含水運輸」,可以在長途跋涉後將優質的鮮花完好如初地運送到客戶手中。
玉溪亞太花卉產業有限公司拍賣市場上的工人將包裝好的玫瑰花豎直插入帶有橡膠桶的包裝箱中,通過汽車用「含水運輸」的方式於三四小時後送到廣州。工人
們解釋,以往只是將鮮花隨意堆放在紙箱里運輸,若運程較長,一些鮮花到目的地後便脫水萎蔫,「含水運輸」能保持鮮花原有品質。
受非典影響航班減少,波及大量鮮花由於無法及時運送導致銷毀。玉溪亞太花卉產業有限公司把「含水運輸」方式從10月提前至5月施行引起眾多花商極大興趣。「首批採用『含水運輸』方式運出的石竹、百合等已到泰國,目前數量達200萬枝」。
業內人士認為,「含水運輸」是運輸方式的升級換代。鮮花損耗降低,不再需二次包裝即可出售,成本比原來減少40%,「含水」保鮮時間短,鮮花品質有保證,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花農收益。如:當地交易價僅五六分一枝的石竹,到泰國,花價升至每枝9角,委託該公司銷售的花農可結算為每枝8角。
此種「含水運輸」方式在國內為首次推出,玉溪亞太花卉產業有限公司已申請專利,並對外推廣。

B. 世界花卉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C. 玉溪亞太花卉產業有限公司採用了什麼合理化措施來提高鮮花運輸效

採取的是含水運輸的方式。
這是一種新的花卉運輸方式,可以讓花卉在經過長途跋涉之後依然新鮮,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通過含水運輸的方式能夠讓花朵開得更加鮮艷,新鮮飽滿。
這些花卉都是通過無土栽培,自動化管理,運輸過程中也嚴格遵守流程,大大的減少了損壞率,提高了鮮花的收益。

D. 廣州十大特色

1、廣州拉腸粉

拓展資料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139]。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140]

廣州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干炒牛河、廣東早茶等。廣州特色小吃有蘿卜牛腩、牛雜、雲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腸粉、豬腸粉、荷葉包飯、缽仔糕、雞仔餅等。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E. 目前世界花卉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是什麼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佔世界的1/3。——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鬱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症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於花卉市場。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F. 羊城的文化特色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廣州當地特色:

購物天堂

廣州毗鄰港澳,這是個商業意識濃厚的城市,商場林立,市場繁榮,一年兩度的廣交會更增加了商業氣氛。對旅遊者來說,廣州是真正的「購物天堂」。

著名的綜合性商場有:天河城廣場、中華廣場等。在廣州國際大廈等各大酒店,也處處可見品種繁多、設計新潮的世界名牌產品。廣州街頭各類店鋪林立,珠寶、服裝、副食、紀念品等應有盡有,繁華的商業街上,名牌專賣店鱗次櫛比,漫步街頭,五花八門的商品會給旅遊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廣州有八大風情街,除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之外,遊客們還可順便到附近的另幾條風情街走一走:如高第街日用品一條街,文德路文化街,華林寺玉器一條街,還有大南路書坊街內的金魚水族一條街……

美食之鄉

廣州以美食而聞名於世,曾有外國人在游記中寫道:「在這里,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大,要好……很多蛇被捉來當美味食用」,廣州人也自誇廣州的菜館菜式之多,一個人即使待一年也吃不完。

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珍奇,味道重清、鮮、爽、滑、嫩、脆,注重形象,品種繁多,而且集其它菜系之長,如京都骨、蝦爆鱔背就是吸取京菜口味而創制的;鐵板牛肉、魚香雞球則借鑒的是川菜口味;五柳魚、東坡肉是浙菜口味;聞名嶺南的太爺雞是徽菜口味;而西汁豬扒、茄汁牛排等,則是從西菜移植而來的……

粵菜更有三絕之說:文狗,選「砧板頭、陳皮耳、筷子腳、辣椒尾」形的精壯之狗,加上調料文制,食時配上生菜、塘蒿、生蒜,佐以檸檬葉絲或紫蘇葉,使之清香四溢;火局雀指的是「禾花雀」,此雀肉嫩骨細,味道鮮美;燴蛇羹,俗稱「龍虎鬥」,是用眼鏡蛇、金環蛇等配以老貓和小母雞精心燴制而成的佳餚,因蛇似龍,貓類虎,雞肖鳳,故又名「龍虎鳳大燴」。

此外,廣州人喜歡飲早茶、下午茶和夜茶,品茶之外還要吃點心。廣式點心品種有一千多款,為全國之最,製作精細,咸甜皆備,其中以廣式月餅最為有名,另外宵夜也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因此市裡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外地遊客切不可錯過這個體味廣州人日常生活的好機會。

文化交流之葩

廣州古時就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對外交流活動十分活躍。各種文化交流使廣州日益成為一個國際旅遊觀光城市。

1996年的南越王墓博物館赴日本舉辦的「中國南越王之珍寶展」,在東京、京都、青森縣展出119天,參觀者近10萬人次,是廣州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文物出國展。雜技《蹦床鑽圈》獲第五屆比利時國際雜技比賽金獎。廣州還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第四屆羊城藝術博覽月、羊城國際粵劇節、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康有為書學國際研討會等國際文化、藝術、學術交流活動。同時,廣州亦接待了來訪的境外團隊舉辦畫展、攝影展、文藝演出,讓市民直接欣賞到較高水平的外國文化藝術。1996年廣州還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亞太城市首腦會議。所有這些活動的舉行都更增加了廣州作為旅遊城市的魅力。目前,廣州市已經成為世界大都市協會正式會員城市,截至1996年底與國外10個城市結成友好城市。

羊城八景

「羊城八景」,最早源於宋代。當時,廣州的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城市大規模擴建,來穗貿易與游覽的客人眾多,人們便仿效「瀟湘八景」,開始選擇當時最能代表廣州城風貌的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色)、菊湖雲影、蒲澗簾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八個景點稱為「羊城八景」,歷經元、明、清各代,沿襲至今。

2001年「新世紀羊城八景」的評選面向全市市民,「嶺南特色」、「歷史底蘊」和「不老的廣州」成為評選的重要標准。2002年,羊城第一秀、越秀新輝、珠江夜韻、古祠流芳、黃花皓月、蓮峰觀海、天河飄絹、五環晨曦8個景點、景區從眾多的提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世紀羊城八景」。

植物王國

廣州是植物的王國,匯集了熱帶、亞熱帶的植物品種,巨大的樹干筆直高聳,寬闊的葉子搖曳多姿,具有濃郁的南國風情。

常見的植物有廣州市花紅棉樹,水杉、銀杏、榕樹、鳳凰樹、白蘭樹,以及羊蹄甲、茉莉花、米蘭、扶桑、夾竹桃、菊花、芍葯、雞冠花、玫瑰、水仙、大麗花、蘭花、含笑、茶花、勒杜鵑、桃花、梅花、雞蛋花等花卉,近些年從國外引進種植的新品種有鬱金香、康乃馨、金百合、鳳梨、非洲菊、緬甸蘭等。

廣州觀賞植物的好去處有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蘭圃、西苑盆景之家、雲台花園和每年春秋兩季均舉辦菊展的越秀公園、文化公園,另外廣州有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展示各種花卉、植物,吸引眾多的市民及遊客。遠郊的芙蓉嶂鬱郁蔥蔥,林木茂盛;從化森林公園山青水秀,清新怡人;番禺蓮花山山林奇特,超凡脫俗……

惠福路、盤福路、濱江路等舊馬路上,兩旁種植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古榕,像一把把撐天巨傘,陽光透過,馬路上斑駁婆娑的樹影隨風而動,引人遐想……

廣州節日

廣州是一座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美食節等。

此外還有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菊花展,元旦舉行的花車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匯演等,為廣州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G.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長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發展速度最快、投資環境最佳、經濟內在素質最好的地區之一:聚集著「世界500強」中的400多家企業,有180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在此安營紮寨;已初步形成了世界區域性金融、航運、貿易和製造業中心;中小企業發展迅猛,「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浦東模式」為海內外所矚目;未來數年內,一個縱橫交錯、通江達海的現代化快速交通網,將把「長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3小時都市圈」。

上海——商機之城
上海,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太平洋海岸一顆耀眼的明珠。近百年來,上海一直都是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對外貿易的主要門戶,是長三角地區當之無愧的「龍頭」。
創業優勢
1、創業商機無限。上海向來是商家必爭之地,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城」。這里積聚了「世界500強」中的200多家企業,是全球投資的重點;這里是國際商業交流活動的首選地,如APEC會議、《財富》論壇等;這里的居民有著強大的消費能力。
2、創業環境優越。上海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交通便利,腹地廣闊,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上海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加上成熟的商業文化、快速的辦事效率、良好的治安環境,使上海成為創業者的「風水寶地」。
3、人力資源豐富。創業需要人才,而上海無疑是國內人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最近幾年,上海更是積極地構築國際人才高地,推出「海外人才居住留證」、「人才居住證」等制度,以柔性流動政策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金礦領域
高科技產業:張江高科技開發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五角場高科技開發區等,都已是成熟的高科技創業園區,特別是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軟體、現代化通訊設施、生物工程和新型材料等領域,創業環境相當優質。
會展領域:上海會展經濟發展迅猛,國際知名展覽、全球頂級峰會紛紛落戶上海,如財富論壇、APEC會議、世博會等。會展經濟的崛起以及國際貿易窗口的背景,使得上海的物流、酒店、餐飲、旅遊、禮品、廣告等領域蘊藏著諸多的商機。
連鎖加盟領域:上海現有連鎖加盟店4000餘家,加盟業的觸角已從零售、餐飲、美容美發、洗染等傳統行業延伸到了教育培訓、汽車配套服務、租賃服務等新興領域。
推薦:★★★★★
適合人群:海歸人士、科技人士、商界人士、大學生、下崗失業人員等。

杭州——天堂之城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杭州,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更是近年來新崛起的經濟城市。今天的杭州,不僅是旅遊、生活的「天堂」,也是創業的新「天堂」。
創業優勢
1、go-vern-ment大力支持。近年來,杭州市go-vern-ment提出「創業在杭州」的口號,推出一系列創業優惠政策,積極改善創業環境,營造「一心一意創大業、齊心協力創成業」的濃厚氛圍。
2、創業成本較低。杭州的創業、生活環境一流,但創業成本卻相對較低。例如,在上海建一座400多個房間的四星級酒店,沒有6個億的投資根本做不下來,而在杭州只要3個億就足夠了。
金礦領域
休閑服務業:杭州是旅遊勝地,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穿梭如織的人流,使得大到酒店、餐廳,小到茶坊、咖啡屋、棋牌室等,都富有商機。只要店面夠風花雪月,不愁沒有市常
手工製造業:杭州的絲綢、陶瓷、制筆等手工藝產品,在海內外都有良好的口碑和堅實的市場基礎,是相當不錯的創業領域。
零售業:杭州零售業發展驚人,已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及川流不息的遊客,將為杭州零售業提供更為寬廣的空間。
推薦:★★★★
適合人群:商界人士、手工藝人、文化人士等。

蘇州——科技之城
蘇州位於中國最富饒的江南地區,是歷史文化名城,和杭州並列為「人間天堂」。近年來,蘇州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聚集著飛利浦、三星、日立等世界名企的蘇州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投資額高達14.8億美元,已成為科技創業者的「新天地」。
創業優勢
1、國家政策支持。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go-vern-ment的合作項目,享有國家賦予的「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優惠政策。蘇州市go-vern-ment對民營經濟的發展也相當重視,2004年還專門下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進一步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條件,鼓勵自主創業和投資。
2、科技底子雄厚。近十年來,蘇州以蘇州工業園區為重點,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長超過20%;建立了信息產業園、國際科技園、國家級軟體園等重要創業發展載體;設立了科技發展、人才培養、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和留學生企業融資擔保及創業基金等一批專項基金,為科技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氛圍。
金礦領域
現代製造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是蘇州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蘇州筆記本電腦年生產量已佔全球總量的25%左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隨著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三星、日立、飛利浦等「微電子大戶」落戶蘇州,「亞太微電子製造之城」已開始顯山露水。
配套服務業: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落戶蘇州,與此相關的倉儲、物流、運輸、金融咨詢、信息咨詢、獵頭服務等配套服務領域,都有著較大的創業空間。
生態旅遊業:蘇州的園林和古鎮聞名天下,近年來又開發沙家浜、木瀆、西山、吳江、同里等旅遊新品,以及太湖浦庄農林大世界、崑山丹桂園等農業生態旅遊項目,大大豐富了蘇州旅遊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員、海歸人員、擁有專利技術項目的大學生等。

溫州——重商之城
溫州,自古就是重商之地。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更是以「千軍萬馬辦企業、千家萬戶搞生產、千山萬水找市潮的澎湃激情,從家庭作坊式工業起步,一步一步發展成為我國民營經濟的前沿陣地。
創業優勢
1、創業氛圍濃厚。溫州的重商之風由來已久,溫州人具有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吃苦耐勞、敢闖天下的精神。溫州的創新意識之強烈,商業文化之成熟,享譽全國,創業氛圍極其濃厚。
2、市場機制完善。完善而靈活的市場機制是溫州經濟的驅動力,也能為創業者提供規范的創業環境。全國首個私營企業地方行政性法規、首個股份合作制經濟地方行政性法規都出自溫州。經過數十年的培育,溫州已形成較完整的市場體系,包括消費市嘗資本市嘗勞動力市場等。
3、創業基礎扎實。區域塊狀經濟是「溫州一絕」,即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生產方式,通過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形成產業集群。創業者如想進入這些領域,有現成的產業鏈和配套渠道,創業基礎較為扎實。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文化人士、大學生等。
「大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經濟實力雄厚,已大大超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高技術產業產值已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是亞洲最大的計算機零配件生產基地。但相對於「長三角」,「珠三角」在周邊省區的龍頭地位還不太明顯。隨著「大珠三角」經濟區概念的提出,「珠三角」將突破腹地狹小的掣肘,與周邊省區共同實現經濟騰飛。按有關部門的計劃,在未來20年,「大珠三角」城市群將成長為與美國東北部城市帶、日本京阪神城市帶分庭抗禮的全球超級城市群。「大珠三角」區域合作為投資和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
「僑鄉」效應
華南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臨近東南亞,是著名的「僑鄉」,有著得天獨厚的市嘗資本、商業關系資源優勢。

廣州——商埠之城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8家在廣州投資辦廠,形成了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工業項目。廣州的民企經濟活躍,民企數量在全國連續多年名列第三。
創業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與香港、澳門、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為鄰,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廣州成為南方最繁華的商埠和我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並逐步發展成中國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2、創業歷史悠久。廣州有著2000多年的商埠史,民營經濟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矗廣州民企數量在全國連續多年名列第三。在服裝、製造、飲食、貿易等領域,幾乎是民企的天下。而且,更多的行業正在向民營資本開放,創業者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
3、go-vern-ment政策支持。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得益於中央、地方的政策絕非其它城市可比。從去年初廣東省go-vern-ment推出扶持民企發展的12個配套文件,到廣州市出台民企「十個放寬」政策,再到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融資和擔保體系,廣州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日益公平、寬松。
金礦領域
餐飲業:俗話說,「食在廣州」。廣州人愛吃、會吃、敢吃,是全國皆知。廣州更是粵菜發源地,餐飲業特別紅火,酒樓餐館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餐飲業由於市場需求大、進入門檻低,而成為廣州民企最集中、最活躍的傳統領域。
服裝業:廣州鄰近港、澳、台地區,在獲得國際服裝流行信息上有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而且廣州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成為國內主要的服裝產業基地。
花卉業:廣州素有「花都」之稱,每年都將舉辦聲勢浩大的國際花卉博覽會,而且還建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花卉博覽園和園藝產品超市。根據廣州市go-vern-ment的規劃,廣州將發展成為中國花卉產業的「矽谷」。
推薦:★★★★
適合人群:下崗失業人員、小本經營者、商界人士、大學生。

廈門——風景之城
廈門是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中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創業優勢
1、硬體環境一流。廈門曾多次被評為「國內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並入圍「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此外,還擁有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2、創業政策優惠。廈門市go-vern-ment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降低民間資本准入門檻、打破行業壟斷、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實行一視同仁政策、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為來廈門發展的創業者提供舞台。
金礦領域
1、現代物流業:廈門是上海、香港連線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港口,擁有海、陸、空三大運輸優勢,因此,物流業被定位為廈門的支柱產業之一。
2、電子信息業:廈門現有電子工業企業200餘家,其中包括廈華、廈新、戴爾、松下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根據規劃,今後廈門將重點扶持發展三大領域,分別為計算機與網路產品領域、通信資訊產品領域、數字技術產品和家用智能中心產品領域。
推薦:★★★
適合人群:商務人士、科技人士、海歸人士、華僑人士等。

深圳——年輕之城
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卻是國內「含金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中國200多家創投機構中,深圳籍的佔了一半,創投資本總額高達120多億元。作為首個經濟特區,由於國家政策的支持,深圳在基礎設施、市場環境等方面已大大超出其他城市,被稱為中國的創業樂園。
創業優勢
1、創投資本雄厚。深圳是國內創業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中國200多家創投機構中,深圳佔了1/2,創投資本總額高達120多億元,而且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多元化,包括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上市公司、境外創投公司、銀行、個人資本等。
2、創業氛圍寬松。深圳是新興的移民城市,包容性強,各種新思想、新創意不會輕易被排斥。這種富有時代特徵的創新文化,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而且,深圳開放程度較高,不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束縛,對外來者有很強的認同感,更有利於創業者自由發展。
3、創業環境一流。深圳作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在政策上有著諸多的優惠。深圳go-vern-ment高辦事效率和透明度全國聞名,市民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加上與香港相鄰及多元的文化氛圍,使深圳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發展「寶地」。
金礦領域
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國內創業投資最活躍的城市,又有很多優惠政策支持,使得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領域,聚集了華為、中興、聯想、創維、TCL、金蝶等一批國內民營高新技術龍頭企業。
服裝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服裝業已成為深圳的優勢產業之一。特別是服裝加工業,依託深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勞動力密集優勢、對外出口優勢,發展空間較大。
物流和商貿服務業: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開發商———美國普洛斯信託公司投資逾10億元,在深圳建立國際物流園,以及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東部黃金海岸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啟動,使深圳的物流和商貿服務業充滿商機。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大學生、商貿人士等。

泉州——民企之城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優質的自然條件、悠久的經商歷史,為泉州民企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如今,泉州已成為福建省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濟總量連續7年位居福建省首位,並擁有「中國鞋城」、「中國內衣名鎮」、「全國食品工業強市」、「中國百強縣市前十名」等榮譽。
創業優勢
1、商業底蘊深厚。自古以來,閩南文化的精髓在於「敢拼愛贏」。先輩們敢闖天下、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傳統,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而泉州對外開放較早,在外來文化及商品經濟的影響下,鑄就了現代泉州人的開放意識、超前意識、商業意識。深厚的商業底蘊為泉州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
2、創業資源豐富。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有著豐富的海外信息、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為泉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此外,泉州是華南地區重要港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運輸業支持,這些都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背景。
金礦領域
微波通信業:泉州是我國微波通信產業三大主要基地之一,預計至2010年,可實現總產值60億元,微波產品產銷量佔全國70%以上。可見,泉州的微波通信產業是塊大蛋糕,有著諸多的發展機會。
紡織服裝業:作為泉州第一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抽絲、織布、漂染及後整理、服裝生產完整的產業鏈,是國內最大的休閑面料供應基地、服裝配件供應基地、服裝批發集散中心,而且具有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行業規模化、市場佔有率高等優勢。
推薦:★★★
適合人群:華僑人士、海歸人士、小本經營者、下崗失業人員等。
創業商機
西部地區

成都——天府之城
成都是我國歷史名城之一,很早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文化悠久,市場繁榮,被描述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如今,新時代賦予成都全新的魅力:四川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西部地區外商投資最集中的區域;是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創業優勢
1、重視科技創業。成都是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葯工程產業為龍頭,以高新技術加工製造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成都市go-vern-ment高度重視科技創業,尤其是電子通訊、軟體、生物制葯、晶元行業等領域,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土地使用、資金等方面給創業者大開「綠燈」。
2、創業環境良好。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樞紐城市,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氣候溫和,配套設施完善,英國渣打銀行、日本東京三菱銀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機構都在成都設立了代表處。這些優勢,是大部分西部城市難以比擬的。
3、人才薈萃之地。成都是西南地區的人才高地,平均每1萬人口擁有人才614人,遠高於全國482人的平均水平。成都的技能人才資源特別是豐富。
金礦領域
高科技行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是成都的支柱產業,go-vern-ment對這些產業有諸多的扶持政策。而且,近年來,成都涌現出一批技術創新力強、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如地奧制葯、國騰通訊、托普、匯源等,形成了良好的行業發展態勢。
現代都市農業:成都的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領域發展勢頭良好,加上四川盆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現代都市農業是個很有價值的投資點。
休閑旅遊業:成都毗鄰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溝等旅遊勝地,而且,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是全國出了名的,因此,成都的休閑、旅遊、服務、餐飲等領域,有廣闊的消費群體,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大學生、小成本創業者等。

重慶——騰飛之城
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和長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隨著美國福特、日本五十鈴等世界汽車名企的落戶,重慶將成為中國西部的汽車生產中心。
創業優勢
1、發展基礎扎實。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在技術儲備、勞動力技術水平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矗根據重慶市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重慶將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的「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地」:即商貿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通信樞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基地。
2、創業政策優惠。重慶市go-vern-ment向來重視發展民營經濟,大力提倡科技創業:允許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兼職興辦科技企業;建立博士創業園區、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區;設立人才舉薦「伯樂獎」和「人才開發專項基金」;放開企業資本限制條件,兩萬元即可注冊成立民企。
金礦領域
機動車製造業:重慶的摩托車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力,其中民企佔了半壁江山。近年來,這些民企還將觸角伸到由國企獨霸的汽車領域。隨著美國福特、日本五十鈴等汽車名企的進入,重慶的汽車製造業將更加如魚得水。
礦產開發:重慶具有天然氣、鉀鹽、錳、鋁、鋇、石灰岩、煤、硫、鍶、石膏等優勢礦產,在礦產資源利用、礦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具有巨大的開發空間。此外,重慶的地熱資源十分豐富,而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在溫泉旅遊、礦泉食品加工等方面商機無限。
房地產開發業:重慶成為直轄市後,舊城區需要進行大幅度改造,新城區建設項目紛紛上馬,從而為房地產開發和建築建材供應帶來無限商機。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資本雄厚的創業者。

西安——留白之城
「東有羅馬,西有長安」,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今天的西安,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之一。中央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更是為西安帶來了諸多的發展契機,這塊古老的土地因此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創業優勢
1、創業成本較低。與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相比,西安地價、物價、勞動力價格較低,創業成本相對較低。而從人才資源、科研實力上看,西安有39所高等院校、2000多家科研及技術創新機構。這「一低一高」形成西安獨特的創業優勢。
2、資金較為雄厚。西安現有17家創業投資機構和100家相關機構,名列全國第4位;創業資本總量近13億元,名列全國第5位;西安還建立了兩家技術產權交易中心。
3、空白領域較多。西安各種資源豐富,但由於經濟不夠發達,存在一些市場空白。這些空白,對有眼光的創業者來說,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創業金礦。
金礦領域
高科技行業:近年來,西安市go-vern-ment積極採取措施,打造「西部創新科技城」。電子與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基礎新材料、現代生物與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成為西安的支柱產業。
農林種植業:1996年,當投資人一窩蜂把錢投向「短平快」項目時,陝西中富集團董事長高劍平卻以低廉的價格租用了西安太白縣8800畝荒山種植雲杉和落葉松。不到4年,他的幾百萬投資就變成了3.1億元的資產。在西安,這樣的荒山還很多,開發成本較低,而林木需求則比前幾年更為強勁。
旅遊業:西安居中國六大古都之首,豐富的旅遊資源並未得到充分開發。來西安旅遊的外國人占來華總人數的40%,但旅遊創匯僅佔全國的2%。旅遊設施不夠完善,旅遊產品更新滯後,這些看似西安旅遊業的短處,卻也是創業者的發展空間。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農林業人士等。
創業商機
北部地區

北京——文化之城
創業優勢
1、創業環境成熟。北京是中國的科研中心,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總數和密度在全國排名第一,智力資源極其豐富,勞動力素質非常優異。北京的市場經濟發展相當規范化,商業運作模式成熟,在運輸能力、市場規模方面都位於全國前列。北京歷經幾朝幾代的風雨錘煉,造就了大度的市民文化。這些都為創業者提供了優質的發展環境。
2、品牌效應巨大。中關村無疑是北京經濟的最大亮點,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第一品牌」,被形象地稱為高科技企業的「超級孵化器」:據統計,100多平方公里的中關村園區集聚了6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增幅達到平均每年30%以上。中關村因此成為國內外科技人士創業的首選地。
3、創業商機豐富。
金礦領域
高新技術產業: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直領先全國,發展基礎良好,加上豐富的人才資源及中關村的品牌優勢,是相當不錯的創業領域。特別是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葯、光電一體化、新材料等新興高科技行業。
文化產業:北京是中國文化最繁榮的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傳媒產業基地,在文化、傳媒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市場優勢、經驗優勢、專業人才優勢。此外,北京現有的傳媒產業結構中,網路媒體的份額相對薄弱,因此,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旅遊、餐飲業:北京是全球聞名的旅遊勝地,風景名勝數不勝數,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在涉外接待、旅遊服務、酒店業、餐飲業等方面富有商機。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文化人士、大學生等。

天津——明珠之城
天津素有「渤海明珠」之稱。由於有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世界第十五大城市等諸多「背景」,天津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經濟商貿中心和華北地區最大的航運中心,顯露出現代國際港口都市的風范。
創業優勢
1、地域環境優越。天津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中國內地第二大港口和最大的航空貨運中心,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是中國北方重要鐵路樞紐,連通全國六大鐵路干線。天津背靠北京「大樹」,隨著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輕軌等項目的逐步啟動,兩地可實現資源共享。
2、go-vern-ment大力扶持:天津市go-vern-ment全力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出台了《關於積極推動我市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意見》、《天津市促進創業投資業發展的暫行規定》等,在融資、稅收、人才等方面給予多項優惠政策。
金礦領域
物流運輸及港口貿易:天津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物流業與港口貿易有著雄厚的發展實力。天津已成為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有2000多家物流企業和貿易企業,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生物醫葯:生物醫葯產業作為天津優先鼓勵發展的產業之一,go-vern-ment從土地、能源補貼、稅收和財政扶植等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正在建設中的現代中葯產業園、華立達生物園等,按國際標准進行規劃和管理,為專業人士提供優質的創業環境。
推薦:★★★★
適合人群:科技人士、海歸人士、商貿人士、大學生。

大連——海濱之城
大連具有「京津門戶」、「東北之窗」的雙重身份,地理優勢突出,擁有中國最優良的港口。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大連的高級人才密集度僅次於上海。在《福布斯》最新中國內地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上,大連名列第三。經濟學家溫元凱更是樂觀地認為,大連是全國最具投資和居住價值的城市。
創業優勢
1、開放程度較高。大連是東北地區開放度最高、開放性經濟最集中的城市,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已成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目前,大連已初步形成了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外向型經濟格局,是理想的投資區域。
2、工業基礎深厚。大連工業化起步早,設備、技術基礎雄厚,產業工人素質較高,尤以船舶、機車、重型機械、數控機床等裝備製造工業的優勢最為明顯。
金礦領域
製造業:大連的造船、裝備製造業等都屬於國家支持的戰略性產業,go-vern-ment給予了諸多的政策支持。模具園、船舶配套工業園、汽車零部件工業園等重點工業園的崛起,以及大眾、寶馬、日野等跨國名企的進入,為大連製造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養殖及加工業:大連是我國重點漁區和水產品集散地。為加快水產品加工業的升級速度,大連市go-vern-ment對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加工項目給予適當補貼。

H. 關於花卉的性質和受眾以及發展方向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

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

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佔世界的1/3。

——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鬱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症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於花卉市場。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相關報告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熱點內容
在櫻花校園模擬器里生小孩 發布:2025-09-19 17:09:37 瀏覽:245
七夕新娘幣 發布:2025-09-19 17:09:36 瀏覽:577
2017合肥七夕節 發布:2025-09-19 17:05:17 瀏覽:224
綠植護綠的畫 發布:2025-09-19 17:04:06 瀏覽:896
紅線百合 發布:2025-09-19 16:32:37 瀏覽:917
四季蘭花盆景 發布:2025-09-19 16:29:01 瀏覽:982
寒風里的梅花 發布:2025-09-19 16:25:22 瀏覽:375
西安買蘭花 發布:2025-09-19 16:19:27 瀏覽:234
日和坊七夕 發布:2025-09-19 15:50:15 瀏覽:757
lol的情人節皮膚有哪些 發布:2025-09-19 15:24:10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