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寺院用插花

寺院用插花

發布時間: 2023-01-12 17:44:18

① 日式傳統美學:物哀、幽玄、侘寂

逢至年底,去到幾個國內的休假之處,但凡掛鉤了 「禪茶」 二字,便逃脫不了日式風。甚至一間原本樸拙的山野寺院,也搖身一變為 「唐宋遺韻」,弄得有種尷尬的違和感。看到這樣的依瓢畫葫蘆,不禁想問,除了追求形似之外,我們還應理解並學習借鑒到什麼?

日式美學小史

物哀、幽玄、侘寂

______

在傳統日式美學中,少不了中國文化的影子,但中國文人的清寂多少是在遇挫後才有閑情去擁抱自然;而在日本,你卻可以輕易讀到底層民間朴實並內斂的生活。因為自出生起,島國人就與山、樹、花、鳥、獸和溪水洋流,成為了緊密而溫和的鄰居。

▲ 京都清水寺始建於778年,十數年後,承載 「物哀」 這一美學意識的平安時代開始了

物哀,是微妙的感受力

日本平安時代(約794-1192年)的作家清少納言,將京都山水、魚蟲草木、四季時令、宮廷服飾和瑣碎世相都寫進了《枕草子》。他用家常筆調說生活情趣:

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雲彩微細橫在那裡,這是很有意思的。

▲《枕草子》作者清少納言畫像

▲《源氏物語》和《枕草子》被稱為平安時代文學雙璧,都體現出 「對微妙意思的耽溺」

和《枕草子》齊名為平安時代文學雙璧的《源氏物語》,則如日本國學家本居宣長評論的那樣,是對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懷抱有細敏微妙的感受力。

本居將這一特質提煉為 「物哀」,將日本文學的本質歸納為 「在於物哀」,這是 「物哀」 一詞首次被提出。

▲ 能由外界而自然生發感情有所感觸,就是知 「物哀」 的人

本居所指的 「哀」 ,是人的各種情感,「梵谷興、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稱為 「哀」,所謂:心有所動,即知物哀。

後來日本美學博士大西克禮進一步完善了 「哀」 的意涵,他認為 「哀」 不僅是一種情感或心理,也是將 「靜觀」 從特定對象延宕至更廣闊 「存在」 的能力。

▲ 俳聖松尾芭蕉寫道:「鸛巢高,山風外櫻花鬧。」 這有感於自然律動而動筆記錄,不也是物哀嗎?

在美學框架下,「物哀」 並非三言兩語能辯明。我們且將它視為一種感性:細節皆入五感,然後體悟、發現、由此及彼,並將各中情致掰開揉碎,又見優美、凄美甚至禁忌之美。所以每個發出的感嘆詞,也就是達成物哀的瞬間。

人們一般將《源氏物語》視為 「物哀」 的轉型之作,從中摘錄一段:雪中蒼松翠竹,各有風姿,夜景異常清幽……即可見物哀。

源氏公子說:「四季風物之中,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都可賞心悅目。但冬夜明月照積雪之景,雖無彩色,卻反而沁人心肺……」 也是物哀。

▲ 無論日本電影展現的年代是古或今,都擅長將故事植入田園牧歌的場景,自然是幕布,也是推進情緒的助力

物哀,作為一種專用名詞和形容詞,逐漸跳脫文學范疇,被看作是日本人所根深蒂固的一種精神狀態。它與其他日式美學意識雜糅後,也頻頻現身於當下。

▲ 日本明月院,光影明暗間

幽玄,光影波動的不可言說

「美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波紋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暴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 這里谷崎潤一郎所說的 「陰翳」,便是幽玄。

▲ 「幽玄」 最初用於傳統歌論、能樂論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劇,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劇

在平安時代後的鐮倉時代(約公元1185-1333),禪宗傳入日本。它逐漸將美的感性深化為精神內在,並產生了 「幽玄」 的審美意識。因此,日本的美,不會一覽無余。

大西克禮將 「幽玄」 總結為:收斂、隱蔽審美對象、微暗且朦朧、寂寥、深遠而深刻、超自然性、飄忽不定、不可言說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關鍵詞往往不獨立顯現,是相互融合的。

▲ 日本畫《月下溪流圖》中月的光華是由溪流來表現的

譬如,在日本水墨畫中,常見隱秘與留白,用素簡的筆墨勾勒濃重的氛圍,更能驅動觀者的想像力,並加入到與畫者的共創之中。所以日本人畫月,不畫月亮本身,而畫月光下的情境,以線條和光感烘托那輪不存在於畫紙上、卻高懸於畫外之境的月亮。

▲ 畫松林,則用木葉旁有層次的余白表現霧氣縹緲

進入江戶時代(約公元1603-1867)後,「幽玄」 一詞便鮮少使用了,谷琦潤一郎發明了 「陰翳」,他將日本人對幽暗、曖昧、朦朧的審美取向歸納於此。

▲ 日本傳統民居都有障子門,外光經障子過濾,就減弱了室內光的強度。谷崎潤一郎常站在障子門前,凝視那明亮卻不炫目的紙面

按照作家的說法,日本居室的美,是完全依賴於 「陰翳」 的:無非在於間接的微弱光線,溫和靜寂而短暫的陽光……

▲ 枯枝中有歲月的痕跡、可見生命的蓬勃。這也是幽玄之後 「寂」 的美學

侘寂,陋舊和拙缺的獨立

寂,最初體現於 「俳諧連歌」 這樣的文體中。它的含義由淺入深,大致有三層:

▲ 古典俳諧喜歡描繪枯葉、古藤、陰雨、黃昏等寂色事物;鐮倉、江戶時代後,男式日常和服也日趨灰黑色;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茶室更是黃黑色

第一,取漢字 「寂」 的本義,是 「寂靜」 的意思。譬如,松尾芭蕉有俳句 「寂靜啊,蟬聲滲入岩石中」,這是聽覺上的 「寂」。

▲ 金繕是殘缺美的一種體現。 瑕疵讓人跳出形式,有餘地體會不足之處,不對稱、不完整、以及使用感

第二,指向它語義中所包含的諸如 「粗野、殘缺」 等因素。根據學者王向遠的解釋,「侘寂」 帶有視覺上的意涵,是 「寂色」(語出松尾芭蕉),即 「陳舊的顏色」。

當以正面的眼光看待陳舊之色,那些帶有 「磨損、黯淡、單調、清瘦」 的色彩,便具有了 「低調、含蓄、樸素、簡潔、灑脫」 的氣質,具備了簡陋、拙缺之美。

▲ 在日本歌曲《夕顏》中,歌詞這么唱到:風兒要走了,風兒要去哪裡,誰也不知道

第三,更帶哲學意味,是說人也需有 「侘寂」 的狀態,不僅是遠離聲色犬馬以保持對美纖細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為心性的獨立、自得、灑脫。獨立於客觀環境的制約,更獨立於美的桎梏。

因為執著於美,就不能認清美的本質,會喪失本心。

▲ 在無常中瞥見每一個平凡當下的珍貴。正和歌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說的那樣:如果化野的朝露不會消失,鳥部山頭的青煙一直彌漫在天空,將是何等的索然無味!

不拘泥於美,才能在喧與寂、樂與苦、戲謔與嚴肅、幽默與寂寥之間自如轉換。

如在見到枯草老木時想起生命的堅韌與時間沉澱;如在俳句吟唱死魚、蟲蟻時,達成了虛實、雅俗、老少、動靜之間的平衡。

▲ 和歌那句 「寂靜啊,蟬聲滲入岩石中」,到底是在說 「動」 還是 「靜」 呢?沒有山林寂靜,哪裡聽得出蟬聲?

______

當下的日式美學,經過戰爭 、經濟和時間的交錯演繹,脫胎於日本傳統審美,也雜糅了西方現代派的設計理念,仍舊表現出對日常、自然的關注。於是,「物哀」、「幽玄」 與 「侘寂」,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進路。

▲ 日本當下日用品器具的簡約,是雜糅了 「美」 與 「功能性」 的樸素

器與物:寂的合理應用

關於美,揭開1920年代日本民藝運動的美學家柳宗悅這么評價:「美與單純、健全有著很深的關系 」。也是他,促使了一批傳統手工藝得到關注與復興,令傳統美學從上層文化深入民間。

▲ 「極其地方的、鄉土的、民間的事物,卻是自然而然涌現出來的無作為製品,其中蘊含了真正的美的法則。」 ——柳宗悅

那些曾被職人賦予 「水墨、煙熏、復古」 等寂色的樸素器物,也因簡潔實用而滲入日常,成為了現代生活美學的一部分。

▲ 在以 「和、敬、清、寂」 為要旨的日本茶道中,茶杯、茶壺、花器等相關器物也需遵從寂色原則,去傳達拙樸之美與 「一期一會」 的誠意

而以柳宗理為代表的一批工業設計師,受西方設計思潮影響,使日本當下的日用家居器物兼具了傳統審美和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這種跳脫出器物既有形態,從實用功能出發進行設計的思路,不也是獨立於審美本身的寂之美嗎?

▲ 一位日本評論家說,日本美術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細節部分,比如植物的根部、刀的把柄、茶碗的表釉等等的細微部分,這正是脫胎於獨立審美的思想

▲ 一把好的座椅在美之外,首先應該是符合人體工學的。圖為深澤直人設計的廣島椅

如果將 」東京雜貨教父「 小林和人對日用品的挑選法則視為是現代審美的演變,它也仍然是自然存在、可經歲月、機能出色並似曾相識的。

▲ 用原研哉的話來解釋這 「自然存在」,就在於器物在日本家庭中的滿足感常常落腳於 」這樣就好「

此外,日本家居器物還顯露出設計者對合理利用資源的考量:以抑制、讓步、退一步的海闊天空,面對長期被各類商品的自我意識所裹挾的消費者,輸出 「世界合理價值」 等以理性態度利用資源的哲學。

▲ 日本的花道流派數千種,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更添新意

日本花道流派各有千秋,或脫胎於三大傳統花道(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或受其影響,但對自然美的探索、對植物的纖細感受力,是不變的。

▲ 池坊流以立花、生花和自然花為代表作。該流派認為,當人們感受到靜態植物的張力,便從花葉木的形態中獲得了對自然的深層體悟

日本最大最古老的花道,是15世紀中後期形成的池坊流,它的興起與佛教的傳入密不可分。所以花道,即 「物哀」 的自然之道。這個流派將人對自然之美的認識投注於花材,讓它們重現野趣,也表達自我本心。

▲ 小原流常使用盤狀器皿,和石頭、青苔等具幽玄色彩的物件

19世紀末小原雲心創立小原流花道新樣式,相比較以線條變化為主的傳統插花,它的 「盛花」 更強調面的鋪開方式。如今為大家所熟悉的使用水盤和劍山的插花方式,就起源於此。

▲ 在草月流看來,插花是色彩、線條、韻律、聲音、繪畫、音樂、雕刻等要素的集合

1927年,敕使河原蒼風創立草月流,這個接收了西方審美意識的改革派也極力擁抱自然,但倡導脫離花形的束縛,並將蔬果等非花類材質也引入插花,使花道如同裝置藝術。

▲ 現代性的日式插花是不講求器皿、地點和花材本身的,而更看重的是插花者的心境與思緒

到了當下的日本,插花更是融入了日常,它不再是形式感至上的儀式,而成為一種表情達意的途徑。不經意間,發現櫻花開了,已是春日時節,於是動手插花,將這瞬間的感念投入到作品中去,這才是生活的藝術意義吧!

▲ 安藤忠雄設計的 「光之教堂」。自然的隱秘與庄嚴盡在光影交疊間

日式建築,包括了庭院景觀與建築體本身,幾乎是最能體現傳統日式美學中 「物哀」、」幽玄「 和 「侘寂」 三者合一的表達了。

▲ 12世紀,隨著禪宗的傳入,日本園林開始從既往的 「池泉庭園」,轉向更適應本國地理條件的微縮式園林景觀

▲ 「枯山水」 用沙礫的線條表示水紋,是一張 「幽玄」 留白的山水畫卷

超越了山、河、湖、溪的地理限制,枯山水以常青的樹木、苔蘚、沙、礫石為主要元素,借石為山巒,以沙喻作湖海,試圖在規矩的方寸之地幻出千岩萬壑。

這樣的庭院景觀中,有自然的幽玄與寂,建築體亦是。「就地取材」 是日本設計師非常信奉的事,甚至還意圖將建築化解於自然環境中,讓建築消失。

▲ 安藤忠雄設計的小筱邸。清水混凝土的外立面十分簡約,掩蓋住豐富的內在,以光和影的互動,營造出幽玄之美

▲ 隈研吾設計的杭州美院民藝博物館俯瞰圖,建築的整體走勢與四圍環境相和諧,屋頂的色調亦與周遭相稱,融於草木之間

於是,現代建築的精密與嚴謹,被 「物哀」、「幽玄」、「侘寂」 的日本傳統審美意識加持,使得人們願意思考建築關系的本義。正如隈研吾所說:

「慾望讓我們把建築從周圍環境中分割出來,我們忘記了建築的本意是讓人們容身,讓我們居住得更舒服,而一味地將建築當成 『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

▲ 好設計應該是 「外甬道有郊野之趣,內甬道有山麓之趣」,總之,建築體不再是孤立不融環境的

人們對於居所建築的要求,也盡可能希望通過設計和改建,使室內室外的空氣流通氣韻相融。所以,「將自然引入室內」 是常新的話題。

▲ 現代日式居所中的空間設計,也會照顧到自然、光影與留白

我們很難用一張圖、一段文字去描摹清楚日式傳統美學中的精髓奧義,也就更難單憑建築體的設計構造與用材風格來判別美學上的達標。

因為作為審美對象,設計需要參照,也需要被孤立,就如同原研哉的那句話:自然存在,這樣就好。

② 我國唯一不燒香的寺院,用鮮花代替香火,你知道是哪裡嗎

我國的寺院太多了,大大小小的寺院數都數不清,基本上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寺院,我們一般去寺院的時候都是去燒香拜佛的,當然對於不信佛的人來說,寺院就是一處旅遊景點,也不願意去燒香,其實在我國還真有一處不需要燒香的寺院,只需要去的時候帶上花就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總結

而且這里還是免費開放的,是一處沒有商業化的清修之地,這里有免費的茶水,不過領取茶具的時候是需要交納100元的押金的,在歸還茶具的時候會退回的。總之這里是一處絕佳的旅行之地,也是我國寺院中的一股清流。那麼你想去看一看嗎?你對這里有什麼看法呢?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歡迎留言評論。

牡丹的插花技術

插花是一種室內裝飾藝術。在我國最初源於佛教的供花,早在東漢年間的洛陽白馬寺內,就有了在佛像前的瓶插供獻應時花卉,以示虔誠之意,稱為「佛花」。


唐宋以後,「佛花」逐漸擺脫了原來的宗教色彩,演變成一種花卉造型藝術,隨著當時牡丹的興盛,無論在宮廷寺院,還是在民間小宅,牡丹作為插花已是很普遍了。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這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


那時,宮廷貴族的插花以華麗富貴,裝飾趣味濃厚為主要特色,往往又以色麗型美的牡丹為主要花材,南宋文人張邦基在《墨庄漫錄》中寫道:「兩京牡丹聞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及之所,以花為屏障,主梁、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這也許是我國最早用牡丹和「壁掛式」、「懸吊式」插花吧!


元代,已出現了以研究牡丹插花保鮮的技術,如元代俞宗本的《種樹花》中記載:「芍葯、牡丹摘下燒其柄,插瓶中後入水,其柄以蠟封之尤妙。」清代·鄺 著的《便民圖篡》一書中記述得更為詳盡,「牡丹、芍葯插瓶中,先燒枝斷處,溶蠟封之,水浸,可數日不萎」,這些技術,我們至今仍在採用。


牡丹插花技術


牡丹插花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代表之一,它以牡丹花為主要素材(主題),以其它花材為陪襯,其寓意和意境十分講究。例如以松表現高潔、長青、剛強;以竹表表現剛直、清高、平安;以梅表現堅骨、孤高、迎春;以荷表現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等;以蘭表現脫俗清雅、與世無爭等。而牡丹則表現吉祥、富貴、昌盛等。


牡丹插花的特點


線條造型:以自然式的線條型為主。線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形態。


講究意境:如同國畫的「畫盡意在」。


崇尚自然:在藝術手段上,以裝飾美反映自然美。由於牡丹插花講究自然,因此,在構圖上多採用不對稱的均衡手法,避免機械的對稱。每朵花和每片葉的姿態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在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均宜少不宜多。


花器的選擇


牡丹插花所用花器較一般插花講究些。無論瓶、缽、盤、鼎、壺、碟,還是箕、竹籃等等,都要選用精製的。如景德鎮出產的彩瓷、青花瓷,北京出產的景泰藍花瓶,汝州出產的青汝瓷,以及四川出產的竹籃等。用精美的花器來襯托牡丹的富貴、雍容。


花材的選切


在牡丹花枝與其它襯材的選切前,必須先考慮到花材的長短、姿態、色彩等方面。采切時,應選在清晨日出前,最好帶露水采切,這樣可以保持花的鮮度,若在花店選購時,也應以當天送來的鮮花為宜。根據創作意圖的需要,可切取不同程度的花朵,如未綻的花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表現牡丹生命過程的自然變化。


插花枝法


在插花創作時,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性趣來插,但是,在構圖上,必須掌握插花的配置,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等。如上輕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大花在下,小花在上。可採用L形、圖形、放射形、S形插花構圖。在色彩的配置上,要有一個主色調,色彩不宜過什。選用相近的顏色,注重調和色的配置。在對比色的配置時,要用中性色進行調和。


另外,還要注意色彩的感情效果,由於人們對大自然聯想的精神因素,以及民族傳統習慣等因素,人們對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如紅色熱情;白色純潔、清高;黟以庄嚴、肅穆;藍色沉靜、雅爽;綠色安靜、平和;黃色輕快、活潑等。


花材與花器的比例要適宜,大瓶插大花、小瓶插小花。插時,花數盡可能用單數。如三、五、七、九。一般為三朵花,一朵為主、二朵為次、三朵為從。使觀者一目瞭然,主次分明。傳統插花就在於花不在多、少而精、以姿韻取勝,有時一、二枝或數枝即可構成桂作。


當然,與優美造型,良好的質地和色澤的器皿,精製的幾座,以及花、器、之間諧調統一,是一悠揚作品成功的關鍵。


插花保鮮


為了保持器皿中牡丹花的鮮度,並將花期延長,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保鮮方法。


水中剪切:將花枝主入水盆中剪切,可避免空氣侵入枝莖導管內,阻礙吸取水分。


斜切法:將花枝切成斜口,增大它的吸水量。


灼焦法:將花枝剪口用火燒焦,防止枝梗中的液汁流出來,過早凋謝。並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蔗糖保鮮法:用高濃度糖處理切花,可使切花吸水增加,防止蛋白質分解,而使老化延遲。


阿斯匹林保鮮:用250毫升水溶以一片阿斯匹林,可延長鮮花壽命。


油用牡丹的價值|油用牡丹的種植技術


牡丹全身都是寶,尤其是牡丹籽油的重要價值被衛生部認可後,油用牡丹生產才正式起步,現在說產業還為時尚早。正如前文所言,油用牡丹是鐵桿莊稼,一旦種植,幾十年不換茬,所以選擇良種的思路不能動搖。當前,油用牡丹種苗價格在高位運行,前期介入的企業目前多以銷售種苗獲利來支撐發展,靠生產牡丹籽油獲利目前還不現實。專家提醒,大家在種植油用牡丹之前,有幾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

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能否撐得住。油用牡丹是高投入、長周期的項目,前期風險務必充分考慮,三五年內只投入沒產出,你的資金鏈能撐得住嗎?一般來講,地租每畝800元以上的地區原則上不適合大規模自有種植,因為單純油用牡丹花色單一、花期短(只有15天左右),投入產出周期要4年,如果種植技術不過硬,周期還要長。當然,大城市近郊配合生態農業或休閑景觀另當別論。

二要考察項目所在地是否有配套資源可借用。菏澤是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牡丹年產值不過3億元,而洛陽牡丹僅觀賞旅遊一項,年產值就高達10億元,雖然其種植面積遠沒有菏澤多,但有九朝古都的文化背景,有少林寺、龍門石窟等旅遊資源可依託整合,由此形成洛陽牡丹獨一無二的特色。你選擇油用牡丹,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嗎?沒有特色,未來市場怎麼辦?

三要調研種植油用牡丹是否符合當地的產業方向。油用牡丹作為木本油料,涉及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水土涵養、新農業轉型、林下經濟、葯材、林業合作社等多重政策性項目,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扶持政策。種植油用牡丹前要了解當地的產業方向,省、市、縣逐層調研,摸清各級政府的涉林涉農產業政策,讓你的油用牡丹項目納入政府規劃,既能減輕資金壓力,還可幫當地政府完成既定的產業發展,實現雙贏。

四要確保技術到位,保障產量。發展油用牡丹的首要環節是種植管理,要確保種下的是良種壯苗,同時加強種植管理,提高苗木成活率。國家林業局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延龍說,盡管牡丹抗性強,當花栽和當葯栽的時候基本不用打葯,即使得了病到秋天加強修剪就可以了,但如果作為油料作物大面積種植,就需要加強對病害的預防,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

五要考慮油用牡丹種下去後的變現途徑。當前,很多牡丹籽油的生產還處於小作坊加工階段,菏澤市一家萬噸牡丹籽油自動化生產線由於原料不足至今未能投產,市場上牡丹籽油的品牌魚龍混雜。一個企業如果掌握了牡丹深加工核心技術,能打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創造自己的獨有品牌,那加入油用牡丹行業就有了生存、盈利和壯大的基礎。

插花技藝中插花的配置方法




花在家居中佔有美化的作用。可以沒有,但是家居缺會空洞,無任何生氣。現代家庭生活中,花佔有越來越大的地位了,家庭插花也是方興未艾。下面幫您介紹一下插花的配置方法。

1、上輕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後有序,渾然天成。

2、上散下聚:花朵枝葉,下部繁盛,根莖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態。

3、高低錯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後高低錯開,切忌插在同一橫線或直線上。

4、疏密有致:花和葉忌等距離安排,而應有疏有密,富於節奏感。

5、俯仰呼應:要確立中心,周圍的花朵枝葉圍繞中心互相呼應,既突出主題又不乏均衡感。

6、虛實結合:花為實、葉為虛,有花無葉欠陪襯,有葉無花缺實體。即所謂紅花尚須綠葉扶。

7、動靜相宜:既要有靜態的對稱,又要有動態的錯落。

8、亦庄亦諧:既要有古典的端莊、均衡,又要通過選材、構圖的變化,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意境。

掌握以上六法,能使插花造型既有韻律又穩定,在動勢中取得平衡,在裝飾中取得自然。

除了掌握六法外,還要注意插花藝術的配置原則:

韻律變化原則 就是運用不同花卉種類、色彩、花型、花朵大小、高低、開放程度的差異,以及枝曲橫斜的變化來增加 作品畫面的韻律,同時要使這些變化符合客觀規律和藝術構圖要求,達到預期效果。

展現個性的家庭插花


說起插花,大多數消費者總覺得是件很藝術的事情,輕易不敢嘗試。即使在花店裡看到了美麗的鮮花,也只是欣賞一下,而少於購買。其實,裝飾家庭居室的插花,可以很隨意、很簡單,不僅美化了家居,豐富了生活情趣,還能展現主人的個性。秋冬季節,百合、劍蘭、鬱金香、鳶尾等鮮花都可以選來點綴家居。

家庭插花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個性,隨著空間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裝飾效果。客廳的桌花、茶幾的插花注重的是歡快、明朗的感覺,書房裡花則著意於小巧玲瓏、雅緻安靜,卧室的插花,則以溫馨、愉悅為佳,而其他地方,如鋼琴或冰箱上,裝飾性和趣味性比較強。

百合因花型豐滿碩大、色彩淡雅恬淡而深得人們的喜愛,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花之一。准備一個敞口的玻璃花瓶,放入一大束百合,再點綴些修長寬大的綠色葉材,讓百合花自然散開,形成花冠狀,襯托在綠色葉片中,清爽而典雅。這樣的一瓶花放置於客廳的沙發拐角處,讓人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若是家中有一個圓形淺缽狀的容器,缽中放入些清水,水中亦可點綴些小飾物,然後找來一些枝杈,隨意搭在容器上面,將百合花枝透過枝杈的間隙,插入水中。這樣一個清新雅緻的插花,不需花費多少時間,但製作的過程充滿了樂趣,而且,可以表現主人別致的創意。擺放在茶幾上,可以細細地回味欣賞。

其實,家中有很多細節的地方最容易被忽略,而主人的個性和生活態度往往在細節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選擇細長小口的玻璃或陶瓷花瓶,插上一支精心修飾過的百合,用細長的綠色葉材做襯托,將其放置在冰箱或鋼琴上,體現出主人簡約淡雅的個性。或者,用幾何型敞口淺底的玻璃容器盛水,放上幾朵怒放的百合花,精緻典雅的生活情調悠然而現,若是水中游動著一兩條小金魚,更可增加生活的情趣。

插花可以體現性格,例如用修長的敞口玻璃花器與美麗的龍柳配以飽滿的百合,剛性的材質襯托柔美的花蕾,展現的是主人冷靜、內斂的性格。其實,無論怎樣,創意的靈感來源於對生活的發現。在家動手實現自己的構思並融進個性化的內容,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 勐嘞寺廟祈福用什麼花

蓮花。蓮花寓意著清潔高貴的形象,是勐嘞寺廟祈福的專用花,勐嘞寺廟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

⑤ 第一次到寺院給菩薩上香時,不知為什麼突然間好想哭

從佛教徒到基督徒 ——高大鵬教授棄佛歸主的信仰歷程
很多人都看過林語堂先生一本很有名的作品「信仰之旅」,他的原書是用英文寫的「從異教徒到基督徒」這一本書,就是說到他怎麼樣從信儒、道、佛三教回到基督教的過程,可以說是他一生的見證。我的見證剛好可以套用他這本書名 —— 從一個異教徒變成基督徒的經過。

我們中國人都一樣是在五千年文化背景下長大,大概都接觸過儒、道、佛,特別是佛教的信仰。我個人在佛教的信仰當中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是佛教里的老弟子。

生命是很不安全的

我之所以轉變過來成為基督徒,自己也感覺很吃驚,當然也非常感恩。我生於一九四九年,那個時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時代,國民政府自大陸遷台,在生長的過程中,感覺到生命很不安全,生命的根基虛空;那個時代又很苦,是個苦難的時代,所以對苦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覺得這個世界是苦的,人生是無常的,也是沒有什麼意義。那個時候很自然就接受佛教,愈信愈迷,竟會有二十年那麼久。

信仰是一種冒險

現在佛教似乎很興盛,但是一般人信佛,以我來看,只是玩票的,插插花,並不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投進去。像我當年信佛的情形,真的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投進去,是很認真的。我從高中一直到大學都是很認真的在追求。我個人家裡就有自己的佛堂,客廳里有各式各樣的神像,就像一座小廟、一座萬神廟,像龍山寺,熱鬧得不得了,香火鼎盛,很難想像那是一個家庭。事實上我是想去做和尚,害得父母常常哭哭啼啼,找了很多親戚朋友從南部來對我曉以大義,動之以情,勸我千萬不可出家,必須傳宗接代。

聽起來好像很好笑,但是當時我真的是很認真在追求,等於是半個和尚一樣,平常打坐、念佛,有時候念一萬聲,有時念十萬聲,絕對比一般信徒要虔誠認真得多,真是全身投入。打坐一個小時,算不了什麼,最好半天、全天,有時希望能打坐一個月,兩個月都不起來。我非常認真追求,絕對不是泛泛的,插花式的,玩票式的,我認真的追求了二十年。 那些佛是真的?還是假的?

台灣大學繼承北大的傳統,就是五四以來科學的精神,凡事要求證據,我們提任何報告、論文,一定要拿出充份的證據,否則不管你寫得多好,多麼有見解,理論多麼周嚴,證據若不完全,這篇論文還是不及格的。

我個人是學文學的,就是受過這樣嚴格的訓練,在這個訓練過程當中,我思想所拜的那些佛是真的還是假的,有沒有證據?比如我曾拜過的那些菩薩、觀音、地藏、阿彌陀佛、三寶佛……還有很多很別的名號。有本經名叫「萬佛名號經」,厚厚的一本,統統是佛名,我常常念、常常背,我就想,這是從那裡來的?我找來找去,參考了我所能找到的各國資料,也做了很多研究,最後的結論就是,沒有什麼根據,不知那裡來的;既然沒有歷史的根據,也沒有地理的線索,我就信了,而且信的那麼厲害,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為自己所信的打了一個問號,我拜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問師傅,他們都說:「這個沒關系,這種東西你信其有就有,誠則靈,心裡有就有。」 心裡也沒有平安

這些話實在令人很難接受,因為我心裡就是覺得沒有啊?我該怎麼做?打坐,坐一天,坐兩天,沒有就是沒有,而且心裡也沒有平安。「打坐」這個東西,是一種工夫,屬瑜珈術的一種,當你打坐後,短時間你會覺得有一種安靜;其實,如果你靜坐養神一段時間,也覺得安靜,但你心裡仍會有很多問題,特別是罪的問題,七情六慾並不能靠打坐、人工的方式平復,只是暫時壓抑下去,壓抑久了,它們又以別的方式出來,那更是如火如荼,轟轟烈烈,所以從修行本身,我發現它有很大的限度和後遺症。 佛教是否有證據?

因此,首先我就對佛教是否有證據開始懷疑了。確實,我找了日文資料、英文資料、各國的資料,說到這些所拜的佛、菩薩,原來是印度教的一些神,釋迦牟尼要反對這教,他的弟子要靠自己努力修行,就是自求解脫,以戒為師,以自己的心為燈,不靠外界任何神明。後來佛教徒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所能做的很有限,而且還要跟婆羅門教、印度教競爭,所以,偷偷的從前門趕走的那些所謂的神,從後門又迎回來了,改頭換面,用佛教的一些理念,加上一個名號,比方觀世音、地藏等,這些各有各樣說詞的功能,就像觀音是救苦救難的,肚子痛趕快叫觀音,地藏菩薩是讓你陞官發財的,有人運氣不好,想要去賭博買彩券的時候,就叫它的名號,說是它會幫你發個小財;如果一個人覺得快要死的時候,要到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也許它就派牛頭馬面送人直達西天,還有葯師佛,人生病時,可以拜這個佛;它就給人一粒靈丹或者香灰,吃下去病就好丁。 可是我發現這些都是問題,心裡就開始不安,剛好在這個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七○○俱樂部的節目,聽到他們所講的,我一樣一樣深入了解,知道這個福音是真的,耶穌基督他怎麼出生,他怎樣在地上傳道,他做了那些醫病趕鬼的事,怎樣被釘死、復活。我看了很多研究,發現這些證據確鑿,有歷史的根據,有地理的線索。

兩相一比較,你就知道那一個占上風,至少對一個做研究的人來講,明顯的,耶穌這邊的證據是確鑿的,他是有血有肉的,道成肉身,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歷史的事實,那佛教這邊呢?是傳說之言,愈去研究,愈覺得那是有問題的,他們和尚大師說是幾萬大劫以前的一個人修行成功的,一個劫大概有千萬年吧!幾萬劫,都比地球的年齡還老,那時候的事情你如何追究?如何證明?

佛家的教義,最通俗的有三句話,可以說是佛家的基本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茲簡析如下:

一、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即一切的惡事,如殺生、偷盜、姦淫、妄為都不要做,佛家最忌的惡事就是「殺」。不過佛教所說的殺,跟基督教在十誡裡面講的不可殺人不太一樣。佛家所指的殺,范圍很廣,不可殺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都不可殺。殺生是最大的罪惡,所以佛教要吃素、長齋,據說羅漢走路像幽浮一樣,飄浮在地面上三尺,希望不要踩死小螞蟻、小蚱蜢、小蟑螂。很可惜我練了二十年,仍沒法離地三寸,踩死了很多不該踩死的,照說罪惡豈不是深重了嗎? 「不可殺生」,真的能夠不殺生嗎?科學家告訴我們,一杯水裡有很多微生物,佛家也講一杯水裡有十萬八千蟲,那不是生命嗎?蔬果裡面也都有生命,也就是你吃喝就在「殺生」,你呼吸之間也在殺生。就算一個人已經修到一個程度,可以離地一二尺,萬一人生病怎麼辦?要醫病,不外乎吃葯、打針,吃葯打針為了什麼?殺菌嘛!那些菌是不是生命?如果你要實踐教義只好坐以待斃,就坐在那邊,求佛來救,沒有第二條路。 我所認識的大和尚、大法師,他們生病時沒有不看病、不吃葯的,沒有不開刀而不把身上壞組織一刀砍斷的,這時還不是殺了不少的生嗎?那不殺生,這條戒律如何去守呢?所以,我就發現「諸惡莫作」這一條,至少我是沒有辦法做得到,這個教義是很高,但落賣下來,是空的,不可能的。

二、眾善奉行:

「眾善奉行」,一切好事都要去做,基本上也沒有錯,好事人人都願意去做,可是也有很多困難,就像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是不是能夠做到我們中國人說的「百善孝為先」?佛教也教導人要行孝!人倫要顧到!可是他很年輕就出家,他有父母、妻子、孩子,他還是一個王子,要繼承國位,在人倫裡面,他有所虧欠?他出家,對他的父母、妻子、兒女,怎麼交待?他和妻子的婚約,國家要他治理,對父母的義務,對國家的義務,沒有一樣能夠達成,孝悌忠信這些最基本的,他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些眾善呢?我看,他連最基本的這幾個善都無法做到,都是虧欠的。 保羅說:「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因為這世界是在惡者權下,我們不可能跳出來,不可能的,所以,要「眾善奉行」,原則理論上是對的,實際上,人很可憐,根本就做不到。

三、自凈其意:

「自凈其意」,自我潔凈,自我超越,潔凈自己的心思意念,乍聽之下也對,應該常常保持心思的潔凈,心地的純潔。可是實際去做時,就發現很困難。我自己在教書時,常問班上的同學們:「有誰是絕對沒有不可告人之念頭的,請舉手,讓找們瞻仰一下這位現代聖人。」我從來沒有瞻仰到一位,連那些我認為很純潔,很可愛的小女生,都低著頭,不敢舉手,那我就知道,「自凈其意」哪有那麼簡單,就算修行一輩子,大概那些粗的念頭可以克服,那細的念頭呢?佛洛依德告訴我們,人心裡的意念在做夢的時候還是會流露出來,佛家稱為「夜夢顛倒」。花豹不可能去掉身上的斑紋,黑人不能改變他們的膚色,壯士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這是一個事實。 因此,所謂自凈其意,基本上就是壓抑。比如我打坐很久,又不愛運動,結果下半身循環出了問題,現在還在受這個苦,那是因為打坐太久,一坐半天,一天,持續一個禮拜,一個月,這樣努力的打坐,使體內的器官受到虧損。我為什麼打坐?就是為了自凈其意,怎麼自凈?就用打坐修行,但是沒有做到自凈其意,反而很糟。事實上,釋迦牟尼本人到了晚年,也腰酸背痛,就是他在雲山修行的後遺症。

佛教人生太消極

在佛教教義上,我也感覺到動搖了,在人生問題上,我跟基督福音做一個比較,也覺得佛教太消極。譬如佛經和聖經都講到類似的故事。佛經說到一個寡婦的兒子死了,哭哭啼啼的來找釋迦牟尼,她實在很痛苦,需要心理輔導、內在醫治與協談,釋迦牟尼說:「很簡單,你到城裡去找沒有死過人的家庭,請他給你喝一杯茶,你的痛苦就必好了。」一這個寡婦很高興,就進城到處去找,最後發現,沒有一家人沒有死過人。當然,生、老、病、死,誰家沒有過?這時,她才知道人生就是這樣,要接受命運,就得安慰了。其實這是認命!但是,在聖經福音書里,耶穌的做法就不一樣,耶穌救活了那寡婦的兒子,使她的兒子,失而復得,施了莫大的恩典。這樣一比較,你也就知道,一個理智的人,他可能會選擇那一個信仰。 再拿一個信耶穌基督的家庭和一個拜偶像的家庭比較,也確實是信仰耶穌基督的家庭要來得和睦、幸福、快樂。單就耶穌基督的命令,基督徒一生之中,只可一夫一妻,這樣就可免去夫妻離婚或夫妻之外不正當的感情糾紛。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撫愛真是可憐,雖我國法律也規定一夫一妻的制度,卻無法限制多欲的人心。唯有信靠耶穌賜給信徒新的生命才能從一切罪惡中拯救出來

偶像跌碎

我從多個角度比較之後,慢慢就覺得,過去所信的,似乎應該放棄了,應該要改弦更張,另起爐灶。但是要離開一個舊信仰,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得心裡很掙扎。有一天我禱告,希望神指點我,究竟誰是真?誰是偽?忽然我家裡的佛燈就滅了,偶像掉下來,跌碎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見證,我個人以前頭腦里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但這是一個事實,燈滅、偶像跌碎,在那黑暗當中,我知道我要走那一條道路,這也是一個轉變的關鍵。後來我慢慢的去參加很多聚會,然後就從那一個信仰當中離開,正式受洗,接受耶穌基督做我的救主直到如今。 道理是不能救人的,必須重生,做一個新造的人,原始佛教是講些人生的道理,告訴我們人生一些基本事實,如生老病死,這是事實,無可否認、無可推諉的,人生苦空無常,這也是事實。拜偶像者努力要追尋一個脫離苦海的道理,總而言之,是一套道理,企圖用這一套道理去減輕人類的痛苦,增加人類的幸福。但問題是任憑道理再好,道理是不能救人的,因為人不是道理所造,這很重要,人是神的大能所造 (記載在聖經創世記第一章 17 節 ),唯有那造人的可以救人,其它的道理都不能救人,如果只是接受道理,沒有重生,沒有接受聖靈的感動、相信耶穌基督是獨一的真神、受洗歸入主的名里,是不能得救的。 如今我們全家都歸向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主耶穌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喜樂充滿了我們的家。朋友!你也願意有這份平安、喜樂嗎?請來信耶穌。

聖經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拜偶像),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這是誠摯的忠告,盼望你和一家早日都能蒙恩、得救、幸福、快樂。

⑥ 為什麼寺院中蓮花特別多

佛家做法事用「蓮燈」。佛龕可稱為「蓮龕」僧衣袈裟稱為「蓮花服」,法帽邊沿配置版「蓮瓣」。和尚和權信徒跪拜用的蒲團也用「綉蓮蒲團」;供養和裝飾佛像和菩薩像的幢幡有用「蓮幡」,和尚念經唱贊時敲打用的法器上裝飾有蓮花圖案。佛教徒修行的坐姿稱為「蓮花坐姿」,坐的座位稱為「蓮花座」,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甚至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供佛的供物中有花,多為蓮花。據六朝時代(420—589年)的(南史記)載:「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千百年來,無論廟宇、宮廷、住家的佛案上,有盤盛青蓮一朵,頗顯庄嚴靜謚。宗教插花以蓮花為主,以素雅為上,以肅穆莊重為佳。日本「花道」,最早也是起源於佛教的供花,隨著中國古代佛教的東傳而傳入日本國。寺院內的放生池中大多種蓮花,有的還
在寺院園林中另闢蓮花池。

⑦ 寺院供佛插香用什麼用具

這個一般都是用手直接插在香爐里邊的,只要內心誠懇就可以了。

⑧ 什麼是日本花道

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與欣賞美麗作品的同時,提高自我的審美專與藝術鑒賞力,培屬養專注於當下的能力,不斷提升自我認知,追求精神世界的豐盈,這種以插花為媒介的修身養性之方式,我們稱之為花道。
花道來源於中國(最早的插花形式「佛堂供花」流行於佛教盛行的南朝都城建康),隋唐時期由日本小野妹子(飛鳥時代的外交官、日本第一批遺隋使)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 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⑨ 去寺廟供養花,買什麼花啊

去寺廟供養花買蓮花、荷花的比較多,當然別的花也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花供佛。

  1. 蓮花是佛教的代表

    蓮花具備特點,花開的同時,種子也形成了,它是同時的。它就代表了佛法,你只要獲得了這個花,你這個種子(果實)也就有了,它是同時產生的。

    就是說我們修行中不必擔心有沒有果實的問題。你只管去種因,你不要管這個果。種因得果,這是必然的道理。

    所以我們要放下很大的心,本來這個心承擔了很沉重的包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不必去管它,只管眼前怎麼去掉這個毛病,就完事了。只要正確地去修行戒定慧,那我們的成就,必然就在其中。修行中一定要有極大的信心,對自己有了信心,知道了這個事實,我們就不會對自己的修行有所懷疑。

    這個「回因向果」應該是這么理解,只管修因,別考慮果。有的人光修果他不修因,實際上所謂的「果」能不能修?他不能修。我們應該在因地下功夫,不用考慮果,老考慮果還上火,還難受。什麼都不用考慮。就在因地下功夫。看吃一口飯符不符合佛法,不符合佛法我就不吃了。所以要這樣。

  2. 把自己喜歡的供養給佛菩薩

    不是你喜歡,佛就喜歡。什麼叫供佛?就是去掉我們這個貪念。因為我們平時的貪念越來越重——為什麼佛說讓你供?供的目的就是讓你去掉貪念。你把最好的供佛了,那你不就是舍了嗎?你舍了,哪怕你過一會兒就吃了,最起碼你也舍了幾分鍾,是不是?

    你也知道要把最心愛的物,要給佛先吃。從這一點開始,你逐漸能放下,這就是供佛。不是佛要吃我們的東西。我們要把財色名食睡放下,都要「供佛」。財色名食睡是誰創造的?就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為什麼要供佛?也就是放下財色名食睡。換句話說,就是放下你的貪心,放下你的吝嗇,這就叫供佛。(摘自《二〇〇七年為錦州居士開示》)

⑩ 插花瑣語

插花是一種普通但又深奧的藝術。為什麼呢?因為把花插入花瓶是人人會做的一極其普通的事;不過,有的插得直聳或亂七八糟,有的卻能別出心裁地插得婀娜多姿,未免就有深淺奧秘的地方。插花藝術干變萬化,但有幾點基本原理可以作為參考。


根據經驗者的意見,插花的基本原則有三種,這就是現代的、習俗的和東方的。有許多現代化的插花是從東方化的變異出來的,多數是採用排列或突出的方法,習俗的插花是大堆頭的。 英美兩國以插成大堆頭為尚,亦以豪華特點為主,萬紫干紅的花朵,爭妍斗麗地映人人們的眼簾,表現出那種豪華貴氣的氣氛,尤其適合於聖誕、新年、生日、結婚等重大的節日。法國素來是羅曼蒂克的,所以他們的插花是抽象的,以印象派來表示他們的民族性。中國人以風雅見稱。有人用「一枝獨秀」來譬如花的美;又說「蓮之出於污泥而不染」,「桃李爭春」。又用松竹梅來表示歲寒三友;中國人用詩情畫意來寫的,這也是代表中國人的民族特性。


不過,不管是那一種類型的花,插花的主要原則可分為兩大類。首先是結構,其次是線條。結構是整盆花的重心,線條是加強整盆花的美觀。要配著一點,一般人插花都犯有毛病,是顧前不顧後,前邊裝飾得非常奪目,美侖美奐,但後面卻象亂草一般,這是插花忌,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應該面面俱圓,有立體感,才會使人覺得這盆花充滿藝術氣氛。


總之,插花的基本圖形,由「真、善、美」或稱「天、地、人」三主枝所構成。三枝主枝長度不同,第二主枝應為第一主枝的四分之三,而第三主枝則應第二主枝的四分之三。同時,「天、地、人」三主枝必須構成斜斜的立體三角型,互相照應。此外在加上若干復枝,就完成一盆作品。至於花朵的分類,則要把高而細密的花做基本,把中型的做填插,把其餘的作超味中心,如果用單獨一種花,也要把枝剪成不同的長短,並用葉來襯托。


據分析,插花藝術有三要素:就是材料、內容和形式。在選擇了材料之後,那就是內容的表達,內容可說是表現自然美。因為插花以「花朵」為主,花是自然美的代表。所以表現自然美為插花藝術最主要內容。借著每一朵花隱寓著各種意味,象徵著各種感情,就更能插成一盆「神韻生動」的作品。而內容的表達,實有賴於形式。藝術的形式由大到小、遠近、高低、長短、色調等所構成的美,透過對稱、均衡、調和、比例等法則,來構成一盆花的「形式美」。


所以,插花除了有花瓶以外,還要有花插。有了花插才能把花插得稱心所欲,而又美妙。插花的種類有多種,可以依照需要購買現成的,也可以買了鐵線網眼來由自己剪裁各式大小,把鐵線網眼放人花瓶,然後裝滿水,開始依照所設計的款式逐漸安插。如果所設計的是圓形,那麼把一枝最高的花枝插在容器的正中,把其餘的屬於細長一類的花,插成所設計的輪郭,再用中等類的花由外圍向中心填插,最後把較大的葉和別致的花朵等靈活地插成低垂狀。


如果所設計的是三角形等單面的,則把最高的一枝插在容器的正中,使它的前面有更多地位置可以插花,用中等類花由項向下填插,其餘同圓形插法。


不論在全面或單面的款式中,唯有最高的那枝花是直立的,其餘的花都應向外傾斜,但務必要使每一花枝看上去似是由這一中心所發生,最高的花枝高出瓶口的高度,為瓶高的一倍半。用的若是淺盆,那麼應以淺盆長度的一倍半為標准。最後我們必須記住,不一定要用貴重的花瓶和珍貴的花才能從事插花,利用各式的碟以及海灘的貝殼,以採集的野花山草,也能插成美觀大方的款式。


還有,顏色在插花中是一件重要的事,顏色的選擇要配合花盆和適應環境,如果客廳的傢具是深紅,地毯又是棗紅色,倘若插的花又是紅色的,那麼,憑你插得如何美觀,也是枉然,因為周圍的深色,花又深色,就沒有人注意到你的那盆花所在了。


牡丹的插花技術


插花是一種室內裝飾藝術。在我國最初源於佛教的供花,早在東漢年間的洛陽白馬寺內,就有了在佛像前的瓶插供獻應時花卉,以示虔誠之意,稱為「佛花」。


唐宋以後,「佛花」逐漸擺脫了原來的宗教色彩,演變成一種花卉造型藝術,隨著當時牡丹的興盛,無論在宮廷寺院,還是在民間小宅,牡丹作為插花已是很普遍了。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這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


那時,宮廷貴族的插花以華麗富貴,裝飾趣味濃厚為主要特色,往往又以色麗型美的牡丹為主要花材,南宋文人張邦基在《墨庄漫錄》中寫道:「兩京牡丹聞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及之所,以花為屏障,主梁、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這也許是我國最早用牡丹和「壁掛式」、「懸吊式」插花吧!


元代,已出現了以研究牡丹插花保鮮的技術,如元代俞宗本的《種樹花》中記載:「芍葯、牡丹摘下燒其柄,插瓶中後入水,其柄以蠟封之尤妙。」清代·鄺 著的《便民圖篡》一書中記述得更為詳盡,「牡丹、芍葯插瓶中,先燒枝斷處,溶蠟封之,水浸,可數日不萎」,這些技術,我們至今仍在採用。


牡丹插花技術


牡丹插花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代表之一,它以牡丹花為主要素材(主題),以其它花材為陪襯,其寓意和意境十分講究。例如以松表現高潔、長青、剛強;以竹表表現剛直、清高、平安;以梅表現堅骨、孤高、迎春;以荷表現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等;以蘭表現脫俗清雅、與世無爭等。而牡丹則表現吉祥、富貴、昌盛等。


牡丹插花的特點


線條造型:以自然式的線條型為主。線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形態。


講究意境:如同國畫的「畫盡意在」。


崇尚自然:在藝術手段上,以裝飾美反映自然美。由於牡丹插花講究自然,因此,在構圖上多採用不對稱的均衡手法,避免機械的對稱。每朵花和每片葉的姿態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在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均宜少不宜多。


花器的選擇


牡丹插花所用花器較一般插花講究些。無論瓶、缽、盤、鼎、壺、碟,還是箕、竹籃等等,都要選用精製的。如景德鎮出產的彩瓷、青花瓷,北京出產的景泰藍花瓶,汝州出產的青汝瓷,以及四川出產的竹籃等。用精美的花器來襯托牡丹的富貴、雍容。


花材的選切


在牡丹花枝與其它襯材的選切前,必須先考慮到花材的長短、姿態、色彩等方面。采切時,應選在清晨日出前,最好帶露水采切,這樣可以保持花的鮮度,若在花店選購時,也應以當天送來的鮮花為宜。根據創作意圖的需要,可切取不同程度的花朵,如未綻的花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表現牡丹生命過程的自然變化。


插花枝法


在插花創作時,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性趣來插,但是,在構圖上,必須掌握插花的配置,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等。如上輕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大花在下,小花在上。可採用L形、圖形、放射形、S形插花構圖。在色彩的配置上,要有一個主色調,色彩不宜過什。選用相近的顏色,注重調和色的配置。在對比色的配置時,要用中性色進行調和。


另外,還要注意色彩的感情效果,由於人們對大自然聯想的精神因素,以及民族傳統習慣等因素,人們對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如紅色熱情;白色純潔、清高;黟以庄嚴、肅穆;藍色沉靜、雅爽;綠色安靜、平和;黃色輕快、活潑等。


花材與花器的比例要適宜,大瓶插大花、小瓶插小花。插時,花數盡可能用單數。如三、五、七、九。一般為三朵花,一朵為主、二朵為次、三朵為從。使觀者一目瞭然,主次分明。傳統插花就在於花不在多、少而精、以姿韻取勝,有時一、二枝或數枝即可構成桂作。


當然,與優美造型,良好的質地和色澤的器皿,精製的幾座,以及花、器、之間諧調統一,是一悠揚作品成功的關鍵。


插花保鮮


為了保持器皿中牡丹花的鮮度,並將花期延長,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保鮮方法。


水中剪切:將花枝主入水盆中剪切,可避免空氣侵入枝莖導管內,阻礙吸取水分。


斜切法:將花枝切成斜口,增大它的吸水量。


灼焦法:將花枝剪口用火燒焦,防止枝梗中的液汁流出來,過早凋謝。並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蔗糖保鮮法:用高濃度糖處理切花,可使切花吸水增加,防止蛋白質分解,而使老化延遲。


阿斯匹林保鮮:用250毫升水溶以一片阿斯匹林,可延長鮮花壽命。


假日插花樂悠悠


節假日人們總想放鬆緊張的心情,那麼你不妨買點花,自己練著插。這不但能增添情趣,陶冶性情,還可美化居室。插花是一門高雅的植物裝飾藝術,起源於中國佛教的供花,後來人們用花瓶、水盆、杯碟、瓷碗等容器,並運用多種技巧,把花材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擺放欣賞。

插花的基本種類有插景、插畫、插形等。插景是在盆中把植物與假山石、微型園林建築小品、人物、動物適當配置,表現園林景色或大自然風光。插畫是在盆瓶中插出畫面,就如中國的花鳥畫,起到立體畫的效果。插形是以花草表現多種現象。

插花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直立式、傾斜式、懸崖式和平卧式。直立式給人以端莊、嫻靜的感覺,讓花卉自然向上插入,突出主枝,並以副枝相輔。這類插花宜擺在視平線位置。傾斜式給人以明快的感覺,主要表現臨水花木疏影橫斜的韻味。這類插花以擺放在視

平線的上方或下方為佳。懸崖式給人以活潑、大膽、構思新奇的感覺,花卉倒掛下垂,形成高山流水,瀑布傾瀉,此類宜放在高於視平線的位置。平卧式給人以平穩、豐滿的感覺,適合擺放在茶幾或餐桌上,以增添熱烈氣氛。此外還有壁掛式和吊掛式,可謂各有千秋,相映成輝。

插花時,可用一種花單插,也可用主景花枝與陪襯花枝組合插,梅、杏、桃適宜用高大花瓶大枝單插。菊花、月季、芍葯、大理花等花朵色彩艷麗,最好用雅緻花瓶單插。插花組合如搭配得當,在對比中求得統一,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往往給人以無究樂趣的美的享受。比如,金黃色的臘梅配以天竹、紅果仿若錦上添花;香石竹配以碧綠的蕨類和文竹能顯恬淡雅緻;馬蹄蓮點綴紅色的鬱金香,能產生最好的色彩效果;石蒜、君子蘭和風信子,配以霞草和蕨類,紅花綠葉,相映成趣,令人陶醉不已。

插花還要講究比例。盆插的花朵或枝葉的最高點為插花盆寬度的1.5倍左右。瓶插的花朵或枝葉的最高點為瓶高的1.5倍左右,掌握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上輕下重,上散下聚,俯仰呼應,使插花在裝飾中求得自然美。

家庭怎樣進行插花?


隨著現代人們的精神文明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對插花的興趣越來越濃。一件好的插花作品應具有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使之成為一件富有生命力的高尚藝術品。要達到這一目標,主要是通過立意取材和插花技巧等環節實現的。插花猶如作畫,必須意在筆先,即在插花前很需要思考好作品的主題。若沒有構思,缺乏,把許多花枝隨意插在一起,是插不出好的作品來的,雖然家庭插花主要用於點綴居室,對主題要求不高,但也應按一定構圖原則進行插花,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家庭插花的基本步驟:

(1)花材的選擇及加工處理。可選用的花材非常廣泛,凡花、葉、莖、果等的色彩和姿態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均可切取作插花素材。花枝時以選花朵只有七八成綻開,上面還有著含苞待放花蕾的最為理想。先將入選花枝上的殘葉、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時應注意順應自然的原則,盡是保留素材本身的優美天然姿態,切忌修剪過多。然後再根據構圖要求,將花枝剪成長短、粗細、曲度等不同的素材,並將花枝基部切成斜口。

(2)花材的定植。將加工好的花材插在花瓶或其他容器中。花瓶等容器的高度要與花枝高度相協調。一般花枝高度是花瓶的1.5-2倍。花枝太長則重心不穩,使人有頭重腳輕之感;花枝矮小,配以高大花瓶,顯得很不雅觀。插花時一般選花大色艷的花卉作主枝,將其先插進容器內作為骨架,然後再將花朵較小的花材及觀葉植物作為輔助材料和配葉插入瓶內。

要使插花富有藝術性,需注意掌握插花的技巧:

①高低錯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後錯開,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線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否則就會顯得呆板,缺乏藝術性。

②疏密有致。即花和葉不要等距離排列,而要有疏有密。

③虛實結合。即花為實,葉為虛,插花作品要有花有葉。

④仰俯呼應。即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圍繞主枝相互呼應,使花枝之間保持整體性及均衡性。

⑤上國統區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

⑥上散下聚。即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散。

插花的形式多種多樣,現介紹幾種家庭插花常用的形式:

①自然式插花,在構思選票和製作中都要考慮花卉自然形態,充分表現出作品的自然美和藝術美。一般多選用四季應時花卉。插花時注意使花、葉、枝等部位之間,花枝與容器之間牌基本平衡狀態。如採用高大古雅的花瓶,插上幾支姿態優美的菊花、蘭花,或松、竹、梅等花枝,格調高雅,頗受人們喜愛。

②野趣式插花,可選用山花野草以及水生植物等作插花主體材料。容器靈活多樣,日常生活中用的茶杯、竹筒、酒瓶及兒童玩具等均可採用。造型比較隨便,但色調要注意和諧。

③壁掛式插花,壁插容器多為半面器皿。造型多採用自然手法,充分表現出花卉的自然美。注重布局巧妙,使之形態生動、和諧有趣。在花材選擇上宜選用清秀、柔和、淡雅、花朵較小的花卉,陪襯花卉多選用文竹、觀賞蕨類等細小觀葉植物。

④果蔬插花,選用果盤、碟等作容器。在容器前半邊插上3-5支應時花枝,選其中一支花色鮮艷的長花枝作主枝,蓁作陪襯材料,並配以天門冬等裝飾葉。在容器另一邊堆放新鮮的時令水果和蔬菜。隨著季節的變化,再重新插作,常得新意。這種插花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使人觀賞後感到親切自然。

熱點內容
情人節橫幅 發布:2025-09-20 09:06:17 瀏覽:416
花語凄慘的話 發布:2025-09-20 09:05:32 瀏覽:632
玫瑰盆栽圖解 發布:2025-09-20 09:03:15 瀏覽:837
花卉樹木大全 發布:2025-09-20 08:43:55 瀏覽:228
櫻花樹圖動漫 發布:2025-09-20 08:43:20 瀏覽:531
貓侍櫻花 發布:2025-09-20 08:43:04 瀏覽:895
蘭蘭花花 發布:2025-09-20 08:41:04 瀏覽:954
梅花妝由來 發布:2025-09-20 08:39:06 瀏覽:13
荷花窗花 發布:2025-09-20 08:37:45 瀏覽:92
櫻花胎座 發布:2025-09-20 08:30:01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