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花卉
㈠ 什麼是萬花敢向雪中出的梅花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花春落梅枝頭。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紛飛的殘冬,梅花盛開了。清香馥郁、芬芳撲鼻。梅園里紅梅、白梅、綠梅、墨梅,競相開放。紅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妝玉琢,綠的清翠欲滴,黑的莊重脫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潔白素凈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綠萼梅,胭脂點珠的硃砂梅,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濃艷如墨的墨梅,萼紅瓣白的紅梅,木蕊發紅的骨里紅,鐵骨虯枝的龍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乾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態、爭麗斗妍,燦爛芬芳。隨風飄動,像五彩雲霞裝扮著大地;風送幽香,點綴著殘冬,使人間生出盎然春意。「煙姿玉骨,淡淡東風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隨著梅香的飄拂,那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春天轉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最可貴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冒著凜冽的寒風,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開花;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像征。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種薔薇科櫻桃屬植物,落葉喬木。別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紅、淡綠、淡紅等。以白色和淡紅色為主。花先於葉子開放,果實可分青梅(綠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帶紅色)三種,除供鮮食外,還可制蜜餞和果醬。未熟的果經過加工就是烏梅。
梅原產我國,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地。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贈,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本文開台的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加寵幸的江來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日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花傳》,把《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上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日:「老瞞(編者註: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不韙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競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毛澤東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運算元·詠梅》,指出;「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另一首七律《冬雲》中也贊揚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眾多的詩詞吟詠梅花之外,我國繪畫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軼事:宋代著名畫家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他為了畫梅,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他從早到晚地在梅樹下細致觀察,並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後人為了贊譽他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曾有詩說他「家傳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僅在我國是珍貴花卉,在國外也很受人喜愛,但國外仍以東方栽培較多。日本的梅是我國傳去的,朝鮮也有。日本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出版發行專門刊物《梅》。到19世紀傳入歐洲,本世紀初傳入美國,現在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但不及東方國家之盛。
梅花相傳到現在,已是花繁品茂。據1962年調查,已有230多個品種。主要分果梅和花梅兩大系統。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烏梅等。花梅以觀賞為目的,按其生長姿態分,有直腳梅類、杏梅類、照水梅類、龍游梅類;按花型花色分,有宮粉型、紅梅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和灑金型等。其中宮粉型梅最為普遍,品種最多。玉蝶型別有風韻,綠萼型香味最濃,尤以成都的「金錢綠萼」為好。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花鏡》在梅的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我國是梅的故鄉,賞梅勝地很多,江南一帶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過於蘇州鄧尉山和杭州西湖了。
蘇州鄧尉山及其附近山塢,遍植梅樹,以梅著稱。相傳鄧尉山,因東漢太守鄧尉隱居於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間,有高士查某在山塢大種梅樹,後來山民就以種梅為業,越種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據《光福志》載:「鄧尉山裡植梅為業者,十中有七。」清代詩人張誠有「望衡千餘家,種梅如種谷」的詩。鄧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彈山、青芝山、銅井山等,也是千樹萬樹的梅花連成一片。花盛開怒放時,滿山盈谷,香氣四溢,勢若雪海,以至於清代巡撫宋犖即寓意在司徒廟西的山崖上,寫下了「香雪海」三個斗大字,從此名著吳下。相傳乾隆皇帝曾先後六次到鄧尉山探梅賞景,並六賦《鄧尉香雪海歌》的長詩。在萬樹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聞梅館」,又稱「聞梅軒」。不遠處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為賞梅佳處。亭作五角形,銅鶴結頂,屋檐、石柱、石檻、瓦片均作五齣梅花狀。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隱士林和靖「梅妻鶴子」的典故。與周圍梅花融成一體。亭旁,有乾隆皇帝於1751年來鄧尉山賞梅時的手書碑刻一塊。下得山來,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別墅。內有四梅閣,以宋代楊補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開時節,滿山皆白,像墜入雲海,分不清哪是雲哪是花,閃閃銀波,在山間流光溢彩,奇麗無比。移目遠眺,山上山下,銀海盪漾,紅綠相間,彌漫無際。真有「入山無處不春枝,遠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覺。「鄧尉梅花甲天下」,鄧尉探梅,已成為吳地春遊的主要勝地。
杭州的孤山、靈峰、西泠並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因四面碧波縈繞、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稱「梅嶼」。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宮,清代康熙、乾隆時曾建有行宮,辛亥革命後改建公園,即今天的中山公園。孤山北麓有放鶴亭,是賞梅勝地,有詩雲:「人們蓬島是孤山,高閣清虛類廣寒。里外湖光明似鏡,有梅花處好憑欄。」靈峰位於杭州西湖西北,晉開運年間,吳越王在此建鷲峰禪院,北宋治平二年賜名「靈峰」,寺後山顛有來鶴亭,與孤山放鶴亭遙相呼應,也是過去妙高台的舊址。宋蘇東坡曾題詩壁上:「靈峰山下寶陀寺,白發東坡又來到;前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較別處早開晚謝。故有「靈峰尋梅」之景。
要說賞梅還數杭州超山味兒最濃。超山自唐代以來,廣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更有古梅兩株,一唐一宋,聞名江南。每當超山梅開,香雪成海,蔚為壯觀,香風十里,醉人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蒼勁古樸,姿態奇特。如大明堂內的唐梅,雖是千餘年老樹,但其冠仍如傘,老枝扶疏,蓓蕾滿枝,似有無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雲煙飄渺,遠處錢塘江水蒼茫,山水梅林相互輝映。無怪乎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先生與超山梅林結下不解之緣,並作畫題詩:「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直至84歲高齡,他仍偕子吳東邁、門生王個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賞梅。逝世後,其親屬遵其遺願,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塢中築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園新村和梅花山,無錫的梅園。上海澱山湖畔的大觀園、莘庄公園等,也都以梅花聞名。
梅樹的壽命都很長,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滄桑,至今猶能保存下來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兩株「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了。它飽經風霜,樹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開花期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親手植的。這株隋梅雖數度枯萎,但如今經人們精心培育,已返老還童,枯木逢春。主幹蒼老挺拔,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樹上還結了數千個梅子。清人梁紹王在其所著《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雲:「真州城東十餘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並出,相傳為宋時物。康熙中,樹忽死,垂四十年復活,枝幹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間名士阮元題其名日:返魂梅。梅長壽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個特點是,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歷來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
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做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梅都是當之無愧的。
㈡ 中國名花中,被稱為暗香疏影是哪種花
梅花!
【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 、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上述詩文的譯文詳見參考資料。
再有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出自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原詩為「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這兩句詩極為傳神地描繪了黃昏月光下山園小池邊的梅花的神態意象:山園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黃昏的朦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遠,作者並沒直寫梅,而是通過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與梅影相映,朦朧的月色與淡淡的幽香相襯,動與靜,視覺與嗅覺,共同營造了一個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這兩個新穎的意象,鮮明又微妙地表現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閑靜的氣質風韻。由於這兩句詩極佳地捕捉並傳達出梅花之魂,所以成為梅的代名詞,成為歷代詩人詠梅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佳句。稍後時期的著名詞人姜夔詠梅的兩首著名自度曲牌的詞,即以《暗香》《疏影》為調名。陳與義《和張矩臣水墨梅》詩寫道:「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他認為林逋把唐人齊己「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等前人寫梅的詩全壓倒了。
以上都是描繪梅花,故拿暗香疏影作為梅花的別稱,倒是貼切。
㈢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注釋
⑴水堂——臨近水池的堂屋。
⑵相期——相約會。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⑶音塵——消息。隔音塵,即音信斷絕。
⑷因——緣由,這里指機會。
譯文
記得那年那個夜晚,我與謝娘在臨水的池塘邊的花叢下初次相遇。畫簾低垂,攜手暗自約定相會的日期。不忍別離,又不得不分手。不知不覺殘月將盡,清晨的鶯語已經響起。分手,從此就失掉了音訊。如今都成了異鄉人,想見面恐怕更沒有機會了。
賞析
此詞上片以極通俗的語言,寫極歡樂的愛情。「記得」二字,直貫而下。「深夜」是相會的時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會的地方;「畫簾垂」照映深夜人靜,「攜手」句寫兩情相投。一個「花下」「深夜」的鏡頭,把詞人的思緒,推回到遙遠的過去。「水堂」「簾垂」「攜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鬢廝磨,情深愛篤,是十分美好的回憶。過去的歡情寫得愈熱烈,此時的心情就顯得愈凄涼,不言悲而悲轉濃,不言愁而愁益深,這就是所謂「以樂景而寫悲」的藝術手法。
下片以無限的惆悵,寫無限的離恨。「曉鶯」承「花下」;「殘月」承「深夜」;「相見更無因」承「攜手暗相期」,句句有著落,層層有照應。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為主。「曉鶯殘月」狀離別的凄清環境。「從此」以下,為別後情狀:人各一方,音信斷絕,無由相見。
據說韋庄的愛姬被蜀主王建所奪,韋庄這首詞,就是回憶以前的歡樂,訴說此後的痛苦,表達了對愛人刻骨的相思。又傳說韋庄的愛姬讀了這首詞後,因痛苦而絕食而死。楊偍《古今詞話》和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記載:韋庄有寵姬,姿質艷麗,兼擅詞翰,為蜀主王建所奪,於是作《荷葉杯》、《小重山》等詞,詞流入禁宮,姬聞之不食而死。據夏承燾《韋端己年譜》考定庄留蜀時,年已七十左右,故楊、蔣之記載不足信。但不管這種記載的真實可靠性如何,這首詞倒確實是寫得語淡而情悲,情意深長的。
李清照 新荷葉
《新荷葉》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
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
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
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
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注釋:
1、高聳萬丈蓬瀛:蓬瀛,指代神話傳說中之神山。
2、芝蘭為壽:參照下文相輝映、簪笏盈庭句,知此芝蘭喻壽主之子弟,謂其子弟齊來祝壽也。
3、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花柔玉凈,狀美女之容貌。娉婷,原喻美女之體態而於此指代壽主之妾侍。捧觴,捧杯獻酒,謂春壽筵有官妓獻藝佐酒,極寫壽主之富貴生活。宋代有官妓,只應官宦人家所需,當時以官員召妓為正常現象。
賞析:
此詞從明抄本《詩淵》錄出,原詞註明作者宋李易安,是近年發現的,孔繁禮《全宋詞補輯》收之。壽者未點明是誰,從詞義看,可知其人應是當時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時尚隱而不仕者;有的評論人認為是工詩善詞的名士朱敦儒。據史傳稱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後屢經詔聘,方於紹興二年出山,賜進士出身在朝廷供職,是與易安居士同時代人。看來這種測猜是很有些道理的,當然要認定下來,還需有佐證。這篇壽詞雖然也極盡褒譽,但卻流露了憂國憂民之志,蘊含著一股壯氣豪情。
上片交代時間地點、場面氣氛,詞清句麗,風格典雅。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是指:正當薄露剛開始灑落,夜晚與白晝長短完全相同的這個不同一般的時候;處身環水而起、高聳入雲的樓閣亭榭之內,宛如來到了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海上仙島。長宵共永晝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是晝夜所佔時間相等,古人稱這兩天為日夜分。這里並未指明是春分還是秋分,從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為秋天到來,暑氣漸退,晝熱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從下文饋禮中有蘭花來看,或許是仲春之月的春分;當然如果芝蘭為壽中的芝蘭僅作為一種象徵高雅來說,只能認為是虛寫,而薄露初零卻是實況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時候。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寫的是友人在做壽,詞人及眾嘉賓來賀:大家獻上了淡雅清香的蘭花和益壽延年的靈芝,拜壽的人們簇擁著壽星老人一時間充塞了往日幽靜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稱風雅的達官貴人,他們的鮮明的服色、佩飾與名士清儒的布衣瀟灑相輝映。壽筵開始了,氣氛自是十分熾烈,但詞作者卻避開這些必然現象,筆下一滑,轉向了筵席間穿梭般飛去飄來為客人傾酒捧觴的侍女們,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之句,是作者從活動的大場面中捕捉的一個迷人的動作:她們象花一般柔媚,象玉一樣晶瑩,雙手捧觴穿行席間向客人勸酒,翩翩風姿令人開懷一醉,表達了主人待客之真誠。上片寥寥數語,便將良辰、美景、主賢、賓嘉之樂都烘托紙上了。
下片是對壽者的祝願之詞,尾句顯示出作者愛國愛民的心願,寫得委婉、曲折、含蓄、脫俗。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先以兩個比喻句起興,再引出直面的頌揚:願您體魄健壯如鶴之清癯矍鑠,如松之耐寒長青,願您精神光照萬物與朗朗秋月競比光明;您的品德學問歷來是獨領風騷、名噪京城。至此便將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範人物的形象勾畫了出來,下面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仍是溢美之辭,仍是使用比喻手法,但卻因借用現成典故,便將內容表達更進一步、更深一層。東山高蹈,用的是晉代文學家、政治家謝安的故事。謝安,字安石,才學蓋世,隱居東山,後應詔出仕,官至司徒。後人因以東山喻隱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隱居生活。該句是說:謝安隱居東山,卻蜚聲朝野,光耀無比,雖為王侯卿相,哪一個比得上他!以謝安隱居東山稱比筵上的壽誕主人,可謂臻於至極了。尾句十分精彩,繼續以謝安相比,贊譽、推崇之中加進了激勵,且注入了以生民為重、迅速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鈞:安石需起,要蘇天下蒼生。安石在東山隱居不肯應詔出仕之時,時人發出了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的嘆惋,詞人就該語加以引發以激勵眼前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謝安一樣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誤國,挽救在戰亂中受盡蹂躪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發自內心的呼喊,使這首以祝壽為內容的詞作在主題思想上得到了升華。
描寫荷葉荷花的古詩
1、《州宅堂前荷花》
宋范成大
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妝。
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情一餉斂斜陽。
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雲錦畫船涼。
2、《畫荷花二首》
宋釋雲岫
之一
三千美女學宮妝,占斷薰風水一方。
試問畫工何處在,移來五月鑒湖涼。
之二
高擎萬柄綠參差,匹練橫鋪錦一機。
喜對薰風描寫得,秋風夜雨不敢知。
3、《詠蓮》
宋杜衍
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
曉開一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
4、《蓮花》
宋張文潛
平池碧玉秋波瑩,綠雲擁扇青搖柄。
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
5、《漁家傲》
宋歐陽修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
昨夜蕭蕭疏雨墜。
愁不寐,朝來又覺西風起。
雨擺風搖金蕊碎。合歡枝上香房翠。
蓮子與人常廝類。
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裡。
6、《月下看白蓮》
宋楊公遠
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應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
7、《荷花》
宋宋伯仁
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
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8、《女冠子》
唐歐陽炯
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
艷情多,綬帶盤金縷,輕裙透碧羅。
含羞眉乍斂,微語笑相和。
不會頻偷眼,意如何?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發。
照前池,搖曳熏香夜,嬋娟對鏡時。
蕊中千點淚,心裡萬條絲。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9、《暮秋獨游曲江》
唐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10、《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11、《采蓮子》
唐皇甫松
船動湖光灧灧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12、《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13、《折荷有贈》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14、《樂府三首》
唐孟郊
之一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猶勝道傍柳,無事盪春風。
之二
淥萍與荷葉,同此一水中。
風吹荷葉在,淥萍西復東。
之三
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
春水徒盪漾,荷花未開展。
15、《秋池一株蓮》
隋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16、《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17、《紅白蓮》
宋楊萬里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
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18、《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花下對酒二首
白居易 花下對酒二首
藹藹江氣春,南賓閏正月。
梅櫻與桃杏,次第城上發。
紅房爛簇火,素艷紛團雪。
香惜委風飄,愁牽壓枝折。
樓中老太守,頭上新白發。
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時節。
故園音信斷,遠郡親賓絕。
欲問花前樽,依然為誰設?
引手攀紅櫻,紅櫻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與時景,頃刻猶衰變。
況是血肉身,安能長強健?
人心苦迷執,慕貴憂貧賤。
愁色常在眉,歡容不上面。
況吾頭半白,把鏡非不見。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勸?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寫荷葉的詩句 。
㈣ 花詩歌說說
關於花詩歌說說大全(精選80句)
秋盡北風去,律移寒氣肅。淅瀝降繁霜,離披委殘菊。華滋尚照灼,幽氣含紛郁。的的冒空園,萋萋被幽谷。騷人有遺詠,陶令曾盈掬。儻使懷袖中,猶堪襲余馥。下文是我為大家准備的花詩歌說說,一起來欣賞吧。
1、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 李頎《古從軍行》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3、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無名氏《雜詩》
4、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贈嶺上梅》
5、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賦十月菊》
6、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趙昌寒菊》
7、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飲酒二十首》
8、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9、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石蘭》宋梅堯臣
10、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采蓮曲》李亞如
11、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12、冷冷水向橋東去。——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
13、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14、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賦》
15、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
16、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北地無。
17、三徑芳根自不群。每於霜後播清芬。枝頭蛺蝶如羞見,籬外征鴻不可聞。——陳德武《鷓鴣天·詠菊》
18、近從年長來,漸覺取樂難。常恐更衰老,強飲亦無歡。顧謂爾菊花,後時何獨鮮。誠知不為我,借爾暫開顏。——白居易《東園玩菊》
19、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歐陽修《菊》
20、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21、開花濁水中,抱性一何潔。——蘇轍《菌萏軒》
22、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23、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徐渭《水墨蘭花》
24、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王勃《春庄》
25、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蕭綱《采蓮曲》
26、欲報消息,無一句堪愈愁結。——周邦彥《三部樂·商調梅雪》
27、亞檻傾檐一古梅,幾番有意喚春回。——晏敦復《題梵隱院方丈梅》
28、根底藕絲長,花里蓮心苦。——宋·辛棄疾《卜運算元(荷花)》
29、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金·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30、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宋·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31、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32、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蝶戀花》
33、疑如嬌媚弱女子,乃似剛正奇丈夫。——《蓮花》
34、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蓮花》
35、知染紅著手,膠梳黏發。——周邦彥《三部樂·商調梅雪》
36、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莖。——曹植《芙蓉賦》
37、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38、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劉秉忠《干荷葉》
39、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占斷人間六月涼,期月鴛鴦浦。根底藕絲長,花里蓮心苦。只為風流有許愁,更襯佳人步。——辛棄疾《卜運算元(荷花)》
40、蕭瑟秋風百花亡,枯枝落葉隨波盪。暫謝鉛華養生機,一朝春雨碧滿塘。——《殘蓮》
41、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對菊枕霞舊友》
42、微雨過,小荷翻。
43、r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吳文英《天香·蠟梅》
44、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唐趙《長安晚秋》
45、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46、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47、水闊雨蕭蕭,風微影自搖。徐娘羞半面,楚女爐纖腰。(宋·錢惟演)
48、啟朱唇金風桂子,喚殘夢微雨梨花。____明·王世貞《玉蝴蝶》
49、桃花故里桃花香,桃花春色卷回堂,不見簾外桃花客,卻把遊人比霓裳。
50、薄倖未歸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紅謝。
51、不見翠陌尋春,每問著、小桃無語。
52、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53、郯雲台為之心醉。——顧德輝《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54、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書湖陰先生》
55、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南園十三首》
56、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鞠歌行》
57、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妝。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情一餉斂斜陽。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雲錦畫船涼。
58、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59、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60、吐絲心抽須,鋸齒葉剪棱。
6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惠崇春江晚景》
62、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風吹入簾里,惟有惹衣香。——《雜曲歌辭·胡渭州》
63、願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64、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王安石《臨江仙》
65、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66、幽蘭有高致,質弱苦易零。
67、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68、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69、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70、枝若無花能再發,花若離枝難上枝。
71、倖存耕雨地,況值養花時。
72、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73、《和錢員外早冬玩禁中新菊》:"禁署寒氣遲,孟冬菊初坼。新黃間繁綠,爛若金照碧。仙郎小隱日,心似陶彭澤。秋憐潭上看,日慣籬邊摘。今來此地賞,野意潛自適。金馬門內花,玉山峰下客。寒芳引清句,吟玩煙景夕。賜酒色偏宜,握蘭香不敵。凄凄百卉死,歲晚冰霜積。唯有此花開,殷勤助君惜。"(白居易)
74、《登高詠菊盡》:"籬畔霜前偶得存,苦教遲晚避蘭蓀。能銷造化幾多力,不受陽和一點恩。生處豈容依玉砌,要時還許上金樽。陶公沒後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羅隱)(一作李山甫詩)
75、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壯。
76、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
77、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78、落紅滿路無人惜,踏作花泥透腳香。
79、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80、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㈤ 蘇州2月份就能開的紅花是什麼花
蘇州2月份就能開的紅花是梅花。
蘇州太湖西山島2月到3月「林屋梅海」是全國最大的賞梅勝地之一,以林屋山為中心,西側是以萬畝梅海著稱的梅園,周圍連片梅林超過1500畝,有「駕浮觀梅」「林中探梅」和「水上賞梅」三大系列景觀。
詳細介紹
草長鶯飛二月天,植物園里紅梅艷。蘇州市植物園與梅花結緣已久。歷史上,宋代文學家、田園詩大家范成大晚年辭官隱居石湖後,植有梅、菊園圃,常邀文人雅士來上方山一帶游園,賦詩吟詠,並有我國最早的梅花專著《梅譜》傳世。
現今,植物園內栽植梅花500餘株,涵蓋江梅、宮粉、硃砂、綠萼、垂枝等多個品種群,總佔地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以別樣的色彩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㈥ 寫花的象徵作文
梅花
小小的花瓣,細而有勁的枝,淡淡的粉白,纏繞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種在冬天才傲然開放的花,那是一種在雪中才顯得更加純白的花,那是一種雪花壓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與夏交接的季節。陽光明媚,奼紫嫣紅。迎春花與玉蘭花剛剛開敗,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綠草如茵,這一切,都像人們說得那樣,是的,這我也同意,春天確實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嫩嫩的綠,淡淡的綠,無邊無盡的綠,而夏天,綠得更深了,那是翠綠,綠得更加得深沉。
然而,冬天,這四季中最沒有生氣的一個季節,給人的感覺是無邊無垠的白,雪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僅僅能為這枯萎的冬天增添幾分綠色的松柏,此時也被蓋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兒們,此時也只剩下了枯枝爛葉。不再有了往日的嬌艷,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貴,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氣,他們那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壓力下累得直喘粗氣,只能悲哀的等待著死神的到來。
而此時,就在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這萬物的哀嘆聲中,梅花出現了,就在這雪地中傲然挺立著。她那高而細的枝幹,絲毫受不到風雪的影響。傲雪臨霜。在風雪中怒放,充滿了豪情,挺立著,挺立著,任憑風雪的吹打……
這就是我喜愛梅花的原因,堅強不屈。雖然冬天是那樣的寒冷,以至於人們都懶得出門,然而梅花卻在風雪中開著那小小的花,而這小小的花,所象徵的精神,卻遠比那夏天中艷麗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極了純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後,留下的只是一灘污跡,華而不實,虛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純白,有時還帶著一點點粉紅,她留下的,是似有似無的芳香。她的朴質與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怒放著的梅花,難道你就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嗎?難道在漫無邊際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著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種不畏寒霜,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嗎?難道你不曾想到,她與紅軍戰士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嗎?難道你就沒有想到,這傲雪臨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徵了我們的革命戰士們,象徵了他們那種頑強不屈,勇於拼搏,渴望著暴風雪的來臨的那種精神,那種意志品質嗎?
人們贊美牡丹,是因為它的富貴,贊美荷花,是因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贊美梅花,是因為她的那種堅強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時也象徵了那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越挫越勇的人們!
大自然是美的, 那鬱郁蔥蔥、四季常青的樹木,那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態、形狀、功能裝點著犬自然,也裝點著人們的生活,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宜人、多姿多採的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不可缺少的資源。我們的生存、生活離不開植物.
㈦ 石斛是宿根花卉嗎
石湖是蘭科,石斛屬植物,肉質狀肥厚,後稍扁的圓柱形。
而樹根花是指能夠冬眠的花卉,一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發生長開花結籽的花
嚴格來說似乎不是。
㈧ 蘇州石湖公園的綠化配置
草坪,花壇,園林。蘇州石湖公園的綠化配置豐富,有草坪,花卉,園林等。包括了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 落葉灌木有五顏六色的花草等形式豐富自然植被,環境潔凈,空氣清鮮。石湖屬於太湖支流,居上方山東麓,太湖之濱,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南5000米、太湖以東5000米處,跨蘇州虎丘區、吳中區兩行政區。
㈨ 玉蘭花原產地是哪裡
玉蘭花,園林觀賞植物,玉蘭原產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
古時多在亭、台、樓、閣前栽植。現多見於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
玉蘭另有葯用價值。材質優良,紋理直,結構細,供傢具、圖板、細木工等用;花蕾入葯與「辛夷」功效向;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製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熏茶;種子榨油供工業用。早春白花滿樹,艷麗芳香,為馳名中外的庭園觀賞樹種。
(9)石湖花卉擴展閱讀:
一、花卉寓意
玉蘭花外形極像蓮花,但並不同。盛開時,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再加上清香陣陣,沁人心脾,實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卉。花開時異常驚艷,滿樹花香,花葉舒展而飽滿,但花期短暫,但開放之時特別絢爛,代表一種一往無前的孤寒氣和決絕的孤勇,優雅而款款大方。
玉蘭經常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開出大輪的白色花朵,隨著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委實清新可人。因其株禾高大,開花位置較高,迎風搖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愛。
二、玉蘭花的傳說
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在一處深山裡住著三個姐妹,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小妹叫黃玉蘭。
一天她們下山遊玩,發現村子裡冷水秋煙,一片死寂,三姐妹十分驚異,於是,向村子裡的人問訊後得知,原來秦始皇趕山填海,殺死了龍蝦公主,從此,龍王爺就跟張家界成了仇家,龍王鎖了鹽庫,不讓張家界的人吃鹽,終於導致了瘟疫發生,死了好多人。
三姐妹十分同情他們,於是決定幫大家討鹽。然而這又何等容易?在遭到龍王多次拒絕以後,三姐妹只得從看守鹽倉的蟹將軍入手,用自己釀制的花香迷倒了蟹將軍,趁機將鹽倉鑿穿,把所有的鹽都浸入海水中。村子裡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卻被龍王變作了花樹。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將那種花樹稱作「玉蘭花」,而她們釀造的花香也變成了她們自己的香味。故事很簡單,也很唯美,卻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完美的嚮往。
三、相關詩詞
明·睦石《玉蘭》
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
明·沈周《題玉蘭》
翠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
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
明·文徵明《玉蘭》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微。
玉環飛燕原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清·查慎行《雪中玉蘭花盛開》
閬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紛紛下,齊戴華陽玉道冠。
清·朱廷鍾《滿庭芳·玉蘭》
刻玉玲瓏,吹蘭芬馥,搓酥滴份豐姿。
縞衣霜袂,賽過紫辛夷。
自愛臨風皎皎,笑溱洧、芍葯紛遺。
藐姑射,肌膚凝雪,煙雨畫樓西。
開齊,還也未,綿苞乍褪,鶴翅初披。
《感辛夷花曲》
昨日辛夷開,今朝辛夷落。辛夷花房高刺天,卻共芙蓉亂紅萼。
小山桂樹猶連卷,五湖荷花空綽約。連卷綽約宜秋日,端居獨養征君疾。
高枝朵朵艷木蓮,密葉層層賽盧橘。山鬼已見駕香車,文人應是夢彩筆。
辛夷辛夷何離奇,照水偏宜姑射姿。蕭晨東海霞光爛,玄夜西園露氣滋。
檀心倒卷情無限,玉面低回力不支。見說東都便露坐,惟應御史沄風吹。
此花愛逐東風暖,故人逸韻嵇中散。山陽聞有合歡齋,石湖亦築辛夷館。
裊裊岩櫳碧樹圓,紛紛澗戶香花滿。塢里王孫舊路長,卷中裴迪新詩短。
新詩已舊不堪聞,江南荒館隔秋雲。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贈君。
宋·吳文英《瑣窗寒·玉蘭 》
紺縷堆雲,清腮潤玉,氾人初見。
蠻腥未洗,海客一懷凄惋。
渺征槎、去乘閬風,
佔香上國幽心展。
遺芳掩色,真姿凝澹。
一盼。千金換。
又笑伴鴟夷,共歸吳苑。
離煙恨水,夢杳南天秋晚。
比來時、瘦肌理消,
冷熏沁骨悲鄉遠。
最傷情、送客咸陽,佩結西風怨。
元·劉敏中《鷓鴣天 壽潘君美》
萱草堂前錦棣花。靈椿樹下玉蘭芽。二毛鬢莫驚青鑒,五朵雲須上白麻。攜斗酒,醉君家。春風吹我帽簾斜。座中貴客應相笑,前日疏狂未減。
宋·趙文《掃花游》/《掃地游》
結廬勝境,似舊日曾游,玉蓮佳處。萬花織組。愛迴廊宛轉,楚腰束素。度密穿青,上有燕支萬樹。探梅去。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許。奇絕盤谷序。更碧皺沿堤,綺霏承宇。柳橋花塢。問何人解有,玉蘭能賦。老子婆娑,長與春風作主。綵衣舞。看人間、落花飛絮。
㈩ 石湖公園四月份櫻花能開嗎
四月份一般花已經開了。
每年的3月到5月上旬是百花節,以櫻花、桃花、杏花為主打品牌,展出有上百種、數萬盆草本花卉,把公園變成一片「花海」。
櫻花常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隨季節變化,櫻花花色幽香艷麗,常用於園林觀賞。
櫻花可分單瓣和復瓣兩類,單瓣類能開花結果,復瓣類多半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