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李瑁解花語

李瑁解花語

發布時間: 2022-12-19 01:13:59

① 搶了兒媳的李世民,是怎麼與失去媳婦的壽王李瑁和解的

在封建社會,整個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這就賦予了皇帝極大的特權。而這個特權用在李瑁身上,就是「我看上了你媳婦,而你不可以反對。」

事實上李瑁也確實不敢反對,這源於封建社會人們骨子裡對王權的敬畏。

唐玄宗宣楊玉環進宮,賜她華清池沐浴,當晚還直接讓楊玉環留宿宮中,李瑁自然是知道的,不過知道也沒什麼用。

從唐玄宗第一眼看上楊玉環開始,這裡面就沒李瑁什麼事了。他只能眼看著自己的愛妻一步步變成了母妃,去毫無辦法。對方是自己的父親,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手裡握著王權,所以李瑁只能忍。

② 楊玉環本是李隆基的兒媳,李隆基是如何將她搶到手的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李隆基從李瑁那挖角楊玉環,也是用盡了各種套路。

在快樂的背後,總是充滿了憂傷。李隆基晚年疏於朝政,大唐帝國發生了「安史之亂」,楊玉環在馬嵬驛自縊身亡,用自己的生命,為李隆基背了最後一個鍋。


③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詞人是李清照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說是李清照。這回答不夠准確,只能說李清照是第一位有影響的女詞人,絕不會是第一位女詞人。詞興於隋唐,晚唐五代得到發展,大盛於兩宋。而詞原本是音樂文學,內容都是花前月下,閨愁婦思,供歌樓酒館女子(伶優)演唱,助士大夫們娛樂。詞初為「艷科」,內容當然也艷俗,後由文人參與,漸漸雅化。入宋後,也逐漸與音樂脫離,成為真正的文學,地位迅速提高。在唐五代,包括李清照之前的北宋,一定有大量的女性參與創作,特別是懂音律的女子,因為詞是非常適合她們來填的,只是絕大多數沒有留下名字罷了。誰是第一位女詞人,現在難以考證了。就像誰是第一位男詞人、男詩人,都考證不了。
楊玉環、薛濤都寫過《阿那曲》,魚玄機寫過《楊柳枝》,與薛濤齊名的才女李冶寫過《相思怨》,雖這些詞篇選入全唐詩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詞,但後來這些篇名大多成為了詞牌。如《詞律·阿那曲》:「即仄韻七言絕句,平仄不拘。又按此調《詞譜》未收,疑即《紇那曲》之轉音,《紇那曲》本五言七言絕句也。」只是這些「詞」與詩沒有明顯的區別。

花蕊夫人
而花蕊夫人(約883~926,前蜀主王建妃、王衍母)留有半闋詞「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採桑子》其八,其他幾首也散軼了),則是真正的詞了。《採桑子》和《楊柳枝》、《柳枝詞》等不同,不像齊言的絕句或律詩,而是長短句,《採桑子》也是非常熱門的詞牌。後蜀孟昶妃亦名花蕊夫人,孟昶有詞《玉樓春》「冰肌玉骨清無汗」,《竹坡詩話》言:「世傳此詩為花蕊夫人作」。宋人陳著有《洞仙歌》,說是步花蕊夫人韻的,只是已不見花蕊夫人原詞了。
歷史上稱為花蕊夫人的,至少有三人。只是歷史記載不明確(特別是女性,經常無名無姓,往往是某某妻、某某妾),經常將前蜀主王建妃、後蜀主孟昶妃的作品混淆,但不管如何,從現在的資料看,有作品流傳的最早女詞人就是花蕊夫人了。
陳金鳳(893—935),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唐末福建觀察使陳岩妾陸氏與侯倫私生。閩主王審知召為才人。王延鈞即位後封為淑妃,尋為皇後。李仿亂時被殺。《十國春秋》有傳。《全唐詩》存詞2首,署名為閩後陳氏(作品附後)。
但畢竟花蕊夫人、陳金鳳流傳的詞不多,那麼稍有影響的女詞人,本人找到的最早的作者是魏夫人了,現有詞13首(作品附後)。

魏夫人
魏夫人,襄陽(今屬湖北)人,名魏玩,魏泰姊,曾布妻(《老學庵筆記》卷七)。封魯國夫人。有《魯國夫人詞》(《全宋詞》卷一)。魏夫人的生卒年不詳,但她的丈夫曾布生卒年記錄比較詳細,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是曾鞏的弟弟。魏夫人與他丈夫年齡相差不至於很大(如果是妾就很難說了),而李清照生卒年是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因此魏夫人要比李清照早。
《阿那曲》 楊玉環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
楊貴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號太真,蒲州永樂(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楊玉環起先嫁給了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之後又進宮成為唐玄宗妃子。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李冶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唐詩紀事》卷七八有雲:「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陳金鳳詞二首
樂游曲(唐·閩後陳氏)
龍舟搖曳東復東,采蓮湖上紅更紅。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
其二
西湖南湖鬥彩舟,青蒲紫蓼滿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長奉君王萬歲游。
魏夫人詞十三首
好事近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阮郎歸
夕陽樓外落花飛。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煙卷翠微。
樓上客,鬢成絲。歸來未有期。斷魂不忍下危梯。桐陰月影移。
定風波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減字木蘭花
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樓上人歸。愁聽孤城一雁飛。
玉人何處。又見江南春色暮。芳信難尋。去後桃花流水深。
落花飛絮。杳杳天涯人甚處。欲寄相思。春盡衡陽雁漸稀。
離腸淚眼。腸斷淚痕流不斷。明月西樓。一曲闌干一倍愁。
點絳唇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闌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東風已綠瀛洲草。畫樓簾卷清霜曉。清絕比湖梅。花開未滿枝。
長天音信斷。又見南歸雁。何處是離愁。長安明月樓。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盪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武陵春
小院無人簾半卷,獨自倚闌時。寬盡春來金縷衣。憔悴有誰知。
玉人近日書來少,應是怨來遲。夢里長安早晚歸。和淚立斜暉。
江城子·春恨
別郎容易見郎難。幾何般。懶臨鸞。憔悴容儀,陡覺縷衣寬。門外紅梅將謝也,誰信道、不曾看。
曉妝樓上望長安。怯輕寒。莫憑闌。嫌怕東風,吹恨上眉端。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閑。
卷珠簾/蝶戀花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系裙腰
燈花耿耿漏遲遲。人別後、夜涼時。西風瀟灑夢初回。誰念我,就單枕,皺雙眉。
錦屏綉幌與秋期。腸欲斷、淚偷垂。月明還到小窗西。我恨你,我憶你,你爭知。

④ 李隆基看中兒媳,硬搶了楊玉環,那麼兒子李瑁他是如何處理的

「臟唐臭漢」的政治意味

大唐無疑是輝煌的,但卻得了一個「臟唐臭漢」的名聲。這是從何說起呢?就從唐朝混亂的後宮男女關系說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臟」都是有政治陰謀的。

李世民開創了大唐盛世,李隆基也有開元盛世入賬,但就是這兩位奠定唐朝 歷史 地位的帝王,都在後宮里給自己埋了一顆雷。

前有李世民的遺孀武媚娘,導致大唐一度中斷。後有李隆基不務正業寵幸楊貴妃,唐朝因此由盛轉衰。

武媚娘前腳是李世民老婆,後腳就成了他的兒媳婦,李治不顧倫理道德,做出這種逆倫的行徑,也是有淵源可考的。

想當年,李世民為了策動玄武門之變,不也是跑到宮里狀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與父親李淵的愛妃通姦嗎?所以到了李治,趁著李世民生病期間,與武媚娘勾搭成奸,也算是沿襲了祖輩的「傳統」作風。

如果這種違背人倫的事情發展到李治能剎車,唐朝也不會背上一個「臟」字。問題是「傳統」一旦開了閘,很容易失控。

武周歸唐後,李顯的皇後韋氏和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也一度有一段混亂的男女關系,武三思的用心自然是酒翁之間不在酒。

好不容易等到年輕有為的李隆基橫空出世,正當唐朝還沉浸在開元盛世的大夢中時,李隆基卻又開始沉淪了。這次,他也沒有逃脫大唐混亂的後宮「傳統」。

眾所周知,李隆基這次的目標是楊玉環,但這個女子可不是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描述的那樣「一朝選在君王側」,她實際是李隆基從自己的兒子李瑁手裡搶來的。

而李瑁甘願接受這種人格侮辱,則與他當時所面臨的政治環境有很大關系。故事還是先從唐玄宗截胡楊玉環開始說起。

父娶子妻的合理過渡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了,他因此而鬱郁寡歡,食不知味。於是高力士就向他推薦了楊玉環,但那時的楊玉環卻是自己的兒媳婦,如何以合理的名譽過渡到自己的名下,還是需要走一走流程。

楊貴妃,據《明皇雜記》載,小名玉環,出身於弘農楊氏家族,和隋朝皇室也算是遠親。祖上雖也曾顯赫過,但到她父親這一代已經沒落了。

她是楊家第四個女兒,十歲時父母雙亡,由叔叔楊玄璬收養。楊玄璬當時在洛陽做官,由於還沒孩子,因此對楊玉環的教養十分上心。

楊玉環家族基因好,姐妹幾個都長得很漂亮。楊玉環天生麗質,在唱歌跳舞方面尤其擅長。洛陽是花柳繁華之地,在這里達官貴人如過江之鯽。楊玉環也在這里迎來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點。

開元二十二年(734)到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最後一次巡幸洛陽,忙裡偷閑打算把武惠妃一對兒女的婚事給解決了。

女兒咸宜公主很快嫁給了楊洄,兒子壽王也要忙著選妃了,其標准基本和太子選妃一個級別,愛屋及烏嘛。唐玄宗寵愛武惠妃二十多年,兒子李瑁從小那就是當太子培養的,而且武惠妃為兒子謀劃太子之位也很久了,所以,「太子妃」必須得萬里挑一。

為什麼最後選定了楊玉環,首當其沖當然是因為她的美貌,身材討喜,特別的「豐艷」,像牡丹花一樣,有雍容華貴之態。

其二,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便是武楊兩家向來有通婚之好。武則天的母親就是弘農楊氏,在武周時期,弘農楊氏也一直被高看一眼。

到了武惠妃,給女兒選的駙馬也是弘農楊氏,那麼給兒子李瑁自然也是弘農楊氏里挑。恰巧楊玉環便出身於弘農楊氏,再加上長得豐艷,最後從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從此步入帝王家。

開元二十三年底,李瑁和楊玉環舉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婚禮,那年,楊李二人都是17歲。

這對小青年夫妻,在性格上一靜一動正好互補,所以婚後二人生活和諧恩愛有加,但誰也沒想到五年後,他們就勞燕分飛了,因為壽王妃被皇帝公公看上了,真是豈有此理啊!!!

那年,楊玉環的婆婆武惠妃病逝了,那可是唐玄宗的心頭肉,受寵二十多年,因此唐玄宗悲痛不已。那時已處於開元後期,唐玄宗的事業心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又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生活伴侶,他的內心變得空聊寂寞。

為了轉移自己悲傷,緩解孤寂,他只能在後宮三千佳麗中再尋找一位以寄相思,但千里挑一也沒一個合適的。高力士見狀,開始把選擇的范圍擴大,最後相中了壽王府的楊玉環。

但這事兒是否真的是高力士所為,則值得商榷,畢竟明目張膽地給皇上介紹自己的兒媳婦,這太違背人倫了。倒是《長恨歌》里有個場景的描述更有參考價值: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昌新承恩澤時。」

也就是說,唐玄宗極有可能是在驪山泡溫泉時被楊玉環的美貌折服了,因為泡溫泉在那時也算是皇室家族的一次集體度假。

唐玄宗也是干過大事兒的人,既然相中了楊玉環,勢必要追求到底。但公公要娶兒媳婦,不論在哪個年代這都是頂級丑聞,總得想辦法遮掩一下吧。

同樣,還是效仿祖宗吧,唐高宗當年不是娶了太宗的妃子為妻嘛,為了遮醜,武則天當年可是當過尼姑的,這一抬果然很經典。

唐玄宗把這招演繹了一下,打算叫楊玉環去當道姑。那麼總得找個理由吧,好好的壽王妃不做去當道姑,沒有合適的理由,李瑁不會同意的。

開元二十九年,唐玄宗的母親竇太後去世50周年了,他要找一位女道士去給母親追福。於是下了一道敕文,說壽王瑁妃楊氏,素來崇道,又有孝心,自願放棄王妃身份,去當一個女道士,為祖婆婆竇太後追福。

實際上這一敕文宣告的是,壽王李瑁與楊玉環正式離婚了。之後楊玉環被賜名「太真」,在太真觀修行,不到一年時間,楊玉環便結束了她的道姑生活,正式入住皇宮,唐玄宗從此便不早朝了。

為了安撫兒子李瑁,唐玄宗給壽王又續娶了一個王妃,姓韋,也是高門大族,門當戶對。從此,壽王與楊玉環的婚姻被一筆勾銷,楊氏也正式被升為貴妃。

壽王李瑁的悲催人生

李瑁生母武惠妃也曾是唐玄宗心尖上的人,但武惠妃的生子之路卻很坎坷,連生三胎都早早夭折,到了第四個孩子李瑁出生後,她將孩子交給了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撫養,自己不敢再帶了。

李瑁長到7歲後,才從寧王身這回到父母的身邊,被封為壽王。將兒子接回的武惠妃,自然將太子一事放在了心上,她也要為兒子的將來做打算。

實際上,唐玄宗在開元三年(715)就立了太子,名字叫李瑛 ,是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趙麗妃。李瑛被立為太子,有兩個原因:

其一,當時的王皇後沒有兒子,也就是說嫡子的位置是空缺的。

其二,沒有嫡子那就輪到長子了唄,巧的是玄宗的長子「面子形象」不好,因為小時候打獵被獸類抓過。

這樣,李瑛才有機會當上了太子。但受寵的武惠妃一旦生了兒子,對李瑛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開元十二年,武惠妃扳倒了王皇後,開元十四年,唐玄宗提出欲立武惠妃為皇後。但是唐玄宗這一動議被大臣們否了,理由是太子已立,如果立武氏為後,那麼是不是要將太子也要換掉呢!

唐玄宗也只好作罷了,武惠妃沒當上皇後,但是她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於是,她又勾結李林甫,再加上女婿楊洄助力,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向李瑛開刀。

李瑛和另外兩個弟弟李瑤、李琚,三人經常湊在一起說父親玄宗的壞話,武惠妃得知後,便將此事告訴了玄宗,後果很嚴重。

玄宗要將李瑛這個太子給廢掉,還好被當時的首席宰相張九齡救下,並以不點名的方式,委婉地批評了武惠妃,李瑛躲過了第二劫。

但是隨著張九齡被貶,失去了保護傘的李瑛很快便被廢了。具體原因說法不一,《舊唐書》說是武惠妃女婿向玄宗打了小報告,說還是那三個兒子聚在一起圖謀不軌。《新唐書》則說,李瑛等三人中了武惠妃的圈套,帶兵闖進宮了。

總之,唐玄宗這次終於廢黜了太子李瑛。沒過多久,李瑛等三人即被賜死,這就是著名的玄宗一日殺三子事件。

李瑛死後,這太子人選怎麼也輪到李瑁了吧。但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關鍵時刻,武惠妃一病不起,沒過幾天就一命嗚呼了。

在她死後,玄宗替她完成了一個心願,賜給她一頂皇後鳳冠。那麼活著的李瑁要不要立為太子呢?唐玄宗猶豫了,他把太子之死的事件來回想了想,認為其中有詐。

所以,讓李瑁當太子,他是不太情願了。那麼該立誰呢?據說最後高力士提醒了他,推長而立,就這樣,最後的太子之位落到了玄宗的三兒子李亨頭上。

武惠妃辛苦半生,到最後全給他人做了嫁衣賞,李瑁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因此,李瑁的人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總結一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許在他的人生當中,唯一能夠讓他欣慰的有兩件事:

其一,他續娶韋氏後,感情和諧,並育有二十多名子女,其中有三個兒子都被封了王爺。

其二,當年馬嵬驛之變,他親眼見證了玄宗的落魄,楊玉環被逼自縊,也算了天道有輪回,從心理上得到些許寬慰。

公元775年,李瑁去世,終年約58歲。在他去世後,唐代宗(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將他追贈為太傅

熱點內容
許魏洲大魚海棠 發布:2025-09-22 01:36:22 瀏覽:54
速寫植物花卉圖片 發布:2025-09-22 01:26:33 瀏覽:167
如何分植綠籮 發布:2025-09-22 01:20:17 瀏覽:242
梅花表標識 發布:2025-09-22 01:17:26 瀏覽:225
荷花橋拆遷 發布:2025-09-22 01:08:48 瀏覽:2
七夕創意花 發布:2025-09-22 01:08:46 瀏覽:802
狼牙山牡丹節 發布:2025-09-22 01:07:18 瀏覽:529
紅十八學士茶花 發布:2025-09-22 01:05:01 瀏覽:500
纏枝牡丹畫 發布:2025-09-22 01:03:17 瀏覽:195
易烊千璽送你一朵小紅花首映 發布:2025-09-22 01:02:42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