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傣歌曲花語

傣歌曲花語

發布時間: 2022-12-17 08:35:45

『壹』 4月份在德宏盈江潑水節活動上,一開始放的傣族歌曲叫什麼名字

傣族名稱:勐傣丙勐煥
中文名叫《人們嚮往的地方》,應該是這首,這首歌在我們這里很流行,很好聽!
歌詞:美麗的德宏,這就是我可愛的祖國邊疆,勤勞的各族人民,就在這里幸福成長,哎,美麗的家鄉,人們向住的地方......

『貳』 傣族音樂的民間歌曲

民間歌曲分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兩種。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語稱「喊嘛 勒勐」,意為流行於城鎮的山歌)、壩子山歌(傣語稱 「喊嘛勒姐」,意為流行於農村的山歌)兩種。前者較 柔和,後者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風格較接近,音樂 的基本特點是:曲調較抒情,多用級進、小跳,宮、商、 羽、徵等調式較多見,有時在結構內部出現調式交替或 向下屬方向的離調、轉調。流行於各地的老調山歌(傣 語稱「喊嘛板淘」)及流行於遮放地區的說唱山歌(傣 語稱「旦喊嘛」),皆可歸於喊嘛一類,但風格略異。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傳於瑞麗一 帶的山歌,音樂爽朗熱情,多用徵調式,節奏自由,曲調中 七度下行跳進及結尾連續上行跳進及上滑音,頗具特色。 喊同卯用於男女對唱情歌時,稱為「喊必央爽」,意為相 愛歌。瑞麗還流行緬甸傣區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擋」等,音樂別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麗的喊必央爽: 西雙版納的傣族山歌與情歌曲調基本相同,節拍鮮 明,重音清楚,音樂明快,旋律以級進、小跳為主,間 有七八度的跳進,多為宮調式,但強調徵、角音。
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 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 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 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 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 等。

『叄』 傣族舞蹈有哪些

傣族是一個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流行面也很廣,並各有特點。代表性節目總的可分為自娛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類。
1.自娛性的節目有「嘎光」、「象腳鼓舞」、「耶拉暉」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腳鼓舞」。
「嘎光」系傣語,「嘎」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攏、堆積的意思。「嘎光」可譯為「圍著鼓跳舞」,也可譯為「跳鼓舞」。西雙版納稱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擺」、「寧擺」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個縣市,是在年節喜慶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場地,都可以跳的自娛性舞蹈。嘎光以象腳鼓、鑔等民族打擊樂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鑔的人也參加舞蹈,並且帶領眾人圍圈而舞。過去跳時,眾舞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各自發揮,只求熱烈歡快。現已發展了很多統一動作和套路,動作與套路的名稱各地也不盡相同,並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節目。如青年人跳的「新嘎光」就有30多套,還有兩名中老年婦女抬大鋩跳的「嘎鋩央」以及老年男子跳的「嘎溫」(軟舞)等等。
象腳鼓舞是自娛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腳鼓是根據鼓的形狀而取的名稱,傣族一般統稱「嘎光」,但對長、中、小三種象腳鼓又各有名稱。這種舞蹈以擊象腳鼓舞蹈為主,用鋩、鑔伴奏,也可鼓、鑔對舞。
長象腳鼓的鼓身長為一米八至二米,傣語稱「嘎光繞」,各地均有,但以瑞麗縣的最具代表性。長象腳鼓多用於伴奏,可以打出豐富多變的鼓點,並有一些鼓語,如「約筆洛,約筆洛,約必約哩哩」(意為「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也可邊擊邊獨舞,在展現擊鼓技藝的同時,以長鼓尾的大幅度地轉動擺動形成優美的舞姿。
中象腳鼓舞的鼓身長約一米多,這種舞蹈流行整個傣族地區,尤以德宏地區的潞西、盈江、梁河等縣和保山、臨滄等地最具代表性。中象腳鼓舞在鎔宏傣語稱為「嘎光」,也有稱為「嘎光武傑」或「嘎光黑拉」的。跳時一般是背鼓順圓圈而舞,可二人對舞,也可與擊鑔者對舞。在德宏芒市,過去有賽鼓的活動,以擊鼓聲的長短、音色的優劣、鼓尾甩動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為評比標准,勝者在鼓上掛銀牌。
小象腳鼓舞的鼓身長約六十厘米左右,流行於景洪、勐海、勐臘等縣,西雙版納傣語為「凡光托」。因鼓小輕便,可靈活舞動,因此這種舞蹈以競技為主,一般是雙人對舞,四人或集體也可。舞時有擊鼓追斗、退讓躲避、踢腿斗腳等動作,以能把對方頭上的「包頭」摘下為勝。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於德宏地區的芒市、盈江、瑞麗等縣。「喊半光」為德宏傣語,「喊」意為「唱」或是「歌」,「半」意為「跟著我」或「圍繞著」,「光」即「鼓」;直譯為「跟鼓唱的歌」。跳時人數不限,動作隨意。
耶拉暉是流行於西雙版納地區的自娛性歌舞,過去只在潑水節時由男性跳,現已成為男女老少皆可參加的集體歌舞形式。這種歌舞動作簡單,舞時可自由發揮;但曲調固定,只要有人即興填詞並帶頭唱,眾人即可合唱。由於在唱句的尾聲時齊呼「耶拉輝,水一,水一。」所以這種歌舞就叫做「耶拉暉」了。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魚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點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區、西雙版納地區及景谷、孟連、耿馬等縣都有流傳。孔雀舞,在德宏傣語為「嘎洛永」,在西雙版納傣語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表演時,舞者頭載寶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腳鼓、鑔等樂器伴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劇的表演。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樣,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藝特長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風格。獨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瑞麗縣的藝人,他們以模擬孔雀走路、飛跑、吃水、抖翅、飛翔、開屏等動作,形成豐富的舞步;瑞麗縣半職業藝人較多,如瑞板、賀費、毛相、約相、旺拉等人,他們在表演上各有創新,以各自的流派風格而聞名全省。雙人孔雀舞也稱「凡南諾」,最具代表性的雙人孔雀舞流傳在景洪縣。「南」意為「高貴的女性」,「諾」意為「雀」或「鳥」;「凡南諾」可譯為「雀公主舞」,此舞主要表現雌雄兩只孔雀的飛翔、相對而舞的情景。潞西縣芒市的孔雀舞,原是表演「孔雀與魔鬼」的三人舞,後演變為獨舞,以孔雀道具做得大而精美華麗,開合自如,吸引著廣大觀眾。景谷縣的孔雀舞屬歌舞劇表演,邊舞邊唱,舞蹈步伐較簡單,以走步和碎步為主,表演的是佛經故事「召賀罕打孔雀」。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雜居區流傳著幾個。
元陽縣的傣族村寨流傳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動時,以鼓為伴奏,師娘在祭台上邊唱邊舞,群眾在台下自由舞動,動作較簡單。
石屏縣的傣族居住地有「跳龍舞」),是在祭龍樹的活動中進行。舞時男巫手持帶環的鐵圈,女巫手持著羊皮單面鼓,由他們帶頭起舞,村民們合著節奏參與舞蹈。時而全體圍成圈,時而二人對跳,沒有固定形式和隊形,舞者隨心所欲地變換位置,只求情緒高昂,莊重熱烈。舞蹈動作簡單,步幅小,雙膝隨步伐做小幅度的韌性顫動,雙手上繞半圓,在左右腰側打鼓與搖環。
新平縣還有送葬時跳的「獅子舞」,跳時用嗩吶和鑼鼓伴奏;有一些套路,如圍棺而舞、棺前開路等。該舞的表演風格和音樂與漢族、彝族差不多,有吸收漢、彝族舞蹈音樂的明顯痕跡。
有些祭祀舞蹈如過去曾流傳於德宏地區的「跳柳神」和曾流行於江城縣的「貝馬舞」,現已無人再跳。明代《百夷傳》中描述的「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則婦人祝於屍前,諸親戚鄰人,各持酒物於喪家,聚少年數百人,飲酒作樂,歌舞達旦,謂之娛屍;婦人群聚,擊碓桿為戲,數日後而葬。」祭祀舞蹈場面,現也只在新平縣的傣族居住區還可見到:在吊喪的第二天,必須請吹鼓班子為死者跳舞(即跳獅子舞);婦女結伙與男人打鬧。說明明朝時存在的喪葬活動中的舞蹈至今仍有存在,只不過簡化了。
傣族另有一類武術性舞蹈,產生的年代也很久遠。傣族經歷過封建領主制社會。傣族成年男性,平時是農奴,戰時是士兵,必須學會一些舞弄刀、槍、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以備用於防身和參加戰爭。今天的傣族男子也繼承了這個傳統,以此表現自己的勇敢與機敏。但如今他們習練的刀槍棍拳,已融進了向其他民族學習的套路,如拳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緬拳、泰國拳等不同風格流派,表演時還用鼓等進行伴奏,發展成為舞蹈化的武術了。
傣族人自己解釋,「傣」有兩種含義:一是英雄勤勞的意思;一是酷愛自由的人,含有和平的意思。傣族也自稱為「魯傣魯喃」的,意為「傣家的兒子,水的兒子」。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們濱水而居,愛水、祈水,對水有著特殊的感情。在傣族的神話里,造物主英叭原來就是天空中的水氣;而人則是用水伴和泥土捏塑而成;傣族的祖先誕生於水塘。在有關「潑水節」的各種傳說中,盡管人物不同,但他們用水來制服火,用水來洗凈血污,用水來祈福等內容是相同的。
傣族人民勤勞勇敢,溫柔善良,這是大家公認的;「水一樣的民族」是對傣族性格的又一描述。他們禮貌溫和,外柔內剛,智慧聰明又幽默談諧的性格像水一樣,有時似涓涓的細流,溫柔而細膩;有時像大江的洪流,迅涌而澎拜。傣族的舞蹈也充分反映了這種豐富多採的民族性格。傣族舞蹈的動作雖大多阿娜多姿,節奏較為平緩,但外柔內剛、充滿著內在的力量。既有瀟灑輕盈的「篾帽舞」,也有靈活、驕健、敏捷,且充滿陽剛之氣的象腳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時而節奏緩慢單一,動作舒展,感情內在含蓄,時而節奏快速多變,動作靈活跳躍,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動律而形成的手、腳、身體「三道彎」 的造型特點,以及剛柔相濟、動靜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風格,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傣族的居地大多與緬甸、寮國、越南等國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來自四方的文化精華,並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旁一位手:雙手手腕蛇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後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後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基本動律:
1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樣!
2旁邊起伏:下沉的時候出右垮,雙膝向下彎,左膝*住右腳的膝蓋,上身向左比出,頭向右看,反方向動作,出左垮,右腳點地向左腿*,這個時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時候上身不能前侵後仰,保持正直,頂出右腰,頭往左看。
3腳部的正步起伏: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因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會很難看,一定要垂直向後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做的干凈,還要帶有呼吸!當腿向後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跨,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熱點內容
花卉油畫大家 發布:2025-09-22 03:02:46 瀏覽:561
梅花得到的感悟 發布:2025-09-22 03:01:55 瀏覽:529
三亞玫瑰谷面膜 發布:2025-09-22 02:44:47 瀏覽:330
綠植店VI 發布:2025-09-22 02:44:34 瀏覽:76
家庭傳統盆景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22 02:38:01 瀏覽:27
南海紅茶花 發布:2025-09-22 02:37:53 瀏覽:572
許魏洲大魚海棠 發布:2025-09-22 01:36:22 瀏覽:54
速寫植物花卉圖片 發布:2025-09-22 01:26:33 瀏覽:167
如何分植綠籮 發布:2025-09-22 01:20:17 瀏覽:242
梅花表標識 發布:2025-09-22 01:17:26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