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恢花卉圖
⑴ 清代廉夫陸恢的山水畫值錢嗎
陸恢(1851—1920)清末民初著名畫家。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號狷叟,一字狷盫,自號破佛盫主人,原籍江蘇吳江,居吳縣(今江蘇蘇州)
光緒二十二年(1896)張之洞任江督,集海內名畫家補繪元王惲所進《承華事略》,以總其事。圖中衣冠、彝器悉准歷代制度。中年歸蘇州,潛心繪事,考訂金石文字,垂三十年。為清末民初江南老畫師,從游者數十人。卒年七十。黃賓虹評畫中九友「以吳江陸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學四王,渲染尤能逼真。
畫跡有《雪霽飛泉圖》,圖錄於《古今名人書畫大觀》;傳世作品有《花卉圖》通景屏16幅,藏南京博物院。1924年中華書局出版《陸廉夫山水八景》影印本;1930年中華書局出版《陸廉夫冷香居記事圖冊》影印本;1946年陸氏子孫有《陸廉夫先生編年畫冊》影印本。
陸廉夫的山水具有比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特別近年來隨著收藏熱其作品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具體價格還要看具體尺幅和品相等諸多內容。
⑵ 呂浩的作品特色
從其為數不多的傳世作品考察。他的筆墨直接傳承清初四王,取南宗家法,筆法周正,氣格謹嚴。他對墨法的運用尤為出色,蒼雅渾厚,沉鬱溫潤。呂浩的這幅《山水》系臨摹王原祁的真本而來。王原祁山水的蒼厚雄渾為世所稱,尤能筆力雄強,人稱其筆下有「金剛杵」。呂浩的這件臨作,丘壑峰巒樹石之法悉依王原祁原作,以蒼厚的干筆為骨,以雅潤的淡墨為肉,用非常嚴謹的作風奠定了整幅作品朗潤清沉的基調,層次之豐厚,墨法之細膩,於四王不肯多讓。畫作濃墨的皴醒之處,更是隨心所運,若即若離,點抹勾擦,筆筆入理。要達到這樣的功力,沒有數十年的潛心研習,是不可想像的。
此作品另一可貴之處,在於還有兩則名家的題跋。其一為金心蘭 所跋。金心蘭(1841-1925年後),名號,號冷香、瞎牛,一號瞎牛庵主,自署冷香館主人,江蘇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工山水,私淑「小四王」之王宸,並擅花卉,尤長畫梅,似汪士慎,為海上近代六十名家之一。晚年病目,復明後畫益近古。與吳昌碩、倪墨耕、吳谷祥等合稱為蘇州「怡園七子」。金心蘭的這則題跋,以「蒼蒼自入神」、「墨禪參透」、「寫到雲巒有替人」等詩句,盛贊呂浩的藝術造詣,端非虛譽。
其二為陸恢 。陸恢(1851—1920)清末民初著名畫家。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號狷叟,一字狷盫,自號破佛盫主人,原籍江蘇吳江,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幼習舉子業,秀才入學試為第一。筆意益蒼勁遒麗,古拙幽深。畫山水、人物、花鳥、果品,無一不能,書工漢隸,旁參魏晉六朝,遒勁而具有金石氣。嘗作衡山記游圖八幅,認為生平傑作,謂可媲美黃易訪碑圖。陸恢的題跋,則保存了一則相當珍貴的文史資料。文中提到呂浩高年碩望,為藝苑魯靈光,且待人接物,謙和厚道,喜獎掖後學,陸恢譽之為「齒德皆尊」。此外,據《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等書的記載,呂浩的生卒年失考已久,根據此作品保留的信息,我們可知他生於1813年,至作畫時恰七十歲;金、陸二人題跋時為1894年夏季,他仍在世。因此我們可以考訂其生卒年為1813到1894年後,這是目前為止最可信的證據,離開此畫則無從談起。
綜上所述,毫無疑問,呂浩的這件《山水》是其傳世屈指可數的精品之一,是考證其生平及藝術確鑿的實物遺存,也是完整研究清代正統派山水傳承的珍貴資料。呂浩雖非大師巨匠,而有此一作存世,已可讓他在美術史上不致淹沒了。
⑶ 任熊的年表
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歲
六月十二日,生於浙江蕭山,名熊,字渭長,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為民間畫師。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歲
自幼喜塗抹,從張雅堂夫子讀,偶檢其書包下,皆畫稿耳。從村塾師習畫。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歲
弟任熏(阜長)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後拜任熊為師。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歲因早年喪父,家境清貧,弟妹年幼,約在此時,開始賣畫自給,承擔家計。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歲
作《楷書七言聯》紙本立軸:看畫客無寒具手;論書僧有折釵評。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歲
作《仕女圖》,後周閑題《昭君怨》詞於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歲
在寧波、杭州、蘇州、上海一帶,賣畫維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歲
在定海觀吳道子畫石刻,力摹唐人筆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歲
與同鄉陸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聖音寺觀五代貫休十六尊者石刻畫像,寢卧其下,臨摹不輟,對唐人畫法的認識更進一步。(見吳恆仲英跋任渭長《松陰圖》:道光丙午偕陸次山僑寓西湖,得貫休十六尊者像,寢卧其下。)
作《仿貫休十六羅漢圖》大冊頁(現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歲
夏五月,作《采葯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自題五言律詩一首,詩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歲
始與周閑(存伯)訂交於錢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終日臨古人佳畫,略不勝,輒再易一縑,必勝乃已。夜亦秉燭,未嘗輟,故畫日益精(《任處士傳》)
作《錢江龍見圖》贈周閑。記二人於八月錢塘觀潮之事。
作《博古圖》,後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歲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圖》四屏。作《煙柳蘭舟扇》並題詞一闕,調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歲
寄居周閑范湖草堂,初識詩人畫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號大梅山人)。春,與友人共游鎮江之金山、焦山與北固山。繼游明州(寧波,鎮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險奧,一樹一石有奇致,亦必流連其間,曰:'此天生畫本也'。
秋,寄居寧波姚燮之大梅山館,朝夕詩畫切磋,越二月有餘,摘梅伯各色詩句,繪成《大梅山民詩中畫》6冊,120頁。是冊內容豐富,題材廣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鳥、蟲魚、走獸、鞍馬、山水、樓台、宮室等等,詩奇畫絕,珠聯璧合;一冊之中,工筆寫意,錯雜出之,光怪陸離,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冊頁,當推此為第一。此圖之六冊裝原本,現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冊裝摹本(或為陸恢所摹),現藏故宮博物院。
作《銅雀春深》團扇,贈姚燮。
作《宋元詞句仕女》冊頁,十六開。為姚景皋(姚燮長子)所請。
作《梅花仕女圖》紙本橫披於立秋第二日,於大梅山館。(見《南畫大成》卷七202頁,又見《海上名畫》6頁。現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圖》(現藏上海文物商店)、《鳳凰牡丹圖》、《斗母天尊圖》(現藏上海博物館)、《花鳥圖冊》20開、《花卉圖冊》20開、《玉蘭雙鸞圖》(現皆藏南京博物院)、《瑤台祝壽圖》(六條通景掛軸)、《宋元詞句仕女圖》(26幅)、《山水圖》(現藏上海朵雲軒)、《柳林仕女圖》(現藏中國美術館)、《桃花錦雞圖》(現藏沈陽故宮博物院)、《花鳥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補景仕女圖》(現藏浙江天一閣博物館)、《琵琶半掩圖》(紈扇)。
秋,為浙秋作《百花圖卷》於大梅山館。(圖見香港佳士得拍賣圖錄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歸蕭山,與里中曹峋(子嶙)訂交,於時,里中人始重其所為畫。杜門者一年。
1851年 咸豐元年(辛亥)29歲
正月十五日,書引首並自跋《大梅山民詩中畫》圖冊。
咸豐初年(應該約在1853年),以嘉興周閑薦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為繪地圖,羈居積年,得江山之助,筆法愈健。既歸,鬻畫蘇州以自給,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見《蕭山縣志稿》)。
初識張熊子祥(1803~1886年),並過訪之。作《梅花燈燭圖》。
冬,周閑自楚還,遂重訪周之范湖草堂。(見《任處士傳》)
作《端午鍾進士進爵圖臨陳章侯》紙本立軸(現藏蘇州市博物館)、《梅竹雙清圖》紙本立軸(現藏上海博物館)、《湘湖記游圖》(現藏上海文管會)、《花鳥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醉酒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圖》冊頁(現藏鎮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豐二年(壬子)30歲
應周閑之約,游吳(蘇州),一至滬瀆(上海)。有大腹賈,欲以千金交,不樂其請,拒之而去(見《任處士傳》)
渭長之在吳也,聞粵西變,日與周子存伯論兵,有請纓志。(見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華陽道院,與畲鏞、黃鞠、楊韞華、韋光黼、孫聃、齊學裘,結書畫之社於蓬萊閣,公推為主持,並先後作《蓬萊閣雅集圖》、《晚晴樓七夕小宴圖》等手卷,錄其盛況,分別由姚燮作記系之圖後。六月,周閑至,同游蘇州之靈岩、虎丘。當時,吳之人輦金幣、丐筆墨者,踵相接也。(見《任處士傳》)時吳人懷白金薦絹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畫,稍足給米鹽,以供高堂,蓄妻孥。繪事日益工,眾乃尼之,戒勿輕出(見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進入創作旺盛期。任熊與劉文起之孤女結婚。太平軍擬攻南京,江南一帶告急,友人黃鞠公壽(1796~1860年),為渭長禮聘劉氏孤女為妻。因時事緊急,黃飛書招任熊至,合巹於婦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雲:金陵警告,羽檄紛布,居者驚走。公壽亟寓書招之,合巹於婦家,挈以歸。劉公孫,字文起,有倚馬才,下筆萬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獨奇周閑,千里貽書締交。後劉文起死,其孤女留吳中。作《樹下聽琴仕女圖》、《吹簫弄潮圖》團扇、《桐蔭撫琴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調琴啜茗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綠蔭晝靜圖》(現藏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煮葯圖》(現藏武漢文物商店)、《花鳥雜畫冊八開》(支那南畫大成出版,現為私人收藏)。
1853年 咸豐三年(癸丑)31歲
二月,再至蘇州,接劉氏女歸蕭山。
十月,至滬上,作《熏籠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作《菊石圖》、《柳燕圖》、《錦雞圖》、《紫薇圖》(現皆藏故宮博物院)、《四季花卉圖卷》、《花卉圖冊》、《麻姑獻壽圖》(現皆藏浙江省博物館)、《蘭亭秋會第二圖卷》(現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鐫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圖》。
1854年 咸豐四年(甲寅)32歲
至吳中(蘇州)與沙馥(山春)訂交,並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勝。又收潘椒石為弟子,畫花卉果品,筆極疏秀,而章法頗奇。(見張鳴珂著《寒松閣談藝瑣錄》)
春,任熊作圖,蔡照初鐫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雲:家居鬻畫,稍足給米鹽,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預(立凡)生。於彌月湯餅之會上,以《列仙酒牌》鐫刻印片,分贈諸親友。作《鍾馗圖》(見《日本現在支那名畫目錄》)、《花卉圖》四屏(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鷹樹圖》、《富春山圖》(現皆藏上海博物館)、《百花圖》(王錫齡家藏)。
1855年 咸豐五年(乙卯)33歲
夏,應周閑之邀,與陳塤同游焦山,得駐軍將領款待,尊為上客。
周閑從樓船諸軍,扼京口,馳書相招。歲乙卯夏,偕陳塤重遊焦山,總帥周公士法,副帥雷公以緘,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見《任處士傳》)
入向榮戎幕,然時間應極短,不過月餘而已。咸豐初年,以嘉興周閑薦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為繪地圖,羈居積年。(見《蕭山縣志稿》)。
任熊隨周閑返錢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為周閑(周氏的《范湖草堂記》要在三年後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圖》手卷,長二丈,乃任熊山水畫之代表作之一,亦為晚清山水畫之重要作品。作《福祿壽三星圖》紙本立軸,為此時人物畫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瑤宮秋扇圖》(現藏南京博物院)、《臨院本山水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四紅圖》(現藏中國美術館)、《麻姑獻壽圖》(現藏上海朵雲軒)、《元女授經圖》(現藏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水仕女圖》(現藏蘇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吳,再與黃鞠、畲鏞、孫聃諸人游。十二月,歸蕭山,又杜門一年。
1856年 咸豐六年(丙辰)34歲
在蕭山杜門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圖,蔡照初鐫板,印行《劍俠傳》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屬首,並作記雲:藍叔子屬渭長畫,蔡容庄雕,時在咸豐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蘭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黃菊酒謝蟹圖》,並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為任熊僅存傳世之印。
作《自畫像》,並題十二時長調一闕,為渭長人物畫精品。亦為中國歷代畫家畫像及自畫像中之代表作。作《於越先賢傳》圖80幅。作《補袞圖》(現藏徐悲鴻紀念館)、《丁蘭叔三十歲小像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蕉蔭睡貓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周星詒小像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十萬圖冊》十開(現藏故宮博物館)、《少康小像圖》(現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枯木竹石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論古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羅浮仙影圖》與費以耕合作(現藏浙江嘉興市博物館)、《臨陳無名人物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1857年 咸豐七年(丁巳)35歲
四月,次子立墉生。
閏五月,任熊染疾,病體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話圖》紙本立軸,並自題七絕一首(現藏故宮博物館)。八月,周閑過蕭山,約游,不果。九月,周閑自天台還,任熊留之宿,談燕浹旬。謂湘雲寺後,岩石壁立,作種種雲頭皴,為天下第一奇勝,不可不游。時其疾未瘳,(周閑)辭俟後約,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後,酌鸚鵡杯,相賞甚樂。晚過曹氏(曹峋)葺蒼草堂飲。任熊自有疾,不出戶者五閱月。周閑來,始偕出,尋故人,攬名勝,興致頓佳(《任處士傳》)。作《椿萱並茂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禿樹寒山圖》(現藏浙江寧波天一閣博物館)、《湖石仕女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於家,年35。
卒之日,吳越之民,皆嘆息不已。遺作《高士傳》繪圖未完,僅得26幅,尚缺披衣、顏子兩圖,由蔡照初鐫版後,任淇屬扉頁,由王錫齡出資刊行。楊韞華、韋光黻傾資助其喪。故後,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盡師法。
周閑作《任處士傳》,哀輓摯友之早逝. 周閑, 作為晚清著名詞人與早期海上名家,為後世留下了有關任熊生平與二人友誼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圖《於越先賢傳》80幅,由蔡照初鐫板,任淇書簽,有王錫齡(嘯篁)序,並出資刊行。
冬,同里王錫齡(嘯篁)出資重刻任熊《劍俠傳》圖,並重刻其傳於後。
⑷ 陸恢的人物簡介
幼習舉子業,秀才入學試為第一,有人舉報其父曾參加太平軍工作,功名之路永絕。從劉德六游,習花果、翎毛,有出蘭之譽。嘗過僧寺,覩十八應真像,即以紙墨畫為描摹而歸。後晤吳大瀓,相與談藝,大悅,縱觀吳之所藏,上窺唐、宋,下樵元、明,藝事大進。旋客吳幕,得游三湘,遼東名勝。所歷既廣,筆意益蒼勁遒麗,古拙幽深。畫山水、人物、花鳥、果品,無一不能,書工漢隸,旁參魏晉六朝,遒勁而具有金石氣。嘗作衡山記游圖八幅,認為生平傑作,謂可媲美黃易《訪碑圖》。
光緒二十二年(1896)張之洞任江督,集海內名畫家補繪元王惲所進《承華事略》,以總其事。圖中衣冠、彝器悉准歷代制度。中年歸蘇州,潛心繪事,考訂金石文字,垂三十年。為清末民初江南老畫師,從游者數十人。卒年七十。黃賓虹評畫中九友「以吳江陸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學四王,渲染尤能逼真。」
⑸ 陸恢代表作品有哪些
陸恢(1851~1920),原名灰奎,字廉夫,號狷叟,一字狷盦,自號坡佛盦主人,江蘇吳江人,寄寓吳縣。工書畫,受業於陶詒孫、劉德六等,有出藍之譽。曾入吳大澄幕府,遍游各地,畫藝精進。山水師婁東派,花卉則取法惲壽平。代表作品有藏於南京博物院的《花卉圖》通景屏十六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