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卉病的
⑴ 養花如何辨認花病
養花的人還應學會辨認花病。花的新梢頂心萎縮,嫩葉淡黃,老葉暗黃,是土壤積水缺氧引起須根腐爛所致。此時要立即鬆土、停肥、控制澆水。頂心新葉正常,下部葉片逐漸向下干黃脫落或枯乾,這種情況則是缺水所致,得趕快澆水。新葉肥厚而有光澤,但凹凸不舒展,老葉漸黃脫落,這是肥料過剩,並且缺水所致,則應停肥加水。枝嫩節長,葉薄嫩黃,是因棵大、盆小和肥水不足所致,應趕快換大盆。逐漸加強水肥和陽光的照射。茶花、杜鵑、白蘭、梔子等是喜歡酸性土壤的花卉,酸性土壤的環境才利於它們生長。如遇上水土偏鹼時,葉子就會褪色變黃或脫落,這時可加0.1%硫磺粉的培養土栽培,能使盆土疏鬆,排水通暢;如果沒有硫磺粉,也可用青草泡水腐爛(發酵)後澆灌,效果也不錯。
⑵ 溫室花卉常見病害
一、猝倒病:又稱立枯病,由絲核菌、鐮刀菌和腐黴菌引起。危害大多數盆栽花卉幼苗。在盆播花卉幼苗出土後根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幼苗倒伏。幼苗稍長大,莖基部已木質化後被感染時,死後仍然直立,所以又稱立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腐生。是世界性的病害,危害秋海棠、鳳仙等多種植物幼苗。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改善植物通風透光等環境條件;合理施肥,增大磷、鉀肥施用量,不偏施氮肥;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及時防治害蟲和有害動物。
2、改善盆栽用土,盡量不重復使用盆栽用土。盆栽用土最好能做到高溫消毒(蒸汽)或葯物消毒。可用40%福爾馬林400倍液,升汞1000倍液消毒土壤和工具。
3、噴灑1∶1∶100波爾多液保護,不使病害發生、發展。發病早期噴抗菌劑,如50%多菌靈、50%退菌特、65%代森鋅、75%百菌清、50%托布津等的500倍液,50%苯來特1000倍液。
二、白絹病:病原為齊整小菌核菌。發病初期莖或葉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變褐、腐爛,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呈輻射狀在根際土壤中蔓延。後期長出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常造成整株死亡。病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該病原菌喜高溫高濕,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夏季發病最重。危害君子蘭、茉莉、蘭花、仙人掌等多種溫室花卉。
三、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主要發生在嫩葉片、枝條和花蕾等部位。發病部位產生白粉,最後該處長出無數黑點,染病部位變成灰色。受害嚴重時葉片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能開花。病原菌喜潮濕、通風不良和高溫。北京地區6月份以後開始發生,7月以後葉片逐漸感染增多,7~8月為害最重。病原菌以菌絲在落葉枯枝上越冬。
四、灰霉病:由葡萄孢屬的真菌引起。常危害室內花卉的葉片、嫩枝和花。被害部位產生暗綠色、褐色和紫褐色的病斑,潮濕時病部出現灰色到土黃色霉層,嚴重時整葉、整花或整株死亡。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溫室中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植物過於擁擠、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常危害仙客來、天竺葵等多種室內花卉,為溫室植物常見病害。
以上幾種病防治方法參閱猝倒病。
⑶ 花卉的病害有哪些病症類型
花卉來病害的病徵類型:①霉源狀物。病原真菌在花卉發病部位產生各種顏色霉層,如霜霉、青黴、灰霉、黑霉等。如花木黑霉病等。
②粉狀物。病原真菌在發病部位產生各種顏色的粉狀物,如菊花白粉病等。
③點狀物。病原真菌在病部產生黑色、褐色小點,多為真菌的繁殖體,如蘭花炭疽病上面的小黑點,就是真菌孢子堆所構成的特徵。
④綿絲狀物與顆粒狀物。病原真菌在病部產生的絲狀物或顆粒狀物,也多為真菌的繁殖體,如苗木白絹病,在莖基部形成黑褐色的顆粒狀物等。
⑤銹狀物。病原真菌在發病部位產生各種顏色的銹狀物,如玫瑰銹病等。
⑥膿狀物。發病部位出現膿狀黏液,呈現溢膿狀,這是許多細菌性病害的病徵,如仙客來細菌性軟腐病等。
⑷ 花卉病害症狀怎麼判斷
由於侵染花卉的病原生物復雜,因此其發病症狀也是五花八門,但了解發病後的症狀正確、及時防治的基礎,所以對這一方面還是應該有所了解。症狀又分為病狀和病徵。病狀是指發病後植物本身所表現的不正常狀態,如葉片褪色、植物萎蔫等。病徵是指得病植物上病原物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如不同顏色的霉狀物等。
1、病狀類型。花卉病害的病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
①變色。花卉生病後,細胞內的葉綠素等形成顏色的色素,其正常比例或形成過程受到影響,從而出現變色現象。缺素和病原物侵染都能產生這種症狀。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由缺素(生理性病害)引起的變色,常表現為整片葉子變黃或褪綠,而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變色,則表現為局部變色。
②壞死。壞死是花卉生病後由於細胞和組織死亡引起的。花卉的根、莖、葉、花、果都能發生壞死,如葉片上表現的葉斑和葉枯現象、在枝幹上形成瘡痂和潰瘍、根部形成根腐等。壞死都是由真菌或細菌侵染引起的。
③腐爛。花卉的花、果及球根等,生病後容易發生腐爛。此病可由病菌侵入引起,亦可因管理不善造成,如澆水過多等。
④畸形。畸形是花卉組織的生長發生不正常的抑制或促進的結果,如整株植物徒長、矮化,葉片皺縮、卷葉、縮葉,根、莖的過渡分枝引起叢根和叢枝等。畸形症狀多數是由於病毒、細菌或線蟲等侵染引起的。
⑤萎蔫。萎蔫是指植物根部或基部的維管束組織受到病菌侵染而發生凋萎現象。
⑸ 花卉是什麼病害怎麼防治
圖片放大不清楚,看上去有個褐色斑塊,考慮炭疽病發生症狀。
建議保持室內要注內意容通風透光,澆水要適量,以免造成有利真菌生長的潮濕環境。用1%福爾馬林或40倍甲醛溶液進行土壤消毒;
要合理澆水施肥,一般情況下應節制澆水,尤其是在多雨季節,不僅水要少澆,且應注意防潰防濕。在生長旺盛期間,每隔15至20天追施一次完全腐熟的餅肥水。
可噴灑50%甲基托布津600至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波爾多液。輪換用葯,僅供參考!
⑹ 常見花卉病害有哪些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病症常見有白粉、銹粉、霉層、煤污等,這些病症分回別與病原生物種類答為害的特有症狀相對應,如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煤污病等。真菌病害的病狀常見有變色、腐爛、猝倒、立枯、穿孔、潰瘍、葉斑、萎蔫、畸形等。
(2)細菌病害。細菌病害的病症常僅見白色或黃色的溢膿。乾燥後呈灰白色薄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細菌從病組織中溢出,並可看到顫動的小點。細菌病害的病狀,多數為急性壞死,一般發病初期多有水漬狀斑、腐爛斑點、枯焦、萎蔫等。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病狀主要有花葉、枯斑、環斑、叢枝、矮化、畸形等。花葉是病毒病常見的症狀,葉片色澤深淺不均出現花斑。但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狀有時難以區分,這時可藉助傳染性實驗鑒別。
(4)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狀常表現為葉尖、葉緣變褐焦枯,葉片變色、黃化、落葉、落花、落果等。這種病害用顯微鏡檢查受害組織無任何病原生物,因此是非侵染性的。這類病害常與溫度、水分、肥料、營養元素、土壤酸鹼度等有密切關系。
⑺ 怎麼防治花卉常見病害呢
很多花友們都會經常的逛一下花卉市場,基本上每次逛一次花卉市場都會搬回家幾盆花卉植物,但是經常剛剛買回來的植物,剛剛養護沒多久看著植物的葉片就開始發黃且毫無生機,就覺得可能覺得別人欺騙了,其實也有可能會是因為植物滋生害蟲了。
1、生理病害。因環境條件不適應所產生的病還叫生理病害。這種由肥分失調,土壤酸鹼度,水分失調,溫度失調,光照失調等原因引起的生理病害,只要我們根據傷害的類型及時進行改善栽培管理,一般都會復壯。這種傷害一般不傳染,但會影響成長。⑻ 花卉常見的病害類型
花卉常見的病害類型
植物的病害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病害比例最大,真菌的營養體主要是菌絲,生長在植物的體內外。生長到一定階段會產生孢子繼續繁殖。真菌性病害產生的環境大多是潮濕的,會在寄主的組織部位長出霉狀物和粉狀物。真菌性病害從外部看來表現在腐爛變色、組織壞死、萎蔫畸形、潰爛猝倒等病狀。
⑼ 花卉常見的病害類型
花卉常見的病害類型
植物的病害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病害比例最大,真菌的營養體主要是菌絲,生長在植物的體內外。生長到一定階段會產生孢子繼續繁殖。真菌性病害產生的環境大多是潮濕的,會在寄主的組織部位長出霉狀物和粉狀物。真菌性病害從外部看來表現在腐爛變色、組織壞死、萎蔫畸形、潰爛猝倒等病狀。
⑽ 怎樣辨別花病
養花的人還應學會辨花病,花的新梢頂心萎縮,嫩葉淡黃,老葉暗黃,是土壤積水缺氧引起須根腐爛所致。要立即鬆土、停肥、控制澆水。
頂心新葉正常,下部葉片逐漸向下干黃脫落或枯乾,這種情況則是缺水所致。
新葉肥厚而有光澤,但凹凸不舒展,老葉漸黃脫落,這是肥料過剩,缺水所致,則應停肥加水。
枝嫩節長,葉薄嫩黃,是因棵大盆小肥水不足所致。應趕快換大盆,逐漸加強水肥和陽光的照射。
茶花、杜鵑、白蘭、梔子等是喜歡酸性土壤的花卉,如遇水土偏鹼時,葉子就會褪色變黃或脫落,這時可加0.1硫磺粉培養土栽培,能使盆土疏鬆,排水通暢;也可用青草泡水腐爛(發酵)後澆灌,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