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花卉研究
⑴ 幫忙找下"園林植物造景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現狀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由於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的發展,以及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等刺激因素作用,從2001年到2005年,綠化苗木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統計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觀賞苗木的平均種植面積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2.07%、44.63%,要高於銷售額的增長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觀賞苗木更加明顯,說明我國綠化苗木市場已經開始接近飽和。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從1998年到2003年,短短六年的時間,苗木花卉種植面積由3.6萬公頃增加到23.3萬公頃,增長了5.5倍。近年,苗木花卉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幾何基數增長的。新建的苗圃集中在以下三類地區:大、中城市周邊;著名苗木之鄉附近;「林業六大工程」帶動的西部省區。
由於近年育苗面積迅速擴張,苗木數量大幅度提高,大大超出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加上宏觀調控後國家政策側重於糧食生產,退耕還林面積大大減少,對造林苗木需求量降低,導致苗木供大於求,其中常規樹種和小苗過剩現象尤其嚴重。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出現的綠化苗木生產結構性過剩使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我國綠化苗木種植行業的生產經營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從全國范圍來看,綠化苗木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我國綠化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由於起步時間不同,產業化發展水平、規模有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形成了綠化苗木種植業的四大主要產銷中心,分別為:一是以浙江、江蘇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河南、山東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北京、天津地區;三是以廣東、福建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四是以四川、江西、雲南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西南地區。
因各地氣候、資源和區位市場條件的差異,各地品種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區別。總體上講,北方多數省份以楊柳槐為主,南方諸省各有特色:如江蘇以雪松、廣玉蘭、龍柏、小檗等為主,浙江以黃楊、桂花、杜鵑、紅楓、金葉女貞和木蘭科樹種等見長,湖南以紅花繼木起家,河南以黃楊打市場,廣東用熱帶樹種滿足自己,各地都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綠化種苗產業。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苗木花卉生產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苗木花卉生產的經營主體過去主要是以國營苗圃為主,現在則轉向國有、集體、個體共同參與,而且社會參與苗木生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大量民間資本的投入成為促進苗木花卉產業生產格局改變、樹種和品種更新、生產技術革新的最大動力。國家林業局林木種苗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綠化苗木發展過程中,個體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4年的73.7%,而國有和集體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苗木花卉市場的競爭已演化為規模和技術的競爭。近年來,苗木花卉生產領域出現了幾個資產上億、規模上萬畝的大型私營園林苗木花卉生產企業。例如,浙江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3萬畝,投資超過6000萬元;山東昌邑金絲達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1萬畝;河南鄭州鴻寶園林集團投資1.1億元,發展園林綠化苗木1萬畝以上。這些大型園林綠化苗木企業在資本運作、品種選育、市場開發、園林綠化苗木銷售以及「公司+農戶」生產模式的擴張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創新。使我國的苗木花卉行業出現「資本+技術」的企業運營模式,跳出了以往個體苗圃的「低投入、低產出」的發展套路,推動了綠化種苗產業的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②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的市場前景分析
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帶動綠化苗木市場。 近年來,國家相繼啟動了西部大開發工程、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的主要載體是造林,這樣就給綠化造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空間,給苗木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據了解,2003年全國造林計劃任務安排1066.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925萬公頃,年需種子1905萬公斤,年需苗木226億株,而全國實際當年可出圃苗木產苗量約288億株。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種苗需求穩步增加。 根據200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到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2001年全國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01年全國城市新增公共綠地為20093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6平方米。若要達標,在2002~201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還要增加2萬多平方千米。除公共綠地穩步增長外,各地居住區、單位、防護綠地和借地綠化也將快速發展,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城市的非公共綠地的發展將會高於公共綠地的增長,城市綠地總量將迅速擴大。
道路綠化、城市森林建設種苗需求迅速增長。 200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下發後,各省(市、區)綠色通道建設發展迅速,2001年全國共完成綠色通道工程總里程12.05萬公頃,摺合綠化面積22.79萬平方千米。浙江、安徽等省在「十五」期間將建成包括公路、鐵路、河道和海塘沿線總長萬里的綠色通道,浙北的嘉興地區萬頃農田綠化造林正在規劃,上海寬400米的環城綠化帶開始建設,蘇錫常地區啟動建設三市九縣的「綠色都市圈」,北京「五河十路」通道工程加快實施,其它省(市、區)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也方興未艾。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成了綠化種苗市場需求的又一新的增長點。
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是綠化種苗產業發展的又一潛在市場。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明確提出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的環境整治已經全面展開,北京市2001年衛星城、小城鎮完成綠化面積600平方千米,2002年又把小城鎮綠化列入北京市十大綠化工程之一;南京市把小城鎮綠化列入林業八大工程;浙江省2003年起啟動萬村整治工程。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為綠化種苗產品市場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WTO),開拓了我國花木業的國際市場。 加入WTO後,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與世界經濟逐步一體化。國際上一些高檔花卉進口量增加的同時,也為我國苗木花卉產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如果我國苗木花卉企業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產品品質、檔次、規模及服務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和信譽,就能大幅度增強和提高我國花卉種苗的出口能力。同時,通過進一步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增加外國投資者對在中國發展花卉種苗產業的興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綠化苗木產業的開發。
2、我國花卉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⑵ 有沒有人知道外國的關於花卉植物的網址,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都可以
1、http://www.avsa.org/ African Violet Society of America 美國非洲紫羅蘭協會
2、http://www.avsc.ca/ African Violet Society of Canada 加拿大非洲紫羅蘭協會
3、http://www.avahk.com.hk/ African Viole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香港非洲紫羅蘭協會
4、http://www.dollyyeh.idv.tw/tavc.htm Taiwan African Violet Club 台灣非洲紫羅蘭聯誼會
6、http://www.saintpauliasallskapet.se/ 瑞典紫羅蘭協會
7、http://www.violettafricana.it/ 義大利愛好者
8、http://www.gesneriads.ca/ 加拿大苦苣苔俱樂部
二、圖片欣賞:
1、http://www.avsa.org/Photographs.asp 非洲紫羅蘭注冊目錄
2、http://www.dollyyeh.idv.tw/picture_other.htm 台灣妙妙苦苣苔圖片欣賞
3、http://www.dollyyeh.idv.tw/picture.htm 台灣妙妙非洲紫羅蘭圖片欣賞
4、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5/2005Winners/BlueRibbonEntries.htm
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5/2005Winners/awards.htm
2005年美國美國苦苣苔科協會獲獎花卉圖片(包括頒獎圖片)
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6/plants/BlueRibbonEntries.htm
2006年美國美國苦苣苔科協會獲獎花卉圖片(包括頒獎圖片)
5、http://www.optimara.com/optimarafieldguide/violetsbynamea-l.html Optimara Violets詳細情況
6、http://www.gesneriads.ca/alphabet.htm 苦苣苔科詳細圖片
7、http://steverd.com/violets/photo.htm 非洲紫羅蘭檔案圖片
8、http://www.reedsgreenhouse.com/photo.htm 按顏色和字母存檔
9、http://steverd.com/violets/name1.htm
http://steverd.com/violets/name2.htm
10、http://www.picturetrail.com/gallery/view?username=marjbcrp 比賽圖片
11、http://www.donnan.com/violets.htm
美國植物網站
荷蘭植物網
提醒一下,這里有些在網路搜不到,建議用yahoo,Google等外國搜搜網站,國外的游覽器比較全面
望採納謝謝
⑶ 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花卉問題
我們可以從光照 ,土壤性質 ,濕度 ,溫度 ,形態,育種等方面研究花卉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術前沿研究的主要花卉育種技術。根據我們積累的花卉育種技術經驗,結合已有的國內外花卉育種技術成果,圍繞我國花卉育種工作的實際重點有栽培應用與育種簡史及現狀、形態及細胞學特徵、種質資源及遺傳多樣性、繁殖生物學、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育種目標、育種方法、前景與展望。 主要花卉育種技術適用於普通高等農林院校與大、中專園林、觀賞園藝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也可供花卉科研人員及花卉愛好者學習參考。
花卉學是研究花卉的分類,生物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園林應用的一門自然科學。它是園林專業和觀賞園藝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整個園林、園藝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一門主幹課程,也是園林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園林植物育種、園林生態、園林植物栽培和養護、園林苗圃等課程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先修課程有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園藝植物繁殖學、種苗學等。
我們通過花卉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花卉的分類、識別、生態習性、繁殖、栽培管理及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為花卉的產業化栽培和經營、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園林植物的配植、花卉的新品種培育打下堅實基礎,是培養合格的園林專業高級專門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是為園林花卉生產、栽培、養護管理和園林設計和園林綠化服務。
⑷ 世界花卉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⑸ 目前世界花卉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是什麼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佔世界的1/3。——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鬱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症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於花卉市場。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⑹ 請分析荷蘭適合合種鮮花的自然條件。
荷蘭只復是適合於球根花卉。制
一個國家的花卉強,並不一定是因為適合種花的原因,而是因為傳統以及當地人對花卉的重視程度。
世界上真正適合於種花的地方有如下幾個:哥倫比亞,厄瓜多,肯亞,中國的昆明。
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習性,如鬱金香,風信子,西洋水仙等,喜歡地中海氣候,荷蘭就屬於這樣的氣候,正是因為這些名花的存在,帶動了荷蘭花卉種植與研究的熱情,而正因為研究水平高,所以自然成為世界花卉大國。
⑺ 國外鮮切花生產現狀是怎樣的
鮮切花的生產和貿易是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文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世界各國花卉商品化生產的歷史並不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花卉業高速發展起來,經濟發展越快,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越高,花卉產業也就發展得越快,現在花卉產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在當今世界的農副產品交易中,花卉業是惟一不受配額限制的產業,發展快、潛力大。20世紀50年代初,全世界的花卉貿易總額不足30億美元,到1995年達到了680億美元,其中鮮切花為370億美元。1991年,世界花卉消費額為1000億美元左右,1999年達到了2000億美元,預計在21世紀將有更大的增長,年增長率估計在10%以上。
花卉產量和產值最大的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韓國。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大鮮切花生產國和輸出國,主要生產的鮮切花有:鬱金香、月季、香石竹、非洲菊、小蒼蘭、荷蘭鳶尾、百合、六齣花等。從荷蘭拍賣市場出口的切花,佔世界出口量的70%,其市場佔有率為全世界的63%,是世界花卉貿易的中心。哥倫比亞是第二大鮮切花出口國,主要生產月季、香石竹、菊花等。1995年,哥倫比亞的鮮切花出口佔世界鮮切花貿易額的14%。第三大鮮切花出口國是以色列,以生產月季和香石竹為主,1995年,以色列的鮮切花出口佔世界鮮切花貿易額的4%。德國占鮮切花進口量世界第一名,每年進口花卉達8億美元。其次是美國,每年進口花卉約6億美元。人均年消費前三名是:挪威(155.5美元)、瑞士(142美元)和日本(133美元)。
菊花源於我國,但是因為消費觀念不同,我國人民喜歡盆栽藝菊,在盆栽藝菊的技術以及品種培育方面技高一籌,而歐美人更喜歡鮮切花,菊花的切花生產在歐美國家得到了普及和發展。在現代花卉的結構中,鮮切花生產佔領了主導地位,占總量的60%,小盆花佔30%,觀賞植物佔10%。現在,菊花的商業品種達到了3000個,已經成為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其栽培面積在主要花卉生產國荷蘭有782公頃(1993年),義大利1127公頃(1990年),德國730公頃(1990年),日本人偏愛菊花,1994年菊花鮮切花的種植面積已經接近6000公頃,切花菊產量接近20億枝。
雖然花卉業發展時間比較短,但是已經具備了現代商品化生產的基本要素:
1.花卉生產的高度專業化、自動化和社會化
花卉品種成千上萬,真正形成規模化生產並大量投放市場的品種並不多。在常見的品種當中,各個生產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優勢,其重點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國家或地區,在鮮切花生產的各個環節上分工也越來越細,每一個環節都有專業公司負責,出現了種苗(球)公司、基質公司、肥料公司、農葯公司、設備公司、機具公司、包裝材料公司等。每個專業公司只負責生產的一個環節,各公司之間相互銜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整個生產過程。在很多先進的花卉生產國家,都擁有大面積的生產溫室。由於溫室結構標准、設備先進、降低了花卉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大大促進了栽培的科學化水平,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質量和產量。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對於花卉生長的各個環節已經掌握了量化指標。先進的自動化溫室可以根據不同的花卉種類,不同的生長階段,通過計算機控制,對其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濃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基質的pH等進行自動調節。20世紀90年代以後,在重視花卉品質的同時,越來越重視服務。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出現了許多中介機構,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立了花卉協會,作為政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進行宏觀指導、開展信息交流和技術推廣,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2.產品標准化、市場規范化和貿易的國際化
由於民族習慣的不同,各個國家或地區欣賞花卉的標准也不相同,所以,在花卉生產過程中,世界各國的分級標准不盡相同。但是隨著花卉業的快速發展,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標准愈來愈嚴格,要求愈來愈高,不但對花卉自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對整個生產流程(包括包裝、運輸、檢疫等)提出了系統的要求。同時隨著貿易的發展,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標准逐步同化,向著一個共同的標准發展。鮮切花的交易逐步從傳統的直銷方式過渡到了商業化運作程序中,出現了專業的中間商和貿易中心。目前荷蘭的阿斯梅爾、美國的邁阿密、哥倫比亞的波哥大和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是國際上的四大鮮切花集散地。
3.科研與生產相結合,新品種不斷涌現
產業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求技術的巨大進步。為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科研與生產日益緊密的結合起來。許多從事花卉業的大學、科研機構承擔了基礎和大型項目的研究,較大型的花卉公司則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或研究室。在哥倫比亞,每個花場都有一個研究室。科研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品種改良、花卉保鮮、生物工程等方面。隨著科研的發展,不斷開發出新的花卉品種,美國DNAP公司已經研究培育出了藍色玫瑰,荷蘭創造了「白色矮牽牛」,1986年,荷蘭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株黑色鬱金香。
⑻ 國內外著名的花卉雜志有哪些
我自己比較喜歡看的是
中國花卉園藝雜志
網上回有http://www.21yyw.com/
也許你用的答著
⑼ 以花卉為例如何選育出好的花卉品種
一、選擇具有我國地域特徵和代表傳統特色的優勢品種
雲南是國蘭主要分布區, 氣候類型復雜, 有著豐富的野生蘭屬資源, 其中春蘭、線葉春、春劍、建蘭、墨蘭、寒蘭等有豐富的野生及人工栽培品種。由於國蘭雜交育種進展較慢, 大規模的雜交育種還未開展, 所以對國蘭進行雜交育種有極重要的意義和經濟價值。目前, 雲南的蘭屬野生資源遭到破壞, 而對其進行保護, 雜交育種就更可貴了。
二、借鑒國外花卉培育的先進經驗
由於歐美, 日本等發達國家在花卉育種和栽培上已經取得了令世矚目的成就和寶貴的經驗, 各主要花卉出口國已出現國際性的專業分工, 致力於形成獨特的花卉生產優勢, 如荷蘭的鬱金香、月季、菊花、香石竹; 日本的菊花、百合、香石竹、月季; 哥倫比亞的香石竹; 以色列的唐菖蒲、月季; 泰國、新加坡的熱帶蘭; 還有荷蘭、日本的種球生產等。因此我們有必要向這些國家學習借鑒他們的花卉栽培選育的經驗, 從而推動我國發展具有民族和國家特色的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產業。
三、培育品種時注意多種方法的選擇運用
1.節能的研究
如選用絕熱性能好、透光率強、堅韌耐久的新建築材料; 研製增溫快、保溫強的新型溫室; 考慮太陽能、沼氣、天然氣等加溫措施; 選育耗能少、生長期短和對土壤病蟲害抗性強的品種等。
2.無土栽培的推廣應用
廣泛應用於工廠化育苗, 利用無菌、透氣、吸水、保水性能好的介質製成育苗容器或快速膨體模塊。
3.組培技術的普及
商品化優質種苗生產, 如蘭花、菊花、香石竹、非洲菊、滿天星等已實現組培苗的工廠化生產; 利用組培技術繁殖優良品種, 包括各種名貴花卉、珍稀品種、重要的鱗莖花卉等。同時, 利用莖尖培養技術對易感病毒的花卉品種進行脫毒苗的批量生產。
4.激素及化學物質的應用
目前已在促進生根、打破休眠、延緩生長、促進分枝、采後保鮮等方面取得廣泛性應用成果。在切花商業化應用方面最有突破性意義的包括生根劑( 萘乙酸、吲哚丁酸等) 、矮化劑( 矮壯素、多效唑等) 、催花劑( 赤黴素等) 、保鮮劑( 硫代硫酸銀、8- 羥基喹啉等) 。
5.花卉育種快速多樣化
廣泛引進野生花卉資源, 利用雜交育種、多倍體育種、輻射育種等進行選育, 現已開始運用體細胞雜交、基因工程等最新技術培育, 新品種迅速增加。目前主要花卉的園藝栽培品種有上千、甚至上萬個。如荷蘭全國有7 個研究中心, 專門從事花卉品種的研究,並在二戰以後育成了大批的鬱金香、風信子、水仙、唐菖蒲及球根鳶尾的新品種; 薔薇育種以法國為首, 品種美麗強健; 美國育成茶香月季品種系統, 其抗寒性強, 且色、香、姿俱佳。最新發展的基因工程及其它生物技術手段, 有可能使花卉育種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如耐貯耐插的香石竹品種已經商品化, 藍色月季花已經問世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 有可能根據人們的意志來改變花卉的花色、形態、香味等。
以下我們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成功選育宿根福祿考新優品種的例子看看一些可行的培育方法:
福祿考屬植物自花、異花均可授粉, 通常結實率極低, 通過人工不定向雜交輔助授粉措施可提高種子結實率。利用雜種實生苗的觀賞性狀和抗性變異性較大的特性, 經過長期栽培觀察, 從中篩選出適應性強、花期長、花色豐富、色彩鮮艷的10 個優良單株, 通過組培快繁和嫩枝扦插繁殖技術將其擴繁為10 個單株無性系。這10 個優良品種適宜在長江以北地區露地或盆栽栽培觀賞。它們分別為紅寶石、粉群、胭脂紅、粉暈、橙紅、茜草紅、石竹紫、堇紫、白雪、粉眼、紅艷、猩紅、泰爾紅紫等品種。宿根福祿考新品種紅艷、猩紅、粉暈、胭脂紅、泰爾紅紫在多種栽植形式中均表現出良好的生長狀態和較強的抗病性; 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花色鮮艷, 花期長, 兩次花期效果好。植物配植容易, 與百日草、勛章菊、雞冠花等搭配種植於花缽中, 或與松果菊、八寶景天、礬根、美人蕉等搭配種植於混合花境中, 或與四季海棠等搭配種植於露地花壇中, 均被用作主體材料, 形成了突出的景觀效果。病蟲害少, 養護管理簡便。宿根福祿考新品種紅艷、猩紅、粉暈、胭脂紅、泰爾紅紫生長勢及抗病性均較強,花色亮麗, 開花期長, 株型高矮適中, 栽植形式多樣,植物搭配容易; 栽植施工和養護管理簡單; 形成的景觀效果突出, 能擔當園林設計中景觀中心的角色; 成為難得的花境布置植物, 並能在園林景觀建設中, 特別是大型公園及公共綠地中大量應用。
四、保護本土野生種質資源, 防止資源外流
我國花卉遺傳多樣性突出, 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資源和園林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原產我國的觀賞植物達113科523 屬1萬~2萬種。許多名貴花卉為我國所獨有, 我國花卉業要從大國走向強國, 逐漸改變花卉市場洋花、洋草占統治地位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來講, 就是發展民族花卉種業, 發揮我國花卉業在種質資源特別是野生花卉資源、生態資源、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 千方百計地提升我國花卉育種水平,不斷開發花卉新品種, 最大限度地降低花卉生產成本, 使民族花卉產業立足於世界花卉之林, 領導產業潮流, 使我國成為新世紀的「世界園林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