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立體主義花卉

立體主義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9-24 05:03:44

❶ 後印象派九個畫派是哪九個

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的一種西方油畫流派。在十九世紀末,許多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他們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於是開始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後印象派從此誕生。
後印象派將形式主義藝術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系,認為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時,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
塞尚的畫甚至不顧及透視和人體解剖,只是用各種色塊堆積成一個個似是而非的形態;點彩畫派正相反,他們認為色彩是逐漸過渡的,所以用一個個色點堆砌,即使是一片藍天,也要用各種藍色色點堆積。後印象派為現代油畫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文森特·梵高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後印象派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派別,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後的一些藝術家雖然曾經做過印象派的通路人,卻走上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他們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不同於印象派,他們不滿印象派過於客觀的描繪世界,停留於對物體表面光色的興趣上。他們主張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認為藝術應當忠實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無需與客觀真相完全一致,應當以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去改造客觀形象,表現鑄管化的客觀。
塞尚的畫不顧及透視和人體解剖,只是用各種色塊堆積成一個個似是而非的形態;以秀拉, 希涅克等人為主的點彩畫派正相反,他們認為色彩是逐漸過渡的,所以用一個個色點堆砌,即使是一片藍天,也要用各種藍色色點堆積。後印象派為現代油畫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文森特·梵高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他代表畫家還有高更, 羅特列克等。
後印象派的雕刻直到1900年才出現。著名的雕刻家和作品有阿里斯狄德·麥友(Aristide Maillol)的《坐著的女人》、比利時雕刻家喬治·明(Geoge Minne)的《跪著的男孩》,他的作品在德國受到歡迎,影響了威爾漢·雷漢布魯克(Wilhelm Lehmbruck)的作品《站著的少年》。
印象派之後出現了與印象派的藝術主張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為代表的另一種藝術主張,人們稱之為「後印象派」。後印象派不滿足於印象派的「客觀主義」表現和片面追求外光與色彩,轉而強調抒發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觀感情和情緒。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重視形、色、體積的構成關系,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塞尚(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由畢沙羅介紹加入印象主義畫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他不拘泥於印象派的光色分析,為捕捉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而苦苦探索,確立了自己的藝術方法和風格。
塞尚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圓柱形、圓錐形和圓球形等幾何形。自然對人類來說,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視表現自然景物的形體與結構上的關系以及色彩的層次推移。他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准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他非常善於用色彩處理畫面的空間感,作品中景物無論遠近,沒有模糊朦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時又表現出了層次分明的遠近透視感和空間感。這種感覺不是由畫面上物體的透視線和構圖來表現的,而是由物體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關系表現出來。色彩代替了體積,顏色關系代替了明暗關系,他是在用顏色造型。我們知道,困難在於找到准確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和諧關系,塞尚則成功地克服了這一困難。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他的靜物畫、風景畫及人物畫表現出了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了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准確與否,著重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大的整體關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從地去復制現實,而是尋求諸種關系的和諧。
塞尚這種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並有意識地採取變形手法等等,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後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靜物》《聖維克托尼爾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荷蘭人,家庭生活貧困,年輕時曾干過許多職業,如美術商人、教師、傳教士等。年近30歲時,他才開始繪畫藝術的生涯。
由於他有過豐富的生活體驗,同勞動人民有著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藝術中熱衷於表現他們平凡而艱苦的勞動生活。早期的油畫作品多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鄉村景色和人們的勞動生活,在色彩的表現上是以傳統的暗調子為主。1886年,凡·高來到巴黎,被印象派畫中那種奇妙熱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並開始改變原有的畫法,以極大的狂熱投身於印象派繪畫色彩的表現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實驗中去。從此凡·高的油畫開始明亮起來,多使用鮮艷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構成他繪畫的特色。他把所描繪的對象,當作表現自己熱烈激動的主觀感情的媒介、當作表現自己獨特藝術手法的媒介,以表達他的主觀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對事物的形體塑造上的方法,發展到更加獨立於傳統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藝術在他生前是不為世人所承認的,但是後來,人們慢慢的理解和認識了他的藝術創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對善良、對美和對創作想像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後來發展起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的畫家們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藝術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創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後期創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郵遞員》等。
高更(1848~1903),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時當過船員、店員,後來他棄商從藝,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繪畫的創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引導走向印象派繪畫的道路。不久他便改變畫風,開始創造一種更偏重藝術家主觀幻想、更富於裝飾意味的風格。他厭倦繁華而充滿紛爭的都市生活,嚮往著純朴的自然和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棄富裕生活,離開巴黎,遠涉重洋,來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熱帶島嶼——塔希提島,開始探求他獨恃的藝術風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在這里他找到了童年時代從母親那接受的,對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極大的熱情表現具有原始美的,未開發的熱帶大自然,表現遠離文明喧擾的,簡單純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採用近於古代埃及美術中庄嚴、平穩、安寧而富有圖案裝飾風格的藝術手法,並追求簡單、稚拙的粗線條結構形式。在色彩上,他從形式美感的要求出發,注重色塊之間的布局和整體效果,以主觀創造來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間的關系簡化,多使用較純的色彩,追求一種跳躍性的或對比的諧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裝飾感。高更主張藝術家不僅要表現客觀自然,而且還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內心,表現主觀的東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樣啟發了一批現代流派的畫家。
後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後期。換句話說,後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與印象派本質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後產生的一個藝術派別。後印象派包括許多藝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谷和高更。後印象派的根本觀點是反對真實的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主張真實地表現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
塞尚在藝術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是西方現代派的第一位藝術家,被稱為『現代派藝術之父』。塞尚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觀點,這個觀點奠定了西方現代派的理論基礎。這個觀點就是,藝術不是真實的表現客觀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實的表現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塞尚作畫,不僅用眼去看,而且用心去感。繪畫不僅表現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表現內心所感到的。賽尚作品《溫室里的塞尚夫人》,畫面描繪夫人的頭是橢圓形體,頸部、胸部和手臂是圓柱體,下身是圓錐體。圓形、半圓形、方形和菱形相互襯托,弧線、豎線、斜線互為交錯。這些色和線的交響,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刺激,一切是凝固的,富有「情感」的藝術表現。
在後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藝術家是梵谷。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內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論是靜物《向日葵》、人物自畫像《割了耳朵的梵谷》、室內畫《夜間咖啡館》,還是風景畫《星夜空》,都充滿了他對生命的熱愛,訴諸了他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時候甚至於赤裸裸地說明了他自己。梵谷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是他畫的《向日葵》,它在拍賣會上拍出了3990萬美元的天價。可是,這樣一幅作品的創作者在生前卻是貧困孤獨、終身坎坷。梵谷的藝術道路短暫而輝煌,他27歲學習繪畫,37歲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畫家。
在梵谷一生中,悲慘、痛苦、混亂和貧困與他如影隨形。他從27歲學習繪畫,很長時間並沒有獲得成功,沒有人買他的畫,甚至沒有人欣賞和贊揚他的畫。這不能完全歸結為觀眾的偏見,重要的是他沒有找到表現心靈的形式。轉折點發生在梵谷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這一年的2月,梵谷到了法國南方的阿爾,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地方。
梵谷說,藝術是自我心靈的表現。能表現梵谷心靈的就是阿爾天上的太陽。當他到了阿爾時,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天上旋轉著檸檬黃色的大火球,懸在藍得耀眼的天空中,空中充滿著令人目眩的光。天空濃烈的藍色,那麼凝重,那麼深沉,甚至感到不是藍色,而是黑色,田野是最純粹的綠色,浮雲是潔凈的白色,大自然把黃、藍、綠、紅搭配得多麼和諧!
梵谷面對令人目眩的色彩,產生了強烈的情感,推動著他不停的作畫,甚至使他忘了自己在繪畫。他在一封信中描寫了自己當靈感襲來時的創作狀態,他說:「感情有時非常強烈,使人簡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筆劃接續連貫而來,好像一段話或一封信中的詞語一樣。」總之,用色彩來表現情感,這是梵谷最重要的藝術觀點。
梵谷一生最重要的藝術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在阿爾炙烈的陽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這期間的作品。《向日葵》不是傳統的描繪自然花卉的靜物裝飾畫,而是一幅表現太陽的畫,是一首贊美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歡樂頌歌。畫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陽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發出燃燒的火焰」。梵谷表現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別出心裁,他採用了簡化的手法描繪物象,使畫面富於平面感和裝飾的意味。畫面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綠色與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膽恣肆、堅實有力的筆觸,以不同的走勢,在明亮、燦爛的底色上找尋不同的結構與色調,把朵朵向日葵表現得光彩奪目,熱烈奔放,正如梵谷有著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和強烈的藝術氣質。在作品中,梵谷以《向日葵》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在他看來,地上的向日葵升到天上就叫太陽,天上的太陽落到地上就叫向日葵。你看,畫面上,向日葵那金黃刺眼的色彩,葵葉和花瓣像燃燒的火苗,那就是天上的太陽,也就是梵谷的心,梵谷的思想感情,梵谷的靈魂。向日葵、太陽、梵谷的心,三者是同一的。所以,當他畫向日葵時,不是客觀如實的描繪向日葵,他畫的向日葵就像燃燒的火,就像天上的太陽,那是他心靈迸發的感情。那些黃色的花朵艷麗得頹廢,彎曲的枝幹,快要凋零的花朵,展現了生命烘烘烈烈的過程,也預示著一朝繁華鼎盛之後,終將走向沉重的衰敗。從他的作品,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他對苦難的生活無奈,對殘酷現實的憤怒和對光明希望的無限渴望。梵谷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他建議成立的南方畫室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 對於梵谷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一方面,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谷亦如向日葵般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或許,這畫恰恰是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的真實寫照。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陽的壯烈情操,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志氣,恰如梵谷執著追求藝術的精神。
可悲的是,後印象派畫家都是在去世後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他們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二十世紀產生了現代主義藝術的諸多藝術思想,例如: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於是,西方繪畫的面貌被徹底地改變了,由客觀再現走向主觀表現。因此,可以說,後印象派畫家在西方繪畫藝術史上完成了一次壯烈的革命。

❷ 清介紹些藝術知識

立體主義:
二十世紀巴黎兩位畫家布拉克和畢卡索 ,深受非洲雕刻單純的造形和尖銳的對比

影響,發展出新風格。加上1907年他們參觀了塞尚的回顧展,立體派第一件代表

作畢卡索的「亞維農姑娘」產生。

立體派根據塞尚的作法,把對象分割成許多面,同時呈現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

體派作品,看來像碎片被放在一個平面上。
早期的作品裡,只用灰色調畫。由於使用中性色,整個的空間沒有看來特別前進

或後退的。
代表畫家 :
布拉克 、畢卡索、雷捷、德羅涅、萊布希茲 、布朗庫希。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風格豐富多變,充滿非凡的創造性。畢加索生

於西班牙的馬拉加,後來長期定居法國。他的父親是一位藝術教師。他自幼喜愛

藝術,15歲時以優異成績進入巴塞羅那美術學校,後來轉入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

術學院。他於1900年來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極大的同情心描繪窮人的生活。此時

,他的作品充滿悲劇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藍色調,使他的畫上充滿孤獨和絕

望、災難與不幸的感覺。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其創作的「藍色時期」(1900—1904

年)。1904—1906年是畢加索創作生涯的「粉紅色時期」。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以描

繪馬戲團人物為主,形象雖然憂郁,卻並不孤寂。1906年畢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

刻和塞尚繪畫影響,而轉向一種新畫風的探索。於是,他畫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

意義的著名傑作——《亞維農的少女》。

《亞維農的少女》
這幅不可思議的巨幅油畫,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

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亞

維農的少女》始作於1906年,至1907年完成。

卡思維勒像》
《卡思維勒像》,畢加索作,1910年,油畫,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藝術中心藏。

畢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繪畫,進一步顯示了對於客觀再現的忽視。這一時期他筆下的物象,無論是靜物、風景還是人物,都被徹底分解了,使觀者對其不甚了了。雖然每幅畫都有標題,但人們很難從中找到與標題有關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體與背景相互交融,使整個畫面布滿以各種垂直、傾斜及水平的線所交織而成的形態各異的塊面。在這種復雜的網路結構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現,可即刻間便又消解在紛繁的塊面中。色彩的作用在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畫上似乎僅有一些單調的黑、白、灰及棕色。實際上,畫家所要表現的只是線與線、形與形所組成的結構,以及由這種結構所發射出的張力。

《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畢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畫,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館藏。

油畫《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遣責和抗議。

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

格爾尼卡》
1937年4月26日, 。
畫面形象的象徵意義是:公牛象徵殘暴的法西斯;馬象徵悲慘的人民大眾;馬頭上方是一盞代表「夜之眼」的電燈在發光,畫中還有驚恐的婦女,高舉呼救的雙手。畫里沒有畫飛機炸彈,卻充滿了恐怖、死亡和吶喊。畫的背景布滿黑暗,那盞光明的燈照射著這血腥的場面,好似一個冷酷而兇殘的夢魘籠罩著全畫。畫家以黑、白、灰三色為色調對比,強烈中有和諧,運用具象與抽象和超現實等手法結合創作而成,具有結構嚴謹、主題鮮明的浪漫主義精神氣質。

油畫《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它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對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納粹空軍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殺害數千無辜平民百姓的事件進行了控訴,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遣責和抗議。 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他說:「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我總是待在現實的真實情況之中。」這或許也是他選擇畫《格爾尼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畫的對於現實的表現,卻與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截然不同。他畫中那種豐富的象徵性,在普通現實主義的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圖像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強暴,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右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畫的左邊,一個驚慌失措的男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離他不遠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在這里,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簡單地來說,就是17世紀左右,風格奢華,糜爛的雍容華貴風格! 由於那時教會的盛行,所以這種風格被極力推行,這也是少有的有權力機構大力支持的畫風風格~~~~~
而巴洛克卻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

洛可可藝術形成於十八世紀初的法國,精緻、甜美、幽雅為其主要藝術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貝殼或小石頭製成的裝飾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現代流行的說法,即為「細節」。十七、十八世紀以後,歐洲由於自然科學日漸發達,且受到當時各種民主學說與中國思想、又化的 影響,有了「啟蒙運動」的誕生:進而造成工業的發達,民主思潮的高漲,於是先後又有產業革命的發 展與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這些客觀形勢的轉變,對於當時藝術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 <BR> <BR>十八世紀初葉,巴洛克風格的藝術雖然繼續在歐洲各地流行,但同時則有一種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藝術風格在法國產生,並且逐漸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風格。Rococo 一字是從法國字 rocaille 演變而來,原是指一種混合貝殼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洛可可風格雖保有巴洛克風格之綜 合特性,但卻缺乏巴洛克風格之宗教氣息和誇張的情感表現,尤其強調精美柔軟的氣氛並大量使用光線 。<BR><BR>洛可可的建築外觀,與巴洛克的建築相近,著重內部繁復的裝飾。雕刻則與傢具等成為室內裝飾的 一部份,缺乏獨立的機能。<BR><BR>以法國為例,洛可可式建築於路易十五時代極為流行於室內;室內平坦之表面范圍較廣,花狀紋、 綵帶狀等裝飾甚受歡迎。大型之建築物轉變為小公寓式或緊密之房間。傢具之中,貝形、捲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狀紋、帶狀紋等均甚流行。凡爾賽宮里頭的鍾室內部裝飾即為一處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築。<BR><BR>由於當時人們對路易十四的嚴肅風格失去興趣,改而追求實用親切的空間,因此許多洛可可的繪畫以風 俗畫為主。這些畫用色清淡、甜美,充滿了幽雅、華麗的感覺。洛可可的繪畫題材,除了豪華的貴族生 活以外,還有肖像、風景、神話以及平民生活等。<BR><BR>洛可可繪畫風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國畫家華鐸〔Antoine Watteau〕為代表。華鐸大部分作品均與 巴黎貴族階級的豪華生活情形有關。他的繪畫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將顏料繪於畫布上。華鐸受魯本斯 〔Rubens〕之影響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細指等均重現於華鐸之繪畫中,顏色亦極鮮艷。在光線的 應用上,華鐸不似巴洛克畫家將明暗對比部分之范圍加以限制,即傳統巴洛克繪畫之明亮部分不會太廣 ,隨著即為陰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畫派中,明亮之范圍頗大。此種處理光線之方法,可見於另外兩位 洛可可派之畫家,如布雪〔Boucher〕

巴洛克美術
文藝復興意味著平衡、適中、莊重、理性與邏輯;而巴洛克卻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巴洛克藝術一反文藝復興藝術的平靜和剋制,而表現為戲劇性、豪華與誇張。巴洛克風格的畫作人體動勢生動大膽,色彩明快,強調光影變化,比文藝復興時代畫家還要更強調人文意識。不僅在繪畫方面,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
代表人物:倫勃朗和魯本斯。魯本斯的宗教畫人體姿勢動作激烈,色彩鮮明;倫勃朗的畫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處於高光部位,與周圍的陰影有強烈的對比。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這一風格體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各個美術門類中。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❸ 家庭裝潢分為哪幾種風格,哪個朋友能不能詳細點告訴我

五年前,簡約成為家居設計的一種時尚,好百年各分店內以簡約為基調的傢具備受推崇。簡約之風盛行五年之後,人們開始對簡約提出了置疑,提出了反簡約。那麼簡約與反簡約,哪個更適合我們?從目前家居設計的趨勢來看,,簡約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好百年簡約與反簡約風格的傢具真正開始平分秋色。
簡約派觀點:

簡約不等於簡單,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承受過太多的壓力,我們開始渴望擁有自由的感覺、優雅的姿態和不凡的品位。我們需要讓浮躁的心境趨向平和,於是我們呼喚簡約。

簡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在喧囂都市裡,讓我們的生活空間更自然、純凈、簡潔、清新並且寧靜的態度。簡約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生活品質,而不是簡朴、吝嗇、敷衍等對生活質量缺乏重視的生活態度。

今天,簡約在家居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炫目的設計慢慢遭到拒絕,簡約風格成為家居生活中最為時尚的理念。

簡約的家裡不會進行特別花哨的裝修,拒絕能讓人眼花繚亂的物件,更是沒有一件多餘的東西。摒棄了雕花、裝飾等一切修飾,簡約的傢具已經無法再減少哪怕一根螺絲。但這種簡約往往是恰到好處,流暢、清爽,卻不會讓人感覺到蒼白。

一扇寬敞的落地窗,能夠旋轉的透明茶幾,半透明的電視櫃,有著金屬腳的布藝沙發是簡約客廳的一個完美組合。一個人在家的下午,坐在地板上看書、聽音樂,感受時光的過往,是一種典型的簡約生活方式。

簡約的生活不等於簡單,更不等於蒼白。花瓶里有時是一支妖艷欲滴的玫瑰,有時是清淡素雅的百合,有時是來自田野的一簇小野花。層板架上或是一排玻璃瓶子,或是幾只精緻的瓷器,勾勒著一種寫意的生活。

夜晚,枕著愛人的手臂入夢,醒來時月光透過半透明的窗簾灑在床前。翻個身再睡,夢里就有了故鄉的味道。這樣的夜晚,夢著母親,也許我們也正徜徉在母親的夢里。

簡約派代表品牌:迪信、康耐登、包豪斯、淡泊B傢具、生活幾何、摩登時代等。

現代風格是比較流行的一種風格,追求時尚與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間的布局與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現代主義也稱功能主義,是工業社會的產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建於德國魏瑪的包豪斯學校。其主題是:要創造一個能使藝術家接受現代生產最省力的環境---機械的環境。這種技術美學的思想是本世紀室內裝飾最大的革命。我們今天絕大多數室內用品或裝飾品如燈具、傢具等都是工廠生產的工業產品,然而並不是說把由機器創造的家庭用品組合在一起就形成現代風格,可以稱為風格的必定是一種藝術思潮,事實上現代風格也可分為幾種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高技派和風格派。

高技派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表現,有幾個明顯的特徵:首先是喜歡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銹鋼、鋁塑板或合金材料,作為室內裝飾及傢具設計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對於結構或機械組織的暴露,如把室內水管、風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機械零件的家用電器;在功能上強調現代居室的視聽功能或自動化設施,家用電器為主要陳設,構件節點精緻、細巧,室內藝術品均為抽象藝術風格。

風格派是本世紀初以荷蘭為中心的現代藝術流派,嚴格地說,它是立體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認為藝術應消除與任何自然物體的聯系,只有點、線、面等最小視覺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義的永恆藝術主題。其室內設計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爾德,他將風格派的思想充分表達在傢具、藝術品陳設等各個方面,風格派的出現使包豪斯的藝術思潮發生了轉折,它所創造的絕對抽象的視覺語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設計作品對於現代藝術、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美式田園風格的空間特點

客廳:客廳作為待客區域,一般要求簡潔明快,同時裝修較其它空間要更明快光鮮,通常使用大量的石材和木飾面裝飾;美國人喜歡有歷史感的東西,這不僅反映在軟裝擺件上對仿古藝術品的喜愛,同時也反映在裝修上對各種仿古牆地磚、石材的偏愛和對各種仿舊工藝的追求上。總體而言,美式田園風格的客廳是寬敞而富有歷史氣息的。
廚房:廚房在美國人眼中一般是開敞的(由於其飲食烹飪習慣),同時需要有一個便餐台在廚房的一隅,還要具備功能強大又簡單耐用的廚具設備,如水槽下的殘渣粉碎機,烤箱等。需要有容納雙開門冰箱的寬敞位置和足夠的操作檯面。在裝飾上也有很多講究,如喜好仿古面的牆磚、櫥具門板喜好用實木門扇或是白色模壓門扇仿木紋色。另外,廚房的窗也喜歡配置窗簾等。
卧室:美式家居的卧室布置較為溫馨,作為主人的私密空間,主要以功能性和實用舒適為考慮的重點,一般的卧室不設頂燈,多用溫馨柔軟的成套布藝來裝點,同時在軟裝和用色上非常統一。
書房:美式家居的書房簡單實用,但軟裝頗為豐富,各種象徵主人過去生活經歷的陳設一應俱全,被翻卷邊的古舊書籍、顏色發黃的航海地圖、鄉村風景的油畫、一支鵝毛筆……即使是裝飾品,這些東西也足以為書房的美式風格加分。家庭室:家庭室作為家庭成員休息交流的中心,屬私密性很強的空間,一般設於餐廳旁,並有電視機,同時沙發和座椅選擇輕松明快的式樣,室內綠化也較為豐富,裝飾畫較多。

美式手繪傢具

最早的手繪傢具源於16世紀的法國和英國,當時的農人在田間勞作,休憩時他們就在木材上隨意塗鴉,這些帶著鄉土氣息的作品逐漸被當地人所喜好並流傳開來。當時的手繪傢具圖案色調簡單,繪畫並不多見。美式田園風格突出格調清婉愜意,外觀雅緻休閑,色彩多以淡雅的板岩色和古董白居多,隨意塗鴉的花卉圖案為主流特色,線條隨意但注重干凈干練。相對其它風格的手繪傢具,它的傢具類別最為廣泛。

美式田園注重家庭成員間的相互交流,注重私密空間與開放空間的相互區分,重視傢具和日常用品的實用和堅固。美式田園風格的傢具通常具備簡化的線條、粗獷的體積,其選材也十分廣泛:實木、印花布、手工紡織的尼料、麻織物以及自然裁切的石材……田園風格長久以來在美式傢具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應該說,它摒棄了繁瑣與奢華,兼具古典主義的優美造型與新古典主義的功能配備,既簡潔明快,又便於打理,自然更適合現代人的日常使用。

田園風格的植物

一般我們常用的裝飾植物有萬年青、玉簪、非洲茉莉、丹葯花、千葉木、地毯海棠、龍血樹、綠籮、發財樹、綠巨人、散尾葵、南天竹等,美式田園風格通常對於植物的選擇有著較高的要求,一般在建築面積300平方的住宅內,植物的數量約為150-200株左右,多數為不開花的綠葉植物,將綠化植物按照房型結構和裝修風格,分別散布在每個房間如地面、茶幾、裝飾櫃、床頭、梳妝台等處,形成錯落有致的格局和層次,能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的交流。

什麼是美式田園風格

美式田園風格又稱為美式鄉村風格,屬於自然風格的一支,倡導「回歸自然」,在室內環境中力求表現悠閑、舒暢、自然的田園生活情趣,也常運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質質朴的紋理。巧於設置室內綠化,創造自然、簡朴、高雅的氛圍。

美式田園風格有務實、規范、成熟的特點。以美國的中產階級為例,他們有著相當不錯的收入作支撐,所以可以在面積較大的居室中自由地發展自身喜好,設計案例也在相當程度上表現出其居住者的品位、愛好和生活價值觀。

一般而言,進入了戶門,就可以欣賞到家居空間中對外的公共部分,客廳、餐廳都是為了招待來賓和宴請朋友用的。在材料選擇上多傾向於較硬、光挺、華麗的材質。餐廳基本上都與廚房相連,廚房的面積較大,操作方便、功能強大。在與餐廳相對的廚房的另一側,一般都有一個不太大的便餐區,廚房的多功能還體現在家庭內部的人際交流多在這里進行,這兩個區域會同起居室連成一個大區域,成為家庭生活的重心。

起居室一般較客廳空間低矮平和,選材上也多取舒適、柔性、溫馨的材質組合,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種溫情暖意的家庭氛圍,電視等娛樂用品也放在這一空間中,可以想像在電視廣告的聲色、鍋碗瓢盆的和樂、孩子嬉戲的雜音下,這「三區一體」的其樂融融。

在二樓,除家庭成員休息的卧室外,也會隨著家庭自身的要求和特點,建設書房、休閑娛樂室、多功能室、小起居室等空間,以滿足家庭多樣化的要求。衛生間的設計也同樣注重功能,安全方便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另外,美國田園風格在衛生間選材上自由度較大,因為美國人喜好泡浴,牆面上用防水牆紙、木材等材料也屢見不鮮。

簡歐式是目前別墅裝修流行風格

成熟的人,都有其鮮明的個性和特點,這就是其風格所在。裝修也一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歷練,各種裝修手法自成一體,風格呈多樣化。隨著住宅裝修的發展,由於各種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斷融合,居室設計中已沒有純粹風格的存在,別墅裝修也融合了各種裝修風格,成為裝修業主和設計師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面。

然而,作為別墅業主,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裝修風格嗎?這一兩年,別墅裝修將會流行什麼樣的風格呢?

1.認知模糊

「對於別墅裝修風格,大多數別墅業主心中並沒有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遠步藝術裝飾公司康延補稱,有相當一部分別墅業主還停留在早期別墅裝修時代,對別墅風格的表述只是羅馬柱等一兩個雜碎的歐式裝修元素上。雖然這兩年別墅市場快速發展起來,人們對別墅裝修風格有了重新的認識,但還不是特別成熟。

雖然福州別墅發展有10年的歷史,但早期的別墅無論是量還是建築形態,都不成熟,裝修風格也是乏善可陳。這兩年來,福州別墅市場放量增長,別墅市場銷售火爆,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別墅一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產者,這些別墅業主大多是二次置業或者多次置業者。但是別墅的快速擁有,讓他們來不及思考別墅裝修該如何更好地體現居家品質,當然對別墅裝修風格的認識也是片面及模糊的。

「這部分的別墅業主雖然圓了別墅夢,但還是停留在原有的市中心公寓住宅空間概念,別墅對他們而言,只是放大了的空間,然而他們又熱切地盼望享受別墅生活,於是對別墅裝修的概念常常在享受別墅與實用性之間彷徨。」華潯品味的虞旭東稱,別墅業主的這種認識局限往往也限制了別墅風格的正常選擇。他表示,歐式風格講究的是庭高的闊氣,然而有別墅業主非得「珍惜空間」建造閣樓或降低層高,仍局限於公寓的功能要求上,於是就無法領略到這種裝修風格的精髓所在。

應該說,剛剛起步的別墅裝修市場像單元房裝修一樣,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起來。尤其是對非專業的別墅業主而言,對別墅裝修風格的認識模糊是正常的,他們需要有思考和借鑒的時間。

2.舒適第一

「雖然對別墅風格認識有一定的模糊,但有一點,別墅業主應該首先明確的是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別墅生活。」國廣一葉裝飾機構董事長葉斌稱,「別墅裝修都喜歡講究風格,什麼是風格?風格就是要對自己生活習慣和愛好負責。別墅裝修不能僅僅是體現身份,它首先要講究舒適性,然後才是風格的體現。」

然而,很多別墅業主並沒有明確這一點。設計師們稱,大多數別墅業主太急於劃分功能,或是急於明確自己的別墅裝修風格,甚至執拗地堅持自己所認同的裝修風格。對於別墅業主而言,這種裝修觀念真的需要改變一下了。這兩年,別墅市場的快速發展,增生了許多別墅購買者,然而,大多數的別墅購買者都沒有住別墅的生活經驗。有相當多的別墅業主直接從市中心的公寓過渡到別墅空間,極少意識到自己即將面對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無論從居住的氛圍還是居住空間都與以往不同,面對生活的變化他們的思想沒有及時跟進,還處於一個「小空間居住者」的思維模式,一下子面對別墅生活時,往往把別墅生活想像得太高尚或者太復雜,於是就出現一個誤區,以為別墅生活首先是因為風格而存在。

還有一些別墅業主,固執地拘泥於字眼,一定要求照著一種風格來裝修,實際卻過於形式化了。康延補認為,別墅裝修不能過分強調風格,風格是一種形式的東西,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有所變化,也會隨著人的認識而有所不同,裝修還是要從生活出發,要以人性化為主,把舒適性放在首位。

3.風格多樣

那麼,目前別墅的裝修風格有哪些呢?葉斌介紹,別墅裝修風格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帶著明顯區域文化的風格,比如日式風格、中式風格、歐式風格、北美風格、東南亞風格等等;二是時尚風格,比如,人們常說的現代風格、後現代主義風格、簡約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自然風格等等;三則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時尚風情風格,比如現在人們所接觸到的地中海風格、西班牙風格、義大利風格等等。康延補認為,這些帶有明顯地域特徵及時尚風情類的風格也可以用主題風格來加以概括,它可以很具體化,比如希臘風格、泰國風格等等。

虞旭東認為,其實每種別墅裝修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賦予新的元素之後,又會延伸出許多不同的類別。例如這幾年提倡的簡約風格,因為加上了現代風格的元素,又可以分為簡歐風格(現代歐式風格)、簡中風格(現代中式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現代簡約風格等等。

每一種風格都有其表現手法和應用的元素。設計師們稱,許多裝修者在同家裝設計師談未來居所的裝修風格時,會單一地提到要「古典的」或「現代的」風格。但是,他們並不了解,古典風格和現代風格的具體差別在哪裡?你的生活方式和成長背景決定你更適合什麼樣的裝修。

其實,風格是難以捉摸的東西,選擇更是難題。由於各種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斷融合,居室設計中已沒有純粹風格的存在;同時,裝修也不單單是設計師的事,別墅業主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學會同設計師進行和諧的溝通。這是設計成功的前提。

4.流行簡約

這么多的別墅裝修風格,到底自己適合哪種裝修風格呢?在福州,這兩年別墅裝修又會流行哪種風格?

葉斌認為,關於別墅風格的選擇,不僅取決於業主的喜好,還取決於業主生活的性質。有作為日常居住,有作為第二居所的。那麼,作為日常居住的別墅,首先要考慮到日常生活的功能,不能太藝術化、太鄉村化,應多一些實用性功能。而度假性質的別墅,則可以相對多元化一點,可以營造一種與日常居家不同的感覺。康延補稱,居住型別墅風格可以是典雅一些、現代一些甚至帶些小資情調,而度假型別墅則可以粗獷些、自然些、鄉村些甚至帶些原生態的味道。他強調,別墅裝修風格一定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地理以及地域文化,別墅裝修要內外協調,多種裝修風格可以混搭,只要自然協調即可。

至於別墅流行的裝修風格,幾位設計師均認為簡約裝修風格將會是主流。虞旭東認為,建築風格、小區環境與室內裝飾三者風格最好能夠相統一。從福州這幾年的別墅建築來看,大多數還是以歐式風格為主,因此,簡約的風格比較適合別墅裝修業主。純粹的歐式風格並不適合,因為居住的人和居住氛圍都不盡相同,如果生搬硬套反而會適得其反,運用些歐式元素,加之現代演繹,會讓別墅裝修風格顯得高貴,應該說,這種風格是近兩年別墅裝修中最受歡迎的風格。葉斌認為,隨著這一兩年傳統文化的回歸,人們開始對中式文化情有獨鍾,因此,別墅裝修中現代中式的風格將被人們認同並看好,這種簡中風格的運用,將會讓別墅裝修韻味十足,品位獨特。

中式風格
中式風格是以宮廷建築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梁畫棟、金壁輝煌,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但中式風格的裝修造價較高,且缺乏現代氣息,只能在家居中點綴使用。

中國傳統的室內設計融合了莊重與優雅雙重氣質。現在的中式風格更多地利用了後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志符號出現。例如,廳里擺一套明清式的紅木傢具,牆上掛一幅中國山水畫等,傳統的書房裡自然少不了書櫃、書案以及文房四寶。 中式風格的客廳具有內蘊的風格,為了舒服,中式的環境中也常常用到沙發,但顏色仍然體現著中式的古樸,中式風格這種表現使整個空間,傳統中透著現代,現代中揉著古典。這樣就以一種東方人的「留白」美學觀念控制的節奏,顯出大家風范,其牆壁上的字畫無論數量還是內容都不在多,而在於它所營造的意境。可以說無論現在的西風如何勁吹,舒緩的意境始終是東方人特有的情懷,因此書法常常是成就這種詩意的最好手段。這樣躺在舒服的沙發上,任千年的故事順指間流淌。

中式風格點評:中國風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復古明清,而是通過中式風格的特徵,表達對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式風格要點:中國風的構成主要體現在傳統傢具(多為明清傢具為主)、裝飾品及黑、紅為主的裝飾色彩上。室內多採用對稱式的布局方式,格調高雅,造型簡朴優美,色彩濃重而成熟。中國傳統室內陳設包括字畫、匾幅、掛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風、博古架等,追求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境界。中國傳統室內裝飾藝術的特點是總體布局對稱均衡,端正穩健,而在裝飾細節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鳥、魚蟲等精雕細琢,富於變化,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

中式風格適合人群:性格沉穩、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

中式風格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發揮各種建材的適當性,即使是使用玻璃、金屬等現代建材,一樣可以表現中式風格。

❹ 畢加索的手執鮮花這幅作品表達什麼意思

畢加索作為立體主義復的中堅力量制,其作品的價值並非表達什麼意思,而是對西方藝術史的貢獻。看待西方同時期的意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等流派是同樣的價值,也就是說是同時期對於西方古典藝術的顛覆。不再從焦點透視的科學方法去嚴謹的對客觀進行再現,而是通過直覺或者結構主義的一些哲學上的啟發來創作,你可以看到作品比起西方古典繪畫更加平面化,書寫化,抽象化,這是這一時期各種流派的共性,所以畢加索的作品也是在美術史中的一個位置,至於單件作品本身的美學價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美學是很主觀的。所以畢加索的地位是學術地位,而普通人只能從單件作品的欣賞角度去看,這就造成了困惑和不解。手寫辛苦。。。就說到這吧

❺ 文藝復興前或者文藝復興時期,有畫過花卉比較著名的油畫家嗎 請告訴我畫家和畫的名字,謝謝。

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油畫。特點: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

(一)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1、 喬托:義大利油畫是歐洲油畫發展的先聲,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

2、 波堤切利:在線條、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表現更為豐富,人物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加細致,作品情緒性更加強了,更注重科學的比例、透視和空間關系,造型極其優美,象音樂一樣。

3、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將油畫推進到高峰。寫實體系更加完善,美和力感更強了。

米開朗琪羅:他的壁畫,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間世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充滿著的矛盾與斗爭。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人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人文主義的氣息。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等聖母畫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外在、內在美、對人的尊嚴、對人的和諧的歌頌。

比較於南歐和諧與優美的風格,北歐的繪畫更注重實在的、具體的客觀世界的刻畫,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人物描寫更注重性格。如尼得蘭(現在的比利時)畫家勃魯蓋爾等,雖也描寫宗教題材,但處理成世俗的,農民般的生活場景。

(二)17、18世紀油畫

表現人生、表現社會,內容更加深刻了,表現形式、藝術語言更加豐富了。

重要代表人物如:

佛蘭德斯(今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畫家魯本斯,《搶劫留基伯的女兒們》(文字教材42頁);

荷蘭畫家倫勃朗;(教材43頁)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教材43頁)

法國畫家達維特。(教材43頁)

(三)19世紀70年代以前(18世紀)的油畫,歐洲進入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這一時期油畫題材擴展了,思想內容豐富了、深刻了,藝術語言也較以前有了更大發展。著名畫家與作品有: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馬拉之死》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領導人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畫派代表庫爾貝:描寫工人生活《畫室》;米勒:描寫農民生活《拾穗者》。

印象派油畫: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教材44頁)

描寫現實的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教材44頁)

西方現代油畫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在寫實油畫中體現現代人的感覺,給古典寫實賦予新的精神內涵;
背離傳統,背離寫實的前衛性探索。
主要特徵:
主要表現內心世界;
將某種形式因素抽取出來向極端發展;
突顯多樣化的、個性的美感,甚至有表現"丑"的;
以獨特的藝術觀念支配繪畫,流派彼起此落。
古典向現代畫過渡時期代表人物荷蘭畫家凡·高、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人物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抽象派代表人物俄國畫家康定斯基。

❻ 有哪些風格的繪畫

1、種類: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壁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於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徵。中國畫又稱水墨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於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採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2、風格:我不知道你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時期什麼畫家的繪畫風格,因為每個時期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總的來說,中國從古到今關是國畫就有很多種,還有西方的油畫 ,你是想了解哪方面的呢
美術風格(Beaux-Arts style)
又稱第二帝國風格(Second Empire style)或第二帝國巴羅克風格(Second Empire Baroque style)。
在巴黎的美術學校發展起來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於19世紀末在國際上佔有主導地位,並很快成地為擴張中的城市和各國政府新建公共建築的正式風格。該風格的特徵是,建築宏偉,按軸向排列的房間分布對稱,有大量古典主義的裝飾細部,建築末端或中心處常有前凸的亭閣。巴黎歌劇院是美術風格最傑出的代表。

美術風格與流派是作者在長期藝術創作中自然形成的藝術現象。我們了解這種現象的實質和特點,對於欣賞和分析作品都有益處。
當我們欣賞各種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覺得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的雄偉渾厚,有的秀麗雅緻,有的富麗堂皇,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平淡簡潔,有的長於抒情,有的富於哲理等等。總之,它們的藝術形象、感情色彩、韻律節奏等都各不相同,藝術特色便迥然有別,因而使我們在欣賞時,更能體會其中的精華和情趣。徐悲鴻的作品給人以氣勢磅礴、渾厚奔放的感受;齊白石的花卉大有清新樸素、天趣自然的特色;黃賓鴻的山水畫濃郁蘊藉、酣暢淋漓;潘天壽的繪畫雄渾奇特、氣勢不凡。

作品的風格,與藝術家本身具有密切的關系。馬克思引用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話:「風格即人。」劉勰也說:「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這就是說,由於藝術家不同的創作個性,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形成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原因,是由於藝術家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審美趣味、藝術才能以及文化修養等等各不相同。長期生活在巴黎近郊巴比松的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他的作品有如泥土、田野那樣,醇厚自然,和諧優美。一生遭遇坎坷不平的羅丹,他的雕塑品總是呈現一股矛盾復雜的悲劇氣質。

畫家的藝術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任何的個人風格都與時代風格和社會思潮有密切的關聯。現代著名畫家畢加索,在早期的貧困生活中,形成了藍色時期(1901~1904年)的風格,其代表作是《人生》。在1925~1936年,畫家進入了夢的分析時期,他在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之下,有意反對均勻、和諧、優美的傳統美學觀,而採取不協調的表現手法,專事製作一些怪誕的形象,給觀眾以精神上的刺激,發泄了自己內心對社會的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37年是畫家憤怒時期,他為了揭露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繪制了《格爾尼卡》。1944年,巴黎解放,畫家開始了牧歌時期,為保衛世界和平大會製作了《和平鴿》。畢加索在1923年曾經這樣解釋道:「人們反復問我,我的繪畫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對於我來說,藝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藝術本身不會演變,人們的觀念在變化,表現方法也就隨之而變化……」。

但是,在多種風格的變化中,畢加索是以立體主義聞名於世的。他的分析立體和綜合立體異軍突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對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藝術風格是通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表現出來的。所以,即使有的作品思想傾向不好,形式荒謬怪異,然而假如它的內容與形式是有機的統一,又具有本身的特色的話,仍然會呈現自己的風格。例如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藝術風格也有健康和病態之分。

時代風格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在長時期的發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藝術特徵,它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以及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等諸種因素所構成的。藝術家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不但為本民族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也可以為其他民族的讀者所理解,從而進入世界藝術寶庫。

隨著藝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自然而然產生了各種流派。所謂流派,一般來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在思想傾向、藝術傾向、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相接近的藝術家,為了突破某種藝術上的束縛,因而結合起來的一個畫家集體。當然,有的派別比較嚴密,有理論、組織、宣言,還定期舉辦展覽,出版雜志等等;有的則比較鬆散和自由,沒有密切的聯系。有的與當時的政治運動的關系比較直接,有的則比較疏遠,或者僅僅表現在藝術上的創新和藝術風格上的競爭。有的還可能兼有各種因素。

以歐洲的美術為例。歐洲的古典主義美術流派,是17世紀時在法國興起的。這個美術流派的創作原則是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範例的,它崇尚理性,講究共性,強調統一,要求表現愛國主義思想。在藝術表現上則要求典雅、均衡、和諧統一。當時,路易十四組建了法國皇家學院(包括繪畫與雕塑);普桑成為這個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爾卡迪亞的牧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是大衛和安格爾。他們的繪畫發展了古典主義冷靜的氣質,具有嚴謹的形體結構、宏偉的場面、隱喻式的主題思想等等。然而,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強調內心感受、個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滿運動感的構圖、強烈激動的個性、奔放有力的用筆等等表現手段,突破了古典主義均衡而沉悶的構圖、嚴謹而僵化的造型和細致但較呆板的用筆。他創造了熱情奔放、強烈生動的格調,在當時法國畫壇上蔚然成風。由於這個畫派與法國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聯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強有力的藝術氣質。但是,後期的浪漫主義運動逐漸脫離了現實基礎,追求獵奇,沉湎於虛無的幻想和個人的傷感情調之中,便逐漸走向低潮。

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藝術興起,離開了19世紀現實主義傳統的軌道。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大部分知識分子對矛盾重重的資本主義社會感到不滿,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內心旁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城市和工業建設以空前的規模獲得迅速進展,伴隨著這些社會變化,出現了要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現在藝術上,就涌現了野獸派、表現派和立體派。野獸派認為「准確描繪並不等於真實」,客觀事物是可感覺而不可表現的,因而強調表現主觀感受。表現派宣稱:「繪畫不是說明書,而是表現我們的感情。」進一步強調藝術是藝術家的本能的表現。超現實主義宣言提出:「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築在某些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就是以弗洛伊德「夢的分析」為依據,在繪畫中進行夢的紀錄。而原來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康定斯基,由於進一步強調藝術家的自我主觀表現,主張藝術創作從內心出發,通過非具象的「色彩與形體」訴之於讀者的心靈,於是抽象主義繪畫宣告誕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號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動的線條、躍進的形體,使人眼花繚亂,但不能識別任何具體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認為,「調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來,現代派表現為重主觀表現,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覺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現代派畫家克利的話來概括:「這個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質世界,而去表現精神世界。」一般說來,現代主義美術是脫離或否定客觀現實,片面強調主觀性;現實主義美術則主張在客觀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高度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區別。

另一方面,現代主義熱衷於新的藝術形式的探求。畢卡索和布拉克從塞尚的繪畫理論出發,追求多層次多體面的結構的表現手法,用多觀點透視代替傳統的單一的焦點透視。畫出來的作品好像是從敲碎了的鏡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謂「分析立體」。爾後又採用實物拼貼方法,把不同的實物如布片、硬紙片、報紙、樹葉、玻璃片等等拼貼在畫面上,然後用繪畫加工,製作一種具有空間感的想像中的新形態(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個詞彙),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這種作品被稱為「綜合立體」。後來,60年代前後的視覺藝術(光效應)和機動藝術(動與光的藝術),也屬於形式的追求和形態的變革。

在實際上,現代主義的各種派別是十分復雜的。他們的作品離奇詭譎,神秘怪誕,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好像萬花筒一樣不斷地處在變化之中。雖然它們都反傳統,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並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於渲泄個人郁憤的情緒。有的如達達派對一切社會制度採取否定的態度,甚至對藝術本身也予以否定。於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為雕塑作品公開展覽。有的如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因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識學說的影響,內容多數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誕詭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們在藝術表現形式的探討上,採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沒有任何常規的約束。對於這樣復雜的藝術現象,我們應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具體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1. 可愛型

這種類型的角色形象常常為大腦袋,大額頭,眼睛大有神,鼓鼓的腮幫子,圓滾的的肚子。

2. 失敗型

這類角色型在片中通常受到愚弄,外行特徵常常是凌亂的頭發細脖子,眼神無精打采,嘴巴的位置比較靠下,削肩膀,胸部凹陷,啤酒肚,大腳。

3.樂天型

這類角色是片中鬧劇的主角,外行長為大眼睛,但眼珠小,石頭常伸出嘴外。

4.英雄型

在片中都是正義的化身,面部結構比較分明,寬下巴,發型獨特,整潔,身材健壯,身上往往有特殊的標志。

5.丑惡型

片中的反面角色,沒有頭腦以欺負弱小者為樂,角色形象通常為小前額,大下巴,沒有脖子,肩膀很寬,身軀像水桶,粗長的長肢,大手

❼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那個倒地的斷臂戰士,身邊的鮮花象徵什麼整體面部的表情象徵什麼

格爾尼卡 (西班牙 畢加索)

1937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1937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輿論的譴責。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畫面左側,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一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邪惡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畫的中間部分,一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徵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馬的身下躺著一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一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一個婦女從窗子里探出身體,右手舉著一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一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一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徵揭露,畫家要將這一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了。畫面右側,表現了由於轟炸,一個女人從樓上跌下,她舉著雙手,抬頭向上呼救。整幅畫用黑白灰三色繪成,錯綜復雜的黑白灰色塊造成畫面陰郁、恐怖,不規則的線條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錯,給人一種支離破碎和動亂的感覺,畫面沉重又壓抑,充滿了悲劇氣氛。這幅畫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示了悲哀和同情。這幅畫曾到挪威、英國、美國各地展出,反響非常強烈,本世紀40年代借給美國紐約現代博物館,1981年歸還西班牙,現在珍藏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❽ 柳毅水彩花卉作品,看不見!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939)

1

與印象主義、野獸主義或是立體主義等藝術流派相比起來,新藝術運動作為第一個真正將普通大眾當作藝術的觀眾、且時間跨度達30年之久的藝術運動如今卻似乎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穆夏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新藝術運動」的一個縮影,他的創作涵蓋了招貼畫、油畫、雕塑、書籍插圖、建築設計、室內裝飾、首飾設計、彩色玻璃窗畫等許多藝術領域,還包括傢具和咖啡壺等日用品的設計以及大量的商品包裝畫。而其中他那些被稱為「穆夏風格」的招貼畫展現了成熟的追求極端唯美的新藝術曲線裝飾風格,幾乎成為新藝術招貼畫的同義詞。另外,不為人所知的是,穆夏竟然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套郵票和紙幣的設計者!
2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一八六零年七月二十四日出生於摩洛維亞(Moravia)小鎮Ivancice(在現今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他童年時是摩洛維亞布魯諾(Brno)聖彼得羅馬天主教堂唱詩班的成員,這座教堂保存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每次穆夏進入這所教堂,都會被這些美妙的藝術深深感染。在完成高中學業後,穆夏決心要成為一個畫家,而沒有按照他父親的意願在本地的法庭工作。

·招貼畫:

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

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

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

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

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

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4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對外形和輪廓線優雅的刻畫,拜占庭藝術華美的色彩和幾何裝飾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細致而富於肉感的描繪。他用感性化的裝飾性線條、簡潔的輪廓線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創造了被稱為「穆夏風格」的人物形象。經過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顯得甜美優雅,身材玲瓏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時還有一頭飄逸柔美的秀發。他的畫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裝飾性的曲線流暢的花草組成。 (右圖為Salome)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這個習慣其實是來源於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當響的穆夏根本支付不起,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一九二八年整個「斯拉夫史詩」系列的二十幅油畫全部完成,穆夏將它們全部捐獻給布拉格市,但他並沒有得到熱情的回應。此時,新藝術運動的風潮已經過去,正當紅的現代藝術的支持者們對所謂「十九世紀」的風格大加貶斥。在藝術界口味的變化中,穆夏成了時代的「落伍者」。盡管穆夏的作品在大眾中仍然很受歡迎,但因為他的藝術不夠「新」,藝術批評家們並沒有對他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給予多少重視。

文字來源: http://ke..com/view/339633.htm

❾ 油畫的繪畫風格

文藝復興: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
北方文藝復興:范·愛克
拉斐爾前派:回霍爾曼·亨特
巴洛克答:倫勃朗、維拉斯開次、 魯本斯
洛可可:不歇、華托、弗拉戈納爾
維多利亞古典:雷諾茨
巴比松畫派:盧梭
新古典主義:達維特、安格爾
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
現實主義:庫爾貝、門采爾、列賓
印象派:德加、莫奈、畢沙羅、雷諾阿、西斯萊
立體主義畫派:畢加索、布拉克
後印象派:梵高、高更、塞尚
象徵主義:摩羅、夏凡納、雷東
抽象派: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表現主義畫派:蒙克、黑克爾、格羅斯

熱點內容
鮮花綠植稅率 發布:2025-09-22 20:39:51 瀏覽:46
小盆栽不好賣 發布:2025-09-22 20:38:26 瀏覽:730
金玫瑰產地 發布:2025-09-22 20:38:21 瀏覽:746
移綠植 發布:2025-09-22 20:35:35 瀏覽:5
梅花棉鞋 發布:2025-09-22 20:07:43 瀏覽:467
寧波綠植養護公司 發布:2025-09-22 20:07:27 瀏覽:42
演員李櫻花 發布:2025-09-22 20:06:50 瀏覽:529
荷花土氣嗎 發布:2025-09-22 19:58:38 瀏覽:255
七心蓮盆栽 發布:2025-09-22 19:51:36 瀏覽:431
樂購花卉 發布:2025-09-22 19:50:58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