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花卉
⑴ 什麼是磚雕
1、釋義
用鑿和木錘在水磨青磚上鑽打雕琢出各種人物、花卉、風景、動物、書法等圖案。
2、分類
磚雕(tilecarving)是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古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件和牆面。通常也指用青磚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磚雕主要流派有:1、北京磚雕;2、天津磚雕;3、山西磚雕;4、徽州磚雕;5、蘇派磚雕(蘇州磚雕);6、廣東磚雕;7、臨夏磚雕(河州磚雕);8、唐語磚雕。
3、特色
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宜雕刻。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綉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陰線刻劃形象輪廓,並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鏟平)等(見雕塑工藝品)。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
⑵ 中式影壁牆上的仿古磚雕掛件,都有哪些好的寓意
磚雕是在特殊的細土磚上雕刻的物體或圖案,是從古代石雕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建築裝飾藝術。主要用於各種建築的牆面裝飾。現如今,一些中式建築影壁牆上也會有一些仿古磚雕掛件,人們看到這些掛件的圖案會驚嘆於它們的藝術性,也會想探尋,磚雕的寓意有以下兩種,僅供參考。
當然,磚雕圖案多不勝數,有許多也不在這兩大類之內,但其寓意終歸都是吉祥的,磚雕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⑶ 什麼是磚雕呢
磚雕是用鑿和木錘在水磨青磚上鑽打雕琢出各種人物、花卉、風景、動物、書法等圖案。磚雕是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古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件和牆面。通常也指用青磚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磚雕主要流派有北京磚雕、天津磚雕、山西磚雕、徽州磚、蘇派磚雕(蘇州磚雕)、廣東磚雕、臨夏磚雕(河州磚雕)、唐語磚雕。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宜雕刻。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綉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陰線刻劃形象輪廓,並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鏟平)等(見雕塑工藝品)。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為了活躍建築的氣氛和顯示自己的富有,大都採用精美的磚雕對住宅進行裝飾,因此促進了天津磚雕業的發展。
⑷ 良鄉昊天塔的來歷
良鄉多寶佛塔最早始建於隋朝,與塔同時建造的還有一座法相寺。唐代時該塔曾被翻修。後來寺廟被毀,但塔保存了下來。現存塔為遼咸雍四年(1068年)復建。
昊天塔是五層樓閣空心式,磚木結構,通高47、5米,平面呈八角形。須彌座塔基上刻磚雕花卉,壺門內雕有站佛、坐佛像,壺門上雕有獅子,塔身各層東、南、西、北設有券門,券門里設有佛龕,其餘四面開直欞假窗。
各層檐下飾有仿木結構的斗拱,每層內有迴廊,自一層有階梯繞塔心直通塔頂,並可繞塔剎環行。每層迴廊內有自里向外的瞭望孔。據傳在宋遼交戰時,曾經起過軍事作用。塔內四面有佛龕佛像,已遭破壞。塔剎是全塔的最高點,是佛塔頂部的裝飾,即相輪,是由幾塊巨大的磚雕仰蓮蓮瓣和頂部的寶珠組成。
⑸ 中國古建築中的"三雕"包括以下哪些項
木雕;石雕;磚雕
石雕:中國石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石雕藝術日趨成熟,出現許多傑出的石雕藝術品。195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出商朝的虎紋石磬,刻石磐上虎造型優美,刀法純熟洗練,線條流暢自然。秦漢至唐代是石雕藝術的高峰階段,從秦漢的純朴粗獷到精緻完美的唐代石雕藝術。誕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頂禮膜拜的石雕精品。雄壯威武的秦陵兵馬俑、精緻完美的菩薩立像、高大雄健的昭陵六駿、出神入化的趙州橋浮雕雙龍獻珠……均聞名世界,被譽為人類歷史寶庫中的明珠。石雕多用於牌坊、碑刻、墓葬、勾欄、踏步、柱磉、門框、抱鼓、石獅。
磚雕:早在東周時期就開始有了磚雕。磚雕主要用於門樓、門罩、花窗、照壁裝飾。後來經過不同時代的發展,到北宋時期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適用的范圍也開始逐漸越來越廣泛。明尚古樸,以浮雕、單層次為主。清趨向多層次透雕,技藝精細。早期的磚雕是用空心磚和畫像磚發展而來,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磚雕成品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林,是因為它是經過復雜的工藝流程製作而成的。首先根據圖案,做出對應的模具,其次將泥料製成胚胎,放入窯中燒上幾天,冷卻後就可以出窯了。雖然磚雕基本上做成了,但這只是一般的初加工,若要是細加工,還要進行做舊處理,主要對雕刻部位進行磨光打細,使其更加具有藝術價值。雅俗共賞是磚雕的一大特色。在古代,由於磚雕對整座建築起著「點題」作用,突顯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因此,磚雕藝術以其精美的鬼斧神工傳承於世。磚雕主題有花卉、人物、鳥禽以及演戲場面等,其創意主要源自古代民間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美好祝願。用料多為水磨青磚。
木雕:我國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不少初具雛形的工藝品,至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拍板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槨板的陰刻,發展到產生立體圓雕工藝。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發現的最早的木雕藝術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魚和遼寧新樂出土的木雕鳥。浙江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木雕魚,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橫線、斜線和直線。另一件木雕魚長11厘米、高3.5厘米,很像一條活潑的游魚,是一件純供欣賞的藝術品。秦漢時期的木雕工藝,在承襲春秋戰國時期木雕工藝發展的基礎上,又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動逼真,又簡括凝練,各個部位與整體和諧,刀法爽潔、明快,確為難得的戰國時期木雕工藝中立體圓雕的佳品。經唐宋至明清我國木雕作品日趨完美。木雕在古建築雕刻、從表現形式來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木雕一般採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木材,如楠木、紫檀、樟木、黃楊、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為材料。
⑹ 中式影壁牆上的仿古磚雕掛件,有著什麼寓意呢
仿古磚雕是在特殊的細土磚上來雕刻一些圖案或者是物體,主要是用於一些建築牆面的裝飾,而終是隱蔽牆上的仿古磚雕掛件是有著平安幸福,富貴平安以及健康長壽的寓意。
⑺ 化覺寺的建築布局
第一進大門南北開,東牆為一磚雕花卉照壁,院中心高聳異角飛檐、斗拱重疊木牌樓1座,兩廂新建有接待廳。穿過「五間樓」二門,二進院中心為一精緻石牌坊,中鐫「天監在茲」4字。其後兩側有雕龍碑樓兩座,碑樓前面分別為萬曆三十四年(1606)《敕賜重修清修寺碑》和乾隆三十三年(1768)《敕修清真寺碑》;後面各為米芾「道法參天地」和董其昌「敕賜禮拜寺」斗書。三道門相傳為早期「敕修殿」,是該寺最早的禮拜殿,與兩側垂花門連成一體。該殿現已成為過道,內藏阿拉伯文、波斯文、漢文碑石數方,其中以明景泰六年(1455)《長安禮拜寺天相記碑》及清雍正十年(1732)所立阿文「月碑」較為名貴。
第三進院內兩廂為北講堂、南接待廳和沐浴室等。院中心聳立1座3層八角攢頂木構「省心樓」,其後兩側各建有碑樓。第四進院門俗稱「連三門」,滿花磚雕,堪稱珍品。入內即為全寺主體院落,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院為一庭院布局,正中建有形似鳳凰殿翅之「鳳凰亭」1座,兩旁為南北議事廳。亭西石欄甬道外側建有海棠形魚池各1,另有碑亭兩座。碑亭及南議事廳內藏有王釒共碑、明嘉靖五年(1526)《敕賜清修寺重修碑》和洪武二十五(1392)年創寺敕命碑等。後院高起處是一寬敞月台,由5座石門和石欄圍起,下面即明七暗九開間禮拜大殿,碧瓦琉璃,錐形鎏金頂,明柱雕花隔隔門,極為肅穆壯觀。殿前兩側內山牆為巨幅磚雕花卉。檐內斗拱內外懸有阿文「清真言」及明成祖保護清真寺敕諭等牌匾。大殿前殿系勾連搭建構,正西相接3間正方形後殿,深邃幽幽,可供2000人禮拜。殿內滿布藻井天花600餘幅,各呈花葉圖案,中心為阿文經文,形似篆體。入殿門有「欽若昊天」和「能有有有」兩匾,明柱上懸有80字瓦形牌長聯,以「獨」、「無」稱頌安拉德性,頗涵哲理。後殿「米哈拉布」(壁龕)周圍,由滿花圖案與庫法體經文飾滿牆壁,庄嚴超凡,使人凝息。由殿前兩側月洞門進入,有石欄圍繞大殿兩側,殿後堆起高阜1座,相傳為建寺時所遺余土,以作齋月前後登望新月之處。該寺月台外南牆外有一「六月雪石」,狀如雪峰。月台上還有日昃、清宮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