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手巾花

花卉手巾花

發布時間: 2022-09-19 17:10:42

A. 香囊的起源

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

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熏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就如《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紅兜肚,有斗邪必勝的效果。

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以前醫葯水平不發達,人們就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氣味驅散夏天的蚊蟲。同時,做香包屬於女紅,也有很多女孩子做來送給意中人。

端午節戴香包習俗的演變

五月俗稱毒月,根據風土志記載,農歷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而在荊楚歲時記,也記載著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來避除一些有毒的東西,另外風俗通上面記載,用五色綵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

慢慢的這兩項風俗逐漸合而為一,演變成用五色綵線系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並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於是就此確定了香包的地位。

端午節戴香包的原因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

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葯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葯學理論中的五臭范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辟穢悅神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葯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

B. 求解答,這是什麼植物感謝

蜀葵是二年生草本,高達2.5米,全株被星狀毛,莖木質化,直立,不分枝,通常綠色或綠褐色。葉互生,圓鈍形或卵狀圓形,有時呈5-7淺裂,直徑6-15百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掌狀脈5-7條;葉柄長2.5-4厘米。花大,有紅、紫、白、蘇及黑紫各色,單瓣或重瓣,單生於葉腋,直徑6-9厘米;小苞片6-7,基部全生,先急尖,裡面被長柔毛;萼鍾狀,5裂,裂片卵形;花瓣花絲連合成筒狀,子房多室,每室1胚珠。

C. 哪些東西不能當做生日禮物送出

如果你送禮的對象是中國人,那就注意:
中國人有不送手帕,傘,扇子,鍾,剪刀,菜刀,手巾,鞋的習俗。意頭不好,送鍾諧音送終,如果一定要送時,加上一本書,意頭有始有終,傘,扇子與散諧音,分手的意思,也不適合送,也別送剪刀和菜刀,有一刀兩斷的意思,舊時辦完喪事會送手巾給服喪者,寓意斷絕往來,永別的意思,因此也別送手巾。佤族人就禁忌送辣椒、雞蛋品。這是因為舊時送辣椒是代表宣戰,雞蛋是代表復仇。不要送鞋,有送人走之意。
香港人送禮禁忌:不能送鍾,毯子,白色與紅色的花,這意味著不吉利,禮物數目不能有4,而以8、6、9為最好。
其實現在新時代了,觀念不同了,沒那麼多禁忌了,只要合對方心意就可以了。
生日一般就送:蛋糕,花,公仔,護膚品,化妝品,香水,擺飾,首飾,玩具,書,精美本子,錢包,保健品,鋼筆,請客,自己親手做的東西,照片,相框,創意物品等等。

下面有一些國外的送禮禁忌:
伊斯蘭教徒:不能送人形禮物,也不能送酒、雕塑和女人的畫片,因為他們認為酒是一切萬惡之源。
英國人: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切記不要送百合花,因為這意味著死亡,收到禮物的人要當眾打開禮物。
美國人:送禮物要送單數,且講究包裝,認為蝸牛和馬蹄鐵是吉祥物。
法國人: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鵑花、黃色的花,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不要送核桃,因為他們認為仙鶴是愚蠢的標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
香港人:不能送鍾,毯子,白色與紅色的花,這意味著不吉利,禮物數目不能有4,而以8、6、9為最好。
俄羅斯人:送鮮花要送單數,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最忌諱送錢給別人,這意味著施捨與侮辱。
日本人:盛行送禮,探親訪友,參加宴請都會帶禮物,接送禮物要雙手,不當面打開禮物,當接受禮物後,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送的禮物忌送梳子,更不要送有狐狸,獾的圖案的禮物,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以為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
澳大利亞送禮禁忌:
1.在數目方面,受基督教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對於「13」與「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極。
2.在人際交往中,若澳大利亞人應邀出遊,請不予以拒絕,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3.澳大利亞人崇尚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在社會生活中,他們樂於保護弱者。除了保護老人、婦女、孩子、弱小種族之外,他們還講究保護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將保護動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職。
4.金合歡花與桉樹,是澳大利亞人最喜歡的植物,並且被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徵。因此,它們分別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花與國樹。
5.澳大利亞人最喜愛的動物是袋鼠與琴鳥。前者被澳大利亞人視作澳洲大陸上最早的主人,後者則是澳大利亞的國鳥。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阿拉伯送禮禁忌:
1.阿拉伯世界禁酒,烈性酒和印有動物圖案的禮品他們是忌諱的,他們認為這些禮物包上有動物圖案的禮品紙其蘊意會帶來不幸。
2.初次見面不送禮,被認為你想行賄。
3.您千萬不能給他們的妻子送禮物。這樣做是對他們妻子的侵犯,他們同時也會認為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俄羅斯送禮禁忌:
1.俄羅斯人送鮮花要送單數。
2.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
3.最忌諱送錢給別人,因為這意味著施捨和侮辱。

D. 劉姥姥進大觀園鴛鴦所說的規矩是什麼

1.賈母因說:"把那一張小楠木桌子抬過來,讓劉親家近我這邊坐著。 "眾人聽說,忙抬了過來。鳳姐一面遞眼色與鴛鴦,鴛鴦便拉了劉姥姥出去,悄悄的囑咐了劉姥姥一席話,又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 (第四十回)
這里是第一次敘述,但沒有具體內容。
2.賈母這邊說聲" 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第四十回)
從這里可以看出,鴛鴦跟姥姥說的是:「吃飯前,老祖宗說個『請』字,客人就需要念一段說辭來,今天你是客,應由你說。」
3.劉姥姥拿起箸來, 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
鴛鴦還跟劉姥姥說:「如果大家都笑了,說明你說的好。然後由你先動筷子。吃菜得從「雞」和「雞蛋」開始吃,取個「吉」字。」所以姥姥對眾人嬉笑置若罔聞,規規矩矩的開始夾菜。

E. 手帕的其它相關

手帕——擦汗,擦淚,遮羞必備。經久耐用綠色環保無污染之物。而且也可以循環使用。
絹裝飾自己的帽子;太太、小姐不帶灑上香水的手絹,也絕不會去社交場所。手絹的風行,必然導致價格的扶搖直上,面對昂貴的手絹,越來越多的人望而生畏,無力購買。在這個時候,手絹同鼻子還是互不相乾的。
手帕,用全部棉單紗織製成的方形細薄織物,具有柔軟滑爽吸濕的特點,洗滌後無明顯變形。有印花手帕和色織手帕兩類。印花手帕用本色棉紗織成坯布後,經漂練印花、裁剪、縫燙而成。圖案有幾何圖形、條格花卉動物、山水風景、人物等。色織手帕是將染色紗織成坯料,經漂練、整理、裁剪、縫燙而成。大多以平紋組織為基礎,結合緞紋和提花組織,織成緞條(格)、提花、浮紋仿綉、紗羅等品種。依使用對象不同分為男帕、女帕和童帕,其規格和花色各有不同。還有將手工繪畫、機綉、印綉結合剪花等應用於手帕,提高其工藝美術感。 我國先秦時已有「巾」,至東漢,「巾」的一種演變為手帕。1959年在新疆挖掘的東漢古墓中發現了藍白印花手帕。漢樂府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之句,此處的「手巾」其實就是擦眼淚的手帕。
在歐洲,手絹最早出現在中世紀。最初,人們把手絹看做是榮譽的象徵,倍加推崇,就連國家法令也不止一次地重申:嚴禁下層社會把手絹作為禮物相互贈送。此時,正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當政。伊麗莎白是一位摩登女子,對手絹更是喜歡倍至,這樣,手絹也就隨之風靡全國。 最時尚的環保
據報道中國每年消耗紙製品440萬噸,一噸紙製品需要消耗17棵10年生大樹,也就是說中國每年在生活用紙上就要消耗7480萬棵10年大樹,這是一組異常可怕的數據,因此使用手帕也就成為最時尚的話題。 手帕曾經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紙巾的出現讓手帕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雖然紙巾不夠漂亮沒有花花朵朵,但紙巾很方便,隨用隨扔不像手帕用過之後還需要清洗。
其實相對紙巾而言,手帕的優勢也是很明顯的,美觀大方,吸油吸汗,更衛生,沒有紙巾漂白問題的困擾。 據說歐洲人使用手帕是源於英國。手帕的發明人是英國國王理查二世,英國王室禮記寫到:國王用一小片衣物擦鼻子。

F. 挑花的品種特色

挑花多為實用品。民間挑花的品種主要有:門簾、帳簾、床沿、被面、荷包、頭巾、手巾、枕巾、鞋、帽以及肚兜、褡褳、花帶等。
外銷商品的品種主要有:檯布、盤托、餐巾、圍裙、襯衫、靠墊、被套等。
民間挑花多取生動活潑的自然景物和吉祥圖案為題材,如鳳穿牡丹、雙龍搶寶、蓮蓮(年年)有魚(余)、鯉魚跳龍門、麒麟送子、鴛鴦戲荷、迎親嫁女、福壽三多等。根據綉品裝飾部位的不同要求,綉制團花、角花、折枝花和邊條花等紋樣。
各地域、各民族因風尚習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
四川郫縣、茂汶挑花素雅古樸,圖案及針法多變化,裝飾性強;湖南挑花喜在深藍黑的土布上挑綉五彩繽紛的吉祥紋樣
,格調明快熱烈、秀麗豐滿;湖南隆回的瑤族挑花,形象古樸,精巧細密,花里套花,獨具一格;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採用鋪花和纖花針法,嚴謹細致,以工整見長;陝西挑花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現名勝古跡和古代建築;溫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幾何圖案為主。工藝純熟的民間挑花藝人可以不描圖稿,手追心授,組織圖案。
現代挑花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創新,以多種纖維織物為面料,使用棉、麻、絲、毛等各種質地的綉線,並吸收其他刺綉和花邊、編結、補花等工藝的特長,提高了藝術表現力。

G. 古代公主嫁妝清單,一般有些什麼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H. 誰知道明朝皇帝以及太子親王的出行儀仗,越詳細越好。

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明代親王儀仗--洪武三年定
親王儀仗
1.令旗一對。紅素綾質。中黃綾為令字、闊二幅。上長六尺九寸、下三尺六寸。朱漆攢竹竿、長八尺二寸。內鐵(矛贊)五寸。柄、或以木為之
2.清道二對。朱漆攢竹杖、銅裹兩末、長四尺九寸
幰(xiǎn,車上的帷幔)弩一張。並箭、紫幰蓋、以帛為之
3.刀盾一十對。盾、以木為之。畫獅頭、加飾朱漆。刀、金塗。紅靶、綠鞘、紅緣、間點魦魚皮為飾。帶、青絛紅穗
4.弓箭二十副。每副、弓一、櫜二。剌綠斜皮條雲子、鐵釘鉸、絡於韋帶。箭三十枝。以竹為之。上黑翎、下鐵鏃
5.白澤旗一對。紅質、黃襴、赤火焰腳。綉白澤形為飛狀。旗上四角綉五色雲子。竿長一丈三尺六寸九分。內貼金木槍頭一尺三寸五分。上紅纓。下鐵(矛贊)。柄、或以木為之
金鼓旗一對。紅質。黑金鼓二字。闊二幅。朱漆攢竹竿、上貼金木槍頭、下鐵(矛贊)、共長一丈四尺九寸。上飾紅纓
6.畫角十二枝。木質、黑漆戧金。上寶相花。中單龍纏身雲文。下八寶雙海馬為飾
7.花匡鼓二十四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釘環鈸皆擺錫。粉塗革面、畫獅子彩毬。徑一尺七寸、懸以紅絨匾絛
8.杖鼓二面。黑漆木匡、細腰、戧金花文。粉塗革面、掛以青絨匾絛
9.金鉦二面。以響銅為之、徑九寸。邊有小竅。外以紅竹匡。絡以紅絨綆
10.鑼二面。鑼口、徑一尺三寸
11.扛鼓二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粉塗革面、畫荷並葉。鐵釘環鈸皆擺錫。懸以紅絨綆
板一串。鐵力木板六、各長一尺一寸。上闊一寸九分。下闊二寸五分。聯以青絛
笛二管。以竹為之。長一尺六寸、六孔
12.小銅角一對。以銅為之。高三尺五寸。加朱漆、描金雲龍文
13.大銅角一對。以銅為之。高三尺四寸八分。朱漆描金升降雲龍文
戲竹一對。朱漆竹柄、通長六尺。內貼金木龍頭七寸。竹絲二十四莖、長四尺五寸。上垂紅綠(巾分)錔
14.大樂鼓一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冒以革。傳以粉、畫荷並葉。匡高一尺六寸。面徑二尺。貼金銅釘鈸環。木紅絹鼓衣、畫盤螭並花文。舉以紅木扛、紅絨匾絛
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紅綠(巾分)錔
15.杖鼓十二面。制同前。但加木紅絹鼓衣、畫盤螭並花文。及有貼金木魚、首銜紅綠(巾分)錔、名魚頭鞭
16.笛四管。制如前。貼金木龍頭、共長一尺七寸。鹿角管束兩末。八孔。龍口銜紅綠(巾分)錔
17.頭管四管。以烏木為管、長六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蘆為梢。
18.九竅絳引幡一對。朱漆攢竹竿、貼金銅龍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龍頭一尺。幡用五色平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四角紅羅。蓋高七寸五分、圍二尺七寸五分。蓋上、有抹金銅釘鈒花文。綠二檐、共長一尺九寸。紅綠(巾分)錔四。自此至信幡、腰皆用綠色、描金香草。二檐、銷金雲文。幡下、綴五色板。自此至節、凡竿柄、或以木為之。凡挑竿銅龍頭、皆以鐵為鉤
19.傳教幡一對。朱漆攢竹竿、貼金銅龍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龍頭一尺。幡用紅平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四角紅羅。蓋高七寸五分。圍二尺七寸五分。蓋上、抹金銅頂鈒花文。青二檐、共長一尺九寸。幡上黃羅牌內、書青傳教二字。紅綠(巾分)錔四、以羅為之
告止幡一對。制同傳教。但紅平羅二檐。黃羅牌內、書青告止二字
信幡一對。制同傳教。但黃平羅二檐。黃羅牌內、書青信字
20.儀鍠氅一對。朱漆攢竹竿、貼金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內貼金木儀鍠、並龍頭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銅氅頂一個。氅用五色平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氅下、銅鈴五個
戈氅一對。朱漆攢竹竿、貼金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貼金木戈、並龍頭一尺六寸二分。氅用五色平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下綴銅鈴五個。氅上、朱漆木板
21.戟氅一對。制同前。但貼金木戟、並龍頭長一尺七寸五分
22.吾杖一對。攢竹為之。朱漆。長六尺九寸五分、兩末貼金
23.儀刀四對。刻木為刀、鞘及靶、銀地貼金為螭虎文。紅(巾分)錔
24.班劍一對。刻木為劍、並靶。靶下有龍頭、皆貼金。惟劍貼銀。紅(巾分)錔
25.斧一對。朱漆攢竹柄、長六尺九寸。內貼金木斧、並龍頭、長一尺六寸五分
26.立一對。朱漆攢竹柄、長六尺九寸。內貼金木立□、及龍頭、長一尺四寸
卧一對。朱漆攢竹柄、長六尺九寸。內貼金木卧□、並龍頭、長一尺二寸五分
骨朵一對。朱漆攢竹柄、長六尺九寸。內貼金木骨朵、並龍頭、長一尺六寸
鐙杖一對。朱漆攢竹柄、長六尺九寸。內貼金木鐙杖、並龍頭、長一尺六寸
殳□一對。朱漆攢竹竿、貼金木殳、並龍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龍頭長一尺八寸五分
27.戟十對。朱漆攢竹竿、長一丈二尺五寸五分。內貼金木戟、及龍頭、長二尺五分
28.槊十對。朱漆攢竹竿、長一丈二尺五寸。內貼金木槊、及龍頭、長一尺七寸
夾槊一對。制同前。但其首為夾槊
30.幢一把。制同麾。但為五纓五層
31.節一把。制同麾。但為八纓八層
32.響節四對。漆貼銀攢竹竿、長一丈二寸五分。其首以鐵條長一尺二寸五分、貫銅鐵錢十二。用紅平羅、銷金鳳文衣籠之、長一尺五寸、闊八寸。上加貼金木圓頂。下木盤。攀頂絨線四。錢文曰天下太平
33.紫方傘二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四尺。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一丈九寸。面用紫平羅。紫三檐。其頂四角、抹金銅龍頭四個。凡傘柄、俱用紅油竹、間纏以籐。惟曲柄、朱漆攢竹為之
34.紅方傘二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四尺。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一丈九寸。面用紅平羅。紅三檐。其頂四角、抹金銅龍頭四個
紅銷金傘一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一丈九寸。面用紅平羅、銷金寶珠團文。紅三檐。銷金香草。邊、寶珠龍文
35.紅綉圓傘一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一丈九寸。面、用紅平羅。紅三檐。頂綉雲文。檐綉瑞草文
36.紅曲柄傘二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四尺一寸五分。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一丈九寸。面用紅平羅。紅三檐。當曲柄處、用鐵心貼金木龍頭承傘
37.紅油絹銷金雨傘一把。傘骨面闊並頂、徑六尺四寸。柄及貼金木葫蘆、共長八尺六寸。面銷金寶珠龍文。邊銷金雲龍文
38.青綉圓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長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風衣、俱青平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綉升降孔雀雲文。背銷金龍團花文。凡扇柄、俱以攢竹為之
39.紅綉圓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長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風衣、俱紅平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綉四季花。背銷金龍團花文
40.紅綉方扇四把。扇及黑漆竹柄、共長一丈七寸五分。面背風衣、俱紅平羅。面徑三尺三寸五分、綉升降孔雀雲文。背銷金寶珠團文
41.誕馬八匹。紅轡、青韁、錦韉。韉以紅油皮為之
42.鞍籠一個。皮質、紅油、貼金升降龍文。邊香草文
43.馬杌一個。木質、銀葉裹。銀釘鉸。中鈒盤龍文。間抹金
44.拂子二把。黑漆木柄。用銅環、銅釘鉸、系素犛牛尾。末垂紅(巾分)錔。今拂用馬尾、紅纓為心
45.交椅一把。木質、銀葉裹、間抹金。銀釘鉸。中鈒花雲龍文、穿以紅絲匾絛。四垂紅(巾分)錔。紅織金紵絲褡襠
46.腳踏一個。木質、銀葉裹、間抹金。銀釘鉸。鈒方勝文。紅織金紵絲踏褥
47.水盆一個。銀質、間抹金。寬緣平底、鈒盤龍。邊鈒香草文。手巾一條
48.水罐一個。銀質、間抹金。有蓋、有提、小口、巨腹、鈒花文
49.香爐一個。銀質、渾抹金。兩耳、三足、有蓋、鈒龍文。朱漆竿、貼金龍頭、並尾
50.香盒一個。銀質、渾抹金。蓋、鈒龍文。邊、鈒香草文
51.唾盂一個。銀質、間抹金。形圓如缶。蓋僅掩口。盤鈒龍文 【 洪武間停造】
52.唾壺一個。銀質、間抹金。小口、巨腹、有蓋、鈒香草文 【 洪武間停造】
53.紅紵絲拜褥一
54.紅紗燈籠二對。紅油竹骨。下有燭盤。蒙以紅紗、玊色紗蓋。朱漆竿、貼金龍頭、並尾
55.紅油紙燈二對。紅油竹骨。下有燭盤、木座。以竹絲編為籠、加紅油紙。朱漆竿、貼金龍頭、並尾
(耽去耳改魚)燈一對。紅油鐵骨。以(耽去耳改魚)為籠。余同紙燈
56.帳房一座。幃幕全、以青綿布為之。綠色螭頭。朱漆柱、並帳竿。竿首、各施彩妝蹲獅。頂用氈
57.象輅一乘。高一丈一尺六寸九分。闊七尺九分。輅上平盤板。前後車欞、並鳳翅板。其下轅三條、皆朱紅漆。轅、各長一丈八尺五寸。用抹金銅龍頭、龍尾、葉片裝釘。前施朱紅油馬搭攀皮一條。平盤左右下、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有八條、皆朱紅漆。周圍輞全、各以抹金銅葉片裝釘。輪內車轂各一、用抹金銅鈒蓮花瓣、輪盤裝釘。軸首左右、各用紅漆鐵插拴一個、以抹金銅鈒龍頂管心裝釘。軸中纏紅絨駕轅等索。面至地、三尺五分
輅亭、高五尺二寸九分。朱紅漆四柱、其長同檻。高一寸四分。其上周圍、朱紅漆絛環板門、高四尺五寸九分、闊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門、闊同前。並左右各朱紅漆上明下暗隔二扇。明栨全、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後朱紅漆五山屏風。屏後板、俱用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亭底、朱紅漆板。上施紅花毯、紅錦褥、並席。朱紅漆坐椅一座、朱紅漆納板一、並褥。椅中紅織金綺靠坐褥。四圍椅裙全。周圍施紅羅幃幔。【或用紅綺】 亭外、用青綺緣邊朱紅簾十二扇。各用拽簾紅線圓絛二條。黃銅圈全輅頂、並圓盤、高二尺四寸五分。又抹金銅寶珠頂、帶仰覆蓮座、高九寸。垂攀頂紅線圓絛四條。盤上下、皆朱紅漆。以青飾輅蓋內。寶蓋朱紅漆木匡。斗以八頂、冒以紅綺。頂心、綉雲龍一。余綉五彩雲文
天輪三層。皆朱紅漆。上安雕木貼金邊耀葉板六十三片。內飾青地雕木五彩雲文。三層、間繪五彩雲襯板六十三片。盤下周圍、黃銅釘裝。上施紅綺瀝水三層、每層、八十一摺、綉瑞草文。前垂青綺絡帶二條、各綉升龍二、並五彩雲文。圓盤四角、連輅座板、用攀頂紅線圓絛四條、並紅漆木魚
輅亭前、一字欄干一扇。後、一字帶轉角欄干一扇。左右、欄干各一扇。內嵌絛環板、皆朱紅漆。四扇計一十四柱。各柱首、雕木紅蓮花一。用線金青綠妝蓮花抱柱。前欄干欞板上、布花毯
紅旗二面。在輅亭後左右。用紅線羅夾為旗。每面六斿。每斿內外綉升龍一。紅漆攢竹旗竿二。左竿旗腰、綉日月北斗。竿首用抹金銅龍頭。右竿旗腰、綉黻字。竿首用抹金銅戟。各竿、綴抹金銅鈴二。垂紅纓五。纓上各施抹金銅花蓋、下垂(巾分)錔
58.踏梯一。朱紅漆。以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59.行馬架三。朱紅漆。其上紅絨匾絛。用抹金銅葉片裝釘。

I. 食品安全三色毛巾是指哪三色

紫、白、黃。
三色巾,顧名思義,就是指這種花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紫、白、黃三色。花色富於變化,不同的顏色有不一樣的絢麗,所表達的意義也不同。作為一種著名的早春花卉,三色堇的品種十分繁多,色彩鮮艷,花期頗長。它最早在歐洲被種植,現如今,在我國的南北方的都可以看到三色堇的身影。

J. 廈門的民俗文化

http://ke..com/view/7614.htm#15
歌 仔 戲

是流行於閩南、台灣和南洋華人聚居地的戲曲劇種,它的曲調來自民間,唱詞通俗易懂,故為群眾喜聞樂見。

公元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閩南民間藝術流行台灣,其中用閩南方言演唱的錦歌,頗為台灣民眾喜愛。他們自發組織演唱錦歌的「樂社」和「歌仔陣」。清代,在台灣有人以錦歌為基礎,揉合車鼓、採茶產生了表演程式比較簡單的「採茶戲」。至清末,這些民間表演藝術,又吸收了亂彈的鑼鼓科白,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歌仔戲」,又因其多在廣場上演出,故又稱「落地掃」。近代,歌仔戲向四平戲、京劇學習借鑒,有了較完整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逐步豐富劇目,從廣場走向舞台成為台灣劇壇的主要劇種。

1928年,台灣「三樂軒」歌仔戲班回龍海白礁慈濟宮祭祖進香,途經廈門,上演歌仔戲。由於語言相同,曲調相似,劇中唱、白全能聽懂唱腔旋律和語調緊密結合,悅耳動聽。因此,一時風靡廈門。此後,每年都有台灣劇團來演出,歌仔戲也隨之流行於閩南。廈門、漳州、泉州等地相繼成立許多歌仔戲班,隨著閩 南人民僑居南洋各地,歌仔戲又流傳到南洋。

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包括《七字調》、《哭詞》、《雜念調》唱腔道白則是以廈門、漳州方言合成的台灣腔。唱詞視情節而定,可 長可短。

歌仔戲樂器和其他戲曲一樣,分文場戲和武場戲,武場戲的樂器同京劇相似,有通鼓、豎權、板鼓、木魚、小鈸、大鈸、大鑼、小鑼、銅鈴,還加上小叫、柳盞等。文場戲樂器,早期以殼仔弦、大廣弦月琴、台灣笛為主,後來又採用二胡、洞蕭、鴨母笛、嗩吶;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嗩吶及西洋樂器參與伴奏的。

歌仔戲的代表劇目有《三家福》、《安安認母》、《加令記》、《火燒樓》等,此外,還創作了不少新劇目。

中秋節搏狀元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花紅月圓,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加倍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廈門人對中秋節特別重視,許多旅居海外的鄉親以及港、澳台同胞,屆時都紛紛踏上歸途,與家人好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暢敘別後情誼。廈門一帶除了全國共有的賞月,吃月餅以外,還有一種玩會餅搏狀元的民俗活動,最為吸引人。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台灣,鄭成功的士兵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更加思念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寬慰士兵離鄉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後家,克敵制勝的鬥志,便與兵部衙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隱含七九六十三之數,因為三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會餅設狀元一個,直徑約6寸,宛似一輪明月,餅上印有「媒娥奔月」、「桂樹玉兔」等圖案,對堂兩個,直徑4寸左右;三紅四個,直徑2至3寸;四進八個,直徑1寸半左右;二舉十六個,直徑約1寸;一秀三十二個,直徑半寸有餘,它們分別代表文、武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博狀元」的工具很簡單,只需六個骰子和一隻碗,每人輪流擲股子,根據投到碗里的股子的紅豆的多寡,可中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如果六骰相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餅。

由於搏狀元,寓教於樂,活潑有趣,所以鄭成功親自批准,從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後六夜,軍中按單雙口分批輪流賞月搏 餅。

這種中秋節玩會餅搏狀元的習俗,三百多年來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有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大量生產會餅上市供應,有餡餅,廣東餅、餅乾式或三者綜合。近年來,包裝越發精美,成為送禮佳品。

http://www.welao.com/18/index9.htm
另外一個
【兒童飲食的禁忌】
廈門兒童飲食的禁忌似乎比大人還要多一些,這或許是因為對孩子的希望更多,寄望更大,才帶來更多的禁忌。
廈門俗話"吃飯皇帝大",因此禁忌在吃飯時打罵孩子。這一民俗使孩子安心吃飯,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飯,合家歡樂。
小孩吃飯時雖可免去父母的打罵,但許多食物卻是被禁忌而不準吃的。吃雞時,雞腳、雞翅膀、雞腸子,小孩不能吃。據說小孩吃了雞腳,將來手會發抖,寫不好字,而已手指會如雞爪一樣抓破書 。同時,廈門人吃雞時本來就有一奇怪的說法,認為吃雞腳和雞翅要兩支一起吃,若家裡兩個人各吃一支,那就會互相打起架來。大約是看見雞相互攻擊時都用腳和翅當武器而引起的聯想吧 。但為什麼變成分吃一隻雞的兩只腳或兩個翅膀會導致互相打架,實在令人費解。也許,這只不過是哪位對雞翅和雞腳特別嗜好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與自己爭食所發明的?
雞腸則因其彎彎扭扭纏在一起,使大人們因害怕自己的孩子纏哭不休,而禁止小孩吃。
豬蹄同樣也與孩子無緣。因為豬蹄是用來走路的,小孩若吃了,將來長大,婚事就有走掉的可能。這種說法當然是極為可笑的 。推測只是小孩啃豬蹄總是吃不幹凈,人人難逃暴珍天物之咎,乾脆就不讓孩子吃算了。
魚卵也是不準孩子吃的,據說吃了將來就不會計算 。這大約是因為一塊魚卵包含千萬粒小卵,在無從算起的情況下,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不數為宜,進而引為不吃為宜。

【蓋屋禁忌】
舊時的大厝建造之時,禁忌很多。要先蓋內後蓋外,忌先蓋外後蓋內。房間一定要單數,不能雙數。前邊的房子一定要比後邊的低。屋脊上要安放碗、缽或土偶,據說可以壓邪 。住宅的門口忌諱對沖著路口巷口,據說容易招來鬼魅。若無法變動,那就要在大門口高懸"八卦鏡",或在門旁立"石敢當"。不過最大的忌諱當是被人暗中埋下崇物 。祟物可以是各種各樣,甚至在廁所灰漿未乾時按上一個手掌印.據說也會今主人家不得安寧 。能安放祟物的當然主要是工匠師傅,因此,蓋房時對師傅是極為恭謙尊重的。
房屋的坐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忌朝北和朝東。尤其是店鋪,廈門的俗語:"朝南,賺錢一世人(一輩子);朝東,剝空空;朝北,蝕本又脫殼;朝西,賺錢沒人知 。"有這么幾句,可知朝向之重要了。

【忌滿斟茶酒】
"七分茶、八分酒"是廈門民間的一句俗語,謂斟酒斟茶不可斟滿,讓客人不好端,溢出了酒水茶水,不但浪費,也總會燙著客人的手或撤潑到衣服上,令人尷尬 。因此,斟酒斟茶以七八分為宜,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認為不識禮數。

【忌留碗底】
民以食為天",而作為閩南人主食的大米,更被十分珍惜,乃至敬重。糟踏糧食,被視為暴珍天物,不但父母兄弟,連鄰居路人都會加以遣責。因此,小孩如果吃飯時不將碗底的飯吃十凈,大人便要督促他,並警告說,留碗底會娶"貓某",嫁"貓丈夫"。即是說將來討的老婆或嫁的丈夫一定會是麻臉 。這當然是騙孩子的話,但其用心卻是教育兒童自幼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不僅小孩,大人也是如此。倘若去作客吃飯留碗底,那一定會被斥為"歹樣"。
但在作客時,對於每一道菜看卻是要留碗底,不能把菜吃得精光 。這不但因為吃光會使人產生是否菜太少的疑問,而且因為舊時廈門習慣,男人上桌,女人下廚,廚房裡的人還等著這些剩菜吃呢。

【忌將核子插在飯碗中央】
由於將筷子插在飯碗中央,同喪俗"拜腳尾飯"時白飯中間插一雙筷子的情形一樣,因而是非常忌諱的 。小孩子這么做,一定會招來大人的喝斤,而如果客人這么做,則一定會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快。

【忌吃飯時以筷子敲碗】
廈門人認為,只有乞丐才敲著空碗,挨家挨戶乞討。因此,小孩子如果在吃飯時或開飯前以筷敲碗,作父母的就一定會嚴加喝斥 。大人就更不必說了,一時興起,敲碗作樂,總要惹起老人的不快。
講究一點的人家,拿筷子甚至不允許執筷頭或筷尾,必須恰在適中 。據說,著執筷頭(底部)吃飯,將來婚嫁對象就在近鄰;而若執筷尾(頂部),則對象遠在天邊。
另外,端碗的手勢也有講究,大拇指一定要擱在碗沿,若是五個手指都托在碗底,也是要被斥為"乞丐相"。

【忌進餐中收拾碗筷殘渣】
舊時廈門民間宴客,不是像現在一道菜吃完再上另一道菜,而是一道緊接著一道上,把桌子擺得滿滿盪盪,那才算熱烈豐盛。而每個人吃剩的雞鴨魚骨頭等,也必須棄在自己面前的桌上 。當客人尚未起身離席,如果去打掃他面前的殘渣骨頭,那無異於趕客離席,更不用說把他的碗筷收起了。如果只收拾自己的,則又好像是催促未吃飽的其他人 。因此,一直到現在,許多人家仍然忌諱在進餐中收拾碗筷殘渣。但是有些餐館,客人還未起立付賬,服務員就忙不送過來一股腦兒將碗筷收走,有的還要弄出很大的聲響 。即使再好的美食,此時也會反胃。

【忌辦喜事煮鹹粥】
鹹粥本是廈門人所喜愛的,好吃又省事。辦喪事的時候,孝男孝女只負責哭泣,幫忙的人很多,三餐又無法正常,往往煮鹹粥來招待,無形中鹹粥便成為喪事必備的項目之一 。現今大生里火葬場也有專門煮鹹粥來供應守靈的人。這樣一來,辦喜事時,當然就視鹹粥為大忌了。

【忌補冬時吃蘿卜、白菜】
廈門人極重食補,尤其在秋冬之際,總要吃些壯氣養神補血益腎的食物。這些食物自然是以熱性為主,如鰻、雞等。同時,還要加上參茸等中葯補劑,也都是熱性 。而蘿卜、白菜被認為是冷性食物,吃了當然會使這些補品的功效大打折扣。

【忌食物相剋中毒】
廈門民間有許多關於同時吃某兩樣食物相剋中毒的傳說,有的甚至還有人物故事,那些人物還有姓名有地址,不由你不信。傳說最多的是,酒和柿子不能一起吃,牛肉和橄欖不能一起吃,生蛇和紅糖不能一起吃,南瓜和蝦不能一起吃,番薯和石榴不能一起吃,鱔魚和紅棗不能一起吃,莧萊和鱉不能一起吃等等,大約有四五十種 。其中恐怕有真有假,並不太可靠,也未聽說科學家們曾加以化驗論證。但世人"小心不蝕本",有誰願以命相試?至今依然禁忌。

【忌孕婦吃薑吃蟹吃兔】
據說孕婦吃薑,嬰兒會生出十一支手指頭來;如果吃蟹,嬰兒會喜抓撓他人;如果吃兔子,生子會缺唇。這大約是由於姜尾多歧如指,螃蟹多腳橫走,而兔子則豁唇所引起的聯想 。只是雞照吃,卻不怕孩子生出來頭上長雞冠;魚照吃,也不怕孩子生出來沒有手腳。

【忌蒸?時有人在一旁說話】
過年過節蒸發?,忌諱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點點,大聲說話或猜測發與不發。如果萬一不發,那就一定要遷怒於這些人;即使發了,也要怪說發得不夠 。如果是發得很好,那就慶幸剛才及時地趕走了這些"幫敗鬼"。

【忌祝壽時用筷子夾斷線面】
老人作壽都要吃面條或線面。當這一盤壽面上來時,大家就要一起舉筷,夾起面條或線面,一邊嘴裡還要念"給某某抽壽了"。這面條越抽越長,那主人才越高興 。如果此時哪位用筷子去夾斷面條,不但敗興,而且也大不知趣了。

【忌反穿衣】
廈門舊時喪葬中有"接外客"和"套衫"之俗。所謂"接外客",也稱"接外家",即家中女眷去世,人殮前必須迎接女眷娘家的舅舅前來審視 。這時,喪家預先放置一桌於門口,桌圍需反面而結,桌上排燭台、香爐,但均不燃,專候女眷娘家之人。所謂"套衫",即替死者套上"壽衣"。"壽衣"有三層、五層、七層不等,必須先反穿在孝男身上,再脫下穿在死者身上 。由於有這些緣故,反穿衣,形同當孝男,是大不吉利的事。

【忌衣服晾乾後未擺好就直接穿著】
曬衣晾衣有許多禁忌。比如夜間露天不可曬衣服,恐沖犯夜遊神煞;竹尾不能晾衣服。因像喪事所舉的旗幡;禁將女人的裙褲晾曬在行走之處,忌男人從晾曬的女裙褲下經過 。若衣服曬干,則必須先從竹竿上收下摺疊妥當,然後才可抖開來穿上,否則就不吉利。這當然都是些無稽之談,只是要化解人們不祥的聯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縫補】
過去有一種巫術,做個小人,穿上衣服,寫上仇人的名字,然後用針刺在小人的心窩或頭上。據說這樣一來,仇人就會得病死亡。因此若把衣服穿在身上縫補,不僅穿針引線不便,失手有刺戳之虞,而且令人聯想到這種巫術,心裡總是有些發毛 。所以,縫補衣服是一定要脫下來的。

【忌在庭院植香蕉】
這主要是由於香蕉無籽,無籽即"無子",因此廈門人家的庭院是絕不種香蕉的。

【忌用字紙漆屁股】
字紙即寫著或印著字的紙。舊時廈門人相當注重教育,兒孫好壞,首先看他讀書如何。尊師重教,乃引申到對書、對字紙的敬重。如果將這令人敬重的字紙拿來擦屁股,簡直是糟踏文明禮數 。這一禁忌雖然同樣是牽強附會的臆想,卻應該說是挺好的風俗。

【忌養白蹄或白尾貓】
在廈門話里"白腳蹄"是專指"幫敗鬼"、"掃帚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如果是帶來好運氣的人,則稱之為"好腳蹄"。因此養白蹄的貓,等於是給自己招致厄運,是非常忌諱的 。白尾貓卻是因"白"總讓人想起喪事。白尾,便是沒有好結尾,不得善終。因此,不獨白尾貓,所有白尾巴的家畜都十分忌諱 。不過如果全身都是白的倒問題不大。

【忌鳥糞落在人頭上】
鳥飛空中,或歇枝頭,人從其下過,偏偏有鳥糞不偏不倚落在頭上,那實在是非常倒霉的事。人當然會聯想自己一定有什麼壞運氣了。因此若遭此不幸,必須趕快改運消災 。改運的辦法就是吃一碗豬腳線面消災 。所以運氣雖然不好,卻可大快朵頤,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致有些小孩反而期盼"鳥糞運",總在大樹下留連忘返。

【忌亂送禮物】
廈門人待人熱情,好客誠摯,朋友往來之間自然彼此會有饋贈 。但是廈門人對禮物卻是有許多的忌諱,如果亂送禮,不但一番好意沒人領,反而會引起誤會。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贈人。廈門話"巾"和『根"同音,俗話有"送巾現斷根",有斷交之意。直至今日,廈門喪事完畢後都要送手巾給吊喪者,用意在於讓吊喪者與死者"斷絕"往來,魂魄不找生前友好 。因此如平時贈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喪事或斷交之意。
扇子則只在夏季扇涼,一到深秋就棄之不用,是一時之交,用後即棄 。若是交友如此,豈不讓人傷心?廈門話"扇"和"見"又偕音,俗話有"送扇,無相見",大有斷交之意,所以也是禁忌作為禮物的。
至於剪刀,總是讓人想起"一刀兩斷"、"一剪兩斷",在贈予者與受贈者之間不但有斷交之意,而且有威脅之意,似要強行斷絕,更是萬不能作為禮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鍾"、"終"同音,禁忌送鍾。廈門卻反而沒有此忌。過去人家結婚時,還往往把別人送的時鍾擺在相當顯眼的地方 。除了手巾、扇子、剪刀,雨傘也是不宜作為禮物的。廈門話"傘"、"散"同音,而且"雨"和"給"也同音,而"給"在廈門話里又有"讓"、"使"的意思,"雨傘"豈不就是"使"之"散"的意思嗎?

【忌晚間去看望病人】
日落後陽氣衰退,陰氣漸長。對病人來說,也是處在陽氣漸衰,陰氣漸侵之時。探視病人若在白天,好似帶去陽氣,而在晚間卻如帶去陰氣,有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 。同時,前人認為病乃鬼煞作祟所致,晚間鬼最活躍,探望者有可能也被病者的鬼煞所侵。因此,不宜晚間探望病人。

【忌將信封折角】
舊時民間報喪的訃聞信函,例有折角之俗。因此,一般人寄信絕對忌諱任意折角。同時,訃聞所用信函,例用全自,不得摻雜半絲紅色字體或畫線 。因此,普通人寫信,也忌諱用全白的信封。

【忌穿紅衣、花衣參加喪禮】
友人或友人親屬之喪,本是極為悲哀之事,如果穿紅的、花的或色彩艷麗的衣裳,不但不能表達自己沉痛的心情,而且會令人誤為幸災樂禍,是非常禁忌之事。

【忌以鴨子贈產婦】
親友有生育之喜,禮當祝賀,一般要送補品食物為產婦做月子,廈門話叫"做月內",產婦稱"月內人"。"月內人"宜吃麻油雞、豬肝、豬腰等熱性的食物 。而廈門人認為鴨子卻是冷性的食物,不補,因此"月內人"不宜吃。如果送鴨子就犯了懇。

【忌在店鋪前的桌櫃上坐卧】
店鋪為生意場所,銀錢出入之地,財運至關重要。生意好壞,除了自身的勤謹精明,經營有方,還要有點運氣。可是運氣這東西實際上是一種機遇,完全是偶然性的,捉摸不定,來去無蹤,便使店主講究起"彩頭"。廈門所謂"彩頭",即是運氣的徵兆 。好運將至,便稱好彩頭;壞運將至,便稱壞彩頭。好像聽見喜鵲叫就高興,聽見烏鴉叫就倒霉一樣。
店鋪前的桌櫃有如人之臉面,倘若讓人放肆地坐卧,喧聲吵鬧,豈不是"壞彩頭"嗎?

【忌早上第一位客人不成交而去】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位客人若成交,叫開市吉利,這一天自然就得心應手。而且常常是有人來買,其他人看見了才會圍攏過來,於是生意就熱鬧起來了 。所以店主或攤主總是竭力招呼第一位客人,力求成交。若不成交,新一天的希望一下子落空,心情總是不好,當然是很壞的"彩頭"。因此,有時甚至情願降價以求成交。

【忌匠人工作時手受傷的血濺到器物上】
不論桶匠、木匠、藤匠、席匠、鞋匠、鐵匠、衣匠,都十分忌諱工作不小心,手受傷,血沾到器物上。據說若忘了擦乾凈這些血跡,那器物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精魅祟人 。自古以來,血被視為生命的象徵,人活靠血,血干則死。器物沾了血、獲得血當然也就會有生命,但又不是人。有生命而非人,自然就是妖精鬼魅了 。這完全是原始時期對血的恐懼和神秘之感的積淀。

【忌藝人花臉入睡】
這一禁忌不但是藝人,就是一般人,尤其是小孩子,睡前臉都要洗得乾乾凈凈。古人認為人人睡,靈魂就出竅去游盪,早上才又回到身體。若入睡前塗抹臉孔,恐怕靈魂認不得自己的身軀,回不來,那就會一覺不醒 。梨園子弟天天晚上要演戲,而且常常要演到三更半夜,年輕的易偷懶,不洗油彩,倒頭便睡。據說不但自己的靈魂回不來,而且著畫曹操扮相者,還會遭曹操鬼魂的糾纏和追逐 。如果是扮李逵者,那隻怕會被李逵的鬼魂當作又一個李鬼,一斧劈掉。因此,絕對禁忌睡前不洗臉。

【門檻禁忌】
廈門話將門檻叫"戶磴』。在俗信中,不但門有門神,門檻也有"戶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歡會踩踏或蹲坐在門檻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斷訓斥 。不準其踩門檻。商店的門檻,更忌踩踏,無論有意或無心,被店主看到,總要皺起眉頭,好似一天的買賣就此給砸了一般。

【掃帚的禁忌】
掃帚在廈門民間被視為具有靈力的東西,關於掃帚的忌諱就特別多。幫倒忙的人往往被罵為"掃帚星",沒人願意與之合作共事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被指為"掃帚星"的人,其實只是失敗之後眾人的替死鬼罷了。
掃帚的禁忌,最要緊的是忌用竹掃帚打掃客廳房1司。一般的習慣,竹掃帚用來打掃庭院馬路,只有在家中喪事時,才用它在放靈樞的廳里象徵性地掃幾下 。既然是只在喪事時才用,那平時自然是非常忌諱用竹掃帚掃廳房了。
客人來了,不準掃地.即使掃一半,也得停下來。因為掃地象徵著掃地出門,頗有驅趕客人的含意,是絕不允許的。而市井裡潑婦爭吵,也往往揚言要用掃帚驅趕對手 。因此客人來,是萬萬不宜動掃帚的。
有些殷實人家更講究。打掃客廳時,必從廳外掃到廳內 。據說,這樣就會把外邊的"金仔粉"掃人自家區內;反之,當然就有財氣外泄的意思,是絕對不行的了。

【葯店、棺材店忌對顧客說「扎閣來」】
廈門話"扎閣來"就是再來、再見的意思,一般店主在顧客告別時無不以此為招呼,期盼顧客再光臨。但是葯店、棺材店豈好一再光顧?除非病人不愈,死人不斷,極不吉利 。葯店、棺材店的老闆若這么招呼顧客,豈不等於咒人生病死亡嗎?那是要跟顧客吵架的,所以是絕對禁忌的。

【漁人之忌】
如果到廈門港的漁人之家作客,吃飯時則忌將盤中魚翻過來。因為一翻則令人聯想到船翻了。同樣,如果不慎打破了湯匙碗盤,也不能講"破了",只能說"掉了"。"破了"之語,難免想起"船破了"。

熱點內容
牆繪櫻花 發布:2025-09-23 04:29:25 瀏覽:998
花卉展覽設計 發布:2025-09-23 04:28:52 瀏覽:107
蘭花荷奇價格 發布:2025-09-23 04:28:37 瀏覽:505
櫻花庄3 發布:2025-09-23 03:33:37 瀏覽:860
荷花高中 發布:2025-09-23 03:32:09 瀏覽:218
馬克花藝好嗎 發布:2025-09-23 03:31:22 瀏覽:527
百合根腐病 發布:2025-09-23 03:31:22 瀏覽:389
二胡獨奏夢中的蘭花花 發布:2025-09-23 03:24:12 瀏覽:60
櫻花期多長 發布:2025-09-23 03:24:11 瀏覽:869
荷花華子 發布:2025-09-23 03:22:43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