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和花道的區別
⑴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和鍛版造,文化底蘊及其深厚,權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⑵ 花藝跟花道有什麼區別啊求杭州花藝學校
花道重於心,花藝重於形。這個是聽李姿筱老師說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⑶ 插花與花藝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嗎
據說目前國際上很盛行「花藝」,什麼是「花藝」?它與插花有什麼關系?
「花藝」就是廣義的插花。更確切地講,就是用剪切下來的各種花材和其他裝飾性材料進行藝術造型的創傷活動,也可稱為切花藝術造型。因此,它與插花藝術的創作原理和藝術表現手法基本相同。
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是:
(1)插花必須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藝」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掛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檯面上。
(2)插花必須以植物材料為素材,而「花藝」除用植物材料外,還可用許多非植物的裝飾性材料,如金屬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綢織品等。
(3)、「花藝」創作在選材、構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廣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覽和比賽場合,它被廣泛應用,造型趨於大型化,很有氣勢,這是插花無法與之相比的
⑷ 日本花道與中國花道的異同
2009年伊始,有幸認識了來自台灣的陳春珍老師,(國際花藝文教基金會董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講師,日本池坊華道講師正教授一級。)她給我們帶來了日本古老的池坊華道,讓我領略了日本插花藝術的魅力,感悟著日本花道的精神。我學習日本花道,並非崇洋媚外,旨在領略日本的插花藝術,拓展自己的插花技藝。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式插花又有何淵源?為什麼日本花道發展得如此系統有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發展之道在哪裡?經過學習和大量資料閱讀之後,在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之差異方面,我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共討。一、歷史淵源在500年前的唐朝,日本的聖德太子把中國佛教插花帶入日本,並由小野妹子潛心研究、積極傳播,形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插花流派——池坊華道。自此,日本的插花藝術(日本稱之為「花道」)開始繁盛起來,並形成了如今的3000多個派系。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羅虯的《花九錫》、袁宏道的《瓶史》、沈復的《浮生記》更是中國插花的歷史力證。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從日本花道技藝中,可窺得中國傳統插花的神似之處。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不斷的戰亂,使得中國插花藝術在後來的發展中並未一帆風順。而日本,倒是興興旺旺,使插花藝術在全日本成為了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技藝,與茶道同為日本婦女的必學之道。二、從民族性來思考兩者的發展在看到日本花道與中國插花不同的發展之路後,我更多考慮的,不是歷史原因,而是民族性的問題。為什麼日本能把拿來的文化發展起來,並且很好地發展起來了呢?而中國的插花藝術,蠻可以是世界插花界的龍頭老大,可如今,卻讓人排在了日本之後,為什麼?排除我們的民族情緒,不去討論日本民族的殘忍、殺氣騰騰、性急而度量小之缺陷。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有一種獨特的精農主義,它使日本人重視教育,崇尚科學,並不斷革新,精益求精。它使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傾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於不斷完善自我, 充分發揮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這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這就不難看出,日本花道何以發展得如此系統和廣泛了。而中國呢?近年來,我看到全民性的關於民族性的大討論,聽到的大多是貶詞。首先是中國的天然主義,這種天然主義形成了中國文人的儒雅,而這份儒雅又創造了中國插花的藝術性,使中國插花充滿了靈氣和情感。然而,又是這種天然主義,讓中國人信命由天,從而讓歷史蒙上了恥辱,也讓花藝發展受到了阻礙。其次是中國的個人主義,輕視知識,輕視努力,輕視文化,輕視群眾與團體生活,這也讓插花藝術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三、花藝特點之異同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都以線條為主,講究意境,崇尚自然,兩者同屬於東方式插花。異:日本花道更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現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但是經過幾代花藝人的努力,中國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重振著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四、一些想法在接觸了日本花道之後,令我有不少感觸。1、 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父」之尊,努力學習日本花道,從中挖掘東方插花之精髓,豐富中國傳統插花之意蘊。2、 索源。從中國現存的文獻資料出發,發掘中國傳統插花的歷史。從源頭上分析中國插花的特點,注意整理和分析,讓中國插花更系統更豐富。3、 增加交流。這里的交流,並不僅僅是指與日本花道的交流,也包括與國際插花界的交流,融匯東西方的藝術精華,再創輝煌的中國插花藝術。但,更重要的交流,我認為是國內插花界的交流。也許是我在插花界的了解不深,總感覺中國插花界地域感很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搞自己的培訓和商業發展,使得插花藝術更滑向了商業化,淡薄了藝術性。最後,我想說,我更喜歡中國傳統插花,不僅因為她是日本3000多流派的花道之「父」,更因為她擁有天然的高貴與沉穩氣質,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又高於自然的精神。雖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我也希望能夠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中國插花藝術的發展唱傳承與創新之歌。
⑸ 花藝設計與花道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區別選購花材應注意什麼原則
插花藝術就是體現立意、構圖,富詩情畫意於其中,表達自然美的作品,是有生命的高雅裝飾品。插花藝術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和技巧,使插花作品姿形有動感,盈盈欲語,充分表達出插花藝術鮮明的主題。
插花一般藝術創作原則
插花一般藝術一.調和:包含較多的因素,如花枝的大小、色彩、插花的目的、空間環境等,都要相互調和。插花只選一種花卉,性質上是容易調和的;選用2種以上花卉時,應以一種為主,其他起陪襯點綴作用,在花枝高度和數量上也要有主次之分。
圍繞插花目的而言,喜慶的插花表現熱情洋溢的氣氛,選用紅、黃、橙色的暖色花朵為主色調,適當配以白色,襯以綠色,使色差對比強烈、醒目;寧靜的插花則選用藍、紫色的冷色花朵為基調組插。
插花一般藝術二.韻律:組插時花枝的高低、曲直、橫斜變化;花朵大小、開放程度,色彩的差異等都富含變化,即是韻律所在。當然,變化且要符合客觀規律才能有真實感,也要符合藝術構圖的要求才會有美感。用於插花的3類花枝,即主枝、副主枝、陪襯枝,其中以主枝佔主體地位,在構圖中位置最高可獨居中心;其次是副枝,起烘托主枝的作用;陪襯枝常用青枝綠葉插成婆娑狀,位置最低,空缺處由它布滿。有的插花作品只要主枝陪襯枝兩類,也可形成完整的構圖和意境。
插花一般藝術三.均衡:對稱是最簡單的均衡,插花時花枝高度、數量、排列,要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大小得當,形成對稱或不對稱但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影響均衡的是「輕」與「重」,習慣上色彩深暗或濃艷、體積大、數量大、姿態繁、質地厚實等,都給人以「重」的感覺;反之,色彩淡、形態纖細、體積小、數量少、質地柔軟則給人「輕」的感覺。主枝花朵應占據中心位置,防止出現頭重腳輕,雜亂無章,做到端莊、得體,才可表達主題。
⑹ 插花與花藝的區別是什麼是學插花還是學花藝呀
插花和花藝不同,有區別,也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插花必須要有一定的容器,這是內最終展現出來的東容西,而花藝則不需要,可能花藝是掛在牆壁上面的,是放在地上的,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需要容器;第二插畫的主要的材料就是植物,但是花藝除了材料之外還需要另外的而一些材料用作裝飾,固定,比如說綢緞,塑料,金屬絲等;第三花藝在各種方面都比插花要來的更加廣泛,比如說在選材,構思,以及造型等等,而且插花和花藝使用的場合也有所區別,插花都是個人的,而花藝則是比較大型的場所,總的來說插花比較小型,而花藝比較的大型。當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最開始肯定是從插花開始,然後漸漸的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花藝的感覺,多看書,多設計,等到自己的插花技巧掌握的非常熟練地時候,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著手進行花藝設計,所以插花技巧是基礎,花藝才是我們實現自我的最終方法,每一個插花師都要最終成為花藝師。
⑺ 花卉、花坊、花藝的區別
1、花卉主要是鮮花,盆栽,綠植等,范圍最廣。花卉,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2、花坊是花店,賣花的地方。是指經營買賣花卉的店鋪。花坊是美麗優雅的場所,花藝是花坊的靈魂。
3、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花藝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
(7)花藝和花道的區別擴展閱讀:
1、花卉的來源:花字在 商代 甲骨文中作(即華),表現了盛開的花形和 枝葉蔥茂之。花卉狀。卉,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稱:「卉,草之總名也。」 花、卉兩字聯用,則出現較晚。南北朝時《 梁書·何點傳》載:「園中有卞忠貞冡,點植花卉於 冡側。」 這是花、 卉二字聯用的較早記述。
2、花藝的來源:《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粉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
⑻ 花藝和花舍的區別
茬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常稱為插花(ikebana)。花藝指通過一定技術手法,將專花材排列組合或者搭配使屬其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意境或宏觀場面,體現自然與人以及環境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觀賞者解讀與感悟。世界花藝流派中,特徵及影響力度顯著的有日本花道、荷蘭花藝、西方現代花藝、中式插花以及西洋式花藝設計等。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花舍指的是存放花卉的簡易房屋。
⑼ 問一下大家插花與花藝設計的區別
空間花藝設計更多的是站在軟裝的立場上,花藝設計是空間里的元素,是服務於整個空間的,是以藝術的方式將插花表現在空間里的,而插花就是用技巧讓花藝達到藝術的目的,它的主題取決於客戶需求。
⑽ 花道都有分什麼流派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
花道
,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日語中的「生け花(いけばな)」指的就是花道。花道和茶道同樣是日本獨特的傳統藝術之一。
與茶道舞道一樣,日本的花道也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並在千百年間融合了本土文化發展至今。傳承到今天,中國的花道藝術簡化成了插瓶花,而日本花道卻發揚成超越自然的美好藝術。
花道自發展起,根據日本人自身的喜好、欣賞的角度和四季花草的不同等因素產生了兩、三千個流派。
池坊立花
「池坊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弟子約有100萬人。池坊則成了日本花道的代名詞。
池坊的歷史,就是插花的歷史。
池坊插花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日本花道的本源,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其發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的佛教插花,即「供花」。
創立者為室町時代中期的池坊專慶。池坊是京都六角堂的僧房名,因專慶是這里的僧侶,故名為「池坊專慶」。當時的市民常常聚集在專慶的身邊,以觀看其插花。專慶也常常出入了武家宅邸,為他們表演花藝。
未生流
未生流派由江戶末期的未生齋一甫創立。
儒家的「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是未生流插花的原理。
未生流把插花稱「格花」,以象徵「天圓、地方」,直角等腰三角形是它的基本花形。
插花時,配上名為「體」、「留」、「用」的高、中、低三段枝,名為「三才格」。
小原流
小原流由19世紀末的小原雲心創立。
小原雲心原先在池坊學習,後發現池坊的插花重心過高,而創立了重心下移的插花術。
崇尚「自然主義」,以重現自然美及展示植物屬性為其特點,有時代感,風格清新。
小原雲心的兒子小原光雲一改前人一對一式教法,採用集體招募並集體傳授,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小原流第四代時出現一種新的形式,叫「花意匠」。它使用花材少、極為尊重花材的個性,適合在生活空間中應用。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插花形式。
小原流把插花當成是對生命和大自然的體認方式,插花者需要對萬物榮衰之理、天道交替之理有一個感悟。
草月流
勅使河原蒼風於1927年創立的新流派。1928年,蒼風在銀座千疋屋召開第一次草月流展,其「輕快時髦」風格引起人們的關注,戰後,草月流也成為日本國內的最有影響的花道流派之一,蒼風本人多次前往歐美國家進行花道表演,獲得高度評價。
2004年11月,草月流第4代掌門人敕史河原茜在「首屆日本時裝精品展」上表演了該派的插花藝術。記者評論「草月派的插花作品將追求自由的精神體現於形式,將整個空間點綴得非常美麗鮮亮 」確實,草月流是花道中的「革命派」和「現代派」,他們主張自由大膽地使用花器和處理花材。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是他們常用的插花輔助材料。
2007年3月11日,草月流創流80周年的「創流祭」在東京「兩國國技館」舉辦。
松風流
由押川如水於1916年創立於東京。於1977年更名為松風花道會。松風花道會的插花理念,包含古典、現代、抽象、靜態、動態等多樣創作花型,屬於老少咸宜的流派。
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
花道家不僅認為花是美麗,還覺得花反映了時光的推移和人們內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現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時也是一個表達的方式、修煉的方式。
這其中需要一種奉獻精神:有如造化將美麗的花木無私地奉獻給了人類。
達到人、花一體是一種境界 ,這就要通過訓練讓內心平靜如鏡。
贊美自然、儀禮、德行、胸中的氣韻、內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題中之義。它所要追求的是「靜、雅、美、真、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