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粉彩畫
Ⅰ 五彩、粉彩和廣彩的區別
五彩是黃、青、白、紅和黑色,泛指各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在明清兩代得到發明和發展。主色調有紅、黃、綠、藍、黑、紫。
粉彩,一種繪畫顏料,通常製成筆型,所以又稱「粉彩筆」或「色粉畫筆」,有時為了與油粉彩區別,又稱為乾粉彩。
粉彩始創於1919年,主要用於繪制粉畫,有很強的覆蓋性,色彩明快,顏色種類繁多,在任何粗糙的表面(素描紙,黑板,石頭,貓臉等等)都可繪制,筆觸類似油畫,作畫方法類似水彩畫先薄後厚,先淺後淡,上色輔助工具是紙擦筆,手指,海綿等。在台灣,oil pastels習慣上稱之為粉蠟筆,製成圓柱細條狀,最常見品牌如:雄獅.飛龍牌.SKB,是幼兒常用的繪畫工具,疊色效果佳;而soft/hard pastels習慣上稱之為軟式/硬式粉彩;製成長方柱條狀,硬式粉彩條可直接在紙上作畫,描繪線條輪廓,軟式粉彩條粉末較細致,刮取色料用手或其他工具塗抹開來疊色作畫。
廣彩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亦稱「廣東彩」、「廣州織金彩瓷」。指廣州燒制的織金彩瓷及其採用的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制而成的漢族傳統工藝品。
廣彩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艷、金碧輝煌為特色,猶如萬縷金絲織白玉,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廣彩的全稱是「廣州織金彩瓷。廣彩的生產始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制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著名的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Ⅱ 畫粉彩畫的注意事項
你的「粉彩」指水粉還是指類似彩鉛的「粉筆」畫?
水粉的話,畫法步驟與水彩有很大區別呦!水彩因為是透明的,通常先淡後深,逐步加深,不太容易改。水粉倒過來,先畫深色部分,然後逐漸用加粉的亮色「提」出來。用畫紙上的顏色層薄厚來形容的話,水彩暗處厚(疊加效果),而水粉亮處厚(遮蓋效果)。
水粉最基本的技巧要注意干濕結合(與水彩有相近的地方),干畫法結實分明,濕畫法銜接自然……水太多了都會把底色反起來,還會出水跡,應該注意。
鉛筆式的粉彩畫,研究不多,主要是注意顏色的混合、筆觸的排列等。對於造型能力較差,筆觸不是很「帥」的初學者,首先要學會用指尖或紙卷(頭部削尖)塗抹,造成相近顏色的混合效果,因為畢竟粉筆只有幾十種,無法預先調色,只能在畫紙上塗勻……有點像素描的技法。
其他我也說不上什麼太多的,可以在書店找些范畫,分析一下人家是怎麼畫的。
Ⅲ 如何辨別民國粉彩
粉彩瓷和淺絳彩瓷都是釉上彩瓷,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種說法是加入鉛粉,讓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淺絳彩不用,它是直接將淡礬紅、水綠等彩色直接畫上瓷胎,所以粉彩會有渲染而淺絳沒有。
粉彩摸上去突出感強,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顯得又粉又厚。淺絳的突出感極弱。清末民初時期的淺絳彩多加入了文人畫的風格,而粉彩則是沿用青花的繪畫風格。從磨損程度而言,淺絳彩更易受磨損,往往脫彩嚴重。人物或者花鳥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於彩料較厚,相對較易保存完好。
(3)花卉粉彩畫擴展閱讀
粉彩始創於1919年,主要用於繪制粉畫,有很強的覆蓋性,色彩明快,顏色種類繁多,在任何粗糙的表面(素描紙,黑板,石頭,貓臉等等)都可繪制,筆觸類似油畫,作畫方法類似水彩畫先薄後厚,先淺後淡,上色輔助工具是紙擦筆,手指,海綿等。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緻,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Ⅳ 什麼叫粉彩,它與五彩、鬥彩又有什麼區別
粉彩也叫「軟彩」,之所以將其稱為「軟彩」,為的是與硬彩或稱之為古彩的「五彩」相區別。粉彩與五彩、鬥彩瓷一樣,屬於彩色瓷中的釉上彩瓷,但又與五彩、鬥彩有所區別。粉彩的發明改變了我國以五彩、鬥彩為主流的彩色瓷,基本上都是單線平抹或者色彩平塗的手法來處理畫面,很少採用繪畫的手法來裝飾的局面。 早在清朝康熙後期,景德鎮的粉彩瓷就已問世,雍正時相當精緻,乾隆年間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畫的瓷器珍品,其領袖人物王琦,將一般的繪瓷方法應用於繪瓷板人物像,畫持精深,畫風新穎,被人們稱為「神技」。新中國成立後,粉彩瓷更有長足的發展,許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滿目。藝術瓷廠生產「福壽牌」粉彩瓷獲國家金獎。景德鎮市寶瓷林公司秉著「傳承千年瓷文化,精製現代瓷珍品」的企業精神和「精選精製,重品重器」的核心理念,嚴格規范製作工藝的所有環節,始終以顧客需求為先,以瓷器品質為上,公司生產的粉彩瓷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而且扒花還配有保質銷售業務。
Ⅳ 淺絳彩和粉彩怎樣區別 求實圖解
一、填色方式不同
1、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種說法是加入鉛粉,讓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啦。
2、淺絳彩是直接將淡礬紅、水綠等彩色直接畫上瓷胎,所以粉彩會有渲染而淺絳一般沒有。
二、突出感不同
1、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強,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顯得又粉又厚。
2、淺絳的突出感極弱。
三、繪畫風格不同
1、清末民初時期的淺絳彩多加入了文人畫的風格。
2、粉彩則是沿用青花的繪畫風格。
三、保存難度不同
1、淺絳彩更易受磨損,往往脫彩嚴重,人物或者花鳥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
2、粉彩由於彩料較厚,相對較易保存完好。
淺絳彩:
(5)花卉粉彩畫擴展閱讀
淺絳彩瓷是一種瓷器彩飾品種。「淺絳」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它是中國元代開始出現的一種山水繪畫技法,淺絳彩瓷則是清代晚期景德鎮生產的一種釉上彩瓷新品種。它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繪出紋飾,再染以淡赭、草綠、淡藍等顏色,經低溫燒成的釉上彩瓷。題材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卉等。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
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彩畫等姐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
Ⅵ 怎樣畫好粉彩
基本技法: 點彩法:用粉彩的一端在紙上輕擊以形成彩色圓點。 混色法:在一塊上色區域的邊上,再塗上另外一種顏色,然後用手指或紙頭把顏色混在一起並塗平。 預混色法:畫在紙上之前,可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 層塗法:上好底色,然後選擇另外一種顏色,用粉彩的粗頭把第二種顏色塗在底色上。 另外一種方法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用酒精溶解粉彩,然後用畫筆把混合色刷在底色上,這種技法產生更透明的效果。 分層法:用粉彩上色後,用手指或面巾塗抹顏色。酒精和松節油也可用於產生分層效果。 粉彩技法運用: 刮除法(用具:畫刀、針、梳子、黏土具)通過颳去平塗的不同的粉彩色,可以產生一種簡明而獨特的效果。如果最後一層顏色是深色,效果更明顯。試著用畫刀、針、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塗的顏色越多,刮後顯露的色彩越豐富。 厚塗法(用具:調色板、畫刀)使用柔軟的粉彩,可以產生類似油畫的厚塗效果。 製作柔和的粉彩肌理:緊貼畫紙反復擦拭粉彩,很快形成黏土狀。用畫刀或手指蘸上這種油彩作畫。厚塗技法也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法完成,即把粉彩用力擠壓在紙上,在表面塗上一層厚厚的顏色。 技法上是不絕對的,沒什麼畫可以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去畫. 但有幾點應該要注意: 1.用比較粗糙的紙畫,可以用色粉紙,素描紙效果畫上去回很不明顯,但各種效果的追求是不同,用的技法也不同. 2.用些小技巧,也是不絕對的,自己也能想出一些. 3.重要的是要有好的造型基礎和色彩基礎才能畫出好的東西,技法是人發明的,也是可以改進的,但靈感卻不是人人有的.
麻煩採納,謝謝!
Ⅶ 什麼是粉彩畫
色粉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用石粉研磨成的顏料在洞穴中畫他們熟悉的動物、勞作等場景,留下了許多神秘而久遠的視覺記憶。到了中世紀時期畫家們就有用色粉塊來作畫的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荷爾拜因等)用礦粉製成的色粉畫筆來畫他們的創作稿和習作,不過這時的色粉畫大都是單色的,類似素描,色彩比較單一。到了十七世紀,色粉畫由於眾多畫家的實踐,逐漸從單色發展到多色,並運用色彩的關系來處理畫面。
而後,由於色粉畫的材料日趨完備、技法亦臻成熟,色粉畫作為獨立畫種的地位在這一時期被確立,並迅速傳遍歐洲。十八世紀,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畫家(如布歇、夏爾丹、柯特、羅薩巴、卡麗埃拉等)運用色粉來表現肖像畫和風俗畫等,色粉畫的運用范圍進一步拓寬,使得這一時期的色粉畫空前繁榮。十九世紀色粉畫在歐、美等國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印象派繪畫的興起,色粉作為色彩畫的一種形式更受人們的關注。德加、威雅爾、卡薩特等大師把色粉畫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畫種,推向藝術的高峰,並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如《浴女》、《明星》、《鏡前》等。
色粉畫在西方傳統深厚,與油畫、水彩畫等畫種地位相當,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蓋朗基羅,到十九、二十世紀的德拉克洛瓦、米勒、馬奈、雷諾阿、德加、卡薩特等大師都留下過很多經典粉畫作品。
19世紀法國德加的粉畫《藍衣舞者》色粉畫從效果來看,它兼有油畫和水彩的藝術效果,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塑造和暈染方面有獨到之處,且色彩變化豐富、絢麗、典雅,它最宜表現變幻細膩的物體,如:人體的肌膚、水果等。色彩常給人以清新之感。從材料來看,它不需藉助油、水等媒體來調色,它可以直接作畫,如同鉛筆運用方便;它的調色只需色粉之間互相搓合即可得到理想的色彩。色粉以礦物質色料為主要原料,所以色彩穩定性好,明亮飽和,經久不褪色,如吉多雷尼(1575—1642)用色粉畫的畫,至今尚存,色彩如新。
色粉畫表現力強,它的色相非常鮮艷與飽和。有的還有些熒光的效果,閃閃發亮,這是其它顏料中所少有的。所以色粉畫的效果很特殊,顏色既可以畫得很強烈,又可以畫得特別的「糯」與柔和。
粉畫比油畫要輕便,也不像水粉、水彩那樣有一個水份干濕銜接的問題。所以它不受時間和水分的限制 ,既不用調色油,也不要計算水份,簡易便捷,十分省事.
[編輯本段]色粉畫的相關事宜
⊙色粉畫(粉畫、粉筆畫):用特製的干顏料筆,直接在粉畫紙上干繪,是一門獨立的繪畫形式。許多畫家在畫素描時喜歡用少量的色粉筆來增添藝術效果,其畫,仍可稱為素描。色粉畫的固定,必須用特製的油性定畫液。也可用透明玻璃(紙)來保護畫面。
⊙由於色粉顏料性質較為松軟,勾輪廓稿時最好用炭筆(條),不宜用石墨筆勾繪,用紙方面,最好使用本身具有細小顆粒狀的紙張,以便顏料可以更好地附著畫面上。
⊙色粉筆顏料是干且不透明的,較淺的顏色可以直接覆蓋在較深的顏色上,而不必將深顏色破壞掉。在深色上著淺色可造成一種直觀的色彩對比效果,甚而紙張本身的顏色也可以同畫面上色彩融為一體。
⊙筆觸和紋理:色粉筆的線條是乾的,因此這種線條能適應各種質地的紙張。這種乾性材料,像其它素描工具一樣,要依據紙張的質地。一張有紋理的紙允許色粉筆覆蓋其紋理凸處,而紙孔只能用更多的色粉筆條或通過擦筆或手揉擦色粉來填滿。紙張的紋理決定繪畫的紋理。
⊙紙的顏色對色粉畫很重要,因為這一技法的特點之一就是亮調子覆蓋暗色背景的能力。
⊙用手指、布調和色彩:布、紙制擦筆和手指都可以用做調和色粉筆的工具。布主要用於調和總體色調,而總體色調中的具體變化則多用手指,因為用手指刻畫形體時更為方便。用手指調和色彩時,力的輕重可以自己掌握。用力較輕,底層的顏色就不會跑到表層上來。用手指調和還可以控制所調和的范圍,不至於弄臟周圍的顏色。
[編輯本段]色粉畫的繪圖工具
1 筆:普通粉筆是用石膏粉做的,顏色顆粒太粗,色彩也太灰。而粉畫筆是特製的,是以礦物質顏料加入少量的膠壓制而成。它很少添加填料,因此原料較貴。但色澤純正,因為是用粉畫筆的原色作畫,不同於其他畫種所用的顏色可以事先進行調配後再加使用,所以就要求筆的色相越多越好,但也不是絕對的,有很多情況也是在畫的過程中加以調合,才產生了粉畫筆所沒有,而表現對象又需要的顏色。這是對色相不足的一種補救的辦法,而這就是技巧。
粉畫筆分軟和硬的兩種。一般以質地柔軟者為佳。對於習慣以線造型的作者比較適合使用硬筆。它也可以畫細小的地方。畫大的地方,可以把筆折斷了橫著畫,畫小的地方怎麼辦呢?只要在畫的時候認准了一個方向畫,不久筆就會出現稜角,就可以畫細的地方了。
畫素描的炭精棒,有棕色與黑色的,如果比較軟,也可以用。有一種被稱為叫「索斯」的素描乾性材料,色相有棕,綠褐,熟褐等,因為色彩很沉著,畫起來很便利。
2 紙:一般的粉畫是畫在紙上的。當然也有畫在布上的。這種紙是特製的。蘇州有專門做的這種紙,它是在比較硬的卡紙上附著著一層金剛砂,湖南衡陽也有人用竹子的鋸沫做的。台灣畫家一般用的都是法國的康松紙,價格比較貴,有壓制的紋理,但是紙基比較光滑,不適宜反復加工。湖南紙,因為基底比較軟,不傷粉筆。
紙也可以自己做,只要在卡紙上先用水粉畫顏料做一個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後塗上乳膠,用篩子(800目到1000目,即每平方厘米有800到1000個小眼)把金剛砂均勻的落到紙上,幹了以後,把多餘的沙撣去就可以用了。
粉畫多數利用一定的底色,這樣就可以大大的節省成本,而且可以統一色調。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效果。許多時候可以留出一些紙的本色,而不必把畫面全部塗滿。保留一點習作的趣味,反而虛實相生事半功倍。
一般來說,選用紋理均勻,軟硬適度,紙基較厚,比較平整的為佳。
紙的粗細也有些講究,
細紙比較柔和,比較適合畫速寫性的畫,著色也很容易,輕輕幾筆就上去了,干凈利落,格調明快,別具一格。細紙的缺點是不能反復修改,畫的次數多了會把紙的顆粒「膩死」,再加就加不上,看起來也不「爽」。
粗紙可以多次修改,適合多層次的畫法,它可以反復修改而不會因畫過一,二層紋理後就已經膩死,而無法繼續作畫。這時候,就要用油畫筆把原來的粉刷去,或者用可塑橡皮把多餘的粉吸去一些,如果還不行,那就要在原來畫壞的地方,塗上乳膠,再撒上一些金剛砂,幹了以後就又可以再畫了。
粉畫紙一般以灰綠,棕色,灰藍,乳黃等中間色或偏灰的亮色作底色,這個特點,給作者提供了充分利用底色,並能較快地統一畫面色調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粉畫作者應該把選擇色澤冷暖,紋理粗細作為整個構思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考慮。
3 修改工具:畫失敗的地方,可以用普通橡皮,可塑橡皮以及油畫筆把粉去掉。但是,最好盡量少用,以免損傷紙的紋理。
大片面積的色彩希望它均勻柔和,可以用布或者手去擦。紙筆與油畫筆也可以用來將色粉揉進紙紋中去,以免用手擦會損傷皮膚。也可以用軟海綿拖鞋的後跟,切割一小塊代替手擦。
[編輯本段]色粉畫的作畫方法
1.直接畫法:就像大師德加的方法,直接用筆,以點,線,面進行並置,顏色不加混合與覆蓋。 這一畫法,速度快,有激情,畫面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能發揮粉畫色相豐富,用准確的線條和色塊來塑造對象的特點。直接畫法,一般層次較少,粉沫也較薄,留下的筆觸生動清晰。要求作者下筆准確,有一定的力度,手腕要有彈性,能靈活的用筆。這是這種畫法的關鍵。這樣的畫法,既可以畫快速,簡練的畫,也可以畫得很細致,很深入。紙質以細的為好。
2.多層畫法:就是非一次性完成。而用多次重疊的方法來完成。這種技法往往用來搞創作。這樣的方法,表現力極強,色調的過渡也非常微妙。畫面能收到渾厚,凝重,沉著,耐看的藝術效果。
多層畫法先要有比較嚴格的輪廓造型基礎,然後鋪色,與畫油畫,水粉畫一樣,也是先深後淡。欲暖先冷,欲冷先暖。逐步加亮色調,這樣色彩才會有透明感。我有時候,為了不斷的深入,在適當的時候,就噴一層固定液,以鞏固其基礎,保留畫面的顆粒狀,再繼續作畫。這個畫法,紙張以較粗的為好。
可以利用筆的輕重,在前面的顏色基礎上,進行部分的覆蓋。有時候還可以輕輕的用筆,讓它露出一部分的紙的底色,由於底下是粗的顆粒,所以會有一種種很好看的機理效果。
3.揉擦:畫非常光滑的物體,適當的運用揉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人體上就用了一些揉擦的辦法,可以使皮膚的質感十分細膩光滑。某些微妙的色彩,如果畫得太明顯,也只需輕輕一揉,立刻可以搞定,還顯得有半透明的感覺。比畫油畫的加工方便多了。但是,這種方法必須重視結構的表現,不然會像吹鼓的氣球。造型軟弱無力,紙的紋理也易被膩死。因此要因畫制宜。而且也不適宜用得過多,太多了會顯得太甜膩與俗氣。
通常3種方法同時應用於一幅畫中,則畫面就會豐富多彩,充滿韻味。有時候,還可以在局部加些水彩,水粉畫顏色,以節約粉筆。粉畫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色彩基本正確,一般是不會臟的。但是如果加的次數太多,或者是在淡色上加了深色,也會發膩,發灰,發粉。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筆力的輕重能在紙上產生出明度,色度的變化來,這是一種非常富有表現力的手法。由於粉畫不需要事先調色,而且常在有底色的紙上作畫,因此,粉畫筆的原色,加上透出來的底色,實際上在視覺上已經產生了色彩的調合。尤其是經過揉擦的部分,色彩的調合更加豐富。每個畫種有自己的特點,粉畫自然也有自己特殊的魅力,如果把粉畫畫的完全像國畫,或者油畫,那也沒有意思,就像是用鋼琴去模仿敲鑼打鼓一樣,學得越像越失敗。
4.噴膠固定,裝框:現在多數粉畫家不噴膠,如果要噴,畫要平放,噴嘴要離開得遠一些。畫完後應該裝在玻璃鏡框里。「西畫不裝框,好象將軍在澡堂」。但是不能用有機玻璃,因為那有靜電,粉會被吸附上去。而且有機玻璃不能擦,一擦就會毛。
[編輯本段]色粉畫的前景未來
雖然色粉畫有其久遠的歷史,有著光輝的歷程,但在我國,大部分人對它還很陌生。過去藝術界人士大都把它歸入小畫種,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國內藝術市場中,色粉畫扮演著「丑小鴨」的角色,偶有拍品出現也是一些老藝術家們的手稿、小品,總體上沒形成氣候。然而,色粉畫在歐美國家卻普遍受大眾的喜愛,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外來文化的認知不斷加深。可以預見色粉畫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縱觀我國百年現代藝術的發展,從中不難發現,大多從事西洋繪畫研究的藝術家們,除了他們的創作之外,都有過粉筆畫作的經歷,有些畫家終身追求、愛不釋手。我國油畫家顏文梁先生的色粉畫作品《廚房一角》成為其代表作載入史冊。從藝術品市場角度來看,現代畫家的色粉畫,拍賣都有不俗的表現,新生代畫家也有很好的業績。隨著人們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和審美情趣的多元化,色粉畫由於自身的諸多優勢,將成為收藏的新寵,升值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Ⅷ 「粉彩」到底有哪些特點呢
在《陶雅》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約軟彩也。」它說得很清楚,把彩里添上了粉,使它的紅變成了淡紅,有了過度,使它的綠變成淡綠,也有了過度,這就是粉彩的一個功效,它實際上是在五彩的顏料里加了一種叫玻璃白的物質,使它的彩呈現了過渡的顏色。
Ⅸ 粉彩和五彩的區別正確的是
粉彩和五彩的區別在於它們的技法、顏料用法和色彩。
1、技法不同。
五彩是單線平塗,粉彩是沒骨畫法。
2、顏料用法不同。
粉彩除襲用五彩瓷者外,還創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羌紅、洋綠、洋黃、洋白等。和粉彩相比,五彩瓷顏色單調,紅是紅,綠是綠,很少有層次感。
3、色彩。
粉彩的色彩柔和,豐富,畫法生動細膩,畫工往往比較精緻。五彩瓷的色彩比較硬朗,顏色不豐富,在大紅大綠,在單調近似與刻板的模式中卻有著中華古典的美。
五彩瓷:
(9)花卉粉彩畫擴展閱讀: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艷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紅鳥牡丹富貴罐是其風格的經典之作。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
網路-粉彩
網路-五彩
Ⅹ 粉彩與洋彩的區別
簡單的說,五彩硬,粉彩軟,琺琅彩油。工藝角度分,五彩強烈,粉彩柔和(其中加玻璃白釉所致)琺琅彩靚麗。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影響創制的新彩瓷品種,因在釉上加彩,故屬釉上彩品類。其特點是改變了五彩的生硬色調,先填一層"玻璃白",再以所需的色料在玻璃白上進行描繪,可以分別明暗,渲染接色使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柔和而俊雅,故又稱軟彩。粉彩是五彩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清代瓷器上才中的一個新成就。它創始於康熙時的景德鎮窯,盛行於雍正。乾隆時仍有很大發展,品種更為增多,花紋趨於繁縟。
粉彩瓷器與五彩瓷器的區別:一是技法上,五彩是單線平塗,粉彩是沒骨畫法;二是顏料用法,粉彩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豇豆紅紅、洋綠、洋黃、洋白等。康熙五彩碗畫面配合緊湊得體,花卉草蟲畫得生動自然,比較明五彩更顯艷麗動人,但和雍正粉彩筆筒相比,五彩碗顏色單調,紅是大紅,綠是大綠,很少有層次感;雍正粉彩筆筒畫面則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摻有鉛粉並加施玻璃白,施彩厚,花紋凸起,層次分明,有立體感,明顯優於五彩,這也是粉彩長盛不衰的原因。
琺琅彩是根據外國油畫技法清三代新配置的特殊材料,用於御制器物,民窯無。此類瓷器直到民國才為大眾所知,所以市面見到的琺琅彩不是真品就是現代仿製。而無其他。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琅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
洋彩。顧名思義,從"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與西洋有關。清代曾為雍正、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這樣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琅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