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藝與韓國花藝
❶ 去哪個國家學花藝比較好
日本的花藝是比較成熟的,台灣也可以
❷ 花藝的流派
花藝抄流派: 花藝流派繁多,按區域劃分,有歐洲花藝,日本花藝,西方現代花藝,中國傳統花藝等。
日本花藝代表:千景花藝(草月流)千景花物語的藝術設計總監飯冢千景老師把日本草月流花道與歐洲花藝設計結合起來,形成了個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千景花藝。
日本池坊流花藝是日本花藝的起源,是日本所有花藝流派的基礎。
西方現代花藝是技法與材料的結合。相比傳統花藝來說,現代花藝作品的造型、設計方式、花器搭配等更加靈活多變,可以說它在設計與創作方面有無限可能。
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插花的始祖,唐朝時期中國插花開始傳向日本。
❸ 世界著名的花藝流派有哪些
世界著名花藝主要有八大流派:
1.法式自然系花藝流派
2.英式花藝流派
3.德式架松花藝流派
4.美式花藝流派
5.日式花藝流派
6.中式插花
7.韓式茶插花
8.泰式插花
❹ 為什麼要去韓國學花藝
我覺得不管來去哪裡學源,基本都可以學到不一樣的東西,而且如果去韓國可以感受那邊的氣氛,看看花店的拍照和裝修風格,零基礎也適合去,因為有老師指導,上課前老師基本都會問誰是零基礎,只要願意學習,願意花錢,總會有所收獲。
韓國花藝那麼受國人喜愛,當然有自己獨到原由的。因為比較受眾呀,也比較符合亞洲審美~
❺ 為什麼說日本的插花起源於中國
插花藝術起源有點爭議:一,一種看法是插花藝術是由佛前的供花發展起來的。因版此最權早的插花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再傳入韓國,由韓國傳入日本。插花的傳播與佛教的傳播是一致的。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插花界人士執這種看法。確實某些國家的插花源於佛前供花。二,還有一種二元論的觀點。認為並非所有國家的插花都是源於佛前供花,還有來源於民間生活的。源於民間生活的插花,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古埃及,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中國。這點尚無大的爭論。
至於後來插花藝術在各國不平衡的發展,則是另一問題。
❻ 日本的插花與韓國的插花有什麼不同
日本的花藝 在全球是最有名氣的 韓國次之
兩者表現的手法不一樣``
❼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和鍛版造,文化底蘊及其深厚,權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❽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還是日本
對此問題的探討當前有兩種看法,即源於佛前供花或民間生活。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插花界人士認為,插花最早是由佛前的供花發展起來的。其理由是史書、佛經中有明文記載。在佛教傳入這些國家之後,插花才隨之興起,並且首先始於寺廟的祭壇插花,而後傳入宮廷,繼而發展到民間的。我國不少插花學者都引用《南史·晉安王子懋傳》為佐證:「有獻蓮華(古同『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認為這是我國最早有關插花的記載。又引證北周觀音像(現存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中的觀音手持瓶花的形象,謂之我國最早的插花標本。故而由此得出結論,我國插花源於佛前的供花,始於南北朝。韓國善良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國際文化協會國際插花事業委員會委員長朴善良女士在《台灣花藝》(152期)著文《韓國的插花藝術》中明確寫道:「插花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再傳入韓國,由韓國傳入日本的……」文中沒有引證,但是根據史書記載來看,這條插花源流的傳播路線恰巧與佛教由印度興起後,向國外發展的北傳路線十分吻合,那麼隨著佛教連同佛教藝術、佛教禮儀一起傳播,也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因為佛前供花是佛教主要供奉法式這一。又據史書記載:佛教於公元6世紀由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當時為日本飛鳥時代,推古天皇的太子聖德攝政,指導政治和文化。他對佛教狂熱崇拜,多次向中國隋、唐王朝派遣使者朝貢學習,致力於引進佛教和中國文化。使者小野妹子曾先後三次到中國,將唐代的禮儀、佛教藝術(包括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的花瓶、祭壇器皿等)不斷引入日本。當時中國的僧人、工匠也成群地東渡日本。聖德太子網羅大批中、朝工匠帶領日本匠人大興土木,修建許多寺廟,聚集數百名僧人、女尼宣傳佛教,從而奠定了日本早期佛教藝術的發展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祭壇插花的興起,並開始發展為早期的僅在僧侶中流行的祭壇插花。
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興起並盛行1000多年,傳遍了亞洲各國,並成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或某些國家的國教,對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有的國家幾乎使社會上的一切無不帶有宗教的色彩,打上宗教的印記。由此看來,插花藝術直接源於佛前供花或在供花催生下發展而來,都是不言而喻的;插花源於佛前供花之說在某些國家確是如此。
但是,並非所有國家的插花都是源於佛前供花,因此還有插花源於民間生活的第二種觀點,比如我國部分插花學者即是該觀點的支持者。其理由是,西漢年間(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佛教傳入我國之前,在民間已經有廣義的原始的插花意念,並流行有多種形式的插花。據史料與考古發現,我國上古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傳情、裝飾儀容的歌謠。《鄭風·溱洧》記:「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 (即蘭香草)兮……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即芍葯)。」這是描寫溱河洧水解凍之時男女青年到岸邊採集蘭花去祭祀、嬉戲、雙方相愛,海誓山盟,別離之時互贈一束芍葯花的愛情歌謠。《陳風·東門之扮》曰:「東門之扮,宛丘之栩。子促之子,婆娑其下。……視爾如 ,貽我握椒。」扮即白榆樹的古名; 即錦葵之古名;椒即香草或花椒。這首歌謠是記述陳國的一種風俗,男女青年聚集在樹蔭下,跳舞唱歌、談情說愛的情景,男青年誇贊女青年的美麗像是一朵錦葵花,而女青年則以一束香草贈送給男青年表示愛慕。又如我國戰國時期屈原的經典之作《楚辭》中也有許多類似之記載,《九歌·東皇太一》記:「瑤席兮玉 ,盍將把兮瓊芳……」 即鎮;盍即合。此詩意是指鋪著瑤席,上面壓著玉鎮,合手捧著成束的美麗鮮花。《九歌·山鬼》載:「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杜衡即一種野生葯用草本植物。這是記載山鬼出行,車上披掛著紅綠相映的美麗花草,並拿著折下的香花贈其所思者。再如《九歌·少司命》記:「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這是一首祭迎神巫的歌謠,描述神主男女相愛之情以及用淡雅芳香的蘭花枝供奉的盛況。由上述種種充分說明,遠在公元前11世紀我們的祖先們對花卉就有了多種多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鮮切花(古稱折枝花)廣泛應用於生活中,並以頭飾花、腰花、胸花、花束和花車等形式出現,這不正是今日禮儀插花中的某些花飾雛形嗎!另據考古發現,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繪有一方幾上放一陶制卷沿圓盆,盆內均勻立放著6支幾乎等形等長的紅花枝,酷似人為插做而成(見圖1),由此也說明在1900多年前,在祖先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進而在切花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將花枝插貯水養用以祭神、供佛或饋贈親友、美化生活、裝點儀容。這些審美創作活動的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當佛教傳入後,這些審美創作活動與佛前供花相結合,廣為傳播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從史籍中同樣證明,遠在4000-5000年前另一個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古埃及,已開始了同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齒葉睡蓮插入花瓶、花缽中作為墓室壁畫,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與哀悼,也常將插花器皿作為隨葬器。還有古希臘人遠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了大型的瓶花和花環,作為婚禮中的裝飾物,至今這些古典的傳統的裝飾形式還保留在西方各國的插花之中。這充分證實插花源自民間生活之說也是歷史的事實。
關於世界插花的源頭問題,目前尚無大的爭論,都認定二源論的觀點。即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古埃及,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中國。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2500年埃及法老(國王)貝尼哈桑墓壁上的瓶插睡蓮圖案以及公元前2400-公元前1800年隨葬品五口插花容器、工藝美術作坊以及1922年發現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王的浮雕(公元前1358-公元前1348年),這些發現都是人類生活中最早的有關插花的最可靠的文物佐證。古埃及人視睡蓮花(實為印度藍睡蓮)為祭祀司育女神的聖花,是神聖幸福的象徵,因此,常把它作為宮廷中的雅卉,插入器皿中,裝飾餐桌或作為饋贈禮品,也常用作喪葬品。古埃及人信仰人死後還會過著另一種與人間類似的生活,應當把人間的一切盡量提供給死者,所以隨葬品很多,並且在墓室壁畫和浮雕中充滿了人間生活氣息與時代感,這些隨葬品就像一部形象的歷史,成為考證研究古埃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重要依據。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建起了完善的奴隸制國家,在文字、歷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面,對西亞和歐洲都曾有相當影響,乃至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對希臘半島的文化藝術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希臘、羅馬的文化藝術及用花的習俗緣由都與古埃及相似,插花藝術自然也不例外,很快由古埃及傳至希臘、羅馬,主要用來敬神、崇拜英雄、美化環境。在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荷蘭、英國和法國,插花也得以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一門完整的西方插花藝術。從人們對其風格的研究中發現,那對稱的幾何造型,豐滿充實的構圖以及巨大的體量,都與古埃及的美術和插花的定型格式、對稱均勻的圖形、巨大永恆的風格十分相似,如出一轍。所以,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了結論是無可非議的。
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在中國,但也有人認為是印度,究竟屬誰目前尚無最後定論。從現有史料以及前述的許多佐證來看,中國為發源地是可信的,理由是充分的。
❾ 簡述東西方插花特點與差異
插花分為東方式插花與西方式插花兩大流派。東方式插花藝術可以說起源於中國。日本花道在中國的影響下得到發展,大約於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獨特的風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頗多,以草月流、小泉流、古派流為代表的大約有300多個流派。可以說,中國、日本的插花構成了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則以歐美大陸國家為代表。
1.東方插花的藝術特點
(1).重視已經和思想內涵的表達,體現東方匯花"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的構思特點,使得插花作品不僅僅具有裝飾的效果,而且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2)以線條造型為主,追求線條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吟採取時,抒發情感,表達意境.
(3)在構圖上崇尚自然,採用不對稱式構圖法則,講究畫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虛實相同,俯仰相應,顧盼相互.
(4)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義,賦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內涵,用自然的材料來表達作者的精神境界,非常重視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單純為主,提倡輕描淡寫.
(6)表現手法上多以三個主枝作為骨架,高,低,俯,仰構成各種形式,如直立,傾斜,下垂等.
2.西方插花藝術的特點
(1)插花作品講究裝飾效果以及插作過程的怡情悅性,不過分的講究思想內涵.
(2)講究幾何圖案造型,追求群體的表現力,與西式建築藝術有相似之處.
(3)構圖上多採用均衡,對稱的手法,表達穩定,規整,體現認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現強烈的裝飾效果.
4)追求豐富,艷麗色彩,著意渲染濃郁的氣氛.
(5)表現手法上注重花材和花器的協調,插花作品同環境場合的協調.常使用多種花材進行色塊的組合.
❿ 哪個國家的花藝最棒啊,是日本嗎
花藝沒有國界的,花藝起源於佛教供花。東方式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沒有最棒,各有所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