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圍城插花

圍城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5-24 21:51:17

1. 不婚主義的特徵有哪些呢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在他們眼中結婚生子乃是人生一大重要的事情,然後古人可能想不到在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今天,有一小部分人是不婚主義者,她們可以戀愛,可以有性,但是她們排斥結婚,有的人甚至恐懼婚姻覺得婚姻是一所圍城,遇到這類人你們可以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但是一定不要期待結果,不過跟不婚主義者交往最起碼沒有壓力,不用擔心對方逼婚,只顧好眼前就可以了。

我有個堂姐可能就是不婚主義者吧,從她大學畢業家裡就催她找對象,男朋友倒是交過不少,可是都未修成正果,家裡一直催結婚反而就分手了,到現在30多歲沒有一點要結婚的意思。跟家裡也是一直拖,就說不想結婚,她爸媽特別著急,奈何我這個堂姐始終是眉色不動。

不婚主義者最喜歡自由,平日里想去哪裡都沒有人約束,即使戀愛了也是自由地生活,去高級場所參加活動,去吃想吃的玩想玩的,想去旅遊隨時可以來一次旅行,可是如果結婚就要考慮到照顧家人,可能還會照顧孩子脫不開身,要考慮到自己是個已婚人士不能再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成為了一種習慣也就開始討厭婚姻的束縛,變成了恐婚,厭婚。她們開始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體會過程中的愉悅而不去在乎結果,可能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態度,我愛了我快樂了結果無所謂。

2. 30歲的女人適合看哪些書

女人到了三十各個年齡,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女性的名著書籍,比如比如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亞歷山大小仲馬的《茶花女》。

3. 生存與環境+小學生科技小論文

生存與環境:環境是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人類為滿足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需求,一方面向環境索取自然資源和能源,一方面又將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排泄到環境中去。因此,環境既要向人類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物質資源和能源,又要接收、容納並消化人類活動產生的各種排泄物。伴隨著地球上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和人類活動能力的不斷增強,當人類向環境索取的物質和能量超過了環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環境中的廢物超越了環境所能承載的范圍時,環境質量就會下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損害。這時,我們就說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的類型形形色色。按照環境要素分,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質分,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學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態分,有廢氣污染、廢水污染 、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輻射污染、光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原因分,有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污染等;按影響的范圍來分則有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和局部污染。

環境污染最早開始引起注意可追溯到產業革命時期。由於煤炭的大規模使用,引起粉塵和硫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從而造成了空氣污染。後來,伴隨著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大,在社會生產力得到幾十倍、成百倍增長的同時,排放到環境中的廢氣、廢水和廢渣也幾十倍、成百倍增長的同時,排放到環境中的廢氣、廢水和廢渣也幾十倍、幾百倍地增長,使得水、大氣、土壤等受到的污染日趨嚴重。某些地區的大氣經常煙霧彌漫,河流和湖泊的水質污濁,垃圾圍城,農葯、重金屬、各種有毒化學品污染嚴重,導致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發生,如洛杉磯光化學事件、水俁病、四日市哮喘等,使成千上萬的人遭難。環境污染造成的嚴重後果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使人們在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對環境污染採取了各種控制和治理措施。特別是本世紀70年代以後,工業發達國家為治理環境污染,制訂了各種法律和條例,投入了大量物力和人力,使得環境污染逐步得到控制,環境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80年代以後,除局部及區域性環境污染以外,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全球性環境問題開始成為世界各國關心的重點。

小學生科技小論文: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4. 關於錢鍾書的《圍城》

梅聖俞歐陽修全集
卷一三四·集古錄
【集古錄目序〈此序已載本集卷四十二,今存目刪文。〉】
【集古錄目序題記】
昔在洛陽,與余游者皆一時豪雋之士也,而陳郡謝希深善評文章,河南尹師魯辯論精博。余每有所作,二人者必申紙疾讀,便得余深意,以示他人,亦或時有所稱,皆非余所自得者也。宛陵梅聖俞,善人君子也,與余共處窮約,每見余小有可喜事,歡然若在諸己。自三君之亡,余亦老且病矣。此敘之作,既無謝、尹之知音,而《集錄》成書,恨聖俞之不見也。悲夫!嘉祐八年歲在癸卯,七月二十四日書。
蘇軾與梅聖俞——青青說史
蘇軾與梅聖俞——青青說史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蘇軾參加禮部考試,寫成《刑賞忠厚之至論》,副主考梅聖俞認為蘇文『有孟軻之風』,主張取為第一,主考歐陽修也認為蘇文不錯,但是不如王安石的答卷精彩,結果王安石取為第一,蘇軾取為第二。
事後,蘇軾給梅聖俞寫了一封信——《上梅直講書》。
其文曰『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取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
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這必定是對聖人之道有很深的愛好,我希望能聽到先生的教導』
哭梅聖俞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詩行於世先春秋,國風變衰始柏舟。
文辭感激多所憂,律呂尚可諧鳴球。
先王澤竭士已偷,紛紛作者始可羞,其聲與節急以浮。
真人當天施再流,篤生梅公應時求。
頌歌文武功業優,經奇緯麗散九州。
眾皆少銳老則不,翁獨辛苦不能休,惜無采者人名遒。
貴人憐公青兩眸,吹噓可使高岑樓,坐令隱約不見收。
空能乞錢助饋餾,疑此有物可諸幽。
棲棲孔孟葬魯鄒,後始卓犖稱軻丘。
聖賢與命相楯矛,勢欲強達誠無由。
詩人況又多窮愁,李杜亦不為公侯。
公窺窮厄以身投,坎軻坐老當誰尤。
吁嗟豈即非善謀,虎豹雖死皮終留。
飄然載喪下陰溝,粉書軸幅懸無旒。
高堂萬里哀白頭,東望使我商聲謳。
書懷感事寄梅聖俞
作者:歐陽修 年代:宋
相別始一歲,幽憂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樂多悲患。
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事艱。
顛狂無所閡,落魄去◇牽。
三月入洛陽,春深花未殘。
龍門翠鬱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見已開顏。
不暇謁大尹,相攜步香山。
自茲愜所適,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賢。
希深好風骨,迥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訥,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顏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跛虎韉。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聖俞善吟哦,共嘲為閬仙。
惟予號達老,醉必如張顛。
洛陽古郡邑,萬戶美風煙。
荒涼見宮闕,表裡壯河山。
相將日無事,上馬若鴻翩。
出門盡垂柳,信步即名園。
嫩籜筠粉暗,淥池萍錦翻。
殘花落酒面,飛絮拂歸鞍。
尋盡水與竹,忽去嵩峰巔。
青蒼綠萬仞,杳藹望三川。
花草窺澗竇,崎嶇尋石泉。
君吟倚樹立,我醉欹雲眠。
子聰疑日近,謂若手可攀。
共題三醉石,留在八仙壇。
水雲心已倦,歸坐正杯盤。
飛瓊始十八,妖妙猶雙環。
寒篁暖鳳嘴,銀甲調鴈弦。
自製白雲曲,始送黃金船。
珠簾卷明月,夜氣如春煙。
燈花弄粉色,酒紅生臉蓮。
東堂榴花好,點綴裙腰鮮。
插花雲髻上,展簟綠陰前。
樂事不可極,酣歌變為嘆。
詔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隨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

5. 有什麼書讓你看完之後逢人就推薦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書讓我看完就想向大家推薦的話,我想就是《躍遷》啦。自從新書上市,一直占據書榜前排,為無數人津津樂道,視為精進之利器。更是成為職場人士所必備的修煉秘籍。在此,凹現場陳述推薦理由有如下三點:

第三:《躍遷》是一部在不斷精進中終將完成人生使命的書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

人生能順利實現三個階段:即見自己、見世界、見眾生,進而達到傳播知識,幫助

他人,完成使命。

總之,《躍遷》是一本含金量的書,但如果想自己獲得知識的金子,還得會自己去

煉礦,願意下功夫煉礦才能得到金子。這與喜歡待在舒適區的大眾不符,所以,能

成為高手的畢竟是少數,因為,改變比保持更難。

《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你看了嗎?如果沒有,凹現場推薦你去看看哦。

6.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領導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戰爭。
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後建國號「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虜。1872年,最後一支打著太平天囯旗號作戰的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余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因清朝推行薙發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發、不結辮,披頭散發,故太平軍一眾均被稱作「長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增加賦稅,橫征暴斂,使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廣大農民飢寒交迫,紛紛揭竿而起。廣西是各種矛盾十分尖銳而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之一,起義武裝遍及全省。
腐化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1853年3月20日,太平軍攻克南京,3月29日,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建都問題,歷來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政治問題。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如果以南京為根據地,然後向北發兵,把戰略重點放在推翻清王朝上,這樣的話,太平軍就應集中精銳部隊及最有權威的將領進入河南、河北、山東,兵鋒直指清廷,這當是太平軍攻佔南京的戰略抉擇之一。如果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進攻階段就會停頓下來,銳氣就會減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實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這卻是出自洪秀全、楊秀清的意願。太平軍離開廣西之後,便有「取金陵為本」之議。楊秀清認為只要佔領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佔領黃河以南。洪秀全則多次稱南京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為奮斗的目標。可見,在建都問題上,洪、楊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經指出:「在戰爭中,尤其是在革命戰爭中,在沒有獲得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之前,迅速行動是一個基本規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頁)佔領南京當然不是決定性的勝利。洪秀全、楊秀清們理應略作休整之後,迅速行動起來,率主力部隊越過長江,乘清軍已如驚弓之鳥之際,向江北推進。時值三月,天氣轉暖,士兵生活容易適應,加上皖北、山東飢民甚多,太平軍一到,飢民相率加入太平軍,形勢當會有重大發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還未推翻,革命的歷程正急速地向前發展之時,突然停止了腳步,這就給清廷留下極大的喘息機會。清軍在驚魂稍定之後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紮下了江南大營,使太平軍的作戰部署不得不以護衛天京安全作為主要任務。太平軍戰略上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由於貪圖安逸而逐漸喪失了革命銳志。
局限
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用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的話說,當時太平軍將領號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飯」。這和舊式農民起義者的動機是一致的。許多太平軍將士在參加革命隊伍時,就是抱著當將軍、當丞相、當夫人的目的來的。太平軍將領也用這些來鼓動士兵英勇作戰。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圍時,號召「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因為這樣做了,就能「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盡綢緞,男著龍袍女插花」。這樣的許願在楊秀清發布的布告中也出現過。為了達到這些不太清晰的目標,他們作戰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犧牲。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最終總是歸於失敗,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的局限。
正是因為這樣,歷史上再高明的農民領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國家的軌道行事。洪秀全本來是要建立一個新朝代新國家,但在永安封王時連一個合適的名稱也找不到,只好「姑從凡間歪例」,把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都封王,稱為王爺,並相應地制訂《太平禮制》來規定各級官員的尊卑和特權。洪秀全還在《天父詩》中公開宣揚封建道德中的三綱五常,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政權形式一經沿著封建政權的軌道走下去,性質就變了,領導人的思想就變了,對革命事業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神權左右皇權導致核心矛盾。歷代農民起義常有披著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如張角以太平道為號召,朱元璋信奉白蓮教等等。但當這些宗教組織演化成農民起義,特別是建立了農民政權,或農民起義領袖稱王稱帝之後,一般都放棄宗教組織,專心進行奪取政權或發展革命勢力的斗爭,如朱元璋稱帝之後,立即取締白蓮教,禁止其活動。而洪秀全則在建都南京之後,仍然依賴拜上帝教,教權就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國的天王。作為教主,他雖然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卻失去替天父、天兄傳言的權利。金田起義前,出於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楊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認。楊秀清作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隨時制約洪秀全。洪秀全作為天王,卻沒有實際權力。這就使楊秀清的權力過大,造成洪秀全權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實,洪秀全並不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假若在金田起義或永安封王時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組織行使職能,楊秀清代天父傳言的資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為天王的權力就能集中。由於王權和神權並行,神權實際上又高於王權,而神權又落在大臣楊秀清手中,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而這兩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變後,由於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蕭朝貴在長沙犧牲,天父代言人楊秀清又在事變中被韋昌輝所殺。所謂天父、天兄人格化本來就是個騙局,楊秀清被殺更是騙局的暴露,太平天國出現了空前的信仰危機。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話就是謊話;宗教一開頭向我們說明某種人的事物的時候,不就把這種事物說成某種超人的、神的事物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頁)洪秀全向教徒灌輸的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襲殺時並沒有顯示出這些權能,人們自然不會和先前一樣,虔誠地去信所謂的皇上帝了。嚴重的信仰危機,導致分散主義滋生,使太平天國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難有回天之力。
腐敗
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盡管洪秀全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爾虞我詐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洪秀全很難把這些平等思想付諸實踐,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即《太平禮制》所規定的等級來規定自己所應該享受的待遇和特權。
洪秀全、楊秀清占據南京以後,便以為可以立國,把享受和特權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兩江總督府為天王府,盡其奢華營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圍十餘里,牆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後林苑,雕琢精巧。東王府也是窮極工巧,騁心悅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時,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就大造王府,廣選後妃,洪秀全的後妃竟達88人之多。洪秀全、楊秀清住進王宮,作為農民領袖本是司空見慣的通病。問題是天王府不是當作指揮革命戰爭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權的神聖無比的宮殿。朝天門外大書曰:「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有詔方准進,否則雪中雲。」而在木牌樓上則書有「天子萬年」、「太平一統」。一個「止行」詔,洪秀全就把自己和眾位大臣隔開了。當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都不能隨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們,臨朝時,也只好站在朝門外列隊,對洪秀全不能仰視,否則就有殺身之禍。洪秀全儼然已成為「一人垂拱於上,萬民咸歸於下」的封建皇帝。
楊秀清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農民起義領袖,不論是指揮戰爭,還是組織政府,他都有許多建樹,為太平天國立下了不朽功勛。但是建都南京後,楊秀清的封建特權惡性膨脹。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時間,從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裡則為統治一切的全權主宰。所有軍國大事僅與東殿尚書侯謙芳、李壽春等一二人計議,嚴重脫離群眾,加之作風極度張揚,每次出門都盛陳儀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來懲罰洪秀全,最後更是發展到「逼封萬歲」。為了顯示特權,楊秀清還設立各種酷刑,如鞭打、枷杖、斬首、五馬分屍等,連韋昌輝、秦日綱、黃玉昆等一些高級將領都被他杖責過。楊秀清的驕橫,造成他和諸多朝臣的積怨,也導致洪秀全的不滿,終於釀成了一場災難——天京事變:楊秀清及其家屬、部下和太平軍精兵兩萬多人被韋昌輝濫殺。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到天京,受到天京軍民的熱烈歡迎,滿朝同舉石達開提理政務。可洪秀全卻對石達開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牽制「翼王」,並有「陰圖戕害之意」。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率20萬精兵遠離天京。經過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雖經陳玉成、李秀成等後期太平天國名將的努力,軍事上稍有起色,但終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後一步一步走向失敗。
當然,太平天國失敗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互相勾結起來,殘酷鎮壓太平天國等。
總結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同樣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這場由千百萬群眾參加的偉大戰爭,由於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的封建化,組織上不能始終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以及外交上缺乏經驗,最終陷於失敗。
金田起義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秘密進行反清活動。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拜上帝會眾到桂平金田村「團營」。1850年11月4日[2],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領導核心。清廷聞訊,調集兵力進行「圍剿」。
永安建制
太平軍向東南發展受阻,旋轉至武宣。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自稱「天王」,並分封楊秀清為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5月16日由東鄉突圍北上象州,因遭清軍堵截,折回金田地區,被包圍。9月下旬,突圍北上攻佔永安(今蒙山),粉碎清軍圍攻。太平軍在永安一面抗擊清軍進攻,一面進行軍政建設。12月,天王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
突圍北上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攻桂林不下,轉攻全州,馮雲山中炮身亡。後折入湖南道州(今道縣),在此整頓隊伍,增修戰具;制備軍火,並作出「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戰略決策。8月10日,棄道州東進,占郴州,建立「土營」。9月攻長沙,蕭朝貴陣亡。12月占岳州(今岳陽),建立水營。1853年1月克武昌(參見武漢之戰),震動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領號稱50萬眾、船1萬余艘,夾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勢如破竹。3月19日佔領江南重鎮江寧(今南京)(參見江寧之戰),定為都城,改稱天京。旋派軍兩支攻佔鎮江、揚州,與天京形成犄角之勢。
定都天京
太平軍攻佔江寧後不久,清軍即趕來堵截。欽差大臣向榮率萬餘人在天京城東建立江南大營,阻扼太平軍東出蘇、常;欽差大臣琦善率萬餘人在揚州外圍建立江北大營,遏止太平軍北上中原。同時擬南北配合,伺機奪占天京。洪秀全、楊秀清決定固守天京,同時派兵北伐京師,西征長江中游。
出師北伐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等率領2萬餘人由浦口出發,奉命「師行間道,疾取燕都」(參見太平軍北伐)。太平軍長驅北上,經安徽、河南、山西、直隸(即今河北),於10月29日進抵天津西南的靜海、獨流鎮,駐守待援。清廷震驚,以勝保為欽差大臣,後又任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會同勝保「進剿」。北伐軍陷於清軍重兵包圍之中,時值隆冬,軍資缺乏,援軍不至,處境日艱,被迫於1854年2月5日突圍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清軍緊追不舍,北伐軍再度被圍。洪秀全、楊秀清得知北伐軍抵達天津附近時,才考慮派軍增援。北伐援軍7500人由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許宗揚等統率,遲至1854年2月4日才從安慶出發,經皖北、蘇北,直入山東。4月12日克臨清,旋遭勝保部圍攻,27日在南退途中潰散覆滅。5月天京再組援軍未果,北伐軍遂陷於孤軍作戰。林鳳祥、李開芳得知援軍北上,於5月5日由阜城突圍東走,佔領東光縣連鎮。為分敵兵勢,迎接援軍,李開芳率千餘騎於28日突圍南下,占據山東高唐,獲悉北伐援軍已敗,乃築壘固守。北伐軍兵分兩地,勢更孤單。1855年3月7日,連鎮被僧格林沁攻陷,林鳳祥被俘。僧格林沁旋南下會勝保軍猛攻高唐。李開芳突圍南走茌平縣馮官屯。5月31日,馮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開芳被俘。北伐軍將士英勇善戰,但由於戰略上犯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終致全軍覆沒。
領軍西征
在北伐的同時,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等率戰船千餘艘,步軍兩三萬人,由天京溯江而上,開始西征(參見太平軍西征)。意欲奪取皖贛,進圖湘鄂,控制安慶、九江、武漢等軍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軍佔領安慶,旋進圍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圍北返。時石達開至安慶主持西征戰事,集中兵力進攻皖北,於1854年1月14日攻克廬州(今合肥)。繼率師西攻,於黃州堵城大敗清軍,乘勝再占漢口、漢陽,進圍武昌。同時分軍兩支向鄂北、湖南進軍。與曾國藩所率湘軍戰於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軍乘勢陷武漢,並突破太平軍田家鎮、半壁山防線;1855年1月,兵鋒直逼九江。為阻遏湘軍攻勢,石達開率軍馳援,於湖口(參見湖口之戰)、九江大敗湘軍水師,一舉扭轉不利戰局。旋乘勝反攻,再克武漢三鎮。清廷為挽救敗局,調集兵力圍攻武漢,西征軍與湘軍在武漢周圍激烈爭奪。10月上旬,曾國藩自江西遣軍援鄂,武漢形勢危急。石達開又率部西上,敗湘軍於咸寧、崇陽,並乘虛挺進江西,連佔7府40餘縣,困曾國藩於南昌,西征軍事達到巔峰。1856年3月,石達開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戰結束,基本實現預定戰略目標。自太平軍北伐、西征後,天京一直處於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的包圍之中。1853年12月,太平軍棄守揚州,江北僅占瓜洲。1854年夏,清軍自廣東調「紅單船」50艘駛抵天京江面,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1855年8月,蕪湖失守,鎮江危急,天京外圍的軍事形勢日趨嚴重。是年底,洪秀全、楊秀清決定從西征戰場調兵回救。1856年2月,燕王秦日綱率數萬人白天京援鎮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營,重占揚州,旋又南渡,連破鎮江外圍清軍營壘後撤回天京。時石達開率部從江西前線趕回,太平軍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營(參見一破江北江南大營)。向榮敗走丹陽,不久憂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脅基本解除。
天京事變
1856年8月,楊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9月初,楊秀清及其部屬數萬人被韋昌輝殘殺。不久,韋昌輝又被洪秀全處死。合朝文武迎石達開到京輔政。石達開因遭洪秀全疑忌,於1857年5月負氣出走,率數萬將士脫離天朝,獨立作戰。雖繼續反清,但遠離根據地,最後於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滅(參見石達開遠征)。經此「內訌」,太平天國受到極大損害,軍事形勢不斷惡化,武漢、九江相繼失守,湖北、江西根據地大部丟失,只有安徽戰場控制地區略有擴大。從此,太平天國開始衰敗!
防禦戰
此時,在太平天國影響下,全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處於高潮,加之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陳玉成等一批年輕將領,才使軍事形勢沒有發展到惡化的地步。1858年初,清軍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再次圍攻天京。為解京圍,後軍主將李秀成請命出京,與前軍主將陳玉成在安徽樅陽舉行會議,確定作戰方略。會後,陳玉成率部首先攻佔廬州,後南下會李秀成部,於9月27日攻破位於浦口的江北大營(參見二破江北大營)。此時,湘軍自湖北兩路東犯,南圍安慶,北攻廬州。湘軍悍將李續賓率5000之眾於11月3日進抵廬州南面的三河鎮,陳玉成得報,約李秀成等部先後赴援,在三河外圍全殲李續賓部(參見三河鎮之戰),並乘勢收復舒城、桐城等地,迫使進圍安慶的湘軍撤回湖北。1860年初,江南大營再次合圍天京。忠王李秀成與干洪仁玕商定採取「圍魏救趙」之策,解救京圍。2月10日,李秀成率2萬餘人經皖南入浙,政占杭州,誘使江南大營分軍往救。俟清軍援兵抵杭,即棄城晝夜兼程北返。4月下旬,各路太平軍進抵天京外圍。5月2日,再破江南大營(參見二破江南大營)。旋乘勝東征,連占句容、丹陽、常州,6月2日佔領蘇州。接著進軍上海,因內應被破壞,又遭英法侵略軍阻擊,未能得手。正當太平軍進攻上海之際,清兩江總督曾國藩、湖北巡撫胡林翼督率湘軍水陸師5萬餘人東下進圍安慶(參見安慶之戰)。9月,洪秀全調集大軍,西上救援。陳玉成率軍走江北,李秀成率軍走江南,約定次年4月「合取」湖北,迫使湘軍回救,以解安慶之圍。1861年3月,陳玉成佔領湖北黃州,由於受到英國侵略者恐嚇阻撓,停攻武漢,4月下旬返回安徽。李秀成部遲至6月才抵武昌外圍,得知陳玉成部先回安徽,也東返浙江。「合取湖北」計劃徹底落空。此後,洪秀全增調兵力,三次強攻圍困安慶之敵,均為湘軍所敗。9月5日,安慶被湘軍攻陷。陳玉成坐守廬州,束手無策。1862年初,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赴河南、陝西招兵,皖北兵力更加單薄。5月,荊州將軍多隆阿率清軍來攻,陳玉成棄城走壽州,為團練頭子苗沛霖誘擒,解送清營遇害。天京西部防線瓦解,東南方面卻有所發展,太平軍於年底攻佔杭州及浙江大部地區。1862年初,李秀成率部再次進軍上海,因英法侵略軍與清軍聯合抵抗,未能得手。4月至5月間,署江蘇巡撫李鴻章率淮軍6500人自安慶分抵上海,東線軍事形勢日漸嚴峻。1862年3月下旬,湘軍水陸師2萬餘人從安慶沿江東下,5月底直抵天京城郊。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線督戰的李秀成火速回援。9月,李秀成等「十三王」統率10餘萬人自蘇州等地回救,急攻40餘日,未能取勝。不久,洪秀全又責令李秀成率部「進北救南」,企圖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圍城湘軍回救。李秀成部在西進途中遭湘軍節節阻擊,進至安徽六安被迫折返,途中又遭湘軍攔截,損失精銳數萬。與此同時,李鴻章淮軍在「常勝軍」支持下,由上海西進,於1863年12月攻陷蘇州、無錫,兵鋒直逼常州。浙江巡撫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於1864年3月攻陷杭州,並基本佔領浙江全省。曾國荃部湘軍則逐一攻佔天京城外要點,對天京形成合圍。蘇州陷落後,李秀成自前線返回天京,建議「讓城別走」,遭洪秀全拒絕,乃布置死守。
天京失守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1864年7月19日,湘軍轟塌天京太平門附近城牆10餘丈,蜂擁入城,其他方向的湘軍也緣梯而入,城內太平軍或戰死,或自焚,無一降者(參見天京之戰)。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但分散在長江南北各個戰場上的數十萬太平軍,仍英勇頑強地抗擊清軍的進攻。
運動失敗
天京城破後,李秀成帶幼天王突圍而出,不久失散。1864年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幼天王在江蘇東壩與洪仁玕相遇,經浙江進入江西,10月分別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活動於江蘇、浙江、安徽南部的太平軍,在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帶領下,轉戰於江西、福建、廣東,最後於1866年2月在廣東嘉應州(今梅州)被清軍擊滅。遠征陝西的陳得才、賴文光等部太平軍,在回救天京途中,於1864年11月在湖北、安徽境內為清軍所敗,余部由賴文光率領與捻軍合編,堅持反清斗爭(參見捻軍起義),直至1868年失敗。

熱點內容
梅花思鄉詩句 發布:2025-10-08 16:54:47 瀏覽:782
手工插花外放 發布:2025-10-08 16:45:20 瀏覽:191
插花瓶口多大 發布:2025-10-08 16:35:56 瀏覽:202
烏梅和百合 發布:2025-10-08 16:27:03 瀏覽:210
荷花博亞 發布:2025-10-08 16:15:27 瀏覽:115
玫瑰金紡 發布:2025-10-08 16:13:03 瀏覽:820
華業東方玫瑰房價 發布:2025-10-08 16:00:19 瀏覽:967
鈴蘭花仙 發布:2025-10-08 15:59:31 瀏覽:62
八棱海棠果實 發布:2025-10-08 15:59:29 瀏覽:278
禪意插花器 發布:2025-10-08 15:58:44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