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陽江市插花

陽江市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5-21 05:26:53

1. 陽江有種植培訓機構嗎

有。
新東方培訓學校可以培訓,有園藝,養花,插花等培訓。初級花卉園藝工知識要求,了解種植花卉、草坪的意義及花卉園藝工的工作內容。

2. 陽江市陽西縣民俗文化

陽西婚嫁風俗

陽西人的婚嫁儀式被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禮儀,既隆重又繁瑣,夾雜許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陽西人的婚嫁總的來說是封建婚姻禮制,解放後有較大的變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漢民俗婚嫁基本禮儀,而且滿帶陽西特色。
陽西過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齡(男十八、女十六),由雙方家長請媒人(俗稱媒婆)代為物色配偶,媒人按「門當戶對」選取對象,向雙方家長介紹男女的年齡、品行、家庭狀況,如果雙方家長同意,便將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稱年庚)分別寫紅紙上,由媒人送給對方,然後雙方各請術士(俗稱算命先生)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問卜,如無相沖,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時間如沒不吉利事情發生,雙方家長便可正式會面,互提婚嫁條件、商定聘金、禮餅、食物和嫁妝等,訂立婚約,擇定吉日,舉行文定儀式。這一階段全由雙方家長作主。雙方兒女未見一面。
封建社會末期,一些開明家長,在定婚之前,會讓雙方男女見上一面,會面地點由雙方商定,俗稱「相睇」,如雙方見過無意見,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給女方下聘禮,女方接受了聘禮,便被視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選。
男方選定婚娶日期後,通知女方,派人把寫著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裡,俗稱送「日子單」。女方接下後,各自向親友發出婚筵請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請「喃嘸先生」為新娘脫俗,晚上設筵招待親友,俗稱入廚。
到迎親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來彩禮,彩禮多少,視男方貧富而定。女方則在此之前准備嫁妝。結婚當日,男方迎親隊伍先放爆竹志慶,再由媒人坐青衣轎引路,堂信手持紅柬禮盒隨後,跟著是迎娶新娘的花轎,隨後是吹打手儀仗隊,女家設筵招待迎親隊伍。飯後,新娘行出乘轎與迎親隊伍返回男家。
陽西女子出嫁這天,要做很多禮節。一要梳妝,二要開面,三要人喂飯,四要人送出。送出時,要由母親撒米,邊撒邊念些祝福語。女子行出時,不許腳踏門檻,不許回頭望父兄,還要放出哭聲,才表吉利。
晚上男家設宴款待賓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掛紅,由伴郎陪著門口恭候。迎親隊伍回來,放過鞭炮,新郎在門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紙扇,等新娘經過時,輕輕在新娘頭上敲三下,意思是給新娘一個下馬威,日後要聽男人管教。新娘進屋後,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開,一一驗看,並雙手迎上頭頂,讓眾親友過目。
晚宴設圓台,選八個命相好的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吃飯,俗稱陪圓台。吃飯中間,新娘由伴娘陪著,一一給男方長輩敬茶行禮。長輩喝茶後,要給新娘敬茶錢,以示對新人的關心愛護。飯後,新娘回房,廚工收拾碗筷,設席打堂枚。打堂枚的人分兩邊,一邊替新郎新娘說唱,一邊向新郎新娘提問,內容涉古今中外,倫理道德,愛情生活等等,堂枚一直打到深夜方止。
新郎新娘成婚當晚,還要被人擁著進行鬧洞房,鬧洞房節目繁多,禮節重重,但不管鬧洞房人怎樣打鬧,新郎新娘都要聽話順從,不得鬧情緒。直到鬧洞房人離去,一天的婚禮儀式才告結束。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登堂拜祖,捧茶跪拜翁姑,親戚是日離場,俗稱散廚。滿三朝,新娘歸省父母,俗稱三朝回面。新娘歸來要在日落以前,由女家送禮餅,給男方分發賀禮親友。女家出嫁,遇上第一個節日,女家要做粽子送給男家,俗稱送頭節;遇上第一個年晚,也要做餅送男家,俗稱送頭年。送過頭年頭節.以後再看情況而定,一般女家要給男家送餅好幾次。舊社會窮苦人家,嫁女愁的就是這送餅,女兒回來一次,父母就要愁慮一次,所以舊社會陽西稱嫁女兒為「寒路風」,意思是給父母製造麻煩,得不償失。
舊時陽西女子出嫁前,不許隨便外出,要待在家中,邀集一班姐妹,收集哭嫁歌,以哭聲作歌詞,以表達離開父母親人的難舍情懷。哭嫁有多種形式,有自哭自嘆,有對答式。漁家女出嫁前,要另住一條小船,在船中哭嫁,她們唱的是鹹水歌,有月亮的夜晚,靜坐岸邊,聽漁家女哭嫁,是當地人一種享樂,聽的人忍不住,還可以把鹹水歌唱過去,那邊待嫁人接了,還過來,當時還倒挺熱鬧的。
舊社會陽西婚嫁風俗這里只能大略說個梗概。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陽西本身,各地的婚嫁風俗並不盡相同,一些地方甚至差異很大,這里不一一枚舉。

陽 西 生 育 俗

懷孕 陽西婦女懷孕,俗稱「有身孕」。「有生孕」的婦女,不要踏別家的門檻,不能隨便抱別人的孩子,認為抱了是「爭花」,會使小孩夜卧不寧。
坐月子 婦女產後一個月內,叫坐月子,生孩子不能在娘家,孩子哭聲不能讓娘家的人聽到,聽到就認為不吉利。孩子出生,第一個不知情走進本家的人,陽西風俗認為該嬰孩脾氣品格就會像這個人,俗稱「踏後某某」。坐月子期間,產婦要裹羅帕,吃糖姜雞,不要沾生水,夫婦不能同床,不論產婦或其丈夫,不能隨便到別家串門子。迷信說法,是生孩子有「剎氣」,會把別家神祗跑;若養著小鵝小雞,見了「生人畏」會發瘟。
洗三朝 嬰孩生下三天,要請有經驗的婦女替嬰孩洗澡,名曰洗三朝。同時這天要給嬰兒取名,叫「三朝安名」,即人的乳名,名安好,即做菜在祖宗牌位前上供,向祖宗報喜添丁。
邏更 嬰孩生下第九天,產婦娘家帶來糯米、紅糖、雞、酒等看望產婦嬰孩,俗稱「邏更」。「邏更」後做外婆的要給嬰孩准備帽鞋衣服,准備孩子滿月時送去。
滿月 嬰孩出生一個月後,要給嬰孩請滿月酒,舊時人重男輕女,若是頭生男,家庭經濟又不錯的,滿月酒會十分隆重。如果是女的,且家庭經濟又不怎麼好,滿月時就只請外婆過來過過形式。來飲滿月酒的人,一般要給嬰孩帶禮物,飲酒還要講一些吉利話,以示慶賀。
百日 嬰兒出生百日,又稱百邏,要給嬰兒吃鹽,俗稱「吃味」。這天,父母給嬰兒買來豬腸、豬肚、豬腰、豬肝,煮粥喂嬰兒。俗稱「補肚」。或吃「豬八件」。舊時人看法,小孩「補肚」後,消化力強,日後身體強壯。
周歲 孩子出生周歲,陽西人慣拿來書本、筆、刀剪、脂粉、賭具等,讓孩子伸手去抓,稱「抓周」,若抓筆,就預示孩子將來做文官,抓刀剪,將來就當武將,若抓脂粉,將來可能會成花花公子,倘若抓賭具,父母捏把汗,擔心孩子將來會成敗家仔。

陽西建屋入火風俗

舊時陽西人建屋,諸多講究,忌諱甚多,差不多每事必卜,問過菩薩之後,方可行事。
首先,建屋要揀日子,要定於某個時辰行牆,某某日升大梁,某月某日進火。主家定好日子後,第一要請師公「旺屋地」,聽說,旺過後的屋地,等於是陰間進行了一次房產登記,證明某月某日某某買下了這塊地皮,交了陰司紙錢,日後眾鬼不得侵犯。第二是請泥瓦匠行牆,行牆前還有一個小前奏:泥瓦匠拉好線後,要請堪輿先生用羅經定屋向,定好屋向,泥瓦匠在屋角立三仙公神位。據說,立三仙公,可保建屋其間不出意外。行牆這天,泥匠要挖好屋地溝,俗名叫「掘地牛」,「地牛」掘好後,按日子單時辰,房屋四角立四個泥瓦匠,各人擇好一塊奠基石,時辰到,主家燒爆竹,各人在地上擺三個錢子,撒上穀米,唱句諾:「財丁貴」把石放進溝底,算行了奠基儀式,以後這塊石再不許翻動。牆砌上後,是過門頭,多數人與上樑一起進行,過門頭在門頭上方,放七個銅錢,擺成序斗形狀,「屏斗」一定要往裡序,不能向外,這工作由泥瓦匠做,主家不放心,會去檢查。升梁必在半夜,木匠事前把梁整好,塗紅漆的叫紅梁,不塗色的叫吉梁,絕大部分人都是做紅梁。升梁前,由木匠師傅用新毛巾把梁拭一遍,俗叫抹梁,木匠師傅邊抹邊唱:抹梁頭,越做越風流;抹梁中,越做越輕松;抹梁尾,越做越歡喜……總之,是說一番祝福的話,一些木匠師傅,會唱一條很長的歌。抹好梁,主人父子或兄弟一人一頭,將梁交給泥瓦匠,一級一級送上去,中途不能讓梁掉下地,每升一級,接的人要高叫一聲:「高升」,梁放到預定位置後,梁兩邊要放錢子,一邊三個,擺成品字形,也是口向屋內,還要撒些穀米,然後上好梁布,貼利事錢,掛兩個竹篩,一個寫日,一個寫月,升好梁不能露太久,要在當天蓋上瓦,說是以免被邪氣沖了,屋蓋好後,要搞進火。進火前要將屋裡所有東西搬出去,泥瓦匠關上門,到了進火時辰,再由泥瓦匠打開,泥瓦匠在前引路,帶屋主人家進火,主家男人舉火把,女人提燈籠,跟著泥瓦匠後面,先前廳後尾廳,先右房後左房,依次繞一周。屋主人後面,是擔擔的人,一共分七擔,一擔穀米,二擔衣服被鋪,三擔是三鳥六畜,四擔是油鹽醬醋,五是砧板薄刀,六擔是水,七擔是柴,依次而進。最後到廚房,男人把火把放進灶膛,主家開始煮糖丸,第二天一早,請通村人吃糖丸。主家貼新對,祭神、擺酒,一直鬧到日下西斜,才鋪床睡覺。
這是一般規矩,其中還有很多零碎枝節,讓人防不勝防。比如建屋期間,女人不準頭發散亂向對新屋;泥瓦匠不準跨紅梁,紅梁不準釘釘,進火要講好話,泥瓦匠的工具要檢點好,不能埋在主人家裡,埋了會變蛇變蟾蛛等等。屋建好後,若主人住不遂心,說進了邪,還要前後在大廳去三排瓦,重新塗梁去積。隨著社會文明提高,經濟發展,人們去舊俗,樹新風。陽西建房風俗已大為改變。

3. 陽江這一帶開一家花店大概需要投資多少錢最近很茫然不知道要從事什麼行業。突然的想開一家花店。

現在開花店的話你可以先去學習花藝技能啊。最近在考察深圳的一家莎莎回插花的學院,好像還不錯。答我現在是在惠州的。 我上個周去她們學院看了下,好像氣氛不錯。她們教室都坐滿了。不過說團報有優惠的。要不我們可以一起去啊。 這樣可以優惠的,呵呵。你什麼時候先過去試聽一下,我都試聽過了。 就想找個人一起去學習省點錢。哈哈。

4. 陽江春節習俗及時間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期間較長,實際時間從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起至正月十回六日止。其中答包括:送灶神、掃屋塵、貼春聯、吃團年飯、蹢噩神、行大運、封「插花」等。

春節,陽江民間稱為新年,過新年是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歷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4)陽江市插花擴展閱讀:

具體年前習俗:

1、祭灶

祭灶這一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祭灶的日子並不是在小年日。從臘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准備除夕的年夜飯。

2、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參考資料:網路_春節習俗

5. 陽江市陽西縣民俗文化(300字)

陽西婚嫁風俗

陽西人的婚嫁儀式被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禮儀,既隆重又繁瑣,夾雜許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陽西人的婚嫁總的來說是封建婚姻禮制,解放後有較大的變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漢民俗婚嫁基本禮儀,而且滿帶陽西特色。
陽西過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齡(男十八、女十六),由雙方家長請媒人(俗稱媒婆)代為物色配偶,媒人按「門當戶對」選取對象,向雙方家長介紹男女的年齡、品行、家庭狀況,如果雙方家長同意,便將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稱年庚)分別寫紅紙上,由媒人送給對方,然後雙方各請術士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問卜,如無相沖,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時間如沒不吉利事情發生,雙方家長便可正式會面,互提婚嫁條件、商定聘金、禮餅、食物和嫁妝等,訂立婚約,擇定吉日,舉行文定儀式。這一階段全由雙方家長作主。雙方兒女未見一面。
封建社會末期,一些開明家長,在定婚之前,會讓雙方男女見上一面,會面地點由雙方商定,俗稱「相睇」,如雙方見過無意見,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給女方下聘禮,女方接受了聘禮,便被視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選。
男方選定婚娶日期後,通知女方,派人把寫著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裡,俗稱送「日子單」。女方接下後,各自向親友發出婚筵請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請「喃嘸先生」為新娘脫俗,晚上設筵招待親友,俗稱入廚。
到迎親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來彩禮,彩禮多少,視男方貧富而定。女方則在此之前准備嫁妝。結婚當日,男方迎親隊伍先放爆竹志慶,再由媒人坐青衣轎引路,堂信手持紅柬禮盒隨後,跟著是迎娶新娘的花轎,隨後是吹打手儀仗隊,女家設筵招待迎親隊伍。飯後,新娘行出乘轎與迎親隊伍返回男家。
陽西女子出嫁這天,要做很多禮節。一要梳妝,二要開面,三要人喂飯,四要人送出。送出時,要由母親撒米,邊撒邊念些祝福語。女子行出時,不許腳踏門檻,不許回頭望父兄,還要放出哭聲,才表吉利。
晚上男家設宴款待賓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掛紅,由伴郎陪著門口恭候。迎親隊伍回來,放過鞭炮,新郎在門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紙扇,等新娘經過時,輕輕在新娘頭上敲三下,意思是給新娘一個下馬威,日後要聽男人管教。新娘進屋後,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開,一一驗看,並雙手迎上頭頂,讓眾親友過目。
晚宴設圓台,選八個命相好的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吃飯,俗稱陪圓台。吃飯中間,新娘由伴娘陪著,一一給男方長輩敬茶行禮。長輩喝茶後,要給新娘敬茶錢,以示對新人的關心愛護。飯後,新娘回房,廚工收拾碗筷,設席打堂枚。打堂枚的人分兩邊,一邊替新郎新娘說唱,一邊向新郎新娘提問,內容涉古今中外,倫理道德,愛情生活等等,堂枚一直打到深夜方止。
新郎新娘成婚當晚,還要被人擁著進行鬧洞房,鬧洞房節目繁多,禮節重重,但不管鬧洞房人怎樣打鬧,新郎新娘都要聽話順從,不得鬧情緒。直到鬧洞房人離去,一天的婚禮儀式才告結束。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登堂拜祖,捧茶跪拜翁姑,親戚是日離場,俗稱散廚。滿三朝,新娘歸省父母,俗稱三朝回面。新娘歸來要在日落以前,由女家送禮餅,給男方分發賀禮親友。女家出嫁,遇上第一個節日,女家要做粽子送給男家,俗稱送頭節;遇上第一個年晚,也要做餅送男家,俗稱送頭年。送過頭年頭節.以後再看情況而定,一般女家要給男家送餅好幾次。舊社會窮苦人家,嫁女愁的就是這送餅,女兒回來一次,父母就要愁慮一次,所以舊社會陽西稱嫁女兒為「寒路風」,意思是給父母製造麻煩,得不償失。
舊時陽西女子出嫁前,不許隨便外出,要待在家中,邀集一班姐妹,收集哭嫁歌,以哭聲作歌詞,以表達離開父母親人的難舍情懷。哭嫁有多種形式,有自哭自嘆,有對答式。漁家女出嫁前,要另住一條小船,在船中哭嫁,她們唱的是鹹水歌,有月亮的夜晚,靜坐岸邊,聽漁家女哭嫁,是當地人一種享樂,聽的人忍不住,還可以把鹹水歌唱過去,那邊待嫁人接了,還過來,當時還倒挺熱鬧的。
舊社會陽西婚嫁風俗這里只能大略說個梗概。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陽西本身,各地的婚嫁風俗並不盡相同,一些地方甚至差異很大,這里不一一枚舉。

6. 陽江過年風俗是怎麼樣的

陽江過年風俗如下:

1、貼春聯

在陽江,普及千家萬戶的對聯就是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而且現在大家都喜歡手寫的對聯。每年除夕,萬戶揮春貼對聯,喜慶吉祥,把門庭裝得紅紅火火,每對春聯都表達每個家庭的祝願。

2、吃團年飯

殺雞宰鵝祭祖、吃團圓飯,又叫團年飯。陽江人的團圓飯主要的菜式都是以雞鵝魚為主菜的,豐盛的年菜美食擺了滿滿的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各種各樣的菜式,都各具美好的寓意。

3、蹢噩神

「蹢(趕)噩神」 又叫「斥噩神」,我們陽江人都會念成「的鶴神」。寓意就是趕走不好的東西,預示美好的一年開始,來一個開門大吉。一家人守歲到深夜凌晨,家家開始燒炮竹「蹢噩神」迎新歲。縣城裡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過年放鞭炮,哪裡放鞭炮,就趕去哪裡看看有沒有未有燃響的,嗆得眼淚直流也不在乎。

4、行大運

為了討吉利和祈求好運到來,大年初一陽江人會有個特色活動——「行大運」,在周圍繞大一圈,稱「行大運」,以示新一年行好運。

5、封「插花」

長輩會事先用紅紙包好的錢(叫「插花」)「封」給晚輩,小至出世嬰兒,大至未婚男女,均有領「插花」的資格。這些「插花錢」又叫「扎年錢」(「扎」,「砸」的意思,也即壓歲錢)。

7. 陽江春節的習俗有那些

陽江春節的習俗包括:送灶神、掃屋塵、貼春聯、吃團年飯、鏑噩神、行大運、封"插花」等。


陽江春節節日時間較長,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晚上起,至正月十六止。新年前這段時間統稱「埋年二十幾」(埋,接近之意)。

十二月二十二叫送灶神日。這天要把灶君神位打掃干凈,凈手焚香把灶君送上天,為了防止灶君上天訴說家中今年的醜事,祭灶常供上些用糯米做的糕點,為的是把灶君的嘴粘住。傳說灶君此一去要到年初一黎明前才回來。

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稱「小年晚」。家家戶戶開始清潔屋宇,意為把舊的、污穢的東西驅除出去,乾乾凈凈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這天,家庭主婦把早已准備好的竹枝或甘蔗尾葉綁扎在長竹竿上,打掃房屋裡的灰塵,這叫「掃屋塵」。取竹枝扎帚寓意長壽;蔗葉則寓意「一年甜到尾」。同時,還要把傢具、碗碟通通洗刷干凈。

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家家開始浸米舂粉。從前,農村有碓的人家不多,通常要排隊輪流把粉舂好。冬末天氣乾燥,用簸箕把粉放在屋外晾乾備用。

熱點內容
動畫梅花中 發布:2025-10-07 16:16:19 瀏覽:502
瓶花插花基礎 發布:2025-10-07 16:15:29 瀏覽:501
嘴刁玫瑰花的女生頭像 發布:2025-10-07 16:06:56 瀏覽:46
東方插花製作 發布:2025-10-07 15:56:12 瀏覽:782
五針松花語 發布:2025-10-07 15:55:02 瀏覽:901
常熟櫻花園 發布:2025-10-07 15:54:58 瀏覽:234
白百合比基尼 發布:2025-10-07 15:54:57 瀏覽:191
茶花女中的 發布:2025-10-07 15:54:23 瀏覽:561
小六尺牡丹畫 發布:2025-10-07 15:50:10 瀏覽:815
畫梁梅花紋 發布:2025-10-07 15:45:53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