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語句
『壹』 關於鮮花的語句
1、煙花煙來花漫天飛,源我為誰嫵媚?不過是醉眼看花,花也醉。流沙流沙漫天飛,我為誰憔悴?不過是緣來緣散,緣如水。
2、青春的園子里,花團錦簇,閉上眼睛,我只怕一瓣一瓣都是你。
3、讓眼神蓄滿渴望,穿越無邊的清風月光,把心,用溫暖緩緩地照亮。風,吹過西窗,穿越弄堂,把水袖輕搖,醉一地淚傷。誰,起舞輕弄,讓花兒凋謝得如此匆忙。誰,猶抱琵琶,半遮了音里的輕狂。心,失落,慢慢地數,逝去的過往。
『貳』 關於花的優美句子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叄』 關於花的唯美句子
1。去抄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襲開又一年。
2.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3.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4.那些上演著繁華不肯謝幕的年華里開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5.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6.繁雜的經歷在眼角鐫刻深深的紋,我轉身雕下一朵花。
7.夢里繁花落盡,此情未央,此意難忘,弦雖斷,曲猶揚。
8.只願來生,只是陌上的看花人,無需入塵緣,僅行於陌上,看一川風花,無愛無傷。
9.在你不曾留意的瞬間,總有一個人,安靜溫柔的在背後注視你,從花開,到花落。
10.在時光里享受溫暖,在流年裡忘記花開。
11.一日花開,那種子便是這世界上數以億計的愛,銘記也好,消逝也罷,向著你的心,沒有終點。
『肆』 描寫迎春花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答:描寫迎春花的優美句子
1、迎春花開得正艷。淺黃、深黃、桔黃、金黃色的花朵競相綻放,綴滿枝頭。一株株,一簇簇,像迎賓的美麗少女,整齊地排在路的兩邊。
2、迎春花就像穿著黃色的連衣裙,迎著暖暖的春風,披著金色的陽光,風姿綽約、翩翩起舞,美麗的景色,舒暢愜意,心旌盪漾。
3、迎春花耐寒喜溫,是春天花卉中少有的敢於向寒風挑戰的最先開放的花,它在頭年葉片的根底處慢慢發芽,先是綠色,而後變成黃色的花朵,越長越大,越長越嬌艷。
4、迎春花,在凜冽的寒風之中孕蕾,在滿天霜華之中含苞,在冰封雪壓之中怒放;你,傲霜鬥雪,「凌寒獨自開」。
5、迎春花有著疏影橫斜的綽約風姿,清新宜人的縷縷幽香,濃而不艷,清而不淡,悄然怒放,花繁如星,幽香襲人。
6、迎春花一身素裹,紅妝妖嬈,皆香遠溢甚,俏影妖姿,令百花遜色,萬木愧顏;令「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7、迎春花靠近地面的樹幹上伸出了綠枝,吐出了綠芽,一棵棵盛開的迎春花,在微風中搖擺著纖細的身姿,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樂曲中翩翩起舞。
8、迎春花它的身上一片金黃,它的花骨朵兒上裹著淡綠色的衣裳,開放的淡黃色花瓣中吐出深黃色的花蕊,不但美麗,還散發著一陣陣清香,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
9、迎春花以你獨有的姿態早早地綻放了,那一朵朵黃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靜靜地綻放出一種喜悅的心情,微笑著向著人們致意。
10、金黃色的六角形的迎春花,像一顆六角星,掛在枝頭,如樸素而又俊俏的村姑,大大方方、潑潑辣辣地立在你的面前,展露出又過了端莊秀麗的微笑。
『伍』 年年賞花花依舊下聯怎麼對
上聯是,年年賞花花依舊,
下聯是,歲歲觀人人不同。
————————————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
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的要求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陸』 新年煙花的句子
1、煙花朵朵,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個個大蘑菇,有的像一條銀色的瀑布,還有的煙花散開了我形容不出它的樣子。
2、不要想從男人身上找到愛情,愛情只有一瞬間,就像是海邊的煙花,看上去很美,轉眼就沒了。
3、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麗的火花,同里掉下來一個「降落傘」,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
4、誰會記得,蝶飛花舞,時光流逝,那朝朝暮暮,竟如煙花般璀璨一時,最後消失的無蹤無影,何處尋覓往昔的舊夢。
5、人生就像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在天際,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
6、煙花時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開;時而像彩蝶翩躚巨龍騰飛;時而像火樹爛漫虹彩狂舞。7、你是我今生看過的最盛大的一場煙火,也是煙花過後最刻骨銘心的一場寂寞。
8、他從未說一句喜歡她,從未。當漫天煙花綻放於天穹,當紅燈的餘光漾在臉旁,當他咳嗽著勉力將她緊緊摟在懷里,他也從沒說過那樣的話。
9、你向窗外看煙火,我在窗邊看你,這時,你比煙花好看的多,你的眼眸倒映滿天的煙火,我的瞳孔倒影你閃光的眼色,這時,我比煙花寂寞。
10、我看不見煙花。因為被一個巨大的傢伙擋住了。但是。還是能感覺煙花的絢爛。因為那傢伙看的是那樣的入迷。
11、煙花固然美麗,但是在美麗背後,卻是短暫和凄涼。煙花盛開,卻又緩緩凋零。
12、升起的煙花,是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你在看煙花,我在看你。
『柒』 類似「年年歲歲花相似」的詩句有哪些
1、《把酒問月》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譯文:青天上明月高懸起於何時?我現在停下酒杯且一問之。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皎潔得如鏡飛升照臨宮闕,綠煙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只能看見每晚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里白兔搗葯自秋而春,嫦哦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里。
2、《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宋代:賀濤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萬事皆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我流連於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於壟上的新墳。躺在空盪盪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苦雨,平添幾多愁緒。今後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3、《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4、《代悲白頭翁》
唐代: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綉,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譯文: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 洛陽女子有著嬌艷的容顏,獨坐院中,看著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今年我在這里看著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為柴薪,又聽說那桑田變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發蒼蒼,真是可憐,然而他從前亦是一位風流倜儻的紅顏美少年。 這白頭老翁當年曾與公子王孫尋歡作樂於芳樹之下,吟賞清歌妙舞於落花之前。
亦曾像東漢光祿勛馬防那樣以錦綉裝飾池台,又如貴戚梁冀在府第樓閣中到處塗畫雲氣神仙。 白頭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裡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嬌顏同樣又能保持幾時?須臾之間,已是鶴發蓬亂,雪白如絲了。 只見那古往今來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黃昏的鳥雀在空自悲啼。
5、《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捌』 年年歲歲花相似的句子
原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意思: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出處:《代悲白頭翁》
作者:劉希夷
詳解:
概述:《代悲白頭翁》是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作品。此詩雖是擬古樂府,但構思精妙,開拓了全新的意境。詩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大量使用重疊語句,循環復沓,再者以四個問句引領,一唱三嘆,韶華不再的無奈辛酸在反復追問詠嘆中被層層濃重著色,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此詩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並不頹廢,風格清麗婉轉,曲盡其妙,藝術性較高,歷來傳為名篇。
作者介紹: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
《代悲白頭翁》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舊唐書》本傳謂「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為時所重。志行不修,為奸人所殺」。《大唐新語》卷8謂「後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為集中之最」。《全唐詩》存詩1卷, 《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拾》補詩7首。
《代悲白頭翁》
作品原文: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綉,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作品譯文: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
洛陽女子有著嬌艷的容顏,獨坐院中,看著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今年我在這里看著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為柴薪,又聽說那桑田變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發蒼蒼,真是可憐,然而他從前亦是一位風流倜儻的紅顏美少年。
這白頭老翁當年曾與公子王孫尋歡作樂於芳樹之下,吟賞清歌妙舞於落花之前。
亦曾像東漢光祿勛馬防那樣以錦綉裝飾池台,又如貴戚梁冀在府第樓閣中到處塗畫雲氣神仙。
白頭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裡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嬌顏同樣又能保持幾時?須臾之間,已是鶴發蓬亂,雪白如絲了。
只見那古往今來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黃昏的鳥雀在空自悲啼。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詩。《白頭吟》是漢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古辭寫一個女子向遺棄她的情人表示決絕。劉希夷這首詩則從女子寫到老翁,詠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詩的前半寫洛陽女子感傷落花,抒發人生短促、紅顏易老的感慨;後半寫白頭老翁遭遇淪落,抒發世事變遷、富貴無常的感慨,以「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總結全篇意旨。在前後的過渡,以「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二句,點出紅顏女子的未來不免是白頭老翁的今日,白頭老翁的往昔實即是紅顏女子的今日。詩人把紅顏女子和白頭老翁的具體命運加以典型化,表現出這是一大群處於封建社會下層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運,因而提出應該同病相憐,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詩的開頭兩句,描繪洛陽城東暮春景色。洛陽是唐代的東都,十分繁華;繁華的都市盛開著艷麗的鮮花,滿城春色,生氣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時光易逝,此時的洛陽已是落花季節,桃李紛飛,不知飄向何處。這兩句是詩的起興。下文表達的對大好春光、妙齡紅顏的憧憬和留戀,對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傷和惋惜,都是由此生發開來的。
「洛陽女兒好顏色」以下十句,寫年輕的洛陽女兒面對漫天飛舞的落花生出無限感慨。洛陽女兒所感傷的,實際上是由大自然的變化而聯想到美的短暫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表現的是因為春光的流逝而感嘆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心理。「松柏摧為薪」句,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指陸地變成海洋,典出《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兩句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世事變化很大。「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則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恆的客觀規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以優美、流暢、工整的對句集中地表現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的感嘆,富於詩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歷來廣為傳誦。
「寄言全盛紅顏子」以下十句,概括敘述白頭翁一生的經歷。白頭老翁曾是一個美貌少年,從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孫一起,在樹下花前歌舞游樂。「光祿池台文錦綉」兩句,以歷史上權臣貴戚的豪華奢侈,表現白頭翁曾經歷過的一段富貴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無人理睬,三春行樂只好讓給別人了。這一段通過描寫白頭翁從紅顏到老病、從游樂到孤苦的生活,不僅表示了詩人對青春紅顏、清歌妙舞的眷戀、嚮往,對垂老白頭翁的憐憫、同情,同時進一步抒發了對美的短暫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從而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和哲理性。
結尾四句點明主旨,收束全詩。「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兩句感嘆美貌的少女轉眼之間將化作白發的老婦,惋惜青春難駐。「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兩句,一切都如同過眼雲煙,迅速消失了!往日繁華熱鬧的游樂場所,如今只有幾只離群的鳥雀在清冷的暮藹中發出幾聲凄苦的悲鳴。末句的最後一個「悲」字,是此詩的基調。
詩的前半首化自東漢宋子侯的樂府歌辭《董嬌嬈》,但經過劉希夷的再創作,更為概括典型。作為前半的結語,「年年歲歲」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當,語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復,不僅排沓回盪,音韻優美,更在於強調了時光流逝的無情事實和聽天由命的無奈情緒,真實動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對比,耐人尋味。結合後半寫白頭老翁的遭遇,可以體會到,詩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對比,而用泛指名詞「人」和「花」對比,不僅是由於七言詩字數的限制,更由於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人,其中也包括了詩人自己。也許,因此產生了不少關於這詩的附會傳說。如《大唐新語》《本事詩》所雲:詩人自己也覺得這兩句詩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即所謂「詩讖」,一年後,詩人果然被害,應了所謂「詩讖」的說法。這類無稽之談的產生與流傳,既反映人們愛惜詩人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這詩情調也過於傷感了。
此詩融會漢魏歌行、南朝近體及梁、陳宮體的藝術經驗,而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的風格。它還汲取樂府詩的敘事間發議論、古詩的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織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用典的長處,是這詩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劉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後,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可見他一生遭遇壓抑,是他產生消極感傷情緒的思想根源。這詩濃厚的感傷情緒,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縛戕害人才的事實。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賞析:
詩的前半首化自東漢宋子侯的樂府歌辭《董嬌嬈》,但經過劉希夷的再創作,更為概括典型。作為前半的結語,「年年歲歲」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當,語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復,不僅排沓回盪,音韻優美,更在於強調了時光流逝的無情事實和聽天由命的無奈情緒,真實動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對比,耐人尋味。結合後半寫白頭老翁的遭遇,可以體會到,詩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對比,而用泛指名詞「人」和「花」對比,不僅是由於七言詩字數的限制,更由於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人,其中也包括了詩人自己。也許,因此產生了不少關於這詩的附會傳說。如《大唐新語》《本事詩》所雲:詩人自己也覺得這兩句詩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即所謂「詩讖」,一年後,詩人果然被害,應了所謂「詩讖」的說法。這類無稽之談的產生與流傳,既反映人們愛惜詩人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這詩情調也過於傷感了。
『玖』 形容花一年四季都盛開的句子
扶桑花朝開暮落,匆匆復匆匆,但是卻跟隨春夏秋冬一路綻放過來,成為春夏秋冬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拾』 贊美花的語句
路邊的蘆花,雖無直刺青天的豪情,也沒有覆蓋大地的綿延,但它不屈的活力,不同的裝點效果,似乎昭示著一個道理:生命的存在,哪怕只是一閃即逝,同樣都是大自然完美畫卷中,不可缺的美好亮點!
深秋的河灘上,一片片潔白的蘆花蒼涼凄美地搖曳著,那從容悠然、寵辱不驚的神姿,讓人怦然心動。那是一種甘於淡泊和寂寞的花絮,依賴著日月精華、風霜雨露生存繁衍著。
小河嘩嘩地東去,蘆花不為之所動;一年一度的雁陣遷徙輪回,蘆花也視而不見,它只是痴迷地固守著腳下這貧瘠的土地。
悠悠上旋的熒火蟲,
停在糖果般的枝頭上。
清秀的草叢一陣飄揚的綠色的海浪,
正在沐浴月光。
彎彎下垂的月亮,
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
正在迎風飄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