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插花之美
1. 請簡要論述茶藝的內涵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
2. 茶室插花的目的是為茶室增添色彩,對嗎
一直以來,茶藝跟花藝都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東方式插花。
在日本的茶室(不知內道日本是不是這容么叫,還是應該叫道場?)也一定會看到花藝作品和茶具的組合。
考高級茶藝師的時候,有一個項目叫茶案布置,很多人也會選擇插花來布置。
茶室插花能跟讓人身心愉悅,為茶室增添色彩。
3. 古代的官家小姐為什麼要學習插花、茶藝,卻不學習
因為古代的達官貴族十分重視女德的培養,而插花、茶藝是能夠陶冶情操的項目。不過不是所有古代女子都有機會學得插花、茶藝,也就那些達官貴族的小姐才有機會, 畢竟要請專業的老師教學,這學費就是普通人家出不了的。至於為什麼不學習,當然是遵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這里的學習,是指不像男子那樣學習,飽讀四書五經之類的,可能也會要接受一些女德的教化吧。
學習插花、茶藝的官家小姐,說得好聽叫陶冶情操,磨練心性。其實也不過是有錢人的玩意,像是一種身份的標榜,為了一種門面,而注重的禮儀。
4. 簡述茶藝的意境之美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
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魂寶。飲茶品茗,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是我國人民生活中一項頗具典型意義並富有特色的生活藝術。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凝結著千千
萬萬愛茶之人的智慧。「美感盡在品茗中,雅趣亦從盞中出」。在飲茶品茗中。接受茶禮的教化。沐浴茶香的熏陶,走進茶藝的境意,推崇茶德的品位。本文謹從品茗文化及其美育功能上作些淺淺的探討。
飲茶禮儀與美育:數千年的中國飲茶史中,積淀著深厚的禮儀文化。這種禮儀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中國的飲茶禮儀是大眾化的,以茶敬客,是每個中國人待人接物的起碼禮節,客來敬茶,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熱情好客。注重友情的傳統美德。
中國自古便有淺茶滿酒之俗成,飲茶講究淺斟慢飲。若滿杯茶遞與客人,便有欺客逐客之嫌,謂之不禮或失禮,淺淺一杯茶,濃郁著人情美,反映了賓主之間和諧溫馨。一杯茶,七分滿。宜淺泡三開,慢飲細品,以顯示文雅與修養。淺茶慢飲,作為一種審美狀態,茶人是把它作為一定程度,一定分寸來把握的,含有我們東方文化中簡約、含蓄、寬容,自律的處世哲學。飲茶禮儀之美,可以高雅人的氣質,規范人的言行舉止,優化人的藝術教養,達到美育之目的。
茶藝之美與美育:茶藝是以茶為載體,經茶人和藝人審美加工使二者珠聯壁合之產物。它以茶音樂,茶詩畫,茶藝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茶對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是一種對人產生精神鼓動,情感愉悅並具審美效應等文化功能的藝術。
茶音樂是以茶為內容創作的詞曲,惜以抒發情思引起聽眾共鳴的藝術形式。如《採茶撲蝶》《茶之舞曲》等。清茶一盞香自幽,悠揚樂曲常相伴,盧士七碗盪詩腹,《茶中雜詠》流百世。歷來的文士茶客對茶進行了出神入化的品飲活動。吟詩作賦狀茶之妙,言茶之功。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精品,成為我國博大精深的茶藝大觀園中一枝極富特色的奇葩。
「樂聲揚,茶藝小姐步出堂,調、沏、端、泡皆文章,水純茶且香」,茶藝表演順應人們求知、求美、求樂的要求,將茶禮茶俗形象化、藝術化地再現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美感,訓練有素的茶藝小姐以准確規范的程序。凈具、勺茶、斟茶、敬茶。手勢輕柔利落。舉止優雅端莊,茶技師傅當堂表演制茶工藝,揉、搓、翻飛,令人眼光繚亂,茶業專家坐堂咨詢。介紹茶業史話,傳授茶葉知識,吸引更多的人識茶、愛茶,弘揚茶文化。茶藝之美,美在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聽茶歌,觀茶畫,吟茶詩,品茶味,使人對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從而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質量,以美啟真,樂趣無究。
品茗意境與美育:飲茶雅稱為品茶,茶人一直有意識地將品茶作為一種顯示高雅素養,寄託感情,表現自我的美的藝術活動來刻意追求,欣賞和創造的。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閑來獨坐,沏上一杯茶,觀杯中湯色之美,亦濃亦淡,如釅如醇;看盞中葉芽之美,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賞手中茶具別致,或古樸大方,或精巧玲瓏,香霧繚繚,雲氣裊裊。細啜慢飲,悠悠回味,只覺齒頰留香,清幽撲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曠神,矜持不燥,物我兩忘。
品茶可雅志,在品茶的意境中,人們追求的是和、清、靜、寂的根本精神,他能使人跨越時空,擺脫人生煩腦,不為名利所累,在超凡脫俗中享受人生的美麗。
品茶可純情。尤如一杯見底的清茶,平淡而磊落,沒有杯來盞去的油膩與嘈雜,更無世俗勢利的虛枉和矯飾,如同茶一樣的品味純正,真切實在。昭示了賓主的修養與品行,以誠摯純化人際溫情。
在品茶的美的意境中品出歲月的艱辛,人生之真諦,生活的美麗。它對於我們的品格修養具有極其豐實的內涵。
茶味之美與教育:當人們以審美的方式飲茶時,特別欣賞茶的內質。茶香寓於味中,茶味以濃鮮、甜、醇為特點,這種絕妙的滋味純屬天然。難以合成,愛茶之人常將不同茶所獨具的風味稱為韻味。茶之韻味,美在不同品種。各有千秋,綠茶味濃烈而後回甘,紅茶味濃厚,黑茶味醇清甘,青茶鮮濃甘純,白茶清涼甜爽,花茶芬芳清雅,茶韻各異,均味濃香永。飲茶之風尚獨領風騷數千年,全在於茶之靈味的誘惑。
茶味先苦澀而後回甘,恰如人生之壯美,它啟示我們格守這樣的人生信條,人生之航旅,不是一帆風順,總會有風浪與挫折相伴。
人生如茶,有淡淡的愁苦,亦有咀嚼不盡的溫馨甘甜,茶味不管有過怎樣濃郁的甘甜或苦澀,最後終會歸於平淡,正如同人生無論有過怎樣的壯觀輝煌,最終總不失質朴與平凡的本真,茶味之美,啟示人們把苦澀吞噬在心田,以濃郁的清香與甘甜怡人,以美啟智,創意出樂觀向上奉獻的高尚情操。
中國茶德與美育:「茶能性淡為吾友,從來佳茗似佳人」。無論在文人雅士的視野中,還是在普通百姓的民俗風情里,茶都被認為是純潔高尚人格的物質載體。茶德之美,成為人類備受崇尚的道德風范、著名茶業專家莊晚芳教授以精闢的語言概括了中國茶德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①茶品性純廉儉育德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於山野寧靜的自然造化,秉性高潔,不入俗流,告誠人們「靜以養身,儉以養德」,尋常百姓家,行廉儉之道,信奉粗茶淡飯,清靜為懷。在艱苦的勞作中安守本分,不慕榮華富貴的虛榮,面對物慾得失的誘惑,不計較更不趨炎附勢,清凈處世,持家創業,內心無愧人生坦然,文人雅士以廉儉昭示清高,清茶待客無須酒,既表現為對以利為朋小人之交的不屑一顧,更含有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深沉內涵。各類茶會茶宴更以其簡朴脫俗之美,開廉儉務實之風尚。
②茶德之功,美真康樂
「仙山靈草濕行雲」,茶由山野鄉徑走向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的營養成份,葯理特徵,養生保健價值及美容功效正引起人們的倍加重視,日趨受到現代人的歡迎。同時,茶以其藝術的魅力進入人們的精神家園,迎合人們求真向善的心理需要,使整天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奔波的人們得以遣興消閑,利心理輕松,忘憂去煩,茶德之功保健養生,求美向真,康樂身心,正是其它飲料所不可替代的物質和精神雙重效應的體現。
③以美揚善,和誠處世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飲茶的意境能孕育出良好的心態,凈化並滋潤著人的生命,「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情誼」之誠摯明倫,「此乃草中英,喜隨眾草長」的謙和之行,「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之為人分寸,茶以其謙卑至誠之美德寄託人的情操。
④茶之情懷,敬愛為人
茶香常伴人情味,茶品人格兩相宜。茶韻致,極得人緣,它使我們在看待現實人生時,持有一種感恩的心態,理性的寬容,以一種高蹈輕揚。波瀾不驚。愛心永存的審美眼光觀看世界,敬愛為人,追求人類友愛的本性。
「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滲透在品茗文化中的倫理道德美的因素,能喚醒人之悟性。純化人的心靈,茶文化之美啟真揚善,端正人的信念與行為,強化道德自律,修心養性,優化人的精神品位。弘揚茶文化,能促進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
摘自360圖書館,謝謝。
5. 茶藝場所對插花的要求有哪些
插花是一門造型藝術,最初源於禮佛供花,現在是人們裝飾生活的重要方式。飲茶專與屬插花一直有著密切的關系。茶藝空間里的插花(茶花)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根據茶藝空間的環境特點選擇花材,並根據茶藝空間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花器,插出符合茶室氛圍的花藝作品。
②茶花要體現茶的精神,追求純真、質朴、清靈、脫俗、清簡,並融入茶道的精神。
③茶花應突出意境的美感,富有詩情畫意的韻味,給人想像的空間,並與茶藝空間融為一體。
④花材數量不宜多,以單數為宜;花材顏色不超過三種,清雅脫俗,體現純真與清簡;花材香型應選擇具有天然青草之香的植物,以免奪了茶香。
⑤茶花適宜東方風格的瓶花藝術,通過線條的粗細、曲直、剛柔表現主題,造型簡約、清新、質朴、復古。
⑥茶花應具有較強的季節感,順應自然之勢,體現植物的本真與簡約。
6. 閑情逸致插花的感悟是什麼
閑情逸致插花的感悟:
茶藝插花多沿襲了東方插花的風格,並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讓我們在茶聚的過程中,品在嘴裡,美在眼裡,靜在心裡。順應自然,是茶室插花的精神內核,因此在選材上,也應以古樸自然為主。
在遊玩時,不妨撿拾可供創作的枯木、苔蘚與老藤,收集生長著菌類的石頭和樹皮,用於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圍。一般以竹、木、草編、藤編、陶、瓷、紫砂等為主。
竹製、木、草編、藤編採用自然的植物材質,本身便顯拙樸,比較適宜自然情趣的造型,基本利用原紋原質的原色。瓷質宜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選深色。
陶器推薦選擇素麵並不添色的,茶席插花與一般的花藝不同,講究的是素、雅、簡和與茶席的和諧。作品強調其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的結合,講究虛實相宜、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左右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審美原則。
中國古今文人追求居境的「清雅」、「脫俗」,和心靈上的「自由」、「性靈」,因而極為崇尚生活的閑情逸致。清代張潮在《幽夢影》寫道:「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山,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要點:
1、文人四般閑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文人生活極致風雅之事。明月臨窗,清風入懷,相邀友人於中式古典之境,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便可超然物外,乘物游心。
2、其中的茶藝插花多沿襲了東方插花的風格,並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讓我們在茶聚的過程中,品在嘴裡,美在眼裡,靜在心裡。
7. 為什麼叫茶藝插花
插花茶藝的話,我想就是茶藝和插花結合一起,所以叫做茶藝插花。當然如果想要學習茶藝或者插花的,個人覺得最好是分開學,畢竟茶藝和插花本身就是兩個概念。
當前,茶藝培訓行業的不正之風,一味地追求拿來主義用教材上課的輕松教學,錯把泡茶流程表演當作了茶藝,錯把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寫成茶藝師資格證或茶藝師證書當作是茶藝師,從不考慮茶行業整體大局,用急功近利和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模式,能讓考證就考證,不能考證就賣茶,多人上當利益大。
8. 初次接觸茶藝,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初次接觸茶藝的話,我想你應該是被茶藝表演,或者是茶室設計,茶文化歷史所吸引,想要去學習,了解認知中國的茶道文化,但是學習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什麼是茶藝,當前很多的茶藝培訓機構,對茶藝的定義其實都是錯誤的或者是誤導大家的。所以想要成為一名茶藝師一定要知道,茶藝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茶藝都是以「茶」為主題的表現形式,插花、掛畫、茶席、境界等方面都不應超越茶這個主體,否則,就是喧賓奪主。這一點國人看起來似乎一點都不感冒,受台灣和日本的影響,在美學、空間上大做文章卻能贏得了許許多多的中年婦女,因為,視頻上美的享受讓大家儼然忘記了「茶藝」,美勝過了一切,記得了學茶藝的初心了
9. 一名優秀的茶藝師因具備什麼素質,與技能。
作為茶藝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為、舉止。茶藝師既要熟悉茶文化知識,又必須掌握熟練的泡茶技能。因為茶藝表演是茶藝師的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所以對茶藝師來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要有規范的等級要求。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了,只要符合以下對茶藝師的要求,你就是一名優秀的茶世師了。
1.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形象要求
茶藝表演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不同於一般的演藝表演。它侵潤這中國的傳統文化,飄逸出中國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靜、明凈、自然的人文氣息因此,茶藝師不僅講究外在形象,更應注重內在氣質的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不僅要注意泡茶過程是否完整,動作是否准確到位,而且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並在茶藝表演的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並加深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關專家認為,初學茶藝者不妨可以從自然和諧、從容優雅等方面著手努力。
有茶藝表演,就有與觀眾的交流。茶藝師的舉止是至關重要的。人的舉止表露著人的思想及情感,它包括動作、手勢、體態、姿態的和諧美觀及表情、眼神、服裝、佩飾的自然統一。因為成功的表演,不知是沖泡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的過程,同時表演本身也是一次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因此,茶藝師必須在平時的訓練中全身心的投入,在動作和形體訓練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靈感受,體會茶的純潔無私和奉獻精神。
2.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氣質要求
茶藝師的氣質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藝術造詣。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此,中國的茶藝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和精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就要求茶藝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這樣才能表達出茶藝的「精、氣、神」。
茶藝表演往往宛如一條清澈的小溪,讓觀賞者靜靜地體會出其中的幽香雅韻。如果茶藝師缺乏文化底蘊,只有「形似」,那麼觀賞者恐怕只能看到幾個茶藝表演者在手忙腳亂地「做戲」,不可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談不上美的熏陶。
3.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環境要求
古往今來,歷代名家無不注重品茗環境的選擇,企望能有個「景、情、味」叄者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最佳的心境和精神狀態。茶好,水靈,具精和正確的泡茶技藝是早就一杯好茶的重要條件,加上有一個清幽的環境,這是已不是單純的飲茶了,而是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因此,茶的品飲,品茗環境的營造,都是很重要的。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是茶藝表演最為理想的環境品茗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組成。公共品茗場所,因其層次、格調不一,要求也不一樣。對於大眾飲茶場所,可用入鄉隨俗的方式來營造環境,其建築物不必過於講究,竹樓、瓦房、木屋、草舍等都可以為公共品茗場所,先決條件是採光好,讓人感到明快,室內擺設可以簡朴,桌椅板凳,整齊清潔即可。大碗茶也好,壺茶也罷,都應干凈衛生,物美價廉。
總之,茶藝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四周可陳列茶文化的藝術品,或一幅畫、一件陶瓷工藝品、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個盆景等,這些都應隨著主題的不同而布置,或絢麗、或幽雅、或朴實、或寧靜,盡可能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如陽台、門庭小花園甚至牆角等等,只要布置得當,窗明幾凈,都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茶藝表演和品茗環境。
4.茶藝師茶藝表演時插花的運用
茶藝表演插花的意境:茶藝表演插花崇幽賞靜,清心寡慾,體會天地之道為旨趣,其藝術特質是「清」、「遠」,追求恬靜、簡約、超凡脫俗的純真之情,其手法以單純簡約和朴實為主,以平實為技法,把握花器一體,達到應情適意的目的。
在花材選擇上,應選用時令花木,塬野和高山采來的野花或院子里種植的花均可。花形要小,以體現出謙美的風格。
5.茶藝師茶藝表演時中的服飾要求
茶藝師的服裝應端莊大方,自然合體。女茶藝師的著裝可以是色彩鮮艷的綢緞旗袍,或江南藍印花布服飾,切忌穿輕浮的袒胸衣或無袖衣、半透明衣。男士茶藝師可穿西裝打領帶或中式服裝。
茶藝師的服飾,還應該與表演的主題相符合,力求有效地襯托茶藝表演的主題。如「唐代宮廷茶禮」表演,表演者的服飾應該是唐代宮廷服飾;而「白族叄道茶」表演,應著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裝;「禪茶」表演,則以蟬衣為宜等。
6.茶藝師茶藝表演時中的音樂配合
茶藝表演,應有音樂相配合音樂響起,觀眾容易走入觀眾的角色,而茶藝師也容易進入表演者的角色如同服飾一樣,所配音樂應與茶藝表演的主題相符合正如「西湖茶禮」用江南絲竹的音樂;「禪茶」用佛教音樂;「公劉子朱權茶道」用古箏音樂等
7.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葉選擇
茶藝表演中用茶必須精良,忌粗老,用知名度較高的名優茶更好,經講解茶的品名後,易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提高品茶的慾望,從而有利於提高全場氣氛。用名優綠茶、上等祁紅、滇紅、鐵觀音、茉莉花茶和白茶等均可。但不宜用紅碎茶、袋泡茶、速溶茶、灌裝茶和雜味茶等、因這些茶不易看清外形,會使表演遜色。
8.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具搭配
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具搭配宜協調和諧。泡什麼茶就應選什麼茶具與之匹配泡茶用具的選擇既要注意觀賞性,又要兼顧習慣性。選擇茶具、首先講究實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觀。茶具或典雅、或古樸,各有韻味,不需追求奢華高貴。為了豐富茶藝表演的形式,增加觀賞價值,茶藝師在茶具搭配時,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以只要不打破其內在的科學性即可。
9.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位置、順序、動作
茶藝師茶藝表演位置、順序、動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場的順序;行走的路線、動作幅度;手拿器物的位置;沏泡茶的順序、動作;敬茶、奉茶的順序、動作;客人的位置;器物進出的位置、擺放的位置、移動的順序及路線等等。
10.茶藝師待客言談舉止
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素質修養的外在表現。在招待客人時,茶藝師的言談舉止應莊重得體,落落大方,在茶藝活動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言談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