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產區
❶ 中國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在哪
河南省許昌市抄通過實施襲超常規的舉措,已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和銷售集散地,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了產業升級。截至2011,全市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61萬畝,年產花木達22億株(盆),已擁有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四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花木年產值達26億元。
❷ 花卉專業生產基地在哪裡建立的
目前各省市建立了各自的花卉專業生產基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以滿足市場版需求和佔領市場份額如珠江三角洲權形成了觀花類盆花和觀葉類盆花生產銷售和流通基地,生產量佔全國70%以上;江蘇浙江河南四川等是主要盆花盆景生產基地此外,北京的芍葯,廣東的金橘,天津的仙客來,雲南的山茶,安徽馬鞍山的君子蘭,湖南的紅楓,湖北的荷花桂花,江西的金邊瑞香佛手,四川的木芙蓉蘭花,甘肅蘭州的大麗花等地方名花也都建立了規模化生產基地一批批盆栽植物的龍頭企業正在逐步形成
❸ 國內大型花卉產地有哪些
中國最主要的鮮花產地為昆明、廣州。
雲南昆明有兩個主要的鮮花市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鮮花產地,一是昆明斗南花卉市場,二是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這兩個市場主要出產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滿天星、情人草、勿忘我等幾十種鮮花,大部分鮮花質量在國內屬於上乘,同時,兩個市場各有特色。
廣州的鮮花市場位於廣州芳村嶺南,是目前國內的第二大鮮花產地,主要優勢產品為菊花、劍蘭及部分切葉、玫瑰,廣州嶺南花卉市場內同樣有很多專業的鮮花代理商,為廣大花店省去了不少麻煩。
另外,其他各地分布有零散的鮮切花基地,種植適宜各自氣候的鮮花,如:海南是中國主要的切葉及熱帶花卉的產地,遼寧凌源出產優質百合、劍蘭,上海有非洲菊、康乃馨出產,甘肅產有百合,鬱金香等。
(3)花卉生產區擴展閱讀
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稱,雲南有寒、溫、熱3個氣候帶7種氣候類型,與非洲(肯亞)、南美洲(哥倫比亞、厄瓜多)並稱為世界三大最適宜花卉生產的地區。
2017年,雲南省花卉種植面積156.2萬畝,實現綜合產值503.2億元。其中,鮮切花種植面積21.8萬畝,產量110.3億支,花農收入121.1億元。
雲南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地,鮮切花生產面積、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產值居全球第二。位於昆明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鮮花交易市場,在亞洲地區擁有產品定價權和市場話語權。
王平華補充說道: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是中國唯一一個產地型專業展會活動,在促進業界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和貿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❹ 高中地理 .1.昆明附近區域是我國著名的花卉生產基地之一,試分析當地花卉生產的有利條件 2.你是否贊
1,自然條件:四季如春,陽光充足,降水豐富,水源充足。地廣人稀,土壤肥力高。社會條件;有多年花卉生產經驗,交通發達,方便運輸。有廣闊的市場。
2。同意。怒江地處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交匯處水能資源充足。
❺ 雲南花卉產地有哪些
雲南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等的相互作用,造成了雲南土壤類型的多種多樣及垂直分布的特點。全省初步劃分有16個土類,佔全國土類的1/4,其中,紅壤佔全省土地面積的一半,是省內分布最廣、最重要的土地資源,故雲南有「紅土高原」、「紅土地」之稱。
雲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植物類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得、外來的植物種類和類群都很多。在全國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就佔60%以上,被譽為「植物王國」。雲南樹種繁多,類型多樣,葯用植物、香料植物、觀賞植物在全省范圍內均有分布,故雲南還有「葯物寶庫」、「香料之鄉」、「天然花園」之稱。其中可供觀賞的奇花異卉、美葉良木近2500多種。因此,雲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花卉王國。這不僅是世界上觀賞植物寶貴的種質基因庫,也是雲南發展花卉產業的資源保障。雲南是世界上許多著名花卉品種的原生地,如百合、山茶等,同時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花卉資源有待開發。
雲南省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這使各種氣候類型的花卉,無論是溫帶的,還是熱帶、亞熱帶的,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適生地。尤其是以昆明、玉溪為中心的滇中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世界上主要的鮮切花品種在這里都能實現周年規模化生產,而且品質好,生產設施要求不高。
另外,雲南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具有光照充分而且紫外線強度大、溫差大等特點,這使引進的蝴蝶蘭、康乃馨、玫瑰等很多花卉品種的栽培效果都好於原產地,在花朵碩大、色彩艷麗等方面超過了引進地。
雲南花卉產業的發展始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政府扶持,雲南花卉已取得較快的發展。從1994年開始,雲南鮮切花產量一直保持全國第一的地位,目前雲南省年產鮮切花13億枝,佔全國鮮切花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百合之鄉——阿子營地處高原明珠滇池的源頭——昆明市松華壩水源保護區,距昆明30公里。百合花種植的最佳適宜區,已成為雲南省最大的百合花生產基地,是中國夏秋百合的優勢主產區之一。
晉寧位於滇池南岸,屬昆明市郊縣區,與玉溪市接壤,花卉栽種主要以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4大切花為主,種植品種有120多個系列品種。
呈貢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和昆明花卉拍賣交易市場,是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花卉交易中心,「斗南花卉」於2007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滇西北的山茶、杜鵑品種多樣,品質也出眾。
雲南省5萬畝花卉生產基地布局為:以崑曲高速路沿線為主,建立5000畝花卉示範園區,吸引國內外企業到雲南進行花卉產業開發;以昆明、玉溪為中心,溫帶切花生產基地達到 3.5萬畝;以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為中心的球根花卉生產及示範基地達到4000畝;西雙版納、元謀和元江等熱帶地區建立熱帶花卉生產基地達到5000畝;昆明地區建立蘭花和盆花生產基地達到1000畝。
❻ 做花卉生產基地需要做哪些准備
無菌室是組織培養復技術上用的制。
最主要需要一流的栽培技術人才。
1 首先確定主要生產植物的種類與市場。
2 依據本地區的特點,確定生產展示這些植物所需要的條件,如果有必要,要建設溫室。
3 確定栽培方式,對土樣與水樣做必要的分析,尤其是無土栽培。
4 多考慮特色種植。突破傳統栽培管理技術。
5 配套設施建設。
❼ 我國的的花卉生產基地有哪些都生產那些花卉
(1)滇中地區優質花卉生產基地在呈貢、官渡、西山、晉寧、安寧、嵩明、澄江、江回川、通海、麒答麟等15個縣建設3萬畝以溫帶鮮切花、切葉、蝴蝶蘭、盆花、盆景為主的優質花卉生產基地。 (2)滇南熱帶花卉生產基地在景洪、思茅、元江、金平、潞西等10縣建設l萬畝以熱帶蘭花、紅掌、鶴望蘭、火焰蕉等為主的優質花卉生產基地。 (3)滇西北球根花卉生產基地在中甸、麗江2縣建設l萬畝以鬱金香、百合、毛莨、鳶尾等為主的優質球根花卉生產基地。 (4)優質花卉種於(種苗、種球)繁殖基地。在昆明、玉溪、曲靖、麗江等地擇優選擇一批企業(基地),重點開展花卉的種子、種苗、種球生產。「十五」期間形成年產1億株種苗、 2000萬頭種球和1000公斤草花種子的生產能力。
雲南是全國最大的鮮切花基地,廣州順德觀葉盆栽植物,福建漳州水仙仙人球,浙江蕭山花木,江蘇南京雪松,湖面瀏陽紅繼木這家些都是地方特色做得最大的。山西沒有。
❽ 我國各地區主要生產的花卉有那些
1.華北,一般常見草花有百日草、一串紅、大麗花、萬壽菊、鳳仙、雞冠花。
天津: 仙客來、積水窪地還生長有蘆華、菖蒲、菱角、蓮藕;
河北: 仙客來、火鶴、月季、金銀花、大麗花;
河南: 牡丹、蝴蝶蘭、菊花、玫瑰、;
山東: 杜鵑、菏澤牡丹;
山西: 一品紅、鳳梨、紅掌、大花蕙蘭;
內蒙古:天然野生花卉,有金蓮花,芍葯、烏頭、野罌栗、白屈菜、報春花、玉竹、三七;
2. 東北,以季節性草花、葯用花卉、球根為主。
遼寧:君子蘭,凌源唐菖蒲、百合種球,大連鮮切花康乃馨、菊花、非洲菊、馬蹄蓮、唐菖蒲、百合、萬壽菊、月季;
吉林:季節性草花、向日葵、長白山人參;
黑龍江:珍貴葯用植物有人參、黃芪、刺艽加,季節性的草花,野生花卉。
3. 西北,季節性草花萬壽菊、一串紅、雞冠花、孔雀草,野生花卉、葯用植物。
陝西:鮮切花、盆花、盆景以及大型的常綠觀葉花木;
甘肅:百合、劍蘭、鬱金香等球根類花卉;
青海:季節性花卉、野生草原花卉;
寧夏:野生花卉、中草葯花卉,枸杞子、甘草、貢棗、麻黃、黃花菜、蓮藕、向曰葵;
新疆:野生花卉;
4. 西南,花卉種類多,百日草、千日紅、大波斯菊、萬壽菊、雛菊、向日葵、蛇鞭菊、菊芋、馬蹄蓮、大麗花、大牽牛、矮牽牛、彩葉草、羽衣甘藍、驅蚊香草、天竺葵、百合、雞冠花、藿香薊、中國蘭、虎頭蘭、大花蕙蘭、蝴蝶蘭、鳳仙花、令箭荷花、晷花、量天尺、蘆薈、仙人掌、仙人球、金琥、蓮花掌、紅掌、勿忘我、仙客來、倒掛金鍾、富貴竹
四川:萬壽菊、三色堇、一串紅、葉牡丹、彩葉草、重瓣非洲鳳仙、蘭花、富貴竹等各類盆花、草花;西昌市「中國花木之鄉;
雲南:各種鮮切花,玫瑰、百合、鬱金香、康乃馨、滿天星、非洲菊、仙客來、蘭花、比利時杜鵑、重瓣天竺葵,各種盆花、草花等;
貴州:野生花卉、中草葯花卉豐富,孔雀草、花毛茛、葉牡丹;
西藏:野生花卉多,劍蘭、虎頭蘭、天竺葵、黃牡丹、大花綉球、玫瑰、思竹、格桑花、大百合花、卓瑪花、杜鵑花;
5. 華中,草花以百日草、千日紅、萬壽菊、雞冠花、一串紅、三色堇、石竹、矮牽牛、非洲鳳仙為主。
湖北:百日草、千日紅、萬壽菊、雞冠花、一串紅、三色堇、雜交石竹、矮牽牛、非洲鳳仙;
湖南:草花、盆花、盆景、木本花卉種類較多;
江西:花木種類較多;
安徽:草花品種有一串紅、菊花、三色堇、雞冠花、彩葉草、葉牡丹等。山地和丘陵地帶的野生草花也不少;
6. 華東,瓜葉菊、蒲苞花、報春花、仙客來、球根海棠、新幾內亞鳳仙、香石竹、非洲菊、勛章菊、大麗花、蝴蝶花、萬壽菊、一串紅、金魚草、矮牽牛、四季海棠、三色堇、雞冠花、羽衣甘藍、天竺葵、小菊、大麗花、香石竹、美女櫻、百日草、非洲鳳仙、百合、鬱金香、金魚草、金盞菊、向日葵、千日紅、飛燕草、紫羅蘭、夕霧草、洋桔梗。
7. 華南,草花、盆花、鮮切花、盆景、觀葉植物種類均豐富齊全。
❾ 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都有那些
區域化產業抄形成了以雲南、襲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為重點的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江蘇、浙江、上海為重點的長江三角州花卉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部花卉產區。
❿ 中國各地的花卉生產分布分析
花
卉業一直被看做朝陽產業和新的
經濟增長點。伴隨著改革開放後
經濟的飛速發展,
近三十年來,
一直呈現
出持續、
穩定、
高速的發展態勢。尤其是
近幾年,
更是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08
年
11
月
14
日
農
業
部
發
布
的
2007
年全國花卉統計數據顯示,
2007
年
我國花卉生產總面積為
75
萬公頃,
比
2006
年的
72.2
萬公頃略有增加;
花卉銷
售總額
613.7
億元,
較
2006
年的
556.2
億
元增加了
10.3%,
增幅明顯。從數據中我
們可以看到中國花卉行業的飛速發展。
我國花卉業與世界發達國家,
甚至
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
還存在較大的差
距。我國素有
「園林之母」
的美稱,
是一
個花卉資源大國。雖然這些年我們的花
卉業在穩步發展,
但與此美稱相比還有
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國內外巨大的市場
需求也相去甚遠。目前在全球花卉業競
爭十分激烈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
我國
的花卉業產業化程度低、
產品質量參差
不齊的現象尤為突出。可以說,
我國的
花卉產業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又擁有機會。然而,
花卉業要進一步健
康發展,
真正成為
「三高」
產業,
目前還
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現狀
花卉行業的產業化程度較低
1.
規模化生產程度低
近些年,
花卉的產銷情況一直處於
穩步上升階段,
但數量上的增加只是發
展的一個方面。和其他行業相比,
花卉
行業的經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個體
花農中,
還沒有形成一個產業鏈。大多
數的小規模企業和花農只是憑借著多年
的栽培經驗進行花卉生產,
同時由於設
施不齊備,
受氣候的影響較大,
高投入低
產出的情況較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造
成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難以形成
規模效益。
近年來,
花卉種植、
銷售的穩步發展
使我們看到了花卉產業光明的未來,
但
花卉產業不單包括這兩方面,
花卉行業
中的其它組成部分其實更是大有可為。
企業對於新品種、
盆器、
生產設備、
銷售
包裝、
養護產品所需的材料、
工具等的開
發,
在企業獲利的同時,
可以完善從研
發、
生產、
銷售到售後服務一系列的花卉
相關產業的發展,
擺脫我國花卉業發展
對國外的依賴,
促進中國花卉業的整體
提升。
2.
缺乏行業標准
我國還沒有啟動花卉質量管理體
系,
多數花卉種植者還沒有達標的意識,
管理部門沒有貫標的措施。在生產中,
缺乏技術規程;
流通中,
對儲存、
包裝、
運
輸等沒有嚴格的技術要求;
交易中,
沒有
市場准入制度。企業不掌握、
不熟悉質
量等級情況、
檢測技術和測試指標,
在對
外貿易時只能聽從進口國
(商)
的操縱,
經常遭到無理退貨或壓級壓價,
造成重
大的經濟損失。
3.
科技水平較低、
科技力量薄弱
花卉的種植曾經被認為是一個靠天
吃飯的行業,
和其他作物的種植沒有區
別。雖然它屬於農業范疇,
但要實現利
益最大化,
絕不是一塊肥沃的土地、
簡陋
的溫室和一群有經驗的花農就可以實現
的,
這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如
果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
就可以節省人
力物力,
在產量大增的情況下實現標准
化生產。2009
年春天,
國內的八個省市
遭遇了重度乾旱,
種植花卉所需的水資
源極度缺乏。如果在生產中應用潮汐式
灌溉或滴灌技術,
就可以使耗水量大大
減少,
這也方便了濕度的調控,
將病蟲害
侵襲的危險降到了最低。
「科技興花」
是花卉產業發展的必由
之路。
世界花卉生產與貿易之間的競爭,
實質上是科技水平與人才的較量。大多
數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
對新品
種、
新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較差。而
在花卉業發達國家,
不僅從業者普遍受
過中等專業教育,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
所佔的比例也較高。花卉人才匱乏的問
題直接影響到花卉產業的發展。
另外,
現階段我國花卉研究轉化率
低。新品種、
新技術是花卉產業發展的
基礎,
新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轉化為生
產力直接影響著花卉產業的發展。一些
新產品、
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多集中於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與實際生產應用
還有一定的距離。缺乏對新產品開發的
投入,
長此以往中國花卉產業就會沒有
自己的產品,
沒有自己的特色,
成為無根
產業,
更談不上今後的繁榮發展,
也不符
合國家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對花卉資源的利用方式不佳
我國是世界花卉種質資源寶庫之
一,
但每逢節假日裝點城市的國產花卉
品種屈指可數,
一串紅、
三色堇、
矮牽牛、
萬壽菊等幾種花卉用遍大江南北,
淡化
了城市的個性。
而一些國外城市如倫敦、
華盛頓、
巴黎、
東京等地,
則分別配置應
用著
1500
3000
種觀賞植物。
相比之下,
我國對於資源的合理利用
就遜色了許多。開發量少不僅影響了城
市景觀,
更或多或少地挫敗了科研工作者
培育新品種的信心。許多珍貴的花卉種
質資源很容易就被外人通過各種方式
「盜
走」
,
成為他人的育種材料,
育出的新品種
再返銷回來。玫瑰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玫瑰花由歐洲植物學家在
18
世紀
育種成功。而培育這些品種所用的
15
個原種中,
有
10
個原產中國。由於現代
月季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好,
如今我國產
銷所需的玫瑰切花、
種苗等均須進口,
使
「玫瑰之鄉」
的美名拱手讓人,
令人遺憾。
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
改革開放
30
年來,
我國花卉業區域
布局明顯優化。
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廣東、
雲南、
遼寧、
四川和江蘇為主的切花生產
區域;
以江蘇、
河南、
浙江、
山東、
湖南為
主的觀賞苗木生產區域;
以四川、
廣東、
福建、
浙江、
湖南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
一些我國特有的傳統花卉產區和產品,
如洛陽、
菏澤的牡丹,
大理、
金華的茶花,
漳州的水仙花,
鄢陵的蠟梅等,
得到了進
一步鞏固和發展。
各地找到自己在花卉產業中的產品
定位固然重要,
但再次審視這些產銷情況
排名前列的省市,
我們發現南方城市明顯
多於北方,
東部發展明顯好於西部,
特色
花卉產區數目屈指可數並且長年沒有增
加。國內花卉產業發展主要受氣候資源、
地理位置以及能源與勞動力成本的影響,
在激烈競爭中,
有的地區花卉業已經成為
支柱產業,
但有的地區發展較慢,
出現了
地域之間發展極不平衡的現象。但每個
地區都有適宜本地區生長的鄉土植物,
將
其開發為不同規格不同花色的系列商品,
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精,
提高本土花卉
的市場競爭力,
擴大生產規模銷往其他地
區,
不僅可以降低管理和維護成本,
還可
以讓更多的人通過植物認識一個企業、
甚
至一個城市,
建立又一張
「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