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柳如是花卉

柳如是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4-25 16:49:41

❶ 歷史上有哪些女畫家﹖

繆嘉蕙,字素筠,晚清宮廷畫家。她是慈禧太後執政後期,圍繞在這個最高掌權者身邊重要的小人物之一。

曾蘭芳,蕙質蘭心的曾蘭芳,為鎮雄縣清咸豐舉人曾景福之女,自幼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通經史,學書畫,特別善於花鳥國畫,用筆工整,描繪精細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 管道升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趙孟�\,字子昂,號松雪,他在字畫方面都頗有造詣,趙孟�\官居江浙儒學提舉,是一位文化高官。

柳如是(1618-1664年),本姓楊,名愛兒,字如是,號影憐、河東君,江蘇吳江人。早年曾為南京名妓,後歸「東林領袖」錢謙益為妾。她博考群籍,能書擅畫,與黃媛介為詩、畫密友。柳如是雖賦才情,但流存下的畫作甚少。

顧眉(1619-1664年),字眉生,一字眉庄,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後為崇禎進士龔鼎孳(字孝升)寵妾,改姓徐,號善財君、梅生,時稱橫波夫人。她才貌雙全,精詩擅畫,通曉音律。尤以撇筆畫墨蘭為人稱絕,與以畫蘭著稱的馬守真難分伯仲。清張庚《國朝畫征錄》稱其:「工墨蘭,獨出己意,不襲前人法。」古代女畫家無論閨閣還是妓家,她們的畫不為人所重,其原因之一是她們在創作上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顧眉畫蘭能不襲前人之法,實屬難得。

李因(1610-1685年),字今生,號是庵、龕山逸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江浙名妓,後嫁光祿寺少卿葛征奇為妾。她擅墨筆山水、花鳥。山水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點染,「以煙雲掩映樹石」。花鳥畫在師法明中晚期陳淳(字道復,號白陽山人)的寫意畫風基礎上,又以自然為師,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她最終在創作上避開了女畫家慣有的構圖小氣、筆致纖弱等弊病,以瀟灑隨意及疏爽雋逸的藝術風貌備受時人贊許。

文俶(1595—1634年),字端容,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文從簡女,文徵明玄孫女,精於花草蟲蝶畫的創作。花鳥畫是女性畫家們最熱衷表現的題材,出於女性細膩的情感和她們對花鳥特有的偏愛,及花鳥具有托物言志、比興的審美意趣,促使深居中的女子,對自己生活中最常見的花鳥加以表現並形成了一定的創作規模,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明末錢謙益給予文俶的藝術極高的評價:「點染寫生,自出新意,畫家以為本朝獨絕。」清代張庚在《國朝畫征續錄》中則賦予文俶更高的贊譽:「吳中閨秀工丹青者,三百年來推文俶為獨絕雲。」

薛素素(生卒年不詳),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她是位相貌俊美,而於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綉等又無所不能的江南名妓。繪畫上的造詣更使她從容地走進文人們的筆墨酬答之中。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胡應麟《甲乙剩言》)

方維儀(1585-1668年),名仲賢,字維儀,桐城(今屬安徽)人。人物畫創作在女性畫家的筆下較為豐富,既有仕女畫,又有宗教人物畫、還有反映男性社會生活方面的作品。這其中表現救苦救難教義的佛像畫最多,婦女們既已墜入塵寰中的苦境,自然嚮往解脫痛苦。方維儀便因命運坎坷多難,導致她畢生以虔誠之心繪制帶有救苦救難教義的觀音、羅漢像,以求精神上的寄託。

馬守真(1548-1604年),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她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財重義。其往來於文人墨客間,尤與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為友善。馬守真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此自號「馬湘蘭」。其作品不注重對蘭之外在形態的細致刻劃,而重在通過對蘭的描繪抒發內心之逸氣。其筆下之蘭具有脫俗的飄逸之氣與野趣,與男性文人畫家,尤其是「吳門畫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著更多的相近之處,反映了妓家對男性文人畫家的迎合性及師承性。

李翠蘭,生平不詳,擅以宋李公麟白描法創作人物畫,線條外柔內剛,富有表現力度。

仇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明代中期,號杜陵內史,原籍江蘇太倉,寓居吳郡。當女性在封建社會的重重倫理道德的束縛下,政治上無地位、經濟上不獨立、婚姻中不自主時,她們的繪畫藝術亦不為社會所關注,只是在專業性較強的書籍中才有關於她們簡單而重復的記載。仇珠僅知為「吳門畫派」畫家仇英之女。她自幼觀父作畫,漸通筆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筆重彩人物畫風的影響,擅繪仕女畫,筆致工細精整,設色於明麗鮮亮中毫無媚俗浮躁之氣。

傅道坤(生卒年不詳),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影響,喜書擅畫,「尤工山水,唐宋名畫,臨摹逼真,筆意清麗,神色飛動,咸比之管夫人。」(明姜紹書《無聲詩史》)

❷ 修水五絕是哪五絕

黃庭堅不在五傑之內。五傑是指下面陳門五傑。
陳寶箴(1831-1900) 派觀善,字相真,號右銘,清道光十一年辛卯 (1831)正月十八日生於今修水桃里竹塅。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入義寧州學讀書,成豐元年辛亥(1851)試中舉人。初在鄉從父辦團練,因率團練協助克復義寧州城有功,成豐皇帝諭以知縣後補,並盡先選用。1860年入京會試未中,一度留京,與四方俊雅之士交往。1862年往安慶謁見兩江總督曾國藩,被尊為上賓,1865年被保薦覲見皇帝,授予候補知府。1875年授辰、靖、永、沅道官職,光緒六年庚辰(1880)改官河北道,十六年庚寅(1890)任湖北按察使,二十年甲午(1894)調直隸布政使,另年秋,升任湖南巡撫,一直到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政變。
陳寶箴在湖南巡撫任職期間,積極推行新政,開設時務學堂,辦礦務,出刊《湘學報》,整頓吏治,革除舊習,啟用和向上推薦維新人物譚嗣同、梁啟超等。1898年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維新時,他在湖南首先響應,成為全國諸省中之佼佼者。百日維新失敗後被革職,年終攜家屬和夫人靈柩離湘回江西,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微疾而終,葬新建西山山青 廬,享年70歲。
陳寶箴生有二子二女,長子三立、次子三畏,長女嫁湖南東安席寶田之子席曜衡,次女早殤。
陳三立(1853-1937) 字伯嚴,晚年自號散原,陳寶箴長子,清咸豐三年癸丑九月(1853)生於今修水桃里竹塅。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中舉,十二年丙戌(1886)中進士,授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因淡於名利,未實際就職,在京城與許多維新志士游學論事,立志革新朝政。其父陳寶箴為湖南巡撫時,佐行新政,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合稱「四公子」,變法失敗後革職,從此產生不再問政的消極思想,後遂終身不仕。他是近代著名愛國詩人,「同光體」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37年盧溝橋事變,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對日寇的利誘拉攏,概不理睬。同年九月間,寓居北平西城姚家胡同的陳三立氣憤病發,誓不服葯,絕食五日而死,其靈柩厝於北平某寺,1948年落葬於杭州牌坊山。四十年代,國民政府將贛西北重點中學命名為散原中學(即今修水第一中學),以示對陳三立的紀念。陳三立有《散原精舍詩人集》傳世,生有子五:衡恪、隆恪、寅恪、方恪、登恪。
陳衡恪(1876—1923) 字師曾,三立長子,近代著名畫家,與齊白石齊名,又以篆刻、書法、詩文兼長。他最長於山水畫,但其他如花卉、蟲、鳥、人物等,也都有很高造詣。師曾與齊白石、魯迅友誼密切,極受齊白石、魯迅推崇。師曾生平著作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研究》、《槐堂詩鈔》、《染倉寶印存》等。1923年8月,師曾病亡,中外藝術界都深表痛惜。北京文藝界在江西會館舉行隆重追悼會,並展出了他的遺作。1925年安葬在杭州西湖牌坊山。黃庭堅紀念館藏有他的書畫作品《梅》、《蘭》、《作畫感成詩》。
陳寅恪(1890—1969) 三立三子,現代著名的史學家,大學教授,曾留學德、瑞、法、美等國。先後在清華大學、廣西大學、成都京燕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任教,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他通曉英、法、俄、日、德等11國14種文字。其著作舉其大者有9種,《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陶淵明思想與清談之關系》、《歷史研究》、《述晉王導的功業》、《秦婦吟校箋》、《柳如是別傳》、《金明館叢稿》及《塞柳堂集》、《陳寅恪詩存》、《陳寅恪文集》。被史學界稱為「一代宗師」,1969年10月在廣州病逝。
陳封懷(1900—1993) 陳衡恪次子。1922年,就讀於金陵大學農科,1927年,畢業東南大學生物系。1934—1936年,留學在國愛丁堡植物園。歸國後,歷任廬山植物園、華南植物園主任、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是我國植物園創始人之一,為我國的植物園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於1981年當選為第九屆國際植物園協會常務委員。所著《中國植物志·報春花捲》,獲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修水縣城建有「五傑廣場」,以紀念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五位地方傑出名人。

❸ 拙政園的資料

不知道拙政園的導游詞對你有沒有幫助?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後,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後任永嘉知縣,罷官後居家,心裡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徵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岳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於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復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巋然兀立,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開門進去,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段描寫,用在這里非常貼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兩園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❹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女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

第一位:狐狸精美女妲己
幾乎中國古代每個王朝的滅亡,都或多或少的與美女有關,當然最著名的例子要算「妲己亡殷」了,妲己的狐媚另紂王言聽計從、魂不守舍,酒池肉林、挖人心肝,最後好端端的一個殷商毀了,難怪後世把小三兒叫做「狐狸精」,看來妲己確實有迷死人

第二位:傾城美女褒姒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雖然不是為了褒姒所寫,但恰恰正是褒姒的寫照,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煙戲諸候,問世間還有哪個女子的微笑有這么大的威力?

第三位:沉魚美女西施
西施位居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魚」之稱,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詩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這樣看來,連生病的時候都這么漂亮,可見西施的美麗。

第四位:落雁美女王昭君
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王昭君這個大美女出了塞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看來一個美女能引發一場戰爭,也能阻止一場戰爭啊!

第五位:閉月美女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的「閉月」,古今中外,有權的男人大凡與絕色的美貌佳人攪和在一起,往往被美人弄得身敗名裂。但盡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鶩,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呂布為了這個女人把乾爹董卓都幹掉了,可見貂蟬美女的絕色!

第六位:羞花美女楊玉環
楊玉環這個肥姐姐如果到現在看,可能不算什麼美女,但是在唐玄宗眼裡,那可是能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人兒,連荔枝都因為這位姐姐改名為妃子笑了,可以得出楊玉環的魅力所在。

第七位:瘦身美女趙飛燕
如果說楊玉環是胖美眉的代表,那趙飛燕就是瘦美眉的目標了,趙飛燕由於體態輕盈,據說能「掌上舞」,故稱「飛燕」。後來人稱的「燕瘦環肥」的「燕」就是趙飛燕,比喻體態瘦削輕盈的美女,在目前以瘦為美的時代,趙飛燕入選中國古代十大美女,是當人不讓的。

第八位:跨時代美女蕭皇後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後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歷經隋煬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如果說蕭皇後不是大美女,那還有天理嗎?

第九位:蘇州名妓陳圓圓
陳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為了這位美女,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就是這個美女,不僅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還大大推進了清朝定都北京和大清王朝的建立與崛起。

第十位:二奶美女李師師
李師師顯然是一個成功的二奶,寧當交際花也不當妃子,正是現代社會某些女性的人生觀,皇帝也好,宰相也好,就連水泊梁山的好漢也好,都被李師師睡過,可以看出這個二奶美女有多吸引人了!

❺ 姓柳的名人名事

【柳姓得姓始祖】
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孫,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就封,為第一代魯公,下傳至春秋魯孝公時,生有一子叫展,展之孫無駭以王父字為氏,始姓展。無駭生子展禽,名獲,字禽或季,魯國大夫,曾掌管刑獄,食邑於柳下。據說他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展禽死後,因其有坐懷不亂之美德,故謚曰「惠」,史稱「柳下惠」。(《淮南子》說展禽門前種有很多棵柳樹,由於他講究惠德而被人稱之為「柳下惠」)。孟子贊之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柳下惠的後人以其封邑為氏,稱柳氏。「柳下惠坐懷不亂」,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個著名典故。這位被孟子贊譽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正是中國柳姓的始祖。
【柳姓歷史名人】
柳 庄:春秋時衛國人,為衛獻公之臣。以賢德著於朝野。他死後。衛獻公哭祭時說:「在臣柳庄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認為他對國家非學重要。
柳 亨:字嘉禮,隋大業末,為王屋長,陷李密,已而歸京師。姿貌魁異,高祖奇之,以外孫竇妻之。三遷左衛中郎將,壽陵縣男。以罪貶邛州刺史,進散騎常侍。代還,數年不得調。持兄喪,方葬,會太宗幸南山,因得召見,哀之。數日,入對北門,拜光祿少卿。亨射獵無檢,帝謂曰:「卿於朕舊且親,然多交遊,自今宜少戒。」亨由是痛飭厲,謝賓客,身安靜素,力吏事。終檢校岐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幽州都督,謚曰恭。
柳 彧:字幼文,柳卓七世孫,柳仲禮之子。柳彧自幼好學,被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記室,後出為寧州總管掾,自薦為司武中士,轉遷鄭州守令。隋文帝時,遷升至尚書虞部侍郎、屯田侍郎、持書侍御史。正直聞於朝,百官敬服。巡省黃河以北52州,奏免不稱職長史200餘人,州縣官吏震懼,官場風氣為之清肅。典故有「威劾二百吏;德被五十州」之說。他因此受嘉獎,賜絹布200匹,氈30領,加封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隋室篡權,受誣被削職,後楊諒欲結柳彧謀反,柳彧不與為伍,被囚,楊諒敗後,隋煬帝召其還京,死於途中。
柳 澤:蒲州解(今山西省運城解州鎮)人,唐代政論家。哲學上,堅持老子「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的觀點;政治上,提出若干改革措施,極富進取精神。
柳 奭:河東解人,字子邵,唐高宗宰相,累遷中書舍人,拜兵部侍郎,再遷中書侍郎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拜相,任中書侍郎,翌年改任中書令,兼修國史。永徽五年,晉升皇後的外孫女漸被疏遠,柳奭,請辭被免,左遷吏部尚書。皇後廢,累貶愛州刺史。後以大逆罪被誅。柳則子。
柳 冕:字敬叔,唐代蒲州河東(今山西省永濟西)人,官御史中丞、福建觀察使等職,主張文章必須闡發「六經」之道,為韓愈文論之先驅。
柳 永:崇安(今屬福建省)人,北宋詞人。作品多寫離愁別緒和城市風光,詞句通俗,音律諧婉,廣為流傳,著有《樂章集》等。
柳 貫:元浦江(今屬浙江省)人,著名文學家,官至翰林待制。通經史,散文長於議論,詩善寫景物變化之態。著有《柳待制文集》。
柳 遇:吳縣(今屬江蘇省)人,清代畫家,工人物、樹石。
柳世隆:南朝齊蒲州解人,仕宋,官任武威將軍、尚書右僕射等職,入齊,官至尚書令。好讀書,善彈琴,通術數,著《黽經秘要》。
柳下惠:春秋時代的魯國人,是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裔,原來姓展名禽,由於食采於柳下,就改以柳為姓,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原居魯國的柳氏後人並且遷居到河東,子孫世代綿延,終於成了河東的望族,然後再從這里繁衍到全國各地。當時的河東,是指現在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一大片地方,是為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元景:字孝仁,河東解縣(今山東省臨猗西南)人,南北朝時期宋朝名將。自幼善於騎馬射箭,多次隨父親討伐北地少數民族,以勇猛而著稱。柳元景為人「寡言有器質」。荊州刺史謝晦聞其名,便請柳元景為其效力。但柳元景未至,謝晦便兵敗被殺。雍州刺史劉道產也非常喜歡柳元景的才能,但柳元景因父親剛去世,正在守喪,所以也沒去成。恰好荊州刺史江夏王劉義恭召柳元景,劉道產遺憾地說:「久規相屈。今貴王有召,難輒相留,乖意以為惘惘」柳元景服喪期滿後,便應召到劉義恭部下,任中軍將軍,遷殿中將軍,司空行參軍,又升為司徒太尉城局參軍,宋文帝劉義隆見了他也非常贊許。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結體勁媚,法度謹嚴。世稱「顏筋柳骨」。所書碑刻,傳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剛經》、《神策軍碑》。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結體勁媚,法度謹嚴。世稱「顏筋柳骨」。所書碑刻,傳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剛經》、《神策軍碑》。
柳公綽:字寬,京兆華原人。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武元衡節度劍南,與裴度俱為判官,相引重,召為吏部郎中。元和初,進太醫箴,遷御史中丞,歷六鎮。太和中,終兵部尚書。性耿介,有大臣節。為文不尚浮靡,所取士如許康佐、鄭郎、盧簡辭、崔玙、夏侯孜、李拭、韋長,皆知名顯貴。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稱柳河東。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與韓愈齊名,並稱「 韓柳」,詩文皆工,尤擅長散文,峭拔矯健,寓意深刻。後人因其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紀念。傳世有《柳河東集》,也稱《唐柳先生集》。
柳敬亭:江蘇泰州人,明末清初民間說書藝人。其表演生動形象,人物刻畫有血有肉,真摯動人,尤以《水滸傳》為長。
柳如是:吳江(今屬江蘇省)人,一說嘉興人,清初女詩人、畫家。明末曾為江南名妓,後嫁與文學家錢廉益為妾。其善畫,白描花卉,雅秀絕倫,山水石竹,淡墨淋漓。又博覽群書,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詩》等。
柳土育: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清代畫家。其所繪山水遒逸蒼茫,亦工書,善詩。
柳亞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權、棄疾,字安如,一字亞廬。江蘇省吳江人。同盟會會員,主編《復報》第一至十一期。宣統元年(1909年)冬與陳去病、高天梅創辦南社,被舉為主任。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總統府秘書。旋託病至上海,任《天鋒報》、《民聲報》、《太平洋報》主筆。民國2年起致力於新劇運動,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被國民黨開除黨籍。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逝世,終年71歲。著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柳亞子詩詞選》,輯有《蘇曼殊全集》、《孫竹丹烈士遺集》等。
【柳姓典故、趣事】
〖柳下惠坐懷不亂〗
柳下惠即展獲。雁時魯國大夫。姓展,名獲,字子禽,食邑柳下,一稱柳下季,「惠」是謚號。
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河南省濮陽縣柳屯)。死後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女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後,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柳冕忌諱〗
柳冕秀才很忌諱。應舉時,周圍的人和他說話時,准說個「落」字同音的字,他就會生氣地大聲作責。僕人誤犯,往往挨他的打。他自己常把「安樂」說成「安康」。
當他聽到發榜的消息,立即派僕人去看。一會兒,僕人回來了。柳冕問:「我中了嗎?」
仆入應道:「秀才康了」
——宋·范正敏《遁齋閑覽》

熱點內容
綠植施工工藝 發布:2025-09-30 06:36:58 瀏覽:511
花藝徵集 發布:2025-09-30 06:31:08 瀏覽:885
怎麼製作櫻花 發布:2025-09-30 06:25:31 瀏覽:932
小石楠花花語 發布:2025-09-30 06:23:22 瀏覽:76
鳳凰煙和荷花 發布:2025-09-30 06:20:16 瀏覽:816
戰豆豆與海棠 發布:2025-09-30 06:13:58 瀏覽:580
海南島盆景 發布:2025-09-30 06:11:38 瀏覽:141
盆栽地漂 發布:2025-09-30 05:58:58 瀏覽:233
藍粉色插花 發布:2025-09-30 05:57:42 瀏覽:888
送女生百合花 發布:2025-09-30 05:51:18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