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花卉
⑴ 梵高的《盛開的桃花》是世界名畫嗎
1888年莫夫的突然去世使梵高非常受打擊,為紀念逝去的老師兼表妹夫梵高創作了名作《盛開的桃回花答》(現收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關於此幅畫作的具體文獻可見現收藏於荷蘭梵高博物館中的第590號梵高信件,1888年3月30日至他的妹妹維拉米妮·梵高。),梵高把喪失親情的悲傷,化作如此光彩奪目、絢爛盎然的樂觀畫面,恣意大膽誇張地揮灑著色彩,白、藍、粉、黃、金黃,色彩鮮明奪目,而把最真切的悲傷深深地隱藏在自己的內心。梵高將此畫作贈與表妹珍特·莫夫,並題字「紀念莫夫」和「只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會活著」。
⑵ 梵高的《向日葵》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名畫
梵高現在可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梵高的一生是非常悲慘的,在他生前他的畫不被世人認可,只賣出去了一幅畫。等到他死後他的畫卻價值連城,這不但是梵高生前想不到的,也是每個人都想不到的。他有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向日葵,烏鴉,麥田等。向日葵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名畫呢?我認為這幅畫表達了作者內心對這個世界生活的渴望,用非常濃郁鮮艷的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而且這幅畫的繪畫技術非常的高超。以下是我認為的一些觀點。
一、表達了畫家的內心我們通過了解歷史,得知梵高的一生是非常悲慘的。他最後也是自殺而死,這是令很多人都惋惜的。然而在他生前,他非常熱愛繪畫,卻只賣出一幅畫。雖然他對生活充滿了絕望,但是其實也充滿了希望,他將他全部的情感都用在了畫畫上。《向日葵》這幅作品濃郁鮮艷的色彩,其實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生活的強烈渴望。
⑶ 世界名畫花瓶的作者是誰
花瓶中的蜀葵
揚·凡·海瑟姆 荷蘭
62.1cm×52.3cm
布 油彩 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幾朵蜀葵,被畫家在深沉的背景前突現了出來,玻璃花瓶隱沒在花朵的背後。這是一幅花姿嬌艷的靜物花卉,畫面層次比較復雜,色彩分布講究整體布局,用色沉著華麗,富於質感。可以看出,畫家接受了巴洛克畫風的影響,朴實性減弱了,增強了誇飾成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現色彩的華麗上。但是,靜物的生動與奇妙,仍然給你以美的滿足。
⑷ 各種花的寓意 象徵
1、百合
在中國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偉大的愛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義。名稱的由來,系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 「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2、鬱金香
鬱金香(紫) ——無盡的愛、最愛。鬱金香(白)——純潔清高的戀情。鬱金香(粉) ——永遠的愛。鬱金香(紅) ——愛的告白、喜悅、熱烈的愛意。鬱金香(黃) ——開朗。鬱金香(黑)——神秘,高貴,獨特領袖權力、榮譽的皇冠。
3、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使香石竹更加出名。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石竹。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系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為母親節的節花。
每當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而已喪母的人,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沒有無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無人不愛之花。石竹花因母親節而蒙上一層慈母之愛色彩。
4、櫻花
櫻花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徵,日本的代表物之一。在日本,相傳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開耶姬」(意為櫻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從沖繩出發,途經九州、關西、關東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達北海道。
沿途,她將一種象徵愛情與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個角落。為了紀念這位仙女,當地人將這種花命名為「櫻花」,日本也因此成為「櫻花之國」。
5、風信子
風信子花語:勝利、競技、喜悅、愛意、幸福、濃情、傾慕、頑固、生命、得意、永遠的懷念。園藝用風信子新品種的花語:注目。藍色的風信子:生命。
紫色的風信子:悲傷、妒忌,憂郁的愛(得到我的愛,你一定會幸福快樂)、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我)、後悔。淡紫色風信子:輕柔的氣質、浪漫的情懷。悲傷。
白色的風信子:恬適、沉靜的愛(不敢表露的愛)、暗戀。紅色的風信子:感謝你,讓我感動的愛(你的愛充滿我心中)。桃紅色風信子:熱情。藍色的風信子:恆心、貞操、彷佛見到你一樣高興、高貴濃郁。
⑸ 那些母親節之花有什麼來歷
康乃馨——美國的母親花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的康乃馨(學名香石竹)。從此,康乃馨成為母親節約定俗成的象徵性花卉。葉片修長而不捲曲,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的康乃馨是最適合送給母親的禮物,那一束靜美的鮮花,一縷柔和的淡香,最適合表達我們對母親溫柔繾綣的情誼。
萱草——中國的母親花
萱草又被稱為忘憂草,是我國傳統的母親花。古時候,遊子若遠行,一定要先在母親居住的「北堂」前種植萱草,希望母親有萱草為伴,可忘卻煩憂,減少思念。由於萱草的花苞還是良好的食用植物,經常在庭院中種植,因此「北堂種萱」這一傳統由來已久。唐代詩人孟郊在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清晰明了地講述了母親依靠在堂門上,憂傷的思念著遠在他鄉的遊子,已經看不到門前盛開的萱草花。
萱草是歷史悠久的母親花,相比康乃馨,它更適合我們中國人聊表「寸草心」,以報「三春暉」的情感!
魯冰花——最愛的母親花
母親花里,如果偏要選一個最愛,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羽扇豆(俗名魯冰花),因為它承載著太多童年美好的回憶,每一次想念媽媽,耳畔都會想起令人憂傷的旋律「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噙著滿滿的淚花,忍著無比的思念,堅持著遊子的拼搏。
羽扇豆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魯冰花」。台灣省山地的茶農種植茶葉,特別是培育特有的高山雲霧茶時,需要在茶山周邊,甚至在茶樹附近栽培羽扇豆,據說可以幫助茶樹正常生長,具有芳香甜美的氣息。久而久之,台灣省的人們將美麗的羽扇豆與故鄉的懷想、母親思念連在了一起,變成我們最愛的母親花。
⑹ 一幅蘭花的世界名畫
梵高有多幅鳶尾花的畫,最著名的有這幅http://www.arts365.com.cn/gallery_art_show.jsp?id=3996背景是黃色的
也發現一副背景藍色的,供參考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E8%F3%B8%DF+%F0%B0%CE%B2&in=7041&cl=2&cm=1&sc=0&lm=-1&pn=58&rn=1&di=1721078776&ln=137
因為鳶尾花本身是藍紫色的,用黃色做背景對比顯得更加強烈,這是梵高慣用的手法。
⑺ 一幅世界名畫 一個花瓶 裡面插滿鮮花 油畫 求這幅畫的名字
插滿鮮花的花瓶這是西方油畫裡面最常見的題材啊!以這個為題的世界名畫太多了,光梵高就有十幾幅——向日葵,鳶尾花等~~~你是指什麼顏色的花瓶,瓶里是許多不同種類的花還是單一品種的?
有許多花種的有:
作者:讓·范·惠桑
-
jan
van
huysum
作品名稱:《花瓶里的花朵》
-Flowers
in
an
Urn
作品尺寸:寬
60厘米
高
79.9厘米
作品年代:1720
作品材質:畫布油畫
這個畫家畫了很多花瓶中的花的題材的世界名畫,最擅長寫實型靜物花卉油畫,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這幅,以前油畫書上有這張。
⑻ 康乃馨為什麼被稱為母親花哦
康乃馨,是香石竹的音譯名稱,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石竹內在我國是一種最平凡最常見容的草花,名花譜上向來沒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詠(石竹花》日:「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
香石竹的出名得益於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石竹。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系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為母親節的節花。每當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而已喪母的人,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沒有無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無人不愛之花。石竹花因母親節而蒙上一層慈母之愛色彩,成為獻給母親不可缺少的禮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中外文化的交流,母親節也漸漸傳人中國,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來,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好聽的洋名字----康乃馨。
⑼ 世界名畫排行是怎樣的
世界名畫排行為:《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 》,《西斯廷聖母 》 ,《 創造亞當 》,《泉》,《 日出印象 》。
1、《蒙娜麗莎》
作者:達 · 芬奇
《蒙娜麗莎》描繪了一位端莊秀美的西方婦女肖像,她面龐秀麗,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態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帶有神秘的微笑,呈現出一種高貴而不可侵犯的尊嚴,看的人彷彿也隨之自尊、自重起來,這是對人的一種贊頌。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紀宗教統治的時代,是對人類壓抑的時代,其作品都是以神為題材的。《蒙娜麗莎》一反傳統,畫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為表現內容,此可以領悟到其思想意義的內涵,這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打碎教會精神枷鎖的革命。《蒙娜麗莎》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莫奈於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 印象》。它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 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 模模糊糊看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
⑽ 世界著名油畫玫瑰花的資料
《玫瑰花》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的一幅油畫。
這幅《玫瑰》中流動的綠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樸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也許梵高用畫筆表達的是自己的生命狀態——「孤獨地張揚生命力的倔強,冷笑一切凡間的艷俗。」
(10)世界名畫花卉擴展閱讀:
玫瑰花的意境:
梵高繪畫追求的是一種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獷的筆觸帶來的是一種直率而又單純的表現方式,帶有一定的力量和強度,他們強調的是「神」的傳遞,而非「形」的表現,這與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忠實地表現自然」的繪畫理念有很大的差異。
仔細看來,梵高畫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有強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畫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隨意揮灑而得來。受眾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也會被這種激情所浸染、震驚,會深切地感受到畫家內心的吶喊。
這種狂野的造型風格同畫家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及人物性格有著很大的聯系。因為梵高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內心情感作為主要標准。
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貧窮、困苦和疾病的纏繞之中,這對他的心理也產生了深深的影響,所以他畫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帶有一種扭曲變形、狂野粗放,也正是這些因素讓梵高產生了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