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卉畫譜
A. 中國花鳥畫的定義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 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
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
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為此,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
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
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
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序性與不可更易性。
B. 花鳥畫起源於哪個朝代,在哪個朝代達到高峰
1、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鳧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表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峰。
2、簡介
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形態逼真。
3、名家
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齊白石的花果、徐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雁盪山花、朱宣鹹的梅花、李苦禪的鷹、李可染的牛、陳之佛的工筆重彩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
C. 花鳥畫都有哪些分類呢
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禽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分類: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D. 花鳥畫有哪些特點
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戰國末期木板畫《老虎被縛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1]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也是較早的獨幅花鳥畫。花鳥畫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文章《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朱宣咸、關山月,等花鳥畫大師。
E. 工筆畫線描花卉畫譜的內容簡介
桃花固美,但它的生命輝煌只於花開一瞬。而唯有借畫家的神助妙筆,妖艷永存,流傳千古。《碧桃圖》,為南宋佚名的設色絹本團扇畫。全圖雖只截取了盛開的兩枝碧桃,用特寫的方式描繪了或含苞欲放,或吐蕊怒放的花朵,苞萼或隱或現,借側俯之勢點綴其間,活靈活現。花瓣用細勁的中鋒勾描,然後層層渲染,設色淡雅宜人,生動逼真,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畫家對碧桃外形神態觀察之細、生長規律了解之深。畫面雖小,卻因構思巧妙,刪繁就簡,簡而不空,鮮活而靈動,,有「小中見大」的無窮意趣,正所謂古人畫折枝,需「見一花一萼,諦視而熟察之」,方能將其韻致豐采傳寫下來。任伯年的《桃花雙雞圖》,闊筆簡寫,寥寥數筆,為我們送來不盡的春意。吳昌碩、齊白石、李可染、於照、陳之佛等大師,雖風格迥異,但均有桃花佳作傳世,堪稱瑰寶。
我國的工筆畫是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它包括「白描」、「淡彩」、「重彩」、「沒骨」四種類型。其中工筆白描對線條的要求,可概括為平、圓、留、重、變五個字。
F. 什麼是花鳥畫花鳥畫一般以什麼為表現主題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 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為此,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序性與不可更易性。
G. 榮寶齋畫譜總共有多少冊 所有的書目 書名
榮寶齋畫譜,為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國著名中國畫藝術家所繪制的版中國畫系列畫譜叢書權名稱;出版規劃於1962年,但畫冊直至1979年才開始出版;這套叢書保留了中國歷代畫學的傳統,是中國傳統繪畫愛好者的必備圖書;其以較高的學術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畫家和美術愛好者的距離;畫譜分作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以及古代名家繪畫兩部分,有山水、花鳥、人物畫譜等。
榮寶齋畫譜為北京榮寶齋編輯出版;它的的最初創意開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最初的出版規劃是榮寶齋經理侯愷(1922—)在1962年提出的,並請陳毅(1901—1972)撰寫了序言;但《榮寶齋畫譜》系列的第一本畫譜,即王雪濤的花鳥分冊,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9年出版的。
時至今日,《榮寶齋畫譜》仍在不斷出版當中,目前已出版了198分冊,這是當代美術出版史上出書種類最多的美術入門叢書,發行時間之長,發行量之大,其他的美術出版物均難以望其項背。
H. 素描中花草的畫法
此乃國畫「白描」,十分講究「線條」美,花瓣的嫻柔,枝乾的蒼勁,綠葉的質感版,統統要靠用權筆頓措壓力,線條的粗細、筆速急徐和張力……來表現。
道中先生初學於非廠先生的牡丹畫法,精於工筆花鳥畫。文革前出版過「怎樣畫工筆牡丹花」一書,對工筆畫發展貢獻殊大。他的白描勾勒,功夫十分了得,其花卉講究寫實「提煉」,得之自然,超乎自然,得眾卉之神髓,精美稱絕。
道中的白描用筆過於混熟,強悍氣稍嫌,不宜初學。白描是學畫的基本功,入門課不可不注重,還是俞致貞、田世光、馬晉……較為傳統,可見於榮寶齋出版的〔百花畫譜〕。
I. 求精緻白描/工筆花卉畫譜
除了楊柳青的畫譜我看著還順眼點,其他的就沒太在意,你去看看。楊柳青的畫譜還不錯,無論哪方面都有,人物,花鳥等等。我收藏著一本仕女百圖,就是楊柳青的,很好!其他的在圖書館可以借閱到,現在賣的十分少,都是舊版的。網上沒有。
J. 求推薦白描仕女圖的書籍。作者比較有名的。以前一直畫白描花卉,現在想畫畫仕女圖
書名:初學者之友 國畫仕女白描畫譜
定價:42.8元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