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攝影黑白
① 常用濾色鏡有哪幾種使用後有什麼特殊效果
濾色鏡的種類
通常所說的濾色鏡,一般都是有色的,並且多是顏色不太濃重的單色。除此而外,還有無色的、特濃單色的、多色的、一半有色一半無色的和四周有色中心無色的濾色鏡,是為特殊用途而制的。如紫外線濾色鏡、紅外線濾色鏡、三原色濾色鏡、天光濾色鏡、霧鏡和中性灰色鏡、星光鏡、漫射鏡、光芒鏡等。
紫外線濾色鏡(簡稱UV鏡)
紫外線濾色鏡大多是無色的,也有略呈微紅或微黃色的。紫外線對影像清晰程度影響很大,加用這種UV濾色鏡,可吸收紫外線。在紫外線較多的高山攝影中,UV濾色鏡是必備的附件。無色的UV鏡損失光線很少(約10%),使用時不需要額外增加曝光量,如與其他濾色鏡合用時只需計算另一種濾色鏡的曝光因數即可;微紅或微黃的UV鏡,其因數是1。
現代彩色感光膠片,不論是負片還是反轉片,都在乳劑中加入了新型的防紫外光物質。使用這種防紫外光彩色感光片,如果不是在紫外線較多的高山或高原等環境中拍攝,在通常的條件下,大都不加用UV鏡,而加用天光鏡。
天光濾色鏡
現代攝影常用的天光濾色鏡有IA和IB兩種,是專為彩色攝影中減少不悅目的天空青光而設計的,呈極淡的粉紅色或淡橙色。它對光線沒有阻光因數,黑白攝影也可以使用。通常可以長期加在鏡頭上,兼作保護鏡頭之用。
還有一種天光鏡是專為調整天空亮度而設計的,鏡片的上半部為有色,下半部是無色的。這種天光濾色鏡可以調節天空亮度與地面景物的影調比例。在風景攝影中,用黃色部分來限制天空的藍紫光線,無色部分使地布景不物的光線全部通過,可獲得天空和地布景不物感光均勻、表現適度的效果。用天光濾色鏡拍攝逆光風景照片,效果尤佳。使用這種濾色鏡拍攝風景時,以天空部分少於地面景物為宜,曝光時毋需考慮增加曝光量。
紅外線濾色鏡
紅外線濾色鏡是用特殊有色光學玻璃,能吸收光譜中的全部可見光線,只能通過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供紅外線攝影專用。
三原色濾色鏡
三原色濾色鏡是用兩片無色玻璃將紅、綠、藍三原色膠膜夾在中間粘合而成,兩端紅、藍兩色略寬於中間的綠色。彩色電影出現的初期,在電影攝影中拍攝三原色彩色片曾用此類濾色鏡。
霧鏡
霧鏡是一種特製的濾光鏡。其外形類似極細微的靡砂玻璃。在風景攝影中加用霧鏡,能嗇空間縱深感和空氣透視感,加強了霧的效果。在側光或逆光攝影中加用霧鏡,效果最佳,霧的氣氛最濃厚;如在順光中加用霧鏡,效果極差,幾乎沒有霧的氣氛。運用霧鏡一般不必增加曝光量。
中性灰濾 色鏡
中性灰濾色鏡對各種波長的光線不加選擇地普遍吸收,能夠降低被攝景物的亮度,達到適應曝光組合的需要,它不影響景物的顏色反差。在電影攝影中,攝影機的速度是固定的,如遇到海濱、沙漠、雪地等明亮的環境,光圈收縮到最小仍要曝光過度,這時為了壓低亮度,就需要選用不同密度的中性灰濾色鏡。曝光量的大小以濾色鏡的密度而定,密度愈大,需增加的曝光量愈多。還有一種局部呈中性灰、其餘部分是透明的濾光鏡,它的作用是局部降低明亮景物的亮度,在使用時往往不需增加曝光量。
② 怎樣拍攝花卉
1.從低角度拍攝,以確保花朵的輪廓更好看。處於那麼低的角度,可以用直角取景器內,以免取景觀看容別扭難受。
2. 用低角度照明拍攝,以加大拍攝對象的深度,使之看來更有立體感。
3. 拍攝時取太陽在其後的時刻,可以產生輪廓光照明效果。逆光適合於拍攝葉子,使它們呈半透明狀。
4. 靠近拍攝比拍整株的花更能突出圖案和紋理。
5. 將相機架設到三腳架上,每隔一段時間拍一下,可以拍到花朵開放的過程。拍攝的間隔時間取決於花開的速度。
6. 用反光板將光線反射到花朵的陰影部分。可以將烹調用的錫箔紙粘到紙板上做成一塊有效的反光板。要使光線帶點漫射,粘上去前先把錫箔紙揉皺。
7. 用個微型夾子夾住莖稈防止其晃動,或者替它擋住風。
8. 要使花朵從背景中脫穎而出,用大光圈來確保小景深。
9. 可用一個柔光帳或柔光箱來製造圍繞著花朵的美妙的漫射柔光。
10. 嘗試用爆炸式變焦。將焦距設定在系列值的一端,對准花朵,之後用一個長時間的曝光,按下快門時調節焦距。
③ 如何拍攝花卉
如何拍攝花卉?花卉是很多人追捧的拍攝題材之一,其實不止春天,花卉一直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攝影題材。那麼,到底如何拍攝「吸睛」的花卉照呢?
1、拍攝時間的選擇
早晨和午後是一天中比較好的拍攝時間,這時候光線比較柔和,色彩也比較鮮明。
▲少女與花是永恆的主題。
以上思路供大家參考。如果在拍攝中注意到這些思路,能靈活應用,相信實踐出真知,只要勤拍多練,認真總結,悉心積累,總能拍出好的作品。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想了解更多攝影技巧,歡迎關注【墨染印畫】
④ 黑白花卉照片點一下就變成彩色的,怎麼做的
不知道你在哪裡見到過黑白花卉照片點一下就變成彩色的,我只會彩色花卉照片點下就變成黑白的。反過來了可沒有那麼容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⑤ 花卉攝影的一般技巧
1、構圖
畫面要干凈、明快,盡量舍棄與主題無關的花和枝葉,集中力量突出主體。主體焦點要稍稍離開畫面中心,使畫面穩定而不呆板。有選擇性的保留背景能表現出生態環境。橫構圖,還是豎構圖,取決於你的題材,橫構圖適合表現廣闊,豎構圖適合表現縱深。如果一時拿不準就各拍一張。
2、遠景、中景、近景的選擇
遠景的構圖要取上遠山和藍天,花田要佔2/3左右的畫面。中景是讓花田中的花占據畫面的全部,為了避免畫面呆板單調可以收進小河,小道等。近景就是花的特寫,要求單株的花形漂亮,沒有傷痕,色彩鮮艷。
3、光線的運用
順光拍攝,光線均勻,顏色鮮艷,成像清晰,但是沒有反差,畫面平淡。逆光拍攝,能使平淡無奇的畫面具有戲劇性的效果,光線透射過花瓣和葉片使具有透明感,使花又一圈輪廓光,產生立體感。側逆光和逆光的一樣使花產生立體感,而且在表現畫面深度上使用最多,是花卉拍攝中最常用的光線。側光能在花上投下陰影,形成立體感。而且早晚的光線因為色溫表現出微黃或微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光線。
4、天氣的選擇
晴天拍攝時,光比較大,明暗鮮明,最好使用逆光或側逆光,必要時可以用反光板補光。有薄雲的天氣,光有方向性,光比不大,較為柔和,對於表現細部很有好處,能拍到溫柔而又情調的照片。陰雨天拍攝,色彩非常飽和,而且花葉被雨淋濕使花更具韻味,往往會拍出理想的照片。
5、焦點的選擇和景深的控制
拍攝花卉特寫時,最好把焦點對准引人注目的花蕊上。使它成為畫面的興趣中心,否則畫面將顯得沒有靈魂。景深的控制在花卉特寫上是至關重要的,光圈太大焦點不清晰,光圈太小畫面又顯得過暗,景深過大。所以拍攝前,最好能預視景深。畫面是選擇前景模糊還是後景模糊也是作品成功的關鍵。前景模糊能增加氣氛渲染,使畫面富於情調。後景模糊能突出主體,使背景干凈。
6、注意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幅成功的作品曝光必須是准確的,否則很可能偏色或起灰霧,尤其是反轉片曝光寬容度很小,僅在±0.5檔以內。最好有一個灰板來校正測光,如果沒有,人的皮膚大概反光率也接近20%,可以先對手進行測光。一般對於淺色花或亮背景要增加曝光1至2檔,對於深色花或深色背景要減少曝光1至2檔左右。對於逆光或測逆光,最好用點測光。
7、應注意的問題
拍攝時,注意背景也是很關鍵的。背景不應出現使興趣中心轉移的色彩或高光,有時一幅很好的花卉作品因為背景的選擇不當而前功盡棄。注意光比,膠片和人眼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區別。拍攝時光比不宜太大,否則會暗部盡失,使畫面干澀缺乏層次。戶外拍攝,有時會有風,使畫面模糊不清。不妨拿紙板或別的東西擋風,乾脆等風停下再拍。如果有興趣嘗試另類風格,可以用慢門拍攝,不過成功率低不宜控制。
⑥ 如何拍攝花卉
拍攝技巧可是重頭所在,我將按深淺程度分幾個方面說明。 1.如何拍攝出清晰的畫面 這個問題在所有的拍攝活動中都存在,具體到花卉攝影上來說影響清晰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機器的穩定程度.由於花卉攝影多數都是拍攝相對較小的物體.所以任何一點的機震都能影響畫面的清晰.所以推薦始終把機器放在三角架上拍攝,這樣除了可以盡量避免震動,還可以幫助你精確構圖.還有一類震動就是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升起時的震動(在拍攝微距畫面時尤其明顯),這就完全要依靠相機自身的功能實現了,使用eos30等機身的朋友在拍攝時最好使用反光鏡預升功能來拍攝. 二是花卉本身的搖擺.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拍攝過程中,花卉總會隨風搖擺(別告訴我你拍攝時沒有風,那你自己不喘氣了?).這時拍攝的快門速度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快門速度提升是犧牲景深范圍換來的,所以其中取捨就要看你自己的拍攝情況了. 2.如何得到正確的曝光量 這個問題在花卉攝影中相對來說比較好解決,因為花卉總是處於一種相對的穩定中,光線的照射比較均勻,光比一般不會很大.所以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精確測光就沒有問題了. 測光對於有點測光功能的機器實在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把機器的測光范圍對准你需要正確還原的地方就行了(不過現代相機的機內點測光也有局限性,在測量大面積暗背景中的亮主體時需要作一些負補償,反之亦然).對於國產或者進口的較老式的只有平均測光的機器,在測光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近測:就是湊近主體盡量使主體充滿取景框,這時合焦與否不重要,因為合不合焦對測光數值的影響不大,但要注意離近測光時不要擋住照射主體的光線,這樣會引起照度的變化而使測光產生誤差. (2).代替法:就是在主體旁邊,或者和主體處於相同光照情況下的地方,放置中灰的物體來代替本身體積過小而無法測光的主體.中灰的物體首推柯達18%灰板(不過價格較高,一套要180元左右,材質就是紙板),而首推的代替物就是自己的手背,把手背沖向鏡頭測手背的反射光也是可以的(您要是來自非洲兄弟國家或者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又或者您剛在海邊享受了幾個星期的日光浴,那這條就算我沒說) (3).我不知道了!前兩種夠你用了吧? 以上只是得到了准確的曝光量,但還不是正確的曝光量,什麼是正確時曝光量呢?那就要先羅嗦幾句測光的原理.現在的測光方式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都是把測光范圍內的物體還原成18%的灰.所以你精確測光以後,也只是把物體還原成18%的灰.而大千世界中不是所用的東西都是18%灰的,比如白花的反光率,就比18%高很多,如果想得到准確得曝光,使白花看著潔白,一定要在正確測光的基礎上加1-1.5EV曝光量(負片).暗紅色的花可以略減0.5-1EV左右.這張(圖8)就是測量的白色花瓣後+1EV曝光.
圖8 測光點在小瓢蟲上方一些
還有一類,拍攝強烈陽光照射下的花瓣,為了提高花瓣的透明的感覺,也需要+0.5EV左右(圖9)
圖9 對著最亮的葉子測光+0.7EV
有了這些做基礎,你就可以開始自己的曝光補償實驗拍攝了.在以後的拍攝中,可以逐步積累經驗,慢慢的你就有自由控制曝光量的能力了.
3.如何突出主體(重點) 我看有些朋友拍的花卉,花本身的形態和色彩質感都不錯,可就是融入了背景中.或者有不良的前景鏡干擾,這些就是主體不突出的體現.其實需要主體出突出不外乎3種對比方式,虛實對比(圖10),明暗對比(圖11),色彩對比(圖12).但是這3種方式很難單獨的只使用一種,一般都是兩種或者三種同時使用.我挑了半天才找到了三張,各自只使用一種方式的圖示說明
(圖10)虛實對比.圖中主體與背景的色彩和亮度差別都不大,讓人一眼看出主體的就是虛實的變化
(圖11)明暗對比.單純的明暗對比很難在彩色片上找到,所以只有藉助黑白影調來說話了
(圖12)色彩對比.我自己這里實在找不到單純靠色彩變化突出主體的,這張加入了虛實對比的元素.可見三種對比很難單獨考慮
下面談談怎麼才能營造這些對比 1.虛實對比 這是最簡單也是許多朋友最難實現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器材的性能.400mm鏡頭你想讓他不產生虛實對比都難,而20mm你想讓它虛化背景都比較困難(還是有辦法的),所以這是很多朋友最大的制約因素,不過咱們不能把拍不好都歸結到器材不好上吧.初學者最容易抱怨的就是自己手動機原配的50mm標頭不容易虛化背景,其實主要還是你沒使用到位,大家看圖3,那就是我幾年前用自己的第一台相機fuji STX-2+50/1.9標頭拍出來的片子.自我感覺其中的虛實對比還是可以拿來說話的。 虛實對比說白了就是小景深,而關繫到景深大小的3個因素是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大小.我個人認為三個方面的重要性是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大小.其中你手中鏡頭的焦距是你拍攝的先決條件.在拍攝之初,你的鏡頭焦距定下來以後,最主要就是考慮拍攝距離.隨著拍攝距離的減小,景深一定會隨之變小的.拍攝距離的確定要和構圖綜合考慮,就拿圖3來說,當時背景的黃花還有一片.但是如果我把黃花都取全了,那我是必要往後退一步,這樣拍攝距離勢必加大使景深無法保證,所以我舍棄了大面積的黃花,保證了主體的景深控制.等拍攝距離確定之後,同過取景器的景深預示功能(如果你的機器有這功能)調整光圈確定景深的大小,最後調整快門速度拍攝.這就是虛實對比的產生過程,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發揮手中的器材,不要動不動就考慮更換設備。 2.明暗對比 明暗對比的產生和曝光控制息息相關.只有能把握住你所用的曝光量對畫面每個部分的影響,才能說做到了明暗的控制。 我個人認為明暗對比是對突出主體最有幫助的一種對比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對比,下面先看幾張樣圖。圖13、14都是利用陽光照射的范圍來控制明暗的。
(圖13)
(圖14)
(圖15)是利用偏光鏡壓暗水面反光來控制明暗的(拍攝器材一文提到的偏震鏡的作用就體現在此)
拍攝這類照片時,首先是尋找本身就有明暗對比條件拍攝對象來拍,這種條件一般存在不規則陰影下的花叢,傍晚太陽角度較低,方向性較強的時候,還有物體本身的反光率具有較大差別的情況.拍攝這類作品,精確測量主體所需要的曝光量是一個基本要求,如果主體曝光過度,喪失了層次,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測光時盡量不要讓背景對主體測光產生影響,具體方式已經在<如何得到正確的曝光量>一章中講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了.要注意的是,由於這類的照片主體一般十分突出,所以一定要挑選本身形勢感很好的主體作為拍攝對象,否則就得不償失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給背景」留氣」,死黑一片的背景也不好.最好在暗背景上有一點變化.這就要看你當時的拍攝角度了,盡量選擇一個比較好的背景來拍. 3.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一般和明暗對比不分家,有了明暗的對比,色彩自然就有變化了.這一點純粹是你要靠你自己的觀察,盡量多看,多想,什麼樣的主體才利於拍攝,不要凈給自己布置mission impossible. 4.一些小技巧 最容易的技巧就是利用背景紙來營造比較干凈的背景,不過我個人很不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拍攝,我比較推崇的是在自然中尋找可以利用的背景來拍攝照片.不過背景布這一招還是要學習的.利用背景布實例(圖16)
(圖16)背景使用裝反光板的黑色袋子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多次曝光,這樣能營造朦朧的感覺,我認為比加柔光鏡的效果好.首先你要有可以多次曝光的照相機(沒有的話我下面有解決方案)具體方式是: 1.確定你要曝光幾次,例如2次 2.那就設置每次曝光都欠曝1EV 3.先合焦拍攝一次 4.然後手動把焦點調虛再曝光一次 5.這一張就成了 6.別忘了!取消多次曝光狀態再拍下一張(否則你這一卷就都掛了) 注意:如果你要曝光4次,就每次-2EV. 8次就每次-3EV. 以2的N次方類推. 多次曝光實例.圖17,18都是2次曝光而成
(圖17)
(圖18)
相機沒有多次曝光的朋友,可以使用我自己發明的方法,就是在鏡頭前哈一口氣,然後看著取景器,直到哈氣散的正好夠你的要求時,按下快門.這簡直就是一個不花錢的柔化程度可變的柔光鏡+霧鏡(建議在UV鏡上面使用,而且記住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濕度較大或者氣溫較低的情況,40度的天頂著大太陽,你就是吹出非典病毒來,鏡頭前也不會有霧氣的).
⑦ 濾色鏡有哪幾種
1紅鏡(R):能擋住藍綠光透過,使天空、樹葉和其他帶藍色的的部分變暗.在黑白攝影中使用紅鏡拍攝,突出白雲壓暗天空效果極佳,同時能吸收紫外線.在人工光線下翻拍藍色圖紙和文件時,用紅鏡能得到良好的反差.在紅外線攝影中也常用此鏡.
2黃鏡(Y):適用於黑白對比的調整,拍攝天空白雲效果突出.該鏡顏色深淺分成多種號數,可按自己的需要選配,淺色黃鏡頭拍彩色照片也適用.
3藍鏡(B):通過藍、青、紫三色,藍色通過量最多,吸收黃、紫、橙、紅及紫紅等色.主要用於黑白攝影,使用時需要增加兩檔(中、藍)曝光.-該鏡能吸收少量紫外線.
4雷登-80:該鏡為藍色,在人工光線照明之下使用,可調整照片的偏色,適用於日光型膠片在燈光下使用.分A、B、C三種.
5雷登-82:該鏡為淡藍色,可做色溫補償,在早晨或黃昏的戶外攝影可抑制偏紅現象,以求色彩逼真.按深淺也分 A、B、C三種.
6雷登-85:該鏡用於校正在日光下使用燈光型膠片引起的偏色,分A、B、C三種.
7星光鏡:此鏡為一字型星光(4線)、十字星光(6線)、雪線星光(6線)、米線星光(8線),用其拍攝夜景、太陽光芒及人工點光源,可發出各種各樣的閃光效果.拍攝戴首飾的女性更為理想,適用於拍攝舞台燈光等.
8彩虹鏡:該鏡頭為環狀彩虹、一線彩虹、4線彩虹、8線彩虹、12線彩虹、18線彩虹、24線彩虹、36線彩虹等,拍攝時每一光點都能呈放出七色的彩虹光芒,色彩豐富、對比強烈,產生繽紛的奇異效果.可將想像力充分表達,最適合於彩色攝影.
9偏振鏡(PL):能消除被攝物體表面的反光.外景攝影,可使藍天更藍,圖象更加鮮明、色彩飽和,拍黑白、彩色片均可使用.它與中紅鏡頭配合使用還可產生紅外線的效果.
當拍攝櫥窗陳列品時,如不加偏振鏡,則由於櫥窗玻璃表面反光嚴重干擾,拍好的照片就不清晰;加上偏振鏡後拍攝,櫥窗玻璃表面的反光被消除,拍好的照片就清晰了.
10柔焦鏡:又稱朦朧鏡.能使影像既清晰又朦朧,用該鏡拍攝人像可使斑點、毛孔、皺紋全部柔化,使肌膚倍加細膩豐潤.也能彌補表情生硬等缺陷.該鏡由玻璃腐蝕處理製得,適合拍攝人像、廣告等.柔化效果1#較弱、2#中性、3#較強,根據需要選配.要使柔光效果加強,可在使用時適當加大光圈.柔化效果跟鏡頭的焦距有關.此鏡有多種型式,如畫面中間清晰,四周影像出現旋轉狀、放射狀、浪濤狀等.
11速度鏡:該鏡通過特殊工藝處理,在拍攝靜物時,把靜物改變成流動狀給人以運動的感覺.活動的濾色鏡框架可任意旋轉,以改變運動的方向達到最佳位置,使形象逼真,妙趣無窮.
12霧化鏡:主要用於拍攝模擬霧景,適用於拍攝自然畫面等.也用於人像攝影,產生類似柔焦鏡那樣的朦朧效果.使用時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使曝光的多少會增強或減弱霧化的效果.
13散射鏡:此鏡能使圖象周圍部分以中心為基點,向四周散色光芒.戶外使用較為理想,夜間拍攝可出現奇異的色彩光芒,適用於拍攝人物、廣告、花卉等.
14中空鏡:此鏡中間無色透明,周邊可以是各種顏色,如紅、黃、藍、綠、橙、灰、紫、粉、青、白等色.拍攝時中心部分不變,四周背影帶有濾色鏡的顏色.適用於拍攝人像和風光.
15多影鏡:此鏡為二影、三影、四影、五影、六影、七影、三排試、五排式等多種,可使一個景物在底片上產生多個影像.使用時光圈的大小對各影像的重疊和干擾的程度有影響.
16近攝鏡:該鏡在近攝時套在鏡頭前拍攝花卉、昆蟲、資料等細小的物體.拍攝時因景深短,盡量使用最小光圈.
17廣角附加鏡:該鏡能使照相機鏡頭焦距縮短,視角增大,拍攝范圍增加.
18漸變鏡:該鏡一半有從濃到淡的彩色調,另一半為無色透明,拍攝自然風景、日落、日出特別理想.
19三色鏡:它是由紅、綠、藍各佔三分之一組成的鏡片,可產生富於幻想的色調,特別適用於拍攝風光片.
20紫外鏡(UV):主要用於過濾紫外線,尤其在高原攝影是必用之鏡.平時戴在照相機鏡頭上可起保護鏡頭的作用.不需做曝光補償.
21天光鏡1B:此鏡是在室外攝影時必備的濾色鏡,尤其是在晴天能抑制暗部往往出現的偏藍的現象,以保持其自然色彩.
22綠鏡:通過黃、綠兩色,綠色通過量較多,吸收紫、藍、紅三色,也可以吸收部分橙色,常用於黑白攝影中增加藍天白雲對比也用於花卉攝影.淡綠鏡用於人像攝影.
23橙鏡:通過黃、橙、紅等光,吸收藍紫和少量綠光,用於校色.當用於文件翻拍時,可去除文件資料泛黃的底色,增加反差.
24灰鏡(ND):主要用於調整進入照相機的光量,調整膠片的速度和快門速度,以適應拍攝的需要.
25可調彩虹鏡:此鏡頭效果同彩虹鏡一樣但其活動框架可任意轉動,改變彩虹位置,但效果更加美麗.
26可調半色鏡:類似漸變鏡,但其分界線突然過渡.可按自己的需要調節活動框架,改變差色的位置.
27可調雙色鏡:此鏡在一個鏡片上有兩種不同顏色.
28可變式減光夜景鏡:該鏡相當於灰鏡,但它能很大程度的阻擋光線,可在白天拍出夜景的效果.
⑧ 花卉攝影構圖有什麼技巧
一、小樹葉尋找有韻律感的畫面花朵雖美,也要綠葉襯托,所以在拍攝花卉時,也不要忽略了綠葉。利用綠葉自身獨具韻味的特點選擇構圖的重點,會很自然地在畫面中構成一種渾然天成的形式美。
(適當增加曝光補償,得到亮色背景,使花朵看起來更加純凈,使畫面更加簡潔)
⑨ 常用的濾色鏡有哪幾種使用後有什麼特殊效果
濾色鏡的種類 \x0d\x0a\x0d\x0a通常所說的濾色鏡,一般都是有色的,並且多是顏色不太濃重的單色。除此而外,還有無色的、特濃單色的、多色的、一半有色一半無色的和四周有色中心無色的濾色鏡,是為特殊用途而制的。如紫外線濾色鏡、紅外線濾色鏡、三原色濾色鏡、天光濾色鏡、霧鏡和中性灰色鏡、星光鏡、漫射鏡、光芒鏡等。 \x0d\x0a\x0d\x0a紫外線濾色鏡(簡稱UV鏡) \x0d\x0a紫外線濾色鏡大多是無色的,也有略呈微紅或微黃色的。紫外線對影像清晰程度影響很大,加用這種UV濾色鏡,可吸收紫外線。在紫外線較多的高山攝影中,UV濾色鏡是必備的附件。無色的UV鏡損失光線很少(約10%),使用時不需要額外增加曝光量,如與其他濾色鏡合用時只需計算另一種濾色鏡的曝光因數即可;微紅或微黃的UV鏡,其因數是1。 \x0d\x0a現代彩色感光膠片,不論是負片還是反轉片,都在乳劑中加入了新型的防紫外光物質。使用這種防紫外光彩色感光片,如果不是在紫外線較多的高山或高原等環境中拍攝,在通常的條件下,大都不加用UV鏡,而加用天光鏡。 \x0d\x0a\x0d\x0a天光濾色鏡 \x0d\x0a現代攝影常用的天光濾色鏡有IA和IB兩種,是專為彩色攝影中減少不悅目的天空青光而設計的,呈極淡的粉紅色或淡橙色。它對光線沒有阻光因數,黑白攝影也可以使用。通常可以長期加在鏡頭上,兼作保護鏡頭之用。 \x0d\x0a還有一種天光鏡是專為調整天空亮度而設計的,鏡片的上半部為有色,下半部是無色的。這種天光濾色鏡可以調節天空亮度與地面景物的影調比例。在風景攝影中,用黃色部分來限制天空的藍紫光線,無色部分使地布景不物的光線全部通過,可獲得天空和地布景不物感光均勻、表現適度的效果。用天光濾色鏡拍攝逆光風景照片,效果尤佳。使用這種濾色鏡拍攝風景時,以天空部分少於地面景物為宜,曝光時毋需考慮增加曝光量。 \x0d\x0a\x0d\x0a紅外線濾色鏡 \x0d\x0a紅外線濾色鏡是用特殊有色光學玻璃,能吸收光譜中的全部可見光線,只能通過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供紅外線攝影專用。 \x0d\x0a\x0d\x0a三原色濾色鏡 \x0d\x0a三原色濾色鏡是用兩片無色玻璃將紅、綠、藍三原色膠膜夾在中間粘合而成,兩端紅、藍兩色略寬於中間的綠色。彩色電影出現的初期,在電影攝影中拍攝三原色彩色片曾用此類濾色鏡。 \x0d\x0a\x0d\x0a霧鏡 \x0d\x0a霧鏡是一種特製的濾光鏡。其外形類似極細微的靡砂玻璃。在風景攝影中加用霧鏡,能嗇空間縱深感和空氣透視感,加強了霧的效果。在側光或逆光攝影中加用霧鏡,效果最佳,霧的氣氛最濃厚;如在順光中加用霧鏡,效果極差,幾乎沒有霧的氣氛。運用霧鏡一般不必增加曝光量。 \x0d\x0a\x0d\x0a中性灰濾 色鏡\x0d\x0a中性灰濾色鏡對各種波長的光線不加選擇地普遍吸收,能夠降低被攝景物的亮度,達到適應曝光組合的需要,它不影響景物的顏色反差。在電影攝影中,攝影機的速度是固定的,如遇到海濱、沙漠、雪地等明亮的環境,光圈收縮到最小仍要曝光過度,這時為了壓低亮度,就需要選用不同密度的中性灰濾色鏡。曝光量的大小以濾色鏡的密度而定,密度愈大,需增加的曝光量愈多。還有一種局部呈中性灰、其餘部分是透明的濾光鏡,它的作用是局部降低明亮景物的亮度,在使用時往往不需增加曝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