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花花卉圖案
Ⅰ 刺綉在清代有怎樣的發展
清代刺綉多為宮廷御用的刺綉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專營紡織品的江南織造管轄的3個織綉作坊照樣綉制,綉品十分工整精美。
清代初期,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很快得到了恢復。從康熙至乾隆的100多年當中,社會處於相對安定時期。受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豐富多彩的刺綉在清代達到了極盛時期。
在藝術風格方面,刺綉製作技藝形成了兩種鮮明的對比,以民間為主的綉品具有地方特色,多以健美、質朴、實用為主;而官府御用之作,則以材料珍貴、技藝奇巧精細為上品,這種趨勢一直延續至清代末期。
清代刺綉紋飾繁縟精巧,題材種類較多,其中以花鳥走獸、人物風景、戲劇故事、歷史傳說和吉祥圖案等最多。
清代宮廷綉品種類之多,用途之廣,不是前朝所能比擬的。北京養心殿造辦處是全國優秀書畫家和工藝匠師們的薈萃之地,主要負責紡綉等事項。
宮廷綉主要是由廣儲司所屬綉作負責,專門刺綉皇上用品。在江寧、蘇州、杭州還設有3家織造府,其中的綉工也專為內府及官吏刺綉。綉作與綉局綉制的產品,只作為貢品,不參與市場交換,主要是為了封建帝王及後妃們,體現王權威嚴與奢侈生活需要而生產的,因而在藝術上形成了莊重、華麗、富貴的風格。在技術上有精工細作、繁縟的傾向。
例如,清代帝王和皇後所居住的寢宮布置得十分華麗,多為世上稀有之物。在這些裝飾品中,刺綉也是主要的品種。
如儲秀宮內後妃床上鋪有4條龍鳳、花卉圖案的綉花被面,還架有內帳、外帳、帳額、飄帶等,上面綉有紫藤葡萄、菊花、海棠、玉蘭等折枝花卉,寓意富貴益壽之意,圖案繁縟細膩而不亂,色彩鮮艷富麗而不俗。
帳內還掛著寓意吉祥如意的床掛件,琳琅滿目。宮廷綉的另一個特點是用材講究,服飾都採用純細致的綾、羅、綢、緞,宮中還布置各種精製的欣賞品,有雙面綉《仕女圖》、《孔雀屏》等。
其中尤以雙面綉《富貴壽考圍屏》最為精緻。用10餘種絲線,施以纏針、套針、戧針、滾針、接針、扎針、松針、打籽等刺綉針法。綉出牡丹、石榴、芙蓉、靈芝、竹石等圖案,兩面花色相同,綉工整齊,不露線頭,綉面精緻。邊框為描金6幅暗八仙和串枝花幅,底座為黑漆金皮球花與雲龍戲珠,背面飾如意卷草紋,這是乾隆時期雙面綉中綉制水平最高的作品。
由於當時輿服制度的約束,裝飾紋樣大都是規范化、程式化的,只是呆板地按照規定的圖案綉制。
盡管從藝術角度看是不可取的,但從技藝方面看,清代宮廷綉中針法之廣,技藝之精,特別是雙面欣賞品這樣高技巧作品的表現不能不說其是超過前代的。再說,不論是宮廷綉作還是織造府綉局中的綉工大都來自民間,這些能工巧匠的精心製作和藝術愛好,以及民間風俗活動,對宮廷綉有一定的滲透,也多少吸收了一些民間刺綉的優點。
在清代中期,經濟十分繁榮,百姓生活安定,刺綉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Ⅱ 古代綉法圖案名稱
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後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綉。夏、商、周時刺綉得到發展。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伯墓發現辮子股針法的刺綉殘痕(圖1),是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綉出花紋線條輪廓,再以毛筆蘸色在花紋部位塗繪大塊顏色製成, 色用紅、黃、褐、棕,其中紅黃兩色系天然硃砂(硫化汞)和石黃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著劑塗染,色相鮮明。底綢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長沙烈士公園33號戰國楚墓發現墓棺內壁四面各裱貼一幅刺綉,裱於東南兩壁者出土時尚完整,東壁的綉龍鳳蔓草紋,龍鳳頭部寫實,身子與蔓草連接為弓形圖案;南壁的綉花草枝蔓、變體鶴與鹿。這種紋樣與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的紋樣相似。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還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鳳鳥花卉紋綉、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龍鳳合體相蟠紋綉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辮綉法全部施綉,不加畫繢填彩。這標志著刺綉工藝的成熟(圖2)。蘇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第5號古墓,也曾出土中國絲綢的刺綉鞍褥面,紋樣風格和刺綉針法與長沙及江陵出土的戰國刺綉相似,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的刺綉品已向國外流傳。
漢代刺綉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西漢墓、北京大葆台西漢墓、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東漢墓、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綉發現。馬王堆 1 號西漢墓出土的遣策中記有長壽綉、信期綉、乘雲綉等名稱,紋樣題材以變體雲紋為主,也有由龍頭、鳳頭與變體雲紋連成一體的雲中龍、鳳,還有變體植物紋、茱萸紋、幾何方棋紋等。紋樣繁密,色彩鮮艷。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綉以雲山人物鳥獸為題材。新疆民豐出土的東漢刺綉除雲紋、茱萸紋外,還有獨具地方色彩的變體花鳥紋。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出土的刺綉,題材有龍紋、斗獸紋、魚鳥紋、玉佩紋等。漢代刺綉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綉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綉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綉法。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綉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綉佛像殘片。其正中綉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左右綉供養人。現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綉名款。邊飾忍冬龜背紋花邊,用二暈配色法配色。除花邊外,均滿地施綉,是現存最早的一件滿地施綉的裝飾性綉畫。
唐代所綉佛像很多,武則天(623~705)晚年曾命綉工綉制凈土變相圖 400幅。日本關衛教授認為,日本持統帝六年 (692)陳於葯師寺講堂中高6米、長6.5餘米的阿彌陀凈土變大綉帳,可能是當時仿照中國的凈土變相圖綉成的。此帳上面綉有阿彌陀佛、脅侍菩薩等像百餘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發現有一幅 3米多長的唐代辮綉佛像,氣派庄嚴。另有一件高44厘米,寬22厘米,滿綉穿枝牡丹及鴛鴦的囊袋,牡丹花葉已用平綉法綉成。還有綉帳靈鷲山釋迦說法圖,釋迦牟尼立於蓮座上,旁侍二佛二僧,頭頂飛天二人,下坐供養人像,也全是平綉法所綉。唐代刺綉針法,已運用戧針、擻和針、扎針、蹙金、平金、盤金、釘金箔等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為宋代綉畫藝術創造了條件。(圖3) 宋代繼承了綉制佛畫的技藝傳統,轉而綉制名人書畫,以追摹宋代院體工筆畫的筆墨線條、暈色濃淡及畫中風采氣韻為能事。宋徽宗於崇寧年間(202~206)在皇家畫院設綉畫專科,一時間著名綉工如思白、墨林、啟美等輩出,融書畫於綉畫。他們的綉品精緻細膩,有「閨閣綉」之稱。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綉素底白鷹軸,羽毛用刻鱗針,在羽片外緣先墊一根輪廓線,然後根據羽毛生長規律施綉,使羽毛呈現高下厚薄的真實感,系鷹的藍索打結處,用粗股絲線盤結,然後釘線固定,流蘇也以粗線排列釘固,使之顯現不同的紋理質感,使刺綉技法推進到藝術的高峰。
元代刺綉稍衰,明清復振,蘇綉、魯綉、湘綉、粵綉、蜀綉最著名。蘇綉始於上海露香園顧氏,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魯綉為衣線綉,作風雄勁,設色濃艷,湘綉渾厚,粵綉明快,蜀綉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各具特色。
Ⅲ 山西民間刺綉的介紹
山西民間刺綉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綉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綉,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山西民間刺綉,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綉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綉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山西刺綉,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綉工藝品最有影響。忻州刺綉忻州民間,刺綉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一帶,刺綉品有著嚴謹、華麗、雅緻的特色;五台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綉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綉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忻州刺綉,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綉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綉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綉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綉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綉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綉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綉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綉花,甚為精緻。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綉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也有綉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綉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綉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綉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綉一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綉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里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綉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綉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綉制一些節日用品。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綉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穀「香袋」。平時,還有人們綉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綉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製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綉花「轎簾」、「車衣」等等。祭獻物品:這一類綉製品,常常用干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綉物。還有的,綉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綉,用料和綉工都甚為講究。晉南刺綉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裡,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綉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晉南民間刺綉,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綉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
Ⅳ 如何在衣服上綉花
刺綉 俗稱「綉花」,是在已經加工好的織物上,以針引線,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穿刺,通過運針將綉線組織成各種圖案和色彩的一種技藝。
· 彩綉 泛指以各種彩色綉線統制花紋圖案的刺綉技藝,具有綉面平服、針法豐富、線跡精細、色彩鮮明的特點,在服裝飾品中多有應用。彩綉的色彩變化也十分豐富,它以線代筆,通過多種彩色綉線的重疊、並置、交錯產生華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針針法來表現圖案色彩的細微變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淺融匯,具有國畫的渲染效果。
· 包梗綉 主要特點是先用較粗的線打底或用棉花墊底,使花紋隆起,然後再用綉線綉沒,一般採用平綉針法。包梗綉花紋秀麗雅緻,富有立體感,裝飾性強,又稱高綉,在蘇綉中則稱凸綉。包梗綉適宜於綉制塊面較小的花紋與狹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單色線綉制。
· 雕綉 又稱樓空綉,是一種有一定難度、效果十分別致的綉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在綉制過程中,按花紋需要修剪出孔洞,並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綉出多種圖案組合,使綉面上既有灑脫大方的實地花,又有玲戲美觀的樓空花,虛實相襯,富有情趣。綉品高雅、精緻。
· 貼布綉 也稱補花綉,是一種將其他布料剪貼綉縫在服飾上 的刺綉形式。中國蘇綉中的貼續綉也屬這一類。其綉法是將貼花 布按圖案要求剪好,貼在綉面上,也可在貼花布與綉面之間襯墊 棉花等物,使圖案隆起而有立體感。貼好後,再用各種針法鎖邊。 貼布綉綉法簡單,圖案以塊面為主,風格別致大方。
· 釘線綉 又稱盤梗綉或貼線綉,是把各種絲帶、線繩按一定圖案釘綉在服裝或紡織品上的一種刺綉方法。常用的釘線方法有明釘和暗釘兩種,前者針跡暴露在線梗上,後者則隱藏於線梗中。釘線綉綉法簡單,歷史悠久,其裝飾風格典雅大方,近年來在和服中應用較多。珠片綉,也稱珠綉,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寶石、閃光珠片等為材料,綉綴於服飾上,以產生珠光寶氣、耀眼奪目的效果,一般應用於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裝的美感和吸引力,同 時也廣泛用於鞋面、提包、首飾盒等上面。
· 十字綉 也稱十字桃花,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刺綉方法。其針法十分簡單,即按照布料的經緯定向,將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線跡排列成設計要求的圖案。由於其針法特點,十字綉的紋樣一般造型簡練,結構嚴謹,常呈對稱式布局的圖案風格。也有寫實風格的紋樣,題材多為自然花草。十字綉具有濃郁的民間裝飾風格。
· 絢帶綉 也稱扁帶綉,是以絲帶為綉線直接在織物上進行刺綉。絢帶綉光澤柔美、色彩豐富、花紋醒目而有立體感,是一種新穎別致的和服裝飾形式。抽紗綉,是刺綉中很有特色的一個類別,其綉法是,根據設計圖案的部位,先在織物上抽去一定數量的經紗和緯紗,然後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絲,用綉線進行有規律的編繞扎結,編出透孔的紗眼,組合成各種圖案紋樣。用抽紗綉綉面具有獨特的網眼效果,秀麗纖巧,玲班剔透,裝飾性很強。由於透制有一定難度,抽紗綉圖案大多為簡單的幾何線條與塊面,在一幅綉品中作精緻細巧的點綴。
· 戳紗綉 又稱納錦,是傳統刺綉形式之一。它是在方格紗的 底料上嚴格按格數眼進行刺綉的。戳紗綉不僅圖案美麗,而且隨 著線條橫、直、斜的不同排列作豐富的變化,但花紋間的空眼必須對齊。
Ⅳ 東鄉族的刺綉有什麼特點
東鄉族刺綉「剁花」是用類似於縫紉機機針的剁花針,在布帛上刺出花卉來。刺綉原理和機綉是一樣的,剁花的時候,剁花針筆直地刺進綉品里子,稍錯針角再迅速拉出來。每次刺進去時,絲線要拉得松一些,拉出時線緊一些,採用單線來回剁,使絲線在綉品正面形成凸起的連續紋路,正面和反面花紋一樣,給人一種厚實的毛絨絨的感覺。綉花針綉出的花卉圖案針角細密,手藝精湛。色彩的明暗深淺,層次的銜接過渡,自然不露痕跡,針法富於變化,有縫、挑、綉、繞、插、綰等等,靈活多樣,越看越愛看,嘆為觀止。剁花針綉出的紋路由於用線量多,圖案突起飽滿有質感,富有立體效果,能生動逼真地表現叢生花卉的茂密景象,出活也快。
東鄉族婦女個個都是刺綉能手,她們除了一雙靈巧的手,還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怒放的牡丹,含苞的杏花,飛舞的蝴蝶,成串的葡萄,皎潔的月亮……一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能在她們手中變成美麗動人的永恆瞬間,表達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散發出濃郁的傳統藝術魅力。
Ⅵ 如何綉花簡單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鄭小裁
鄭小裁
2019年12月25日 · 優質時尚領域創作者
10件超簡易花綉設計
當你的塗鴉開始了它自己的生活,它是非常值得的,我們把簡單的圖畫變成了可愛的花綉圖案,從模糊的像花一樣的簡單素麵變成生動的花綉圖案。
一些基礎的刺綉設計可以用於我們的縫紉設計中,可以讓服裝更加的生活有色彩。
花卉刺綉設計
1、簡約懶散的雛菊縫線沿桿與相同色調的交替顏色-這就是這個設計的全部內容。即使是底部的小葉,也是用藍色和綠色縫制的懶散雛菊。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怎麼做懶散的雛菊針?
創建一個單鏈針。然後用一種直的針法將線圈固定在適當的位置。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2、可以在衣服上充滿著鮮花和樹葉。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3、金針刺綉玫瑰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如何製作金條結?
步驟1、你需要在針頭上穿三股線。把線結在最後。從布料的背面到布料的正面面(圖片中的A)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步驟2、把針頭放在B上,離A很遠(這取決於你想要的金條結的長度),然後在C(大約一根線在A附近)再次卷土重來。
您現在將接近線程(接近您第一次出現的A)。不要把針頭拉進去,把它放在織物上,如下圖所示。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步驟3、把線繞在針頭上繞很多次。你應該猜A&B之間的面積會有多大?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步驟4、輕輕地把針頭穿過線圈。
把針頭向上拉,然後用手輕輕地把線圈拿下來,直到金條最終正確地形成為止。
花綉設計並不難,只要學會這10種簡易綉花針法,小白也能輕松製作
把針頭放在B處,以確保金條結的安全。在任何時候都要確保線圈均勻。如果不是的話,用你的手指把它們平滑,並把它們正確地疊在線上,這樣它們都會整齊地掉下來。
Ⅶ 中國傳統刺綉
中國傳統刺綉文化中國傳統刺綉品的種類
刺綉工藝最基本的功能是對服飾的裝飾,這種裝飾並非只是起到簡單的美化作用,同時發揮著諸多重要的功能,如標識身份,顯示社會地位。刺綉服飾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許多特定的模式和裝飾部位,如馬面、團花、挽袖、補子等,這些都是刺綉服飾的典型代表。
雲肩:是隋唐以後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其主要作用在於加強肩部裝飾從而突出人面。製作多以綢緞為材料,綉有富有地域民俗含義的圖案,題材多由寫實或寫意的花鳥魚蟲動植物形態聯想而來,清以後,逐漸從日常服飾中消失。
▲ 刺綉花卉紋雲肩
團花:是古代服飾的多用紋飾,呈圓形適合紋樣狀,具有「美滿」、「團圓」、「平和」、「完整」的象徵意義,隋唐以後被列入冠服制度。
▲清代故宮團花
挽袖:挽袖是清代婦女衣袖口上的刺綉服飾,起於乾隆,流行至同光。多取刺綉工藝,呈長形兩條對稱式,分別嵌裝在左右兩袖口,紋樣題材豐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山水風景、吉祥圖案無所不有。
補子:明代文武官員公服前胸後背的方形裝飾,在常朝視事、奏事、謝辭等場合穿用。補子紋樣有明確規定,文官飛禽,武官走獸,是各級官員的重要標志。質量要求高,不惜成本,精緻考究。
▲ 清代官服補子
馬面:古代百褶裙或側褶裙的正面和背面的長方形刺綉裝飾,垂懸於前後,不僅有裝飾功能,還有修飾形體、突出人體重心作用。馬面與挽袖一樣,是單獨裝上去的刺綉,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拆換。
▲ 紅羅綉盤長馬面裙
肚兜:肚兜是貼掛於胸腹前的內衣,用以避寒侵,亦稱「兜肚」或「裹肚」。多呈菱形,上部有領口,兩側有線繩,繞體栓掛在胸腹前。兒童肚兜的紋樣多用「老虎鎮五毒」、「五子奪魁」、「麒麟送子」等題材;成人肚兜則多取吉祥紋樣或人物故事,寄託特定的情感含義。
刺綉佩飾一直在中國刺綉藝術品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款式多樣、用途廣泛,在風俗風尚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包,香囊、扇套、眼鏡盒、帕袋、錢包等一系列可隨身配掛的刺綉小品都在民間十分流行。
▲ 香囊
據文獻資料可知,早在先秦時期,隨身配掛物品的習俗已經蔚然成風,並作為禮儀要項載入文獻。《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佩手巾、抹布、小刀……右佩扳指、解錐、臂膊……」這些東西既是日常生活用的小型工具,又是侍奉長輩時的禮儀性標志。魏晉時期綉荷包已廣泛流行,《晉書·謝玄傳》中就提到,謝玄年少時「好佩紫羅香囊」。
唐代著名的佩飾是「蹀躞帶」、「帛魚」和「承露囊」,蹀躞帶源自西北游牧民族隨身攜帶的佩刀、火石等器物佩具,自魏晉流入中原,初唐定為公服制度,因中原百姓多安居市井,沒有必要攜帶更多工具,後蹀躞帶成為無實際作用的純粹裝飾品;帛魚是盛裝「魚符」的袋子(即虎符,唐因避高祖名諱改為魚符),唐朝時期,魚符除起「起軍旅、易長官」的憑信作用外,還用以發放給官員「明貴賤、應召命」,盛放魚符的「帛魚」也非常講究,根據官階不同,取不同裝飾形式。「承露囊」緣起於唐玄宗生日百官獻賀禮,後民間仿製為節日禮品相互贈送。
▲ 蹀躞帶
宋代刺綉佩飾有增無減,秦觀《滿庭芳》中「香囊暗解,羅帶輕分」即指香荷包。而刺綉佩飾最為興盛的時期,要數清代。男子身上日常佩帶的掛件可達十幾種,荷包、扇套、眼鏡盒、煙袋、牙簽、挖耳等無所不有。民間綉荷包還形成了繁榮的流通市場,很多地方都開創了「綉坊」,綉作與銷售一體化,大量刺綉佩飾出售,供顧客選購。
除了盛裝物品和標識身份的作用外,佩飾還有傳情達意的功能,許多男女情愛故事常有佩飾小品發揮作用,《紅樓夢》第十七回就描寫到寶玉與黛玉因香包扇袋而引起過感情糾葛。
▲ 扇套
刺綉佩飾的種類很多,主要的如香荷包(亦稱香囊)用以熏香和祛病防毒,煙荷包用以盛放煙葉,春宮荷包用以陪嫁、供閨房玩賞及做性教育教具,扇袋用以盛裝摺扇,靴掖則是盛裝文書的小夾子,出行時掖入靴筒以防丟失。
中國傳統刺綉藝術的特點
刺綉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擁有悠久的歷史,但優秀的刺綉藝人也只有在經過多年深厚的學養,將運針及施色互相參酌得當,才能詮釋出完美的作品。因此,如何在方寸之間運針用線,與此同時又不會過於俗艷奇巧,還能表現淡雅纖麗的風采,才是刺綉最令人頌贊與神往的地方。傳統刺綉藝術的主要特點包括三方面:
一是用線條說話。「線條」是中國藝術的品格,表現於繪畫中的白描,書法中的行書、草書,佛像雕塑中的「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卷軸的形式概念。而「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的刺綉,可謂線條性格里精工巧藝的極致體現。當刺綉藝人以縝密的巧思及純熟的技藝在針尖處排列組合時,線條便有了豐富的對話與表情。
二是綉與畫的完美結合。刺綉依存於繪畫形式,必須先有畫稿,再經過以針線分析畫稿內容的過程中,刺綴於織品上。但刺綉也有別於乘興揮灑的繪畫,刺綉的藝術性就在於線條、色彩及光影的表現,而這一切都要求刺綉藝人必須對針線材料的物性及畫稿對象的媒材特質、造型、色彩有十足的訓練、觀察與掌握後才能透過針法的安排、分色及刺綉藝術,以針線演練對畫稿重新創造,可以說每一幅綉畫作品都是刺綉藝人的學養功力的精彩演出。
三是刺綉圖形的象徵手法。民間刺綉紋樣中為數眾多的吉祥圖案普遍運用了象徵性的表達方法,將祈福納祥,驅惡辟邪的思想觀念,通過諧音、會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為圖形。已知最早的刺綉圖形是「天子褒服十二章」,表現出對「照臨、無私、鎮定、忠孝、決斷、明辨」等概念,這些抽象概念借象徵手法得到准確的表現。而這種手法,也歷代傳承,不斷拓展和完善,最終形成「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創作原則。
Ⅷ 家裡玄關想掛一副刺綉玄關圖,比較喜歡花卉類的,有沒有推薦的圖案
玄關的位置對於家裡來說至關重要,需要掛一幅比較漂亮的圖,既然你喜歡花卉類的圖,可以考慮一涵的手工刺綉的牡丹圖,比較好看漂亮,牡丹寓意:富貴吉祥,雍容華貴,花開富貴,很適合掛在家裡玄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