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口花卉
❶ 浙江桐廬有哪些適合周末去玩的景點
桐廬旅遊景點:垂雲通天河浪石金灘琴溪香谷 江南龍門灣紀龍山 桐君山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等
鄰近瑤琳仙境的紅燈籠外婆家,景區佔地11萬平方米,依青山、臨碧水,青磚黛瓦、小橋流水,設有以鄉村風味、鄉村景觀、鄉村游樂為內容的30多個景點,透出濃濃的村野之趣。在親切溫馨的外婆家漫步,沿百步街店鋪作坊五花八門。聽外婆講故事,嘗外婆小吃,林林總總的民俗風情讓您嬉個夠。鄉村家園可住可游,設有鄉村家園小木屋、露營村、中小學生活動實驗基地。鄉村酒吧、文藝表演等項目。
天目溪漂流傍紅燈籠外婆家,選取畢浦碼頭至冷坑一段長約5公里的江面,行程約一個半小時。天目溪又稱分水江。乘竹筏款款而下,溪流蜿蜒曲折,洲灘眾多,一個灘連著一個灘,素有「溪有十八灘,一灘高一灘」之說,置身竹筏上,時而穿澗過坳,山回水轉;時而跌宕起伏,破浪逐水。讓人痴痴沉醉,盡享漂流之樂。
垂雲通天河,與聞名遐邇的瑤琳仙境僅一江之隔,特別之處在於溶洞內有長達4500米的地下暗河,劃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觀賞奇形怪狀的鍾乳石,別有一番探險趣味.
浪石金灘,清澈逶迤的天目溪流轉到一個名叫浪石埠的地方劃了一個圈,圈的外面鑲嵌著柔軟的金邊(沙灘),古時這里是天目溪水陸要津,相傳有巨石能隨波上下浮動,故名「浪石」。現在嬉水節目「龍舟竟渡」已列為杭州市龍舟比賽定點訓練基地。
琴溪香谷,這里林窒幽深,溪澗大氣候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尤為奇特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景觀。
桐君山—七里揚帆,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形似碧螺,美若翠玉。古人稱之「浮玉山」、「小金山」。為我國中醫葯鼻祖勝地。桐君山麓有葉淺予故居。七里揚帆讓歷史上著名的「嚴陵七景」之一的絕妙景觀又重現昔日風采。泛舟江中,山映明鏡中,帆浮翠屏間,舟行景移,宛如一幅流動的富春山水畫。夏季夜遊,其中樂趣更是妙不可言。
大奇山,史稱「江南第一名人」,海拔600餘米,境內峽谷溪瀑,鳥語花香,滿眼自然野趣。眼下在金牛潭景區西側「長」出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宛如置身「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嚴子陵釣台,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之處。嚴光,字子陵,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光武帝即位,嚴子陵堅辭不仕,攜妻回富春山隱居,耕田垂釣終老林泉,後人仰慕其不事王侯高風亮節的精神而建祠紀念,瀕臨富春江,因其風景秀麗,為我國十大釣魚古跡之首,景區內有雙台垂釣、嚴先生祠、滄波橋、天下第十九泉、富春江詩文碑園等勝跡。
江南龍門灣,這里是富春江上的一處天然港灣,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都在這里集合,是富春江上風景最秀麗的地段之一。「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這是清代詩人嚴遂成贊美龍門灣風光的詩句,自南北朝至清代,劉秀、范仲淹、蘇東坡、謝靈運、李白、陸游、李清照等1000多位名人雅士在這里留下足跡,也留下浩如煙海的詩文傑作。
女兒村,這里是國內唯一一個彰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民俗的風情園。這里常年有四個獨具一格的展覽;中國古今女性第一展館、中國古代女性文化館、中國56個民族服飾館、巾幅風采剪紙藝術館。有一個摩梭大家庭在此安家落戶,他們來自有「母系氏族社會活化石」之稱的瀘沽湖,年輕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他們那質朴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令人驚嘆。
白雲源,在落差1200米的白雲源景區,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
天斗地漏,位於桐廬縣東南,與浦江、諸暨、富陽三縣(市)交界處,距杭州80公里,距桐廬縣城30公里。天龍九瀑景點位於雪水雲綠產地雪水嶺東,據古典記載:「其間崇山峻嶺,人跡罕至,蓋百里,而泄水龍王托居其間「,後人築廟祭祀,以求雨水。在此崇山峻嶺之中,林木蒼翠,溪流隨山勢落差,自峭壁懸崖之上飛瀉跌落,形成九潭九瀑,落差俱數十米,為桐廬鏡內第一瀑布群。九瀑或曲折幽深穿石破崖,或銀河瀉落、雷霆龍吟,身居其間,山水之奇絕給人以無限贊嘆。懸崖飛瀑之上則溪流蜿蜒,幽谷鳴鳥,谷中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巴比松度假庄園,有騎馬、射箭、劃皮艇等游樂項目,是一處台灣客商投資開發的充滿田園生活的自然休閑之地。
峰之語蜜蜂王國,是由浙江峰之語峰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9000餘萬元建造的一個以參觀游覽、休閑、趣味、餐飲、購物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相結合的科技生態園。園區共分:蜜蜂花卉生態園、生產線、蜂文化博物館、餐廳、大型購物商場五部分,以種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態養蜂及參觀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前的蜂產品生產線,集中體現蜂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
紀龍山,放鬆身心的休閑野營之地,可以越山野、探洞災;可以獰獵射擊、烘烤野味;可以夜宿帳蓬感受篝火晚會的奇異樂趣,也可住到淳樸農家之中享受農家飯的美味。
羅山天子地,天子地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廬百江鎮羅山村,距縣城45公里。是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具有「秀、雄、奇、險」的山嶽風貌。峽谷長達3000餘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由民族風情休閑、溝壑峽谷、高山攬勝、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區組成。據民間傳說,八仙雲游四海,路過此地,發現一小孩舉止不凡,有「天子」相。於是八仙下凡,精心調教,小孩成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
桐廬景點介紹 瑤琳仙境、垂雲通天河、浪石金灘、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桐君山、白雲源、琴溪香谷、江南龍門灣、紅燈籠外婆家、天目溪漂流、女兒村、天峒山、天子地、閬苑石海、新恆基度假農場
主要景點看點
白雲源 在落差1200米的白雲源景區,小源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山秀」的真諦。
門票:45元/人。
注:南站開往桐廬班車每20分鍾一次,西站快客每40分鍾一次,白雲源旅遊接待中心有班車直達景區。自駕車杭州出發走320國道,至富春江鎮過大壩轉蔣義線,沿白雲源景區指示標志即可到達。
女兒村 全國惟一一個弘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文化旅遊景觀,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摩梭人家7位漂亮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她們的淳樸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
門票:40元/人(6、7月優惠價30元)。
注:在汽車西站坐快客至桐廬縣城,然後乘坐6路公交車直接抵達女兒村。
自駕車沿320國道抵桐廬縣後,繼續向前開200米左右,可以看到左手馬路邊豎有大奇山森林公園的廣告牌,沿這條路拐進去行進約400米即可抵達女兒村。
浪石金灘:位於杭州市桐廬天目溪浪石埠境內,據載:「昔日有巨石踞江中,宛浮水面,隨波上下,名浪石」。金灘又名「潮逆灘」,昔時錢塘江潮上漲至此而形成,系天然鵝卵石沙灘,面積達千餘畝。浪石金灘現已開辟為風情休閑旅遊區。溪畔洲灘辟有風情棕櫚林、沙灘浴場等,並有蘆海牛車賞景、野趣燒烤等特色旅遊項目。 門票:35元/人+牛車3元/人。
注:自駕車沿320國道進入桐廬境內,
大奇山 自古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稱。境內山巒疊翠,峽谷溪瀑,繁蔭蔽日,花香醉人。走入林中,只覺得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眼下更在金牛潭景區西側建立起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那裡不但小橋流水,花木扶疏,而且還有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
門票:30元/人。
注:自駕車沿320國道進入桐廬境內,不進縣城,左轉彎沿大奇山方向行駛3公里處即到。
琴溪香谷 這里林壑幽深,溪澗跌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尤其特別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奇觀。
門票:30元/人。
注:從杭州汽車南站或西站乘坐到桐廬分水和淳安的班車,在琴溪香谷下車,再乘麵包車前往景區。
自駕車往富陽、新登,沿05省道至胥口,不到高翔就可以看見指示牌,右轉彎上景區。
江南龍門灣 「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位於富春江畔的江南龍門灣景區具有山勢峻秀、水色澄碧、山居民風、漁村風情、古亭棧道等特色。整個風景區匯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於一身。灣內一泓碧水清澈見底,在炎炎夏日中,與游魚來一次親密接觸,或是踩踩水上自行車,讓歡聲笑語響徹富春山水。
門票:35元/人。
注:自駕車沿320國道去嚴子陵釣台景區方向;散客乘客車至桐廬縣城轉乘中巴車即可到該景區。
桐廬景點門票:
-大奇山15元; 紅燈籠鄉村樂園35元
三宮六院30元; 瑤琳仙境50元
天目溪漂流25元(整段漂流)
竹筏加皮筏45元;通天河35元
浪石金灘25元(牛車夜趣、龍舟漂流)
桐君山(含七里揚帆)40元
富春江小三峽、嚴子陵釣台、富春江水上娛樂中、電瓶船(30分鍾)40元;
(靈山洞、仙橋洞、台灣蝴蝶館、靈山大佛)連票38元
❷ 蘇州的名人
蘇州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間.科舉仕進的,蘇州轄區共出文狀元45名,佔全國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為8名,清代為26名(占清代114科狀元的22.8%),明代蘇州府有進士437名,清代則有600名。至於封疆大吏、征戰良將、地方官員、社會名流,有貢獻於社稷的蘇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蘇地而為後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間滄浪亭所立名賢祠,初建即列名賢像贊570名,後又續增名賢600餘名。名賢祠幾經興廢,民國30年(1941)重修後,尚存名賢像贊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吳地,教民農耕,三以天下讓,號為至德,堪稱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
春秋時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將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吳地的第一人,世稱「南方夫子」。
孫武,齊景公時齊國貴族,因齊國內亂而奔吳。著就《兵法》十三篇,幫助吳王闔閭南服越國,西破強楚,爭霸中原,號稱「兵聖」。
三國
陸績(187—219),字公紀,天文學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專著《渾天圖》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遺親」,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為後人楷模。
兩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與弟陸雲並稱「二陸」。20歲時寫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文學論著。他的《平復帖》被譽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張僧繇,梁天監至大同年間大畫家。擅長人物及佛教畫,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繪肖像,作風俗畫,尤善畫龍,曾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故事。僧繇作畫,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畫家「四祖」。
陸探微(?~約485),著名畫家。畫學東晉顧愷之法,畫史上常與顧愷之並稱「顧陸」。平生愛畫古聖賢肖像,骨秀神清,嚴正生動。後人謂其畫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刻劃,號為「密體」。亦工繪蟬、雀、馬、猴,及繪搗衣、盪舟、斗鴨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畫中四祖」之一。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文字訓詁學家。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書,解釋頗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
唐
張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書法家。能詩,長於七絕,與包融及賀知章、張若虛都有名當時,號稱「吳中四友」。其書法以草書名世,所書「狂草」逸勢奇狀,瀟灑豪放,連綿回繞,別具一格。人們尊為「草聖」。張旭嗜酒,常於大醉後呼叫狂走而後落筆,甚至以頭發濡墨而書,酒醒後,自己都認為是神來之筆,不可能再寫出第二幅,世稱「張顛」。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斐旻劍舞與張旭草書為「三絕」。
楊惠之,唐開元天寶年間(712~755)雕塑家。先學畫,與吳道子同師張僧繇筆法,後專攻雕塑,成為天下第一雕塑手,與「畫聖」吳道子齊名。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說。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與神情特徵,生動傳神,對後世塑像藝術影響甚大,被尊為「塑聖」。崑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吳縣角直保寺聖羅漢像相傳出自其手。
韋應物(737—約791),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洛陽人。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馬郎中任蘇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賓禮儒士,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輩,與之酬唱。其性高潔,以清德為唐人所重,號稱「韋蘇州」。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得建安風韻。著有《韋蘇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寶歷元年五月任蘇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離任。任蘇州刺史時,勤政除弊,主持修築蘇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於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後人紀念他,與西湖之堤同稱之為「白堤」。他離任蘇州時,百姓啼哭相送,劉禹錫贈詩雲:「姑蘇十萬戶,皆作嬰兒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長於詩,多至數千篇,在蘇州時也有歌頌姑蘇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詩歌。
陸龜蒙(?—876),字魯望,唐代長洲縣人。隱居甫里(今吳中區角直鎮),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天隨子,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他生活清貧,一面親自下田耕作,一面讀書論撰不輟,史稱「樂聞人學,講論不倦」。他擅長詩文,與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負盛名,人稱「皮陸」。所作詩多寫閑適隱居生活,寫景詠物為多。所著《耒耜經》,是研究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要文獻。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景佑元年(1034)知蘇州時,大水成災,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導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農業生產。他在蘇州還創設郡學,成為蘇州有學之始。范仲淹工詩詞散文,善書法。文章闡述其政治主張,詞多寫塞上風光,風格較為明健。其《岳陽樓記》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凝聚了范仲淹畢生心志,成為激勵後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號北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著名詩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學士名義出使金,不畏強暴,敢與金主力爭國權,終於不辱使命,全節而歸,受到當時南宋朝野的稱頌。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築「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詩,與楊萬里、陸游、尤袤齊名,合稱「南宋四家」。其《田園四時雜興》詩60首,描寫農村風光和民生疾苦,尤為突出。他撰寫的《吳郡志》是一部極有價值的蘇州地方誌乘。
明
高 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長洲縣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今屬吳中區角直),自號青丘子。與楊基、張羽、徐賁同以詩名,稱「吳中四傑」,洪武五年(1372)蘇州知府魏觀以張士誠府重修府治,被讒受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而被腰斬於南京,年僅39歲。其詩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對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況 鍾(1383—1443),字伯律,號龍崗,別號如愚。江西靖安縣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蘇州知府。在巡撫周忱的支持和協助下,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削減高額田賦,減輕人民負擔,興修太湖水利,設置「濟農倉」,清理歷年積案,維護社會治安,發展教育,培養選拔人才等,蘇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況鍾因丁憂、考滿,三次離任時,蘇州府先後有十三萬五千餘名群眾聯名上書,請求奪情起復和留任。明正統七年(1422)十二月卒於任上,享年60歲,「郡民罷市,如哭私親,七邑紳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鄰群蘇、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絡繹弗絕」。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傑出建築大師,北京明故宮設計者。吳縣香山(今屬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營繕,永樂中為木工首」。永樂十五年(1417),蒯祥參加北京宮殿的設計和建築,被任命為「營繕所丞」。正統年間(1436~1449)負責重建皇宮三大殿及文武諸司。天順末年(1464),又主持規劃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長榫卯技術,被譽為「蒯魯班」。
吳 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書法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時勤奮好學,「好古力學,至老不倦。」善詩文,為當時文章領袖;擅繪畫,尤長書法。平生學宗蘇軾,書法亦酷似東坡。好藏書,且多親手抄錄。故居在蘇州城區樂橋西尚書里。其待人寬厚,講人情,重友誼,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於任,贈太子太保,謚「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著名書畫家、詩人,「吳門畫派」創始人。長洲相城人。擅畫山水,初得法於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兼師杜瓊、趙同魯;後學宋元,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吳鎮、王蒙尤有心得,並能融會變化,自成風格。與其學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居其首。書法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游。其詩、書、畫,被時人視作「神品」,稱之為「三絕」。
唐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著名書畫家。少與張靈相善,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29歲中鄉試第一,次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獄。後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賣畫為生。生性不羈,常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後皈心佛教,自號「六如」。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學元人。工畫人物、花鳥,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畫苑,被稱作「明四家」,又善書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寵同為明代中期的中興書法家。詩初多穠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譽為「吳門四才子」。
王 鏊(1450—1524),字濟之,號守溪,晚年又號拙叟。文學家,吳縣東山陸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鄉試,明年會試均第一,廷試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王鏊秉性耿介,與宦官劉瑾勢力斗爭,與大學士李東揚力救被劉瑾加害幾死的崔璿、姚祥、張瑋、韓文、劉健、謝遷、楊一清、劉大夏等官員,得以免死。但終因劉瑾專橫,禍流縉紳,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歸。辭官返里後,蟄居東山14年。其間廷臣交相薦舉,終不再出。著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紀聞》、《震澤編》、《守溪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於家鄉,墓表坊上鐫有唐寅書「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對聯。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號枝山、枝指生,長洲縣(今蘇州)人。著名書法家。5歲能書徑尺字,9歲能詩。稍長,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當眾疾書,思若湧泉。青年時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等交遊,世稱「吳中四才子」。工書法,擅直、行、草、章;尤長草書,名動海內。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天下書法歸吾吳,而京兆允明為最。」有「明代草書第一人」之譽。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著名書法家,長洲(今蘇州)人。少時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並常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工行、草書,有智永筆意,大字仿黃庭堅,尤精小楷,推為第一,亦能隸書。擅畫山水,師法宋元,多寫江南湖山庭園和文人悠閑生活,構圖平穩,筆墨蒼潤秀雅。早年所作多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粗細兼備。亦善花卉、蘭竹、人物。亦能詩,宗白居易、蘇軾。以詩、書、畫「三絕」兼擅,馳譽藝苑,名滿天下。沈周、唐寅死後,推為吳門畫壇領袖。
魏良輔(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倉州人,崑曲「水磨腔」創始人。他早年習北曲,經過十年潛心研究,在原來流行吳中的南曲聲腔基礎上,研製成既保留南曲紆徐回環的特點,又兼收北曲雄健剛勁風格的新崑山腔,被後人譽為崑曲的「鼻祖」、「曲聖」。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別署龍子猶、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著名文學家、戲曲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有才氣,惜懷才不遇。馮夢龍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還編有民歌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筆記《古今譚概》等,並改寫小說《平妖傳》、《新列國志》。戲曲創作有傳奇劇本《雙雄記》曾修改湯顯祖、李玉、袁於令等人作品多種,合稱《墨憨齋定本傳奇》。另外還著有《春秋衡庫》、《春秋指月》、《別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補》、《七樂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夢桂、弟夢熊皆有名,稱「吳下三馮」 。
文震亨(1585—1645) ,字啟美,長洲人。造園藝術家。文徵明之曾孫。其造園專著《長物志》12卷,闡發了獨特的造園理論,認為園林必須內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間接的各種有關要素,方能形成綜合之美。
李 玉(1591—1671;一說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又號一笠庵主人。吳縣人。明末清初著名戲曲作家,為「吳縣派」戲曲作家領袖。明亡後,專事劇本創作。與畢魏、朱素臣、張大復等相友善,研究曲調,從事戲劇創作,形成「吳縣派」。作有傳奇40餘種,今存《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清忠譜》、《麒麟閣》等18種,劇作為戲班所爭演。又編訂《北詞廣正譜》,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聖嘆(1608—1661),本姓張,名采,字若采,後改姓金,名喟,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明末清初長洲(今蘇州)人。明諸生。穎敏絕世,奇才橫溢,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生性不羈。好飲酒。能文善詩,絕意仕進。善衡文評書,議論發前人所未發。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與《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他將《水滸》七十回以後的情節全部刪除,並續上他寫的「梁山泊英雄驚噩夢」作為全書的結局。清順治十八年(1661),金聖嘆與一些秀才於順治皇帝治喪期間,控告縣官貪污倉糧,酷刑逼稅杖斃鄉民的罪行,遭巡撫朱國治鎮壓,逮捕諸生5人,金聖嘆等又與一批群眾哭於文廟,以示抗議,朱國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聖嘆等13人,是為「哭廟案」。
清
毛 晉(1599—1659),字子晉,號潛在,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書家。毛氏汲古閣前後收藏書籍8400餘冊,並聘請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時間里,毛晉刻書共600多種,為中國古代出版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流傳下來的毛刻本,至今為學者珍視。
孫雲球,字文玉,號泗濱。原籍吳江,遷居長洲。明末清初光學家。他除了研製出近視鏡、老花鏡外,還製成了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留給後人《鏡史》1卷,對後世光學儀器和眼鏡的製造技術的發展有獨特的貢獻。
葉 桂(1667—1746),字天士,號香岩,晚號上津老人,吳縣人。著名醫學家,中國溫病學說主要創始人、奠基者。世居蘇州閶門外下塘上津橋,世代業醫。葉桂繼承家學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著《溫熱論》,倡溫病衛、氣、營、血的辨證和治療方法,為溫病學說奠定了基礎。其臨床處方精簡,用葯配伍有獨到見解。尤擅治奇經、脾、兒科等病,曾有「天醫星」之譽。與薛生白、繆遵義合稱「吳中三名醫」。
毛宗崗,康熙年間長洲縣人,字序始,號子庵,清初小說評點家(批評家)。其父毛綸,字德音,晚更號聲山,有文才,曾評論過《琵琶記》、《三國演義》,稱《琵琶記》為「第七才子書」。毛綸晚年雙目失明,毛宗崗繼承父業,評刻《三國演義》。毛氏父子對羅貫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訂,整頓四月,修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使之更加緊湊暢達,成為至今流傳的120回本,為小說流傳及價值的揭示作出了貢獻。
王周士,元和人,清評彈藝人,善說《白蛇傳》、《游龍傳》。乾隆南巡時,奉召至御前彈唱,賜以七晶小京官之冠,並隨駕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說書游公卿大夫間,名著京華。病乞歸鄉後,在蘇州創建光裕公所(後稱光裕社)。
惠 棟(1679—1758),字定宇,號松崖,人稱「小紅豆先生」,著名經學家。原籍吳縣東渚,後遷居蘇州城區元和縣境,故又作元和(今蘇州市)人。祖父惠周惕,本名恕,字元龍,故居在東渚硯溪,故自號硯溪。後徙蘇州葑門冷香溪側,宅有紅豆樹,故又號紅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號半農,人稱「紅豆先生」。惠棟傳祖、父之學,搜集漢儒經說,加以編輯考訂,評贍博識,集「吳派」經學之大成,為「吳派」經學的奠基者與領袖。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長洲縣(今蘇州市)人。初學詩於吳江葉燮。中年以前授徒為生,並以詩名。曾築屋居木瀆山塘街,著書作述,後歸居蘇州城區。曾為乾隆帝校《御制詩集》,深受賞識,稱為「江南老名士」。其論詩主「格調說」,拘於「溫柔敦厚」的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少數篇章也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其詩學深邃,曾選編《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為研究古代詩歌發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晚號牧牛老叟,著名醫學家。吳縣人早年學詩於吳江葉燮,博學多才,不求聞達。善詩,工畫。尤精於醫,長於溫病,與葉天士齊名,為溫病大家。臨診多奇驗,治學不拘成說。其《濕熱論》系探索研究濕熱病之力作,條分縷析,深切詳明,與葉天士《溫熱論》齊名,堪稱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吳大澄(1835—1902),字清卿,號恆軒,又號愙齋,清末學者,書畫家、金石學家、古文學學家。吳縣人。善書畫,工篆書,精於金石學與古文字學。著《古籀補》、《古玉圖考》、《字說》、《權衡度量實驗考》、《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詩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後寓居蘇州。著名學者。以小學(文字、音韻、訓詁學)、古文經學,諸子學見長。所著《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三書,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校正誤文,發明古義,為士林所推重。又擅長詩詞,旁及小說、戲曲;亦工書法,尤長篆隸。其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碑,為其86歲病逝前4月所書,雄渾剛健,被奉為翰墨之寶。
沈 壽(1874—1921)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宧。傑出的蘇綉藝術大師。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1974.9.23)生於蘇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學刺綉。8歲綉制「鸚鵡圖」即顯露了她的藝術才智,得到親友們的稱贊。光緒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精心綉事,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其綉品押印題識,署「天香閣」三字,為士夫爭相購藏。宣統二年(1910)綉制的《義大利王後愛麗娜像》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一等獎。民國4年,沈壽借鑒油畫稿所綉的《耶穌像》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大獎。
顧頡剛 (1893—1980) 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著名歷史學家。吳縣(蘇州)人。早年就讀於長元吳高等小學堂,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20年代,他提出了有名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編纂出版了《古史辨》,轟動了整個史學界。先後主持《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的校點工作,為整理出版這兩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字聖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畢業於草橋中學,先後在蘇州干將坊言子小學、角直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出版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鳥語獸言》,短篇小說集《膈膜》、《水災》、《線下》、《城中》、《未厭集》、《聖陶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倪煥之》,散文小說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三集》、《鄰居》等,以及《十三經索引》,與夏丐尊合著《文心》、《文章例話》等。
顏文梁(1893—1988),字棟臣,吳縣(蘇州)人。著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自小隨父學畫,曾任振華女中、吳江中學、太倉省立四中、蘇州第二女師、蘇州第一師范圖畫教員。民國11年與胡粹中,朱士傑等人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後赴法國,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留學。回國,仍任美專校長,並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學、上海幼稚師范專科學校教授。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開創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❸ 蘇州鮮花批發市場在哪
相城大道花木城、藏書花卉苗木市場、胥口采香涇花木市場
❹ 蕭山花木市場會搬到杭州灣花木城嗎
、大清谷、龍井山園、黃龍洞圓緣民俗園、靈山洞、錦綉風水洞、胡雪岩故居蕭山杭州樂園、山裡人家、東方文化園、觀潮城、傳化大地、中國花木城主要景點:杭州樂園:2000餘畝的山林,彎曲的棧道,古樸的小木屋,不僅讓人沉浸在清新的空氣之中,更可以觀賞到氣勢磅礴的大型馬戰《成吉思汗》,它真實地再現了氣勢宏大的馬戰場景,猶如電影般精彩,在寬廣的戶外觀看,實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1.門票:50元/人。2.杭州K515路和蕭山16路可直達。3.自駕車過一橋或三橋後,行至風情大道即可看到杭州樂園的招牌。山裡人家:古樹、老井、農家,這里有蔥蘢林木,依依翠竹,也有鳥語花香,雞鳴犬吠,一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景色。在這里可以滾鐵環,打陀螺,回味童真樂趣,也可春天採茶,秋天采菱,在布穀鳥叫聲中回歸自然,回歸田園。1.門票:30元/人。2.可到杭州延安路龍翔橋乘蕭山6路到山裡人家。3.自駕車從杭州市區過錢江一橋往金華浦沿方向開車20分鍾到。東方文化園:東方文化園以周易八卦布局,儒釋道三家同構建築,2728米的彩繪藝術長廊貫穿其間,充分展示了東方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1.門票:68元/人。2.杭州總管塘公交522路、蕭山公交6路直達景區,或在總管塘沿秋濤南路往義橋方向招手中巴直達。3.自駕車過一橋後往浦沿、義橋方向,看見標志性的三座寶塔即到達景點。觀潮城:錢江潮波瀾壯闊獨步天下,攜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並在赭山灣形成了最為壯麗的景象。建在赭山灣的錢江觀潮度假村就成了首推的最適宜的觀潮點。1.8月18觀潮節期間收門票。2.自駕車從杭州出發沿二橋下來,左拐經過紅山農場,往南陽鎮方向,到一個三岔路口的加油站可以看到觀潮城的大牌。餘杭:徑山、雙溪竹海漂流、良渚文化博物館、超山•中國印山、天都城•歡樂四季公園、東明山主要景點:徑山自古以來,徑山就是我國的佛教聖地,文化源遠流長,那裡古木參天,澗水淙淙,竹海翻綠浪,山若駿馬奔。徑山禪寺、東坡洗硯池、宋孝宗御碑等等都是人們游覽探古的佳處。名山出名茶,徑山茶葉在宋朝就被列為貢茶,並被傳入日本,開日本茶道之先河。1.門票:5元/人。2.杭州出發,沿莫干山路往北到勾庄,再馳入104國道可到徑山。雙溪竹海漂流滿山茶園,遍地竹林,清溪潺潺,竹迴路轉。漂於竹筏之上,既可洗手濯足,又可沖漂過壩;行於竹林之間,既可坐老牛車懷古鄉村,又可坐大篷車觀賞竹海……不失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1.門票:60元/人。2.從武林廣場乘坐313路到瓶窯,再乘直達景區的中巴車。3.自駕車從武林廣場出發沿莫干山路經祥符橋沿104國道到彭公,進入015省道後可以看見景點指路牌。超山•中國印山「十里梅花香雪海」,眼下雖不是賞梅的時節,但超山印石園、四季花海和大明園依然值得一游,尤其是印石園,隨處可見精湛的石刻藝術作品,有乾隆玉璽、二十八星宿、龍生九子等等,其中玉璽之大天下無雙,榮登世界吉尼斯紀錄。1.門票:18元/人。2.自駕車沿320國道經江南食品市場左轉彎即可。天都城•歡樂四季公園是今年三月份亮相於杭州東北部的新景點,是一個以法蘭西文化為主線,以園林景觀、婚典愛情、運動休閑為內容,集旅遊、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大型主題公園。漫步其間,山頂城堡、法國小鎮、露天劇場,在自然山水的映襯下美輪美奐。而每天露天上演的法國舞劇《紅磨坊》,其艷麗華美的服裝和舞姿,讓人眼花繚亂,不知不覺地沉浸到異國風情之中。1.門票:40元/人。2.個人乘車路線:杭州大關小區中巴———天都城/大關小區公交321———(祥符村)臨平7路———天都城/艮山流水苑K509、309———(臨平)2路、7路———天都城。3.自駕車沿上塘河高架下來經過半山,沿320國道走可以看見景區的指示路牌,距離杭州市中心約20公里。臨安:大明山、青山湖、太湖源、白水澗、浙西大峽谷、瑞晶洞、柳溪江漂流、浙西天灘、火山大石谷、西徑山、玲瓏山、清涼峰、錢王陵園、西天目山、東天目山、石長城、浙西天池、神龍川主要景點:大明山大明山是臨安惟一的省級名勝區,共有大小景點94處,集峰岩、峽谷、群瀑於一體。這里流傳著明代朱元璋4畝田起兵反元之軼事,留有遺跡,謂「大明山」。1.門票:68元/人。2.早上7點30分在吳山廣場和武林廣場輪船碼頭乘坐大明山旅遊班車。3.自駕車沿杭昱公路經留下、臨安、於潛、昌化、龍崗、頰口,見標記左彎至大明山。太湖源太湖源有「小九寨溝」的美譽,著名的千刃崖、龍須壁高聳入雲。百丈漈瀑布從高處倚壁而下,一級一級地流淌下來,極具觀賞性。1.門票39元/人。2.杭州西站乘至臨安的車轉乘16路車(西墅街)至太湖源景區。3.自駕車沿104國道,到餘杭彭公進入至臨安方向的公路,經泮畈、橫畈等到臨安西墅街,再往安吉方向經橫溪、楊嶺、臨目至太湖源風景區。玲瓏山玲瓏山以獨特的「玲瓏剔透、林茂徑幽之俊美」而聞名。山雖不高,卻有泉、有瀑、有樹、有寺、有亭、有摩崖石刻、有人文古跡,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1.門票16元/人。2.個人可到汽車西站乘坐去臨安的車。3.自駕車沿杭昱公路筆直走,不經過縣城,過臨安收費站後很快就到了。錢王陵錢王陵是杭州城的締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人———吳越國王錢鏐的墓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浙江省內惟一保存完好的王陵。1.門票16元/人。2.個人可到汽車西站乘坐去臨安的車。3.自駕車沿杭昱公路進入臨安縣城,在市政府旁邊。浙西天池浙西天池古稱千頃塘,坐落在海拔1260米的高山上,水面800多畝,集藍天碧水、原始森林、石灘、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觀和奇特的文化古跡於一體,讓人雖身在江南亦能領略到高原風光、海灘風味,是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區。1.門票:38元/人。2.從杭州乘中巴車到臨安或昌化,臨安或昌化至龍崗均有班車,再從龍崗坐面的至天池景區。3.自駕車至臨安後直接開入天池景區。浙西大峽谷被譽為「華東第一旅遊峽谷」,奇峰秀石「生長」在落差懸殊的峽谷兩旁懸崖,有「白馬岩中出,黃牛壁上耕」的美譽;另一別致景觀是「白雲深處有人家」,附近山民都把住處建在千米之高的山腰上,晨昏霧靄,白雲飄飄,彷彿仙家居處,令人神往。1.門票:60元/人(6、7月優惠價為45元)。2.散客可從汽車西站乘車到臨安後轉乘去景區的車。3.自駕車沿02省道至龍崗鎮右手拐彎3公里即到。富陽:鸛山、新沙島、天鍾山、中國造紙印刷文化村、龍門古鎮、野生動物世界、富春桃源、通天飛瀑、富春山居高爾夫主要景點龍門古鎮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整且極為罕見的山鄉古鎮,能夠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孫氏文化,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1.門票:35元/人。2.杭州龍翔橋(乘514路公交)———富陽汽車西站———龍門。3.自駕車從杭州出發沿320國道南線往桐廬建德方向,經中埠大橋收費站,前行100米下道口左轉省道行8000米即到達龍門。富春桃源在被譽為「亞太第一大洞廳」的九霄碧雲洞內,可以欣賞到「擎天玉柱」、「比薩斜塔」、「黃果樹瀑布」、「玉幔高垂」等種種瑰麗神奇的鍾乳石;而逍遙岩嶺湖湖水清澈,碧波萬頃,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休閑旅遊的絕好去處。1.門票:88元/人。2.從汽車東站坐車到達新登,或者從龍翔橋坐514路到富陽,再從富陽轉車到達新登,再走十多分鍾到富春桃源。3.自駕車往千島湖方向,開到胥口時再根據指示牌所指前往富春桃源。桐廬:瑤琳仙境、垂雲通天河、浪石金灘、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桐君山、白雲源、琴溪香谷、江南龍門灣、紅燈籠外婆家、天目溪漂流、女兒村、天峒山、天子地、閬苑石海、新恆基度假農場主要景點:白雲源:在落差1200米的白雲源景區,小源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山秀」的真諦。1.門票:45元/人。2.南站開往桐廬班車每20分鍾一次,西站快客每40分鍾一次,白雲源旅遊接待中心有班車直達景區。3.自駕車杭州出發走320國道,至富春江鎮過大壩轉蔣義線,沿白雲源景區指示標志即可到達。女兒村全國惟一一個弘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文化旅遊景觀,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摩梭人家7位漂亮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她們的淳樸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1.門票:40元/人(6、7月優惠價30元)。2.在汽車西站坐快客至桐廬縣城,然後乘坐6路公交車直接抵達女兒村。3.自駕車沿320國道抵桐廬縣後,繼續向前開200米左右,可以看到左手馬路邊豎有大奇山森林公園的廣告牌,沿這條路拐進去行進約400米即可抵達女兒村。大奇山自古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稱。境內山巒疊翠,峽谷溪瀑,繁蔭蔽日,花香醉人。走入林中,只覺得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眼下更在金牛潭景區西側建立起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那裡不但小橋流水,花木扶疏,而且還有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1.門票:30元/人。2.自駕車沿320國道進入桐廬境內,不進縣城,左轉彎沿大奇山方向行駛3公里處即到。琴溪香谷這里林壑幽深,溪澗跌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尤其特別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奇觀。1.門票:30元/人。2.從杭州汽車南站或西站乘坐到桐廬分水和淳安的班車,在琴溪香谷下車,再乘麵包車前往景區。3.自駕車往富陽、新登,沿05省道至胥口,不到高翔就可以看見指示牌,右轉彎上景區。江南龍門灣「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位於富春江畔的江南龍門灣景區具有山勢峻秀、水色澄碧、山居民風、漁村風情、古亭棧道等特色。整個風景區匯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於一身。灣內一泓碧水清澈見底,在炎炎夏日中,與游魚來一次親密接觸,或是踩踩水上自行車,讓歡聲笑語響徹富春山水。1.門票:35元/人。2.自駕車沿320國道去嚴子陵釣台景區方向;散客乘客車至桐廬縣城轉乘中巴車即可到該景區。建德:靈棲洞、大慈岩景區、好運島、情人谷、新安江大壩、新安江龍舟漂流、七里揚帆、新葉古名居主要景點靈棲洞靈棲洞天之瑰麗奇絕堪稱地下藝術宮殿,而且有暗河貫穿其中,可以供人泛舟。靈棲洞以水稱奇,石景也頗有特色,景觀豐富,洞外山景也十分清幽,堪稱浙江溶洞中的佼佼者。1.門票:40元/人。2.自駕車杭州出發沿320國道到建德航頭鎮,向右拐入景區公路。大慈岩景區大慈寺鑲嵌在高586米的大慈岩主峰一拳峰中部岩腹之內,寺依山崖壁龕而建,半嵌岩腹,半懸凌空,有長廊相接,石欄相續,因勢布局,與峰崖融為一體,令人嘆為觀止。1.門票45元/人。2.自駕車沿320國道到壽昌鎮拐入330國道走大約15分鍾的路程。情人穀穀內有30多米高的珍珠潭,潭邊的岩壁上布滿青苔,綠意盎然,所以有「華東第一翠瀑」的美譽。長達2000多米的岩溶石流曲折跌宕,奔騰不息。峽谷兩邊山壁陡峭險峻,頗有幾分原始的野趣。1.門票:40元/人。2.在南站、西站坐車到新安江鎮,再坐中巴前往景區。3.自駕車沿320國道前往建德。淳安:千島湖(梅峰觀島、鴕鳥島、猴島、孔雀園、三潭島、神龍島、龍山、五龍島、溫馨島、羨山、天池、桂花島、蜜山)千島湖森林氧吧、石林、蘭博野營拓展基地、紫龍山寨1.梅峰景區:以群島風光見長,包括梅峰觀島和鴕鳥島兩個景點。梅峰觀島是縱覽千島最佳處,素有「不上梅峰觀群島,不識千島真面目」之說。2.龍山景區:以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題,包括龍山、五龍島兩個旅遊景點。龍山是淳安歷代著名的文人雅士會聚之地,坐落於此的海瑞祠、石峽書院集淳安民間木雕、磚雕和石雕於一身,是淳安民間建築精品。3.羨山景區:位於東南湖區,以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見長,包括羨山、天池、蜜山、桂花島四個景點。蜜山是浙西惟一一處湖中仙苑,擁有千年歷史的蜜山禪寺香火旺盛,傳說中的「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島上。補充:1.千島湖湖區旅遊門票採用一票制:80元/人。2.杭州汽車東站安琪兒分站(每隔40分鍾就有一班快客直達千島湖鎮)、杭州汽車西站、錢江市場中巴公司等旅遊集散中心都有發往千島湖的班車。3.自駕車沿320國道行至建德洋溪右拐走06省道就可至淳安千島湖鎮,或者320國道行至富陽右拐沿05省道也可直達千島湖鎮,全程150公里。千島湖森林氧吧獨具特色的清新空氣、山泉瀑布,展示著無限魅力。森林覆蓋率達100%,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負離子,含氧量為一般環境的2—3倍。1.門票:38元/人。2.從杭州沿320國道行至建德洋溪右拐走06省道。
❺ 胥口有賣盆景的么
有啊,花卉市場就有
❻ 蘇州胥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蘇州胥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2010-07-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孫武路602號。
蘇州胥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5065593151344,企業法人宋文彬,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蘇州胥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現代農業園區的開發與建設;農作物種植;水產動物的養殖;食用農產品初加工銷售;農林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農業技術的咨詢與服務;花卉、苗木的種植與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蘇州胥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❼ 蘇州市吳中縣的郵政號碼
答;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蘇苑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文曲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浜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先奇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興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縣前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港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白雲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冬青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聚寶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豐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雅典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西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碧波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尹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公園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苑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新吳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南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中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華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城中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花卉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苑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新景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名君別院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物價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西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一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盤蠡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都薈名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橋後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吳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蘇苑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北西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浜公寓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東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職中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橋新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橋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吳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花卉小區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西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別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白雲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中西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西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寶帶東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西塘南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浜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蘇苑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吳北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夏蓮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團結橋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一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北東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楓雅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盤蠡南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嘉寶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苑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佳運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六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中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碧波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城西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典雅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文衛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西塘北巷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港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新苑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中東路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苑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五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航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蘇達公寓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盤蠡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公寓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南門二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白雲一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航運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詳和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浜一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水香七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橋前街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港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龍港三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先奇園北區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美之國花園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先奇園南區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盤蠡園小區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亮灣新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長橋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月浜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龍西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城南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龍橋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長漁村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龍西村梅巷裡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迎春路(單1-197#雙2-262#)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盤蠡路(單9-605#雙10-606#) 郵編:21512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方橋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新巷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華旺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長康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矯埂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桑浜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胡橋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董巷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金龍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旺庄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錢埂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西橋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石新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羅埂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埝橋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高江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湯中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橋鎮三埂村 郵編:215152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篁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建豐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合豐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藏南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天池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永豐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生建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農林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社光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藏東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前峰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繁榮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藏西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新市路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解放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永新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民主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五峰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藏北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勤豐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東方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藏中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官橋村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上壙街西街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藏書鎮上壙街東街 郵編:215156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舟山村 郵編:215157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塘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福利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翠屏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鄧尉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安山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窯上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湖中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太湖街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上淹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香雪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沖山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襯巷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府巷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梅園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上崦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新園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迂里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潭東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高木橋村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太湖街道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光福街道上街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光福鎮太湖街長浮角街 郵編:215159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香山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皋峰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新六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胥漁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新河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花墩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清明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外塘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上供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香涇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水橋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胥湖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新麓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許家橋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小枉山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旅遊專線公路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市裡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胥口鎮太湖旅遊度假區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郁舍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蔣墩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梅舍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姚舍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太湖旅遊度假區長沙村 郵編:215164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友新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楓津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S半島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盛豐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廣建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花園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興南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旺吳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南湖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公交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碧水灣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尹西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蘇蠡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紅庄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陽山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天靈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蠡墅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服裝城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新石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泰盛綠島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新盛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碧波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城市新貴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熱電新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蘭苑公寓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塘灣新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商城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吳南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石湖西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公交一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廣廈公寓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迎春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東興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桂苑小區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商城大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吳中商城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楓津南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石湖東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下塘西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華韻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建安別院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港澳桂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澄湖東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月湖豪庭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紅廖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麗都國際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澄湖西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迎春南路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金利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德敏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上塘西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遠洋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公交新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威尼斯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嘉業陽光水榭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香格里拉花園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先鋒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蠡墅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南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江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北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南厙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龍南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庄橋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家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彭涇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邵昂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澎涇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翻身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東湖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塘村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龍南村塘灣里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寶尹村田度里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南厙村河田裡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江村下塔里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新江村羅盛里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長橋街道蠡墅村上塘東街 郵編:215168 江蘇省 蘇州市 吳中區 越湖路(單1-177#雙2-178#) 郵編:215168
❽ 蘇州花卉批發市場在哪裡
蘇州花卉交易中心地址:渭塘鎮珍珠湖路123號
❾ 緙絲的緙絲名家
王金山(1939年~)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蘇州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進入蘇州刺綉研究所,拜著名緙絲藝人沈金水為師,學習緙絲藝術。他酷愛工藝美術、對宋、元、明、清歷代緙絲藝術頗有研究。1963年曾派到北京故宮博物就研究、復制宋代緙絲名家的作品,先後復制了宋代緙絲名家沈子蕃的《梅雀》《青碧山水軸》和朱克柔的《牡丹》、《蝴蝶.山茶》等緙絲作品,達到了以假亂真的藝術境地。他擅長緙絲花卉、山水、人物、書法等作品,藝術造詣深厚,風格獨特。先後研製、創新的緙絲藝術精品有毛主席詩詞《西江月.井岡山》和雙面異色異樣《蝴蝶.牡丹.山茶》、《壽星圖》及《紫芝仙壽圖》等等。作品先後獲得輕工業部、江蘇省創新獎和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部分緙絲精品分別陳列和收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和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
他撰寫《蘇州緙絲》、《緙絲技藝發展》、《論宋緙絲技藝表現手法》等論文並獲獎。歷任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籌)館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蘇州緙絲研究會會長。1992年國務院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建立王金山大師工作室。 馬惠娟(1953年~)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蘇州民間工藝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吳中區(原吳縣)胥口。從小便隨母學習刺綉,掌握了民間刺綉針法,為以後從事緙絲事業奠定了基礎。1972年馬惠娟進入吳縣機綉廠。後成立緙絲總廠,馬惠娟有幸成為第一批藝徒,師承沈根娣、陳阿多、徐祥山。精通了明清技法,使之得到了繼承延續,並進行了不斷創新,並擔任吳縣緙絲總廠緙絲研究所技術總監。退休後居住在蘇州吳中區光福,繼續從事緙絲製作、傳承與研究。2011年3月至4月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緙絲、核雕藝術展》。
在30年的時間里,馬惠娟的作品多次獲得大獎:《虎嘯圖》是緙絲行業中第一副披毛類動物題材的作品,並在北京亞太地區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銀獎;《古寒山寺》獲得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白花獎「金杯獎」;《寒山夕照》在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銀獎,而《雲龍圖》則獲得了該次博覽會的金獎,開創了緙絲以潑墨寫意畫稿為題材的先河;《寒月孤雁》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其主要理論著作有:論文《略談緙絲戧法》、《緙絲基本技法淺談》、《合花線技法在寫意畫題材作品中的運用》等,並於2008年與吳中區文聯合作完成《中國緙絲》一書。 曹美姐,1957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市。憑著對織綉藝術的喜愛,經過30多年的刻苦鑽研和不斷拼搏,曹美姐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女兒,變成一位擁有自己事業的成功女性。她對緙絲藝術的貢獻,不只是在於她為保留緙絲這一中國古老而又傳統的藝術而作出的不懈努力,更在於她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揚了緙絲藝術。她不斷打開局面開拓市場,讓國人重新認識緙絲,並讓緙絲走向國際,使外國友人為中國藝術驚嘆。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她承古創新,鍥而不舍,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獎。為了更好的將緙絲發揚光大,她成立了中國仁和緙絲研究所。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曹美姐改制了緙絲織機,改進了緙絲技術,她開發的一系列的緙絲禮品系列受到各地政府、外辦、僑辦以及各個企事業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同時,為了緙絲事業後繼有人她還積極投身於緙絲教育事業,與多所院校合作,為年輕一代了解和學習緙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1985年-1995年創辦蘇州迎春工藝品廠,擔任廠長一職;
1995年-至今 擔任「蘇州工業園區仁和織綉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
1995年 將迎春工藝品廠更名為「蘇州仁和織綉工藝品有限公司」
1997年3月 赴日現場表演刺綉
2000年 將旗下三家工廠合並,設在梅花新村
2002年6月 綉制「耶酥像」贈送上海申博辦公室,代表蘇州人民支持上海申辦2008年世博會
2003年 園區新廠房落成,遷廠成功
2003年5月與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合作成功,正式掛牌為蘇州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實訓基地
2003年11月 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緙絲「長城」獲金獎;緙絲「金雞牡丹」獲銅獎;緙絲「孔雀開屏」獲優秀獎
2004年7月 與北京清華大學合作成功,北京清華大學實訓基地正式掛牌
2004年8月 再次赴日現場表演刺綉
2005年6月18日仁和緙絲研究所成立,擔任所長一職
2004年9月16日參加第11屆全球女企業家會議,與顧秀蓮,彭佩雲親切交談並合影。
2005年,鑒於曹美姐對中國緙絲事業的不懈努力和對緙絲藝術的突出貢獻,以及對蘇州地方傳統工藝的保護和支持,曹美姐被蘇州工藝美術協會推薦為理事。
2005年7月5日 參加2005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文化部舉辦),成為特約贊助商
2005年9月底 與上海中小企業商會,一起赴奧地利參加歐洲6國商務考察,得到中國駐奧地利大使及夫人的熱烈歡迎。
2005年10月 正式評為蘇州工藝美術師
2005年10月 擬綉制航天英雄費俊龍畫像,表達家鄉人民的喜悅之情
2005年 申報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2005年11月 參加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2005年11月8日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圓滿成功,蘇綉中華騰飛新聞發布會召開,中共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向群同志,國家商務部有關領導到場,蘇州電視台,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多家媒體前來報道。
2005年12月9日「仁和織綉」正式掛牌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實習基地 王玉祥 ,1937年出生。江蘇省級工藝美術師,原江蘇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科科長。他對傳統美術尤為喜愛。南通工藝
美術研究所在70年代末,由王玉祥創立專門針對緙絲的研究小組,並成功的實現了國內第一條引箔緙絲腰帶(就是將寬不到2mm的紙箔按照次序穿引在緙絲織物的中間,屬於緙絲中的極品)。隨後由學習了日本本緙絲的技藝,成功的將本緙絲的技藝引渡回國。日本友人還贈送了他一台具有190年的緙絲機。80年代末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問題而逐漸萎縮,王玉祥不願看到剛剛歸國的千年技藝淹沒在經濟浪潮下,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決定用現實的經濟市場來滋養這千年的中華絕技。在他的商業夥伴和國際友人——戶田昌伸先生的幫助下在港閘區城閘路123號成立了南通三和經貿有限公司,同時他也在公司內成立了宣和緙絲研製所。在日本手工業內對南通緙絲很看重,把南通緙絲傳承人王玉祥和蘇州的王金山尊稱為中國當代緙絲界「二王」。南通博物苑百年慶典時,緙絲傳承人王玉祥的「仿漢瓦當紋飾工藝品」被博物苑收藏。
1998年為日本民主黨製作黨主席管直人(現任日本副首相)辦公室里的黨旗.
2009年為日本第93代首相鳩山由紀夫及妻子製作緙絲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