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插花器
① 紫砂器的紫砂器與茶文化
作為大宗的紫砂茶具,它的生產和發展,同我國上千年的飲茶習俗有關。
中國是茶樹的故鄉,很早就開始了茶的種植和利用。西漢王褒《僮約》,東漢末年華佗《食論》,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陸羽《茶經》,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等,為我們留下了關於賣茶、飲茶的許多史料和論述。人們認識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擔子、或乘船到幾百里以外去買茶葉;市面上有人設鋪賣茶,提瓶賣茶,顧客可投錢取飲;飲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點茶";飲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飲"、"窮日盡夜"、"俗遍天下"。與飲茶有關的器皿,有茶盞、湯盞、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於茗壺,民間傳說蘇軾設計過"東坡壺",是一咱大型提梁壺。到了明代,在漢族地區,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餅茶,方式改為泡茶,茗壺成為主要茶具。茗壺在明初仍然較大,以後逐漸變小。福建、廣東一帶飲用烏龍茶之"功夫茶",茗壺更是小得出奇。《陽羨名陶錄》卷下引周澍《台陽百詠注》,說台灣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
飲茶之風在上層社會的盛行,影響尤其巨大。從《三國志》卷六十五、魏張揖《廣雅》,唐楊華《膳夫經手錄》、馮贄《雲仙雜記》、宋《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可見吳主孫皓、宋徽宗趙佶、宋代文人蘇軾、陸游等,都好飲茶。早在唐代,講究飲茶已經形成理論,以後持續不斷,當然關涉到茶具。宋人喜"鬥茶",對茶具的製法和色澤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認為"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至於體驗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雲雲,這就是"茶道"的真諦了。品茶理論的發展,必然影響和促進茶具的生產。而茶具之中,紫砂佔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清朝宮廷中,紫砂茶具成為皇家貢品。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畫琺琅四時花卉紫砂壺,造型有方有圓。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記載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興壺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檔案,記錄蘇州織造送到"宜興壺四件"。北京故宮博物館藏有帶"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壺和乾隆帝處出時攜帶的狀在藤編提盒裡的成組飲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鐫刻乾隆帝御制詩的紫砂壺和茶葉罐等。
紫砂茶具之作,還與國外市場的需求有關。
明末,葡萄牙東印度公司大量販運中國茶葉到西歐的同時,紫砂器傳到了荷蘭,引起了歐洲人的興趣,時稱"紅色瓷器"、"朱泥器"或"硃砂?quot;。大約在1680年,荷蘭匠師米爾德(Ary de Milde)曾加以仿造。
1690年,英國匠師埃勒爾(Elers)弟兄用紅色粘土仿製紫砂器,適應了英國上層社會流行飲茶的風尚,滿足了他們對茶具的需要。美國紐約莫塔赫德(Mottahedeh)藏有鄭寧侯制透雕樹枝、梅花方壺和雙流壺。後者為一件提梁壺,壺內分隔為兩小室,可分裝兩種茶;兩個壺嘴鑲銀,邊上分別刻上英文"Green"(綠茶)"Bohea"(武夷)。在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傳入紫砂茶具,鐫有"惠孟臣"和"陳鳴遠"名款的茗壺特別為人所寶愛。十九世紀中葉,在醫生平野忠司倡導下,陶工們在常滑試燒紫砂器。明治年間,常滑陶工鯉江高須,聘請蘇州籍紫砂藝人金士恆去日本傳授技藝。中國紫砂茶具有專供外銷的產品,存?quot;貢局"砂壺,是專為泰國燒制的,有"天啟貢局"、"順治貢局"等銘款。這種出口茗壺,直到十九世紀還在繼續燒制。清光緒年間,紫砂器大量銷往日本、墨西哥和南美各國。
基於紫砂器特有的性質,它在歷史上多作茶具。紫砂茶具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是紫砂器發展史的基本部分。
宋人歐陽修、梅堯臣等都寫過歌詠"紫甌"的詩詞,或認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經誕生,而且受到上層社會的歡迎。1976年7月,在宜興丁蜀的羊角山,發現古窯址的廢片堆積,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殘片,泥色紫紅,泥質粗糙,手工技術不高,成品有明顯的火疵,復原所得大部分為壺。羊角山窯,據判斷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行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這一發現,被認為印證了紫砂始於北宋的看法。
文獻中確切記載的紫砂歷史,是從明代正德年間供春學金沙寺僧製作茗壺開始的。供春所制,據第一部紫砂藝術的專著--周高起在開啟年間寫成的《陽羨茗壺系》中所說,當時已經極難經見。現存傳世的供春壺,見於著錄而且很著名的有兩件:一件是"樹癭壺",傳說曾為吳大 ,後為儲南強所得,把下刻"供春"兩字,裴石民配製壺蓋,黃賓虹為之定名,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一件是原羅桂祥先生收藏,後藏香港茶具文物館,壺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兩行楷書銘款的"六瓣圓囊壺"。據顧景舟先生談,曾見過樹癭狀壺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獻所載供春過的特點,似難以定為真品。不過,傳世供春壺作為明代中後期紫砂的標志,時代賦予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② 宜興窯的紫砂器
紫砂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與紫砂器胎質具有這種特性,而且,於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顆粒狀的變化,表現出一種砂質效果。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風採取勝。
在漢唐時期產品有青瓷罐、盤口壺、碗、體、洗、盤、燈盞、瓶、盆等。宋代產品有盆、壺、罐、 缽、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聞名中外,產品有壺、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壺蜚聲世界,出現了供壽、時大彬、陳鳴遠等一批制壺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輩出,品種繁多:有紫泥、紅泥、黃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師有楊懷仁、陳漢文、葛子厚、潘大和、吳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聞名於世。
③ 紫砂壺的器型種類
紫砂壺按工藝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光壺是以圓為主,它的造型是在圓型的基礎上加以演變,用線條、描繪、銘刻等多種手法來製作。滿足於不同藏家的愛好。花壺是以瓜、果、樹、竹等自然界的物種來作題材,加以藝術創作,使其充分表現出自然美和反樸歸真的原理。
方壺是以點、線、面相結合的造型。來源於器皿和建築等題材,以書畫,銘刻,印板,繪塑等當作裝飾手段。壺體壯重穩健,剛柔相間,更能體現人體美學。筋紋菱花壺俗稱「筋瓤壺」,是以壺頂中心向外圍射有規則線條之壺,豎直線條叫筋,橫線稱紋,故也稱「筋紋器」。
陶藝壺是一種是圓非圓,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一種較抽象形體的壺,可採用油畫,國畫之圖案和色彩來裝飾,有傳統又非傳統的陶瓷藝術。
紫砂壺按行業可分為三大類:
花貨:即自然形,採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圓雕裝飾技法捏制茶壺,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態以藝術手法設計成茶壺造型,諸如松樹段壺、竹節壺、梅干壺、西瓜壺等,富有詩情畫意,生活氣息濃郁。明代供春樹瘩壺是已知最早的花貨紫砂壺。
光貨:即幾何形,特點是壺身為幾何體,表面光素。光貨又分為圈貨、方貨兩大類。圈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圓形或橢圓形,如:圓壺、提梁壺、仿鼓壺、掇球壺等;
方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如:僧帽壺、傳爐壺、瓢梭壺等。筋貨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棱、花瓣、雲水紋干創作出來的造型樣式。這類壺藝要求口、蓋、嘴、底、把都必須作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的紋理相配合。這也使得該工藝手法達到了無比嚴密的程度。近代常見的筋紋器造型有合菱壺、豐菊壺等。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致、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
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
④ 乾隆插花紫砂瓶二十四厘米高,瓶砂感覺粗,瓶上刻有二隻喜鵲在梅花樹
乾隆插花紫砂瓶,時代特徵比較顯著;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⑤ 紫砂壺什麼器型好
摘要 親這邊給您查到
⑥ 哪裡有賣紫砂壺專業製作工具的 紫砂壺成型工具哪裡有賣的
中國紫砂壺的成型工具有很多,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常用工具,制壺必備的工具:一類是製作 某種造型的中國紫砂壺專用器具。
明針:明針是用牛角片製成的,專門用於壺坯表面的精加工,根據 不同的目標規定不同的尺寸,有身筒明針、嘴把明針等。
泥仟尺:起泥條和打泥片時要用泥仟尺。一般泥仟尺都長40-45厘米,由較長的竹片製作 而成,從柄到頭膚淺而狹窄,背平口齊,一面切成刀口狀,握柄處為竹節。
復只 、勒只:復只。勒只配套應用,以竹或牛角製作 而成。常常用於泥片間脂泥相接,交合線轉折,使中國紫砂壺更加光潤堅挺。
銅管:銅管的直徑要根據 需要 選用不同的鋼絲,用鉛皮或是銅皮捲成直徑一半的圓筒,在兩頭加工成刀刃口。這是在中國紫砂壺上用來鑽洞眼的
獨個:用來圓壺嘴、圓眼的工具,用竹子、牛角象牙等製作 而成。
頂柱:頂柱一般用木頭製作 而成,也有用石頭紫砂泥做的。它是中國紫砂壺成型後加蓋底印的專用工具。
元蓋石:元蓋石一般用紫砂泥燒制而成,也有用塑料片加工做成的,用於處理 中國紫砂壺坯底和壺蓋內項的圓弧的專用工具。
木轉輪:俗名轉盤,是手工製作 圓形紫砂器皿打身筒時的專用工具,有大中小三種形制,一般直徑在16厘米左右,以檀木製的最好。
⑦ 紫砂壺光貨、花貨、筋紋器和方器四大類區別
光貨一般指傳統的規則形狀,花貨通常是模仿動植物造型,有點類似南瓜造型,方貨就是方形
⑧ 想買幾個花盆,請問紫砂花盆與紅陶花盆怎麼區分呢
1、性質不同:紅陶是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一種器表呈紅色的陶器。紫砂花盆是燒制大約17個小時的花盆。
2、特點不同:紫砂花盆有著理想的吸濕透氣排水性能,宜於花木生長,盆花相配。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
3、顏色不同:紫砂花盆的外形是紫色的。紅陶花盆的外形是紅色的。
(8)紫砂插花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使用新瓦盆前應退火、去鹼燥性,對花卉生長不利,宜在栽花前用清水浸泡一晝夜,刷洗,晾乾後再用。使用舊盆時也應先殺菌、消毒。舊盆往往帶有病菌、蟲卵,容易傳播病蟲害。舊盆換下後應放在陽光下暴曬,必要時還應噴灑葯劑。
2、最適合在植物休眠期、生長初期進行,這兩個階段換盆,對植物生長影響不大。
3、最不適宜在植物生長旺盛期、花蕾期、開花盛期、結果期進行,這個時期換盆,輕則影響生長,讓其錯過生長期或者讓本該開花的植物錯過花期等,造成的後果很嚴重。
4、凡用新盆換盆或養花前,都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晝夜,刷洗、晾乾後再使用,以除卻燥性和鹼性,如使用舊盆,一定要先消毒、殺菌,以防止帶有病菌、蟲卵,方法是先將舊盆放在陽光下曝曬4~5小時後,噴灑1%的福爾馬林溶液密閉1~2小時,敞晾5~6小時再用清水洗凈,洗時用刷子內外刷洗干凈,清除可能存在的蟲卵等。
⑨ 紫砂壺有哪些器型每種器型的代表作是哪些
紫砂壺是我國獨有用陶土製作手工藝品,創立於明朝正德年間,是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發起。
這個紫砂壺必須要使用紫砂泥,如果使用其他泥土就沒有這個靈魂。而紫砂壺是一個很講究製作工藝手藝工藝品。
而一個好紫砂壺需要考慮選擇泥土質量,壺型,一個壺容量,出手是不是大師製作。
還有一種就是奇特壺型,就是會依據樹葉,印章,水果,花卉等外形,改動後製作類似形狀出來。
這個壺型是在後來現在社會里開始流行,在古代社會里還是圓形和方形壺身比較受喜愛。
圓形壺里最有代表性就是壽星壺,龍蛋壺,牛蓋羊桶壺,奇特壺型里有合菊壺,葵花壺,獅球壺,方形壺里就是雙竹提梁壺,四方壺,漢方壺。
每個壺型都有不同代表作品,而每一個紫砂壺都是匠人精心製作,不論是不是出自名師手裡,都是匠人費心費力製作,只要壺是好壺,什麼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