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技法表現
1. 什麼是中國寫意花卉的技法
何水來法的書。
何水法, 字何雁源,齋號燕廬、桃園居、流霞齋。浙江紹興人。擅長花鳥畫。何水法曾對兩宋的花鳥畫作過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筆花鳥結構嚴謹,用筆圓潤自如,設色典雅秀逸,寫意則受青藤、八大之影響,因而所作寫意花鳥 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厚實靈動,相映成趣。 何水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中央軍委、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勤政殿、懷仁堂、釣魚台國賓館和毛澤東紀念堂及美國亞洲藝術博物館、日本國際美協、澳洲東方藝術家協會所收藏。出版有《何水法花鳥畫集》、《何水法作品》、《何水法牡丹》、《何水法畫花》、《當代藝術家畫庫——何水法》、《百傑畫家——何水法》《水墨狀態——何水法》、《工筆荷花技法》、《流霞齋談藝錄》、《何水法——跨世紀傑出中國畫家作品集》、《走進畫家——何水法》、《何水法國畫解析》、《中國寫意花鳥畫技法》(含CD—ROM光碟)、《何水法——四季花語》、《中國畫精品系列叢書——何水法工筆花鳥畫》、《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畫家·何水法》等二十餘部。
2. 寫意花卉技法分哪三大類
大概是:大寫意 小寫意 兼工帶寫
3. 插花藝術有幾種表現形式
插花就是把鮮花、枝、葉、果實等植物材料作為素材,經過構思和加版工,用一定的技權術(修剪、整枝、彎曲、造型等)合理配置,插在花瓶或淺水盆等容器中進行水養,使之成為景觀綺麗、色彩鮮艷、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插花作品應具有「三美」,即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role="figure插花插花形式按藝術風格分為自然式插花、規則式插花、線條式插花、趣味式插花、壁掛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及懸垂式插花等7種形式。
4. 欣賞花卉應該從哪五個方面
花卉是自然的精華,是美的化身,它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花為什麼美,美在哪裡,怎樣去欣賞,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欣賞花卉因人而異,這和每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宗教信仰,生活經歷,習慣,個人愛好以及內心情感世界都有很大關系。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欣賞領略花卉的自然美與內在美。
(1)自然美:
①色彩美。欣賞一種花不能不談色彩,因為花卉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鮮艷的色彩。花卉通過濃淡、冷暖的組合調和,使其色彩變化無窮。在群芳譜中,牡丹「艷」壓群芳,它可以吐露出紅、黃、紫、白、墨、綠等各種瑰麗色彩,其中紅色就因濃淡不一而分為紫紅、桃紅、粉紅、玫瑰紅、墨紅等。月季,它的花色之豐富,幾乎無與倫比,紅、黃、紫、白、藍、綠一應俱全。有的月季會變色,其中黃色就有全黃、橙黃、橘黃、乳黃、深黃、淡黃之分,而且復色品種很多,有的紅中泛黃,白中泛紅,黃底暈紅等,有的品種從開到落會變換好幾種顏色。菊花也不甘落後,菊花中有許多珍貴的綠色品種,如綠朝雲、綠牡丹、春水綠波等都是百花中較少見的。眾多的觀葉植物中,也不乏斑斕的色彩,如紅葉朱樵、紅線竹芋、孔雀竹竽、紅杯鳳梨以及龍血樹、秋水海棠類植物等,都有豐富的色彩。
②形態美。花的姿態變化多端,是形態美的另一種表現。每一種花卉都有自己的姿態,即使沒有花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文竹,枝挺拔,體態輕盈飄逸,其葉狀枝片玲瓏清秀,層疊如雲,四季常青,幼芽初綻時,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風姿綽約,惹人喜愛。久負盛名的菊花更是儀態萬千,獨冠群芳,其花型變化之大是其他花卉中少有的。管狀花瓣式、卷抱式,飄灑若飛若舞,管瓣細長下垂,瓣端彎曲如鉤,似十丈珠簾,金絲貫穿;有的外軟花瓣平展,中央管狀花密集,猶如銀盤托掛,月明星稀;有的花瓣層層抱疊,井然有序,端雅大方;有的細管如絲,放射或馳奔如流星閃電;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似舞帶飄揚。紛繁的妙態奇姿,讓人目不暇接。
③芳香美。花的香味也有獨特的魅力,那馥郁清香也是賞花的內容之一,有人謂之嗅覺美。花的香氣往往有強大的誘惑力,不但蜜蜂,就是人也常會尋芳而至。
臘梅花染似煙,瓣薄如翼,雖無驕艷富豪之氣,卻幽香沁心,恬靜雅緻。而米蘭、桂花、梔子、茉莉等會毫不吝惜地向你散發出陣陣濃郁的馨香,使你留連、陶醉。在眾香國中,要數蘭花最為超凡脫俗,幽香清遠,被譽為「香祖」、「天下第一香」。它不僅碧葉修長,文靜素雅,清秀不俗,其香氣也獨具韻味,芳香怡人,「一枝在室,滿屋飄香」,使人猶如進入奇異夢幻般世界的感覺。
④質地美。花的質地不同也給人以不同的美感,月季花中,有的花瓣如絹似緞,有的帶有鮮艷奪目的絨光,真的反倒似假的一般。臘梅花晶瑩透亮,宛如蠟質。
一盆完美的花卉,應該足盆株、葉花比例恰當,色澤協調統一。如果一盆花植株細而高,就會給人弱不禁風的感覺。一盆完美的案頭菊,不但花要大,而且花葉的大小比例乃至株高都要協調,腳葉也要完整,哪一部分有缺陷,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形象美。
(2)內在美:
花卉除了比較直觀的外在的形態美、色彩美、嗅覺美外,許多花卉在特定的環境下還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意境,可謂之意境美。這種內在的美,是我們幾千年來養花、賞花中將人的品格賦予花卉而得來的,使得許多花卉具有了神奇的、特定的內在美。歷史上,有人把花以「客」「友」稱之,宋人張敏叔以十二花為十二客,姚寬在《西溪叢話》中載有三十客,兩宋時三柳軒增至五十客。如牡丹為貴客,梅花為清客,蘭為幽客,蓮為溪客等,荷花為凈友,梅為清友,茉莉為雅友等等,細細品味,確有妙處。只有真正鍾情於花木的人,才會有此感識,這恐怕是西方人所無法體會的,這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賦予它更深刻的內涵,使其發揚光大。
松樹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因其壽命長,常用來祝賀老人健康長壽,表達了「壽比南山不老松」的願望。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又賦予松樹以新的風格。
同樣一種花卉,由於欣賞者所站的立場、角度和賞花的心情不同,可產生不同的聯想,發出不同的感慨。唐劉禹錫有詩雲「紫陽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立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詩人見桃生憤,稜角分明,用桃花比喻鄙薄無節獻媚權貴而陞官的人。而杜甫在《題桃樹》中曾寫道:「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作者見桃思仁,想到民食之艱,詩中說春天到來,滿樹桃花,年年開花結實,為窮人提供桃實充飢。當然還有許多以桃花比喻美女的浮艷之辭。同是詠桃,感慨卻大異。
花開花落本是常理,但在林黛玉眼中卻是:「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令人悲絕斷腸。「感時花濺淚」,詩人憂國憂民,筆下的花似也頗通人情。
可見人們賞花的情趣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古人把杜鵑作為表示深切懷念和寄託哀思的東西,把鮮紅的杜鵑花看作是「疑是口中杜鵑花。」在戰爭時期,滿山盛開的杜鵑花,使人聯想到是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山崗。而今天人們看到盛開的杜鵑,怕是很少會有人產生這樣的聯想,取而代之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幸福、愉快、美好、蒸蒸日上的象徵。
5. 花卉養殖技巧有哪些
就說一些通常的技巧:澆水是一項重要的技巧:水溫一定要和花土的溫度接近才能澆水,建議早晚溫度低時澆水,其次要做到澆水要見干見濕,即等到盆土幹了後,才澆水,這樣才能保證養好花。其它的都是如何讓花更好。
6. 花卉紋樣的變化手法有哪些
花卉分類方法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回有苔蘚和其栽培應用答方式也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裝飾室內及庭園冬季它們能在室外,近年來,花卉立體裝飾在現代城市的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城市綠化的主旋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花卉立體裝飾的概念、特點、常用花材和發展歷史。
7. 中國畫寫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為哪三類
大寫意、小寫意、墨骨。
白描也叫淺描,原是一種工筆技法,也可用來作寫意畫,放清筆墨,可單以不同墨線構成形象,也可用一種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給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畫譜》中說:「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徐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
可見水墨賦彩之法始於五代。特點是把物象形體、質感和色彩的表現分而治之,易於掌握,具有清麗、俊雅之感。
勾花點葉:此法傳為明代畫家周之冕的創造,是以上三法的綜合。徐悲鴻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點後勾的方法,可以說是勾點畫法的發展。
晚清興金石學,一些畫家從中得到啟示,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參酌水墨、沒骨諸法創大寫意的新形式,後人稱為點垛,趙之謙、吳昌碩為其代表。
元代張退公《墨竹記》說:「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肖悅,因觀竹影而得意」。也有說始於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來。
雖然這些說法都無畫跡可證,但水墨畫這個藝術形式是受竹影啟示而來是可信的。宋元以來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已成為國畫的一種主要形式了。
單以水墨點畫,不施丹青是其特點。排除色相,洗盡鉛華,只從筆情墨趣中創造出美的境界也確乎不易,難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畫推為上品。工筆畫中也有單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畫的一種。
8. 花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花卉栽培的意義和作用
(1) 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花卉為園林綠化、美化和香化的重要材料;
(2) 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室內裝飾,裝飾生活環境,豐富日常生活;
(3) 在經濟生產中的作用。能提供各種經濟類產品。
花的保健用途
桃花:利水、通便、活血,有祛斑之效。
梅花:可解緩肝胃氣痛、毒瘡。
桂花:開胃理氣、化痰寬胸、芳香辟穢、除臭、解毒,適用於口臭、實火、牙痛、咳嗽痰多、經閉腹痛。
玫瑰花:對雀斑、皺紋有明顯的消除作用,同時還具有養顏消炎潤喉、月經不調、跌撲傷痛之效。
茉莉花:腸胃不適、胃痛、理氣、火暈、安神、開郁、辟穢、和中、下痢腹痛,還有美白肌膚之效。
熏衣草:舒解壓力、鬆弛神經、幫助入眠。
合歡花:改善睡眠、寧靜安神。
雪中情:清熱解毒、清心潤肺、清肝明目、降血脂。
玉蝴蝶:美白肌膚、降壓減肥,常飲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勺葯花:具有護膚、美容養顏、清火解毒、平肝明目之效。
含笑花:滋潤肌膚、清心除煩、治虛安神、美容消斑。
七彩菊:護膚養顏、清心潤肺、調經活血。
對露地花卉進行的栽培管理
1、定期對露地花卉進行整地做畦對花卉進行定期的整地做畦能夠有效的改善土地物理結構,使其通風透氣,有利於花卉植物的根系的生長。同時,為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創造一個適合的土壤環境。土壤在進行翻耕中,由於土壤中的病菌被翻到土地表面上,通過日光照射、換氣通風等自然條件也達到了有效殺菌的效果。在對土地進行深翻時,翻耕深度要達到30cm,畦面要保證平整,土壤要上虛下實。
2、在育苗期對露地花卉進行間苗間苗是指將生長、排列過於緊密的花卉幼苗進行拔出,也可以稱之為疏苗。因為,一旦花卉幼苗生長過於密集,就會造成花卉幼苗發育細弱不利於花卉幼苗的生長。而在花卉的育苗期利用間苗手段,即可以增加單位花卉幼苗的營養面積,又能加強幼苗通風、透光等自然條件,有利於育苗的生長發育。通常在花卉子葉出現後,既可以根據花卉幼苗實際長勢及疏苗程度進行間苗,對病弱的花卉幼苗進行拔出,留下強壯的花卉幼苗。
3、在花卉生長期進行移栽在花卉生長期對花卉幼苗進行移栽主要是為幼苗更換培育的地方,進行繼續培育的過程。移栽有利於加大花卉幼苗之間的植株行距,增強單體幼苗的營養面積和光照。同時,能夠抑制幼苗徒長,而在移栽時會切斷幼苗的主根,從而起到促進根系發育、側根快速生長的作用,有利於花卉幼苗的健康成長。在花卉移栽中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對幼苗進行裸根移栽。將花卉幼苗的根系直接從土壤中拔出,不連帶一點土塊,選取其他育苗地點進行後續育苗;另一種是,對幼苗進行帶土移栽。將幼苗根系周圍的土塊連帶著根系一起拔出,選取其他育苗地點連土塊一起移栽到新制定地點。移栽時好選擇在水分蒸騰量小的時候進行,如晴天的傍晚,避免在陰天、雨天進行。
4、對露地花卉進行施肥管理對露地花卉的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基肥和肥兩種。基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在實際花卉施肥中可以更具土地和花卉的需求,選取不同肥力、不同種類的基肥,也可以在基肥中適當的添加一些無機化肥撒於地表。而對花卉進行追肥,主要是為了滿足花卉在不同生長時期對營養的需求,可以選用「沃葉水溶肥」追肥主要可以通過溝施、噴施、撒施、穴施、條施等等手段進行。
9. 花卉拍攝常用的構圖形式有哪五種
構圖的方式五花八門,良好的構圖會使照片能清楚地表達意境和現場環境氛圍。「 要透過攝影眼的訓練,強化你的思考創作,這些學習就會潛移默化成為你的內在影像資料庫,以後面對各種攝影題材時,都可以自動融入你的拍攝技巧內。
下面分享一些自己常用的構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起用手機拍出美美的照片,一起來分享手機拍照的樂趣。
一、三分法:又有名九宮格法,將拍攝主體放在九宮格交叉線,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並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這是我最常用的一種構圖法,也是比較容易掌握駕馭的一種構圖法。
二、水平線構圖法:具有平靜、安寧、穩定等特點。常用於表現平靜如鏡的湖面、微波盪漾的水面、一望無際的平川、遼廓無垠的草原等。十分適合於手機全景拍攝。
三、引導線構圖法:利用畫面里的線條、色塊引導觀者的目光至焦點。
四、對角線構圖法:對角線可以提增照片活力,不至於呆板。
五、框架構圖法:仔細觀察現場,充分利用畫面里的框架元素,比如窗口、門、洞等等。
六、主眼置於畫面中心線構圖法:拍攝人像是,將人物主眼放在照片的中軸線位置。
七、對稱構圖法:最簡單和原始的構圖方式,有效增加照片平衡感,百試不爽。
北京食尚攝影希望這些常用的構圖可以幫到大家拍出更好的照片。
10. 各種花卉,,花朵的色彩,水粉畫法
畫出優秀的水粉畫及花卉要注意一下幾點:
1-調色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後淺,干濕變化明顯。水粉畫經典《天河白馬》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的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易於掌握。如果在一色已乾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畫中雖然不及水彩畫中那樣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水主要是起稀釋、媒介的作用。調水粉畫作品欣賞色、用筆和色層薄變化,都與水的使用,有密切關系。《水粉畫》(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般來說,適當地用水可以使畫面有流暢、滋潤、渾厚的效果。過多的用水則會減少色度,引起水漬、污點和水色淤積。而用水不足又會使顏色乾枯、粘厚,難於用筆。通常用水以能流暢地用筆、蓋住底色,為宜。在畫暗處、虛處和遠處,一般可適當地多用水,以增強其虛遠和透明感。從作畫步驟來說。在鋪大調子時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層較薄,便於再往上著色。在作畫過程中,水太臟了要及時換。尤其是畫色彩鮮明的部位,調色用水要潔凈。
3-用筆
由於各種類型的筆都可以用來作水粉畫,因此水粉畫的用筆技巧是異常豐富的。並且是在借鑒油畫。國畫和水彩畫筆法的過程中,不斷加以發展的。水粉畫中常見的筆法。
「平筆法」——筆跡隱蔽。畫面色層平整;
「散除法」——筆跡顯露,但色層厚薄變化不顯著;
「厚除法」——色層錯綜重疊,用色較厚、厚薄相間;
「點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間、初覺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筆觸(色點)塑造形象。(這種筆法用得較少,較難掌握,初學時不宜過早效仿)
4-銜接
水粉畫由於顏色幹得較快、干濕變化顯著,又加之用水,顏色會在畫面上流動,滲化和容易產生水漬,因此熟練地掌握好銜接技巧,對於畫好水粉畫關系很大。水粉畫的銜接主要可以分為濕接、干接和壓接這三種方法。
所謂濕接,是鄰接的色塊趁前一塊色尚未乾時接上第二、三塊顏色。或是兩塊相鄰的顏色碰接上。或是一塊顏色中趁濕點入其它顏色,讓其滲化。再或在筆頭的不同部位分別蘸上幾種不同的顏色,畫到紙上時利用筆肚的水分,讓其自然化接。
所謂干接,就是鄰接的色塊在前一塊顏色已經幹了的時候,再接上第二、三塊顏色。
所謂壓接,就是相鄰的色塊(形體的轉折或不同的物物體),前一塊色畫得稍大於應有的形,第二、三個色塊成一種節奏感。要防止缺乏整體處理意圖的凌亂用筆。接上去時,是壓放在前一塊色上,壓出前一塊色應有的形。進行壓接時,要注意顏色(壓接上去的顏色)的蓋色力和粘著性,一般來說壓上去的這塊色要比已畫的色塊稍厚一些。
5-覆蓋
所謂覆蓋,就是在已畫的色層上再畫上一層或數層顏色。覆蓋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使畫面色層水粉畫作品欣賞重疊,厚薄有變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種技法;二是一種修改方法。水粉畫顏色的蓋色力是比較強的,但又各有差異,加上作畫時調用清水,覆蓋時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蓋的色層)泛起,產生水漬,造成色彩污濁。有時又故意用很薄的顏色覆蓋,讓底層色透露出來。這些具體效果都不容易估計,所以要掌握好覆蓋技巧也並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著色
6-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體本身所呈現的固有的色彩。對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確的把握物體的色相。
水粉畫由於固有色在一個物體中佔有的面積最大,所以,對它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講,物體呈現固有色最明顯的地方是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素描調子中的灰部,我們稱之為半調子或中間色彩。因為在這個范圍內,物體受外部條件色彩的影響較少,它的變化主要是明度變化和色相本身的變化,它的飽和度,也往往最高。
(1 )起稿開始象畫素描一樣,先用鉛筆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損壞紙面,影響著色效果。接著用顏色定稿,根據靜物的色調,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線可略重一點,並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為下一步的著色作鋪墊。造型能力強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線起稿,不示明暗,直接著色。
(2 )鋪大色調定稿之後,迅速地觀察一下整體色調和大色塊關系,做到胸有成竹,盡快地薄塗。此刻不要考慮形體與筆觸,根據新鮮的色彩印象大膽揮灑,造成畫面的色彩環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後,就急於具體刻劃。應進一步調整大色塊的關系,使色彩之間的關系和總的色調,與實際感覺相吻合。
(3 )具體塑造在大關系比較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著手,逐個完成。集中畫一件物體干濕變化易於掌握,也易於塑造其受光與背光不同面的色彩變化。此時眼睛要隨時環掃周圍,從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顧此失彼。要看該物體與背景和春他物體的關系,掌握分寸,細節可留下一步刻劃。這一遍色用色要適當加厚,底色的正確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
(4 )細節刻劃對瑣碎多餘的細節固然可省略,但對表現物象特徵與質感的重要細節應加強刻劃,畫龍點睛。細節要綜合到整體之中。最後的筆觸最為重要,它將不被覆蓋而顯露給欣賞者。
(5 )調整、完成畫室外一幅靜物寫生,作為基本練習一般以八小時為宜,力求深刻准確。熟練之後三、四個小時也可以表現得比較充分。作畫時間較長,眼睛容易疲勞,色感容易減弱,具體刻劃又容易忘記整體。在寫生接近完成的時候,恢復一下第一印象,檢查一下畫面:在深入刻劃時是否有些地方破壞了整體,局部和細節的色彩有沒有「跳出」畫面,還有沒有其他毛病。檢查後,調整、修改、加工。錯誤之處,如畫得太厚,要洗掉再畫,直至完成。水粉畫中乾和濕的技法應控制到什麼程度?有哪些應用范圍?水粉畫運用的干濕技法,主要指調色時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7-著色方法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一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
8-干濕技法
干畫法
干畫法: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採用擠干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一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一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干畫法運筆比較澀滯,而且呈枯乾狀,但比較具體和結實,便於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如物體凹凸分明處,畫中主體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細節刻畫。這種畫法非常注重落筆,力求觀察准確,下筆肯定,每一筆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體與色彩關系。干畫法也有它的缺點,畫面過多的採用此法,加上運用技巧不當,會造成畫面乾枯和呆板。但干畫法的色彩干後變化小,對於練習色彩收效較大,也容易掌握。
濕畫法
水粉畫作品欣賞濕畫法:此法與干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但它所採用的濕技法比畫水彩要求更高,由於水粉顏料顆粒粗,就要求濕畫時必須看準畫面,濕畫部位一次渲染成功,過多的塗抹或多遍塗抹必然造成畫麵灰而膩。但這種畫法運筆流暢自如,效果滋潤柔和,特別適於畫結構鬆散的物體和虛淡的背景以及物體含糊不清的暗面。如發揮得當,它能表現出一種渾然一體和痛快淋漓的生動韻味。它的色彩藉助水的流動與相互滲透,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為製造這種濕效果,不但顏料要加水稀釋,畫紙也要根據局部和整體的需要用水打濕,以此保證濕的時間和色彩銜接自然。有關濕畫法的控制及實際操作運用,上述畫法步驟中已講得很多,不再一一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