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花卉
㈠ 畫家梵高與畢加索的生平資料
艾森特.梵谷1853~1890
是後期印象派的傑出代表
他的畫分為五個時期
時期 代表作 特點
荷蘭時期 吃土豆的人 1色調灰暗2以農民為對象
巴黎時期 boulevard de chehy 1畫了29幅自畫像
1886~1887 the banks of seine 2新印象派
阿爾時期 向日葵(不是一幅, 色彩飽滿
其中兩幅現在日本)
夜間咖啡館
收獲
黃房子
聖—雷米時期
Irises
柏樹
星夜
奧維爾時期
加歇醫生肖像
奧維爾的教堂
麥田上的鴉群
Tree roots
1890.7.23給弟弟提奧寫了最後一封信
7.27自殺
紅色葡萄園是他唯一在生前賣出去的畫
(以上為自己知識積累)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g,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凡·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 開始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t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這時已經同印象主義的觀點發生分歧,卻同時對表現主義或者象徵主義發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曾經有過建立「南方印象主義」或者「印象主義分離派」的打算。後來因為2人的關系惡化,高更離去,凡·高在發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後精神逐漸分裂。因此,他們沒有結成任何團體。1890年,經過聖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的長期住院治療,病勢稍有好轉後,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奧韋爾,接受伽塞醫生的專門治療,並勤奮作畫,作有《伽塞醫生肖象》、 《奧韋爾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醫生發生爭吵之後,突然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谷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這樣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則。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作品「 向日葵 」1888年2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 , 他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這幅(見紀念梵谷之一的 向日葵 )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在倫敦拍賣會上,梵谷的一幅"向日葵"( 是這幅靜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萬美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時間,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賣了3990萬美元;
後來,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 賣了5300萬美元;
後來,1990年05月15日,"加歇醫生像" 賣了8250萬美元.這是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了!
後來, 1998年11月19日,梵谷的一幅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以7150萬美元賣出。
「 鳶尾花 」於1889年5月完成。
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喜歡畫這種植物。
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梵谷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像許多其他的梵谷的畫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
1987年11月11日,在拍賣會上,有人叫出了5300萬美元的天價。
「 星月夜 」1889年5月8日,梵谷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聖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療.他是自願的,那時,醫生允許他白天外出寫生.這幅畫中的村莊就是聖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個月後,畫了這幅畫。據說這幅畫是梵谷憑記憶和想像所作。現存於紐約現代藝術館。
「 奧維爾教堂 」1890年6月,梵谷在奧維爾一邊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一邊進行創作,這幅畫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繪的是奧維爾當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築是12,13世紀的,融合了羅馬式與哥特式的風格.直到今天,他仍然矗立在那裡,在它旁邊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印著的就是這幅「奧維爾教堂」。
1個多月後,梵谷自殺了……
「 麥田上的烏鴉 」「在瓦茲河上的奧維爾鎮周圍的鄉下,農田一望無邊,起伏不平,每逢收獲時節便誘來大群烏鴉,這片農田迷住了梵谷.他的精神狀況盡管日益惡化,可他仍然奮不顧身的工作……」
1890年5月17日,梵谷來到離巴黎不遠的奧維爾繼續治療.他結識了熱愛藝術的醫生加歇.梵谷住在一家咖啡館樓上.開始時他的心情頗為不錯,也與人關系融洽.可是沒多久,"憂傷和郁悶又重新占據了他那敏感的心"他畫了"麥田上的烏鴉"...
幾星期後,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樣去麥田裡作畫."在距他住的地方數百米遠的農家庭院的堆肥旁",他舉起手槍向自己的胸口開槍,沒打中心臟.他又"搖晃著走回寢室".當天晚上,梵谷叼著煙斗一言不發.第二天,梵谷還與來看它的提奧談起他對藝術的見解.到了晚上,他開始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梵谷停止了呼吸......他只有37歲。
(注:關於梵谷自殺當天的情況,有多種說法,以上只是其中一種.)
他的遺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梵谷死後,弟弟提奧痛苦萬分.六個月後,1891年1月25日,提奧去世了。他們被共同葬在了奧維爾墓園。
文森特·梵谷年表:
1853 3月30日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魯特·曾德特,是荷蘭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長子。
1855 2月17日,文森特的姐姐安娜·科莉妮婭·凡·高誕生。
1857 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已、他的弟弟泰奧誕生。
1859 3月16日,妹妹伊麗莎白·凡·高誕生。
1862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誕生。
1866 於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
1866 從曾德特的鄉村澤文伯根的寄宿,凡·高進入蒂爾勃格的文法學校;在巴黎,形成後來手印象主義流派的畫家們開始在柯弗·盍爾布瓦聚集。
1867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誕生。
1868 3月離開蒂爾勃格文法學校。
1869 3月進古皮爾藝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後又去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1871 舉家遷往赫爾瓦爾特。
1872 開始與泰奧通信,後者在上學。
莫奈創作《印象,日出》
1873 5月,文森特遷往倫敦分店,愛上了房東女兒厄休拉·洛耶,6月,泰奧進入古皮爾公司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米勒創作《春》
塞尚創作《縊死者之家》
1874 向厄休拉求婚失敗,回荷蘭;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爾總公司,後返倫敦。
巴黎納古爾照相館舉辦了首次印象派畫展
1875 5月,被調往巴黎古皮爾公司,熱衷於神秘主義和宗教。10月,其父母遷往埃頓。
1876 3月被古皮爾公司解僱;得到根據米勒《晚禱》刻制的版畫。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後又在艾爾沃思當助理牧師。12月返埃頓。
1877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揚同住,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
羅丹的《青銅時代》在巴黎展出
1878 7月,放棄在阿姆斯特丹的學習,在埃頓作短期逗留後,於8月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但未能取得牧師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納日礦區,作非正式傳教。
1879 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教會解僱,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後開始的流浪生活;閱讀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亞和米什萊的著作;推崇夏爾·德·格魯、倫勃朗、呂斯代爾、巴比松畫派和海牙畫派的藝術;由於貧困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開始畫素描。
1880 與家庭日益疏遠的時期。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的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之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泰奧給予經濟支持。
在第五次印象派畫展上,高更初次參加展出
1881 埃頓時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
4月,離布魯賽爾,去埃頓與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凱·沃斯求婚不成。12月與家庭發生齟齬,離家赴海牙。
1882 海牙時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
跟表姊夫安東·莫夫學畫;開始與懷孕的、被遺棄的克拉西娜("西恩")·瑪麗亞·霍爾尼克同居中,並因此與莫夫決裂。8月,凡·高一家遷至埃因霍溫附近紐南;搜集英國報刊插圖,畫了許多素描和水彩。
1883 德倫特及紐南時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
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之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2月回到荷蘭南部之紐南,起初與父母同住,後來離家獨住。
巴黎舉辦"日本浮世繪版畫展覽"
修拉運用了"同時對比"的規律,畫了《塞納河畔的潔者》
1884 畫水彩和"織工"習作;與父親關系緊張;與凡·拉凰德甚為相得;6月研讀歐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與本村姑娘瑪戈特戀愛,以不幸結局告終。
1885 安特衛普時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
為《食土豆者》繪制了約五十幅農民頭像;3月26日父親驟然去世,為埃米爾·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現實主義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動;10月赴安特衛普,參觀博物館;魯本斯的光與色彩,日本浮世繪的大膽構圖,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畫,心胸開闊了,畫板色調明亮起來。
1886 巴黎時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
從1月起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泰奧同住;在乎爾芒工作室習畫數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響下描繪花卉;特雷克、埃米爾·貝爾納、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畫家;發現了"光明的繪畫";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印象派美展舉行,會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凡·高採用了新的點彩技法。
1887 由於與不斷發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懼和展覽日本版畫;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和飽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成與埃米爾·貝爾納過從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後期印象派理論的影響;厭倦巴黎的生活,嚮往陽光更為明亮灼熱、色彩更加強烈瑰麗的法蘭西南部。創作《唐吉老爹》,開始繪制向日葵連作。
1888 阿爾時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
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住在阿爾加薩咖啡館,5月遷入拉馬丁廣場上的"黃房子";10月20日高更來與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隻耳朵;高更返巴黎。由於泰奧的幫助,凡·高的三幅油畫和幾幅素描得以在獨立沙龍展出。
1889 聖雷米時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
4月17日,泰奧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結婚;5月,凡·高自願進聖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來訪;畫了許多畫,主要是風景;開始繪制絲柏樹連作。高更在馬稱舉辦印象派和綜合派的畫展。凡·高在巴黎見到蒙克。
1890 奧弗時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
臨摹德拉克洛瓦、米勒、倫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泰奧得子;阿爾貝·奧里埃發表評文森特繪畫的文章;在布魯賽爾的"二十人展覽會"上,凡·高的《紅色的葡萄園》得以出售,這是他在世時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經巴黎,稍事休息,適居奧弗,接受保羅·加歇監護;6月創作《加歇醫生》;7月,去巴黎探望泰奧一家,會見洛特雷克及阿爾貝·奧里埃;回奧弗後,創作《麥田群鴉》、《奧維爾市政廳》,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7月27日舊病復發,開槍自殺,於29日清晨一時許,在泰奧和加歇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
1891 文森特的死使泰奧悲慟欲絕;泰奧病,約半年後,即是年1月21日,歿於烏得勒支;後若阿娜·邦格將泰奧屍骨遷往奧弗,葬在文森特墓旁。
在獨立沙龍舉辦了凡·高的展;洛特雷克的第一幅現代招貼畫問世;高更去塔希提島;修拉去世。
1893 凡·高給埃米爾·貝爾納和泰奧的信件開始在《水星報》上發表;高更從塔希提回到巴黎,展出南海的作品。
1901 馬蒂斯在巴黎通過德朗結識了弗拉曼克;凡·高畫展在巴黎舉行,給馬蒂斯、弗拉曼克等野獸派畫家以強烈的影響;洛特雷克去世。
1903 柏林分離派畫展展出塞尚、高更、凡·高、蒙克的作品印象主義者和新印象派在維也納分離派畫展上展出;秋季沙龍建立,它是被稱為野獸派的畫家們展出作品的主要園地;畢沙羅去世;高更去世。
1905 在若阿娜·邦格的奔走下,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舉辦了凡·高畫展;在巴黎的秋季沙龍,野獸派誕生;在德累斯頓成立了"橋社";德國表現派開始;凡·高畫展在德累斯頓舉行。
畢加索生平
畢加索作為法國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是一位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20世紀的藝術家、特別是西方藝術家,幾乎沒有未受過他的影響的。畢加索的藝術成就除去繪畫以外,還涉及到各種材質的雕塑、陶藝、書籍裝幀等方面。畢加索從9歲起就開始作畫,無論質還是量,都是驚人的,他的作品約達六萬件,僅油畫一項就在萬件以上。這位天才橫溢的藝術家在極其漫長的創作活動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讓他准確無誤地做到了。
父:荷西·路易茲-布拉斯科
母:瑪莉亞·畢加索-洛培茲
1881 10月25日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8/9 7/8歲 在父親(美術教師)指導下畫畫。
1889 8歲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畫的是鬥牛士。
1895 14歲 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其父於該校任教。入學考試是古典藝術與靜物寫生,依規定可有一個月時間完成,畢加索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
1896 15歲 作品"初次領聖體"參加巴塞隆納美術與工業展。
1897 16歲 進入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但常不去上課,比較喜歡去"普拉多美術館"參觀。在那裡,他可以接觸到西班牙大師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蓋茲及哥雅等。 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1898 17歲 經常出入"四隻貓"酒館,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結織卡薩吉瑪斯及日後成為其私人秘書的沙巴特斯。
1900 19歲 在"四隻貓"酒館舉行首次個展。與卡薩吉瑪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於蒙馬特區。
1901 20歲 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觸發畢加索以藍色調作畫,藍色時期開始。在弗拉畫廊舉行巴黎首次個展,開幕前就賣出15張畫。
1902 21歲 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 22歲 完成"人生"。以濃郁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1900-1903年間三度回西班牙。
1904 23歲 定居於巴黎"洗衣船"。邂逅費爾南德.奧立維並同居,常去觀賞馬戲團的演出,粉紅色時期開始。
1905 24歲 以馬戲團題材創作"賣藝人家"等。畫展受到重視。結識潔楚·斯坦因兄妹。
1906 25歲 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
1907 26歲 創作"亞維農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館看非洲雕塑。參觀兩個塞尚回顧展。結識布拉克。
1908 27歲布拉克第一次舉行立體派畫作展。
1909 28歲 解析立體派開始。與布拉克成為鄰居。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1 30歲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構圖中。邂逅艾娃·谷維。
1912 31歲 與費爾南德分手。完成第一個拼貼作品"藤椅靜物"。與布拉克合作紙貼畫,發展出合成立體主義。
1915 34歲 艾娃因肺結核逝世。
1917 36歲 至義大利為俄羅斯芭蕾舞團作舞台設計,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瓦。
1918 37歲 與歐嘉結婚。因芭蕾而與上流社會接觸。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19 38歲 認識米羅。
1921 40歲 長子保羅(1921-1975)出世。
1922 41歲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4 43歲 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1916/7-1924年間多次為芭蕾舞台作設計。
1925 44歲 創作"舞",首次影射與歐嘉的緊張關系。參加超現實主義的首次展出。
1926 45歲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 46歲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雷莎·華特。
1929 48歲 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姻婚危機。結識達利。
1931 50歲 於柏吉盧城堡設立雕塑工作室。參加超現實主義於美國的首展。
1932 51歲 以瑪麗-德雷莎為模特兒。
1933 52歲 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蝕版畫 (佛拉系列版畫)。費爾南德.奧立維出版回憶錄。
1934 53歲 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發表用織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
1935 54歲 6月與歐嘉及保羅分居。9月瑪麗-德雷莎與畢加索的女兒瑪亞出生。
1936 55歲 邂逅南斯拉夫女攝影師兼畫家多拉·瑪爾。
1937 56歲 創作"格爾尼卡"。
1939 58歲 同時畫瑪麗-德雷莎與多拉的同姿勢肖像。
1943 62歲 邂逅22歲的方斯華姿·吉洛。作集合物"牛頭"。
1944 63歲 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5 64歲 於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畫。
1946 65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同居。訪馬蒂斯。
1947 66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子克羅德。首次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
1949 68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女帕樂瑪。為世界和平會議作"鴿子"石版海報。
1950 69歲 獲頒列寧和平獎章。
1953 72歲 於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
1954 73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分手。馬蒂斯逝世(畢加索曾說:"只有馬蒂斯才是真正的畫家")。開始創作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5 74歲 歐嘉逝世。
1956 75歲 與克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畢加索之謎"公映。寫信給共產黨,抗議俄羅斯入侵匈牙利。
1957 76歲 畫委拉斯蓋茲"宮女"變奏40餘張。
1959 78歲 作馬內"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 80歲 與35歲的傑奎琳結婚。
1963 82歲 繪制"畫家與模特兒"系列。巴塞隆納的畢加索美術館開幕。布拉克逝世。
1964 83歲 方斯華姿·吉洛出版回憶錄,造成畢加索與克羅德及帕樂瑪決裂。
1966 85歲 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加索回顧展。
1970 89歲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畫作捐贈給巴塞隆納畢加索美術館。
㈡ 玫瑰花來源哪裡啊!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乾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收,及時低溫乾燥。
玫瑰花
玫瑰花 一名赤薔薇,為薔薇科落葉灌木。莖多刺,花有紫、白兩種,形似薔被和月季。一般用作蜜餞、糕點等食品的配料。花瓣、根均作葯用,入葯多用紫玫瑰。
性味 甘、微苦,氣香性溫。
成分 含有少量揮發油和黃色結晶性煎、揉質、沒食子酸、色素等。玫瑰油中主要成分為醇類化合物。
功用 利氣、行血,治風痹,散疲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斂性,可用於婦女月經過多,赤白帶下以及腸炎、下痢、腸紅半截出血等。
[月經過多]
玫瑰花根9克,雞冠花9克,水煎去渣,加紅糖服。
[月經不調]
玫瑰花根6-9克,水煎後沖入黃酒及紅糖,早晚備服1次。
[赤白痢疾]
玫瑰花去蒂,焙燥研細末,黃酒送服。每服1.5克,一日2-3次。
[肝胃氣病]
玫瑰花研細,開水沖服,每服1.5克。
[新久風痹 (急、慢性風濕痛)]
玫瑰花9克,紅花、當歸備6克,水煎去渣,熱黃酒沖服。
[跌打損傷,吐血]
玫瑰花根15克,用黃酒或水煎,一日分兩次服。
【英文名】 FLOS ROSAE RUGOSAE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乾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收,及時低溫乾燥。
【性狀】本品略呈半球形或不規則團狀,直徑1~2.5cm。花托半球形,與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針形,黃綠色或棕綠色,被有細柔毛;花瓣多皺縮,展平後寬卵形,呈覆瓦狀排列,紫紅色,有的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氣芳香濃郁,味微苦澀。
【鑒別】本品萼片表面觀:非腺毛較密,單細胞,多彎曲,長136~680μm, 壁厚,木化。腺毛頭部多細胞,扁球形,直徑64~180μm,柄部多列性,長50~340μm,基部有時可見單細胞分枝。草鈣簇晶直徑9~25μm。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行氣解郁,和血,止痛。用於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跌撲傷痛。
【用法用量】 1.5~6g。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人指著一幅畫問畢加索:「你的畫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怎麼一點也看不懂?」畢加索回答:「你能問一朵玫瑰花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詩人艾略特也遇到過這樣的事。一次他在牛津出席詩會,有大學生問,「先生,『女人,三隻白豹坐在一棵杜松下』是什麼意思?」艾略特回答:「我的意思是『女人,三隻白豹坐在一棵杜松下』」。
畢加索的畫很野很怪。有時他把鼻子和眼睛統統放在臉上的同一側面。人們稱這是立體派。艾略特的詩也的確不好懂,沒有受過一定訓練的人不見得一下子就能接受。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詩比起艾略特來要算是好懂了,可還是有人讓他解釋他的詩。他生氣地說,「什麼,難道要我用蹩腳的語言再重新寫一遍我的詩嗎?」倒是從沒有聽人說達·芬奇、拉斐爾和米凱朗基羅的畫不好懂,但好懂的也未必讀得懂。人們看一幅畫,往往評價說畫得真像。畫得像不一定就是好。有了照相技術,畫得像不像更是無關緊要。看一幅畫的好壞,不看構圖,不看色彩,不看透視,不看裡面隱含的精神,而只看像不像,未免有些焚琴煮鶴的意思。畫家德加問詩人馬拉美,「我有那麼多好的思想,可為什麼就是寫不出詩來?」馬拉美說:「朋友,詩是語言,不是思想。」
前些年畢加索的畫在中國展出,有人看了憤然,感到受了愚弄:「這么亂七八糟的東西也能叫藝術?」這位觀眾的勇氣足以讓人傾慕,更使我佩服的是他的藝術至上精神。在商品意識日漸深化的今天,只要能賣出大價錢的就是好畫,誰還管他藝術不藝術!
有則笑話,當然也是前幾年聽到的,說某大電視台的文藝部主任在朋友家看到一幅畢加索的畫(我想不外是贗品或復製品),大為震驚,忙問是誰畫的,朋友說是畢加索,主任說,「真是帥呆了,找機會一定認識一下老畢,為他拍個專題片。」
這位主任雖然有些丟面子,但畢竟有眼光,懂得欣賞藝術,也決不會是在附庸風雅,因為他連畢加索是誰都不知道。比起那位讓畢加索解釋自己畫的人,真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一朵玫瑰花代表我心裡只有你一人
㈢ 畢加索的手執鮮花這幅作品表達什麼意思
畢加索作為立體主義復的中堅力量制,其作品的價值並非表達什麼意思,而是對西方藝術史的貢獻。看待西方同時期的意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等流派是同樣的價值,也就是說是同時期對於西方古典藝術的顛覆。不再從焦點透視的科學方法去嚴謹的對客觀進行再現,而是通過直覺或者結構主義的一些哲學上的啟發來創作,你可以看到作品比起西方古典繪畫更加平面化,書寫化,抽象化,這是這一時期各種流派的共性,所以畢加索的作品也是在美術史中的一個位置,至於單件作品本身的美學價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美學是很主觀的。所以畢加索的地位是學術地位,而普通人只能從單件作品的欣賞角度去看,這就造成了困惑和不解。手寫辛苦。。。就說到這吧
㈣ 畢加索的睡蓮有什麼意義
《睡蓮》是19世紀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代表作,畢加索沒畫過《睡蓮》。
莫奈的睡蓮是在他晚年幾近失明的狀態下畫的,是一幅驚人的傑作,尺寸巨大,色彩表現力非常豐富,筆法老練奔放,觸動人心,也是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作品之一。
㈤ 有關臨摹油畫花卉的具體步驟
1、准備好油畫的工具:油畫顏料,鉛筆,橡皮泥,油,畫架,畫布,圍裙,背景大筆刷,中筆版刷,細筆刷。權
㈥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那個倒地的斷臂戰士,身邊的鮮花象徵什麼整體面部的表情象徵什麼
格爾尼卡 (西班牙 畢加索)
1937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1937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輿論的譴責。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畫面左側,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一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邪惡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畫的中間部分,一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徵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馬的身下躺著一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一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一個婦女從窗子里探出身體,右手舉著一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一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一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徵揭露,畫家要將這一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了。畫面右側,表現了由於轟炸,一個女人從樓上跌下,她舉著雙手,抬頭向上呼救。整幅畫用黑白灰三色繪成,錯綜復雜的黑白灰色塊造成畫面陰郁、恐怖,不規則的線條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錯,給人一種支離破碎和動亂的感覺,畫面沉重又壓抑,充滿了悲劇氣氛。這幅畫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示了悲哀和同情。這幅畫曾到挪威、英國、美國各地展出,反響非常強烈,本世紀40年代借給美國紐約現代博物館,1981年歸還西班牙,現在珍藏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㈦ 玫瑰花的外貌和特徵以及作用
外貌:花單生於復葉腋或數朵聚生制,苞片卵形,花梗長5-25毫米密被絨毛和腺毛,花直徑4-5.5厘米,花冠鮮艷,紫紅色,芳香。薔薇果扁球形,熟時紅色,內有多數小瘦果,萼片宿存。
特徵:花單生或3-6朵集生,花徑6-8厘米,花芳香,密被茸毛及刺毛,花瓣紫紅或白色,單瓣或重瓣。薔薇果扁球形,紅色,萼片宿存。花期5-9月,果期9一10月。
作用:做成乾花、做甜品、煮粥、做飲料、中葯原料、護膚等。
(7)畢加索花卉擴展閱讀
玫瑰花養生:
每年五、六月玫瑰花開時節,採摘玫瑰花蕾,微火烘乾。玫瑰花瓣用開水沖泡,代茶飲,鮮玫瑰花搗成汁,和冰糖一起燉,服用可以潤肺止咳。
玫瑰花護膚:
玫瑰精油用於美白按摩,孕婦忌用。
㈧ 文藝復興前或者文藝復興時期,有畫過花卉比較著名的油畫家嗎 請告訴我畫家和畫的名字,謝謝。
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油畫。特點: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
(一)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1、 喬托:義大利油畫是歐洲油畫發展的先聲,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
2、 波堤切利:在線條、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表現更為豐富,人物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加細致,作品情緒性更加強了,更注重科學的比例、透視和空間關系,造型極其優美,象音樂一樣。
3、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將油畫推進到高峰。寫實體系更加完善,美和力感更強了。
米開朗琪羅:他的壁畫,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間世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充滿著的矛盾與斗爭。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人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人文主義的氣息。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等聖母畫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外在、內在美、對人的尊嚴、對人的和諧的歌頌。
比較於南歐和諧與優美的風格,北歐的繪畫更注重實在的、具體的客觀世界的刻畫,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人物描寫更注重性格。如尼得蘭(現在的比利時)畫家勃魯蓋爾等,雖也描寫宗教題材,但處理成世俗的,農民般的生活場景。
(二)17、18世紀油畫
表現人生、表現社會,內容更加深刻了,表現形式、藝術語言更加豐富了。
重要代表人物如:
佛蘭德斯(今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畫家魯本斯,《搶劫留基伯的女兒們》(文字教材42頁);
荷蘭畫家倫勃朗;(教材43頁)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教材43頁)
法國畫家達維特。(教材43頁)
(三)19世紀70年代以前(18世紀)的油畫,歐洲進入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這一時期油畫題材擴展了,思想內容豐富了、深刻了,藝術語言也較以前有了更大發展。著名畫家與作品有: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馬拉之死》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領導人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畫派代表庫爾貝:描寫工人生活《畫室》;米勒:描寫農民生活《拾穗者》。
印象派油畫: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教材44頁)
描寫現實的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教材44頁)
西方現代油畫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在寫實油畫中體現現代人的感覺,給古典寫實賦予新的精神內涵;
背離傳統,背離寫實的前衛性探索。
主要特徵:
主要表現內心世界;
將某種形式因素抽取出來向極端發展;
突顯多樣化的、個性的美感,甚至有表現"丑"的;
以獨特的藝術觀念支配繪畫,流派彼起此落。
古典向現代畫過渡時期代表人物荷蘭畫家凡·高、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人物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抽象派代表人物俄國畫家康定斯基。
㈨ 怎麼去鑒賞畢加索 《夢》
《夢》是畢加索對愛的完美體現。1927年,47歲的畢加索與長著一頭金發,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加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
又過17年,64歲的畢加索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對我來說,今天是你17歲生日,雖然你已度過了兩倍的歲月。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
《夢》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性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析稍作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兩幅畫是畢加索立體派描繪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是形象極端自由性——線條和色彩自由組合的傑作。
畢加索用最簡單的繪畫表現出了一個在夢境和現實中的少女,他獨特的表現手法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和思維自由性。
(9)畢加索花卉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立體畫派創始人,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不朽的地位。是位多產畫家。
據統計,畢加索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6121幅,劇本2本。十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參考資料:
網路--夢
㈩ 油畫術語
肌理油畫: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是表達人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徵的感受。一般來說,肌理與質感含義相近,對設計的形式因素來說,當肌理與質感相聯系時,它一方面是作為材料的表現形式而被人們所感受,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通過先進的工藝手法,創造新的肌理形態,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工藝手法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肌理效果,並能創造出豐富的外在造型形式。http://ke..com/view/909626.htm
沙底油畫:肌理感超強的油畫.麻絲畫,首先將亞麻絲均勻鋪在畫布上,並加入少許環保膠,之後經過7天的重壓,使得麻絲與畫布永久性地自然結合,確保其優秀質感及保持年限。 沙底畫也是如此~
花卉油畫:油畫描繪對象主體為花卉
時尚配畫:一般用於家居裝飾中的有時尚感的油畫
黑白油畫 :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的油畫
風景油畫:油畫描繪對象主體為風景
家居油畫:用於家居裝飾的油畫
客廳油畫:用於裝飾客廳的油畫,一般氣勢大,尺寸較大點
餐廳油畫:用於裝飾餐廳的油畫,一般為水果靜物畫
組合套畫:好幾幅油畫,不單單一幅,但都是一個系列的
現代油畫:泛指20-21世紀的現代油畫
敦煌油畫:敦煌主體的油畫
簡約油畫:線條簡單,色彩簡單的油畫
卡童油畫:以卡通造型為主的油畫
巴黎街景:同名理解
汕頭刀街: 同名理解
厚油街景:顏料較厚的街景油畫
中東人物 :同名理解
寫實人物 :類似照片效果的人物油畫
無框畫 :沒有外裝飾框的油畫
卡紙畫 :畫在卡紙上的畫
熒光畫 :有熒光色的畫,可發光
刀風景:用畫刀畫出來的風景畫
刀抽象 :用畫刀畫出來的抽象畫
刀花:用畫刀畫的花
筆花 :用筆畫的花
壁畫 :同名理解
浮雕壁畫 :同名理解,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一種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大型雕塑 :同名理解
達芬奇 :畫<蒙娜麗沙>的大畫家,文藝復興時期代表畫家之一
克里姆特 :<接吻>,維也納分離派畫家
畢加索 :<亞維農的少女>立體派創始人
梵谷 :<向日葵>印象派大師
莫奈 :<日出>印象派大師
達利 :<軟鍾>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
無框裝飾畫:沒有外框的裝飾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