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卉大全
㈠ 香港急需鮮花怎樣找
要的多嗎?
㈡ 中國廣州的市花,中國國花,澳門區花,香港區花是什麼
1、中國廣州市花(木棉花)
1982年6月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木棉確定為廣州市市花。木棉象徵著廣州蓬勃向上的事業和生機,並以此激勵人們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2、中國國花(待選)
中國基於經濟繁榮及人民安居樂業的願景,部分人大代表提議,經人大責成農業部中國花卉協會具體承辦、落實,最後評選出二套國花候選方案:一是一國一花,即牡丹;二是一國四花,即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尚待全國人大決定。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
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3、澳門區花(蓮花)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澳門的區旗和區徽也用蓮花為圖案,表達當地人民特別崇尚蓮花,以象徵純潔和高貴。
4、香港區花(洋紫荊)
1965年選定為香港的市花。及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主權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洋紫荊更用作特區區徽。
洋紫荊(Bauhinia blakeana Dunn)首次在1965年選定為香港的市花。及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主權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洋紫荊更用作特區區徽。洋紫荊在香港的公園、花園、路旁的花圃以及世界不少地方廣泛栽種。
(2)香港花卉大全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國花評選討論歷程
1、為了中國國花評選,中國花卉協會專門於2019年2月成立了國花評審小組。6月29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花卉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花評審專家研討會,32名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對確定中國國花進行研究討論。
2、此次投票已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授權。投票一經發出,引起網友熱議,大量網民投票參與。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2019年7月16日晚上11點,總共有6萬多的投票,投票者中百分之八十左右選擇牡丹。
3、此次投票「只是收集民情民意」,把意見收集起來供上級參考,國花最終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市市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花(蓮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區花
㈢ 香港有哪些地方可以賞櫻花
1、鰂魚涌公園 2、長洲關公忠義亭 3、香港中文大學 4、將軍澳單車館公園 5、大帽山扶輪公園 香港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擁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娛樂旅遊產業,特別是香港擁有世界各地的商品,是一個理想的購物天堂,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那麼三月份即將到來,是一個賞花的好季節,那麼香港有哪些地方適合賞櫻花呢?
1、鰂魚涌公園
鰂魚涌公園的櫻花是全香港第一棵種植的日本富士櫻,是在2014年香港花卉展覽後移植到公園內。之後在2015年,康文署再在園內種植多11棵富士櫻。
花期:2月至3月中旬
地址:鰂魚涌海堤街
交通:從太古地鐵站E出口,直行至太古城中心第四座公園出口,到了海旁向北角方向約1分鍾;或鰂魚涌太古坊出口行至海旁,往太古城中心方向,就可見到櫻花。
2、長洲關公忠義亭
長洲忠義亭內種植了十多棵櫻花樹,可能是全港最大的櫻花群,品種為台灣的山櫻,屬溫帶粗生植物,花形細小而密。
花期:2月-3月
地址:離島長洲觀音灣路
交通:從中環5號碼頭乘渡輪往長洲,船程約35至60分鍾。上岸後,沿東灣路一直走,再右轉至警署徑,然後沿斜坡走約8分鍾
3、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櫻花有兩處,其一花苞較多就在聯合書院校巴站旁,當中共有7棵櫻花,屬寒緋櫻,適合溫暖地區卻不耐寒,據資深中大教授向記者透露,這批櫻花來自廣州,因氣侯跟香港相近,沒有水土不服問題,生長情況良好。
另一處在新亞書院知行樓宿舍外,共有7棵河津櫻,日本品種,但相較瘦弱,花開不多,花苞亦不多,已全長出嫩葉,不過7棵櫻被膠條圍起,樹形亦矮小,想影靚相就要考拍友功力了。
花期:現在至3月中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
交通:中文大學大學站,轉乘中大校巴,聯合書院站落
4、將軍澳單車館公園
一家大細想賞櫻,市區另一選擇是將軍澳單車公園,園內植有9棵櫻屬喬木植物,其中6棵為鍾花櫻桃,另外3棵為山櫻花。該處櫻花在3月7日晚花出第一朵,據去年經驗,園內要在3月下旬才開滿花。這處勝在交通方便,園內還有兒童游樂場、模型船池,以及大草地可作野餐休憩,特別適合一家大細。
花期:3月下旬
地址:將軍澳寶康路105-107號
交通:將軍澳站步行約12分鍾。坑口地鐵站步行5分鍾。
5、大帽山扶輪公園
大帽山扶輪公園栽種38棵由台灣送贈的緋寒櫻(別名山櫻花)。特點是開花時全株無葉,花朵密布枝椏,十分漂亮,是香港賞櫻名所。現在櫻花樹未算盛放,但枝椏已綻放點點櫻花。
花期:現在至3月中旬
地址:大帽山郊野公園
交通:於荃灣西鐵站乘51號巴士,於「郊野公園」站下車,沿山道往上步行約10分鍾便抵達;乘80號小巴或51號巴士,在「川龍村」站下車,步行5分鍾到達。
㈣ 香港有哪些景觀
產的話,自產的主要是海貨和相關產品;進口的就很多了,電子產品,首飾金器,服裝鞋包等,價錢會比大陸便宜。
香港十大旅遊景點:
(一): 太平山
香港的城市景觀異常獨特,香港可能是全世界高樓層建築物最密集的城市。而要找一處最理想一觀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地方,位於香港島最高點的太平山可能是最值得推介的。也由於太平山下有數百萬人的家居,入夜後,百萬家燈火盡收眼簾,有如萬株吊滿燈泡的聖誕樹般。如此耀目璀璨之夜景,沒有其他地方的夜景可以跟她比較。
(二): 星光大道
位於尖沙咀太空館至洲際酒店之間的星光大道,在維港有兩岸高廈的華燈倒映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見證星星閃閃;象徵香港作為東方荷里活的星光大道,絕對是不能錯過的香港旅遊景點。晚上這里也是幻彩詠香江及激光水幕匯演的好地方。
這個是以香港電影為主題的一條主題街。晚上去星光大道走走,可以徒步欣賞一下維多利亞的美景,也可以找找你所喜歡明星的手印,也只一種樂趣。
從地鐵尖沙嘴站E出口出閘,沿彌敦道走,穿過人行隧道,然後按照路牌的指示「星光大道」就可以找到了。
(三): 淺水灣
淺水灣不僅有迷人的陽光、海洋與沙灘,還有充滿殖民色彩的房舍及優雅別致的住宅區。夕陽西下,在鬧市中平靜的體會醉人的黃昏。
(四):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沒有全球最大的海洋館,也不是全球最大的機動游戲樂園,但香港海洋公園卻可能是大家眼中全世界最快樂的海洋主題游樂園 。除了有趣味十足的海豚海獅表演(下午),也有由250多種數量達 2千多條魚群的海洋展覽館。喜歡刺激的朋友,盤山臨海而建的機動游戲絕對是未玩先興奮。
(五): 露天市場
露天市場世界各地城市都有很多,但香港有一些露天市場卻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如雀鳥花園(專營寵物雀鳥),花墟(專營花卉盆栽),金魚街(專營水族寵物),玉器市場(專營玉器),廟街(有算命師,有粵劇表演唱 戲的晚間小販市集),女人街(專營大眾化潮流衣服飾品。特別是女性飾品之種類,是很多露天市場沒有的),赤柱市場(近沙灘充滿攸閑及東西文化氣息的露天市場)
(六):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可能是香港最多善信的祠廟,其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更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七): 香港仔
香港仔是香港漁船的聚集處,傳統的漁船與附近山腰林立著現代高樓,兩種完全不同的景物共存構成強烈的對比, 再加上中國傳統風格的畫舫"珍寶海鮮舫",美絕的中色漁港就在眼前。
(八): 大嶼山大佛及寶連寺
大嶼山大佛及寶連寺,世界最大戶外金屬佛像,還要位於山頂上,固中氣勢只有去親身體驗才了解。
(九): 天星小輪
維多利亞港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而360o觀賞維多利亞港最便宜的方法就是乘坐天星小輪穿梭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即可。
天星小輪收費(上層): HK$2.2
推薦行線: 尖沙咀<-->中環 及 尖沙咀<--> 灣仔
(十): 香港迪士尼樂園
可以說國語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全球最新的迪士尼樂園,迪士尼當然是香港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㈤ 蘭科花卉的分類有哪些
目前可供栽培的觀賞花卉約有2000多種。如此繁多的花卉不僅形態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專,對環境條件的要屬求、生活習性等也各不相同。一般花卉植物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按照植物分類學分類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等級,根據花卉親緣關系的遠近進行分類。這種方法是科學研究上應用的方法,又叫系統分類法。按照形態特徵分類,可將花卉植物分為草本、木本,其中草本花卉又可分為:一二年生、多年生(宿根)球根、仙人掌及肉質多漿類、水生花卉等,木本又可以分為喬木、灌木、藤本等。按照生長習性分類,就是根據花卉對光照、溫度等不同要求進行分類。按照對溫度的要求分類,可分為:高溫花卉、中溫花卉、低溫花卉、冷室花卉。按照對水分的要求分類,可分為旱性、濕性花卉等。按照觀賞用途分類,就是以花卉主要觀賞器官為依據來分類,如觀花類、觀葉類、觀果類、觀莖類、觀姿類等。
㈥ 想在香港買鮮花
香港的街上到處都是鮮花店。為何要在網上購買。
圖便宜的話,你可以去各個街市,裡面有很多價廉物美的鮮花檔。
㈦ 觀賞花卉 請問這是什麼花
重瓣榆葉梅
網路有圖片
可以詳見網路
㈧ 請幫我找找以下幾種花卉的資料
百合 百合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種類很多,花色豐富,花形多變,花期較長(自春至秋),具有濃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適盆栽觀賞,又適宜於地栽作切花,地下鱗莖還可供食用和葯用,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標准名稱】拉丁名 Lilium brownii var.virilum Baker ,英文名 Bulbus Lilii 【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葯百合、家百合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等 【科屬】百合科,百合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還有高達1米以上的。莖直立,不分枝,草綠色,莖稈基部帶紅色或紫褐色斑點。地下具鱗莖,鱗莖由闊卵形或披針形,白色或淡黃色,直徑由6—8厘米的肉質鱗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質層。多數須根生於球基部。單葉,互生,狹線形,無葉柄,直接包生於莖稈上,葉脈平行。有的品種在葉腋間生出紫色或綠色顆粒狀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著生於莖稈頂端,呈總狀花序,簇生或單生,花冠較大,花筒較長,呈漏斗形喇叭狀,六裂無萼片,因莖稈纖細,花朵大,開放時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種不同而色彩多樣,多為黃色、白色、粉紅、橙紅,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點,也有一朵花具多種顏色的,極美麗。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濃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稱。花落結長橢圓形蒴果。 【生長習性】 性喜濕潤、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性極為良好的砂質土壤,多數品種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 【栽培】 百合原為生長在我國西南與西北部山野林內及草叢中的短日照植物,故大多數品種性喜涼爽、濕潤的半陰環境,較耐寒冷。在富含腐殖質的肥沃砂質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茂盛,鱗莖發達,花色艷麗。而卷丹百合則性喜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也較耐日光照射。百合適宜氮肥,以豆餅、菜餅,農家堆肥和氮、磷、鉀復合肥為最好。在百合的生長期要勤鬆土、除草,結合澆水施肥進行中耕。一般在生長期施稀釋液肥2—3 次,以促其株苗生長發育。將近孕蕾開花時,施1—2 次磷、鉀肥,以保證株苗在孕蕾和開花期有充足營養,不僅可使花朵碩大,色鮮,並可促進球莖的發育。大面積栽植,要注意通風透氣和適當遮陰,若小面積栽植或盆栽,對花多而枝稈纖細柔弱的觀賞品種要設立支架,以防花枝折斷。百合雖病蟲害較少,但也要注意防治。 栽種百合花,北方宜選擇向陽避風處,南方可栽種在略有遮蔭的地方。種植時間以8-9月為宜。種前一個月施足基肥,並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種宜較深(一般深度為鱗莖直徑的3-4倍),以利根莖吸收養分。北方如栽種太淺,冬季易受凍害,並會影響根須和小鱗莖的生長。生長期間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損傷根莖。若有條件,可在種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蓋。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濕度,以利鱗莖發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進行。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土和基肥。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繁殖】 百合的繁殖主要是用鱗莖片和小鱗莖。 (1)鱗片繁殖:即用鱗片扦插,產生子鱗莖球,先選擇莖塊大,顏色正,完好無病蟲害的優質百合作種。先用竹刀切去鱗莖基部,使鱗片分開,於9—10月間栽植在向陽的砂質土壤的苗床里,開溝深10厘米,按30厘米寬的行距,35厘米遠的株距,將鱗片埋植於溝內,上覆4厘米厚的土,埋後稍壓。翌年春將鱗片取出,作為繁殖鱗片,再行栽植。栽植時鱗片凹形可朝下,否則不易出苗。 (2)鱗莖繁殖:也叫分球繁殖,即是將百合老鱗莖上生出的小鱗球分開進行繁殖。在9—10月份收獲百合時將母球旁之小鱗莖分離採收保存,作為繁殖培育莖,與濕沙混合貯藏,待翌年四月中旬取出種植,栽植時深10—15厘米,20—25天即可發芽出土,較大的球莖當年可開花,小的培養2—3年開花。也有無土育苗的,即將取下的小鱗莖放在溫室的木箱內,以溫度18℃—20℃為宜,這樣經3—4 個月即可長出小百合苗,次年3—4 月可栽植。 (3)珠芽繁殖:卷丹、麝香等百合,在葉腋生有小珠芽,可在花凋謝後,珠芽未脫落前,收取珠芽植於圃地,一年後即可形成小鱗莖,長出葉芽,2—3年後即可開花。播種繁殖亦可,但因種子發芽培植出的株苗生長緩慢,非大面積繁殖多不採用。 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需要任選一種。 (1)播種法繁殖:播種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採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後約20-30天發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開花,也有的需培養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採用。 (2)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幾株,可採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3)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於中等數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淺木箱中,讓鱗片的2/3插入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度左右條件下,約1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濕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過濕。培養到次年春季,鱗片即可長出小鱗莖,將它們分上來,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養3年左右即可開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僅適用於少數種類。如卷丹、黃鐵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將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又稱「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長大,但尚未脫落時)取下來培養。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壓倒並淺埋土一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的小段,淺埋莖節於濕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珠芽。 【病蟲害及其防治】 百合花的幾種常見病害有:百合花葉病、鱗莖腐爛病、斑點病、葉枯病等。 (1)百合花葉病。此病又叫百合潛隱花葉病,病發時葉片出現深淺不勻的褪綠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葉緣卷縮,葉形變小,有時花瓣上出現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開放。 防治方法:①選擇無病毒的鱗莖留種;②加強對蚜蟲、葉蟬的防治工作;③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銷毀。 (2)斑點病。此病初發時,葉片上出現褪色小斑,擴大後呈褐色斑點,邊緣深褐色。以後病斑中心產生許多的小黑點,嚴重時,整個葉部變黑而枯死。 防治方法:摘除病葉,並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灑一次,防止蔓延。 (3)鱗莖腐爛病。發病後,鱗莖產生褐色病斑,最後整個鱗莖呈褐色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澆灌50%代森銨300倍液。 (4)葉枯經病多發生在葉片上,多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和級處刑 始發病,發病後睛上產生大小不一的圓形或橢圓形不規則狀病斑,因品種不同,病斑淺黃色至灰褐色。嚴重時,整葉枯死。 防治方法:①溫室栽培注意通風透光,加強管理;②發病初期摘除病葉,第7-10天噴灑一次1%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3-4次即可。
㈨ 誰有有關香港的資料
香港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代,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喻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三個不平等條約】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兩種流傳較廣的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地理概況】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78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50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68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095平方公里,略大於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僅大於全中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發展土地少於25%,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40%。
【香港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 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資源物產】
受自然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面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 ,主要是紅衫 、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林地佔總面積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佔49.8% ,荒地佔4.1% ,沼澤和紅樹地佔0.1%,耕地佔6.7% ,魚塘佔2% ,城郊區建設發展土地佔16.8%。農業主要經營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一國兩制是當年解決香港問題的創舉,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基石。香港擁有自己的標志,也就是區旗和區徽,同時香港也擁有與中國內地有別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
【獨特的社會和經濟】
香港在回歸後保持自己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運作模式,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香港發行和流通自己的貨幣港元,獨立發行郵票(郵票的標記是「中國香港」),在國際體育比賽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體壇的盛事。香港以獨立的身份「中國香港」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很多其他國際組織。香港運行自己成熟的財政和金融體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
回歸後的10年,香港經濟結構已明顯轉型: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2006年的3.5%。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間,香港所有服務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4%。10年中,香港就業人數持續從製造業轉往經銷貿易業、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間,公共廟宇有40座,天後廟宇24座,1841 年已設羅馬天主教香港特別行政區主教傳教區。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 。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教徒約5萬人 ,其中半數以上是華人,印度教教徒約1.2萬人;還有少數錫克教和猶太教徒。
【經貿概況與國際地位】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典範。香港是亞太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與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主要經濟數據】
本地生產總值:14,723億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6.8%(2006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2005年數據,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PPP)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亞洲排名第1,超越西歐的四個主要經濟體系;按國際匯率則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亞洲排名第5,次於卡達、日本、阿聯酋及新加坡。綜觀香港各產業,以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比重最高,2005年數字為91%,當中進出口貿易業佔GDP 22.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19.2%,金融及保險業則佔12.7%。
【銀行業】
香港的銀行業十分發達,滿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銀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來形容香港大街上銀行之多,意思是銀行的數目比買米的店鋪還多。截至2006年7月,香港有134間持牌銀行、32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和33間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間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分行總數約1300間。這些外資銀行來自37個國家,其中71間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香港的銀行從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如接受存款、貿易融資、公司財務、財資活動、貴重金屬買賣及證券經紀業務。
【股票和債務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債務市場已發展為亞太區內其中一個流通量最高的巿場。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1990 年設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
在2006 年9 月,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63 億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數額約為1,304 億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數額共達1,120億港元。
【與內地的商貿往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在2005 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5%。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香港也是內地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的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融資、保險、運輸、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
【社會治安】
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城市,治安良好。旅客應避免攜帶大量現金,貴重物品可存放於旅館的保險箱內。如遇上問題,可找街上巡邏的警察幫忙。香港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友善、廉潔也高效的警隊,為數三萬多人,讓香港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市民或遊客如遇火警、賊劫或傷病等緊急事故,可撥999報警。在一些較僻靜的地方,設有一種橙黃色的小型電話箱,內有稱為「緊急求助熱線」的通話裝置,設有按鈕,不用撥號即可直通報案中心。無論是用該機或其他公眾電話打999報警都是免費的。
香港政府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維護香港的治安。例如香港入境事務處就採用香港自行研製發展的先進的容貌辨認技術,僅在2007年就成功堵截超過1000名企圖用化妝或整容混入香港的不法分子。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但香港也不斷檢討其出入境政策,阻止各類不良人士的進入。在2007年,香港各入境口岸拒絕了23000名人士的入境。在2006年和2007年,香港取消了十個國家和地區(多在南亞和非洲)的公民或居民免簽證前往香港的待遇。
【香港名人與文化】
香港雖然只有數百萬人口,卻涌現不少讓香港人自豪的名人。中國的第一個體育世界冠軍容國團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地道的香港居民,他1950年代返回中國內地,在1959年的第25屆世界盃乒乓球錦標賽奪得男子單打冠軍,是香港也是國家的光榮。在香港長洲出生和長大的香港運動員李麗珊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為香港奪得滑浪風帆的金牌,是另一位讓香港市民振奮人心的體育名人,巧合的是,帆船是香港的象徵之一,這面香港回歸之前唯一的奧運金牌,讓當代的香港人十分難忘。文化方面,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以其風靡全球華人讀者的武俠小說系列,膾炙人口數十年,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香港作家李碧華,亦舒,林燕妮,梁鳳儀,古龍,梁羽生,黃沾,倪匡等都是近代和當代在香港、亞洲乃至華人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
【香港教育今與昔】
教育
教育是香港的公共開支中最大的項目之一,預算開支約占經常公共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中、小學,為全港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2007年9月開始,香港推行新的[三三四]學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改以往英式大學學制(三年)的傳統而推行大學四年制的制度。
高等教育及培訓
香港的高等教育包括法定大學,法定學院,注冊專上學院,職業訓練局院校和一般院校。在香港舉辦專上教育的機構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法定大學是指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及通過,再經立法會三讀通過相關法例,成為一間受獨立法例規管的法定大學。直至現時為止,香港有十所法定大學,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公開大學以及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唯一的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的創辦之路尤為不容易,該校原稱香港樹仁學院,1971年由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創辦,為了辦學,鍾期榮女士辭去浸會學院文學及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職位,她的丈夫胡鴻烈則把自己當大律師時所賺的財富全部投入辦學,以70萬港元在跑馬地買下一座三層高的小洋房做課室,近三十年來一直自籌資金進行運作,為了獲得正名為「大學」,兩位創辦人歷盡艱辛,終於在2006年12月19日獲香港行政長官會同香港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動議,正式承認其大學地位,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
香港迪斯尼樂園
香港迪斯尼樂園是全球第五個迪斯尼樂園,位於大嶼山的欣澳,環抱山巒,與南中國海遙遙相望,是一座融合了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及其他迪斯尼樂園特色於一體的主題公園。
香港迪斯尼樂園包括四個主題區: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每個主題區都能給遊客帶來無盡的奇妙體驗。在美國小鎮大街,可以欣賞美國街市的懷舊建築,各款典雅的古董車,品嘗各種中西佳餚美食;探險世界裡,沿著一條條巨大的河流,穿過非洲大草原,進入亞洲神秘森林,到達泰山小島,勇敢的領航員會帶領遊客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密境;充滿歡樂的幻想世界,是夢幻中的童話世界,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純真活潑的小飛象、天真可愛的小熊維尼,每一個童話中的主角都能給人帶來歡樂和幻想;明日世界可以讓人體驗太空驚險之旅,探索宇宙。
樂園內設有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和迪士尼好萊塢酒店,除了為訪問樂園提供住宿方便,身在其中可盡情體驗童話世界和電影世界的奇趣,各種迪斯尼人物隨時會出現在遊客身邊,驚喜無處不在。
【衣食住行在香港】
購物
香港是自由港,被稱為「購物天堂」,絕大多數的貨品沒有關稅,世界各地物資都運來競銷,有些比原產地還廉宜。香港各區都有大型商場,如太古城、沙田新城市廣場等等,其內除有大型百貨公司之外,還有各類商店和食肆,有些更有游樂設備,是購物和休閑的好去處。有些行業喜集中經營,因而顧客可有更多選擇。其中如電腦和相關產品,深水埗地鐵站鄰近的「高登」和「黃金」商場最集中。家用電器和相機在旺角和銅鑼灣較多,但宜向有信譽的商店(如貼有香港旅遊協會紅帆船標志者)或大型百貨公司購買。五金機械店集中在旺角地鐵站之廣東道的三個街段內。花園街,由旺角道到太子道一段,是水果、時裝和日用品攤販的樂園。過亞皆老街後的通菜街幾個街段內,就是出名的「女人街」。其情況和在油麻地天後廟兩旁的廟街相似。但後者在晚上且有熟食及算命攤販混雜,近廟處更有粵曲演唱,儼然一個普羅大眾的平民夜總會。
【名勝古跡聚繽紛】
香港文化和歷史遺跡遍布每個角落,有傳統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圍村,以至坐落鬧市的廟宇。想感受一下香港建築物中西文化薈萃之特色,也可以參加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古今建築漫遊」。
宗教文化景點
香港島上的文武廟、銅鑼灣天後廟、聖約翰大教堂;九龍的黃大仙祠墓、侯王廟、慈雲山觀音廟、九龍清真寺;沙田的萬佛寺、車公廟、蓬瀛仙館、半園春、道風山基督教堂;荃灣的竹林禪院、東普陀 、荃灣天後廟;龍門的青山寺、青松觀、妙法寺;元朗的靈渡寺、雲浮仙觀;西貢的佛堂天後廟、蚝涌車公廟以及大嶼山寶蓮寺、長洲北帝廟、坪州天後廟等。
民俗文化景點
九龍的九龍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鄭屋古墓;屯門的宋帝岩、紅樓、沙田的曾大屋、五國六村;荃灣的三棟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錦田吉慶圍、水頭村古跡、聚星樓、廈村鄧氏宗祠;西貢上窯民俗博物館等;港島炮台及大嶼山東涌炮台、東龍島佛堂等舊炮台。
私人開辦的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東華三院文物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等。
政府開辦的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屏山鄧族文物館 、三棟屋博物館、上窰民俗文物館、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藝術館、茶具文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羅屋民俗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太空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文物探知館、孫中山紀念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
香港有二十三個郊野公園和四個海岸公園,讓市民和遊客欣賞香港的大自然的魅力景色。
香港雖是現代化的都市,但境內的超過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約四分之三仍是郊野。香港政府為了保護和發展郊區,開設了郊野公園,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大自然,另一方面向香港市民和遊客提供郊野的康樂和教育設施。海岸公園則是在海邊的離島劃出來的。郊野公園的群山之巔,有草坡茂林。海岸公園的大海之濱,有淺灘岩岸。從海岸公園的海邊遠眺或由郊野公園的山巔下瞰,均可見香港的山水相連,風光如畫。
香港的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都是免費進入。香港的郊野公園之中,八仙嶺郊野公園是其中較著名的一個。八仙嶺因有八個山嶽而冠名八仙,此公園是全香港最具挑戰性的山脊步行徑所在地之一。最佳選擇就是從水塘由北往南走到沙螺洞,那裡有景色如畫、年代久遠的村莊、林木與田野。八仙嶺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1996年,香港一家中學的師生到八仙嶺郊野公園郊遊,當時有學生在燒烤之後沒有處理好火種,釀成山火,兩位老師和一班學生被大火困在一個山崖,兩名帶隊的老師為了拯救學生,不把全部學生撤離險境就決不肯離去,結果不幸身忙。香港政府為了紀念兩位教師,在八仙嶺修建了一個春風亭。春風亭的名字,是緬懷兩位教師春風化雨、捨身救人。春風亭內有這個事件的介紹,還有一幅很感人的對聯。看過春風亭,會感受到香港暖暖的人情味。
海岸公園之中,比較著名的是東平洲海岸公園,該處有多樣化的海洋生態,遍布茂密的珊瑚群落,有超過六十種石珊瑚,同時有超過一百三十種珊瑚魚類及超過一百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在海洋植物方面,東平洲海岸公園有四十多種海藻。在其沿岸地帶,長滿棕色、紅色及綠色的海藻床,是香港海藻床之冠。該公園海水清澈,肉眼可以清晰看到水下的珊瑚和魚類。
【香港八景】
香港的舊八景為:旗山星火、仙橋霧鎖、赤柱朝曦、鴨洲帆影、宋台懷古、扶林曲徑、浪灣水軟、鯉魚夜月。隨著時代的變遷,舊八景的景點已有三處完全改觀,而其它一些景點也漸顯陳舊。現在的香港八景是:
(1)「旗山星火」,乃八景中之首景,它與歷代八景中的「香江燈火」、「飛橋夜瞰」均指從太平山頂觀看夜色中的港島如群星滿天的萬家燈火之瑰麗景色。
(2)「赤柱晨曦」,指每當晨曦初上,旭日東升之時,沐浴在萬道霞光中的赤柱半島,殷紅如赤。此景又稱「赤柱朝陽」、「赤柱朝曦」。
(3)「淺水丹花」,指碧水盈盈的淺水灣與萬紫千紅的杜鵑花交相輝映所構成的美麗春景。
(4)「虎塔朗暉」,指虎豹別墅院內六角形的白塔在日出之時,迎著朝陽,披滿彩霞的壯麗景觀。
(5)「快活蹄聲」,指快活谷的賽馬盛況,馬蹄聲聲牽動成千上萬馬迷之心。
(6)「鯉門月夜」,指夜晚在鯉魚門觀賞月光照蛔下維多利亞港的美景。
(7)「殘堞斜陽」,指九龍城寨的殘垣斷堞、在如血斜陽余暉中的景色,由於近年九龍城寨已徹底清拆,這一景色也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九龍寨城公園(園林整最)。
(8)「宋台懷古」,指在香港啟德國際機場舊址附近的宋王台公園,它記載了宋朝歷史的最後一幕,人們到此懷古之心猶然而升。
此外,夕陽西下青洲島的景色「青洲落照」,風聲浪濤交織的「石澳風濤」,汽車在港島盤山公路上賓士的「飛車絕壁」,春雨朦朧的「石排煙雨」等,也是今日香港美麗動人景色的寫照。
㈩ 中國的香港是紫荊花,中國的國花是什麼花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版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權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 。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有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