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扇子插花
❶ 插花怎麼做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
❷ 夢見給死人插花變成扇子
夢見給死人插花變成扇子。是一個神奇的夢。這個夢是假的。不要相信這個了。祝你生活快樂。
❸ 模擬插花金扇子代表什麼寓意
摘要 、扇子之「扇」與「善」諧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將扇子掛於室內,取其意「驅妖逐邪」。
❹ 七夕節該怎麼過啊
好好過!
❺ 在投放活動材料的時候,應該處理好哪些關系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製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而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正好驗證了這一理念的科學合理性。 准備環節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以及區域材料的准備和投放。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布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通過師生共同商量,採用固定和靈活設置相結合,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盡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計算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如表演區、體育區、科學區、動手區等.並根據游戲情況靈活調整.另外,要讓環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應該充分利用特定的空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又如在組織「樹」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們在樓梯的牆壁上布置上松樹、楓樹、桑樹、桃樹、柳樹等構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牆上貼上小朋友去參觀樹的相片;在作品袋裡裝上小朋友們畫的樹;在自然角擺上小朋友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盆景;在活動室上方吊上各種樹葉;帶領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種植園里種上各種小樹……總之,在活動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來的空間都用上了。根據季節的變化、主題活動的變化等,孩子們會主動地配合教師布置周圍的環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自由選擇表現的形式,共同裝扮活動區。 二、活動區材料充分的准備及合理投放,促進幼兒主動參與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因此在准備、選擇、提供操作材料時,我們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水平進行投放。 1、家園配合準備區域材料。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而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區域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製成「書簽」;撿來小石頭、小樹枝當成計算材料;小石頭染色,當成飛行棋子;葉子當成小傘、做成扇子、帽子……孩子們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加了想像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廢舊物品,如老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洗發水瓶、化妝瓶子投放到「理發店」;方便麵碗種上蔥、蒜;小朋友把以前穿過的小衣服帶來,變成了「娃娃的盛裝」;瓶蓋做成串鈴等等,幼兒參與製作,動手能力進步了,創新意識增加了,環保意識提高了,也更喜歡玩區域活動了。欣怡和媽媽用礦泉水瓶做了個「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幾部「行動電話」;星男和姐姐用舊掛歷紙剪來了「窗花」;豆豆和爺爺用各種廣告紙折出了「輪船」等。家長積極的參與豐富了區域活動,他們的環保意識也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根據幼兒興趣投放材料。 教師投放材料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繫到幼兒活動質量,能使幼兒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活動區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並不等於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投放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那個玩玩,只學會了拿起一物——擺放片刻——丟棄——另換一物,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並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我們通常在開展某一區域游戲前,先與幼兒共同探討,再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教育目標,共同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如:我們在開展「奇妙的信」這一主題中,幼兒對寄信、寫信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們就生成了「郵電局」這一游戲區,我們還帶領幼兒參觀了郵局,了解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我們與幼兒共同討論了游戲的玩法,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又如,幼兒對自己沒玩過的玩具很感興趣,就可建議他們把家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令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區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發展需要。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據班級幼兒不同的需要、能力,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的主動探索。眾所周知的「水桶」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如為了有助於幼兒小肌肉發育和培養細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角中設置了「夾玻璃球」的內容。在練慣用筷子夾玻璃球時,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夾進瓶中,能力弱的幼兒可選擇夾進盒中。 班上有一位幼兒由於先天原因,動作發展特別緩慢,我就在旁邊放了一把勺子,他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進盒中。這樣可以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給他們提供不同的操作機會。在活動中,允許操作能力強,完成較快的幼兒在完成本次活動後選擇第二區角內容,這樣既讓操作慢的幼兒有足夠的操作時間,也讓操作快的幼兒減少消極等待現象,使每位孩子都獲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圍繞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題「認識花」中,就可以提供畫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認識「樹」,提供樹葉粘貼、葉脈標本、樹葉變色等。 4、要選擇在活動時間內易觀察到變化的材料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在考慮與主題活動《樹》相結合的同時,我在科學區中為小朋友們准備了「樹葉變色」的小實驗。活動開始,5個小朋友興沖沖地到科學區中,將各種樹枝、樹葉插進紅黑藍墨水中,然後很認真地觀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見樹葉變色。我在指導樹葉粘貼時發現科學區相當安靜,就忙走過去詢問,發現樹葉變色需要一段時間,就及時引導這5個幼兒先到其它區域活動,請小朋友活動快結束時再來觀察。活動後,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樹葉變色」這類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到變化的小實驗應放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而不應該放在區域活動中。其它老師也一致認為,並討論出「特別在科學區中,要選擇和投放易發現結果的活動材料。」 5、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衛生。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來源於大自然和孩子,教師必須注意幼兒的衛生、安全,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農村幼兒收集廢舊物比較困難,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兒從路邊撿來的,我們一定不能忽視裡面的殘留物,時間一長會霉,有很多的細菌。因此,教師必須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好衛生工作,把收集來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凈,放置在陽光下暴曬後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❻ 扇形插花作品和三角形插花的區別有那些
三角形插花
三角形插花分為對稱和非對稱三角形插花。在古埃及等古文明中,常專作為裝飾應用。對稱三屬角型較穩定,但都是單面觀的花型,常用於牆邊桌面或角落傢具上。
扇形插花
扇形插花,是花藝當中最基礎的造型插制。一般適用於正式的場合,像酒店迎賓大堂,大型的會議室。扇形,顧名思義就是像扇子一樣,想想孔雀開屏就知道啦,哈哈。
❼ 插花是端午節的習俗嗎
不是啊,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荷包。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