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古代的花卉

古代的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4-02 10:10:36

『壹』 花在古代的名稱是什麼

曼莎珠華 曼陀羅 紫苑 紫菀 鳶尾(愛麗斯) 鳶蘿 風信子 無憂花 露薇花 月光花 彼岸花 醉蝶花 素馨 含笑 虞美人 風鈴草 天堂鳥 薄雪草 溪蘇 月莧草 雪見草 菡萏(荷花

『貳』 古代各種花代表的意思

1、蓮花

出污泥而不染,為花之君子,是高雅純潔的象徵,

在某些詩詞中還是愛情的象徵,因「蓮」與「憐」同音,是情的意思。

2、梅花

不畏嚴冬酷寒,環境艱難,暗香浮動,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潔的志士,也是報春的使。

3、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潔的志士,也象徵孤高的隱者。

4、牡丹:花開熱烈燦爛,一片繁華景象,一派富貴氣象,是豪華富貴的象徵。

5、楊花:隨風飛揚,輕而易變,是輕薄和不堅貞的象徵。

6、蘭花:有「空谷幽蘭」的雅稱,是典雅高貴不染塵埃的象徵。

7、桃花:象徵美人。

8、丁香花:象徵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9、桂花:象徵團圓。

10、楓葉

象徵鴻運 ,楓葉不僅至秋呈紅色,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色,而且因為「楓」與「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許多圖畫中,畫著一個猴子棲在樹上,樹上有一個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11、杏花:象徵幸福美滿。「杏」「幸」諧音。

12、水仙花:象徵來年走運 「水仙」字面意思為「水中的仙人」,由於它正好在春節(舊歷年節)前後開花,又稱作「年花」,因此就成為來年走運的一個合適的標志。

13、鬱金香:愛的表白、榮譽、祝福永恆。

14、百合:順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貴。

15、桑梓:象徵故鄉 《詩經·小雅》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謂家鄉的桑樹與梓樹乃父母所栽,對它要表示尊敬。後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

『叄』 中國十大傳統花卉名稱,排列順序,美譽

指蘭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鵑、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種名花
蘭花—花中君子

王者之香——蘭花

中國蘭在古代稱為「蕙」

「蕙」指中國蘭花的中心「蕙心」
,常
與傘科類白芷合名為「蕙芷」
,稱芷蘭為「王者之香」

「眾領群芳」

「天下第一香」等。

中國蘭蕙蘭是蘭蕙同心的代表,中國蘭花:春
蘭、建蘭、寒蘭、墨蘭同稱為蘭蕙。

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
「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
修道立德,
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還說過:
「與善人居,
如入芷蘭之
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琴操·猗蘭操》中記載:
「孔子
自衛返魯,
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
芝蘭當為王者香,
今獨
與眾草為伍」
,稱之為「王者之香」


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

梅花—花中魁首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被譽為「花中之魁」

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
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
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
愈精神,愈秀麗。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它那凌
霜傲雪,
迎寒飄香,
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
代中國人不畏艱險,
奮勇開拓,
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
有人認為,
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
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
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高風亮節。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
冰枝嫩綠,
疏影清雅,
花美色麗,
幽香宜人花期獨早,
「萬花敢向雪中出,
一樹獨先天下春。

被譽為花魁。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
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
斗雪吐艷,
凌寒留香,
冰心玉骨,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
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牡丹—花中之王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
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稱。有兩個傳統名種——姚黃、魏紫。

根皮入葯,花瓣可釀酒。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
三者之美,讓人傾倒。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
「佳名喚作百花王」
。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
「牡丹,花之富貴者
也」
,名句流傳至名。劉禹錫也曾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
京城」
的贊嘆。
「春來誰做韶華主,
總領群芳是牡丹。

——明馮琦
《牡
丹》
「百花之王」

「富貴花」亦因之成了贊美牡丹的別號。

菊花—高風亮世

凌霜綻妍——菊花

寒秋之魂—菊花

菊花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
紫、綠、橙、粉、
棕、雪青、
淡綠等。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
高雅傲霜的象徵,
代表著名士的斯文
與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
多有詩文加以贊美,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的名句。

月季—花中皇後

月月常開——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國傳統名花,而且是我國的特產、世界著名花卉,
世界各國廣為栽培。
被萊州市定為市花。
月季按花朵大小、
形態性狀,
可分為
:
現代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類。月季顧名
思義,它是月月有花、
四季盛開。現代月季由中國月月紅小花月季與
歐洲大花薔薇雜交而成,
花期以
5
月和
9
月開花最盛。
月季花熱情如
火,姿容優美。象徵此花無日不春風的長期奉獻的品格。

繁花似錦——杜鵑

杜鵑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世界著名觀賞花
卉。杜鵑花可入葯,尤其是我國東北華北野生的映山紅,
療效十分顯
著。

繁花似錦,美麗可人。

杜鵑—花中西施

杜鵑花十分美麗。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
季杜鵑花開放時


滿山鮮艷,
像彩霞繞林,
被人們譽為
「花中西施」

五彩繽紛的杜鵑花,
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
它也象徵著
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荷花—水中芙蓉

清麗脫俗——荷花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是我國著名水生花卉,栽培歷史悠久。
荷花
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肥大、有節,俗稱「蓮藕」
,花
色有桃紅、黃色、白色,亦有復色品種。荷花花大色艷,清香遠溢,
凌波翠蓋,
是布置水景園的重要水生花卉,
它與睡蓮、水蔥、蒲草配
植,使水景園格外秀麗壯觀。清新脫俗,出塵離染。象徵清白純潔。

山茶—花中珍品

花中嬌客——茶花

茶花是「花中嬌客」
,四季常青,冬春之際開紅、粉、白花,花朵宛
如牡丹。花姿綽約,花色鮮艷,郭沫若同志盛贊曰:

"
茶花一樹早桃
紅,百朵彤雲嘯傲中。
"
對雲南山茶郭老也曾賦詩贊美:
"
艷說茶花是
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
茶花可以人工控制花期,一般情況下,在
25
℃溫度條件下,
40
天就
能開花,若需延期開花,可將苗盆放於
2
℃~
3
℃冷室。花中嬌客,
競相怒放。象徵雪裡看花到春曉的富麗堂皇的景象。

桂花—秋風送爽

十里飄香——桂花

金秋嬌子—桂花

桂花在國慶節前後開花,
「金風送爽,十里飄香」是吉祥如意的
象徵。桂花為木犀科常綠小喬木,南方地區多用於庭院綠化
;
北方均
室內盆栽
桂花品種較多,
常見栽培有
4

:
金桂
(
花金黃色
)

銀桂
(

黃白色
)
、丹桂
(
橙紅色
)
和四季桂
(
花乳白色
)
。桂花經濟價值很高,花
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十里飄香,金風送爽。象徵吉祥如意
和幽香十里,芳譽千鄉的光榮之感。

桂花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
;桂花又被稱為「仙
樹」

「花中月老」
。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

桂」
;桂花開
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
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
又稱為「仙客」
;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
或「秋香」
;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為「金秋驕子」

水仙—凌波仙子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稱,是我國傳統名花。福建漳州水仙
最負盛名。
水仙是冬季觀賞花卉,可以用水泡養,亦能盆栽。常見栽
培品種有「金盞銀台」
(
單瓣花
)
和「玉玲瓏」
(
重瓣花
)


水仙莖葉清秀,
花香宜人可用於裝點書房、
客廳,
格外生機盎然。
水仙莖葉多汁有小毒。
凌波玉立,馥郁芳香。象徵翠袖黃冠白玉英的
身材之美。

寒冬仙女—水仙

因多為水養,且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
"
凌波仙

"
的雅號。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盞銀台、玉玲瓏、雅蒜等,原
產於我國浙江福建一帶,現已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水仙花朵秀麗,
葉片青翠,花香撲鼻,
清秀典雅,已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內陳設
的花卉之一

『肆』 中國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歐陽修的復《洛陽牡制丹記》、周師厚《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的《芍葯譜》、王觀的《揚州芍葯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伍』 在中國古代哪些城市的花卉比較有名

唐朝的 洛陽 牡丹 富貴花

『陸』 中國古代四大花卉分別有何特點

杜鵑花有一種名為「西施花」的品種,花最大徑約6厘米,花冠白色至淡紅色,有花中專花的俏麗,因此被稱為「屬西施花」,有時也稱為「西施杜鵑」。

十一月的代表花是山茶花,關於山茶花的花神說法眾多。有人說是楊貴妃,有人說是白居易,也有人說是明朝的湯顯祖、晉朝的大富翁石崇,還有人說是王昭君。山茶耐寒,在天寒地凍之時,還能吐露芬芳。據說,王昭君遠嫁匈奴時除了琵琶外,她還帶了枝紅色的茶花:以琵琶敘述哀怨的心曲,以山茶的不畏霜雪來表明自己堅貞的節操。因此,後世把王昭君敬為山茶花花神。

據說,二月杏花花神就是楊玉環。楊貴妃雖然身系唐玄宗的三千寵愛於一身,但是馬嵬坡兵變讓唐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平亂之後,唐玄宗派人取回屍骨移葬時,只見馬嵬坡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風而舞,後人因此把楊貴妃尊為二月杏花花神。
貂蟬貌似明月,傾國傾城。據說,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樹、杏樹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樹、杏樹依然難以成活。
不知道是不是你看下吧

『柒』 花卉發展歷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花卉最早的國家。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在這美麗土地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國」之稱。我國人民勤勞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對花卉的栽培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培育了許多優良的花卉品種。其中一些名貴的品種,早就馳名中外。在我國,花卉究竟在何時開始由人工栽培,一時還難於;考證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遠在文字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植物的種植。而花卉植物從野生逐漸變為人工培植,最早大概是出於食用和醫療的需要。因此,歷史上早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在歷代醫書中記載的葯用植物,有不少就是現在裁培的花卉。


把花卉作為觀賞植物,我國也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殷商時代,就已開始了;「林木之留」的營造。到了以後各朝代,更是大規模地修建王苑、園林,收集奇花異草,擴充自然景色,從而在客觀上,把園林建築及花卉栽培的藝術不斷推向新的高潮。在我國古老的《詩經》、《山海經》、《尚書》等名著中,對花卉就已有了生動的描述。據《西京雜記》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梅花品種就有幾十種之多。到了唐代,詩文中就有了「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的描寫。說明當時就已經有了花市,有了以花謀生的人。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卉和人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宋朝蘇東坡有過這樣的名句:「花落花開不間斷,春去秋來不相關」;明時鄭板橋也寫道:「春蘭去了夏蘭開,幾回拔去幾回栽」。說明當時人們栽花已很普遍。同時,種花謀生的人也越來越多。據清朝詩人屈大鈞《廣東新語》中記載,當時僅廣東一帶,就已有相當數量的花農。即所謂「珠浦之人,以珠為飯;花田之人,以花作衣」。在道光年間,黃子高在一首詩中寫道:「悔不庄頭村內住,一生衣食素馨花」。說明當時一個花農的收入,竟高於其他的農戶。


在唐宋期間,花卉栽培技術也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已經有了栽培花的專著,對花卉植物的生態、習性、土壤等,都作了詳細的研究。我國宋朝的著作中曾有「近時都下菊花至多,人皆以他草接成」的記載。可見,在近一千年以i前,我國人民就已掌握了植物的生育規律,並用人工嫁接的方法來促進花卉的形態變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自豪。自古以來,人們和花就有著密切的關系,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在人們的精神文化及物質生活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瀏覽那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寶庫,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名畫,以花為題者不計其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寫花、畫畫、詠花、種花,花成為文人筆下最廣泛的題材。人們給花寄以最深刻的寓意,用花來描繪人間的悲歡離合,以花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我國著名女詩人李清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名句曾贏得了不少後世人的同情淚;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莫開無主。冷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刻畫了窮生潦倒、懷才不遇的形象,發泄了他對當時腐敗政治的憤滋。


陶潛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不畏權貴、不入俗流的高尚情操。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更是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邁詩句,表現了對腐朽封建王朝的蔑視,並激發廣大群眾推翻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熱情。這種種比喻,生動而貼切、自然而形象、深刻而含蓄,使人既憐惜花,又同情人,而如果用其他任何形式的東西來比喻,恐怕都難以達到如此感人的藝術效果。

歷史上不少有骨氣的畫家,也曾借花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思想感情。相傳宋朝畫家鄭思肖,擅長畫蘭,也很有名氣。後來南宋滅亡了,元朝統治者慕其名氣,要他畫蘭,被他斷然拒絕。後來,他所畫的蘭花都是露出蘭根的。原先別人不解其意,以後才領會到他的用心,這是對亡國的憤慨。國土尚無,蘭根豈能著地?!畫家用花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受到後人的敬仰。


鮮花敘情,也常常是現代人們用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在丙辰年的清明節,人們用鮮花來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那詩海、花山、淚雨、人流的廣場,其中有一束鮮花下,曾寫著這樣的一段詩句:「花兒雖小自家栽,清明時節含淚來;一束鮮花全家心,總理在人民心中活萬代。」鮮花一束,廖廖幾語,道出了人民發自內心的深切懷念。可見,長期以來,花卉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其作用遠遠超越葯用和欣賞的范圍。它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而且也是祖先留給我們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

『捌』 古代人是怎麼養花的

在古代,特別會種花的人,稱之為「花師」,相當於職業園藝師,往往是全職的,帶有家族繼承性質,特別類似於,今天流行的「匠人」概念。

古代的花卉栽培技術相當先進,很多在今天仍需要,依靠現代設備和大量數據控制,才能實現的技術,在古代以臻成熟。比如,催花技術,讓植物反季節開花,在特殊的時間里,群體開放以到觀賞效果。五代沈汾著《續仙傳》中記載,有一個叫殷七七的道士,就有調節花期的技術,「能開非時花」,當時,為花木建溫室,或是將花卉放在浴堂里養已不鮮見,李白在《春葺新居》中寫道:「看慣溫室樹,飽識浴堂花」。

《酉陽雜俎》中記載「常有不時之花,然皆藏於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時即有牡丹花」,這跟我們在春節看到的年宵花,所使用的種植技術沒有本質區別,如蝴蝶蘭、紅掌等,大部分都是進行過催花技術的處理。到了明清時代,小規模的溫室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有了更加規模化的做法,即,將大批的花卉自運河搬運至南方,利用溫差條件催花,待銷售時運回北方,可見花卉種植,已經成為相當NB的大宗交易。

既說到今天的話題,便繞不開一個牛人,此人名曰宋單父,字仲儒,洛陽人,唐代最著名的牡丹栽培專家,柳宗元在《龍城錄》中說他,「善吟詩,亦能種藝術,凡牡丹變色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上皇(玄宗)招至驪山,花樹萬本,色更不同,賜金千餘兩」。

古人說話有水平,短短幾句,把成功之道說個明白,首先,柳宗元贊的不是養花手藝,而是「善吟詩」,其次才是「種藝術」,足見混(媒體)圈子的重要性,直至於皇上都豎了大拇指,那自然日進千金,所以此宋,絕不是個只會種花的蠢萌。其次,必須「人不能知其術」方顯得技術金貴,貴到什麼程度呢,差不多同時期,一個叫柳渾善的人,寫了首打油詩:「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校幾多」貴到叫人說葡萄酸,相當於,「住別墅也沒啥好,大的簡直心慌」的那種心情。

古人對於鮮花、花卉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現代人,光看前面兩位小主頭上,那絕不是三五朵能解決問題的,而是管窺一個時代完整龐大的產業鏈,況且,除了廣大婦女同胞的衣飾需求,古人生活細致講究,而花卉,是再好不過的調味。

日常宴飲,杯盞碗碟之外,以四面鮮花瓶插,家中日常,芭蕉、桃、杏、松、竹、梅,缺一不可。《元氏掖庭記》寫道:飲宴不常,名色亦異,碧桃盛開,舉杯相賞名曰「愛嬌之宴」。紅梅初發,攜尊對酌,名曰「澆紅之宴」。海棠謂之「暖妝」,瑞香謂之「撥寒」,牡丹謂之「惜香」至於落花之飲,名為「戀春」,催花之設,名為「奪秀」,其或繒樓幔閣,清暑回陽,佩蘭采蓮,則隨其所事而名之也。

桃花開了來一發,梅花開了來一發,海棠、瑞香、牡丹來了各來一發,連花謝了,沒花可看了也要來一發,以鮮花為主題的趴體,名目繁多,何其香艷。從平民到士大夫再到皇家宮苑,全民熱衷花卉事業,反倒襯得現代人過得粗糙,不年不節買盆花,老婆/老公總得翻個白眼兒,更別說「惜香」「戀春」啥的。

『玖』 中國古代花草的寓意(愈多愈好)

蓮花:出污來泥而不染,為花之源君子,是高雅純潔的象徵(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在某些詩詞中還是愛情的象徵,因「蓮」與「憐」同音,是情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州曲》)。
梅花:不畏嚴冬酷寒,環境艱難,暗香浮動,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潔的志士,也是報春的使者(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
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潔的志士,也象徵孤高的隱者(如陶淵明的《飲酒》)。
牡丹:花開熱烈燦爛,一片繁華景象,一派富貴氣象,是豪華富貴的象徵。 離騷》中不同的草代表高潔或猥瑣的道德。

後面的詩詞作品中,萋萋的草多代指凄凄離別之情。

魯迅的《野草》代指野火燒不盡的小強精神。。

韓寒的《草》用來自嘲被官方稱為「毒草」的自由作家。

現在的草,多用以規避擺渡河蟹,意指「操」。
楊花:隨風飛揚,輕而易變,是輕薄和不堅貞的象徵。
蘭花:有「空谷幽蘭」的雅稱,是典雅高貴不染塵埃的象徵

『拾』 中國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歐陽修的《
洛陽牡丹
記》、周師厚《
洛陽牡丹
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專的《
芍葯
譜》、王觀的屬《揚州
芍葯
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
栽培方法
。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熱點內容
山茶花嫁接視頻 發布:2025-09-23 21:38:06 瀏覽:903
不枉海棠 發布:2025-09-23 21:28:20 瀏覽:131
荷花畫名 發布:2025-09-23 21:21:57 瀏覽:982
盆栽有青蟲 發布:2025-09-23 21:13:34 瀏覽:765
盆景青楓 發布:2025-09-23 21:11:28 瀏覽:915
茶花英文名 發布:2025-09-23 21:11:22 瀏覽:958
山茶花送祝福 發布:2025-09-23 20:29:48 瀏覽:585
春野櫻花漫畫 發布:2025-09-23 20:29:46 瀏覽:622
百合台酒官網 發布:2025-09-23 20:05:23 瀏覽:91
櫻花直播大 發布:2025-09-23 19:58:51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