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男子頭上插花

男子頭上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4-02 06:11:39

Ⅰ 唐朝男人流行頭上戴花嗎

唐宋時期男子流行帶花。
唐、宋年間,男子戴花,風靡盛行,隨處可見,不足為奇!說唐、宋年間盛行男人頭戴鮮花,並非空口無憑,有古代詩人、小說家們的美詩、妙句為證。
晚唐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的詩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詩句中「插滿」表明,唐朝男子不光戴花,還可以隨心所欲地滿頭插花戴花。唐朝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當時當地的習俗是,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要登高,要品飲菊花酒,男人們要將茱萸草茱萸花插在頭上。從詩句里,也可窺見一斑,起碼,在當時,男子有戴花的習慣,加上又是傳統節日,並且不必擔憂受任何人的指責與嘲笑!

Ⅱ 北宋男子有頭頂帶花的習慣,看了新版的水滸傳很是不解

引用處:http://bbs.hb163.cn/read-htm-tid-108210.html

[天下雜燴] 宋代文治怪現象:滿城男人都戴花?

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不過,不甚普遍。明清時期,偶有為之。惟有兩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風。不信,回頭再去讀一遍《水滸傳》,你會發現梁山好漢簡直就是「花團錦簇」:
病關索楊雄,「鬢邊愛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而劊子手、滿臉橫肉的蔡慶,生來愛戴一枝花,於是人家乾脆叫他「一枝花」蔡慶……
小說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大宋民間敢如此肆意地戴花,當然是有官方的時尚潮流在前面引領。其中最具時尚標桿作用的當數風流君主宋徽宗。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從駕的臣僚、儀衛,也都賜花簪戴。徽宗不僅崇尚戴花,還要制定一些規則,他賜給隨身的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男人簪花發展到宋朝,幾近極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為上層社會身份的標識、等級的象徵。在宋代重要的史料筆記《鐵圍山叢話》里,對此有詳細的記錄。每逢重大節慶,例如郊祀回鑾、宮廷會宴和新進士聞喜宴等,皇帝都要賜花給臣僚。皇帝賜給臣僚們的簪花還分品位:生辰大宴又有遼使在場時,用絹帛花;春秋兩宴,用美麗的羅帛花;陪同皇帝遊玩的小宴,則用珍巧的滴粉縷金花……賜花時,還按官員的品階決定多少。可謂尊卑有序、多寡有數。
「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葯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這是詩人楊萬里的戲作,而我卻從中看到一個被花海浸泡、淹沒的大宋王朝。
一個男人戴花,可以看作別有風情;一群男子戴花,可以視為別有習俗;一個國家的男性都戴花呢?為別有國情?
兩宋的國情似乎確實有別於前後朝,那就是以文治國。這是大宋開國皇帝、出生於傳統武將門庭的宋太祖趙匡胤定下的方針。為了讓後世子孫徹底貫徹他的精神,他還留下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遺訓,並將其刻在一塊石碑上,藏於深宮密室。每當新帝即位時,一個秘密儀式便是恭讀遺訓。密室只有皇帝可以進入,因此包括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遺訓」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後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皇宮遭到蹂躪,這塊石碑才被發現。
宋太祖留給子孫的遺訓是什麼呢?
不得以言論之故,處死士大夫。
遺訓只有兩句,這是其中之一。試想一下,一位君王在為自己安排後事時,該有多少千叮嚀萬囑咐的事啊,可宋太祖偏偏留下了這么一句「傳家寶」。可見他有特殊用意。或許他認為,文人再怎麼胡說八道,也不會扛槍造反,所以盡可以讓他們自由發言?不管怎麼說,這個遺訓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文人揚眉吐氣,翻身作主。宋人爭做文人,並熱衷於享受生活,崇尚文學藝術。文人氣氛如此之濃,所以很難不把一切事關風雅之事都發展到極致。這其中便包括把原本屬於風情、愛好、習俗的男子戴花,演變成為一個國家的禮制。而且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怎樣生活,偏安一方的南宋還怎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點從南宋杭州是如何全面翻版東京汴梁就知道了。
說到簪花,除了鮮花,宋人還戴人造花。有一種是用琉璃即玻璃製成的,度宗時,宮中即流行簪戴琉璃花,世人爭相仿效。有詩人便賦詩道:「京城禁珠翠,天下盡琉璃。」琉璃——流離,有識之士認為這是「流離之兆」。確實,度宗逝後五年,南宋即告滅亡。這是否可以說是文而誤國呢?

Ⅲ 宋朝男人為什麼都喜歡在頭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來人最為時尚的裝飾。自
在宋朝,男女都愛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風。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門會友時,常會在帽後面的折角處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蘇軾也愛戴花。宋詞中常有花被風吹掉之類的詩句。甚至每逢重大節慶,皇帝都要賜花給臣僚。歷史記載,宋徽宗不僅崇尚戴花,還制定規則,他賜給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
細讀《水滸傳》會發現梁山好漢也是「花團錦簇」: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

Ⅳ 古代人有的時候會在頭上插花,插草,這代表什麼意思

插草最早產生於晉代,那時我國農村便產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草市位於交通要道或津渡驛站等城市之外,所以市場周圍遍地皆野草。趕集者攜物來賣,便隨手拾一根草插在該物上以示出賣。
那時的古人大多不識字,不會像現今這樣標注他們的商品要賣多少錢,而且,不同村落的語言也不同,為了避免在討價還價中產生誤會,就以野草的數量來代表要賣的價格。比如:一堆青菜上插一根野草,就代表這堆青菜的價格是一文錢。若是兩文錢,就賣兩文錢。
這種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演變出自賣者在自己的頭發上插一跟野草,表示自己不值錢,只求有人買下他就可以了。
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佩戴鮮花的習俗,到了唐代,開始在婦人之間流行簪花之風,但這只是對美的一種追求而已。從宋朝開始,男人簪花除了代表著這人是上流社會的人物外,也暗含著「才俊」的含義。
《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過這樣一件趣事。相傳北宋慶歷五年,韓琦任揚州太守的官署後花園中種著一種名叫「金帶圍」的芍葯。此花不僅花色美麗、奇特,而且傳說此花一開,城中就要出宰相。當時王珪、王安石兩個人同在大理寺供職,便應韓琦之邀一同去其府邸賞花。因為花開四朵,所以韓琦便又邀請州黔轄諸司使前來,但恰逢諸司使身體不適,便臨時邀請原本路過揚州的陳升之參加。陳升之與其他二位同在大理寺任職,也可謂是同僚一同飲酒賞花。賞花之餘,韓琦突發雅興剪下了四朵金帶圍,給大夥兒一一戴上。
無巧不成書,往後的三十年間,這曾經頭戴金帶圍的四位好友竟先後做了宰相,自此「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傳開來。不僅如此,「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聽完這個故事還特地以此為主題繪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男子簪花的故事也成了佳話。

Ⅳ 宋朝時期男人頭上為什麼會插上一朵花

男子簪花,時尚啊,而且禮制也允許!從唐宋到元明無不流行,直到清朝這風俗才衰敗下來。

先看民間
北宋蘇軾在吉祥寺觀賞完牡丹後,詩意大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扶歸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表現出作者超然灑脫的自然品性。南宋陸游亦作有簪花詩:「春晴閑過野人家,邂逅詩人共晚茶。歸見諸公問老子,為言滿帽插梅花。"其實,簪花在古代是男女老少皆宜之事。引用北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里的記載來概括古時的簪花風俗再恰當不過了,「春初,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

再看官方
據《宋史—輿服志》載:「中興,郊祀、明堂禮畢回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皇帝給大臣們所簪之花的種類,也會根據官員品階的高低而有所區別。所戴的花可以是時令鮮花,如牡丹、芍葯、荷花等,也可以是用羅帛、絹等其他材料製作的假花。皇帝賜花百官,以羅花最貴,宰執以上官方可得之;欒枝次之,賜以卿監以上官;絹花賜以將校以下官。
簪花在宋代,儼然成為了一種標志身份的象徵。另外,皇帝為了籠絡臣子,常會在節日宴請中大量分發簪花,以示恩澤。《輿服志》卷五中就記錄了這樣一則簪花軼事:「按照宋制,新考中的進士要參加聞喜宴,皇帝會賜花給他們戴。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中進士時,在聞喜宴中,同榜進士皆把花給簪上了。偏他不動,旁邊有人就勸道,君賜不可違也。司馬光這才勉強把花戴在頭上。

現今社會,即便是時髦的妙齡女子,頭上簪花也會被看成是「少見多怪」之舉,倒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的傳統婚禮中,還能見到新郎在禮帽兩側插上金花的景象,這應是古時男子簪花舊俗遺存的一種體現吧。

Ⅵ 古代男子頭上戴花嗎﹖

古代年輕男子遇上年節、喜慶和高興事,常有戴花的。至少在唐宋時男子戴花。
我們都知道古代進士及第前三甲為狀元、榜眼、探花,而在唐代,探花並不專指進士及第第三名,唐代新科進士赴瓊林宴時都要戴花,赴宴前挑選一兩位年輕英俊的新進士去採花,稱探花郎。
到了宋代,男子戴花的文字記述在詩詞中俯首可拾。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皆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這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吉祥寺賞牡丹》,記述自己和朋友賞花飲酒,喝得差不多了摘花戴在頭上回家去,一路磕磕絆絆,路人都圍觀取笑,沿街的人家許多婦女也捲起珠簾看他。不管其情景可否當真,至少能說明男子戴花。雖然自稱老人,當時蘇軾其實並不老,只是他一慣喜歡以老自居。他寫「老夫聊發少年狂」時不過三十歲。
最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這是南宋抗金名士張元干在秦檜死後重新被朝廷起用時所作,雖然鬍子都白了也無所謂,照樣「插花又起舞」,因為高興。

Ⅶ 水滸傳中,為什麼有的男人頭上插花像西門慶,和施恩都有

水滸傳的故事背景是宋朝,在當時男人帶花是一種時尚,而且是上層內社會身份的標識、等級的象容征。而且宋人覺得戴花會官運亨通,大吉大利。
有個典故是「四相簪花」
古時候,揚州的芍葯非常出名,與洛陽牡丹並稱於天下。相傳,韓琦在揚州任職期間,他的官署後花園里有一株芍葯分開了四杈,每杈各開了一朵花。這四朵花顏色十分特別,花瓣上下都是紅色,中間卻有一圈黃蕊,形似身穿紅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帶的宋朝官員,因此,當時的人們便稱這種芍葯為「金纏腰」,也叫「金帶圍」。「金帶圍」的偶然出現,是品種產生變異的結果,十分罕見。民間流傳,揚州一旦發現了「金帶圍」,城中就要出宰相了。
韓琦覺得園中開出「金帶圍」,機會難得,想邀請三位客人一同前來觀賞,以應四花之瑞。當時王珪、王安石都在揚州城,韓琦便將二人請到府上。可這時還缺少一個人,怎麼辦呢?韓琦就臨時找來一位路過揚州的朝官陳升之湊數。四人於花下飲酒作詩,還把四朵「金帶圍」摘下,各自簪戴在頭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此後的三十年間,韓琦、王珪、王安石、陳升之四人,竟先後都做了宋朝的宰相,「四相簪花」的故事從此流傳開來

Ⅷ 古代男子為什麼頭上愛插花》一文中提到的是哪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多故事深受大家的喜愛,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

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

Ⅸ 古代男子為什麼頭上愛插花》一文中提到的是哪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 建議你看下新版的水滸傳!~更真實

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蘇軾一個大男人為何要把花戴頭上

並不是真的帶花,只是詩詞而已,出自吉祥寺賞牡丹,譯文:詩人賞花開心,飲酒助興。喝得酩酊大醉,一路磕磕絆絆,頭上又滿插鮮花,活脫脫的一副傻態,自然會引得別人的圍觀和鬨笑.

大家看看這幅場景吧:蘇軾喝得酩酊大醉,一路上東倒西歪,瞧,頭上還插著牡丹花。好傢伙,十里長街的珠簾一半都挑起來了,人們勾著頭,捂著嘴,爭相看著醉歸的蘇軾。

熱點內容
山茶花嫁接視頻 發布:2025-09-23 21:38:06 瀏覽:903
不枉海棠 發布:2025-09-23 21:28:20 瀏覽:131
荷花畫名 發布:2025-09-23 21:21:57 瀏覽:982
盆栽有青蟲 發布:2025-09-23 21:13:34 瀏覽:765
盆景青楓 發布:2025-09-23 21:11:28 瀏覽:915
茶花英文名 發布:2025-09-23 21:11:22 瀏覽:958
山茶花送祝福 發布:2025-09-23 20:29:48 瀏覽:585
春野櫻花漫畫 發布:2025-09-23 20:29:46 瀏覽:622
百合台酒官網 發布:2025-09-23 20:05:23 瀏覽:91
櫻花直播大 發布:2025-09-23 19:58:51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