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上肥時間

花卉上肥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3-31 04:18:24

⑴ 一天中為花施肥的最佳時間是

施肥的最佳時間是下午接近傍晚的一段時間。這是因為我們施肥通常要把肥料埋入土中,難免會損傷少量根系,傍晚進行會給花卉提供一晚上的恢復時間,同時結合澆水也有利於吸收,混入水中的液肥可以依據澆水需要而定,但要寧淡勿濃。

⑵ 應該什麼時候給花施肥

花卉施肥有什麼注意事項?

施肥的肥料,不能千篇一律。

如桂花、茶花喜豬糞.忌人類尿;茶花、杜鵑花梔子花等原生於南方的花卉,忌鹼性肥料;需要每年修剪的花卉,宜加大磷肥、鉀肥的比例。觀花為主的花卉如菊花、大麗菊等,在開花期需要施適量的營養全面的肥料,才能使花大色美;

觀葉為主的花卉,宜偏重於施氮肥;

觀果為主的花卉,在開花期應適當減少肥水,而在壯果期則應施足營養全面的肥料。

球根花卉,宜多施鉀肥,以利球根充實;香花類花卉,進入開花期應施磷肥、鉀肥,以促進花香味濃。

⑶ 什麼時間上花肥最適宜

花卉品種繁多、生長、習性不一、應根椐不同花卉需肥的習性和不同生長與發育階段的需要、以及光照、溫度和季節變化而用、應適時、適量、不能並論、

⑷ 養花多久施一次肥

養花有機肥多久用一次要根據花的品種和長勢來定。不管是哪種花卉都需要有機肥,養分足才可更好的開花生長。有的每個月就要施加一次,像是月季花,玫瑰花。也有的苗木一年施加一次就行,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季,這樣對來年的生長更有利。

家庭花卉一般不需要太多肥料,尤其是較受歡迎的觀葉花卉為巴西鐵柱、發財樹等,由於要保持原有株形,防止徒長老化,一般在春秋雨季各施肥12次,其它生勢較為旺盛的花卉,一般每月施肥一次即可,肥料可選用氮磷鉀復合肥500-800倍淋施。

(4)花卉上肥時間擴展閱讀:

暖氣影響:

冬季,在居室中生長的植物,由於供暖時間不均,室溫很難達到要求。晝夜溫差大,對植物生長很不利。因此,要注意通風換氣,嚴防乾燥,勤往植株上噴水,以此來增加空氣濕度。植株要與暖氣保持一定距離,以防溫度升高使葉片干尖。

忌於低溫:

有很多觀葉植物只能生活在中、高溫環境里,如果在低溫下,就會產生凍害,甚至死亡。比如婁氏海芋,它最適溫度為20--30℃,冬季室溫不能低於18℃;變葉木遇冷會落葉,蕨類植物也忌低溫。竹芋屬植物最忌低溫,一旦環境溫度低於15℃以下,葉子就會萎縮、捲曲,直至脫落。

光照要求:

花卉通常分為喜陽和喜陰兩類。月季、石榴、菊花、水仙、荷花等都屬於喜陽類,它們需要在陽光下栽培生長才會良好。喜陰類植物是指原生長在陰坡或林間較蔭濕環境中的花卉。如四季秋海棠、君子蘭、杜鵑、龜背竹等,它們都不喜歡強光直射。

⑸ 什麼時候給花施肥效果最好呢,謝謝

一般來說在花卉生長季節施肥,生長旺盛的花卉需肥較多;苗期施全素肥料,花果期以施磷肥為主,觀葉花卉以氮肥為主,處於休眠期的花卉停止施肥。此外,還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即「少吃多餐」。花苗生長期最好10天左右施用一次稀薄肥水,傍晚施肥效果最佳,中午前後忌施肥,原因是土溫高易傷根。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才能施用。近年來發展的控釋肥肥效可達半年甚至更長,其一次施用量可以大於水溶性肥料,養分逐步釋放可以滿足花卉較長時間的養分需求。

⑹ 施肥時間及肥種

施肥,是指將肥料施於土壤中或噴灑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養分,並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農業技術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學施肥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施肥的主要依據是土壤肥力水平、作物類型、目標產量、氣候環境以及肥料特點,從而選擇合適的肥料,估算所需要肥料用量,並確定施肥時間和施肥模式。依據施肥時間的不同,可分為基肥和追肥,依據施肥模式的不同可分為撒施、沖施、穴施、條施等;撒施和沖施有利於養分的擴散,施用方便,但養分損失大,利用率較低;穴施和條施養分損失少,利用率高,但要消耗一定的機械能;隨著現代精準農業的發展,精確施肥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施肥模式。

施肥必須考慮土壤,這是因為:第一,只有在土壤對某一養分供應不足時,才需要施肥,並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為大多數營養元素養分供應充足,否則會造成浪費,甚至造成作物中毒。這一點有時被忽視。第二,肥料施入土壤後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會在不同程度影響肥料效果,不考慮土壤,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合理施肥。如在水田中施用硝態氮肥,必然會降低肥效等。

注意問題

  • 合理施肥

    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是實現高產、穩產、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進有機肥料和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則。

  • 有機肥料養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濃,見效快。特別是有機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經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使其疏鬆綿軟,透氣良好,這不僅有利於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而且有助於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給微生物活動需要的速效養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動,促進有機肥料分解,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這就有利於土壤中難溶性養分的溶解。因而有機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長補短、互相調劑,充分發揮這兩種肥料的作用。

    有機肥料一般氮少磷多,和氮肥配合一般有良好反應,和磷肥配合,就要影響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別缺磷,有機肥用量又少可以施用少量磷肥外,一般情況下,有機肥和磷肥最好分別施在不同田塊,以充分發揮 肥料的作用。

  • 因土施磷、看地定量

  •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決定磷肥有無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磷肥,必須根據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區別對待。

    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間,是較缺磷土壤。施磷肥對夏播作物效果不穩定,秋播作物仍有明顯增產效果,一般增產10-20%,甚至更高一些。這大都是當季未施有機肥料,或有機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機肥料而復種指數高,水分供應充分,對土壤養分消耗較多的中等肥力田塊。 在這類土壤上,一般畝施30斤過磷酸鈣即可,且一定要配合氮肥(拉姆拉氮肥)。

    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屬磷素豐富的土壤,施磷增產不明顯。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機肥料的肥地,可不施磷肥。 對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麥,施磷顯著增產,要特別注意施用。

    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關鍵時期,苗期缺磷,後期迫肥難以補救。因此,磷肥應盡量作基肥或種肥早施。如果來不及作基肥、種肥,應盡早開溝追施,施後灌水。

    磷肥有較長的後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應重點施在 最好的茬口上。例如,小麥和玉米、穀子等輪作地區,磷肥 應施在小麥上,玉米、穀子可利用其後效。小麥(或油萊) 和水稻輪作地區,磷肥應施在小麥(或油萊)上,水稻利用 其後效。綠肥和雙季稻輪作時,綠肥要施足磷肥;以磷增 氮,早、晚稻利用其後效。

  • 根據各類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

  • 作物不同,對養分需要的種類、品種、數量都不相同。

    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麥、水稻、玉米、高梁、 糜子、穀子等,需氮較多,需磷、鉀較少。應以施用氮肥為主,依土壤條件,配合磷、鉀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 但需要較多的磷、鉀。薯類、煙草、麻、甘蔗、甜菜等,號稱「喜鉀作物」,在缺鉀的土壤上要特別注意施用鉀肥。

    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應當高於其它禾穀類作物。小麥莖稈較軟,氮肥用量過高,容易一引起倒伏,據西北農學院士肥組多點試驗,以畝施20斤尿素增產顯著,經濟效果也比較高。

    不同性質的土壤的保肥能力和供肥特性也有所區別。一般來說,土壤粘重,有機質含量較足的土壤,保肥能力也較好,這種土壤一次性施肥較多也不用擔心養分流失,而沙質土壤保肥能力查,應當採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才能保證肥料的充分利用不浪費。[3]

    根據種植作物可以分析出土壤需要哪種肥料,以此保證土壤肥力。一般來說,土壤肥力與土壤成土母質有關,但同時還與該土地前茬種植作物有關。前茬種植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麥等)對土壤養分消耗較大,因此需要同時增施氮、磷、鉀三種肥料,尤其是氮肥。前茬種植豆科作物則消耗氮肥較少,應當增施磷、鉀肥。

  • 掌握關鍵、適期施氮

  • 基肥、種肥和追肥是施肥的三大環節。有機肥和磷肥應當以基肥和種肥為主;氮肥應當把基肥、種肥、追肥結合起來,掌握關鍵時期,充分發揮氮肥的作用。

    據西北農學院士肥組試驗,小麥一般大田需氮的關健時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進盤根分櫱,為豐產奠定基礎。 因此,同樣數量的氮肥以前重(重施種肥和冬前追肥)效果好。玉米喇叭日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同樣數量的氮肥,以分成四份,種肥拔節肥備用1份, 喇叭口肥用2份,增產效果最高。又據全國各地經驗,早稻一般要櫱肥重、穗肥穩、粒肥補,前促、中控、後補。晚稻除重視分櫱肥外,還要注意壯尾肥。棉花應輕施苗肥,穩施 營肥、重施花鈴肥。穀子要重施拔節肥、孕穗肥。總之要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實踐,摸索出當地作物的施氮高效期。

  • 深施肥料、保肥增效

  • 「肥料施進土,一畝頂二畝」。肥料深施,能減少損失,提高肥效。

    農家肥料深施,肥料分布整個耕層,便於作物吸收,減少養分揮發損失,並使土肥相融,培養地力。所以,農肥深施,能顯著增產。西北農學院土肥組試驗,萬斤土糞作底肥深施6~7寸,平均千斤土糞增產小麥10.7斤,淺施2-3寸,只增產3.6斤。

    磷肥淺施,容易停留在有效磷含量較多的表土內,而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層土壤反而得不到磷肥。作物只能在苗期從表層土壤中吸取磷肥,根系伸長以後就難以吸收利用。深施,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層土壤也能得到較多的磷肥,從而促進根系發育,充分發揮增產效益。西北農學院士肥組試驗, 30斤磷肥深施在5~6寸土層內,每斤磷肥增產小麥6.7斤;淺施在表層內,僅增產3.13斤。

    銨態氮肥,尤其是碳酸氫核和氨水,容易揮發損失,更應深施。其它氮肥品種,也應深施。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蓋,防止揮發;銨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很少;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於作物吸收。稻田深施,可使銨態氮處於缺氧環境,防止變成硝酸而淋失,或變成氮氣揮發掉。 氮肥深施可採取以下方法:

    (一)基肥深施。碳酸氫銨或氨水均可作基肥深施。旱地結合犁地順犁溝溜施,邊施邊耕;稻田在施肥、犁田後, 隨即灌淺水耙濕整。

    (二)種肥底施。小麥、玉米、穀子等作物,在墒情較好的情況下,播前開溝或用簡易農具集中條施在種子下面或種子側下方,使種子靠近肥料。

    (三) 球肥深施。把碳酸氫銨和干細土(按需要可加磷肥)混合,用造粒機干壓成球肥,或將碳酸氫銨直接壓製成粒肥,然後深施。據各地試驗,球肥深施,肥料集中,肥效穩長,不論對水田或旱地,不論對哪種作物都能增產。球肥肥效較慢,宜注意早施,並且要隨制、隨裝、隨用,不宜久存。

    (四)追肥溝施或穴施。對小麥、穀子、玉米、棉花等追施碳酸氫銨、氨水和尿素,應溝施或穴施後覆土。要採取各種機具,把氮肥施入3寸以下土層中。

    鉀肥作用

    1.促進酶的活化。對酶的活化作用是鉀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現已發現鉀是60多種酶的活化劑。因此。鉀同植物體內的許多代謝過程密切相關,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等。

    2.促進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的運輸。①提高光合效率;②調節氣孔的開閉,控制二氧化碳和水的進出;③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光合產物的流動。

    3.促進蛋白質合成。①促進蛋白質合成的關鍵成份NO_3的攝取和運轉;②與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密切相關。

    4.增強植物的抗逆性。鉀能使作物體內可溶性氨基酸和單糖減少,纖維素增多,細胞壁加厚;鉀在作物根繫纍積產生滲透壓梯度能增強水分吸收;鉀在乾旱缺水時能使作物葉片氣孔關閉以防水分損失。因此鉀能增強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及抗鹽能力。

    5.改善作物產品品質。提高糧食作物蛋白質的含量、油料作物的粗脂肪和棕櫚酸含量、薯類和糖料作物澱粉和糖分含量;增加纖維作物及棉花的纖維長度、強度、細度;調整水果的糖酸比,增加其維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菜的形狀、大小、色澤和風味,增強其耐貯性。

    不合理處

    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於施肥數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常見的現象有:

    (1)施肥淺或表施。肥料易揮發、流失或難以到達作物根部,不利於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應施於種子或植株側下方16~26cm處。

    (2)施用雙氯肥。用氯化銨和氯化鉀生產的復合肥稱為雙氯肥,含氯約30%,易燒苗,要及時澆水。鹽鹼地和對氯敏感的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對葉(莖)菜過多施用氯化鉀等,不但會造成蔬菜不鮮嫩、纖維多,而且可使蔬菜味道變苦、口感差、效益低。尿基復合肥含氮高,縮二脲含量也略高,易燒苗,要注意澆水和施肥深度。

    (3)農作物施用化肥不當,可能造成肥害,發生燒苗、植株萎蔫等現象。例如,一次性施用化肥過多或施肥後土壤水分不足,會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高,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導致植株萎蔫,甚至枯死。施氮肥過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銨離子,一方面氨揮發,遇空氣中的霧滴形成鹼性小水珠,灼傷作物,在葉片上產生焦枯斑點;另一方面,銨離子在旱土上易硝化,在亞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銨,氣化產生二氧化氮氣體會毒害作物,在作物葉片上出現不規則水漬狀斑塊,葉脈間逐漸變白。此外,土壤中銨態氮過多時,植物會吸收過多的氨,引起氨中毒。

    (4)過多地使用某種營養元素,不僅會對作物產生毒害,而且還會妨礙作物對其它營養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過量會引起缺鈣;硝態氮過多會引起缺鉬失綠;鉀過多會降低鈣、鎂、硼的有效性;磷過多會降低鈣、鋅、硼的有效性。

    (5)鮮人糞尿不宜直接施用於蔬菜。新鮮的人糞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蟲卵,如果未經腐熟而直接施用,會污染蔬菜,易傳染疾病,需經高溫堆漚發酵或無害化處理後才能施用。未腐熟的畜禽糞便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易使蔬菜種子缺氧窒息;並產生大量熱量,易使蔬菜種子燒種或發生根腐病害,不利於蔬菜種子萌芽生長。

    為防止肥害的發生,生產上應注意合理施肥。一是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緩沖能力。二是按規定施用化肥。根據土壤養分水平和作物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情況,合理施肥,不隨意加大施肥量,施追肥掌握輕肥勤施的原則。三是全層施肥。同等數量的化肥,在局部施用時往往造成局部土壤溶液濃度急劇升高,傷害作物根系,改為全層施肥,可使肥料均勻分布於整個耕層,能使作物免受傷害。

    夏季宜忌

    夏季高溫多雨,陽光充足,有利於葉片的光合作用,是作物快速生長期和作物營養的最大效率期。一些地方的農民喜歡將作物全生育期的氮肥,作為基肥在播種時一次性施用,氮肥在土壤中的停留時間很長,而作物前期生長慢、吸收少,結果造成氮肥的損失,等到高溫多雨季節到來時,作物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需要大量養分,這時早已施入土壤中的氮肥,一部分已經損失,養分供應不足,會造成後期作物生長脫肥現象,降低產量和品質,因此合理追肥對於提高作物產量起著較大作用。

    土壤情況

    由於每塊土壤的結構各不相同,所以在追肥時可對土壤進行必要的化驗,根據土壤酸鹼度的不同而確定要追施化肥的種類,從而使化肥達到及時合理的利用,如在低窪鹼地要選用硫酸銨等酸性化肥,在酸性土壤要追施尿素、碳酸氫銨、氨水等鹼性或中性化肥,在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土和沙壤土,要追施不易揮發的氯化銨、尿素等化肥。同時在追肥期內,要把握好施肥量,不要一次施足,可將需要追肥量分幾次施入,減少每次施肥量,不僅可以防止化肥過量燒苗,而且還可防止化肥揮發和流失。

    化肥品種

    在施肥時一定要根據化肥的性質和成分區別對待,防止因選錯化肥而減產和破壞作物的品質。氯化銨與尿素混合施用於水田,可抑制硝化,減少淋失,但不可在鹽漬土壤使用,以免氯化物在土壤中積累,加重鹽害。氯化鉀型復合肥料不能施用在西瓜、煙草、甜菜和土豆等忌氯化物的作物中,以免降低其產量和品質,導致西瓜不甜;尿素適用於各種農作物和各類土壤,但它在土壤中通過轉化才能釋放肥效,被作物吸收。因此在用尿素作追肥時要比其它氮肥提前幾天,同時深施覆土,從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不同作物

    經試驗,春玉米在播種時將尿素先施入一半作基肥,將另一半在七月底八月初施入作追肥;水稻每公頃可追肥180-200公斤尿素;大豆是需要氮肥較多的作物,根瘤固氮只能滿足大豆在整個生育期里需要氮肥的50%左右,及時追施氮肥效果很好,每公頃可追肥130-170公斤尿素。

    追肥期

    追肥的關鍵問題要掌握各類農作物養分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需要。如小麥施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拔節至抽穗期,在三葉期應追施一次氮肥,大豆可在初花期追肥兩次氮肥,可減少落花落莢率,並能延長植株的壽命,增加粒重和產量;玉米在拔節後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營養的高峰期,應追施第二次肥,在抽穗前追施第二次肥;水稻應在返青、拔節、抽穗期各追肥一次。

    追肥量

    在追肥時要針對每種作物選用不同的施肥量,不可過多或過少,氮肥追肥過量,容易造成作物徒生旺長,抗病及抗倒伏能力降低,造成減產。磷肥施用過量,會縮短生長期,過早熟化,農作物品質下降,而追肥過少又達不到增產效果,導致產量下降。因此在追肥時不僅要注意數量,還要做好搭配,不可偏施某種化肥。盡管其它養分充足,但當缺少某種養分時,農作物生長照樣會受到影響,導致作物產量不高或者品質下降。只有各種養肥搭配施肥量合適時,才會達到少投入多產出的目的。

    常用化肥

    氮肥

    常見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銨和硝酸銨等,它們是供給速效氮的主要肥源,是植物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之一。

    方法:使用時可配製成濃度低於0.1%的溶液,過多則會造成植物脫水死亡。

    磷肥

    過磷酸鈣及磷礦粉是磷的來源之一,有助於花芽分化、能強化植物的根系,並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們的肥效較緩慢。

    方法:在盆栽培花卉里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獲得往往是施用復合磷肥。過磷酸鈣做追肥時先加水50-100倍,浸泡一晝夜後取上面澄清液澆灌。

    鉀肥

    方法:鉀是構成植物的灰分的主要元素,鉀可增強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常用的鉀肥有氯化鉀和硫酸鉀,使用時可配製成濃度低於0.1%的溶液追施。

    復合肥

    復合肥的種類較多,是指成分中含有氮、磷、鉀三要素或其中的二種元素的化學肥料。常見的磷酸二氫鉀、拉姆拉復合肥、二銨等,在追施時可配成濃度為 0.1|—0.2%的水溶液。各肥料廠家還推出了一些花卉專用肥。

    方法:如觀葉花卉專用肥、木本花卉專用肥、草本花卉專用肥、酸性土花卉專用肥、仙人掌類專用肥及盆景專用肥等,在花卉市場有售,按說明使用即可。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植物發育過程中需用量較少,一般情況下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足夠花卉植物的生長的需要,但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因缺乏微量元素而表現失綠、斑葉等現象。

    方法:如花卉缺鐵表現為失綠;缺硼表現為頂芽停止生長,植株矮化,葉形變小;缺鋅表現為失綠及小葉病等。施用濃度:硼肥葉面噴施濃度為0.1%—0.25%,建議使用拉姆拉硼肥,安全性高。鋅肥噴施濃度為0.05—0.2%,鉬肥噴施0.02%—0.05%,鐵肥噴施濃度為0.2%—0.5%,錳肥噴施濃度為0.05%—0.1%

⑺ 花卉多久施肥一次

養花有機肥多久用一次要根據花的品種和長勢來定。不管是哪種花卉都需要有機肥,養分足才可更好的開花生長。有的每個月就要施加一次,像是月季花,玫瑰花。也有的苗木一年施加一次就行,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季,這樣對來年的生長更有利。

家庭花卉一般不需要太多肥料,尤其是較受歡迎的觀葉花卉為巴西鐵柱、發財樹等,由於要保持原有株形,防止徒長老化,一般在春秋雨季各施肥12次,其它生勢較為旺盛的花卉,一般每月施肥一次即可,肥料可選用氮磷鉀復合肥500-800倍淋施。

(7)花卉上肥時間擴展閱讀:

暖氣影響:

冬季,在居室中生長的植物,由於供暖時間不均,室溫很難達到要求。晝夜溫差大,對植物生長很不利。因此,要注意通風換氣,嚴防乾燥,勤往植株上噴水,以此來增加空氣濕度。植株要與暖氣保持一定距離,以防溫度升高使葉片干尖。

忌於低溫:

有很多觀葉植物只能生活在中、高溫環境里,如果在低溫下,就會產生凍害,甚至死亡。比如婁氏海芋,它最適溫度為20--30℃,冬季室溫不能低於18℃;變葉木遇冷會落葉,蕨類植物也忌低溫。竹芋屬植物最忌低溫,一旦環境溫度低於15℃以下,葉子就會萎縮、捲曲,直至脫落。

光照要求:

花卉通常分為喜陽和喜陰兩類。月季、石榴、菊花、水仙、荷花等都屬於喜陽類,它們需要在陽光下栽培生長才會良好。喜陰類植物是指原生長在陰坡或林間較蔭濕環境中的花卉。如四季秋海棠、君子蘭、杜鵑、龜背竹等,它們都不喜歡強光直射。

⑻ 盆栽植物多久施肥一次

很多花友養殖花卉盆栽,是為了綠化空氣、裝點房間。要想養好花卉盆栽,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給花卉盆栽施肥,講究一定的技巧,施肥不當容易出現很多問題。給花卉盆栽施肥,首先要考慮多久施一次肥?施肥用量怎麼衡量?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下面逐一給大家講解。

2.根據肥料質量施肥

有的肥料容易揮發,可以少放幾粒;有的肥料肥效較弱,可以多放幾粒。給盆栽花卉施肥,盡量選擇質量好一些的肥料,對花卉根部造成的影響也會小一些。

3.施肥次數

給花卉盆栽施肥,不能太頻繁,每隔一個月上一次肥料即可。當然了,在它的生長旺盛期,可以適當增加施肥次數。

⑼ 植物施肥時間是怎樣的

植物施肥抄應在其生長營養期、生殖期都需要施肥。而且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般於營養生長期以氮肥為主,生殖期以磷鉀肥為主。而且施肥的時機以基質稍乾燥、生長旺盛期為最好,此時施肥吸收率高,且需求量也大。
植物施肥並不能在植物缺少營養時才追施,一定要在並不缺少肥料的時間補充肥料,否則就脫節了。
按每天的時間段施肥,應以上午為宜,並且施肥後澆一遍透水,利於肥料的稀釋分解和植株的吸收。

熱點內容
牆繪櫻花 發布:2025-09-23 04:29:25 瀏覽:998
花卉展覽設計 發布:2025-09-23 04:28:52 瀏覽:107
蘭花荷奇價格 發布:2025-09-23 04:28:37 瀏覽:505
櫻花庄3 發布:2025-09-23 03:33:37 瀏覽:860
荷花高中 發布:2025-09-23 03:32:09 瀏覽:218
馬克花藝好嗎 發布:2025-09-23 03:31:22 瀏覽:527
百合根腐病 發布:2025-09-23 03:31:22 瀏覽:389
二胡獨奏夢中的蘭花花 發布:2025-09-23 03:24:12 瀏覽:60
櫻花期多長 發布:2025-09-23 03:24:11 瀏覽:869
荷花華子 發布:2025-09-23 03:22:43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