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花花語
『壹』 《詩經》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中的「扶蘇」是指什麼
詩經——《山有扶蘇》
本詩表面看似寫一個女子找不到如意對象而發牢騷,實際上寫女子會見情人,對情人打情罵俏。
[編輯本段]
正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注釋:
扶蘇:枝葉繁茂的大樹。
隰:音席,低窪的濕地。
荷華:荷花。
子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後作美男子的代稱,此處指戀人。
狂:狂愚的人。且:一說為拙鈍。一說為獼猴,此處代指惡少。一說為虛詞。
橋松:「橋」通「喬」,即高。橋松,高大的松樹。
游龍:枝葉舒展的水葒。龍:蘢的假借字,即水葒。
子充:古代的美男子,此處指戀人。
狡童:狡猾多詐的小子。
[編輯本段]
翻譯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
池裡有美艷的荷花。
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
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
池裡有叢生的水葒。
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
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編輯本段]
賞析
宋代老夫子朱熹何以惹來後世的謾罵,我看跟他對《詩經》的評價有極大的關系。他說:「鄭衛之樂,皆為淫聲。」其實他哪裡聽到「鄭衛之樂」了?他所看到的不過是三千年前的詩句文字,而且此人很不地道,先是贊成《詩序》,繼而又反《詩序》,為何變化如此之大耶?無他,只不過要把《詩經》的「經」的地位降下來,而把自己所編的「四書」抬上去。
《詩經》變成文學作品,進而變成民歌,就是從他這里來的。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這人世間的事就是這么陰差陽錯。不過倒也因了這些陰差陽錯,給塵世間增添了一些樂趣。
正如《鄭風》中的這首《山有扶蘇》,本來是詩人用來諷刺鄭國的公子忽,「所美非美」,結果卻成了一首非常俏皮的情詩。詩中的女子本來是在等待她的帥哥,結果卻等到了一個狂夫;本來這個名叫子都的帥哥,只是詩人隨意虛構出來的一個名字,結果卻使「子都」的美男子之名傳遍天下。
我也不反對現代人把這首詩看成是女子與情人約會之時,和他打情罵俏。
嬌愛和戲謔,是女人男人兩情相悅、激情碰撞之餘的火花,更是性愛之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有了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滿目都是情,滿臉都是春。正如五代時一位號為「曲文相公」的詩人和凝寫他自身的經歷:「醉來咬損新花子,拽住仙郎盡放嬌。」把自己和心愛的女子盡情歡謔的場景寫得那麼令人艷羨,連他自己也不盡得意地說:「今夜仙郎自姓和。」
《山有扶蘇》中顯然也是這樣一個女子,自己約會等待的情人明明是個美男子(即便不美,在她眼裡也是美的),卻偏偏要說他是「狂夫」、「狡童」,正如我們現代人,愛把自己的愛人稱呼為「死鬼」、「冤家」一樣,其實在這些言詞的背後掩不住心中的驕傲與歡喜。
人性使然,古今同理。
詩以「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起興,對應的正是自己心中的戀人,高山上長扶蘇,濕地里開荷花,各得其所,各稱其美。自己心中的戀人其實也和子都、子充一樣的美。至於子都、子充是什麼人,誰也不知,只有姑娘心自知。《孟子》說:「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不過,詩中的子都還真有其人。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作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是當時的一個有名的偶像派人物,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雖美,卻是個小心眼。《左傳》隱公十一年裡便記載了他因爭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事情。
而子都的盛名,僅靠這一件事還炒作不起來,若不是因為這首《山有扶蘇》的詩,子都不過就是無數美男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得不到那麼多的「粉絲」。僅憑這一首詩,子都入選中華美男榜,便是實至名歸的了。
孟子何嘗又看見過子都?孟子所看到的「子都」,還不就是詩中女子心裡的子都。其實這「子都」,就好比今天追星族眼裡的「劉德華」、「李連傑」一樣,只可遠觀而不可近得的偶像。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
後人說,鄭國是情歌的沃土,我信。至少這一首詩便足以證明鄭國的男男女女都頗解風情。這可能得益於鄭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當時鄭國的國勢吧。
《毛詩正義》中說,鄭國「右洛左濟,前華後河,食溱洧焉」,可見其地理位置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有山有水。這樣的地方即便不產美女,也容易生產多情人。
另:據說秦始皇之妻鄭妃常唱此曲,便給鄭妃生下的大公子取名扶蘇,希望他能像扶蘇一樣繁茂。
『貳』 扶蘇花什麼樣子的
據注釋扶蘇即為桑樹,那就是這貨啦
『叄』 扶蘇名字的寓意有哪些
扶蘇名字的由來是因其母鄭襲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秦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詩經中《山有扶蘇》的意思如下: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艷的荷花。
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裡有叢生的水葒。
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山有扶蘇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3)扶蘇花花語擴展閱讀:
《山有扶蘇》賞析
全詩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興。「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山有喬松,隰有游龍「,描寫的盡是山中的樹,低谷的花,並未見一人。
其實這並不是情侶約會的地點和景色的描寫,因為在《詩經》中,「山有…...,隰有......」
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邶風·簡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風·山有樞》中有「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這里就是一個典型的起興,清代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詩非興會不能作,或因物以起興,或因時而感興,皆興也」,即這里的興只從語勢或韻腳上引出下文,使詩篇的開頭委婉含蓄,與後文的故事並不相關。「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這兩句是賦,為女子的調笑之辭。
『肆』 釋義:扶蘇,扶疏,扶桑,流蘇,流螢,流年.
fú sū
扶蘇(扶蘇)
--------------------------------------------------------------------------------
ZDIC.NET 漢 典 網
亦作「 扶胥 」。 1.樹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毛 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馬瑞辰 通釋:「《釋木》:『輔,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錢大昕 曰:『扶、輔聲義皆相近,長言為扶蘇,急言為輔。』其說是也……胥、疏、蘇疊韻,古通用。」
2.古代兵車上的藩盾。《周禮·夏官·司戈盾》「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 漢 鄭玄 註:「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與?」 孫詒讓 正義:「雲今之扶蘇者…… 惠士奇 雲:『蘇與胥古文通,故扶蘇一作扶胥,蓋 秦 漢 間語,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車,以蔽左右;軍旅會同,前後拒守,在車兩藩,故曰藩盾。』」《六韜·軍用》:「凡用兵之大數,將甲士萬人,法用武衛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黃庭內景經·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煥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重離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
fú shū
扶疏
--------------------------------------------------------------------------------
《ZDIC.NET 漢 典 網》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 1.枝葉繁茂分披貌。《呂氏春秋·任地》:「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粃,墝而專居則多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詠牡丹》詞:「玉盤搖動半厓花。花樹扶疏,一半白雲遮。」 明 劉基 《梅頌》:「扶踈蕭森清以直兮,玄冰冱寒不撓其節兮。」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一:「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
2.迴旋貌;飄散貌。《淮南子·修務訓》:「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高誘 註:「扶疏,盤跚貌。」《文選·嵇康<琴賦>》:「忽飄搖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李善 註:「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方瞳綠鬢紅氍毹,春酒搖盪香扶踈。」
--------------------
fú sānɡ
扶桑
--------------------------------------------------------------------------------
=
◎ 扶桑 fúsāng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
liúsū
流蘇(流蘇)
--------------------------------------------------------------------------------
=
1.用彩色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狀垂飾物。常飾於車馬、帷帳等物上。《文選·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捎,飛流蘇之騷殺。」 李善 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為馬飾而垂之。」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再到房裡看時,紅木大牀,流蘇熟羅帳子,妝奩器具,應有盡有。」 丁玲 《韋護》第三章一:「一盞吊在房中央,是 中國 宮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蘇的紗燈。」
2.借指飾有流蘇的帷帳。 前蜀 韋庄 《天仙子》詞:「深夜歸來長酩酊,扶入流蘇猶未醒。」 清 陳維崧 《菩薩蠻·題青溪遺事畫冊同鄒程邨彭金粟王阮亭童文友賦》詞:「流蘇小揭人初起,博山煙裊屏風里。」
----------------
流螢(流螢)
---------------------------------------------------------------------
飛行無定的螢。 南朝 齊 謝朓 《玉階怨》詩:「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 唐 杜牧 《秋夕》詩:「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碧野 《金雞菊》:「特別有趣的是,黑夜,有一點點流螢在草叢中穿飛。」
=======================
liú nián
流年
---------------------------------------------------------------------
1.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 南朝 宋 鮑照 《登雲陽九里埭》詩:「宿心不復歸,流年抱衰疾。」 唐 黃滔 《寓言》詩:「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後,日日侵皓首。」 元 張可久 《殿前歡·離思》曲:「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誤。」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一章:「後此掃葉焚香,送我流年,亦復何憾!」
2.舊時算命看相的人稱人一年的運氣。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東亭》:「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沒福消受,以至如此。」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五:「 小二黑 從小就聰明,像那些算屬相、卜六壬課、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訣,不幾天就都弄熟了。
『伍』 花木扶蘇什麼意思
花草樹木茂盛
「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
『陸』 扶蘇的含義
「扶蘇」即「桑樹」。
鄭風·山有扶蘇
《詩經·國風》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白話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裡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時女子對男子的戲謔、俏罵的詩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全詩充滿了調侃、戲謔的意味,笑罵中蘊含著深厚的愛,清新活潑。又因為全詩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全詩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興。「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山有喬松,隰有游龍「,描寫的盡是山中的樹,低谷的花,並未見一人。其實這並不是情侶約會的地點和景色的描寫,因為在《詩經》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邶風·簡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風·山有樞》中有「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這里就是一個典型的起興,清代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詩非興會不能作,或因物以起興,或因時而感興,皆興也」,即這里的興只從語勢或韻腳上引出下文,使詩篇的開頭委婉含蓄,與後文的故事並不相關。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這兩句是賦,為女子的調笑之辭。「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子都」,似為傳說中古代美男子名,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有論者認為「都「姝」古本雙聲,都」為「姝」的假借。《說文解字》雲:「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稱所愛為「狂且」,與美男子「子都」對舉,明明是雙方相約而來,偏說對方非己所愛,心愛叫冤家,可見其性格的爽朗善謔。
第二章是疊章,開頭兩句仍以草木起興引起下文。「不見子充,乃見狡童」反復調侃,加強語勢,感情也層層遞進。「子充」泛指美男子。論者認為「充」,古韻在東部,姝」,古韻在區部,區東可以對轉,「充」即「姝」的對轉,故子充與子都實為同指。始為「子都」,此為「子充」,重章疊句,整飭中有變化,更顯得錯落有致。
少女對心上人主動發起調笑戲謔,可以想像,被調侃的男子絕不會甘拜下風,當有回敬。妙語如珠,往來應答,場面應十分熱烈,氣氛也極為活躍,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及歡快健康的戲劇性場面,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柒』 扶蘇是什麼
在現代漢語中,扶蘇有多達九個義項,除了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外,主要有以下三個義項。
①是人名。
扶蘇(?~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扶蘇,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長子。
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父親,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
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
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葬於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
②扶蘇,亦作「扶胥」,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作為花木名、武器名、動詞,人名。有時指古代兵車上的藩盾。
《詩·鄭風·山有扶蘇》有記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毛 傳解釋說「扶蘇,扶胥,小木也。
③葯品名。學名為鹽酸特比萘芬乳膏,適應症為用於治療手癬、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及皮膚念珠菌病等。
『捌』 扶蘇,姬玄是什麼意思
—— 扶蘇【釋義】1. ( ?—前210年 ),贏姓,名扶蘇,秦始皇長子。2. 扶蘇( 亦作扶胥 ),可作為花木名,武器名,動詞,人名。< 詩.鄭風 >: [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 姬玄,玄幻小說< 大主宰 >角色之一。
『玖』 扶蘇是什麼植物
山有扶蘇,額有荷花,不見子都來見狂,且山有喬松,路有游龍不見,自從來見交通這里扶蘇指的是桑葉桑樹別名加330桑指的是扶桑花,別名佛經,豬警服三大紅花日記,花生花吊蘭多,他們不是一種植物。所以說佛說並不是一種什麼植物,它是一種在本草綱裡面記載的一種葯材。
『拾』 扶蘇是什麼意思
扶蘇,亦作「扶胥」。可作為花木名、武器名、動詞,人名(見本詞條2、3\5義項)、葯名(見本詞條第4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