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葆楨花卉
『壹』 方鳳富的簡介
方鳳富,重慶忠縣人,1937年9月生。現為重慶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聯合國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中國文物學會書畫雕塑委員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旅遊聯誼中心理事,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 北京盤古藝術書畫院名譽院長。
方鳳富擅長中國花鳥畫,授業於蘇葆楨、李際科、郭克等教授,廣泛吸收各大畫家之所長,自成一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創新意,嚴謹朴實,清新典雅,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特別是所畫的白葡萄和白藤花,將寫意、勾勒、暈染相結合,有所創新,實有心得。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以忠縣三匯中學初三年級考生,中榜進入西南師范學院音樂系(現西南大學)學習音樂,後因嗓子變聲,一年後轉入美術系學習造型藝術(5年制大專)。1960年我國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學校領導叫他提前畢業留校。在美術系從事行政工作,先在系辦公室,後到資料室(實際上就是從事一些打雜的事務性工作與其專業毫不沾邊),1976年10月才正式走上教學崗位,從事他夢寐以求的藝術教學工作。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自然災害頻繁。1960年下半年,學校調方鳳富去搞生產勞動,白天在學校參加各種體力活,身心勞累且疲乏。晚上又被派去照看豬圈(簡稱守夜人,預防豬兒被偷),他與豬同睡一屋達4個多月(1960年10月至1961年2月),頗多感慨。冬天的夜晚,與豬作伴,寒風呼嘯,糞臭撲鼻,風月相知。往事不堪回首,但君記憶猶新。方鳳富剛留校,在美術系沒有一點社會地位和話語權,並被邊緣化。1961年3月,他又被下放到重慶西山坪農場勞動(本來小本子上註明的是繫上另外一位老師,結果卻將其名字劃調,讓他去頂替)。當時,很多人都看不起他,有位老教授還放話說:「方鳳富不是畫畫的材料,頂多隻能算一個勞動力」。這位先生的此番言論,對一位留校不久的青年助教來說,太艱酸,刻薄,有損人的自尊心。就是這句話,徹底刺激了他的靈魂。從此下定決心,非取得一點成績,干出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已是繪畫領域的可塑之材。文革時期(西南師范學院分別搬遷至粱平,忠縣兩地),這位老教授於忠縣美術系召開的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會上,當著眾人之面,跪在方鳳富面前承認錯誤,說自已當時話說過頭了,請他諒解。方鳳富說:大可不必,人要有尊嚴,別這樣,並馬上扶起這位老先生說:「我不但不恨您,反而要感謝您送我這句話,是它激勵,鞭策了我,使我更加刻苦,,勤奮地求知,求學,做人」
由於方鳳富從音樂系轉入美術系只讀了兩年半,知識面窄,底子薄,技法差,且無創作能力。為彌補自已專業知識和國畫技能的嚴重不足,他虛心向本系老教師蘇葆楨學習,常借蘇先生的范畫臨摹。1962年至1964年上半年,方鳳富在2年多的時間內,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已關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配電房內,這既是他的宿舍又是他的畫室。在此,不分嚴冬與酷暑,如飢似渴,挑燈夜戰,連續追意臨寫蘇葆楨,張書旗及宋元明清諸名家精品畫作200餘幅。主要以蘇葆楨先生的畫作為主,其中,他用了6個星期天及6個晚上,把蘇葆楨創作的巨幅花鳥畫精品《鳥語花香》(簡稱百鳥圖)完整的臨摹了一張(現保存完好,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該畫有9張半宣紙大,上百隻鳥,十幾種花卉,極為精彩(蘇葆楨原畫文革時已被燒毀),此畫已成為一張彌足珍貴之作,亦展現出青年時期方鳳富的臨摹能力,及其基本功。
那時,美術系有關領導知道方鳳富在跟蘇葆楨學習花鳥畫,就指派繫上幹部和學生,監督,阻止他跟其學習。說蘇葆楨是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有歷史問題,防止他腐蝕青年,要他與其劃清界限。可以想像,在那個年代,他自學繪畫的歷程和處境多麼艱難。當時,他非常苦惱,寂寞,沉默,很少說話。他的心在顫抖,其思想極為矛盾,面臨著內外雙重壓力。為了偷偷學畫,遮人耳目。晚飯後,他一般都去音樂系琴房練習彈鋼琴。10點鍾後才打著手電筒或借著星空,悄悄地,匆匆地,回到那間標志形的配電小屋內。獨自一人,默默地臨習各類范畫。方鳳富在校讀書期間和留校後,連續5個年頭的寒暑假都沒有回過一次家(但他無時無刻不思家)。我問方先生是什麼原因?他沉默片刻說:作為偏遠貧困的農家子弟,一是沒有錢,二是想利用假期多補課,多學習。然後參加學校一些社會勞動,掙點小錢補貼家用。這是他真實不虛的想法,胸懷長遠,心存藝術。
天道酬 勤。那時,方鳳富年富力強,激情四射,每晚只睡3個多小時,時常熬通宵,披星戴月,夜以繼日,拚命學習,很下苦功。從而,為他後來走上教學崗位及晚年變法,無疑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貳』 中國著名國畫畫家有哪些
境界最高的當然是唐伯虎,之後有齊白石張大千
『叄』 誰國畫葡萄王之稱號 國務院國禮
蘇葆楨
他擯棄傳統葡萄的「填寫法」畫法,利用水墨和生宣中棉料凈皮紙的性能,採用「圈寫法」,用精簡的兩筆完成葡萄的形狀,利用墨色的淡濃和中間留出的高光,畫出帶光感和水分飽滿的葡萄,並將葡萄組成一球球富有立體感的葡萄串,表現枝頭葡萄的空間感。
不拘限使用水墨畫葡萄,還運用花青、曙紅、胭脂、藤黃相調配,畫出紫色葡萄和綠色葡萄,並將紫、墨、綠三色畫出不同顏色的葡萄串,配以籃子、盤子或各色花卉,表現不同情狀下的葡萄。對葡萄藤葉和藤本的處理,採用了書法的運筆,顯示其蒼勁有力和新鮮茂盛。七十年代末以來,一幅幅構圖精巧、設色秀麗、珠圓玉潤、典雅端莊的作品相繼問世,這些畫富有昂揚的時代感,體現了煥然的生命活力,充滿棉韌不屈的生機。人們為表示對他的創造葡萄畫品的極大認同,冠以「蘇葡萄」的美稱。
蘇葆楨(1916.5—1990.6),著名國畫家,師從徐悲鴻、張書旗、傅抱石等大家,江蘇省宿遷縣南蔡鄉埠子鎮蘇圩村人。西南師范大學教授(現西南大學), 碩士生導師 ,原重慶國畫院副院長。
1939年考入設於重慶沙坪壩的中央大學藝術
1986年蘇先生在重慶南山寫生系,獲得藝術大師徐悲鴻、張書旗、傅抱石、陳之佛、吳作人等的教誨。194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 。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並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榮1941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青國美展和國際畫展。作品流傳遍及亞、非、歐、美的許多國家。
『肆』 當代浙江書畫家哪些最有名氣
1、沙二海:原名徐國慶,別署徐谷慶,號慶翁,自在軒。生於1963年10月,浙江龍游縣人;幼承庭訓,愛好書法,喜臨名家碑帖;出於他在書法領域和國家文化產業化進程中所做的貢獻,引起了中央有關領導及部門的注意。
2、沙孟海: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出生於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二十世紀書壇泰斗;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3、凌近仁:晚號橋南老人、半僧。慈溪孝中鎮(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人。曾受吳昌碩、諸聞韻、陸鐵夫、錢罕諸人傳授,善畫山水、花卉。
4、沈元魁:名韋,號綺天盧。1931年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稱其「筆法挺秀,章法疏朗」。作品發表於《書法》雜志、《中國書畫報》,又編入《當代楹聯墨跡選》、《唐詩三百首四體書法藝術》、《中國當代墨寶集》、《浙江書法篆刻選》等。
5、劉惜暗:出生於1909年,原名穠,字酉棣,又名以坊,號戌庵,慈溪洪塘(今屬寧波市江北區)人。能詩善書,師事錢太希。
『伍』 中國畫家中性徐的有幾個
徐悲鴻 徐培晨 徐湛
徐邦達(1911-)浙江海寧人。長於書畫鑒定,兼擅山水畫、書法。現任中央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
徐啟雄(1934-)浙江溫州人。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畫院一級美術師。
徐希(1940-)浙江紹興人。中國美協會員。旅美畫家。
徐樂樂(1955-)江蘇南京人。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二級美術師。作品獲七屆全國美展金獎。
沒有徐可什麼的畫家,有一位叫李可染的畫家。
名家名單
B 白雪石 畢建勛 白伯驊 白庚岩 白雲鄉
C 程十發 陳葆棣 陳天然 陳佩秋 趙無極 陳玉圃 崔如琢 常朝暉
D 董壽平 杜滋齡 杜應強 戴衛 鄧林 董希源
F 傅抱石 范曾 范光陵 方增先 費新我 馮大中 付以新 付梅影 付強 馮遠
G 關山月 郭怡孮
H 黃永玉 韓美林 何家英 華其敏 霍春陽 何加林 黃山雲 何水法
J 賈又福 賈廣健 江文湛 蔣采萍 紀連彬 金樹勇 姜寶林 金鴻鈞
K 孔仲起 孔維克
L 李可染 黎雄才 龍瑞 李寶林 林墉 劉國松 劉文西 劉大為 劉勃舒 劉炳森 劉國輝 盧禹舜 林岫 陸一飛
M 馬振聲 梅墨生 苗重安
N 聶歐 尼瑪澤仁
P 潘天壽 彭先誠 潘公凱
Q 齊白石 啟功 啟驤 瞿學鴻
R 阿老
S 石齊 宋雨桂 蘇百鈞 史國良 孫其峰 蘇葆楨 沈鵬 史孟生 宋雨桂 宋玉麟 施大畏 沈啟鵬
T 湯文選 唐輝 田黎明 唐勇力 湯小銘
W 吳冠中 吳作人 吳昌碩 魏紫熙 王雪濤 王成喜 王明明 王迎春 王有政 王為政 王西京 王子武 吳山明 吳東魁
X 徐悲鴻 肖朗 徐培晨 徐湛
Y 於希寧 楊曉陽 楊明義 於右任 楊延文 楊力舟 於志學 晏濟元 喻繼高 葉毓中 袁運生 袁武
Z 張大千 周思聰 張仃 張仁芝 周華君 朱理存 朱培爾 朱宣咸 趙振川 張海
郭味渠(1908~1971)名忻,以字行,濰縣城裡人。著名國畫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1931年畢業於上海藝專西畫系。1951年起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徐悲鴻紀念館從事理論研究。196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科主任。在花鳥畫的推陳出新方面,他融會中西,突出時代氣息。
張振鐸(1908~1989)
黃稚荃(1908~1993)常書鴻
吳作人(1908~1997)(1908-1997)原籍安徽,生於江蘇蘇州。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陸抑非(1908-1997)江蘇常熟人。歷任上海畫院畫師、浙江美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
何瀛海霞(1908~1998)(1908-1998)北京市人。生前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
彭襲明(1908~20)
陳雲彰少梅(1909~1954)(1909-1954)湖南衡山人。生前為中國美協天津分會主席,天津美術學校校長。
李瓊玖(1909~1990)
陸儼少又名砥,字宛若。(1909~1993)(1909-1993)上海嘉定人。中國現代中國畫家。生前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
張碧寒(1909~?)
黃鎮(1909-1989)安徽桐城人。1925年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班。1927年畢業於新華藝術......
張樞辛稼(1909-1991)早年亦署星階,晚號霜屋老人。江蘇蘇州人。自幼喜繪事,專攻花鳥,從臨古入手,初師吳門畫派,已文秀見長,二十多歲時即嶄露頭角。五十年代後受海上畫派明麗畫風的影響,並注重寫生,作風為之一變。七十年代後形成個性風格,淡化了傳統色彩,更巨時代氣息。曾任江蘇美術專科學校教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美協理事、蘇州國畫院院長。
蔡鶴汀蔡鶴汀(1910-1976)陝西人,生前為中國美協會員,陝西美協常務理事。
應野平(1910~1990)(1910-1990)浙江寧海人。曾任上海大學美術系教授、美協上海分會常務理事。
唐雲(1910~1993)(1910-1993)浙江杭州人。生前為中國美協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別號大石、葯城、葯翁,畫室名大石齋。繪畫,以花鳥為最出色,其次是山水、人物。晚年小幅山水冊頁,多信手拈來,以墨筆為主,頗有詩情。
謝稚柳(1910~1997)(1910-1997)江蘇武進人。歷任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黎雄才(1910~2001)廣東肇慶人。中國美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廣州美院副院長。陳之奮、
(1910~2001)顧麟士
(1910~2001)
吳青霞(1910-)江蘇常州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一級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吳硯耕(1910~)生於揚州。女。中國當代花卉大師。
王式廓子容(1911~1973)西由街西村人,當代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歷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晉冀魯豫北方大學、華北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教員、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任率英(1911~1987)河北束鹿人。擅長中國畫(工筆重彩人物)。原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工筆畫家。著名連環畫家。
張安治(1911~1990)
徐邦達(1911-)浙江海寧人。長於書畫鑒定,兼擅山水畫、書法。現任中央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
梁樹年(1911-)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會員,書協會員。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擅長山水。
林建同(1911~20)
黃養輝(1911-)江蘇無錫人。中國美協\書協會員,金陵印社名譽社長,江蘇國畫院畫師。
蕭淑芳(1911-)廣東中山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蔡鶴洲(1912-1971)陝西人。擅走獸、翎毛。
王叔暉(1912~199)
關山月(1912~2000)(1912-2000)廣東陽江人。歷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中國現代中國畫家。
陳大羽(1912-)廣東潮陽人。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常務理事,江蘇書協副主席。
鄭乃珖(1912-)福建福州人。歷任中國美協福建分會副主席,福州畫院院長。
郭傳璋(1912-)山東惠民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
啟功(1912~20)滿族北京人。
黃山獨峰(1913~1998)號榕園。生於揭陽榕城。1931年就學廣州春睡畫院。
陳子庄石壺(1913~1976)四川永川縣人。
張韶石(1913~1991)廣東番禺人。1939年移居香港。香港畫家。
溥松窗雪溪(1913~1991)北京市人。滿族愛新覺羅溥佺「堯仙」、「健齋」。
楊善深(1913~2004)
慕凌飛(1913-)山東黃縣人。拜張善孖、張大千為師。擅山水、花鳥、人物,中國美協會員。
於希寧(1913~)生於山東濰坊。中國美協理事。山東美協主席。花卉。
溥佺(1913-)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畫院畫師。
董希文(1914~1973)
黃秋園(1914~1979)(1913-1979)江西南昌人。擅長山水。中央美院名譽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陶一清(1914~1986)(1914-1986)上海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陳維信(1914~1990)字金嶺,號陳實、誠齋,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濟南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中國畫研究會顧問。
黃均(1914~20)(1914-)北京人。長於工筆仕女畫,兼及山水、花鳥。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教授。
盧光照(1914-)原籍河南汲縣。師從齊白石。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研究會顧問,北京美協常務理事。
秦嶺雲(1914-)河南汲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張其翼(1915~1968)
(1915~2000)
袁曉岑(1915-)貴州普寶人。雲南藝術學院教授,雲南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協理事,雲南美協主席。
華君武(1915-)江蘇無錫人。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
白雪石(1915-)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工藝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畫研究會會長。
魏紫熙(1915)江南遂平人。曾任中國美協理事,江蘇國畫院一級美術師。
賴少其(1915-?)廣東普寧人。生前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書協名譽理事。
潘潔茲(1915-)浙江武義人。現為中國美協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長。
俞致貞(1915-)北京人。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高冠華(1915-)江蘇南通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教授。
崔子范(1915-)山東萊陽人。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北京中國花鳥畫研究會會長。
蔣風白(1915-)江蘇武進人。蘇州國畫字教授,蘇州工藝美術學校任教。
鄒雅(1916-1974)江蘇無錫人。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北京畫院院長。
胡爽庵(1916-1988)湖北襄陽人。拜張善孖、張大千為師。好畫虎。生前為中國美協會員。
蘇葆楨(1916~1990)
胡若思(1916~1990?)
田世光公偉(1916~19)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歷任中央工藝美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委。
許麟廬(1916-)山東蓬萊人。齊白石弟子。為文化部中國畫創組成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萬一鵬(1917~1994)
宗其香(1917-)江蘇南京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研究會會員。
龍子鐸(1917~20)
饒宗頤固庵(1917~20)(1917-)廣東潮安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教授,當代著名書畫家。
溥佐(1918-)北京人。1952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現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劉繼卣(1918-1983)天津人。歷任中國美協理事、北京工筆人物畫、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等。
劉繼鹵(1918~1994)
婁師白(1918-)湖南瀏陽人。生於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
翁芝(1918~)
李斛(1919~1975)
石魯(1919-1982)四川仁壽人。歷任中國畫研究院委員、陝西美協主席、陝西畫院名譽院長。
馮亞珩石魯(1919~1982)四川仁壽人。馮建吳弟。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主要作品有《華山之雄》、《驕雪圖》、《青青者長松》、《龜蛇圖》、《峨嵋積雪圖》、《荷雨圖》等。1979年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覽。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陝西分會主席、陝西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
古元(1919-1997)現代版畫家。1979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長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
邵宇(1919-1993)遼寧丹東人。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協常務理事,文化部藝術委員會委員。
宋文治(1919~1999)江蘇太倉人。歷任中國美協理事、江蘇美協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
陳子毅(1919-)廣東新會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廣州市文聯委員,廣州市文史館副館長。
高馬得(1919-)中國美協會員,江蘇畫院畫師。
吳冠中(1919~20)
黎明(1919~20)黃詠賢
孫其峰(1920-)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美術學院顧問。
程十發(1921-)上海松江人。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理事、上海交大教授。
程十發(1921~20)
齊良遲(1921~20)(1921-)湖南湘潭人。齊白石第四子,現為北京東方畫研究社副社長。
齊良已(19)北京人。齊白石第五子,著名畫家。擅花卉草蟲。
蘇天賜(1922~20)
李震堅(1922-)浙江縉雲人。當代畫家。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美協理事。
韋江凡(1922-)陝西澄城人。師承徐悲鴻。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畫院畫家,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
方濟眾(1923~1987)(1923-1987)陝西勉縣人。中國美協理事,中國書協理事,陝西國畫院院長。
陳佩秋(1923-)河南南陽人。上海畫院畫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顧炳鑫(1923-)上海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中國美協理事。
孫克剛(1923-)中國美協理事,天津畫院畫師。
韋啟美(1923~20)
王盛烈(1923~20)
伍霖生(1923~20)浙江瑞安人。中國美協會員,江蘇國畫院畫師。
亞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歷任江蘇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常務理事。現為江蘇美協名譽主席。
黃永玉(1924~20)湖南鳳凰人。現為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黃永玉(1924年生)畫家。湖南鳳凰人。土家族。曾入廈門集美學校學習美術。1947年後任中華全國木
江兆申(1925~1996)安徽。從溥心畲學畫,並精研諸家史籍。
黃胄(1925~1997)(1925-1997)直隸(今河北)蠡縣人。河北蠡縣人。1925年生於河北。原名梁黃胄。中國畫畫家。1942年從師學畫。1949年參......生前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炎黃藝術館館長。
林曦明(1926-)浙江永嘉人。中國美協會員,上海中國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上海現代書畫研究會會長。
張世簡(1926-)浙江浦江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
顏梅華(1927-)江蘇蘇州人。中國美協會員,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師。海上著名畫家。
皮之先(1928~)生於河北。山東臨沂畫院院長。美協主席。山水。
周昌谷(1929~1986)(1929-1986)浙江樂清人。生前為中國美協理事,浙江美術學院教授。
王立業(1929~1999)山東著名書畫家。花卉。
董辰生(1929~20)河北豐潤人。中國美協理事,解放軍畫報社編輯。
鍾涵(1929~20)
朱穎人(1930~20)江蘇常熟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省畫院畫師,中國美協會員。
楊之光(1930~20)廣西揭西人。現為廣州美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理事。
全山石(1930~20)吳弗之
陳大章(1930~20)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方增先(1931~20)(1931-)浙江蘭溪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浙江美學院教授,上海美術館館長,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
劉旦宅(1931~20)浙江溫州人。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上海美協理事。
聞立鵬(1931~20)王賢﹝個簃﹞
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長子。現為江蘇省美術館畫師。
劉文西(1933~20)古元
單應桂(1933~20)生於高密。中國美協理事。山東美協副主席。仕女
靳尚誼(1934~20)王福庵
張步(1934-)河北豐潤人。現為河山畫會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
徐啟雄(1934-)浙江溫州人。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畫院一級美術師。
盧坤峰(1934-)山東平邑人。中國美院教授。得潘天壽、諸樂三、吳茀之等大師親授。
盧沈(1935-)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朱乃正(1935~20)陸抑非
於志學(1935-)黑龍江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黑龍江分會副主席,黑龍江中國畫研究會會長。
錢行健(1935-)江蘇無錫人。上海外國語學院藝術教研室主任。
張仁芝(1935-)天津薊縣人。現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畫院山水畫創作室主任。
張道興(1935-)河北滄縣。中國美協\書協理事。海軍政治部藝術創作室主任。
劉勃舒(1935-)江西永新人。現為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韓美林(1936-)山東濟南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協理事,安徽畫院副院長。
李寶林(1936-)吉林四平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山水畫會會長。
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畫和人物畫.
高彥勵節(1936~20)廣東省番禺人。劍父之哲嗣。
陳家泠(1937. 11-)浙江永康人.現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師從陸儼少,中國美協會員。1963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潘天壽。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系教授。
李行簡(1937-)湖北武漢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金鴻鈞(1937-)北京人。姓愛新覺羅。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副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
范曾(1938-)江蘇南通人。曾任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主任,中國美協會員。
王文芳(1938-)山東招遠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
石齊(1939-)福建福清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畫院人物畫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
周思聰(1939~1997)(1939-1997)河北寧河人。河北寧河人。師事蔣兆和、葉淺予、李可染等。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
張立辰(1939-)江蘇沛縣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曾任中央美院國畫系主任。
楊延文(1939-)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
(1940~20)張肇銘周肇祥
(1940~20)吳征待秋
郭怡綜(1940-)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國畫系副主任。
劉國輝(1940-)江蘇蘇州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徐希(1940-)浙江紹興人。中國美協會員。旅美畫家。
鄧林(1941-)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研究院畫家,東方美術交流會會長。
張廣(1941-)河北人。擅長人物、動物。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東方美術交流會常務理事。
吳山明(1941-)生於浙江浦江縣。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
葉毓中(1941-)四川德陽人。現任中央美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
舒春光(1941-)甘肅康樂人。新疆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協會員,新疆絲路書畫院院長。
胡振昆(1941-)北京通縣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山水畫研究會會員,北京畫院專業畫家。
薛永年,男,北京市人,1941年11月生。研究方向:明清美術史、書畫鑒賞。學習經歷: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系,美術史學師從王遜、金維諾、常任俠,書畫鑒定從學於張珩、徐邦達。
石虎(1942-)河北徐水人。人物造形奇特。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蕭平(1942-)祖籍江蘇揚州。書畫兼長。現為南京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李魁正(1942-)北京人。中國美協會員,任教於中央民族學院。
賈又福(1942-)河北肅寧縣人。師承李可染。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院副教授。
楊正新(1942-)上海寶山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劉懋善(1942-)江蘇常熟人。中國美協會員,現任蘇州國畫院副院長。
秦劍銘(1942-)江蘇武進人。當代畫家,擅山水,中國美協會員,江蘇省國畫院藝委會副主任。68x45
張登堂(1944-)山東人。現為濟南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王為政(1944-)江蘇豐縣人。中國美協會員,現為北京畫院教授,一級美術師。
肖海春(1944-)江西豐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白伯驊(1944-)北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
毛國倫(1944-)中國美協會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郭石夫(1945-)祖籍天津,生於北京。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
劉大為(1945-)山東諸城人。現為中國美協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國美協黨組書記。
劉國華,男,1945年生,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山西太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本科,高級美術師,副教授,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研究會藝術委員,四川省文史包巴蜀詩書畫研究會會員,四川省公安廳警察畫院特聘畫師,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支員。
霍春陽(1946-)河北清苑人。中國美協會員,天津分會理事,中國書協會員。
王西京(1946-)陝西西安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西安美協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
劉二剛(1947-)江蘇鎮江人。現為《江蘇畫刊》編輯,高級美術師。
聶鷗(1948-)遼寧人。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北京市美協理事。
吳靜初(1948-)安徽歙縣人。杭州畫院畫師。作品入選全國八屆美展。
馮大中(1949-)遼寧本溪人。中國美協會員,當代工筆畫協會理事。
方楚雄(1950-)生於廣東汕頭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協常務理事。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教授、暨南大學兼職教授。
施大畏(1950-)浙江吳興人。中國美協理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常進(1951-)江蘇國畫院高級美術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唐勇力(1951-)河北唐山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院副教授。
王明明(1952-)山東篷萊人。曾就教於吳作人、周思聰等。現任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理事。
朱新建(1953-)江蘇大豐人。南京藝術學院講師,中國美協會員。1984年獲全國美展銀質獎。
田黎明(1955-)安徽合肥人。當代著名畫家。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國畫系主任。
徐樂樂(1955-)江蘇南京人。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二級美術師。作品獲七屆全國美展金獎。
黃少華(1956-)安徽人。安徽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曾先國(1956-)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淄博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史國良(1956-)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畫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首都師大客座教授。
何家英(1957-)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梅墨生(1960-)生於河北。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師。
陳平(1960-)中國美協會員。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蔡若虹(19)中國美協副主席。著名美術評論家。
郁文華 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有郁牡丹之稱。師從張大千。
『陸』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書畫家
閆祥生,號藝天, 1963年生,祖藉廣西桂林全州人,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書畫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最具潛力書畫家。97年參加過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代表作《藝天書畫集》。自幼喜書愛畫,勤苦治學,多臨古人大家之作,集取眾家之長,並予以創新,書卷氣濃。其畫虎馬鷹竹子在充分吸取古代名家成就的基礎上,通過多年努力,反復研究前人法理和自然神韻,獨開蹊徑,自成一家,幾十年取眾家之長,苦心修煉的深厚功力在虎馬鷹的成就受到國內外名家的高度贊譽。藝天老師作為青年知名畫家的代表,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舉行個人書畫展,作品入選全國美術展,獲獎無數,並被國際瑞典皇室友人收藏,且被國際國內多家藝術機構收藏。
天行健
『柒』 中國最有名的畫家都有誰
例如: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國畫大師有:任伯年、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何海霞、陸儼少、石魯、趙望雲、林鳳眠、陳半丁等。
近現代以及當代還有一批對中國美術有巨大貢獻的國畫大家如:吳冠中、黃胄、蔣兆和、潘天壽、豐子愷、溥心畲、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黃君璧、劉奎齡、吳湖帆、於非闇、張善孖、關山月、黎雄才、錢松岩、宋文治、葉淺予、啟功、朱宣咸、亞明、梁樹年、胡潔青、白雪石、田世光、俞致貞、劉力上、秦嶺雲、董壽平、趙無極、王雪濤、崔子范、方濟眾、魏紫熙、
程十發
、賴少其、唐雲、謝稚柳、
陳佩秋、黃永玉、李斛、孫其峰、劉繼卣、張仃、陳大羽、尹瘦石、蘇葆楨、於希寧、關良、宗其香、黃苗子、郭傳璋、高希舜等。
當代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實力派國畫家如:劉大為、臧伯良、周思聰、盧沉、
范曾、張凡、付強
王明明、張潤生、薛宣林、宋滌、白啟哲、袁曉岑、馬振生、袁運生、袁運甫、李延聲、石齊、史國良、李小可、馮遠、於志學、劉文西、霍春陽、王為政、張立辰、何家英、李魁正、謝志高、:朱理存、王西京、李寶林、馮大中、宋雨桂、趙志田、韓美林、楊之光、方增先、賈又福、王子武、林墉、龔文楨
、喻繼高、劉寶純、秦劍銘、梁岩、一然、張道興、郭怡孮、金連經、劉勃舒、紀清遠、徐希、李燕、齊良遲、李行簡、施大畏、金默如、田黎明
盧禹舜
周彥生
等活躍於美術界,他們為中國的國畫創作與教育以及發展做出了巨大成績。
『捌』 我有幾幅字畫,怎麼出售
我有蘇葆楨的一幅荷花,香遠益清,落款乙亥大暑擬任伯年大意,真跡絕版,什麼價?
『玖』 中國畫家以哪些著名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蝦,還有哪些
張善子擅長畫虎,徐悲鴻畫馬,張書旗畫鴿,齊白石擅長畫蝦和草蟲,任伯年擅長專畫貓,屬鄭板橋擅長畫梅蘭竹菊,黃胄擅長畫驢,李可染擅長畫牛,吳作人擅長畫熊貓,宋文治的寫實山水畫,凌立如擅長畫雞,李苦禪擅長畫鷹,謝公展擅長畫菊花,江載曦擅長畫蝴蝶,蘇葆楨擅長畫葡萄。
拓展資料
中國古代畫家沈周介紹:
沈周是明代中葉著名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稱白石先生,江蘇蘇州人。沈周擅長山水、花鳥、人物、書法,尤精山水、花鳥。
早年受王紱、杜瓊的影響,後來則博採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中黃公望、王蒙、吳鎮,又參以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形成了蒼勁深厚、氣勢雄健、粗筆水墨的新風格,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沈周的作品多數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以此表現當時文人生活的悠閑意趣。
『拾』 關於中國竹簾畫
杭州絲織書、蘇州緙絲畫、四川竹簾畫 永春紙織畫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家織
竹簾,是我國的特產。它既實用,又是美化生活的裝飾品。竹簾畫,是在精編的竹絲卷簾上繪畫,通常運用具有傳統特色的國畫技法。據記載,重慶竹簾,「細如毫發密如絲」。光緒年間就發展了油漆彩繪的畫簾。這種畫簾,是用光滑纖細的竹絲作緯線,蠶絲作經線編織而成,然後在簾子的幅面上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國畫,成為精美的壁飾和窗簾,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極富有東方色彩和民族氣派。竹簾畫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外廣大群眾珍愛,而且還常常被選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和政府首腦,為國增光。
一、梁平竹簾畫
"三絕"之一,梁平竹簾工藝製作歷史已逾千年。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
《辭海》記載:"竹簾畫,在細竹絲編織的簾子上加上畫的工藝品,產於重慶梁平"。
竹簾系將竹片劃為發絲一般的細絲,再編織成為織轎簾、燈簾、堂簾,各色俱備,極其精巧。
梁平竹簾以當地盛產的慈竹為原料,竹簾生產以民間手工技術為主,藉助簡單而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抽成細如毫發的竹絲,經過數數道工序的手工製作,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帛的獨特竹簾工藝品,並結合書畫、刺綉、植絨等多種表現手法,精工製作出各種形式的掛簾、屏風、裝飾畫及實用工藝品。一件完整的竹簾畫製品,從收取竹子到成品包裝入庫,要經過八十餘道工序的流水作業,需要優秀的操作技術和密切的配合銜接來完成。曾多次作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禮品。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都有珍藏。多次被中國竹業協會、中國第四屆竹業博覽會授予信金獎。
梁平竹簾色澤典雅,工藝精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風韻,蘇葆楨、黃胄等著名畫家都曾來梁揮毫潑墨,創作了大量竹簾畫作品。梁平竹簾也多次榮獲中國竹業協會、中國竹業博覽會等國家級金獎,是室內裝飾和饋贈親友的佳品。梁平竹簾,還因其小巧輕便,"怡靜雅麗、堪以舒懷、且可卷折,攜帶、寄送均極便利,誠為饋贈佳品,非一般塑料或其他原料製品所能比擬。"
2006年10月下旬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竹文化節於10月下旬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舉行。代表重慶參加全國竹文化節的梁平竹簾畫《十二金釵》、刺綉竹簾畫《熊貓圖》在1000多件竹工藝品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金獎。
梁平竹簾採用傳統民間工藝手工製作,在乾燥環境中懸掛展示,可完好保存上百年。
二、飛龍竹簾畫
「竹絲綉畫簾」起源於清末,為四川梁平畫家方炳南(1880-1920年)所首創,他先在轎簾、門簾、窗簾等竹簾上作畫,後將竹簾進行技術處理,將其漆成朱紅色,中部堂心漆白,並在白色堂心上作畫。竹絲畫簾掛在客廳的粉牆上,顯得清新古雅,獨具一格,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這種時髦的民間藝術品當時只能進入家境殷實的富豪人家。
四川武勝縣飛龍美術廠的「竹絲綉畫簾」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竹簾上繪畫的技法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將刺綉工藝融入竹簾畫中,形成了綉畫結合的工藝特色,綉繪出形神兼備、姿態萬千的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等,豐富了竹簾畫的表現形式,使其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
武勝飛龍竹絲綉畫簾運用手工工藝將竹子拉成細如頭發的竹絲,用蠶絲作經線織成竹簾,細密光澤如絹綢,在上面綉或畫成人物、花鳥、走獸、山水等傳統中國畫,融工藝與繪畫於一體,以弘揚民族藝術為主題,有很強的觀賞性。隨著竹絲畫簾的技術、藝術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的品種也日益多樣化,從竹絲綉畫簾、竹簾水彩畫到絲綉手絹、絲綉圍巾、玻璃畫等,人們用其美化家居,饋贈親友,收藏留念。這種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還被選作外事禮品,成為廣安人民與外界聯系的友好使者。
由於這一民間工藝奇葩在當地生根開花,惠及鄉鄰,武勝縣飛龍鎮1998年被四川省評為省級特色文化鄉鎮,該鎮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2000年該鎮獲文化部「全國民間藝術(竹絲畫簾)之鄉」稱號。「竹絲綉畫簾」這一獨特的民間工藝美術品種在廣安這塊沃土上,將會更加根深葉茂,璀璨奪目。
三、南充竹簾畫
竹簾畫是四川首創的工藝美術品種。南充竹簾畫竹簾雅潔,圖畫富麗,具有濃郁的民族地方風味,被稱為「精工畫簾」。
竹簾畫即指在精編的竹絲卷簾上繪畫,通常運用國畫技法。據《梁平縣志》載,南充縣所產竹簾,「細如毫發密如絲」。光緒年間就發展了油漆彩繪的畫簾。早期多作轎簾使用;清末逐漸發展成為室內陳設畫簾形式。品種有通景屏、單條、斗方、屏風、帳檐、對聯、燈罩等百餘種。
竹簾畫的編織非常平整柔軟,因有粉底堂心,詩畫作於上有傳統宣紙的感覺。最精湛的竹簾畫是採用蠶絲與竹線作經緯交織,然後在簾子的幅面上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密不漏縫,如絲絹般精細潤澤。
竹簾畫的製作非常精細,首先是製作竹簾胚。成都竹簾畫選用的是邛崍山脈盛產的特長節結的慈竹,去節去皮、破篾拉絲,再製成粗細均勻斷面渾圓的竹簾胚絲。然後送到木製的人工織機上的貯絲筒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織簾姑娘巧手揮舞、以竹絲代木梭,左送右引、機杼聲聲、胚簾漸成。之後修邊剪裁、裝木樞、噴清漆、上堂心,遂成白竹簾。
將白竹簾送至繪畫車間,畫工們按照設計圖稿要求,或白描或寫意,或淡雅或艷麗,細心繪制,復經檢驗審核,才算大功告成。
在竹簾畫的基礎上,南充工匠們又加上蜀綉,繪制出竹綉簾。由於畫綉結合,竹綉簾發揮了兩種技藝的優勢,也避免了各自的短處。如在熊貓圖、猛虎圖中,動物的毛發、人物的衣服等由於蜀綉的針法更加栩栩如生,質感極強,而臉部則採用繪畫技法,其感覺表情更傳神。
為了適應刺綉的需要,竹綉簾採用的竹簾胚經線密度大大高於繪畫竹簾,因而竹綉簾的價格也就大大高於竹簾畫了。
四、竹簾畫名家
竹簾畫的始創人是清末四川梁平縣石柱砰人方炳南。方炳南出身於民間紙扎藝人家庭,尤其擅用細薄的竹絲編織竹簾、竹碗等工藝品,後來,方炳南自己琢磨出一套畫法,即在纖細柔韌的竹簾上繪上花鳥,或寫意,或工筆,在上邊加桿,下邊安軸,這樣製作出來的竹簾不僅美觀,而且十分好賣。方炳南晚年曾任成都、重慶和梁平等地「勸工局」(即手工業作坊)局長,也培養了不少工藝人才。漸漸的,繪制竹簾的工藝也就傳開來,一直流傳至今。
到了現代,竹簾畫名家要算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耿月新了。耿月新是四川揚中市油坊鎮良善村人,由於家境貧寒,他從小就邊讀書邊學篾匠。高中畢業後輟學在家,打席篩,編籮筐,以此謀生。多年的篾匠實踐,使他逐步感到編織日用竹器的單調,開始追求編織品種的多樣化、藝術化。
耿月新先是編織富有地方民俗特徵的餞席,他編的餞席圖案,有「福」、「祿」、「壽」、「喜」等文字,也有《喜鵲登枝》、《南湖船》等圖像。後來,他受到書法中堂畫的啟發,決心編織「竹簾畫」。由於竹編功底深厚,又加上勤奮好學,他精心鑽研出一套自己的技法,他把竹篾劈成絲,篾絲細如頭發,再染上色,半隱半現地編在本色竹絲中,加上繪畫和書法,立體感十分強。他不僅繪制精細,還獨創採用雙面竹編,其畫作《孔子像》、《八仙過海》等栩栩如生,倍受贊譽,他也因此載入了《中國民間名人錄》。目前,耿月新正在創編100個中國皇帝像、40個美國總統像和1個四龍搶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