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插花壺
㈠ 紫砂壺與陶瓷壺在特點上有什麼區別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陶瓷之美,承載智慧,
陶瓷之美,美在形,
陶瓷之韻,美在色。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㈡ 陶瓷茶壺的種類
茶具,在古代泛指制茶、飲茶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採茶、制茶、貯茶、飲茶等大類。現在所指專門與泡茶有關的專門器具,主要指飲茶器具。芳香甘醇的茶葉配上質優雅緻的茶具,更能襯托茶汁的湯色,保持濃郁的茶香。一套精製的茶具,既可沏茶品飲,又能使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我國的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紅瓷茶具等。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青瓷茶具
早在東漢年間,就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 六朝以後,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宋代飲茶,盛行茶盞,茶盞又稱茶盅,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隨著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由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甚至首次遠銷歐洲市場。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
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
白瓷茶具
白瓷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展,全國不少地方的瓷業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斗奇,相互競爭。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生活中。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
黑瓷茶具
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盞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著盞無水痕"為上。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為建安窯所產的黑瓷茶盞瓷質厚重,保溫性能較好,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
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另外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曾出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 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紅瓷茶具
紅瓷又稱釉里紅。顧名思義,紅瓷以中國傳統的大吉大利大紅色為主色,大紅的瓶身上裹著用黃金等貴金屬烤制而成的精美圖案,整件器物洋溢著富貴、吉祥。紅色瓷之所以名貴,除了它的光澤顏色俱佳、材質貴重外,更因為它工藝獨特、煉制過程復雜而成為瓷中珍品,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家才能享用。
中國紅瓷始於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發展並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里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產釉里紅的歷史。 明清是紅瓷發展的極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極盛期,本朝釉里紅大多色呈較淡,紅色暈散,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較多扁菊花紋是一大時代特徵。明宣德是釉里紅瓷發展的又一高峰,該時期紅瓷創新性分為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兩大類。 清代在紅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康熙紅瓷製造工藝相當突出,
㈢ 陶瓷花瓶插什麼花好看
紅色系的花,不要太大朵的可以。
用精美的花器來襯托牡丹的富貴、雍容。內
花材的選切:
在牡丹花枝與其它容襯材的選切前,必須先考慮到花材的長短、姿態、色彩等方面。采切時,應選在清晨日出前,最好帶露水采切,這樣可以保持花的鮮度,若在花店選購時,也應以當天送來的鮮花為宜。根據創作意圖的需要,可切取不同程度的花朵,如未綻的花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表現牡丹生命過程的自然變化。
插花枝法:
在插花創作時,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性趣來插,但是,在構圖上,必須掌握插花的配置,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等。如上輕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大花在下,小花在上。可採用L形、圖形、放射形、S形插花構圖。在色彩的配置上,要有一個主色調,色彩不宜過什。選用相近的顏色,注重調和色的配置。在對比色的配置時,要用中性色進行調和。
插花,藝術,立意
中國傳統插花慣於將焦點花放在較低的位置,這是因為考慮到配重的問題。而作品將紅掌伸出來,給人全新的感受,精巧而不雜亂,突出了干凈利落的手法。
㈣ 陶瓷杯之前用來插花,現在用開水燙了還可以食用嗎
陶瓷杯之前用來插花,現在開水燙了,以後可以使用。因為插花只是姜花浸泡在陶瓷杯里,並沒有放一些有毒性有或或者有害物質。刷一刷洗一洗就可以再用了,萬物以水為凈。
㈤ 陶瓷花瓶插花爛根花黃什麼原因
可能是因為這個花瓶不太透氣,所以導致它的這個根就會有點爛根的情況,或者是你換水不及時也會有這種情況。
㈥ 陶瓷花盆可以放水插花嗎
可以,只要陶瓷花盆沒有滲漏。可以裝水插花。
㈦ 關於陶瓷茶具的用法
沒蓋的壺叫茶海,也叫公道杯,用來盛放、均勻泡好的茶湯,使茶湯濃淡一致。泡茶時,為了避免茶葉長時間悶在壺內,茶湯太苦太濃,將泡好的茶湯倒入茶海內,隨時分飲~
㈧ 落地陶瓷花瓶用添水和插花嗎
高溫的落地花瓶可以裝水和插花,但是如果是玻璃鋼材質,或者低溫瓷,就不能加水。
㈨ 常用的插花器皿都有哪些種類
花型設計的必來需品花器的種類很多。源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編、化學樹脂等在材質、形態上有很多種類。花器要根據設計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進行合理選擇。 塑料花器比較經濟的道具。價格便宜,輕便且色彩豐富,造型多樣。設計用途廣泛。 陶瓷花型設計中最常見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風情和各自的文化藝術。所以在使用選擇上首先應與設計的式樣一致為佳。 藤、竹、草編形式多種多樣,因為採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體現出原野風情。比較適宜無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屬由銅、鐵、銀、錫等金屬材質製成。給人以莊重肅穆、敦厚豪華的感覺,又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代的藝術發展。在東、西方的插花藝術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燒陶器在回歸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燒陶器有它獨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風味,使整個作品顯得樸素典雅。推薦閱讀:劍蘭花語:長壽、福祿大理花的花語:華麗、優雅桃李花語:成就 門生月桂樹花語:功勞、榮譽
㈩ 陶瓷茶壺怎麼養
用干凈毛巾搓茶壺表面,作用是將表面臟色進行再拋光.每天2-3小時。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這樣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會出現破相,這品相玩家比較忌諱。
一星期後表面會有紅色痕跡這都是漸漸形成包漿底層,隨時間茶壺顏色變淺色,自然放置一個星期,讓茶壺自然乾燥。同時表面均勻的和空氣接觸形成細密均勻的氧化保護層。
開始手盤,這時的手一定是要剛剛洗過並且已經干透,汗手請不要直接盤,一天可以盤30分鍾左右,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後,可以感覺茶壺有粘阻感,其實這是的已經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
(10)陶瓷插花壺擴展閱讀:
選擇茶壺,好壞標准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
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