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色素組成
A. 花卉為什麼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
花冠萬紫千紅,艷麗多彩,這是因為在花瓣細胞液里含有花青素和類胡蘿卜素等物質的緣故。
花青素是水溶性物質,分布於細胞液中,這類色素的顏色隨細胞液的酸鹼度變化而變化。有這樣一個小試驗:把一朵紅色的牽牛花泡在鹼性的肥皂水中,它的顏色很快變成了藍色;再把這朵變成藍色的牽牛花泡在醋里,它又變成紅色了。由此可見,花青素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而在中性溶液中則呈紫色。因此,凡是含有大量花青素的花瓣其顏色都在紅、藍、紫三色之間變化著,這主要取決於不同植物細胞液的酸鹼度。
在黃色、橙黃色、紅色的花里含有一種色素叫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約有80餘種,是脂溶物質,分布在細胞內的雜色體內,這就導致了顏色上的差別。如黃玫瑰含有類胡蘿卜素,則顯出黃色;金盞花含有另一種類胡蘿卜素,使花冠變成為橘黃色;鬱金香花中的類胡蘿卜素,則使花冠顯現出美麗的橘紅色,植物細胞中含黃酮色素或黃色油滴的也能使花瓣呈現黃色。細胞液中含有大量葉綠素的則呈綠色。
白色的花兒是因為細胞中不含任何色素,它所顯出的白色,是花瓣細胞間隙藏著許多由空氣組成的微小氣泡,它能把光線全部反射出來,所以花呈白色。
復色的花是由於含有不同種類的色素,它們在花上出現的部位不同,花瓣由各種含色素不同的細胞鑲嵌而成,因此,在一朵花上呈現出多種顏色,使其格外絢麗多彩。
人們常見的一些花卉從開花到衰敗,花色不斷變化,如牽牛花初開時為紅色,快敗時變成紫色;杏花含苞時是紅色,開放時逐漸變淡,最後近白色。這些變化都和花瓣中細胞液的酸鹼度及溫度的變化有關。
自然界中哪種顏色的花最多呢?據資料介紹,白色花最多,依次是黃、紅、藍、紫、綠、橙和茶色的花。而黑色花最為稀少,其原因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白、黃、紅色的花在綠葉襯托下很醒目,易被昆蟲所辨認,蜜蜂對白、黃兩色最敏感,蝴蝶善於分辨紅色,所以在自然選擇中,白、黃、紅色的花就變多了。黑色花稀少的原因是因為黑色能吸收光波,易受光波照射的傷害,因而被自然界逐漸淘汰。
B. 顏料怎麼做的
自製顏料的做法 :
1.將80ml水和玉米澱粉混合在一起,攪勻備用
(2)花卉色素組成擴展閱讀:
顏料(Pigment)用來著色的粉末狀物質。在水、油脂、樹脂、有機溶劑等介質中不溶解,但能均勻地在這些介質中分散並能使介質著色,而又具有一定的遮蓋力。美術用的顏料基本要求顆粒越細膩越好,顏色越鮮艷越好,越持久不變色越好(穩定性要好)。水彩顏料的水彩顏料除了白色,幾乎都是透明的。這樣才能滿足水彩罩染的需要。
水粉顏料最初是在水彩顏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顏色不透明而發明的。由於水彩顏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畫錯很難修改。而水粉顏料由於不透明就可以很輕易的修改。後來在水粉顏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膠等原料進一步改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膠能讓水粉顏料干後表面有一層光澤,但是在需要平塗的特殊場合(比如畫效果圖和為動畫上色這樣的情況),膠會在色表面形成不規則的斑點,或者讓顏色不均勻,所以有專門的脫膠顏料。
油畫顏料是用油稀釋顏料。
國畫顏料十分豐富,有各種類型,從礦粉到植物提取到動物提取,類型復雜。
理論上來說只要有紅綠藍三原色就可以調出其他所有的顏色,但是調出來的顏色純度總是不夠高,所以現代的美術顏料廠商就為各種色相和明度的顏色,生產高純度的顏料以滿足各種需要。從最基本的12色到通常的24色甚至48色到六十多色。還不包括特殊的金屬色。
用途
是製造塗料、油墨、油畫色膏、化妝油彩、彩色紙張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也用於塑料、橡膠製品以及合成纖維原液等的填充和著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顏料
C. 植物色素的組成和作用
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葉綠體色素和水溶性的細胞液色素,前者存在於葉綠體,與光合作用有關,如葉綠素;後者存在於液泡中,特別與花朵的顏色有關,如花青素屬黃酮類物質。了解它們的性質有助於對其生理功能的理解。
絕大多數的葉綠素a分子和全部的葉綠素b分子具有吸收光能的功能,並把光能傳遞給極少數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發生光化學反應。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的吸收光譜與葉綠素不同,它們的最大吸收帶在400~500nm的藍紫光區,不吸收紅光等長波光。
花青素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呈色物質,水果、蔬菜、花卉等五彩繽紛的顏色大部分與之有關
D. 葉綠體中四種色素的成分和存在的位置 葉綠素a和葉綠素b、葉黃素、類胡蘿卜素
葉綠素a:葉綠素a的分子結構由4個吡咯環通過4個甲烯基(=CH—)連接形成環狀結構,稱為卟啉(環上有側鏈)。卟啉環中央結合著1個鎂原子,並有一環戊酮(Ⅴ),在環Ⅳ上的丙酸被葉綠醇(C20H39OH,分子量893)酯化、皂化後形成鉀鹽具水溶性。在酸性環境中,卟啉環中的鎂可被H取代,稱為去鎂葉綠素,呈褐色,當用銅或鋅取代H,其顏色又變為綠色,此種色素穩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為酸所破壞,浸制植物標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絕大部分葉綠素的作用是吸收及傳遞光能,僅極少數葉綠素a分子起轉換光能的作用。它們在活體中大概都是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存在於類囊體膜上。
類胡蘿卜素:鏈狀或環狀含有8個異戊間二烯單位、四萜烯類頭尾連接而成的多異戊間二烯化合物。是一類不溶於水的色素,存在於植物和有光合作用的細菌中,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起輔助色素的作用。
葉黃素:葉黃素又名「植物黃體素」,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是構成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組分,含於葉子的葉綠體中,可將吸收的光能傳遞給葉綠素a,推測對光氧化、光破壞具有保護作用。也是構成人眼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
E. 葉綠素對於花卉的作用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類含脂的色素家族,位於類囊體膜。
葉綠素吸收大部分的紅光和紫光但反射綠光,所以葉綠素呈現綠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葉綠素為鎂卟啉化合物,包括葉綠素a、b、c、d、f以及原葉綠素和細菌葉綠素等。葉綠素不很穩定,光、酸、鹼、氧、氧化劑等都會使其分解。酸性條件下,葉綠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環中的鎂成為去鎂葉綠素。葉綠素有造血、提供維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種用途。
F. 葉綠體中的色素都有什麼
葉綠素
a,葉綠素b,
葉黃素
,
胡蘿卜素
。便於記憶常記作(葉a葉b胡葉黃),鮮花中還含有
花青素
。不同
色素
間的不同比例組合,及色素的氧化,組成了繽紛多彩的生命之景。
G. 植物花卉能從根部吸收食用色素或者染色劑嗎,有沒有能對植物體進行染
可以吸收染色劑。生產上已經有應用,通過澆灌特定物質,使花朵變色。
H. 花卉的花色變異有哪些原因
三角梅、茶梅、碧桃、茶花、杜鵑等等,常常出現花色變異,其內因是這類花卉屬多色雜交選育的雜交品種(雜合體),蓄含的潛在形質(遺傳基因)時顯時隱,其外因是與栽培環境和管理相關。
栽培環境主要是光照、溫度、土、水、肥等因子。當日光直射花朵時,花青素等色素含量迅速合成增加。但光照過強又往往使色素變質,因而必要時需適當調節光照。
各類花卉都要求適宜的溫度。通常溫度較低時,花色素含量較多,花瓣質厚,但溫度過高往往使花瓣色素變質,花瓣變色。土、水、肥和管理對花色形成都有重要影響。只有基因、環境、栽培管理三者協調統一時,花色才能表現充分、正常。
I. 花朵為什麼是五顏六色
鮮花的顏色主要由花中的色素決定.花的色素主要有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類胡蘿卜素使花瓣呈現黃色或橙;花青素則使花瓣呈現出紅色、藍色或紫色.如果花瓣細胞里不含任何色素,花就是白色的.
花的顏色的深淺與花瓣中色素的含量有關.此外,有的花顏色多變,則是因為在一天的早、中、晚間,花瓣細胞液鹼度不一樣而引起的.
J. 什麼東西含葉黃素較高怎麼補充好
獼猴桃含葉黃素較高。日常生活中多補充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葉黃素含量高的食物有獼猴桃玉米蛋黃,椰菜,南瓜,胡蘿卜,甘藍菜等,平時也可以吃芒果,葡萄,橙子和橙汁,西紅柿里邊也含有豐富的葉黃素。
但是不可以吃得太多,吃得太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導致皮膚出現明顯的發黃的情況,一定要適量的吃。
含有葉黃素的食物:
1、玉米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構成的黃斑色素,是我們體內的一副「天然墨鏡」,可以時刻過濾強光從而保護眼睛。在所有食物中,玉米這兩種色素的含量最高,可以保護眼睛中叫做黃斑的感光區域,預防老年性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的發生。
2、獼猴桃
據研究,獼猴桃是含葉黃素最豐富的食品,可以有效維護眼睛健康,防止眼疲勞。而且,獼猴桃還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 C ,可排除人體內不正常堆積的氧化物,避免眼部組織破壞。
3、蛋黃
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蛋黃的顏色越黃,對眼睛健康越有好處。
4、深綠色和黃橙色蔬菜
人體不能合成葉黃素,所需葉黃素只能從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或補品中攝取。深綠色、黃色、橙色的蔬菜,都含有葉黃素,其中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等的葉黃素含量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