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過枝花卉紋

過枝花卉紋

發布時間: 2022-03-05 06:18:49

花卉紋樣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傳統什麼,什麼,什麼等物體上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㈡ 花卉紋樣的變化手法有哪些

花卉分類方法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回有苔蘚和其栽培應用答方式也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裝飾室內及庭園冬季它們能在室外,近年來,花卉立體裝飾在現代城市的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城市綠化的主旋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花卉立體裝飾的概念、特點、常用花材和發展歷史。

㈢ 清乾隆粉彩開光花卉紋雙耳瓶怎樣鑒定

宋定窯 孩兒瓷枕故宮博物院藏國家一級文物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圖罐.2789億元
「錦香亭」圖罐 4917萬元 47160000港幣
雙葫蘆紋瓶 4998萬元 49982719.3元人民幣
明成化全球惟一的成化鬥彩孤品大鬥彩三秋杯
明喜靖彩釉大罐59.8萬美元
明萬曆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404萬港元
明成化青花獅子滾綉球紋碗碗781萬元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缸1045萬元
明宣德青花柬蓮紋板沿大盤308萬元
明宣德青花留白纏枝牡丹紋大罐418萬元
明成化青花菱龍紋高足碗418萬元
明洪武釉里紅如意雲形纏枝牡丹菊紋大碗385萬元
明宣德青花雙鳳穿牡丹紋小瓶913萬元
明宣德青花折枝枝牡丹棱口八方四足花盆41.73萬美元
明宣德釉里紅青花高足杯37.44萬美元
明永樂青花纏枝玫瑰花紋大碗44.5萬美元
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116.38萬美元
明永樂清花纏枝瓜紋小罐660萬元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11548港元
清乾隆粉彩百子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乾隆郎窯紅膽瓶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盉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花觚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六方瓶
清乾隆青花龍紋天球瓶
清乾隆青花壽山福海紋花口瓶
清乾隆青花雙耳扁瓶
清乾隆青花仙鶴紋帶托爵杯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紋花口瓶
清雍正鬥彩團花菊蝶紋蓋罐,通高10.4cm,口徑5cm,足徑5.4cm
清雍正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高6.6cm,口徑14.5cm,足徑6cm
清雍正粉彩鏤空團壽蓋盒通高13.2cm,口徑21.7cm,足徑12.9cm
清雍正粉彩團蝶紋碗,高6.8cm,口徑13.5cm,足徑4.7cm
清雍正黃地琺琅彩梅花紋碗,高6.2cm,口徑12cm,足徑4.6cm
清乾隆青花蝠果紋葫蘆瓶
清雍正粉彩葫蘆紋碗高5.8cm,口徑11.9cm,足徑4.6cm
清雍正粉彩梅花紋碗高5cm,口徑9.2cm,足徑3.8cm
清雍正胭脂紅地開光琺琅彩花鳥紋碗高4.5cm,口徑9.2cm,足徑3.6cm
清雍正粉彩雉雞牡丹紋盤高5cm,口徑35.5cm,足徑21.5cm
清雍正藍料彩山水圖碗,高5.5cm,口徑10cm,足徑3.9cm
清乾隆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徑11.9cm,足徑17.7cm
清順治五彩牡丹紋尊,高58cm,口徑19.5cm,底徑18cm
清雍正鬥彩纏枝花紋梅瓶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清雍正鬥彩如意耳蒜頭瓶高26cm,口徑5.2cm,足徑11.8cm
清雍正鬥彩團花紋罐,高17.2cm,口徑8.4cm,足徑7.8cm
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高27.5cm,口徑6.3cm,足徑8.6cm
清雍正粉彩人鹿紋梅瓶高16.6cm,口徑3.2cm,足徑6.1cm
清雍正秋葵綠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徑5.3cm,足徑11cm
清雍正五彩仕女紋罐,高34.1cm,口徑14.6cm,足徑15.3cm
清雍正粉彩花蝶紋瓶,高37.6cm,口徑4.1cm,足徑11.6cm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御制琺琅彩花石錦雞圖瓶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花石錦雞圖瓶(同上)
清乾隆御制黃釉青花躍龍捧壽紋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六方瓶(同上)
清乾隆胭脂紅地粉彩纏枝花卉紋尊
五彩加金花碟紋攢盤
清乾隆粉彩八吉祥蓋碗
清乾隆粉彩百壽紋表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卉紋大碗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鳥紋鳳耳瓶
清乾隆粉彩蕃蓮紋花觚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卉紋大碗
清乾隆粉彩福壽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果蝠紋葫蘆瓶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鳥燈籠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鳥燈籠瓶(同上)
清乾隆高士筆筒
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清乾隆爐均釉唇口瓶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紋賁巴壺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眾仙捧壽紋雙耳瓶
清乾隆窯變釉卷口六棱瓶
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清康熙,高4.9cm,口徑6.7cm,足徑2.6cm
清乾隆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清乾隆藍釉描金龍花口瓶
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5280萬元.
清乾隆粉彩瓜棱瓷鼻煙壺通高6cm,腹徑3.1cm
清乾隆琺琅彩山石花卉紋小瓶高9.1cm,口徑1.6cm,足徑2cm
清乾隆琺琅彩雙環瓶高14.1cm,口徑5.5cm,足徑6.4cm
清乾隆釉里紅三果紋梅瓶高29.6cm,口徑6.1cm,足徑11.2cm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高18cm,口徑2.6cm,足徑5.5cm
清康熙郎窯紅釉鳳尾尊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龍蘿卜尊高19.2cm,口徑3.3cm,足徑3.5cm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雙戟小瓶高8.9cm,口徑1.4cm,足徑1.6cm
清乾隆琺琅彩嬰戲紋雙連瓶通高21.4cm,口徑9—5.2cm,足徑10—6cm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山水詩句瓶高26cm,口徑12.1cm,足徑12.1cm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蓮紋雙連瓶高17.5cm,口徑6.8—4.8cm,
清道光紅彩繩紋狀元紅酒壇通高15cm,口徑4.8cm,底徑6cm
清乾隆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通高6.2cm,腹徑2.6cm
清康熙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1244萬港元
清乾隆茶葉末釉描金蝙蝠紋帶葫蘆瓶504.8萬港元
清乾隆粉彩九老圖燈籠瓶528萬元
清乾隆黃地綠彩八吉祥五蝠捧壽圖折沿盤460萬港元
清乾隆黃地粉彩福壽萬代圖葫蘆瓶40.3萬美元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龍鳳爭珠圖雙龍耳扃壺80.49萬美元
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花卉龍把多壺
這些都是國寶級的瓷器,還有一些國寶級的瓷器沒有統計到。

㈣ 平面構成發射構成作業.要求花卉紋樣.

用花卉圖片做水印。

㈤ 古代花紋的紋樣及名稱是什麼

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

艾虎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辟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卷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雲:『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寓意紋樣:

E端傳說中的一種神異之獸,日行一萬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話,知道遠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E1端」鈕,以角的不同,分單E2端,雙E3端與斜E4端三種。

卐紋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中都有出現。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均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稱為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寓意紋樣

㈥ 宋代絲綢紋樣中的花卉紋有哪些

宋代絲綢紋樣中的花卉紋有葵花、桃花、茶花、梨花、芙蓉、薔薇、菊花、月季、海棠、馬蘭、芍葯及如意牡丹、宜男百花、櫻桃、鐵梗襄荷、萬壽藤、雪花紋等。

㈦ 光緒年間粉彩福壽紋賞瓶特點

光緒年間,光緒粉彩的出現卻讓中國漸衰的陶瓷業出現了新的生機,多彩多姿的瓷器令人眼前一亮。尤為突出的是龍紋不斷的出現在瓷器當中,而且此時的龍紋一改往日的神聖,威嚴,它逐漸變得可愛,靈活,關於這一改變,大家有機會可以到博物館看看大清光緒年制海水龍紋碗瓷器上的紋飾。同時,在光緒粉彩製品當中,國外人們生活的場景也廣泛出現,這些「洋味」藝術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中增添了其他的一些樂趣。
光緒粉彩福壽紋賞瓶的特點
1、粉彩造型
在傳世的眾多光緒粉彩製品當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瓷器的造型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造型,這些生活用品的體型較小,應用范圍比較廣泛,例如賞瓶,荷葉蓋,帽筒,銅絲提梁壺。同時,也存在類如面盆,花盆這樣製作中規中矩,器體較大的瓷器。同時,光緒粉彩製品還有不少是仿前代的造型,例如康熙時代的棒槌瓶,筆筒,花斛,乾隆年間的九桃天球瓶粉彩,鹿頭尊等。
2、器物足牆多向里傾斜,足跟設計比較圓滑。在眾多的仿前代光緒粉彩製品中,由於胎體較為疏鬆,瓷器的二層台很少有平整的,要麼帶有旋痕,要麼旋削處不方正成圓角狀。即便是在民窯所產的粉彩製品,其足底也多不精細,存在圈足,玉璧底,異形足等足底。
3、紋飾多以吉祥,歌頌為主
眾多的光緒粉彩製品上的紋飾大多是採用了五福捧壽,喜上眉梢,雲蝠紋,龍鳳紋等能夠表現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的紋飾內容,對於繪畫技巧則太過於草率,不夠精細。
4、款識
光緒粉彩製品的款識多為六字楷書「大清光緒年制」,款識不加雙圈,字體緊湊工整,筆劃細小清秀。款識多為堂名,例如「儲秀宮制」「天海堂」「樂敬堂」「長春宮制」等。民窯粉彩的款識則包括了年號款,圖記款,吉語款,人名款等款識,樣式相對豐富。

㈧ 雍正時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點

雍正時期的瓷器(雍正瓷)的特點分別是:工藝精、造型古、色澤鮮艷、繪畫增加了當時裝束和戲裝、器物內壁與外壁或器蓋與器身的紋飾相連,渾然一體(過枝花卉/過枝紋)。

雍正瓷款識完全取法康熙瓷。多仿明成化瓷,並落成化款,還有仿明代於花內藏款之法,在外胭脂水內粉彩的杯底畫一桃形,桃內藏有「雍正年制」四字。

(8)過枝花卉紋擴展閱讀

雍正時期被認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鎮御窯廠督導瓷器生產,取得了很大成績。青釉燒制技術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鈞等名窯製品也非常成功。

出之於康熙時期的茶葉末、鐵銹花等鐵結晶釉,在此時達到極盛。稍後,唐英所作的《陶成紀事》中,結了景德鎮御窯廠的主要工藝,列出五十七條之多。

㈨ 這是古代的哪一種花卉紋飾

這個碗上的花紋是纏枝蓮紋,
也稱串枝蓮和穿枝蓮,
纏枝蓮是以蓮花為主體,
以蔓草纏繞而成的圖案。
纏枝蓮紋最初興起在宋代,
到了元、明、清這三代就非常盛行。

㈩ 雍正粉彩的特徵

【 雍正粉彩的特點 】

宣公話收藏
07月24日 ·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粉彩,又稱"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始創於清康熙晚期。

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紋飾和施彩風格濃厚、簡朴,製作工藝稍顯粗糙,可以看出仍處於萌芽和成長階段,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以金著色的胭脂紅替代五彩中的紅色彩料,並運用渲染法繪制而成,胭脂紅則多與玻璃白調和後使用,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平塗法繪制,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初創階段的特點明顯。

康熙官窯粉彩的傳世器物不多,目前僅知故宮博物院所藏幾件花卉紋盤和水丞等。
粉彩以嫻熟的康熙五彩技術為基礎,改單線平塗法為"渲染法",同時借鑒琺琅彩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將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與進口"洋彩"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粉潤柔和的效果,即紅彩變粉紅、綠彩變粉綠、黃彩變淺黃……

康熙五彩與明代相比,有了重大突破,發明了釉上藍彩以取代明朝所用之釉下青花,同時運用黑彩裝飾,形成了純粹以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釉上彩料搭配的彩瓷風格。

由於有了深色調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青花五彩佔主流地位的局面。

康熙五彩光艷照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燒成上。

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制而成,故而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

康熙五彩大都色彩鮮艷,光澤明亮,這說明康熙時燒造彩瓷的工藝已十分純熟。

此外,康熙五彩,圖案筆觸精緻細膩,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曆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

同時,其施彩效果較明代均勻,勾勒輪廓所用線條以焦墨為料,筆鋒勁挺有力,後改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

與琺琅彩相似,粉彩亦運用油料調色施彩,所繪圖案微微凸起,層次分明,極具立體效果。

由於比五彩烘燒溫度低,爐溫一般控制在700℃以上,色彩較五彩更為豐富,以淡雅柔麗為特色,感覺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軟彩"之稱。

雍正朝為粉彩裝飾的大發展時期,官窯器物呈色的柔麗明亮及彩料的精細多變與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紋飾圖案、彩繪技巧都達到了中國瓷史的巔峰。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對比康熙、雍正兩朝瓷器總結曰:

「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謂彩色甚濃,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

軟彩又名粉彩,謂彩色稍深,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清逸。」

雍正官窯器物,從造型圖案角度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題材沿襲中國傳統圖案,以花卉、山水、雀鳥、人物為主,花卉嬌艷富貴,雀鳥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靜儒雅;

造型以盤、碗類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筆筒等,品種豐富,紋飾精美,開創性的集詩、書、畫、印於一體。

這類器物的彩料一般為進口或根據進口彩料配方自煉而成。

其胎體輕盈細密,胎骨白潤如玉,釉面絲潤勻凈,色彩柔和清麗,紋樣精美典雅,裝飾手法變化多樣。

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還研製出黃地、珊瑚紅地、青釉地、胭脂紅地、黑地等色地粉彩,白地清新雅緻,色地濃麗華貴,兩者風格迥異。

另一類粉彩器受琺琅彩影響,除彩料外,紋樣也具有濃郁的西洋繪畫風格。

這類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礎上,借鑒西洋畫中對物體造型、結構、比例的准確表達,利用顏色的深淺和焦點透視表現圖案的凹凸立體感,筆觸細膩,色階豐富,以杯、盒、碗類製品居多。

雍正帝文化修養與審美情趣俱高,他在位的13年間,很少出宮巡訪,日常起居基本以皇宮為中心展開。

為使他的閑暇時間更富情趣,創造出款式多變、完美細膩的文玩器物,已成為他追求的生活享受。

粉彩始於康熙,盛於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個人興趣的推動,但關鍵因素還是景德鎮陶瓷的生產技術經康熙朝的探索沉澱後逐漸步入巔峰。

雍正時期白釉瓷的潔白度已相當高,這為典雅柔麗的雍正粉彩的製作提供了先決條件。

此外,另有一人為雍正粉彩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此人即為雍正、乾隆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協理官唐英。

他自雍正六年十月奉差江西,專職瓷務,花費大量時間與陶工們接觸交流,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研究傳統陶瓷文化,鑽研創新陶瓷品種。

他在任的二十八年間,秉持盡忠朝廷、鞠躬盡瘁的精神,事事親歷親為,苦心戮力,與工匠同食同息三年,終於掌握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從而創造出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真正將清瓷造藝術推至巔峰。

熱點內容
房屋插花 發布:2025-09-15 04:50:09 瀏覽:536
房柱子弄盆栽 發布:2025-09-15 04:44:47 瀏覽:761
國畫木蘭花 發布:2025-09-15 03:56:41 瀏覽:548
金桔和玫瑰花可以喝嗎 發布:2025-09-15 03:49:45 瀏覽:614
關於寫蘭花 發布:2025-09-15 03:49:37 瀏覽:218
七夕不打擾你 發布:2025-09-15 03:48:59 瀏覽:519
林心如七夕節 發布:2025-09-15 03:43:13 瀏覽:534
西方式插花的曲線型 發布:2025-09-15 03:41:52 瀏覽:589
和西蘭花很像的菜 發布:2025-09-15 03:40:16 瀏覽:469
花滿坊花藝 發布:2025-09-15 03:40:09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