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冊清代

花卉冊清代

發布時間: 2022-03-03 13:49:31

Ⅰ 古董清代銅官綠釉雙喜花卉罐值多少錢

價錢都是隨行就市,沒有正價的。喜歡的話就好好收藏,會增值的。

Ⅱ 清代繪畫的早期繪畫

鄭燮 《竹石圖》 竹子作為獨立的畫種出現很早。唐、五代純以濃墨畫竹,至北宋文同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蘇軾及後朝的趙孟頫、王紱等皆以此為宗,以寫實為主:竹竿較粗,竹葉較細,結構比例准確。至清代鄭燮為之一變,獨創「板橋竹」,造型削繁就簡。竹竿細挺有韌性,而葉肥如柳、桃葉,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虛心自強、勁直向上的品性,被賦予堅貞高潔的寓意。 《竹石圖》修竹數枝,秀石幾塊,形簡而意足,是板橋六十二歲的作品,『總觀全局,氣勢俊朗蕭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顧盼有情,石則拔地直聳,瘦硬秀拔,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題畫行款獨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濃淡靈巧有致地排列起來,使詩書畫和諧地融在一起,增強構圖的形式美,並通過題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創作動機。 「昔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無竹,則留然無色矣,余作竹作石固無取於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於竹,多於竹,又出於格外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漸老年兄屬,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橋鄭燮畫。」鈐「七品官耳」、「丙辰進士」印。
約自順治至康熙初年。這一時期,文人山水畫興盛,並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追求。承續明末董其昌衣缽的四王畫派,以摹古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視,居畫壇正統地位。活動於江南地區的一批明代遺民畫家,寄情山水,借畫抒懷,藝術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為代表。
四王畫派主要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 4人,有時亦加上吳歷、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家」。他們大都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為金科玉律,致力於摹古,推崇元四家,強調筆墨技法,追求蘊藉平和的意趣。由於「四王」社會地位顯赫,交遊廣、門生多,在士大夫中影響大,其藝術旨趣又受到統法者贊賞,因此,被視為畫壇正統派,影響所及,直至近現代。他們在以臨古為主的藝術實踐中積累了較深厚的筆墨功夫,在筆墨、構圖、氣韻、意境等方面,也總結了一些規律性的經驗,尤其是發展了干筆渴墨層層積染的技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然而,他們忽視師法自然,迴避現實生活,缺乏具體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單調、空洞,缺少生氣和新意,阻礙了他們取得更高成就。「四王」之中,王時敏、王鑒、王原祁更重筆墨,主要宗法黃公望。王原祁被稱為婁東派首領。王□尚能體察自然,並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較多樣,後世稱其為虞山派首領。四王畫派至清代中期,影響遍及朝野,宗婁東派的有黃鼎、唐岱、董邦達、方士庶、張宗蒼、錢維城等人。屬虞山派的有楊晉、李世倬、宋駿業、唐俊、蔡遠、顧□等人。此外,還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後四王」(王三錫、王廷周、王廷元、王鳴韶)等。
明末清初,聚集於江南地區的一批遺民畫家,呈現出與正統派相左的藝術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龔賢為首,包括樊圻、高岑、鄒□、吳宏、葉欣、謝蓀、胡□,他們遁跡山林,潔身自好,重視師法自然,主要描寫南京一帶風光,揭示山川之美,抒發真切感受,廣泛學習前人之長,以扎實的功力求突破成規,創立新意,風格雖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時,稱譽南京的還有陳卓、王概、柳□、張風等人。
「四僧」是指石濤、朱耷、石□、漸江 4人。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4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他們沖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標新立異,創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採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畫壇,也予後世以深遠的影響。其中石濤、朱耷成就最為顯著。石濤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鬱勃新奇,構圖大膽新穎,筆墨縱肆多變,格調昂揚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創造性的畫家。朱耷以花鳥畫著稱,繼承陳淳、徐渭傳統,發展了潑墨寫意畫法。作品往往緣物抒情,以象徵、寓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國亡家破之痛。筆墨洗練雄肆,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冷雋,達到了筆簡意賅的藝術境地。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影響重大。石□的山水從黃公望、王蒙變化而出,以真景為粉本,描繪重山復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筆禿毫層層皴染,厚重而不板滯,具有雄偉壯闊,蒼茫渾厚的氣勢。與石濤並稱「二石」、與程正揆(號青□道人)並稱「二□」。漸江的山水取法倪瓚,多繪名山大川,尤善寫黃山真景,構圖簡潔,丘壑奇倔,干筆渴墨勁峭整飭,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靜穆之致,真實地表現了名山之質。他與石濤、梅清有黃山派之稱,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合稱海陽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間,還有一些畫派、畫家各擅其能。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以極似求不似,風格清新淡雅,影響廣泛,被稱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畫結構精微,氣勢雄偉,為清代界畫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畫風,有袁氏畫派之稱。其他地方性流派還有羅牧的江西派、藍孟、藍深的武林派等。另外還有禹之鼎、王樹□、謝彬、上官周等人,善畫人物、肖像。周□、張穆善畫龍、馬,傅山、普荷、法若真、黃向堅等善畫山水,均負有時名。

Ⅲ 清代織花紋樣有哪些

依身份職抄業區別。

貢貨花樣有江山萬代、太平富貴、萬壽無疆、四季豐登子孫龍、大雲龍、朝水龍,如意連雲,雙鳳朝陽、八仙祝壽、壽山福海等。

時新花樣有團鶴、福壽三多、五子奪魁、歡天喜地、富貴白頭、大菊花、大山水、大河圖、大八寶、大八吉、花卉草蟲、羽毛鱗介等。

官服花樣有喜慶大來,掛印封侯,雨順風調、萬民安樂、百代流芳、喜相逢、仙鶴蟠桃等。

吏服花樣有窩蘭、三友會,秀麗美、萬里雲、金魚節等。

商服紋樣有四季純紅,利有餘慶,順風得雲,五福壽、百子圖等。

農服花樣有子孫福壽,六合同春、瓜瓞綿綿、水八仙等。

Ⅳ 清末篆刻名家

張辛(1811~1848)清代篆刻家.原名辛有,字受之,浙江海鹽人.張燕昌從子,張廷濟侄,嘗為廷濟刻印,極受稱賞.廷濟清儀閣中收藏金石艾字甚富,受之得窺珍秘,其藝日進.兼善刻竹,蒼勁渾朴,別有生趣.
吳咨(1813~1858)清代篆刻家.字聖俞,又字曬予,江蘇武進人.曾學於李兆洛,工篆,隸書.能晝花卉,魚鳥,得惲壽平神趣.尤精篆刻,所見金石文字,秦漢碑版極多,故所作多字印與筆晝繁復之字,處理妥貼舒暢.曾寄居江陰陳式金家,為其刻印頗多.著有《續三十五舉》及《適園印存》二卷,《適園印印》四卷.
陳介祺(1813~1884)清代篆刻家,鑒別家.字壽卿,號簠齋,別號海濱病叟,山東濰縣(今濰坊)人.富收藏,精鑒別.工書法,以顏真卿筆意出入鍾鼎文字,自成一家.生平好占文字,與吳式芬,潘祖蔭,吳雲,吳大澄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鍾,名其齋曰「十鍾山房」.又以三代璽及秦漢印萬餘方,輯成《十鍾山房印舉》.
胡震(1817~1862)清代篆刻家.字伯恐,不恐,號鼻山,別號胡鼻山人,富春山人,富春大嶺長,浙江富陽人.對篆,隸之學,造詣均深,尤工隸書.所作有亂頭粗服,天真自然之致.與錢松往還甚密.同治元年(1862)卒於滬上.
錢松(1818~1860)清代篆刻家.字叔蓋,號耐青,鐵廬,別號末道士,西郭外史,雲居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流寓上海.善書法,能山水,花卉.精鑒別,工篆刻,為西冷八家之一.曾摹漢印二千方,所刻雄渾淳樸,在浙派中別具面目.著有《未虛室印譜》,《鐵廬印譜》.傳世晝跡有咸豐七年(1857)作《梅竹圖》軸,圖錄於《名人梅花集》;八年作《仿黃子久山水圖》軸,圖錄於《金石家書晝集》;同年又作《仿白玉蟾梅花圖》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欣賞
江尊(1818~1908)清代篆刻家.字尊生,號西谷,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晚寓吳中.工篆刻,為趙之琛弟子,傳乃師衣缽.戴熙,黃谷原為其作《西谷圖》卷,均名流題詠.
孫三錫清代篆刻家.字桂山,又字桂珊,子寵,號懷叔,別號碧壺生,華南逸史,浙江平湖人;一說晚徙海鹽;平湖,海鹽,明清時均屬嘉興府.官陝西蟄厔縣丞.工書法,學孫過庭.善刻竹;篆刻師陳鴻壽,渾朴遒勁,頗有韻致.善晝花鳥,為江介門生,亦清麗絕俗.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詵郭,號井疊,又號袖海,別號金疊山民,似魚室主,餘糧生,浙江上虞人.善篆,隸,常用《吳紀功碑》體勢入印,在吳熙載,趙之謙外,能另闢面目.刻款運刀熟練,不加修飾,有生辣遒勁之致.著有《金疊山民印存》二卷.作品欣賞
趙之謙(1829~1884)清末篆刻家,書晝家.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偽叔,號悲盦,憨寮,無悶,鐵三,梅盦,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文宗咸豐九年(1859)舉人.歷官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等知縣.博古通今,與文人周白山(字雙庚,號四雪,餘姚人)相友善.精篆刻,初學浙,院二派,後突破秦漢璽印規范,吸取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章法講究,吉勁渾厚,閑靜遒麗,別創新格,印側刻晝像,亦屬首創.書法初學顏真卿,兼習南北二派,一度去揚州鬻字,未得時賞,折回後苦心精思,悟徹書畫合一之旨,求筆訣於古今人書,得包世臣,張琦的論著,而知鉤捺拒送,萬毫齊力之法,遂專力於篆隸八分,參以六朝造像,隸書師法鄧石如,以魏碑筆勢寫行書,日臻神妙,創立自己面目.擅晝花卉蔬果,筆墨酣暢,水墨交融,設色濃艷,有寬博淳厚之趣,揉合徐渭,原濟,李鱔諸家而抒出已意,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傳世作品有《秋葵芭蕉圖》軸,《菊花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綉球圖》軸,《山茶梅石圖》軸,藏遼寧省博物館.著有《二金蝶堂印譜》,《補環字訪碑錄》,《六朝別字記》等.曾總纂《江西通志》.1935牢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趙偽叔花卉冊》影印本.作品欣賞
王石經(1833~1918)清代篆刻家.字西泉,一字君都,別署甄古齋主,山東濰縣人.與同里陳介祺交善,得窺其所藏三代器物,璽印,陶,瓦等,因對三代,秦漢文字,極有研究.所作篆法運刀,能合古制.刻古璽,有三代鼎彝末經剔刷的款識之生辣感.治漢印,規炬准繩,寧靜平穩,頗有清氣,惜呈疲軟.著有《甄古齋印譜》(又名《西泉印存》).。
胡钁(1840~1910)清代篆刻家.字匊鄰,號老匊,匊,一作菊,別號晚翠亭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卒於宣統二年,享年七十一歲.工詩,善書,精刻印刻竹.得力於漢玉印,鑿印詔版.所作白,匠心獨運能於疏落中見緊湊,得自然之趣.曾摹刻宋拓《聖教序》,《麻姑仙壇記》及《醴泉銘》不失神韻.刻竹木一如刻石,不以平底光潔取勝,而著眼傳神,故亦以刻竹家著名.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儲》

Ⅳ 中國古代花卉著作問題

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的《芍葯譜》、王觀的《揚州芍葯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描述了中國81種南方熱帶、亞熱帶植物,如茉莉、睡蓮、菖蒲、扶桑、紫荊等的產地、形態、花期等。把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及植物對環境的要求以及花香、色素、滋味等作為分類依據。代表了中國古代植物分類的水平。
東晉戴凱之的《竹譜》是中國第一部園林植物專著,記載了70多種竹子。出現了栽培菊。
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了園林植物的一些栽培原理和技術,如嫁接的原理、方法、砧木、接穗選擇;催芽技術中浸種和荷花的種皮刻傷等。
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記述了植物的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清代的綜合著作陳淏子的《花鏡》記述了繁殖法和栽培法,有插話和盆景等內容,是世界公認的歷史專著中最可貴的花卉書。
清代汪灝的《廣群芳譜》,有花卉產地、形狀、品種、栽培以及有關的詩詞歌賦等。

Ⅵ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畫法

明清時期,文人畫占據繪畫主流,文人繪畫時強調畫家的主觀創造,個體意識較濃,喜歡以物喻人,以物詠志,因此對瓷器繪畫有巨大影響。作為一種圖案,瓷器繪畫中既有純粹裝飾意味的植物紋樣,也有借鑒文人畫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紋樣,如松竹梅、梅蘭竹菊等等。

歲寒三友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備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畫鍾愛的題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紋盤口瓶


② 清羅天池松樹竹石圖軸

松,為常綠喬木,百木之長,經冬而不凋,多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紋碗


② 清趙焞夫 竹石圖軸

竹,多年生常綠植物,清高而有節,性堅韌,寧折不屈,開懷大度。


梅,為落葉喬木,花朵早春先葉開放,耐寒開花。

這三種植物組成的歲寒三友圖常被用於文人畫中象徵君子的高鳳亮節。明代瓷繪上松竹梅常與洞石欄桿構成庭園景緻,清代瓷繪松竹梅紋比較喜歡刻意追求寫實效果。

四君子

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極喜愛的植物,明清兩代瓷器當中也大量繪制該主題。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經提到。



蘭花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居幽處而香氣素淡,象徵著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為世外隱士。菊花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徵,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徵。

植物紋的流行跟社會主流風氣關系很大。明代是我國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植物的題材非常豐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紋樣也非常廣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幾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潔白細膩,使得瓷器上的紋飾襯托的更加精緻與生動,達到了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極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清代是我國瓷器植物紋表現裝飾的黃金時代。

結語

明清瓷器是我國瓷器裝飾藝術的兩大高峰,我們在欣賞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時候,既要注意整個瓷器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也要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藝術的深刻內涵。

Ⅶ 清代煙民冊是什麼

清政府為了禁絕煙毒,對吸食鴉片的煙民進行登記造冊,以便定期查核,勒令限期戒煙。清朝的禁毒措施還有總理禁煙事務大臣遵擬查驗章程、戒煙人數清冊、吸煙人數清單等,可惜由於政府腐敗,吏治混亂,許多大臣官員本身都是煙民,多數地方的禁毒都流於形式。。。

Ⅷ 清代絹本繪畫特點

構圖
從構圖形式上來說,畫家巧妙的以四分之三的角度來取影,背景的縱深與框架很默契的襯託了女子體態的柔美和婀娜,與背景很微妙的聯繫到了一起,使觀者在畫面線條的指引下忽略了主角,而是直接進入了整個立體空間的氛圍,其裝飾意味很強,非常富有帶入感。 [4]
在構圖上,《胤禛美人圖》與前代美人畫的一個突出不同,在於它們廣泛使用了「線畫法」,即中國人所說的西方的焦點透視法。以《胤禛美人圖》中的一幅為例,畫中美人手持梅花冰裂紋團扇,端坐干梧桐樹下品試新茶,身後敞開的月亮門似作邀請,引導觀者朝門內看去,一件黑漆描金書架露出一角,一條小路順著精緻的紅色欄桿向後延伸,進一步引導觀者的視線穿過庭院。顯然畫面中截取的是觀者眼前所見的景物。 [3]
形象
「美人」一詞多指理想化的、虛構的美貌女子,她們是文學、繪畫等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胤禛美人圖》正是此類畫作中的一員,雖是宮廷繪畫,卻並非通常意義上千人一面、呆板僵硬的院體。畫中的十二美人,端莊嫻靜,儀態不凡,體態嬌弱,面目秀美,雲鬢、柳眉、鳳眼、櫻唇,特別是那從衣袖中露出的纖纖玉手,膚若凝脂,指若青蔥,指甲晶瑩而圓潤,人們常說看美人要先看手,繪畫者必是深諳其道。畫中美人不論是「斜倚榻上,把玩玉環,目視窗外喜鵲不覺入神」,或是「臨窗而坐,輕掀帷帳,觀雪賞梅」,抑或「持半展書頁,沉吟瞬間」,都宛如《紅樓夢》中形容林黛玉的那樣「行動如弱柳扶風」,秀麗而纖弱,有一種引人憐愛的美感。 [3]
《胤禛美人圖》還以逼真寫實的手法精細入微地描繪了美人閨閣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她們精美的服飾、錦綉的花紋、考究的傢具到華美的布慢窗棍、精緻的書冊文玩、靈動的花鳥植物等,頗具南宋畫院格調。細膩、嚴謹的繪畫手法在這里提升為一種華貴的皇家風范,雖不及唐五代人物畫的雍容大氣,卻展現其獨特的情調,形成一種安詳、嫻雅的氛圍,可以說「十二美人圖」代表了較為典型的清代宮廷仕女畫的風貌。 [3]
風格
在繪畫風格上,《十二美人圖》延續了清王朝的宮廷畫風,關於美人的眼睛,眉毛的畫法,還有發式的種類,都已經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形式。並無太多的創新與發展,這便是雍正所「存」的精華,在他心中,美人就是固定的一種模樣,這也側面反映出他傳統封建的帝王思想。 [4]
詩句
畫中屏風上的絕句,書卷上的詩詞,半遮半掩,完美的融進了整個書香氛圍中,貌似是無心的顯露,其實是畫家有已而為之,經考證,這些詩詞絕句全是胤禛所題,一部分收錄在胤禛《文集》卷二十六《美人展示圖》中。將自己的作品作為背景,飾物呈現出來,既不會鋒芒畢露,更會將此系列作品耐人尋味,更富有深意。 [4]
手法
美人處於畫面的前景,但她身後的這個令人產生幻想的空間,正不斷誘使觀者透過層層遮蔽,窺探其中奧秘。「線畫法」主要用於對畫面的建築或室內空間的表現,這種對西洋畫法的借用,不僅是繪畫技術上的進步,更為傳統的中國繪畫增加了新的空間表現手法,為人們開拓出新的視覺感受。如此看來,「十二美人圖」不僅為觀者展現了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還包含著中國畫家對西方繪畫透視的初步理解。 [3]
設色
在設色上,「十二美人圖」亦借鑒了西洋繪畫色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畫面和造型的真實感。正如清代松年所言:「分出陰陽,立見凹凸。」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明暗凹凸」之法亦融合了中國繪畫自身的審美傳統,摒棄了中國人不喜愛的臉部陰影的表現,在表現美人的面部和五官時,使用顏色的濃淡分出明暗凹凸效果,使之顯得柔和而秀潤,畫面依然充滿著傳統中國畫的審美特色。 [3]
後世影響編輯
衍生作品
2014年12月,故宮博物館推出了以《胤禛美人圖》為原型的動畫—「雍正的女神們動起來啦」。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本來「嫻靜如嬌花照水」美人在動起來之後,並沒有減弱之前的氣質,相反,動起來的美人們或觀鏡、或賞雪、或觀蝶、或女紅,更加生動逼真地展現了古代宮廷貴婦的高貴典雅的生活。 [5]
歷史傳承編輯
《胤禛美人圖》原是裝飾在圍屏之上的一組絹畫,最早被放置於清初圓明園的深柳讀書堂。雍正十年(1732),皇帝忽然下令,將「十二美人圖」從圍屏上拆下,重新裝裱,之後該組畫輾轉至紫禁城的延禧宮,自此藏於深宮,也因此躲過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20世紀50年代,該組圖在故宮庫房中被發現,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Ⅸ 中國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歐陽修的《
洛陽牡丹
記》、周師厚《
洛陽牡丹
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專的《
芍葯
譜》、王觀的屬《揚州
芍葯
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
栽培方法
。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Ⅹ 清代文字花卉錫茶葉罐拍賣多少錢

清代文字花卉錫茶葉罐拍賣多少錢我說這個拍賣我認為大約是三萬元左右可能就能拍賣這么多了吧

熱點內容
花卉本地物流 發布:2025-09-14 15:01:13 瀏覽:929
玫瑰橘子皮 發布:2025-09-14 14:52:52 瀏覽:911
七夕詩小學 發布:2025-09-14 14:37:09 瀏覽:537
女人紋玫瑰花有忌悔沒 發布:2025-09-14 14:16:55 瀏覽:575
櫻花任務是百合嗎 發布:2025-09-14 14:07:00 瀏覽:728
荷花薔薇招財 發布:2025-09-14 14:05:21 瀏覽:97
關於玫瑰的微信昵稱 發布:2025-09-14 14:04:24 瀏覽:589
策藏百合 發布:2025-09-14 13:49:37 瀏覽:75
澳門花藝設計 發布:2025-09-14 13:49:06 瀏覽:717
七夕針穿紅線 發布:2025-09-14 13:43:43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