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花卉的栽培與管理
Ⅰ 露地花卉栽培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卉露地栽培應用的方式最主要還是有當地的地理條件決定的。
所謂因地制宜就內是這么來的容。
一.平畦栽培:不起壟,苗木種植與地面相平一般要求栽培花卉對干濕要求不是很高。
二.壟式栽培:利用土壤整地起壟,做畦栽培花卉,畦的走向根據地塊和設施走向,為使植株受光均勻,一般採用南北走向。
三.低畦栽培:種植畦低於周圍土梗,這是北方傳統的栽培方式。優點是澆水方便,容易澆透,土埂佔用土地面積小,土地利用率高。
四.高畦栽培:取周圍的土做畦,畦面高於地面,適用於南方露地栽培,排水方便。
五.槽式栽培:用混凝土、紅磚、或用混凝土板立砌成高40~50cm的栽培槽,與土壤隔離,槽中填入營養土。土壤少,根系伸展范圍小,土壤通氣、保水和肥力要求更高。一般結合使用滴灌。
Ⅱ 花卉露地栽培應用的方式有哪些
(一)作花壇
把花期相同的多種花卉或不同顏色的同種花卉根據其圖紙要求種植在一定輪廓的范圍內的培植方法。它是公園、廣場、街道綠地、工廠、機關、學校等綠化布置中的重點。以一二年生草花為主,可搭配一些宿根花卉。
(二)作花境
用多種花卉以自然式風格交錯混合配置在草坪、道路、建築物前,形成自然景觀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花境植物的選擇,以宿根花卉為主,適當應用一些一二年生花卉、球根或觀葉花卉
(三)作切花
選擇花朵美麗、色彩鮮艷、花梗較硬而長的草本、木本花卉,或有觀賞價值的枝葉、果實、連同花梗、葉柄、果實一並剪取下來作為瓶插、盆插等室內布置。常用的切花種類有觀花類,如;月季、牡丹、海棠、香石竹、菊花等。觀葉類,如;蕨類、萬年青、蘇鐵等。觀果類,如;南天竹、冬珊瑚、金銀茄、五色椒等。
Ⅲ 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哪些基本技術
1.土壤選擇、改良
2.整地作畦
3.移栽定植
4.灌溉排水
5.施肥
6.中耕除草
7.整形修剪
8.防寒降溫
Ⅳ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措施
你好,1、播種
①選用發育充實, 粒大飽滿, 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種子。
②深翻苗床,耙平畦面,澆透水,待水完全滲下後播種。
③播種後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再覆蓋浸濕的稻草或葦簾,以保持苗床墒面濕度。
④幼苗出土前,若畦面乾燥,可向葦簾上噴水,不可畦澆,以免沖散種子,影響出苗。
⑤待到子葉出土時,及時揭去苗床覆蓋物。
2、間苗
①掌握在子葉發出後進行間苗。
②出苗後將過密苗疏除拔掉,擴大幼苗間距,使空氣流通,光照充足,防止病蟲害發生。
3、移植
①花苗移植,要在苗床土壤不特別乾燥時進行,若苗床過干應先噴水,以防起苗時傷根。
②裸根移植的幼苗,起苗時將土壤成塊掘起,然後將根群從土塊中松動拉出,不要硬拉以免損傷根系。
③帶土移栽的幼苗,先用手鏟鏟開苗周圍的土壤,再從底部一鏟將苗鏟起,勿使土團碎開。
④無論帶土或裸根起苗,都應迅速移栽,防止根系失水,影響成活。
⑤幼苗移植應選無風陰天,在降雨前後移植成活率更高。
⑥花苗定植就是將起出的幼苗按一定的株行距種植在大田或花壇中,栽植時要使植株根系自然,不能彎曲,種植不宜過深,否則不易發棵,影響生長和發育。
4、整形
①摘心: 摘除枝梢頂芽稱為摘心, 它能抑制枝條生長, 促使植株矮化, 延長花期。草本花卉一般摘心1~3次,有的需摘7~8次;適於摘心的花卉如百日草、一串紅、翠菊、萬壽菊、大麗花等。
②除芽:剝蕾除芽即除去過多的腋芽,限制枝條的花蕾數,提高開花品質;剝蕾通常是摘除側蕾,保留頂蕾或除去早發生的花蕾如菊花。
③立支柱:有的花卉易倒伏,應及時設立柱,用細繩綁扎;例為大麗花、菊花等立支架最好在澆水前或中午前後進行。
5、俢剪
①重剪:天竺葵、扶桑等開花1~2年後,生長勢減弱,可在側枝基部保留2~3芽重剪,給足水分,使其重發新枝。
②中剪:常用於疏除徒長枝、病蟲枝及畸形枝。
③輕剪:常用於疏除多餘側枝和生長不整齊的枝條,以調整花卉株形,在花壇、花叢的主體種植材料多行輕剪。
6、追肥
①花卉常用腐熟人糞尿、餅肥和液肥,亦可施用尿素、過磷酸鈣等水溶肥,但使用濃度要求低,一般為1﹪~3﹪。
②花卉施肥原則是薄肥勤施,肥量隨植株大小及土壤干濕不同而異,小苗更要注意;有機肥須充分腐熟才能施用。
③花卉施肥掌握人糞尿要稀釋5~10倍,餅肥則要稀釋100倍以上即餅肥和10倍水漚制,使其充分發酵,使用時再稀釋10倍。
④花卉施肥後第二天清晨須澆水1次,稱為「還水」, 防止爛根。
⑤地栽花卉可追肥5~6次,以芽前、芽後、花前、花後及結果前後最好;建議使用海餐沃粉劑磷酸二氫鉀,促進花芽分化。現蕾時最忌施肥,否則會引起落花。
⑥有病的花卉植株不宜施肥,要先殺滅後再施薄肥,使之恢復生長。
Ⅳ 露地花卉栽培技術環節開花調節的途徑有哪些
主要有
品種選擇
溫度處理
光照處理
修剪處理
葯劑處理
栽培措施處理
Ⅵ 如何栽培管理露地花卉
如何栽培管理露地花卉
露地栽培花卉具有投入少、設備簡單、生產程序簡便等優點,是花卉栽培中常用的生產方式。
1
土壤管理
不同的花卉對土壤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適用於大部分的花卉種類。有些花卉對土壤要求不高,而有些花卉必須對土壤進行改良才能正常生長。通常我們將土壤分為沙土類、壤土類、黏土類三種。不同土壤種類的疏鬆程度、顆粒大小都不一樣。
土壤的性質與花卉栽培也是緊密相連的:
土壤結構影響著土壤熱、水、氣、肥的狀況,最理想的土壤結構是團粒結構,團粒結構越多的土壤,通氣、持水、保溫、保肥的能力也就越強。
土壤通氣性與土壤水分決定著根系的生長狀況,通氣差且水分多的土壤,容易引起花卉根系的窒息死亡,導致花卉壞死。
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同。如多數花卉喜中性或微酸性土,適宜的pH值在5.5~6.8之間。而特別喜酸的花卉如杜鵑花、山茶花、蘭花、八仙花等,要求pH要在4.5~5.5之間。三色堇pH在5.8~6.2,大於6.5會導致根系發黑。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花卉品種去調節pH值。土壤過鹼可以澆灌硫酸亞鐵等水溶液,土壤過酸則可以使用生石灰中和酸度。
如果土壤本身性質不好,我們可以通過施有機水溶肥來改良,推薦使用英聯加一的季季高或根滿壯魚油型:含有有機營養、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高效助劑等,可以有效調節土壤的團粒結構,改良土壤的微生態環境,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2
水分管理
花卉種類不同,需水量也不同。一般來說宿根花卉根系強大,可深入地下,因此需水量少。一、二年生花卉多數容易乾旱,灌溉次數比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多。
同一花卉不同時期的需水量也是不同的,種子發芽時需要較多的水分,幼苗期必須經常保持濕潤,生長時期需要足夠的水分維持生長。開花結果時,水分要適當控制,防止枝葉徒長,影響開花。
3
施肥管理
花卉所必須的元素有十六種,其中碳素取自空氣,氧氫來自水分,氮在空氣中含量雖高,卻無法被植物所利用,土壤的可利用的氮素也比較少。所以我們要通過施肥去補充空氣、水分所不能獲取的必須營養元素。
不同品種的花卉對養分的要求不同,同一種花卉不同時期對不同元素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
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花卉品種以及它們所處的生長時期,按需求去施肥。
Ⅶ 花卉露地栽培應用的方式有哪些
一.平畦栽培:不起壟,苗木種植與地面相平一般要求栽培花卉對干濕要求不是很高。
二.壟式栽培:利用土壤整地起壟,做畦栽培花卉,畦的走向根據地塊和設施走向,為使植株受光均勻,一般採用南北走向。
三.低畦栽培:種植畦低於周圍土梗,這是北方傳統的栽培方式。優點是澆水方便,容易澆透,土埂佔用土地面積小,土地利用率高。
四.高畦栽培:取周圍的土做畦,畦面高於地面,適用於南方露地栽培,排水方便。
五.槽式栽培:用混凝土、紅磚、或用混凝土板立砌成高40~50cm的栽培槽,與土壤隔離,槽中填入營養土。土壤少,根系伸展范圍小,土壤通氣、保水和肥力要求更高。一般結合使用滴灌。
Ⅷ 露地花卉與溫室花卉在栽培管理方面的區別
本質上沒有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溫室不受雨天的影響,可以按正常施肥,而且量小、流失少;水分管理上也較好,不受澇;光照管理也比較好,尤其對不受強光直射的植物。溫室的缺點在於:通風狀況極差,一般都要加風扇;溫度控制也差,搭遮陽網也不能控制,有用水來降溫的。另外有種說法是可以防病蟲害,實際上病害差不多,只有說好控制一些,因為畢竟范圍小了,不容易傳染;蟲害應該好一些,沒有蟲源。一般品種的花卉(本地或本地化的品種)完全沒有必要用溫室,有可能反而長不好。
多嘴了,本地或本地化的品種指在自然條件下能夠在本地生長,不用任何保護措施。
Ⅸ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的十大措施
整地作畦、間苗、移植、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整形修剪、防寒越冬、病蟲害防治、輪作
Ⅹ 露地花卉栽培過程中主要技術環節
主要技術環節包括:育苗、分苗、移栽定植,苗期管理、花期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