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乳花卉鏡
1. 古代銅鏡 海獸葡萄鏡 值多少錢
海獸葡萄紋鏡,唐,面徑11.9cm。(現藏故宮博物院)
作者:張小飛 積跬步齋 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有四千多年,先後經歷了五個時期:早期(以齊家文化、商周銅鏡為代表),流行期(以春秋戰國銅鏡為代表),鼎盛期(以漢代銅鏡為代表),中衰期(以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為代表),繁榮期(以隋唐銅鏡為代表),衰落期(以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為代表)。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最最輝煌的時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它擺脫了漢式鏡的拘謹板滯,側重於自由寫實,其圖紋從漢代銅鏡的繁雜、拘謹、呆板,變得簡練、流暢和清新,製作工藝也極為精細。既有藝術的魅力,又有與現實生活的和諧統一。飛禽走獸、植物花卉紋飾是這個時期銅鏡裝飾的主要題材。海獸葡萄鏡是唐代銅鏡最引人注目的鏡類,它的紋飾圖案充滿了神秘色彩,被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為「多謎之鏡」 。
海獸葡萄鏡在宋代《宣和博古圖》中又稱海馬葡萄鏡,《嚴窟藏鏡》中又叫禽獸葡葡鏡,還有人把它叫瑞獸葡萄鏡,名稱繁多,不一而足。更多的人還是稱其海獸葡萄鏡,這些稱呼的共性是「葡萄」都在後面。典型的海獸葡萄鏡的形制以高突棱為界分內外兩區。內區為主紋飾區,以高浮雕工藝塑制大伏獸鈕,配置數目不等的海獸(狻猊),圍獸鈕而布局,或匍匐,或卧下,或跳躍,或嬉戲,地張均飾葡萄藤蔓紋。外區多為禽鳥、瑞獸穿繞葡萄藤蔓花枝圖案。隨著銅鏡出土資料的日益豐富,各種紋飾類型的海獸葡萄鏡陸續被發現,異彩紛呈,大大豐富了唐代海獸葡萄鏡的文化內涵。
海獸葡萄鏡的仿製自宋代開始,明清仿製的也時有發現。但由於仿古鏡在銅合金的配料比例上不同,因此銅鏡外表的色澤也各有差異。唐鏡呈銀白色且閃亮,宋鏡黃中發紅,明鏡黃中發白,清鏡為黃銅色。宋金信鏡銅質粗糙,紋飾模糊,線條粗放,顯得板滯,明清仿鏡紋飾遠不如唐精緻,也不如宋鏡。
1495萬成交 海獸葡萄古銅鏡
908.5萬成交 四乳神獸古銅鏡
897萬成交 「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
605萬成交 戰國 喜鵲猴子古銅鏡
2. 請問古代銅鏡值錢嗎
要看是什麼年代,銅鏡的完整程度。什麼樣式的銅器是什麼年代鑄的。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銅鏡的「銅」與「同」諧音,「鞋」與「偕」諧音,合為「同偕到老」,寓意恩愛夫妻白頭到老。從「同偕到老」一詞不難看出:古代恩愛夫妻把精美銅鏡的完整與不朽視為忠貞不渝的愛情,並作為愛情信物使用到老。整面銅鏡直置墓地,寓意白頭到老,世代相傳的墓葬做法也就隨之成為一種墓葬習俗。現代墓葬時,仍要為死者佩穿一雙很講究的鞋子,這就充分的印證了這一習俗。隨著戰亂以及青銅工藝的失傳、科技的發展以及其他飾鏡取代銅鏡,墓葬習俗也隨之而減,而今的墓葬中沒有鏡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與此同時,人們也很少提及「同偕到老」一詞。
從「破鏡重圓」到「同偕到老」,都印證了古代恩愛夫妻以銅鏡作為愛情信物,白頭到老的事實。由於戰亂等原因而分離的恩愛夫妻,多以鏡為證,以求重逢時破境重緣。
銅質的鑒別較簡便,翻看銅器的是底,若出黃銅質地,則是偽品;足底若已偽制了銅色,用熱鹼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來面目。除要記清楚銅器的器式、名稱外,還要了解什麼年代鑄什麼銅器、什麼樣式的銅器是什麼年代鑄的。例如鈁,鈁是方形,盛器,是國末期出現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銹色制,為偽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蓋、短的鼎則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3. 拍攝花卉用什麼鏡頭
1、用微距復鏡頭(如百微)或者長焦鏡頭制拍攝特寫,可以拍到單體花卉的細節 ,不過這樣的拍攝比較單調。
2、使用廣角大光圈鏡頭拍攝,一方面廣角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都比較短可以近攝,另一方面由於視角比較廣可以帶入背景,依靠大光圈的淺景深可以拍攝花卉間的錯落層次,很有氛圍感。
4. 常用花鏡植物有哪些
什麼是花鏡
花境外輪廓多較規整,通常沿某一方向作直線或曲折演進,而其內部花卉的配置成叢或成片,自由變化,多為宿根、球根花卉,亦可配置點綴花灌木、山石、器物等。
植床有圍邊材料,並高於周圍地面。 花境中的花卉植物色彩豐富,形態優美,花期或觀賞期一般較長,不需經常更換,管理經濟方便,能較長時間保持其群體自然景觀;具有較好的群落穩定性,同時具有季相變化。
花境也是現代園林環境綠化美化和生態造景發展的重要內容,廣泛應用於建築基礎環境、坡地、道邊、水畔、綠地邊界等庭園環境造景。
學名:Pennisetumalopecuroides cv.『Little Bunny』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叢生。株高50-70cm厘米,冠幅40~50厘米。葉片綠色。穗狀圓錐花序,最佳觀賞期在7~10月。
生長習性:喜光,耐濕,耐貧瘠、耐乾旱。
園林應用:主要作為園林景觀中的點綴植物,可單株種植,片植或盆栽觀賞效果理想。
9、金紅羽狼尾草
學名:Pennisetumalopecuroides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叢生。株高70-80cm厘米,冠幅40~50厘米。葉片綠色。
穗狀花序,最佳觀賞期在7~10月。
生長習性:喜光,耐濕,耐貧瘠、耐乾旱。
園林應用:可叢植、列植,是岩石園的理想材料。
10、細葉芒
學名:Miscanthussinensis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0.8-1.5米,頂生圓錐花序,花期7~10月,花色由最初的粉紅色漸變為紅色,秋季轉為銀白色。
生長習性:喜光,耐半陰,耐寒,耐旱,也耐澇,全日照至輕度蔭蔽條件下生長良好,適應性強,不擇土壤。
園林應用:園林景觀中的點綴植物,可單株種植,片植或盆栽觀賞效果理想。可用於花壇、花境、岩石園,可做假山、湖邊的背景材料。
11、細葉畫眉草
學名:Eragrostis pilosa
形態特徵:多年生,疏叢型。株高約30-60cm年生草本。最佳觀賞期:周年觀賞;花期:6-10月。
生長習性:喜光,抗乾旱,適應性強,對氣候和土壤要求均不嚴。但要求排水良好,在肥活的砂壤土上生長最好。
園林應用:優良飼料,可作保土固坡植物。可孤植,或用於花帶、花鏡配置。
12、矮蒲葦
學名:Cortaderiaselloana『Pumila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120cm,葉聚生於基部,長而狹,邊有細齒,圓錐花序大,羽毛狀,銀白色。
生長習性:喜光,耐寒,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國外著名的觀賞草。
園林應用:庭院栽培壯觀而雅緻,或植於岸邊入秋賞其銀白色羽狀穗的圓錐花序。也可用作乾花,或花境觀賞草專類園內使用,具有優良的生態適應性和觀賞價值。
13、花葉蒲葦
學名:Cortaderia selloana 『Evergold』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120-170cm,葉聚生於基部,葉片綠色帶白色條紋,長而狹,邊有細齒,圓錐花序大,羽毛狀,銀白色。
生長習性:喜光,耐寒,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國外著名的觀賞草。
園林應用:庭院栽培壯觀而雅緻,或植於岸邊入秋賞其銀白色羽狀穗的圓錐花序。也可用作乾花,或花境觀賞草專類園內使用,具有優良的生態適應性和觀賞價值。
14、藍冰麥
學名: Leymusarenarius 『Blue Dun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葉天藍色,株高50cm;
花期8月到來年2月,穗狀花序,開棕色花。雄蕊是黃色的,是觀賞草中觀葉的好品種。
生長習性:全日照,喜偏旱或者土壤狀態中等,中等維護程度,葉子多彩,秋天色彩最麗,冬趣,吸引鳥類。
園林應用:花境觀賞草專類園內使用,具有優良的生態適應性和觀賞價值。
5. 四月里開什麼花
四月里開的花有丁香花、桃花、梨花、百合花、水仙、 山茶、紫玉蘭、迎春、君子蘭、海棠、牡丹、海棠、杜鵑、櫻花、玫瑰、迎春花、紫荊、白玉蘭、仙客來、蝴蝶蘭、鬱金香、風信子、瓜葉菊、虞美人 、金盞菊。
(5)四乳花卉鏡擴展閱讀:
丁香花小如丁,數不清的小花匯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遠遠望去,花如雲,花如海,花如霞。花香襲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氣最為濃釅了。倘若你漫步街頭,往往是還沒有看見花,香氣已先沖入鼻中。
6. 鏡子的歷史
鏡子的歷史
每當我們每天使用玻璃鏡子時,您是否會想到祖先使用的是什麼鏡子呢!現在的玻璃鏡子是從明清年代才有的,在這之前祖先是用一銅盆(古稱「鑒」)盛水照容,後來才有了銅鏡和鐵鏡,鐵鏡是難以長期流傳的,古銅鏡是用銅、錫、鉛合金鑄成的青銅鏡,傳世和出土數量都很多,只要您去留意,可以發現大量的自戰國時代開始,至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時代的銅鏡,它們形狀、紋飾各異,種類繁多,鑄造精美。是古代青銅文化中得一朵奇葩,有著極高的考古和收藏價值。近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形成了銅鏡文化及古銅鏡收藏熱。
鏡的起源
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的必不可少的用具,流行了幾千年,由遠古時代映水照容而只使用(鑒)盛水照面整容,由於使用不方便,後發展為鑄制青銅鏡,中國的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是4000多年前齊家文化時代的,它的歷史比青銅時代還要早,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銅鏡是王室勛戚、高級貴族的專用器具,平民百姓無緣享用,至春秋戰國時,一般貴族可以使用,秦漢以降成為尋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所以我們所見的古銅鏡均是戰國是明、清年代的,再往後便由玻璃鏡子所取代。
銅鏡的形制
古鏡絕大多數為圓形,少數為方形、長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帶手柄的。圓在中國古代是豐滿、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徵,在漢語中團圓、圓滿是祥和的詞語。銅鏡光亮的一面為鏡面,反面中央設鈕以穿絛帶便於手執使用。鏡背素麵外,大多數鑄有圖案和銘文,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徵。
為方便使用,古鏡尺寸大多小而薄,除特殊的外,一般為100至150毫米,大的在150至230毫米間,小的在100毫米以下;小於50毫米、大於300毫米為罕見鏡種。重量一般在幾十克至300~400克之間,極少數達700~800克。
銅鏡的鑄制
銅鏡由紅銅和錫、鉛合金(即青銅)鑄制,古代青銅稱「金」,比較珍貴,史料或金文所講的「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據唐《貞觀政要》:「貞觀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門閣,出閣門後,監門校尉始覺。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議,以監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足可見青銅的珍貴,二十斤即可換人命一條。
古代鑄鏡採用「范鑄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干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范,同樣陰干燒製成陶范,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位青銅鏡成品。一面青銅鏡是否採用「范鑄法」鑄制,使鑒定古井真偽的重要特徵。
古鏡的種類
一.戰國鏡:
素麵(弦紋)鏡 幾何紋鏡 植物紋鏡 動物紋鏡 特殊工藝鏡
二.漢鏡
蟠螭紋鏡 連弧紋銘文鏡 草葉紋鏡 重圈銘文鏡 四乳禽獸鏡 規矩鏡 變形四葉紋鏡 神獸鏡 畫像鏡 夔鳳、龍虎紋鏡
三.唐鏡
四神十二生肖鏡 瑞獸鏡 瑞獸葡萄鏡 花鳥鏡 瑞花鏡 神仙人物鏡
特種工藝鏡 瑞獸鸞鳥鏡 盤龍鏡 八卦鏡 萬字鏡
四.宋鏡
素麵鏡 銘號鏡 花卉鏡 神仙人物鏡 八卦鏡 吉祥銘文鏡
五.金代銅鏡
瑞獸鏡 雙魚鏡 盤龍鏡 歷史人物鏡 植物花卉鏡 素麵鏡
六.元、明、清鏡
鑄鏡業趨於衰落,除形制變化較多,有柄鏡多見,圖案、紋飾絕少創新,紋飾簡略粗糙,少有精品,收藏價值不高。
古鏡的社會功能
古鏡除飾面照容的功能外,在古代還用於男女傳情的信物,用以表達朝思暮戀的情感,「破鏡重圓」的故事,更是灸燴人口的民間傳說。同時還是陪嫁,相互饋贈的禮品,使地方進獻皇帝的貢品,也是皇帝賞賜臣下,賞外國、外族使臣的禮品。另外一種作用是,古人相信銅鏡能發光,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魔的功能,在民間辦喪事的鄰居常以鏡懸門,以辟不祥。古代寺廟建築正脊和壁上嵌鏡,以及武士胸前的護心鏡,實為驅除鬼魅而社。出土古鏡多是墓葬隨葬品,據考古發現,銅鏡多懸於墓室棺槨上方四周,這便是「以鏡懸棺」之義,未了驅邪辟妖,保護死者不受侵擾。
古鏡的價值和收藏價格
戰國處於奴隸社會的末期,諸侯國戰爭連年不斷,需要大量的青銅用來製造兵器,同時青銅鑒還在流行,古鏡不是一般貴族能使用的,所以戰國鏡的價值時刻想而知的。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統一全國後,代表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政治上的穩定,帶來經濟上的空前繁榮,鐵器的大量使用,使青銅不顯得那麼珍貴,漢鏡不僅品種多,數量也大,從鏡銘上考證,有官鑄也有民間鑄的,有大量民間吉祥用語,可以認為已普及到一般平民家庭,價值可同日常生活用具。至唐代,「貞觀之治」帶來空前的繁榮,人口大量增長,青銅資源相對缺乏,厚重、規格大於200mm以上和其它特殊鏡種,應屬於帝王將相家庭使用品,價值不好衡量。唐代以後,銅鏡逐漸衰落,價值也就是一般日常生活用品范圍。
古鏡的收藏價格,按年代來分,戰國、唐鏡價格最高,漢鏡僅次,宋、元、金時代的銅鏡價格較低,明、清時代銅鏡就不值錢了。若按大小來分,200mm以上、50mm以下的鏡種較珍貴;按品種來分,戰國的「山」字鏡、菱紋鏡、蟠螭紋鏡,漢鏡中的重圈銘文鏡、規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鏡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花鳥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均是鏡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鏡種,譬如鎦金、錯銀,鏤空彩繪,螺鈿鏡、金銀平脫、貼金貼銀鏡等當然更是珍貴,但是國家不允許個人收藏。以品相較好130mm的古鏡來舉例:戰國「山」字鏡、唐鏡中的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均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而漢鏡中的規矩鏡、神獸鏡等卻在5000元以下。日常容易收藏的一般品種均在幾十~幾百元間,並非收藏高不可及,按古鏡不可再生產原則,它的收藏價值和鑒賞價值均是很高,不只在國內,尤其在日本,早在1920年左右就在收藏研究中國古鏡,近幾年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銅鏡的隊伍,已形成「銅鏡文化」和收藏熱。
7. 拍花卉用哪種微距攝影鏡頭最好
微距一般都是用百微,不過只是拍花的話,也對微距鏡頭要求不高
8. 花鏡與草花的區別
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樹叢、綠籬、欄桿、綠地邊緣、道路兩旁及建築物前,以帶狀自然式栽種。它是根據自然風景中林緣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長的規律,加以藝術提練,而應用於園林景觀中的一種方式。花鏡與花壇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花鏡的邊緣不用建築材料形成一定形狀的種植床。二是從平面上看,整個花鏡的形狀不是規劃成某種規則的幾何形狀,而是沿道路等地形作長帶狀布置。三是植物材料的搭配,不是人為地規劃成規則的塊狀,而是像自然界中的自然錯落分布,形成部規則的小片狀,甚至零星分布。花境中各種花卉的配置比較粗放,也不要求花期一致。但要考慮到同一季節中各種花卉的色彩、姿態、體型及數量的協調和對比,整體構圖必須嚴整,還要注意一年中的四季變化,使一年四季都有花開。對植物高矮要求不嚴,只注意開花時不被其它植株遮擋即可。一般花境的花卉應選花期長、色彩鮮艷、栽培管理粗放的宿根花卉為主,適當配以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或全部用球根花卉配置,或僅用同一種花卉的不同品種、不同色彩的花卉配置。總之,雖使用的花卉可以多樣,但也要注意不能過於雜亂。要求花開成叢,並能顯現出季節的變化或某種突出的色調。四季觀賞花境是指適合一年四季觀賞的花境。通常由多種不同植物材料組成,能夠收四時之爛漫,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植物開花,在色彩、株形上也不斷變化,能充分展示花境植物的季相美;在秋冬季節可以通過一些觀果、觀乾的植物來延長整個花境的觀賞期。花境的分類:
根據植物材料分類,可以分為宿根花境、一二年生草花花境、球根花境、觀賞草花境、灌木花境、混合花境、野花花境和專類植物花境;根據花色分類,可以分為單色花境、雙色花境和混色花境;根據觀賞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單面觀賞花境、雙面(多面)觀賞花境和對應式花境;根據觀賞時間分類,可以分為單季觀賞花境和四季觀賞花境;根據功能還可以分為隔離帶花境、島式花境、庭園花境等。
草花形式也多種多樣。目前比較常用的草花有矢車菊、金盞菊、雛菊、矮牽牛、福祿考、三色堇、羽衣甘藍、諸葛菜、虞美人、石竹、飛燕草、五色草等。
現在大規模的草花生產,多在溫室中播種。根據草花的生長特點,喜歡溫度較高的生活環境,當夜間溫度低於10℃時就必須移進室內,低溫、潮濕的氣候條件是草花生長的最大敵人。傳統的草花在光照極強時需要遮陽,而新近成為熱銷產品的是對高溫和日照均有較強忍耐力的草花。此類草花很快能適應室外的陽光照射,所以它們不會出現日灼現象。而且,高溫和強光還有增強葉片顏色的作用。這是草花的一個發展趨勢。據行家介紹,草花可以一年四季鮮花不斷,但是開放後的花朵,如果不及時處理,便要開始發育果實和種子,會失去觀賞價值(以觀果為主的品種除外)。如果將殘花及時摘除,既可節約養分,又讓出了空間,有利盆花的繼續生長和開花,使觀賞期延長。
9. 古代銅鏡的紋樣有哪些種類
朝代不同,流行的紋樣也有不同,下面就是各時期的銅鏡介紹,對紋樣都有敘述,就麻煩樓主看下吧,哈哈!!
商周銅鏡
商代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又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為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展開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朴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 漢代銅鏡
[2]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朴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十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致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類型。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 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 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
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10. 花壇和花鏡有什麼區別
花壇低矮,以一二年生花卉為主,造價高,每季都要換花,一般以幾何形態做大面積色塊,
花境一般是用宿根和球根花卉居多,要求立面豐富,四季有景色,管理粗放,相對造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