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蟬花卉
Ⅰ 葉蟬有哪幾種
葉蟬又叫浮塵子,以植物為食,很多種是重要害蟲,如大青葉蟬、黑尾葉蟬、二點葉蟬、棉葉蟬、白翅葉蟬、小綠葉蟬、菱紋葉蟬等。有些種類還傳播病毒病。對花卉的破壞性很大,多為害花卉嫩枝、葉片。葉蟬成蟲和若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內吸取汁液,葉片被害後出現淡白點,為害嚴重時斑點連成片,使枝條、葉片枯萎,直至全葉蒼白枯死,或葉褪色成畸形、卷縮,甚至全葉枯死。成蟲外形似蟬,黃綠色或黃白色。成、若蟲均善走能跳,成蟲可飛動離遷。卵乳白色,長橢圓形。若蟲共5齡。以成蟲或若蟲在樹上或雜草叢中越冬。若蟲取食傾向於原位不動,成蟲性活躍,大多具有趨光習性。
Ⅱ 請幫我找找以下幾種花卉的資料
百合 百合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種類很多,花色豐富,花形多變,花期較長(自春至秋),具有濃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適盆栽觀賞,又適宜於地栽作切花,地下鱗莖還可供食用和葯用,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標准名稱】拉丁名 Lilium brownii var.virilum Baker ,英文名 Bulbus Lilii 【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葯百合、家百合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等 【科屬】百合科,百合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還有高達1米以上的。莖直立,不分枝,草綠色,莖稈基部帶紅色或紫褐色斑點。地下具鱗莖,鱗莖由闊卵形或披針形,白色或淡黃色,直徑由6—8厘米的肉質鱗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質層。多數須根生於球基部。單葉,互生,狹線形,無葉柄,直接包生於莖稈上,葉脈平行。有的品種在葉腋間生出紫色或綠色顆粒狀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著生於莖稈頂端,呈總狀花序,簇生或單生,花冠較大,花筒較長,呈漏斗形喇叭狀,六裂無萼片,因莖稈纖細,花朵大,開放時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種不同而色彩多樣,多為黃色、白色、粉紅、橙紅,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點,也有一朵花具多種顏色的,極美麗。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濃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稱。花落結長橢圓形蒴果。 【生長習性】 性喜濕潤、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性極為良好的砂質土壤,多數品種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 【栽培】 百合原為生長在我國西南與西北部山野林內及草叢中的短日照植物,故大多數品種性喜涼爽、濕潤的半陰環境,較耐寒冷。在富含腐殖質的肥沃砂質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茂盛,鱗莖發達,花色艷麗。而卷丹百合則性喜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也較耐日光照射。百合適宜氮肥,以豆餅、菜餅,農家堆肥和氮、磷、鉀復合肥為最好。在百合的生長期要勤鬆土、除草,結合澆水施肥進行中耕。一般在生長期施稀釋液肥2—3 次,以促其株苗生長發育。將近孕蕾開花時,施1—2 次磷、鉀肥,以保證株苗在孕蕾和開花期有充足營養,不僅可使花朵碩大,色鮮,並可促進球莖的發育。大面積栽植,要注意通風透氣和適當遮陰,若小面積栽植或盆栽,對花多而枝稈纖細柔弱的觀賞品種要設立支架,以防花枝折斷。百合雖病蟲害較少,但也要注意防治。 栽種百合花,北方宜選擇向陽避風處,南方可栽種在略有遮蔭的地方。種植時間以8-9月為宜。種前一個月施足基肥,並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種宜較深(一般深度為鱗莖直徑的3-4倍),以利根莖吸收養分。北方如栽種太淺,冬季易受凍害,並會影響根須和小鱗莖的生長。生長期間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損傷根莖。若有條件,可在種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蓋。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濕度,以利鱗莖發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進行。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土和基肥。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繁殖】 百合的繁殖主要是用鱗莖片和小鱗莖。 (1)鱗片繁殖:即用鱗片扦插,產生子鱗莖球,先選擇莖塊大,顏色正,完好無病蟲害的優質百合作種。先用竹刀切去鱗莖基部,使鱗片分開,於9—10月間栽植在向陽的砂質土壤的苗床里,開溝深10厘米,按30厘米寬的行距,35厘米遠的株距,將鱗片埋植於溝內,上覆4厘米厚的土,埋後稍壓。翌年春將鱗片取出,作為繁殖鱗片,再行栽植。栽植時鱗片凹形可朝下,否則不易出苗。 (2)鱗莖繁殖:也叫分球繁殖,即是將百合老鱗莖上生出的小鱗球分開進行繁殖。在9—10月份收獲百合時將母球旁之小鱗莖分離採收保存,作為繁殖培育莖,與濕沙混合貯藏,待翌年四月中旬取出種植,栽植時深10—15厘米,20—25天即可發芽出土,較大的球莖當年可開花,小的培養2—3年開花。也有無土育苗的,即將取下的小鱗莖放在溫室的木箱內,以溫度18℃—20℃為宜,這樣經3—4 個月即可長出小百合苗,次年3—4 月可栽植。 (3)珠芽繁殖:卷丹、麝香等百合,在葉腋生有小珠芽,可在花凋謝後,珠芽未脫落前,收取珠芽植於圃地,一年後即可形成小鱗莖,長出葉芽,2—3年後即可開花。播種繁殖亦可,但因種子發芽培植出的株苗生長緩慢,非大面積繁殖多不採用。 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需要任選一種。 (1)播種法繁殖:播種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採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後約20-30天發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開花,也有的需培養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採用。 (2)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幾株,可採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3)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於中等數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淺木箱中,讓鱗片的2/3插入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度左右條件下,約1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濕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過濕。培養到次年春季,鱗片即可長出小鱗莖,將它們分上來,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養3年左右即可開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僅適用於少數種類。如卷丹、黃鐵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將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又稱「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長大,但尚未脫落時)取下來培養。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壓倒並淺埋土一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的小段,淺埋莖節於濕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珠芽。 【病蟲害及其防治】 百合花的幾種常見病害有:百合花葉病、鱗莖腐爛病、斑點病、葉枯病等。 (1)百合花葉病。此病又叫百合潛隱花葉病,病發時葉片出現深淺不勻的褪綠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葉緣卷縮,葉形變小,有時花瓣上出現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開放。 防治方法:①選擇無病毒的鱗莖留種;②加強對蚜蟲、葉蟬的防治工作;③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銷毀。 (2)斑點病。此病初發時,葉片上出現褪色小斑,擴大後呈褐色斑點,邊緣深褐色。以後病斑中心產生許多的小黑點,嚴重時,整個葉部變黑而枯死。 防治方法:摘除病葉,並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噴灑一次,防止蔓延。 (3)鱗莖腐爛病。發病後,鱗莖產生褐色病斑,最後整個鱗莖呈褐色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澆灌50%代森銨300倍液。 (4)葉枯經病多發生在葉片上,多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和級處刑 始發病,發病後睛上產生大小不一的圓形或橢圓形不規則狀病斑,因品種不同,病斑淺黃色至灰褐色。嚴重時,整葉枯死。 防治方法:①溫室栽培注意通風透光,加強管理;②發病初期摘除病葉,第7-10天噴灑一次1%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3-4次即可。
Ⅲ 花卉棉葉蟬害要怎樣防治
花卉中的棉葉蟬危害的花卉有木芙蓉、木槿、扶桑、蜀葵、茶花、菊花、芍葯、美人蕉、大麗花、佛手、錦葵、葡萄等。
棉葉蟬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長江流域為10代左右,以成蟲和若蟲在寄主花卉葉片背面吸食汁液危害,使葉面出現黑褐色斑點,嚴重時全葉變色焦枯。成蟲多於白天羽化,羽化後第二天即能交尾產卵,卵散產於嫩葉背面,葉面組織內,1、2齡若蟲常鮮居於靠近葉柄的葉片莖部危害,成蟲若蟲多在葉背取食,陰天或夜間到葉片正面危害。天氣晴朗,氣溫溫度降至15~12℃以下成蟲活動遲鈍,溫度降到6~12℃以下時進入休眠。
發生花卉上的葉蟬類害蟲還有桃一點斑葉蟬危害月季、薔薇、梅花、山花、海棠等;葡萄斑葉蟬危害菊花、大麗花、一串花、桃花、葡萄等。
Ⅳ 葉蟬竹芋不分枝是什麼原因
原因:缺少光光照
症狀: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
解決方法:補充光照可避免葉子發黃。
原因:澆水過多
症狀: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
解決方法: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Ⅳ 花卉棉葉蟬害要怎樣防治
花卉中的棉葉蟬危害的花卉有木芙蓉、木槿、扶桑、蜀葵、茶花、菊花、芍葯、美人蕉、大麗花、佛手、錦葵、葡萄等。
棉葉蟬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長江流域為10代左右,以成蟲和若蟲在寄主花卉葉片背面吸食汁液危害,使葉面出現黑褐色斑點,嚴重時全葉變色焦枯。成蟲多於白天羽化,羽化後第二天即能交尾產卵,卵散產於嫩葉背面,葉面組織內,1、2齡若蟲常鮮居於靠近葉柄的葉片莖部危害,成蟲若蟲多在葉背取食,陰天或夜間到葉片正面危害。天氣晴朗,氣溫溫度降至15~12℃以下成蟲活動遲鈍,溫度降到6~12℃以下時進入休眠。
發生花卉上的葉蟬類害蟲還有桃一點斑葉蟬危害月季、薔薇、梅花、山花、海棠等;葡萄斑葉蟬危害菊花、大麗花、一串花、桃花、葡萄等。
Ⅵ 葉蟬竹芋黃葉,卷葉怎麼辦。目前在溫室,15-18°,濕度70+左右。
原因:缺少光光照
症狀: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
解決方法:補充光照可避免葉子發黃。
原因:澆水過多
症狀: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
解決方法: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Ⅶ 常見危害花卉的昆蟲屬於哪幾個目
危害花卉來的昆蟲種類很多,按其自取食方式和為害寄主的部位,通常將其分為刺吸、食葉、蛀干及地下害蟲四類。這四類害蟲根據昆蟲學分類的方法細分,大多屬於6個目。
(1)鱗翅目。通稱蛾、蝶類。主要特徵是成蟲有兩對翅,膜質;體和翅表面密布鱗片及毛;幼蟲多足型,咀嚼式口器。本目包括的害蟲有刺蛾、卷葉蛾、夜蛾、天蛾、尺蛾、螟蛾、毒蛾、鳳蝶、粉蝶等。
(2)鞘翅目。通稱甲蟲。主要特徵是前翅角質,後翅膜質;口器為咀嚼式;幼足為寡足型。常見害蟲有天牛、象甲、金龜子、吉丁蟲、叩頭蟲、瓢蟲等。
(3)半翅目。主要特徵是具刺吸式口器;有兩對翅,前翅基半部角質或革質,端部為膜質。常見的害蟲有椿象等。
(4)同翅目。主要特徵是有兩對翅,膜質或革質;刺吸式口器。常見的害蟲有蚜蟲、粉虱、介殼蟲、葉蟬等。
(5)膜翅目。通稱蜂、蟻。主要特徵是具有兩對膜質的翅,前翅一般較後翅大;口器多為咀嚼式;幼蟲多為無足型。常見的害蟲有蜂類和蟻類等。
(6)直翅目。主要特徵是後足為跳躍足或前足為開掘足;口器為咀嚼式;前胸背板發達,多呈馬鞍形;多數有兩對翅,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常見的害蟲有螻蛄、蝗蟲、蟋蟀等。
Ⅷ 花卉棉葉蟬有哪些特徵
棉葉蟬成蟲體長約3毫米,淡黃綠色,頭部橘黃色,頭部近前端有2個小黑點,前翅淡綠色,末端無色透明,翅細長,端部1/3處有一個明顯的黑點,後翅無色透明。前胸背板有3個白色斑點。卵長腎形,長約07毫米,孵化前為淡綠色,初孵若蟲色淡而半透明,頭大足長,翅芽呈乳頭狀突起,隨著蟲體增長,體色逐漸變深而不透明,若蟲共5齡。
棉葉蟬又叫浮塵子,因其外形很像蟬,且大多數葉蟬是危害葉片故稱葉蟬,葉蟬大多食性雜,除危害花卉而且也是農業生產上的重要害蟲,都以刺吸口器刺吸汁液危害,致使寄主葉片出現淡白色斑點,大量危害則斑點呈塊狀,致使葉片枯黃。有些種類將卵產在枝條內,使被害枝條枯死。葉蟬比較活潑,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條件下,極為活潑,遇驚憂時,斜向行走或橫行或跳躍飛離原處。葉蟬體小,繁殖量大,因此常大量發生猖獗危害,同時葉蟬也是一類傳播病毒的害蟲,所以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
Ⅸ 花卉常見蟲害如何防治
2.1 蚜蟲類
2.1.1 發生特點。蚜蟲俗稱膩蟲、蜜蟲,為害多種花卉,主要聚集在嫩梢、花蕾和葉背刺吸植物汁液,使葉片捲曲、枯黃,植株生長緩慢,影響正常開花。同時蚜蟲排出的大量蜜露,可誘發煤污病,嚴重影響光合作用。
2.1.2 防治措施。①及時檢查,發現少量蚜蟲後可用毛筆蘸水刷除,避免刷傷嫩梢、嫩葉,刷下的蚜蟲要及時處理干凈,以防蔓延。②取2 ~ 3片臭椿葉剪碎,加水10 ~ 15倍煮沸1 h,將其濾液用噴霧器噴殺蚜蟲。③取一個雞蛋或鴨蛋打碎倒入瓶中,加1 ~ 2 ml食油,再加200 ml冷水,蓋上瓶蓋,上下振盪若干次,稍停片刻,待液面無油花浮起即可噴施,對蚜蟲、葉蟎也有一定效果。④取干辣椒20 g,加水1 kg煮沸,用其清液可噴殺蚜蟲、蟎類等害蟲。
2.2 葉蟎類
2.2.1 發生特點。葉蟎又稱火龍,體形小,紅色,肉眼可看到,在溫度高的條件下發生最多,常大量聚集葉背刺吸汁液。有的具有結網習性,可為害多中花卉,如月季、牡丹、蜀葵、迎春、茶花、天竺葵等。受害葉片正面出現黃色斑點,重時枯黃脫落,對花卉生長危害最大。
2.2.2 防治措施。①增加濕度和適當通風,可減少葉蟎的滋生。②噴灑煙草水,配方:煙草末40 g,加水1 kg,浸泡48 h後過濾,使用時將原液再加1 kg水,另加洗衣粉2 ~ 3 g,攪勻後噴灑。③取麵粉4 g,放入瓷瓶內,加少許水調成糊狀,再加200 ml開水,冷卻過濾後噴施。④取一般洗衣肥皂切成薄片,用開水溶化(按1∶60 ~ 70比例加水),冷卻後噴施可防治葉蟎、蚜蟲,如用肥皂水浸泡煙頭,可提高防效,並兼治粉虱、葉蟬等。
2.3 白粉虱
2.3.1 發生特點。白粉虱又稱小白蛾,是溫室或居室中常見的害蟲,可為害多種花卉,如倒掛金鍾、扶桑、月季、瓜葉菊、蘭花、牡丹、無花果等。常聚集葉背,刺吸汁液,尤以嫩葉受害最重,嚴重時葉片枯死、脫落,成蟲的排泄物又常導致煤污病的發生。
2.3.2 防治措施。①將夾竹桃的枝葉切碎,加水煮沸半小時,過濾可噴殺白粉虱和蚜蟲、蚧殼蟲。②取一根小木棍,一端捆上小棉球蘸敵敵畏葯液,將另一端插在受害植株的盆中,白粉虱、蚜蟲等害蟲很快會被殺死,如果蟲害比較嚴重,再用一個塑料袋把花盆套上,經4 ~ 5 h後害蟲會被熏死。③將洗衣粉用水稀釋400倍,對蟲體噴霧,每隔5 ~ 6 d噴1次,連噴2 ~ 3次,可殺死白粉虱成蟲、卵和若蟲。同時還可防治蚜蟲、蚧殼蟲。肥皂水和洗衣粉水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對盆栽土易造成鹼性,不利於花卉生長。
2.4 蚧殼蟲類
2.4.1 發生特點。俗稱樹虱子,種類繁多,為害多種花卉,如無花果、月季、牡丹、刺玫、綉球、茶花、抹桑等,受害植株生長緩慢、枝葉枯黃,同時蚧殼蟲排出的大量蜜露又可誘發煤污病的發生。
2.4.2 防治措施。①及時檢查,早期防治,蟲量少時,可用毛刷或竹片進行人工刷除或剪掉被害枝葉,集中燒毀。②取煙灰缸內的煙頭、煙灰各1份,加水40 ~ 50份,浸泡1晝夜,搗爛過濾後噴施,對初孵的蚧殼蟲有一定的效果。③可參考白粉虱的防治措施。
Ⅹ 高效氯氰菊酯可以防治哪些花卉害蟲
花卉害蟲種類繁多,主要有以下幾類:①食葉性害蟲:以針、闊葉為營養,幼蟲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蟲,可以咬斷針葉、蠶食闊葉,造成葉片缺裂、孔洞等傷口。常見的食葉性害蟲有黃刺蛾、麗綠刺蛾、扁刺蛾、黃尾毒蛾、側柏毒蛾、斜紋夜蛾、薔薇葉蜂等。②刺吸性害蟲:這類害蟲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嫩梢幼葉捲曲,枝葉叢生,部分害蟲還可引起煤污病,是園林植物害蟲較大的一個群體。常見的有蚜蟲、粉虱、木虱、葉蟬、薊馬、葉蟎等。③蛀乾性害蟲:蛀乾性害蟲除成蟲期在外為害外,其餘發育階段均隱蔽在植物體內為害,嚴重為害樹木的生長,且較難防治。常見的蛀乾性害蟲有星天牛、桃紅頸天牛、光肩星天牛、雲斑天牛、楸螟等。④食根性害蟲(地下害蟲):它們多集中在春、秋兩季為害花木幼苗、草坪等植物的根、莖和種子。常見的主要有蠐螬、大、小地老虎、螻蛄、蟋蟀等。
防治花卉害蟲的生物殺蟲劑只有0.1%氧化苦參鹼水劑,用於防治花卉蚜蟲,以制劑直接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