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長過程
① 植物主要的生長過程
植物葉片大多數是深色(例如綠色、藍色等).深色的葉片吸收光和熱的本領較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實現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這正好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長的特性。這是植物對重力發生的反應.土壤中礦物質營養成分必須溶於水後才能被根吸收,這就是擴散現象.
有些植物的花瓣內有芳香腺,通過擴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與彩色適應於昆蟲采粉.
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從葉面蒸發到空中,這樣可形成一種蒸騰拉力.這種拉力是根系對水分、礦物質養分吸收以及礦物質在植物體內傳導的主要動力.植物通過蒸發吸熱還可以調節葉面溫度,這樣,樹葉不致於因溫度過高而灼傷.
仙人掌生活在乾旱的荒漠,它的葉變化成葉刺,通過減小蒸發表面積大大降低水分蒸發.
有些植物的生長還依賴大氣壓:爬山虎莖上的卷須頂端變成吸盤,依靠大氣壓吸附在牆壁上或大樹上向上生長.
有些植物果實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狀,藉助風能,飄搖到遠方.椰子的果實內,中果皮富有纖維且充滿了空氣,這樣可以藉助浮力飄洋過海、定居彼岸
http://..com/question/4792271.html
② 植物的生長過程有幾個階段
4
發育周期有:發芽期、幼苗期、開花期、結果期。
1、發芽期:種子發芽時,首先胚根開始生長,從發芽孔伸出。接著胚軸生長很快,將子葉推出地面,子葉展開,以後生長點發出真葉,發芽即告完成。
2、幼苗期:從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現為幼苗期。在正常溫度條件下,種子發芽後生根抽葉成為幼苗一般為45~50天。若進行春季保護地育苗,由於分苗和溫度較低的原因,則需60~80天。
3、開花期:花芽分化是植株由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的形態標志。從花芽分化到開花結實,要經過一系列形態建成的過程。包括萼片及花瓣原基的分化、雄蕊的出現,接著是花粉的形成,最後是子房的膨大。
4、結果期:果實的可食部分,除肉質的果皮以外,還有胎座組織及心室的隔壁組織,從子房發育膨大成為一個食用的果實,可分為細胞分裂期及細胞膨大期。細胞分裂從子房發育初期就基本停止了。
(2)花卉生長過程擴展閱讀
植物是有葉綠素和細胞壁能夠進行自養的真核生物。
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種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藉助光能及葉綠素,在酶的催化作業下,利用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產生葡萄糖等有機物,供植物體利用。
③ 花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花是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可以為植物繁殖後代,一般典型的花都生長著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各種顏色的花艷麗清香用以吸引昆蟲。
絕大多數人認為被子植物是真正的花,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屬於「花」,只是一般只有被子植物才被稱為是有花植物。
花
罌粟屬的植物又被稱為是「年生植物」,因為盡管他們生長得非常快,但是開花和死亡都在一年之內。但是更多的植物都能存活很長的時間,這樣的植物叫做「多年生植物。」花的芽體是一種被塞滿了的「小提箱」。它由一層堅韌的外皮覆蓋著,能防止它受到傷害。在裡面,花的不同部分被緊緊地裹起來,因此它們僅占據很小的空間。當芽體生長時,花在裡面展開。很快,花開始變大,以至於芽體不能再容納它們,然後它們開始綻放出花朵。一般的花朵都可以用它們的色彩和香味來吸引昆蟲,蜜蜂們會根據花的顏色來找自己喜歡的花蜜。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昆蟲在花間飛舞不停,它們是在忙著傳播花粉。它們在各類花朵中忙採集自己想要的花蜜時也就幫花朵傳播了花粉。一種植物直到兩種花粉囊結合起來時才發育種子。一種花粉囊叫胚珠,胚珠是在花的底部形成的,它們由子房保護著;另一種花粉囊叫做花粉粒,花粉粒需要和來自其他花的胚珠相結合,因此,花粉必須要從一朵花上轉移到另一朵花上。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為一朵大王花的直徑有一米左右,不過和其他的花味道不同,大王花很臭,所以給大王花傳粉的使者也不同,它們不再是可愛的小蜜蜂,而是很多人都討厭的蒼蠅。夏天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花粉,所以很多對花粉過敏的人聞到後就會不停地打噴嚏。
花的結構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花的結構本質是一個節間縮短的變態短枝,花的形態、結構等和葉的一般性質相似。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德國的詩人、劇作家與博物學家歌德,他認為花是適合於繁殖作用的變態枝。這一觀點得到眾多證據的支持,而且對於多數被子植物花的結構也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因而這一觀念至今還在延用。
一朵完整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六個部分組成。其中花梗與花托相當於枝的部分,其餘四部分相當於枝上的變態葉,常合稱為花部。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稱為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則稱為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及花序為了適應長期的進化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適應性變異,所以花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基本上有多少類型的種子,就有多少種花的樣式。
花的種類
一般常用的木本花卉:桃、梅花、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鍾、丁香、紫藤、杜鵑花、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桂花、木芙蓉、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等。
一般常用的草本花卉: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鬱金香、紫羅蘭、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葯、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建蘭、晚香玉、鈴蘭報歲蘭、慈茹花、大岩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三色堇、百日草、雞冠花、一串紅、孔雀草、大波斯菊、金盞菊、非洲鳳仙花、菊花、非洲菊、觀賞鳳梨類、射干、非洲紫羅蘭、天堂鳥、炮竹紅、菊花、康乃馨、花燭、滿天星、非洲菊、星辰花等。
花的生長過程
植物內在的遺傳基因決定了花芽分化形成的時期和方式。植物花的形成,不僅需要營養生長的完成,並需要生殖階段的完成。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後能否成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所決定,許多植物進入生殖時期之前會受到晝夜相對長度的變化和溫度的影響。
在頂端誘發成花時,營養莖端的分生組織細胞會明顯變得濃厚,原來的大液泡會分散成許多小液泡。其他細胞器,特別是線粒體數目大為增加,細胞的呼吸作用增強。以後,小液泡又明顯增多變大,並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核仁的體積也顯著增加。在這種增大的細胞核內,分散的染色體和濃縮的染色質的比率,在誘發的分生組織要比營養莖端上的高。這時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內,RNA合成加速,隨著新的核糖體的形成,總蛋白質數量也增加。另外,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會隨著成花因素的刺激而迅速向上攀升。
誘發期後,就會發生DNA的合成和分裂活動的繼續。等到細胞的數量增多到一定的數量時就會發生出花原基。上述這一發生過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態發生時期。成花的分生組織的發生頂端分生組織在進入到生殖時期後,有相當明顯的形態改變。這些變化與營養階段無限生長的停止和各種方式產生側生附屬器有密切關系。在營養生長時期,頂端分生組織在新的葉間隔期開始以前,向上生長和增寬。相反,在花發育時,花器官的連續發生會造成頂端分生組織面積的逐漸減少。有些花在心皮發生以後,還存留一些數量的頂端分生組織,但是停止了活動,而有的植物,則是由頂端分生組織的頂端部分產生心皮。根據花的不同類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順序向上形成或者是在同一水平上分輪的形成。
④ 小花的生長過程是什麽
花生的生長過程:
生根——抽葉——長苗——幼年植株——成年植株——開花——結果——產生種子。
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組織細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萼管內長出一條果針,果針迅速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
在延伸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逐漸形成一頂硬幅,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顆種子首先形成,相繼形成第二、第三顆。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
下面是圖解:
向左轉|向右轉
(4)花卉生長過程擴展閱讀:
花,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是「花」,而多數人則認為被子植物才有真正的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稱為有花植物。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⑤ 植物生長變化過程
一般要經過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結果到整株死亡的過程。
低等植物沒有種子,生長過程是產生孢子-孢子分裂-幼苗-長大植物的生長過程。
1、首先要從種子萌芽開始說起,任何植物種子的萌發都需要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種子在萌發時對這三個條件的需求情況有所不同。
2、植物的生長過程,在萌芽後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著下胚軸伸長,將子葉和胚芽推出土面,這種幼苗的子葉是出土的。幼苗在子葉下的一部分主軸是由下胚軸伸長而成的;
3、植物的生長過程可以說到了苗木硬化就基本成型了,苗木的硬化期是從苗木生長量大幅度下降開始到苗木進入休眠期為止。
(5)花卉生長過程擴展閱讀:
各種植物發育所經歷的階段常有很大的區別。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從種子萌發到營養體建成最後達到開花結實的植物﹐稱為一年生植物(或一次結實植物)。
有的植物在營養體生長多年之後才開始達到開花階段﹐開花後營養體即衰老死亡(如竹)﹐這些植物稱為多年生的一次結實植物。許多木本植物具有多次開花結實的習性﹐它們每年開花結實後﹐營養體並不衰退﹐這些植物稱為多次結實植物。
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莖是植物體中軸部分。直立或匍匐於水中,莖上生有分枝,分枝頂端具有分生細胞,進行頂端生長。莖一般分化成短的節和長的節間兩部分。莖具有輸導營養物質和水分以及支持葉、花和果實在一定空間的作用。有的莖還具有光合作用、貯藏營養物質和繁殖的功能。
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功能為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並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花是具有繁殖功能的變態短枝。果實主要是作為傳播種子的媒介。種子具有繁殖和傳播的作用,種子還有種種適於傳播或抵抗不良條件的結構,為植物的種族延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植物大多數固態物質是從大氣層中取得。經由一個被稱為光合作用的過程,植物利用陽光里的能源來將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簡單的糖。這些糖分被用做建材,並構成植物主要結構成份。植物主要依靠土壤做為支撐和取得水份,以及氮、磷等重要基本養分。
大部份植物要能成功地成長,也需要大氣中的氧氣(做為呼吸之用)及根部周圍的氧氣。不過,一些特殊維管植物如紅樹林可以讓其根部在缺氧環境下成長。
⑥ 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過哪些過程
通常進行播種的植物生長的四個過程分別是種子發芽、抽生葉片、抽放花蕾和結果實。如果是沒有種子的植物生長就只有靠分株和扦插等措施進行繁殖,所以讓它們的過程是分株、幼苗成長、開花、結果。
1、發芽
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萌發的過程:胚胎在種子內部等待(一些植物胚胎可以等待數十年),直到外部條件開始分解種子的外殼或種皮。種子需要水和熱量才能發芽。水有助於種子破壞種皮,在某些情況下,種皮可能非常堅硬。
玉米和牽牛花種子有一個非常堅韌的種皮,需要在種植之前浸泡在水中。種子開始生長就開始吸收水分,引發種子內的細胞和酶繁殖。當被包裹的胚胎渦輪增壓代謝過程時,種子被引發以釋放第一根結構(稱為自由基),通常在幾天之內,幼苗從其種皮破裂並繼續向下和向上生長。
2、主根和根
隨著枝條和子葉向上生長,主根和較小的根毛也將開始生長。為了使植物繼續生長,必須有適當的土壤或具有適當營養的水。植物可以在土壤或水中生長(水產養殖),只要它能夠獲得生長所需的適當營養。
3、葉子和花
一旦根已錨定幼苗,向上移動的生長開始。該植物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它正在獲得一定量的食物和水,所有這些將有助於莖的建立和成年葉子的創造。隨著細胞繁殖,植物將繼續向上和向外生長,將出現新的葉子。
許多植物中的花朵也會出現,隨著植物的生長,它將繼續需要土壤和水中的適當養分以及陽光或正確的人造光。健康狀況良好的植物最終會達到完全高度和成熟度,這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種類。
(6)花卉生長過程擴展閱讀:
經過歷代植物學家的研究證實,纏繞莖植物生長方向的不同,其實源自於其天生的向光性,與光照的方向有很大關系。向光源方向彎曲是植物生長的一個特點,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植物莖中的生長素分布並不均勻。
因此,在光線的作用之下,植物莖面向陽光的一面便會產生陰電荷,而背著陽光的一面則會產生相反的陽電荷。植物的生長素主要帶陰電荷。由於陰陽相吸的原理,大部分的生長素會被吸引到植物的背光一面,這就導致植物背光面的細胞生長較之向光面的細胞更快,進而使得纏繞莖植物出現向光源方向彎曲的生長現象。
⑦ 植物生長過程
植物們的生長過程
植物葉片大多數是深色(例如綠色、藍色等).深色的葉片吸收光和熱的本領較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實現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這正好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長的特性。這是植物對重力發生的反應.土壤中礦物質營養成分必須溶於水後才能被根吸收,這就是擴散現象.
有些植物的花瓣內有芳香腺,通過擴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與彩色適應於昆蟲采粉.
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從葉面蒸發到空中,這樣可形成一種蒸騰拉力.這種拉力是根系對水分、礦物質養分吸收以及礦物質在植物體內傳導的主要動力.植物通過蒸發吸熱還可以調節葉面溫度,這樣,樹葉不致於因溫度過高而灼傷.
仙人掌生活在乾旱的荒漠,它的葉變化成葉刺,通過減小蒸發表面積大大降低水分蒸發.
有些植物的生長還依賴大氣壓:爬山虎莖上的卷須頂端變成吸盤,依靠大氣壓吸附在牆壁上或大樹上向上生長.
有些植物果實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狀,藉助風能,飄搖到遠方.椰子的果實內,中果皮富有纖維且充滿了空氣,這樣可以藉助浮力飄洋過海、定居彼岸.
種子的萌發
任何植物種子的萌發都需要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種子在萌發時對這三個條件的需求情況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種子在萌發時所需要的水量(與種子的乾重相比)是:水稻為40%,小麥為45%,豌豆為107%,大豆為110%。各種栽培植物對播種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高粱、玉米、大豆、粟等,播種層的地溫穩定在12 ℃時就可以播種。水稻、棉花等種子萌發時要求環境溫度較高,播種層地溫穩定在12~15 ℃時才能播種。各種栽培植物的種子在萌發時對空氣的要求也不一樣。大豆、棉花在萌發時需要大量的氧,因此,播種時土壤要疏鬆。水稻的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氧較少,即使浸沒在水裡也能萌發。
動植物的生長過程是相似的,但又有不同
動植物都要經過受精,胚胎,發育,成熟,繁衍,死亡這些過程
只不過其中的一些方面由於基因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如果要是挨個講的話那麼就要把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全部串講一遍,實在不是在這里能夠說明的
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
但是無機鹽主要有植物生長需要不斷從外界攝取各種營養元素,如碳、氫、氧、氮、磷、鉀、硫、鈣、鎂、鐵、銅、錳、鋅、硼、鉬等。前十種元素植物需要量較多,叫大量元素;後面幾種元素植物需要量很少,叫微量元素。其中碳、氫、氧可以從空氣中的CO2和土壤里的水分中獲得,除部分地區缺乏個別微量元素外,一般土壤里都供給有餘。只是氮、磷、鉀三種元素,土壤里供給不足,而植物生長時需要量又較大。因此,對這三種元素的人工施肥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把氮、磷、鉀三種元素叫做肥料三要素。
氮是形成植物細胞里原生質的主要成分——蛋白質的重要元素,也是形成核酸和葉綠素的重要元素。因此,要使莊稼生長茂盛,就不能缺少氮肥。
綠色植物一般不能從空氣里直接攝取它們所需要的氮,也不能從土壤里吸取復雜的含氮的有機物。植物從土壤里攝取的氮主要是銨鹽和硝酸鹽里的氮。
土壤里的氮被植物所吸取,含氮量就會減少。同時,土壤里有些細菌能夠使含氮的物質分解,使化合態的氮變為游離態的氮。另外,雨水、河水也會沖洗掉一部分土壤里的氮的化合物。這些作用都會使土壤里含氮量減少。但是,自然界里還有另外一些過程在補充著土壤里減少的氮。例如,動植物的殘體腐敗的時候,其中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在某些細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轉化為氨。一部分氨跟土壤里的酸如碳酸、有機酸等起反應,變成銨鹽;一部分氨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逐漸氧化為硝酸。生成的硝酸跟土壤里的鹽類(如碳酸鹽)起反應變成了硝酸鹽。這樣,有機物里的氮就轉化為銨鹽和硝酸鹽,回到土壤里,供植物攝取。
土壤里的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部根瘤菌能夠直接攝取空氣里的氮氣,把氮氣轉化為氮的化合物。這也是增加土壤里含氮量的途徑之一。
自然界里雖然進行著添加土壤里化合態氮的作用,但仍不能滿足農業增產、高產的需要,我們必須採取各種方法如施用氮肥、細菌肥料、輪種豆科作物等,來增加土壤里的氮,提高土壤的肥力。
氮肥可以根據它們的來源分為農家氮肥和化學氮肥兩類。農家氮肥有廄肥、餅肥等;化學氮肥有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氨水和尿素等。
氮肥是速效肥料。在用氮肥作追肥時,應考慮作物發育狀況,如在開花期,一般作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氮肥,因此必須在開花以前追以足量的氮肥。而在成熟期應避免增施氮肥。還必須指出,氮肥的施用必須跟磷、鉀等肥料配合,才能達到增產的目的。
氮肥也可以根據它們的化合形態分為:①銨態氮肥(含銨根的),如硫酸銨、碳酸氫銨、硝酸銨、氨水,以及較少情況下用的氯化銨;②硝酸態氮肥(含有硝酸根的),如硝酸鉀、硝酸鈣;③醯胺態氮肥(含有CONH2基的),如尿素〔CO(NH2)2〕;④蛋白質態氮肥(氮主要以蛋白質形態存在),如廄肥、餅肥等。前兩類氮肥能直接供農作物吸收利用,後兩類氮肥要分解轉化為銨態氮或硝酸態氮後才能產生肥效。
⑧ 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觀察植物仙人掌
我家有一種奇怪的植物,它的名字叫仙人掌。你知道仙人掌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告訴你吧:因為它的外形很像人的手掌,所以人們就叫它仙人掌!
仙人掌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綠色的,身上長滿了許多小刺,那些刺摸起來很柔軟,一陣微風吹過,仙人掌的刺就隨著風一起舞蹈,好看極了!
過了一段時間,仙人掌就變成了翠綠色,那綠色讓人看起來是那般的耀眼,那般的舒服,那麼的新鮮。它身上原來柔軟的小刺也變得發硬,就像一顆顆鋼針。又過了一段時間,它身上又長出了一個花骨朵。慢慢地,越來越大,最後開出了一個紅色的大紅花,看起來真是漂亮極了!聽外婆說,能看到仙人掌開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仙人掌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仙人掌的外形並不怎麼漂亮,可它身上的每一塊可都是寶呢!
仙人掌營養豐富,富含鉀、鈣、鋅、磷脂、維生素、纖維素等。據《本草鋼目》記載,仙人掌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它還能消腫止痛、健脾止瀉、安神利尿。
我最喜歡的還是仙人掌的花。你見過嗎?聽外婆說,仙人掌的花有好多顏色呢,有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等多種顏色。這些花不但可以美化我們周圍的環境,而且還要以讓室內的空氣變得更加的新鮮。等到這些花枯了以後,你就會看到它那新鮮的果肉,讓你迫不及待的想吃到一口,可是你得小心一點呀,它身上的硬刺要是扎到你,可不是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