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法國花卉畫家

法國花卉畫家

發布時間: 2022-02-27 07:15:54

Ⅰ 擅於沒骨花卉的畫家有誰

沒骨」畫法,就是畫畫時,用筆較柔,以用清墨或彩墨暈寫,將用筆和設色巧妙回融合在一起,答少見勾勒,重在意蘊,呈現出來的畫面柔和無骨,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 在中國繪畫史上,惲壽平(1633—1690)就是一位善畫沒骨的一位大畫家。他承襲徐崇嗣沒骨花法,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他的沒骨花卉逸筆草草,自成格調,與王時敏、王鑒、王翚(hui)、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六家」。

Ⅱ 蘇菲·瑪索為什麼被稱為法蘭西玫瑰

1980年,14歲的蘇菲·瑪索出演了法國經典影片《初吻》。在影片《初吻》中,憑借獨特地青春氣息,成為令法國為之驕傲的「法蘭西玫瑰"。

這位年輕的畫家歷時20年之久完成了一部盛傳不衰的圖冊,這就是著名的《玫瑰聖經》。時光荏苒,美人、名花和畫家都已隨風而去,只有美麗的圖冊還流傳人世。雷杜德纖細明麗的獨特畫風,似乎永遠歌頌著皇後約瑟芬未完的夢,歌頌著玫瑰的優雅,以及它那永恆的美麗。所以,以法國皇後約瑟芬的優雅、美麗,以此用「法蘭西玫瑰"的稱謂來贊美和形容蘇菲·瑪索在法國民眾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Ⅲ 尋找一位只畫玫瑰的畫家

皮埃爾-約瑟夫·雷杜德(Pierre-JosephRdoute)(1759-1840年)出生於法國聖於貝爾一個畫家世家。他23歲時成為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著名花卉畫家傑勒德·范·斯潘東克(1746-1822年)的學生兼助手,也曾師從亞伯拉罕·道瓦爾修士,後又師從植物學家查爾斯-路易斯·埃希蒂爾·德布魯戴爾(1746-1800年),系統地掌握了植物在形態方面的重要特點。這些植物學知識,使得雷杜德能夠將他的繪畫作品賦予嚴格的學術性與寫實性。1777年旅居盧森堡,後定居法國。1788年,雷杜德被命為法國瑪麗·安東內特王後的陳列室畫師。1825年,查爾斯十世任命他為騎士。他的大多數書籍的出版都受到了皇室的贊助。在1830年「七月革命」後,他成為新任法國皇後瑪麗-艾米莉(1782-1866年)的專職畫家。法國革命後,受到拿破崙一世的皇妃約瑟芬等的庇護,作為宮廷畫家被王公貴族和上流社會的人們比喻成「花之拉斐爾」「玫瑰畫家」,名氣盛極一時。他的一個學生,路易絲·瑪麗·奧爾良,1832年成為比利時人的第一位王後。法國革命時期,法國皇後約瑟芬在巴黎郊外的梅爾梅遜宅第建造了一座宏偉的玫瑰園。據傳她的玫瑰園中種植三萬株玫瑰,幾乎包括世界各地珍貴品種。她的花匠也是史上第一個嘗試以人工栽培玫瑰花種的人。出於對她玫瑰愛好的敬意,在英法海戰時,兩國停戰以便運送玫瑰給約瑟芬的船隻通過。約瑟芬請雷杜德去玫瑰園畫玫瑰,才有了這本被世人稱為「玫瑰聖經」的畫冊。雷杜德本人被王公貴族和上流社會的人們比喻成「花之拉斐爾」「玫瑰畫家」,名盛一時。把雷杜德的作品和同時代的幾位畫家相比,他的作品更科學,畫得也更漂亮,花朵神采各異,顏色淡雅,色澤過渡自然。雷杜德流傳最廣的3部畫集是《LesLiliacees》、《LesRoses》和《ChoixdesPlusBellesFleurs》,《LesRoses》最有名。書中169種楚楚動人的玫瑰,成為世界玫瑰的經典。浪漫的玫瑰,來自最不浪漫的勞作。在西方好多裝飾畫、瓷器等物品都選用了雷杜德的玫瑰花圖。雷杜德一生為近50部植物學著作繪制了插圖。他於1840年6月20日去世,被葬在巴黎的拉雪茲公墓。

Ⅳ 世界著名油畫玫瑰花的資料

《玫瑰花》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的一幅油畫。

這幅《玫瑰》中流動的綠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樸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也許梵高用畫筆表達的是自己的生命狀態——「孤獨地張揚生命力的倔強,冷笑一切凡間的艷俗。」

(4)法國花卉畫家擴展閱讀:

玫瑰花的意境:

梵高繪畫追求的是一種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獷的筆觸帶來的是一種直率而又單純的表現方式,帶有一定的力量和強度,他們強調的是「神」的傳遞,而非「形」的表現,這與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忠實地表現自然」的繪畫理念有很大的差異。

仔細看來,梵高畫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有強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畫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隨意揮灑而得來。受眾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也會被這種激情所浸染、震驚,會深切地感受到畫家內心的吶喊。

這種狂野的造型風格同畫家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及人物性格有著很大的聯系。因為梵高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內心情感作為主要標准。

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貧窮、困苦和疾病的纏繞之中,這對他的心理也產生了深深的影響,所以他畫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帶有一種扭曲變形、狂野粗放,也正是這些因素讓梵高產生了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認知。

Ⅳ 世界上所有有名的畫家以及他們最著名的作品

一、顧愷之

1、人物介紹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作品介紹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二、展子虔

1、人物介紹

展子虔(約545—618年),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今山東陽信)人。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

他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他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歷史故事,尤長於山水。人物描法細致,以色景染面部。

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卧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被稱為「唐畫之祖」。

2、作品介紹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疊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還有美麗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綻開,綠草如茵。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三、徐渭

1、人物介紹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

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

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

2、作品介紹

《墨葡萄圖》是徐渭傳世的畫作之一。圖中以飽蘸水墨之筆,揮寫一支墨葡萄。只見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靈晶瑩鮮嫩欲滴,形象生動。

茂盛的葉子以及枝、乾等皆以大塊墨繪成,筆墨酣暢,渾然一體。該畫風格疏放,不法形似,正是畫家作畫時將情感瀉於筆鋒的結果。

四、鄭板橋

1、人物介紹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2、作品介紹

《蘭竹芳馨圖》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在這幅畫中詩畫相輔,互為點襯,反映了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濃墨撇寫蘭竹,飄逸瀟灑,氣韻飛動。

五、達芬奇

1、人物介紹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2、作品介紹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六、魯本斯

1、人物介紹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教名伯多祿·保祿·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彼得·保羅·魯本斯是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2、作品介紹

《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是1617-1617年彼得·保羅·魯本斯創作的油畫。

這幅描寫的是傳統的「搶婚」場面: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兩個黝黑的壯漢把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從睡夢中劫走,正准備強行拉上馬背的情景。

七、黃公望

1、人物介紹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2、作品介紹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

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八、吳道子

1、人物介紹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

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2、作品介紹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台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

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發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凈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九、莫奈

1、人物介紹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2、作品介紹

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

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

這幅畫在1874年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十、梵高

1、人物介紹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2、作品介紹

《吃馬鈴薯的人》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於1885年的油畫。該畫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

在這幅畫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

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該畫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時的作品,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最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畫家

Ⅵ 世界著名畫家的花卉水粉畫作品欣賞圖片

貼吧知道音樂圖片視頻地圖文庫»搜索知道多世界知道非

Ⅶ 16-17世紀的畫家資料

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米開朗琪羅,達 芬奇,拉斐爾。
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 雕塑家 建築家與詩人,由他創作的作品 有雕塑《大衛〉
為朱利安二世所著《摩西》,與朱理諾家族所著雕刻群,尤以《美第奇》最為有名,還有西斯廷
教堂所作《天頂畫》,為他一人花費四年時間完成的,他對藝術界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Ⅷ 文藝復興前或者文藝復興時期,有畫過花卉比較著名的油畫家嗎 請告訴我畫家和畫的名字,謝謝。

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油畫。特點: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

(一)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1、 喬托:義大利油畫是歐洲油畫發展的先聲,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

2、 波堤切利:在線條、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表現更為豐富,人物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加細致,作品情緒性更加強了,更注重科學的比例、透視和空間關系,造型極其優美,象音樂一樣。

3、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將油畫推進到高峰。寫實體系更加完善,美和力感更強了。

米開朗琪羅:他的壁畫,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間世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充滿著的矛盾與斗爭。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人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人文主義的氣息。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等聖母畫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外在、內在美、對人的尊嚴、對人的和諧的歌頌。

比較於南歐和諧與優美的風格,北歐的繪畫更注重實在的、具體的客觀世界的刻畫,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人物描寫更注重性格。如尼得蘭(現在的比利時)畫家勃魯蓋爾等,雖也描寫宗教題材,但處理成世俗的,農民般的生活場景。

(二)17、18世紀油畫

表現人生、表現社會,內容更加深刻了,表現形式、藝術語言更加豐富了。

重要代表人物如:

佛蘭德斯(今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畫家魯本斯,《搶劫留基伯的女兒們》(文字教材42頁);

荷蘭畫家倫勃朗;(教材43頁)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教材43頁)

法國畫家達維特。(教材43頁)

(三)19世紀70年代以前(18世紀)的油畫,歐洲進入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這一時期油畫題材擴展了,思想內容豐富了、深刻了,藝術語言也較以前有了更大發展。著名畫家與作品有: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馬拉之死》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領導人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畫派代表庫爾貝:描寫工人生活《畫室》;米勒:描寫農民生活《拾穗者》。

印象派油畫: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教材44頁)

描寫現實的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教材44頁)

西方現代油畫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在寫實油畫中體現現代人的感覺,給古典寫實賦予新的精神內涵;
背離傳統,背離寫實的前衛性探索。
主要特徵:
主要表現內心世界;
將某種形式因素抽取出來向極端發展;
突顯多樣化的、個性的美感,甚至有表現"丑"的;
以獨特的藝術觀念支配繪畫,流派彼起此落。
古典向現代畫過渡時期代表人物荷蘭畫家凡·高、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人物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抽象派代表人物俄國畫家康定斯基。

Ⅸ 風景油畫,花卉油畫,海景油畫,田園油畫的畫家都有哪些

風景畫家有:莫奈、塞尚、科羅、希施金、列維坦、畢沙羅等等

熱點內容
海棠肉香 發布:2025-09-13 08:46:10 瀏覽:527
綠植化妝品有問題嗎 發布:2025-09-13 08:37:52 瀏覽:660
雞血石梅花 發布:2025-09-13 08:29:46 瀏覽:198
梁海棠還活著 發布:2025-09-13 08:12:29 瀏覽:490
山茶花手抄 發布:2025-09-13 08:11:00 瀏覽:893
才有梅花便不同 發布:2025-09-13 07:54:59 瀏覽:298
櫻花漫天飛 發布:2025-09-13 07:49:15 瀏覽:699
玫瑰花語文 發布:2025-09-13 07:43:30 瀏覽:646
丁香鄭州 發布:2025-09-13 07:38:38 瀏覽:201
蒙氏插花教案 發布:2025-09-13 07:38:35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