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柚花藝
西方的花藝抄,花枝數量襲多,色彩濃厚且對比強烈;而東方的花藝則花枝少,著重自然姿態美,多採用淺,淡色彩,以優雅見長。 西洋式插花也稱歐式插花,它的特點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塊面和群體的藝術魅力,作品簡潔、大方、凝練,構圖多以對稱式、均齊式出現,色彩艷麗濃厚,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風格。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式插花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為(傳統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於日常。
B. 花藝師是怎樣的一種職業
一種唯美的藝術師。
C. 如何協調好花藝的色彩搭配
D. 花藝師要接婚禮單子該做哪些准備呢
到年底了花品薈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陸陸續續開始發請帖了,
很多人花藝師也會和我吐槽自己打花束其實掙不來太多錢,
但很多花藝師總是抱怨:
一般走量的婚禮宴會花藝不太想接,一場掙的又不多!
高端婚禮花藝項目,多少人盯著呢,又接不著!高端婚禮都是有長期合作的單子,
人家一場婚禮單是預算,就夠再開個分店了!
想要少幹活,多掙錢!作為花藝師的你就得明白和別人的差距!
2018婚禮花藝流行趨勢看了嗎?不想被時代落下,那麼盡快來關注一下2018年會有哪些好的理念呢?
法國風情
法國風情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深紅色是底色,淺粉色、銀灰色的點綴搭配讓深紅更浪漫!適合為追求精緻的新娘做婚禮花藝設計,畢竟法式浪漫是每個女人的夢!
蘭花、玫瑰、綉球的粉紅色花朵上會有些許橙棕色,能傳遞出浪漫、飽滿和多元文化的氣息。熱情洋溢的花藝風格運用了大量的花材,法式田園風和更正式一些的波斯設計風的混搭,讓婚禮用現代的方式重新演繹過往情事。伴娘的禮服也很精緻,有粉色、綠色和淺藍色,以及植物印花元素。
法式風情的新娘喜歡生活中精緻的事物,樂於用精緻的金屬配飾、奢華的絲帶以及基座花瓶提升生活品味。
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靜謐藍和活力綠的設計讓自然風十足、舒心~
喜歡大自然的新娘必定會被自然力量中那一抹靜謐的藍色和綠色所吸引。自由隨性的主題將新娘和大自然連接在一起,一紮扎單一植物花材如鳶尾、綉球或藍盆花放在婚禮上那鈷藍色花器或磨砂玻璃花器中,歲月靜好不就應該是這種模樣嗎?
婚紗的色彩有各種藍色和綠色,並搭配藍色或灰色的燕尾服。整體環境非常寧靜,因為spa和海洋的藍色氛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恰好補足大自然中的有機綠。斑駁的葉材和蕨類植物在稀有玫瑰在水晶花器的襯托下,又重新煥發活力。質感豐富的藍盆花和黑種草、優雅的蘭花、綉球一道營造出寧靜的花園氛圍。
現代奇妙
現代奇妙,干凈的線條配以暖金色、銅色、灰褐色和橙色,讓自然元素和古典花器的完美調和過渡。
期待現代簡約風格的新娘,對於現代奇妙的簡約精緻的線條可以說完全沒有抵抗力。Monder Wonders運用鮮艷的稀有花材說出了人們對豐富經歷的渴望。作品還用到了熱帶花材,如橙色的掌和鳳梨、巧克力色的波斯菊、大花蕙蘭、紫色的馬蹄蓮以及深紅色的落新婦。精美工藝品的表面紋理和精巧的質地將新舊元素融進現代花藝風格,為新娘的婚禮帶來溫暖簡約之風。
走進叢林
走進叢林的靈感來源於叢林的啞色調和亮色調,叢林之中多的是驚喜,野性之美!
將旅行元素和品質生活方式融入優雅的日常都市生活。閃耀著橙色、黃色和紅色的亮光照耀在熱帶葉材、苔蘚、藤枝、軟木、竹子上。橙黃色的蘭花、帝王花和玫瑰與異型花材,如蠍尾蕉、木百合、雞冠花、珊瑚球一同營造出在熱帶叢林探險的感覺。除了橘子、太陽光、青檸酒、三葉草之外,伴娘的禮服也受熱帶草原所啟發,加入了紋樣、編織、皺等元素。走進叢林的亮色調和啞色調與竹子、軟木這些天然配飾相呼應。
大自然的野性在召喚城市青年,不管新娘新郎表面上看起來多安靜,多文藝,這種設計都能勾出他們藏在心底的野性躁動。
4種婚禮花藝流行趨勢,重要的還是在傳達趨勢的范圍,或者可以說,這四種趨勢是一個大的流行方向,而在這個可操作范圍內,作為花藝師的你現在可以想到哪些好的設計靈感嗎?
一名國際花藝大師眼中的婚禮與宴會花藝的魅力存在於:
從色彩與形式、
設計元素與創作原則,
高階婚禮花藝設計的結構與技法,
到如何與客戶溝通、項目經驗怎麼積累,
再到花藝藝術裝置怎麼玩!
所以,年底的婚禮季,你知道怎麼做准備了吧!
更多花藝分享,記得關注花品薈哦!一起學花藝,一起成長吧!我們都是愛花的小仙女。
E. 急急急~~~~~~~~描述花藝的古詩詞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內然《春曉》)容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F. 花藝的簡介
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關於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並不統一,是有待繼續查證和探討的問題。
在人類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支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作一簡介,以供參考。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 這方面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中引證。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競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人認為是插花源於佛教胡文證。
3、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的記載。《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二)、源於民間風俗
這是從廣義的范疇來定義插花,認為插原始形式是從不使從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頭)上的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
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如在中國,遠在佛教傳入之前,民間就有用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於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後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詩集。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葯。這種大型的宗教活動形式集春遊、男女擇偶為一體,都是以花為媒介.類似的情形,《詩經·陳風·》也有記載,如「視爾如,貽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錦葵花般美麗,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這些都可視為插花(廣義)的一種原始形式。稍後,屈原的《楚辭·九歌》有:「瑤席兮玉,盍將把兮瓊芳」。盍是合之意,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嗎?《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思:「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思美人》中雖是屈原借題發揮,但也說明當時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進行玩賞的風氣。「(孽)大薄之芳兮,搴長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又如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於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佛教傳入中國較晚,據史料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始聞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東漢,天竺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應漢使者的邀請(公元)67年來到洛陽,明帝為他們建築了白馬寺,請他們翻譯經典,才開始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而當時,儒家學說仍占統治地位,佛教的影響並不大。三國時期魏開創了清談學的風氣,學又佔了統治地位。西晉佛教依附學,還不能獨立發展。東晉,佛教的社會地位影響超過了玄學。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為流行。後來又消沉了一段,到隋朝時才正式盛行全國。所以,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不能說是源自佛教供花,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種形式而已。 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
文插花書刊中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並在墓中發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製作的「乾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並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 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源自中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盪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採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於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採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於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虯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G. 朋友,我想請問你關於時代花木(花藝)培訓的問題
要想學花藝,不要去什麼培訓班了,騙人的,學不了什麼東西的,還不如看看書,至於實踐到花店打打工,要不了一個月就什麼就懂了。
H. 色彩搭配對於花藝師來說有多重要
對於花來藝師來說,所有顏色自保持相同的色彩基調,即選擇的色彩或都是高明度,或都是低飽和度,這樣搭配出來的效果是具有一致性的。選擇同一個色相,僅調整它的明度和純度得到另一個色彩,將兩者搭配。還有各種的搭配技巧在里邊,所以,不管什麼工作都不能速成,尤其花藝師,更多的是自己去嘗試之後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