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戰爭與花卉

戰爭與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2-23 03:57:57

❶ 園林花卉與花卉有何不同

1、園林花卉紅色花系主要有;桃花、薔薇、山茶、杜鵑、紫荊、紅千層版、朱頂紅、權一串紅、雞冠花、大理花、福祿考、虞美人等。
2、花的顏色是它吸收陽光中其它顏色反射剩餘的光的顏色,紅花吸收了除紅色光外其它顏色,只把紅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睛裡,我們看到的就是紅色。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外觀形態要以最能利於繁殖為宜.紅黃等色光波較長,能夠較容易的被蜜蜂等昆蟲發現,有更大的機會得到傳粉授粉,也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繁殖率.相反,如果花的顏色為藍綠等色,無疑在進化中落了下風.所以,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自然界中的花朵,尤其是蟲媒類植物的花朵以紅黃白為主,花形也較為艷麗.風媒類的玉米小麥等就不在此列了。

鮮花與戰爭,反應一部美國人民反對越戰的電影,只記得最後一個小女孩把一朵插入美軍的槍口,最後槍響了

守望者 Watchmen;(2009)導演:;扎克·施奈德編劇:;大衛·海特;/;Alex Tse主演:;帕特里克·威爾森;/;卡拉·古奇諾;/;比利·克魯德普;/;瑪琳·阿克曼;/;傑弗里·迪恩·摩根;/;更多...類型:;動作;/;科幻;/;懸疑;/;驚悚;/;犯罪;/;奇幻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09-03-06(美國)片長:;162 分鍾;/ 186 分鍾(導演剪輯版) / 215 分鍾(終極剪輯版)又名:;保衛奇俠 / 守護者

❸ 與花卉有關的詩句

1、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唐·趙嘏《長安晚秋》
2、亂點碎紅山杏專發,平屬鋪新綠水蘋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3、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代·杜甫《漫興·其五》
4、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5、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唐·王維《臨湖亭》
6、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唐·杜甫《宿贊公房》

❹ 花木與花卉如何區別

花木:
花木泛指花草樹木
花卉:
狹義的花卉,僅指草本的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總稱。
廣義的花卉,指凡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並經過一定技藝進行栽培和養護的植物,有觀花,觀葉,觀芽,觀徑,觀果,觀根的,也有欣賞其姿態或聞其香的。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從水生到陸生,氣生;有草本也有木本,有灌木,喬木和藤本,應有盡有,種類繁多,都包括在花卉范圍之中。

❺ 在戰爭片中我看到將鮮花插到戰士的槍口裡`,我不知道這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為了讓他們死後可以發下搶
或者代表這和平吧

❻ 請哪位軍事史大師幫我解釋一下以下幾個概念和問題。 1.阿茲特克的「鮮花戰爭」 2.印尼島的「掠奪戰爭」

為了保證能有足夠的俘虜充當祭品,阿茲特克人對周圍國家發動了一系列名為「花
之戰」的儀式化戰爭。領導這些戰爭的有披著美洲豹皮的「美洲豹騎士」,頭盔為鷹頭
的「雄鷹武士」,還有其他一些人僅僅在下頜戴上人類頭骨的下頜骨。在他們的領導下,
阿茲特克武士們在戰爭上很少殺死敵人,而是把他們留做人祭時用。奇怪的是,一旦被
俘,這些用來祭祀的囚犯就不再被當做敵兵而殺死,而是作為派往眾神之處的使者。當
一名武士抓住一個俘虜時,他總是要宣布:「這是我深愛的兒子。」而俘虜本人也按照
儀式回答:「這是我尊敬的父親。」對於阿茲特克人和他們的許多鄰國來說,能成為祭
品獻給神被認為是莫大的榮幸,犧牲品本人也被注入了神聖的尊嚴,幾乎能和神相比。
2印尼的掠奪戰爭沒有找到,不過應該是類似早期文明的那種為掠奪奴隸而進行的戰爭的意思。
3普法的「下次戰爭」?應該意思是普法戰爭在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國和法國之間埋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恨種子,也正是之後數十年歐洲倆大戰略同盟形成的初始緣由,德國對法國的侮辱比如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佔領註定了一戰的爆發。這個下次戰爭應該是預示著德國和法國在一戰中的再次交鋒吧。
4馬其頓的「神聖聯合」?
是不是說底比斯人的神聖聯合(Sacred Band)埃帕米農達建立的那隻同性戀特種分隊?
那是埃帕米農達認為同性戀軍人會為了伴侶彼此拚死作戰而建立的軍隊。
5馬其頓菲利普問什麼痛恨希臘城邦?
。。。這個談不上個人好惡吧,馬其頓是泛希臘文化圈的一員,雖然是王國制度,但是他們說希臘語,各方面都比較相近,在希波戰爭的時候,馬其頓是投靠了波斯帝國一方,使得波斯帝國的陸軍可以順利的從今天的博斯布魯斯海峽那裡進入巴爾干,而後,在雅典和斯巴達的霸權爭奪中,也涉及到馬其頓王權的爭奪問題。腓力二世治下的馬其頓強大後,自然要對南方的希臘諸城邦作戰爭奪希臘的霸權,當然腓力二世曾經在底比斯為人質,可能有一點感覺受過被侮辱吧,這個有點類似秦始皇嬴政對於趙國的感覺吧可能。所以當腓力二世被刺殺底比斯人首先叛亂,然後成為年輕的亞歷山大刀劍上的祭品,底比斯全城被屠殺和賣為奴隸。不過這也是對希臘其他城邦的一個震懾。

❼ 園林的發展與戰爭的關系怎樣

園林發展特徵淺析——以法式園林的興衰為例

作者:金雲峰 黃… 來源:網易園林 時間:2006-05-10 點擊: 進入論壇討論
摘要:從文明形態史觀的研究角度出發, 將園林發展納入到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體系中來研究其發展特徵, 即園林發展是以循環形式發展為特徵, 經過起源、生長、衰落與解體4 個階段。在此基礎上, 文章以法式園林發展的歷史片斷為例進行具體闡述說明, 進而揭示現代園林將向交融性、包容性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園林 園林發展特徵 文明形態史觀 盛衰曲線
古人有雲:「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對於任何一種事物, 只有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才能對它現在的狀態做出正確的判斷, 對它未來的趨勢作出合理的預測。作為對園林藝術這種人類自從出現文明之後一直在不斷發展延續至今的事物, 我們也只有將其納入歷史長河, 納入整個人類的文明文化體系中才能夠對其一探究竟。

英國思辨歷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在他所著的《歷史研究》里認為, 以往人們研究歷史往往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為基本研究單位, 這樣的研究是無法解釋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問題的。歷史研究的范圍應該大大地擴展, 要從全人類、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人類歷史的奧秘。

文明形態史觀認為不同文化會有類似的「生命歷程」, 即都經過起源、生長、衰落與解體等階段, 而且其間有許多機制是各文化的生命歷程中共同或相似的。與進化史觀不同的是這里的文化生命歷程並不具有「進步」的意義, 因而一種文化衰亡後如果有另一文化興起, 那也不意味著由落後向先進的演進, 而只是生命周期的又一輪循環(圖1)。所以盡管各文化或文明存在著時序的先後, 但在哲學意義上仍可以把它們都看作是共時態的[ 1 ]。

圖1 單個文明個體盛衰曲線

一、以文明形態史觀研究園林發展特徵

將園林藝術的發展置入文明社會發展中來觀察, 園林的產生、發展、融合、變異各個階段也是伴隨著社會文明的漸進而發展的。以在一個小范圍(一種文明) 中的藝術發展為例, 園林藝術的誕生是順應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特點, 隨著文明的日益生長而得到不斷的發展, 逐漸形成一種該文明體系下的園林藝術形態。文明的發展是在不斷的挑戰—應戰的循環中得以上升的, 於是在這種園林藝術發展的過程中, 不停地會有來自外來文明的撞擊、影響。

當2 種文明相互撞擊時, 弱方抵禦不住強方的撞擊, 而全線潰敗, 但這種潰敗事實上也只是在弱方中占統治地位的那部分文明的潰敗, 帶來的是弱方全盤接受強方的文明。不過, 很明顯這種無條件的接受並不能適應原文明變異的條件, 同時這種全盤皆收也僅僅表現在占統治地位的主導文明的利用者, 即所謂的統治階級文化的身上, 在園林方面的表現主要為皇家園林。而作為文明內部的勢弱者, 即平民文化, 通常反映在民間一些富紳的私家園林上, 在這場撞擊中並未受到如此大的沖擊, 於是它們有空間也有餘力在這種撞擊中接受這種挑戰, 做出相對的應戰, 並自由地生長發展。對這種外來的文化進行揚棄, 汲取其中可以為自身所利用的成分, 注入到本土文明中, 順著變異、融合、檢驗、漸進的進程, 最終形成一種完全適應本土文明的形態。在這一進程中, 文明形態一直進行著自下而上的影響, 自上而下的反饋交流, 在社會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之下, 最終完成了這一變革改造, 形成本土的園林藝術形式。

在大范圍中的園林藝術發展, 一直進行著起源—生長—衰落—解體的循環過程, 此消彼長。當弱勢一方在進行了以上一番變革改造時, 強勢一方同樣也會由於文明走到了它的峰頂, 同時在一定范圍之內沒有對手, 呈現出一種停滯的發展狀態, 內部逐漸失去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始走向衰落。強、弱雙方在不同波形的曲線上行進。強方的峰頂是弱方的谷底, 當強方走過峰頂, 必呈下降趨勢, 與弱方從谷底反彈的曲線在某點相交, 度過相交點後, 強方趨向谷底, 弱方趨向峰頂, 之後進行力量的交接轉換。在這2 種園林藝術文化的較量中, 很難說何方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雙方只是在不同波形的曲線上行進, 在某一點上做出力量比較, 同時在下一點又進行力量的交換。於是當弱方終於在某一點達到峰頂時成為了當時力量撞擊的強者, 新一輪的園林藝術主導又產生了(圖2)。

圖2 多個文明盛衰曲線

這樣在大范圍里的此消彼長, 多種不同波形的曲線沿著時間軸不斷前進, 在前進中, 它們互相影響, 最終一齊趨向同一種波形的曲線, 完成最後的大同。所謂最後大同, 是為在各自摸索過程中的文明尋找到一條可以共同前進並相互扶持發展的道路。

但是, 文明運動並不會以最後的大同來結束。它內部一直是運動著的, 在一段時期內的趨同也僅僅是一個過程, 並不會就此結束, 除非文明的載體——人類或說是高級生物完全滅絕。那麼這種不斷運動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湯因比在他的著作《歷史研究》中並沒有繼續敘述。筆者在此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就像地球的板塊運動一樣, 從一整個板塊開始, 劇烈的外力及內力的作用致使大板塊分裂成多個小板塊, 各小板塊的不停運動也許有朝一日又將拼合成一整個大板塊。這種自然力並非我們所能預估, 但我們卻可預想到最後的大同並非文明盛衰曲線最後的歸宿, 也許只是每一個循環節里的最後一個小節。只要作為文明載體的人類繼續生存下去,那麼這個循環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至於這個循環的盡頭是怎樣一番情形, 現在很難想像出來。並且這種循環是大小相套的。因此, 將此概念引伸到園林藝術領域, 園林的不斷向前發展可能會經過一段時期的此起彼伏、百家爭鳴, 回歸到趨同的線形上,也可能在大同的單調線形中由於內部的震盪, 分化為多種不同波形的曲線, 即不同文化下的園林藝術形態, 繼續向前行進。

二、以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發展為例

縱觀園林藝術的歷史發展進程, 它正是以這種循序漸進、輪流起伏的發展形態為主要特點的。下面將以法國的園林發展作為例證, 具體闡述園林發展特徵。

文藝復興初期, 義大利由於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形成了獨特的園林風格——台地園。這種樣式的園林一般依山就勢, 分成數層, 庄園別墅主體建築常在中層或上層, 下層為花草、灌木植壇, 且多為規則式圖案。注重規則式的園林與大自然風景的過渡,即從靠近建築的部分至自然風景逐步減弱其規則式風格。由於義大利多山泉, 便於引水造景, 因而常把水景作為園內主景, 理水方式多瀑布、噴泉。植物以常綠樹為主, 有石楠、黃楊、珊瑚樹等。在配植方式上採用整形式樹壇、黃楊綠籬, 以獲得俯視圖案美的效果, 很少用色彩鮮艷的花卉。整個園林以綠色為基調, 給人以舒適寧靜的感覺。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遍及整個歐洲大陸, 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的義大利的文化也為當時歐洲上層社會所接受而成為主流文化, 各國皇家園林都以效法義大利式造園方式為榮。法國, 在與義大利的戰爭中接觸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化, 從此開始受到其建築及園林藝術方面的影響。但是義大利台地式的庭院特點真的適合法國的平原地勢嗎? 法國在經歷了文藝復興早期較長的一段純模仿階段後, 到了路易十四在位時期, 出現了勒諾特爾。這位出生於造園世家的大師, 很早就開始展露自己的才華, 從因設計維康府邸花園而聲名鵲起, 到形成獨特的一套造園式樣, 他真正改變了法國造園藝術前期純模仿的狀態。法國, 雨量適中, 氣候溫和, 植物多落葉闊葉樹, 這些都決定了單純地模仿意式園林並不能完全展示法蘭西浪漫與不羈的民族文化特性。意式台地園是針對義大利多丘陵、地形變化明顯的特徵而產生, 但是法國大部分地區卻是遼闊的平原。所以在勒諾特爾的大部分作品中, 常以落葉密林為叢林背景, 大量採用黃楊和紫杉作圖案樹壇。常用圖案花壇, 注意色彩變化,並經常用平坦的大面積草坪和濃密樹林, 襯托華麗的花壇。園林在水景方面多為整形河道、水池。維康府邸花園是勒諾特爾的成名作, 而他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爾賽宮則反映了法式園林的巔峰水平[ 2 ]。這種真正原生且帶濃郁民族特色的園林, 很快就替代了那種不適合本國地理特質、風俗民情的庭院。本著適者生存的基本法則, 法式幾何式造園手法在法國國內逐漸佔了上風, 壓過盛極一時的意式台地式造園手法, 並反過來影響義大利以至席捲整個歐洲。

從文化形態學觀點的角度來看文藝復興後期法式園林的興盛與意式園林的衰敗, 我們不難發現, 這其實不過是在沿著文明盛衰曲線行進的過程中, 園林藝術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現象。透過園林形態不斷更替的表象, 可以看到它們的發展其實都是沿著這條曲線行進的, 偶然之下有必然。偶然是說這條曲線具體以怎樣的方式行進, 必然則是說曲線行進的大致方向在事物存在之初就已經瞭然。換言之, 文明盛衰曲線早已被定性, 它的上下起伏、它的波形行進方向, 在這條曲線的原點就已大致明了。但是, 它的定量卻是隨機可變的, 任何一個偶然出現的人物、事件都可能改變這條曲線的斜率, 導致一連串表象的變更。法蘭西文化的本性, 以及法蘭西平坦遼闊的大地風貌, 在受義大利園林影響的一開始, 就已註定它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全盤接受這種園林形態。這已經預示著在園林發展曲線的變化起伏中, 法國園林首先要經歷一段時間的下降, 再在某個谷底時刻絕地反彈, 實現回升, 並逐漸達到峰頂。但是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反彈, 這根曲線的斜率如何, 在勒諾特爾出現之前, 一切都還是未知的。只是, 如果勒諾特爾不出現, 仍然會出現一位拯救法國園林的創造者。不過勒諾特爾的成功,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如果他的作品不是那麼符合法蘭西文化, 那麼適應法蘭西天然條件,也不可能得到路易十四的垂青, 並最終征服整個法蘭西的園林界。

再看看法式園林興盛的背後, 是法蘭西文明在歐洲的逐步興盛, 並漸漸取代義大利文明在文藝復興初期的領導地位, 以其濃郁的皇家特色, 恢弘的氣勢, 壓倒性地在歐洲各派文明中流行。文明興衰的前面就是各種文化表現形式的興衰。這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國力強盛指標上, 更表現在文學、音樂、建築等文化載體對外的侵略性上。所以, 很容易發現, 當一個國家、一種文明興盛的時候, 周邊的國家、文明會不自覺地被文化侵襲。正如前面曾經分析過的文明盛衰曲線的走勢變化。

隨著勒諾特爾在法國國內的名聲大振, 他的名字也逐步為國外所知。勒諾特爾本人曾親赴英國及義大利, 並在那些國家移植傳播了勒諾特爾式園林。其次, 有關的造園書籍也在英國傳播了法式園林的信息。當時的法國造園書籍在英國人中傳閱甚廣, 這從英國著的有關書籍中多有引用法國書籍中的觀點就可見一斑。在英國, 自勒諾特爾來訪開始,到向法國派遣造園家及翻譯出版造園著作等等, 雖然一直利用各種手段來嘗試傳播移植法國式園林,但卻始終不見把握了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精神實質並加以表現的園林作品。造成這種狀況的首要原因就在於當時的英國尚未擺脫清教徒思想的束縛, 同時英國的國力仍然落後於法國, 此外英國人酷愛造型樹木及巧妙的水工設施, 這同時也為將來法國園林逐步地退出歷史舞台作出了鋪墊。

三、現代園林的發展

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指出人類歷史中存在著從局部的統一(分列的文明) 向最後的大同(統一的全人類文明) 發展的趨勢。文明如此, 那麼作為文明的一個表現形式—— 園林藝術同樣也會顯現出這樣的發展趨勢。在各種園林藝術的波形曲線的不斷交錯行進中, 相互之間也產生了影響、干涉作用,結果相互疊加, 作用相互影響, 最後會逐漸趨同, 重新形成一種新的波。這種新的波有著與前波不同的頻率, 但是又受到前波的影響, 是前面多種不同波形曲線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新出現的波就可以被稱作最後的大同, 也就是全人類的文明交融。

當今, 園林文化不再像過去時代里的那樣只是個別少數上層階級享受生活的一項奢侈品, 逐漸變成為大眾所用的一項公共必需品, 而實用功能、類型等方面也逐步從只考慮人類本身轉向整個自然界的協調共存。園林藝術(garden) 的內涵與外延也逐步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19 世紀由美國的奧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觀規劃設計( landscapearch itectu re) 」這個包容性更強的新名詞, 逐漸受到各國園林界的認可, 並於1948 年成立了「世界景觀建築師協會( IFLA ) 」[ 3 ]。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規劃設計, 是因為工業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並開始發展的, 主要目的是協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原本不適應經濟高速發展下永續利用的園林思想, 只能漸漸淡出歷史舞台[ 4 ]。

以上這些都是外在原因, 論及內在原因, 在文明形態學的范疇內, 任何一種文明都有盛衰, 同時也是沿著曲線向前發展的, 它的變化不僅受到相鄰文明的影響, 同時也受到外界媒介以及文明內部所需遵循的盛衰規律的影響。這樣說來, 衰敗只是一種必然, 轉向何方的興盛才是需重點考察的部分。當園林藝術沿著曲線波形發展到時間軸上標注著「現代」的這個坐標點時, 受到外在及內在因素的影響, 逐步向包容性、交融性發展, 文明盛衰曲線也相互影響, 逐步趨同。所以, 從整個園林藝術的發展來看, 各種文明所反映在園林藝術方面的表現形態不斷地波動起伏, 各自經歷起源、生長、衰落與解體這4 個階段之後, 伴隨著相互之間的影響, 它們波動的頻率產生了共振, 到目前逐漸彼此同化, 走向交融與相互包容。

「景觀規劃設計」受到社會文化中各種因素的影響, 它的發展也反過來影響社會文明的發展。正如現在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共存」的思想, 其實從人類的哲學思想發展的趨勢中可窺一斑。只考慮人類本身的發展並不能長久持續地發展下去, 綜合的思想在此刻顯然比原有的思想來得更為辯證。這就是文明發展上人類認識逐漸所達到的共識, 換而言之就是發展到一個特定階段的大同。這種大同不是表現在形式上的趨同, 而是表現在追求理念的趨同上, 簡而言之, 就是內涵與外延的交叉重疊。這與所處在的全球化時代不無相關, 信息、資訊、文化產品的全球化交流, 自然而然會帶給各個民族以強烈的沖擊, 而且這種沖擊也是雙方面的。在這種強烈沖擊下的文化, 就顯得更具交融性與包容性。同時, 交融性與包容性也是現代園林發展的大趨勢。所以, 在沿著文明盛衰曲線探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坐標點時, 更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住真正的時代脈搏, 了解所處時代的文化特質, 才能理解園林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的意義, 並能夠追隨著這根曲線繼續找尋下一個坐標點, 預見未來的發展走向。

❽ 鮮花與戰爭的作文

在一片廢墟中,周圍還彌漫著戰爭過後留下的氣息。一個男孩在這一片廢墟中哭喊。他衣專衫襤褸,屬胳膊和腿都露在外面。他竭力得哭著喊著,卻無人回應。他還沒來得及享受父母給他的愛,還沒來得及享受童年給他的快樂,還沒來得及享受世界給他的美好,就已經失去父母,不復有家。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讓世界一開始就那麼和平?為什麼要讓與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長大的孩子,又如此大的差別?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歡笑,不能一起學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這無情的戰爭,殘忍的戰爭,可惡的戰爭,久久不能平息的戰爭!就是因為有了它,多少英雄,多少無辜的老百姓死於彈下!我們現在的安寧,不是一份投降書換來的,而是這千千萬萬的英雄和老百姓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和平,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是一朵嬌嫩的鮮花,是一張可愛的笑臉,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是萬物的生命。一旦失去和平,就等於人失去了新鮮的空氣,植物失去了燦爛的陽光。所以,維護和平,制止戰爭吧!

❾ 部落與彎刀花卉鄉戰場遺跡怎麼做

這個就是需要一個基礎的要求 祭奠用的 自然都是菊花了

❿ 植物與花卉有什麼區別

花卉是指一些具有觀賞價值,並且已經廣泛用於觀賞的植物。
花卉都是植物。植物不一定是花卉,但一些現在不是花卉的植物在將來有可能成為花卉。

熱點內容
哪裡學盆栽 發布:2025-09-12 03:16:13 瀏覽:781
盆栽山楊梅 發布:2025-09-12 03:16:10 瀏覽:48
致富經櫻花 發布:2025-09-12 03:11:50 瀏覽:914
滿天星插花教程 發布:2025-09-12 03:01:20 瀏覽:356
梅花手錶男款 發布:2025-09-12 03:00:45 瀏覽:214
玫瑰斑癬 發布:2025-09-12 03:00:37 瀏覽:230
竹菊百合粉小孩能吃嗎 發布:2025-09-12 02:53:39 瀏覽:847
濰坊花卉招聘 發布:2025-09-12 02:49:14 瀏覽:823
盆栽蛋糕的做法視頻 發布:2025-09-12 02:43:16 瀏覽:51
情人節送情人什麼禮物呢 發布:2025-09-12 02:41:23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