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花卉
A. 榕樹、梧桐樹的詳細介紹
榕樹(學名:Ficus microcarpa),為桑科榕屬喬木,原產於熱帶亞洲。榕樹以樹形奇特,枝葉繁茂,樹冠巨大而著稱。枝條上生長的氣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樹干稱之為「支柱根」。榕樹高達30米,可向四面無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幹交織在一起,形似稠密的叢林,因此被稱之為「獨木成林」。
名稱表述
【中文名】榕樹 【拉丁名】Ficus microcarpa 【別名】細葉榕、成樹、榕樹須 【佔地】大約20平米左右編輯本段榕樹簡介
即孟加拉榕樹(Ficus benghalensis)或印度榕樹(F. indica)。
榕樹
在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冠以榕樹名的不只有細葉榕,屈指一算,還有八九種,如高山榕、柳葉榕、垂葉榕、金葉垂葉榕、菩提榕、印度橡膠榕、大葉榕、金葉榕、花葉垂葉榕等。這些榕樹四季常青,姿態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良好的生態效果,廣栽於南方各地。編輯本段生長分布
榕樹生長在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地區,這里氣候潮濕;雨水充足。 榕樹 ( Ficus microcarpa 又名:細葉椿、小葉榕) 生長於村邊或山林中。生長茂密,生命頑強。 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江西贛州,台灣、浙江南部、雲南、貴州。印度、緬甸和馬來西亞也有。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榕樹 (小葉榕)Ficus microcorpa 桑科Moraceae(榕屬) 常綠喬木,樹高達20~30m,胸徑達2m;樹冠擴展很大,具奇特板根露出地表,寬達3~4m,宛如柵欄.有氣生根,細弱懸垂及地面,入土生根,形似支柱;樹冠龐大,呈廣卵形或傘狀;樹皮灰褐色,枝葉稠密,濃蔭覆地,甚為壯觀.葉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呈倒卵形,長4~10cm,全緣或淺波狀,先端鈍尖,基部近圓形,單葉互生,葉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隱花果腋生,近球形,初時乳白色,熟時黃色或淡紅色,花期5~6月,果徑約0.8cm.果熟期9~10月.
榕樹果實是綉眼鳥最喜愛的食物
果子很小,好像一粒一粒的小球,成熟時,會由綠色變成紅色。是小鳥最愛吃的食物。編輯本段葯理用途
可做行道樹。樹皮纖維可制漁網和人造棉。樹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毒葯。編輯本段中葯特性
【性味歸經】 葉:微苦、澀,涼。 氣根: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 葉:清熱,解表,化濕。用於流行性感冒,瘧疾,支氣管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百日咳。 氣根:發汗,清熱,透疹。用於感冒高熱,扁桃體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葉3~5錢,氣根0.5~1兩。 【出版書刊】 《全國中草葯匯編》、《本草綱目》。編輯本段樹冠之最
榕樹——世界上樹冠最大的樹 榕樹。學名(Ficu
榕樹盆景
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綠喬木。榕樹根據用途可分為綠化樹、榕樹樁盆景、榕樹瓜(地瓜榕、人參榕)盆景。由於榕樹根系發達,根部常隆起,並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塊造型獨特,令漳州人對榕樹情有獨鍾。以植物生理學對榕樹進行科學的栽培,使榕樹根塊較快成長,並控制其枝椏的成長高度,栽培出不同規格、不同風格、形態各異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術加工相融並琢的培育方式。為榕樹盆景的觀賞價值提升,並成為漳州繼水仙花之後又一獨特花卉 。從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規格盆景。形態自然、根盤顯露、樹冠秀茂、獨特風韻的人參榕,觀姿賞形,令人妙趣橫生,心情愉悅。適宜擺設居家、辦公室及公共場所。近年來風靡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一些公司的主要出口產品,占據盆景市場較大份額,是一種高檔的時尚花卉。編輯本段榕樹總稱
榕樹是桑科榕屬植物的總稱,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尤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我國榕樹屬植物約100種,其中雲南分布67種,西雙版納有44種,佔中國已知榕樹總數的45%,佔全世界的90%。編輯本段木本之最
榕樹是熱帶植物區系中最大的木本植物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絞殺、老莖結果等多種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生長在
榕樹---氣生根
西雙版納的44種榕樹具有大板根的有17種,能形成各種氣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種。絞殺現象是榕屬植物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一個特殊現象;而獨樹成林則是某些榕樹由絞殺階段向獨立大樹過度轉變時長眾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熱帶雨林特殊景觀。編輯本段野生食物
榕樹是野生食物的重要來源。在西雙版納地區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樹主要有木瓜榕、蘋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脈榕、黃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幫助人體消化的纖維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認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葉可使人健康長壽,也可為少女保持體態輕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葯用植物,在榕樹中有9種植物被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葯用的部位包括根、樹皮、葉和樹漿等。編輯本段獨樹成林
榕屬植物中,有17種為具有板根的大喬木,有26種具有氣生根或支柱根,有8個種具有老莖生花果現象,有24種在幼苗階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種隨著榕樹的生長,通過絞殺植物階段發展成為喬木或大橋木,以致形成獨樹成林,這些特殊的生態現象構成了園林景觀。許多榕樹有開展的樹冠、濃蔽的樹陰,一直是傳統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樹、垂葉榕、榕樹等。榕屬的一些種類已成為重要的園林觀賞樹種,培育出葉色、形態各異的園藝品種,垂葉榕、榕樹已有十多個園藝品種。編輯本段榕樹文化
榕樹的很多種類具有板根現象、老莖生花、空中花園和絞殺現象,景觀奇特雄偉,反映了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而一
榕樹---扎入土壤的氣生根
些種類被當地民族視為神(龍)樹和佛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榕樹文化。該園佔地約15畝,已收集榕屬植物近103種,園內高榕、垂葉榕、菩提樹、鈍葉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樹包塔、獨樹成林、絞殺現象等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已使該園日趨成為一個接近於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態公園,給人們以奇而美的享受。編輯本段榕樹用途
用途:可作行道樹。樹皮纖維可制魚網和人造棉。氣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表葯。
榕樹---具有典型支柱根的一株榕樹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樹能「獨木成林」。 榕樹是屬於桑科的常綠大喬木,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的樹冠之大,令人驚嘆不已。編輯本段榕樹風采
在孟加拉國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株大榕樹,鬱郁蔥蔥,蔚然成林。 從它樹枝上向下生長的垂掛「氣根」,多達4千餘條,落地入土後成為「支柱根」。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奇觀 。巨大的樹冠投影面積竟達1萬平方米之多,曾容納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在樹下躲蔽驕陽。 在我國廣東新會區環城鄉的天馬河邊,也有一株古榕樹,樹冠覆蓋面積約15畝,可讓數百人在樹下乘涼。 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和浙江的南部都有榕樹生長,田間、路旁大小榕樹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涼亭,是農民和過路人休息 、乘涼和躲避風雨的好場所。編輯本段福州市樹
福州市市樹——榕樹 福州市的榕樹特多,所以稱為 「榕城」。 榕樹的果實扁圓形,生於葉腋,果徑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種子萌發力很強,由於飛鳥的活動和風雨的影響,使它附生於母樹上,攝取母樹的營養,長出許多懸垂的氣根,能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強了大樹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這就是「獨木成林"」的奧秘。 福州植榕歷史悠久,據宋樂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記》載,「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故號榕城」。 宋福州太守張伯玉為防旱澇又編戶植榕,呈現「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榕樹便成為福州古城風貌
榕樹---具有大量氣生根的榕樹
特徵之一。榕樹葉茂如蓋,四季常青,枝幹壯實,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徵著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的舉薦,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通過以榕樹為省樹的決議。編輯本段溫州市樹
溫州古樹的佼佼者首推榕樹。這個亞熱帶的常綠喬木,是本市栽培歷史悠久的鄉土樹種.屢經台風暴雨,久經滄桑,盛而不衰.它以溫州為界,再往北就很難見到它的倩影了. 榕樹冠大幹粗,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老枝幹上的氣根下垂,細者懸空飄曳,粗者落地生根,形似支柱,真是意趣橫生,耐人尋味.每在水邊或平地上霸踞一方,也能在懸崖峭壁或石灰岩上挺立招展,在酸霧彌漫的環境中也能正常生長。它有吸氯抗二氧化硫的特性,是本市園林綠化美化的理想樹種,也是盆栽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榕樹木質韌潤,防火性能好,撞擊聲音輕,是做坐椅把手和樓梯板的上等材料.其氣根、樹皮、樹葉的葉芽等均可供葯用· 榕樹極易繁殖,可籽播、可大枝條扦插,成活率高,生長快.江心嶼東塔頂崩一株榕樹,枝葉蓬勃叢生,覆蓋塔尖,氣根懸垂塔內,成為奇景.散布市區庭院、街頭,橋頭、江河路旁的61株古榕樹,已福蔭數代人民.海壇山西麓的118醫院,大院中央一株大榕樹,蔭蓋200多平方米,即調節新鮮空氣,又為病員提供納涼散步的地方,新橋街頭河邊的一株大榕樹,堪稱鹿城樹王. 1985年經群眾評選,市人大第六屆常委會第14次會議討論通過,於1985年7月10日正式命名榕樹(小葉榕)為溫州市樹.編輯本段贛州市樹
贛州市樹——榕樹 贛州處江西以南,榕樹隨處可見。書上說榕不過吉
贛州章江新區
,此話不假。贛州榕樹尤以文明大道聞名。
專家在對一棵百年榕樹進行測量
編輯本段千年古榕
南雄市珠璣古巷古榕樹原貌
千年榕樹
核心提示:5月8日至10日,廣東省南雄市持續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特大暴雨,獨具嶺南文化魅力的珠璣古巷一棵千年古榕樹在暴雨中被掀倒,亟待專家拯救。編輯本段太守植榕
北宋福州太守張伯玉植榕 張伯玉(1003~約1068年),字公達,建安(今建甌縣)人。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登進士第。以後又登書判拔萃科。慶歷元年(1041年),出任吳郡從事兼郡學教授;接著以秘書丞為太谷令。他愛民勤政,廣興水利。慶歷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節,薦於朝廷任職。皇祐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當時陳執中為相,伯玉說:「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陳執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仁宗皇帝惋惜伯玉,離京前,賜銀錢五萬。至和年間(1054~1056年),伯玉任嚴州副知州。嘉祐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紹興)。伯玉興學育才,作出很大成績。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編戶浚溝七尺,植榕綠化。數年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伯玉植榕聲名盛極一時。伯玉多學而博識,文章為曾鞏嘆服。他嗜酒善詩,有「張百杯」、「張百篇」之號。官終檢校司封郎中。著有《蓬萊詩》2卷,已佚。編輯本段綠色主義
綠色主義——榕樹 南方的樹,以榕為記,有一本書上說是榕不過吉,吉安以北,就不見了,這是地理上的限制。
榕樹的根部奇觀
小葉榕,是福州榕樹的主要品種,其次是高山榕。人參榕是做盆景的上選樹種,根肥如人參、如蘿卜。 榕樹是一種大樹,有一種鋪天席地的氣象。傍著樹,可以支架棚房,那是鄉間小茶館,樹下幾張竹椅,幾張小幾,茶碗和茶壺,江聲和蟬聲,是久違了的童年。 榕樹看去就是一座綠色的大山。榕樹是越剪越能長,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長,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個枝椏中長出一枝,東西橫斜,一片濃綠。 榕樹最美在根,盤根錯節,起伏不定,根與樹沒有根本的區別。榕樹的很多種類具有板根現象、老莖生花、空中花園和絞殺現象,景觀奇特雄偉,反映了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而一些種類被當地民族視為神(龍)樹和佛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榕樹文化。 矗立在金寶河畔的一株榕樹冠圍竟有七米多,高達十七米,枝繁葉茂,濃蔭蔽天,所蓋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傳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雖然樹干老態龍鍾,盤根錯節,但仍然生機勃勃。在電影里,劉三姐就是在這棵樹下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傳情綉球的。在金寶河的對岸有一座小山,中間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門,可以讓人隨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樹和穿岩之間有個渡口,人稱"榕蔭古渡"。在穿岩的臨河處有一塊石頭,頗像一隻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於是民歌唱道:「金鉤掛山頭,青蛙水上浮,小熊滿山跑,古榕伴清風」。編輯本段榕樹盆景的養護
榕樹盆景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徵的造型景觀,因此維護其生命生長的延續就成了維護管理的必然目的。必須在日常維護中對其進行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 (1)濕度與水份:水份的不當對榕樹傷害很大。用手感覺盆土的情況,應該採取「見干見濕」的原則。不要經常澆水,澆必澆透。澆水過多,會引起根系的腐爛,使其落葉。榕樹在北方養護難度較大,家庭要多噴葉面水,增加其空氣周圍的濕度。 (2)溫度:榕樹的適宜生長溫度晝夜不宜過大,(相差10度)極易落葉死亡。平時要注意放置在通光透光的地方,在夏季時要注意適當的遮陰。 (3)培養土:採用疏鬆、通水性好的腐葉土,通常的比例為園土:腐質土:沙2:2:1。 盆景上方最好放置與盆大小一致的苔蘚,這樣一來是美觀,二來對排水透氣起到很好的作用。 (4)肥:榕樹的生長喜肥,但施肥次數多對榕樹的生長會造成傷害。根據季節的不同施肥量也要不所不同。 (5)病害及蟲害:根系的損傷或腐爛也容易落葉,但因為根系長在土中很難發覺。由於長期不換盆或肥水不當引起爛根很常見,最好在不傷根的情況下,查看根部,適當的修剪死根、弱根、傷根。蘸上生長劑再植入盆中。此外榕樹的根容易產生各種細菌、真菌引起的根腐病或根瘤病,應該適當注意噴葯進行防制。 榕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蚧等。用氧化樂果500PPM噴灑葉片或50%亞膠硫磷可濕性粉劑1000倍溶液噴殺。用洗衣粉水或風油精水0.1%也很有效。 (6)修剪及養護:生長旺季要給植株進行摘心和抹芽,秋季進行一次大的修剪,此後不進行修剪,因為植株冬季生長較慢,不宜在冬季修剪。榕樹的修枝應由專來人來做,剪去徒長枝、並生枝、病弱枝、交叉枝等讓其整體產生層次美。 榕樹盆景,一般應放置在通風透光處,要有一定的空間濕度,陽光不充足,通風不暢,無一定空間濕度,容易使植株發黃、發干,導致病蟲害發生,直至死亡。榕樹主要分布於我國南部以南各地區,主要商品產地福建漳州,喜酸性土,屬非耐寒性植物,在北部地區,一般冬天還要進入溫室維護管理 。
梧桐樹
梧桐樹(學名:Firmiana 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落葉喬木,原生於中國,可高達12米,葉為掌狀,3-7裂,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果實成熟時分裂。梧桐生長快,木材適合製造樂器,樹皮可用於造紙和繩索,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於其樹干光滑,葉大優美,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樹種。中國古代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許多傳說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製造的,梧桐對於中國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作家豐子愷的同名文章《梧桐樹》堪稱佳篇。梧桐已經被引種到歐洲、美洲各地作為觀賞樹種。
物種梧桐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梧桐 【中文別名】青桐,中國梧桐 【拉丁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英文名稱】Phoenix Tree 【科屬分類】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錦葵目、梧桐科、梧桐屬
形態特徵
梧桐樹(圖2)
梧桐樹是落葉喬木,高達12米;樹皮青綠色,平滑。葉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或略披短柔毛,基生脈7條,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50厘米,下部分枝長達12厘米,花淡紫色;萼5深裂幾至基部,萼片條形,向外捲曲,長7-9毫米,外面披淡黃色短柔毛,內面僅在基部披柔毛;花梗與花幾等長;雄花的雌雄蕊柄與萼等長,下半部較粗,無毛,花葯15個不規則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頂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質,有柄,成熟前開裂成葉狀,長6 -11厘米、寬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幾無毛,每蓇葖果有種子2-4個;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縐紋,直徑約7毫米。花期6月。[1]地理分布
產於中國南北各省,從廣東海南島到華北均有栽種。也分布於日本。多為人工栽培。[1]生長特性
梧桐樹喜光。喜溫暖氣候,不耐寒。適生於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喜鹼。根肉質,不耐水漬,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即爛根致死。發葉較晚,而秋天落葉早。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強風。宜植於村邊、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處。[2]栽培技術
中國梧桐葉
梧桐樹常用播種法繁殖,扦插、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時採收,曬干脫粒後當年秋播,也可沙藏至翌年春播。條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約1.5厘米。每畝播量約15公斤。沙藏種子發芽較整齊,播後4至5周發芽。干藏種子常發芽不齊,可在播前先用溫水浸種催芽。正常管理下,當年生苗高可達50厘米以上,翌年分栽培養。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點宜選地勢高燥處,穴內施入基肥,定干後,用蠟封好鋸口。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蟲害,可用石油乳劑、敵敵畏、樂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北方,冬季對幼樹要包紮稻草繩防寒。入冬和早春各施肥一次。[3] [3]編輯本段經濟價值
梧桐樹為栽培於庭園的觀賞樹木。木材輕軟,為制木匣和樂器的良材。種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油為不幹性油。莖、葉、花、果和種子均可葯用,治腹瀉、疝氣、須發早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樹皮的纖維潔白,可用以造紙和編繩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發。[1][3]編輯本段園藝景觀
中國梧桐
梧桐樹樹干高大,枝葉茂盛,樹冠呈卵圓形,樹干端直,樹皮青綠平滑,側枝粗壯,翠綠色。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對抗性。[3]編輯本段文化內涵
古詩詠梧桐樹
由於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可見梧桐是地高貴。在中國的《詩經》里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在詩經,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詩寫道: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該詩說的是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 在莊子的秋水篇里,也說到梧桐。在說到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在此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這里的「鵷雛「就是鳳凰的一種。他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可見梧桐的高貴。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里,有這樣的描述:「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由於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所以今人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因此在以前的殷實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種梧桐,不但因為梧桐有氣勢,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徵。
B. 南雄的名勝古跡
南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川秀麗,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尤其文物古跡甚多。珠璣古巷、梅關古道、三影千年古塔、恐龍等古生物化石、古銀杏群「南雄五古」,享譽海內外。南畝魚鮮村、烏逕新田村、黃坑溪塘村、百順黃屋城古村落,人文價值頗高,先後被列為「廣東省古村落」。孔江國家濕地公園(孔江水庫)、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蒼石寨風景區,奇異獨特,風光秀麗。坪田古銀杏群景色迷人,深秋看黃葉好地方;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被譽為「小九寨溝」。蓮開凈寺、大雄禪寺香火興旺。具有古建築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廣州會館。龍華山溫泉酒店是集旅遊度假自然觀光和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泡溫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青嶂山溫泉高氡神奇,是罕見的高鈉離子溫泉。南雄又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廣東省重點老區縣(市)之一。尤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南雄屬中央蘇區縣之一,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多次率部轉戰南雄,領導和指揮著名的「水口戰役」。項英、陳毅等在油山一帶領導粵贛邊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舊址瑤坑、油山革命紀念碑、水口戰役紀念公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紅色旅遊特色。
三影塔
位於南雄市區中心。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記載的宋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傳說中的三影奇觀雖不復見,而宋代建築藝術風格猶存,一塔古樸雄偉,矗立廣場之中,與市博物館、廣場景色、街市風光相襯映。門票五元。
油山
又是一座「紅色」的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油山都是革命根據地。這里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來到了南雄、信豐、南康、大庾,以油山為中心組織了信庾雄縣委,開展了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爭等斗爭,配合中央蘇區創造根據地,向廣東、湖南方面發展,打通與中央蘇區、湘贛蘇區的聯系。紅軍長征以後,這里成立了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1935年紅軍長征後,項英、陳毅率部隊從中央蘇區突圍來到油山,展開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建立了以油山為中心的(南)雄、信(豐)、(大)余、(南)康邊這個粵贛邊最大的游擊根據地,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及為爭取革命勝利而浴血奮戰的光輝足跡。
蒼石寨
蒼石寨旅遊區位於南雄西北部的蒼石鎮境內距南雄市區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興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旅遊區。
蒼石寨原為當地歷代嘯聚山林,避禍走難之地,地勢險要,屬易守難攻的地形。全寨由九座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在登寨必經的險要處,有石塊築成的隘口,成為扼守山寨的險門,足成「以一擋萬」之勢。
該旅遊區佔地4.5平方公里,主景區0.6平方公里,屬紅色丹霞地貌,景區由九個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其狀如騰龍奔馬,群山間有羊腸小徑連接,小徑或藏於樹叢和懸崖峭壁之中,或顯於群峰山谷之間,「蒼石寨」由此得「寨」名。寨內山清水秀,峽谷幽深,瀑布雄偉壯觀,奇花異草隨處可見,狀元橋、情人谷、情人橋、五龍潭、溫泉是寨內最令年青人情有獨鍾的去處;瑤隆峽,首陽峰,遠晀南雄市區全貌,品味「一覽眾山小」「榮辱皆忘」的意境,成為所有遊客最熱切登臨的勝地。
珠璣古巷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南雄城北6公里處的梅關古驛道上,全長1500多米。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100多姓南遷氏族發祥之地,嶺南文化源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10多年的重建修葺,重現珠璣古巷千年歷史文化,有唐宋祖居及先人南遷遺跡,有眾多姓氏紀念館,展現各姓氏宗族文化。1995年被韶關市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6月,珠璣古巷被《中國地理》雜志社、《南方都市報》舉辦的「廣東省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評為廣東最美的街區。門票25元。
梅關古道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南雄城北28公里,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的陸路交通孔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南粵雄關」、「驛道寒梅」列為南雄十大景點。有秦漢時十萬戶侯梅鋗故城遺址,唐相張九齡開鑿古道的蹄痕足印,宋關殘樓、六祖禪宗,猶歷歷在目。古道旁重立了余靖、蘇東坡、朱熹、文天祥、戚繼光、何香凝、陳毅、陶鑄等名人度嶺題寫的詩碑。每當寒冬,嶺梅盛開,鎖關夾道,漫山遍野,十里飄香,為嶺南所罕見。門票25元。
帽子峰林場
南雄帽子峰林場坐落在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
2011年1月,經廣東省林業廳批准,設立「廣東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1],森林公園面積709.7公頃。帽子峰森林公園是在國營帽子峰林場基礎上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林地、林木權屬為國家所有。
帽子峰林場總面積為2924.6公頃,屬低山丘陵,山脈走向起伏顯著。林場境內倍高南低,西高東低。廣東帽子峰森林公園,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降雪,呈現出南方少有的雪景氣候。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野果滿山遍野。林場四季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在林間出沒,樹木花卉眾多,四季飄香。特別是深秋季節,林場銀杏金黃,層林盡染,受到了許多攝影發燒友的追捧。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門票十五元。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烏逕鎮轄區,距離烏逕圩4公里。作為北江源頭之一的南雄孔江濕地,水庫中據說有大大小小的島嶼263個,這些島嶼點綴在湖光山色中,如同玉珠散落玉盤,形成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山重水復的奇景,因此,南雄孔江國家濕地公園有「百島湖」和粵北第一庫之稱。
2011年3月30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定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
蓮開凈寺
位於南雄市南郊一公里處、湞江河畔,是粵北較大的尼眾叢林之一。1994年由南雄市政府禮請當代禪宗大師、佛門泰斗本煥老和尚(上本下煥老和尚)發起重建,於1994年發起策劃籌備,並委派其徒印先、徒孫頓勇等人籌建。蓮開凈寺外的蓮花池種滿了白蓮、紅蓮、千葉寶蓮,寺內用盆子也種滿了各種蓮花,紅蓮、白蓮、紫蓮、黃蓮、粉色的等爭相綻放。
大雄禪寺
大雄禪寺位於南雄東北方向、離南雄市區9公里的珠璣鎮珠璣古巷。大雄禪寺初名沙水院,後稱沙水寺,始建於宋德佑元年(1275年),是嶺南廣東古代名剎之一。門票五元。
萬善庵
萬善庵,前稱「巧呈寺」,坐落在南雄市郊的洋汾水村西南面。該相傳建於明代,幾經興廢,清至民初多次修葺。抗日戰爭時期,在此設73醫院分院,但尼姑一直從事佛教活動。
坪田銀杏森林公園
地處廣東省南雄市東部58公里的坪田鎮是南粵有名的「銀杏之鄉」,境內目前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千噸。每年金秋,坪田鎮境內坳背、逕洞、漿塘、汪湯、軍營寨等地的古銀杏樹上樹葉落黃,地上一片金黃,吸引著眾多省內外攝影「發燒友」、美術家和作家前來創作采風。「銀杏染秋」成為南雄秋冬時節的一個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門票十五元。
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
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位於南雄市雄州街道荊崗村委會瑤坑村,距離南雄市區僅3公里。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中共廣東省委北遷韶關,於1939年冬遷到南雄城郊的瑤坑村,在這里領導全省地下黨和廣大群眾進行抗日救亡斗爭,省委在瑤坑駐扎了一年多時間。
省委舊址為一排小學校舍,面寬五間,為民國時的私塾擴建的校舍,校舍後向為後壟山,前向為校門坪,2010年,省委舊址重修,並按舊時歷史面貌予以布展,舊址壁有一間反映省委在瑤坑工作期間的歷史資料陳列室。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分為三個區。保護一區位於南雄城南—主田鎮一帶。保護二區位於湖口鎮—水口鎮公路西南一帶的龍鳳塘—上湖洞—羅佛寨等地。保護三區位於黃坑鎮東北一帶的楊梅坑—坪嶺等地。整個自然保護區共涉及7個鎮,總面積為42.21 km2。南雄盆地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該地區是除北美西部蒙大拿之外研究恐龍滅絕的另一個重要地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提供了恐龍滅絕年代與白堊紀第三紀地層界線相吻合線索的地方。發現14種的恐龍蛋化石約佔世界已知種類的1/3,近幾年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及含有胚胎的恐龍蛋化石,並發現恐龍行走時的腳印,為研究恐龍滅絕提供了極為有力的證據。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以及其他地質遺跡具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
觀音山
觀音山位於南雄市烏逕鎮南坑自然村和山下自然村境內,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距離南雄市區約40公里,距粵贛高速公路1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整個景區屬於典型的亞丹霞地貌,這里的山石千姿百態,自然景觀十分迷人,其中有酷似人質特徵化的「活觀音」、有活靈活現的「石麒麟」和「石牛」、有雄偉峻峭的「五代同堂」;更有鬼斧神功開鑿的「一線天」、「土地公」等景點,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和較高的開發價值。
西坑、魚鮮、新田、溪塘、黃屋城古村落
中共五嶺地委擴大會議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鄧坊鎮上湖村委會西坑村,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魚鮮村位於南雄市東部的南畝鎮境內,距市區約30多公里,古建築主要有先祖堂、世盛堂、千年古寺花林寺以及大量精美絕倫的石雕、牌坊。新田村位於南雄市烏逕鎮,距南雄市區33公里,在歷史上有著「中原南遷第一村」之稱,自西晉建村至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溪塘村位於南雄市黃坑鎮,建村於公元1276年,是南雄市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有「千家村、百家姓」之稱。黃屋城位於百順鎮,距市區約58公里,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的古城堡,建築規模宏大,技術精湛,結構牢固,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四個古村落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都是客家民居的代表,對於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篛過村
篛過村始建於南宋皇佑元年(公元1253年),距今已有760多年的歷史。該村是南雄久負盛名的書香之村,明清以來興學重教,人才輩出,因其學堂多、書院多、私塾多、讀書人多,有「篛過書房」的美譽。該村歷來提倡尊崇「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的族規家風,至今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鍾鼓岩
陳毅與國民黨代表談判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珠璣鎮梅嶺村委會,離市區北約27公里的鍾鼓岩山頂一石室內。石室為磚石結構,坐北朝南,面闊一間4米,進深3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8月8日,中共粵贛邊特委發表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宣言,提出了停止敵對行動,釋放政治犯,團結一致抗日的主張。8月27日,國民黨江西省大余縣縣長彭育英向粵贛邊紅軍游擊隊發出「感秘代電」表示願與紅軍談判。鍾鼓岩的洞真觀有一主持名叫曾廣桃,是萬安縣人,也是彭育英的老鄉,曾任蘇維埃政府主席,主力紅軍長征後潛蹤於此。在鍾鼓岩談判,雙方都同意。9月6日,國民黨大余縣縣長彭育英與陳毅在南雄鍾鼓岩舉行初次談判,陳毅代表中共粵贛邊特委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了事先擬好的幾項談判原則,提出了五條要求:一是保持紅軍游擊隊的獨立性和共產黨對紅軍游擊隊的領導權,同意改變番號,但要保持獨立的建制單位;二是保持共產黨對抗日運動的自由;三是釋放政治犯;四是紅軍游擊隊區內的保甲制度實行民主選舉;五是不準國民黨政府和豪紳地主追繳以前的租債和稅收。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彭育英對陳毅提出的一些條件不敢做主,請陳毅到贛州,與江西省政府代表和第46師代表談判。1937年9月12日,陳毅以粵贛邊游擊隊代表的身份在大余縣縣長彭育英的陪同下來到贛州與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代表(保安處處長)、贛州專員、當地駐軍政治處主任和南雄、大余、信豐等縣縣長正式談判,達成國民黨軍隊撤離粵贛邊區,釋放政治犯等九條合作抗日的協議。陳毅與國民黨代表談判舊址所在地是鍾鼓岩風景區和道教場所,經多年修繕,舊址保存完好。門票十元。
南雄縣農民協會遺址
南雄縣農民協會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雄州街道塔前街風神廟,距三影塔西側20米。1926年冬,南雄縣委在風神廟召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代表們有1000多人,成立了縣農民協會,選舉陳召南為委員長,彭顯模、周序龍、張功弼等為常務委員。農民協會成立後,決定鞏固和發展各區農民協會,實行減租退押取消苛捐雜稅,反對豪紳民團壓迫農民。該遺址已損毀,現成為三影塔文化廣場。
兩岸花博生態園
園區地處廣東最北部,冬天的最低溫度比廣東大部分地區低5-7℃,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多種亞熱帶偏溫接近華中氣候條件的特色植物。園內種植了櫻花、梅花、桃花、海棠、牡丹、芍葯、銀杏、黃金風鈴木以及獼猴桃、草莓等幾百種名貴花木及水果,並從全世界引進種植多種名貴草本植物,如鬱金香、波斯菊、薰衣草、康乃馨、孔雀草、洋鳳仙等,讓園內一年四季鮮花盛開,讓遊客置身花海樂園之中。兩岸花博園利用特色植物種植自然形成生態觀光休閑景點,以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新農業及觀光農業轉型、建設和美化新農村為目標,打造南雄新的城市名片。園區佔地面積5600畝,集休閑、採摘、觀光、體驗於一體,致力於打造3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櫻花世界、最大的茶花博覽園、最具特色的花木種植園」。園內原生態山水秀麗,花木品種繁多,錯落有致,環境優美,整年花期不斷,是休閑娛樂、旅遊度假、戶外拓展、科普教育的好去處。門票四十元。
泉水谷漂流度假村
鄧坊泉水谷漂流度假村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鄧坊鎮楊梅水庫下游,規劃有水上樂園、農家休閑中心、園林酒店、登山、露營休閑區、空中滑索、南雄特色景觀。泉水谷地形跌宕起伏,河道蜿蜒悠長,時而平湖深潭,時而激流淺灘,有著雄偉的山巒、幽謐的峽谷,落差起伏讓人尖叫不止,周圍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是一個天然氧吧,峽谷、秘流、平地、田野環環相扣,令人驚嘆。河道是利用景區原有的山澗水渠人工修建的單滑道漂流,漂流河道全長3公里多,高低落差168米,途中有幾個傾斜度在30度到60度之間的滑道,並配備緩沖池區,滑道的傾斜角度、每個轉折彎度,以及每次的沖水量和速度都是由專業人士設計施工,所以雖然很刺激,但是安全性是很有保證的。
羅佛寨
羅佛寨位於南雄市湖口鎮東邊的太和村,距市區5公里,毗鄰著名的珠璣古巷,約在兩億年前,此地原是一個湖泊地帶,後由於地殼的運動,使地殼土層逐年增高而起,湖水傾泄而出,乾涸形成陸地,人們居住之處原是湖泊出口之地,因此,故名湖口。羅佛寨距湖口鎮約1公里,距省道342線500米,山嶺海拔高度250米,面積1.75平方千米。咸豐八年以前,在山頂有一寨,寨里有一廟,曾住過蘆佛仙人,因「蘆」與「羅」近音,遂成羅佛寨。
青嶂山天池
青嶂山是南雄市南面的最高峰,海拔917米,位於江頭、雄州、主田三地交界處,距離江頭鎮政府10公里左右,青嶂山山頂有一口神秘的「天池」,面積約100畝,是粵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天池」。據說,這口「天池」曾經是地質運動留下的火山口。
恐龍化石及保護區
廣東省南雄恐龍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分為三個區,涉及8個鎮,總面積為42.21平方公里,核心區3.03平方公里。保護一區總面積為12.52平方公里,位於南雄城南主田鎮一帶,區內為著名的陸相湖泊沉積晚白堊紀南雄群的典型剖面;保護二區總面積17.91平方公里
C. 雄州的雄州概況
地熱田面積300平方公里,儲量達100億立方米,水溫在60-100℃,1989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中低溫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水產養殖、花卉栽培、洗浴取暖等開發利用已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礦泉水總儲量達4億噸左右,經地質部、衛生部、輕工業部等權威專家聯合鑒定,水中含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鋰、鍶、碘、偏硅酸等。礦化度五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指標,是國內唯一五元素達標的優質天然礦泉水。被飲用者譽為「神泉秀水」。 雄縣地處北緯38 ° 55 ′— 39 ° 10 ′,東經116 ° 01 ′— 116 ° 20 ′。平均海拔10米。東依霸州市,南部、東南部隔大清河與任丘市、文安縣相望,西南隔白洋淀與安新縣相連,西部與容城縣相接,西北與高碑店市毗鄰,東北與固安縣接壤。東西長26公里,南北闊25.5公里,總面積524 平方公里,耕地56萬畝,總人口34萬人(2006年),縣城面積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萬餘人。轄雄州、昝崗、大營、龍灣、朱各庄5鎮,米家務、雙堂、張崗、北沙4鄉,223個行政村,199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地雄州鎮溫泉路。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3474人,其中:雄州鎮79619人、昝崗鎮30284人、大營鎮36391人、龍灣鄉43379人、朱各庄鄉31565人、米家務鄉33743人、雙堂鄉20747人、張崗鄉人、27698北沙口鄉20048人。
雄州鎮鎮政府駐四鋪村。面積93.7平方千米,人口6.38萬。轄8個社區、45個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四鋪、五鋪、二鋪、三鋪、常庄、東槐、西槐、大陰、北營、邢村、崔村、壇台、東關、黃灣、小步、鄧西樓、韓西樓、艾西樓、楊西樓、紅西樓、一鋪南、一鋪東、一鋪西、東侯留、西侯留、南董庄、北馬庄、南馬庄、李庄頭、半庄頭、古庄頭、亞古城、十里鋪、南徐庄、南菜園、北菜園、王家房、馬蹄灣、望駕台、賈家莊、南辛立庄、北辛立庄、西安各庄、東安各庄、張魏庄頭。
昝崗鎮鎮政府駐昝東村。面積43.6平方千米,人口3.03萬。轄29個行政村:昝東、昝西、昝南、昝北、趙崗、程崗、邢崗、段崗、袁庄、十間房、佐各庄、昝王莊、梁神堂、劉神堂、張神堂、東河崗、西河崗、小蘆昝、大蘆昝、小四方、大四方、高辛庄、蘆光寺、李林庄、孤庄頭、昝家巷、張馬滸、王馬滸、關李馬滸。
大營鎮鎮政府駐大營村。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3.64萬。轄36個行政村:大營、中營、後營、孔碼、白碼、甄碼、張碼、趙碼、孟庄、許庄、口頭、東照、西昝、滸洲、東柳、宋柳、五柳、西柳、陳庄、孫村、小陽、東王、西王、文家營、付家營、皮家營、孫各庄、楊各庄、北大陽、南大陽、西河營、東河營、大崔營、南劉庄、北劉庄、新莊戶。
雙堂鄉鄉政府駐雙堂村。面積43.2平方千米,人口2.07萬。轄19個行政村:胡辛庄、大魏庄、杜家莊、樂善庄、陳家柳、東岔河、西岔河、中岔河、謝崗、賈崗、宮崗、李崗、老崗、祁崗、邢庄、徐庄、劉庄、雙營、馮村。
龍灣鄉鄉政府駐龍灣村。面積96.3平方千米,人口4.33萬。轄21個行政村:龍灣東、龍灣南、龍灣西、龍灣北、道務一、道務二、道務三、道務四、袁家園、西狄頭、東狄頭、馬務頭、高家鋪、葛各庄、胡各庄、王家場、大步、洪城、張青口一、張青口二、張青口三。
北沙口鄉鄉政府駐北沙口村。面積34.9平方千米,人口2.00萬。轄12個行政村:北沙口、南沙口、沙辛庄、茫茫口、東龍堂、中龍堂、西龍堂、龍王莊、小庄、大庄、東留官營、西留官營。
朱各庄鄉鄉政府駐王黑營村。面積49.1平方千米,人口3.15萬。轄23個行政村:王黑營、北淶河、南淶河、西王槐、東王槐、王克橋、閻家鋪、胡家台、陳家台、朱各庄、新蓋房、西柳、道口、東陽、西陽、高庄、田莊、馬庄、大謝、小謝、王儲、王祥、大鋪。
米家務鄉鄉政府駐米北庄村。面積49.5平方千米,人口2.77萬。轄20個行政村:米北庄、米西庄、米南庄、米寧庄、米黃庄、上岔河、蠻子營、仁義庄、米東大、米西大、楊庄、八北、八南、八西、八東、板北、板西、板東、相庄、周庄。
張崗鄉鄉政府駐張崗村。面積49.5平方千米,人口2.77萬。轄18個行政村:張崗一、張崗二、張崗三、張崗四、開口一、開口二、開口三、開口四、劉家鋪、南莊子、里合庄、王家、董庄、張村、高村、韓庄、方庄、張店。 夏朝屬有易氏,周莊王三年(公元前 694 年)燕桓侯徙都臨易(今容城縣古賢村)。春秋時期為北燕之域,戰國時為燕國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 243 年)入趙國。秦統一後,先屬廣陽郡,後屬上谷郡。漢始置易縣,屬涿郡,治所在今縣城西北6公里古賢村(原名古縣村),即燕之易邑。東漢易縣屬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封河間國。
三國魏易縣更名易城縣,屬河間郡。晉易城縣屬河間國。南北朝北魏天興二年(公元399年)復故名易縣;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易縣入莫縣(今任丘市北),屬高陽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滅北齊,莫縣仍屬高陽郡。
隋仍為莫縣地,屬涿州,後涿州改為涿郡,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屬河間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縣和莫縣原易縣屬地,置歸義縣,屬北義州,隸河北道,縣治於州中,治所在今縣城西北15.4公里容城縣王路村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州縣俱廢,八年(公元634年)復置歸義縣,屬幽州,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改屬莫州,同年還屬幽州,天寶元年(742年)幽州改為范陽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復為幽州,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改屬涿州。
五代後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歸義縣入燕,屬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後唐滅燕,歸義縣入後唐,仍屬涿州,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歸義縣隨燕雲十六州入遼,屬涿州,後周顯德六年(公元 959 年)周世宗親征伐遼,收復瓦橋關(今雄縣南關)置雄州,據《雄縣鄉土志》載,「雄」者,名取威烈,以彰武功,有威懾北遼之意。至此,唐置歸義縣以白溝河為界分為南北兩縣,南歸義先屬後周,次年屬宋,北歸義屬遼。
北宋北歸義縣屬遼之涿州,南歸義縣於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更名歸信,仍屬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復涿州,歸義、歸信兩縣並存。金天會三年(1125年)歸義、歸信兩縣皆入金,後廢歸義縣並入歸信縣,縣仍治於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雄州,四年,歸信縣並入容城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歸信縣同時復置,縣仍治於州中,雄州屬大都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屬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廢歸信縣入雄州,屬保定府。洪武七年(公元 1374 年)降雄州為雄縣,屬保定府。同年容城縣並入雄縣,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縣。清順治元年(1644年)繼續沿用明置。 民國2年(1913年)2月屬范陽道,3年1月改屬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隸省改河北省。屬河北省。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屬河北省第五督察區。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晉察冀邊區委員會組建冀中區抗日根據地,8月本縣成立抗日政府,屬冀中第四專區。同年11月縣城淪陷。為開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內西部45村組建雄特區,屬安新縣,次年8月改為小雄特區。28年(1939年)8月,境內北部38村(含原屬新城縣8村)組建新雄邊區,屬新城縣;同年10月境內東部、南部52村組建雄霸邊區,屬霸縣。29年(1940年)5月撤銷三個邊區,再次成立縣抗日政府,屬北嶽區冀北辦事處。30年(1941年)9月,改劃第四聯合縣。聯合縣期間,前段屬冀中第五專區。31年(1942年)6月,各專區順序統一後,屬冀中第十專區。34年(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宣布投降,廢聯合縣,恢復單縣置,再次組建縣政府,屬冀中第十專區。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雄縣屬天津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屬保定專區。1958年10月2日雄縣、新城、涿縣和淶水縣東部地區合並,稱涿縣。縣人民委員會(1955年縣政府改稱)駐地高碑店,屬保定專區。1960年5月3日專區與市合並,改屬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縣,同年專區與市分置,屬保定專區。1970年4月26日保定專區改為保定地區。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雄縣屬保定市。 ( 1 )雄縣南界碑。於清道光十四年六月(公元 1888 年)立於南十里甫村南與安新縣趙北口村交界處。碑身青石質,上寬 71 厘米,下寬 66.6 厘米,全長 153 厘米,厚 12.5 厘米。碑上有三行字,中間為「雄縣南界」四個大字,右邊小字「光緒拾肆年陸月榖旦」,左邊「知府用鉅鹿知縣署雄縣事凌燮應石」。
( 2 )袁宗儒碑。袁宗儒字醇夫,明正德三年進士,雄縣半庄頭人,曾任大理寺寺丞、都察院御史、戶部侍郎等職。袁碑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原在袁宗儒墳地內。碑身青石料,長 225 厘米,寬 95.5 厘米,厚 27 厘米。碑首為盤龍圖案,中間四字「萬古流芳」;碑陰為「萬代題名」四字;碑陽為明賜進士弟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贈本部尚書「袁公宗儒」,兩旁加刻袁宗儒歷任官職;龜式碑座在袁碑現址 7 米以外,埋於地下,只露出一點龜背。
( 3 )隆興寺碑。 2005 年,在我縣米家務鄉西大村發現了一石碑。石碑質地為漢白玉,碑體表面光滑細膩,碑體長 1.8 米 , 寬 69 厘米 , 厚 19 厘米。碑身正反兩面分別刻有「隆興寺碑記」,碑體頂端為祥雲圖案,中間刻有「萬古流芳」字樣。碑文是清督察院左督御史沈歧所書,經鑒定此碑為清直隸保定府新城縣米家務鄉上三社隆興寺之物,碑體左下角刻有「道光二十有二年歲次寅孟夏乙巳月」字樣。 雄縣古城牆,原是環繞全城的高大土牆,高 11.7 米,寬 5 米,全長 4525 米。城南北各有雄偉的磚砌城樓,現僅存北營村北東西長 83 米,南北寬 14 米,面積 1082 平方米的殘牆。
據縣志記載:宋景德年間雄州知州即在此築城修關。解放後在城底下挖出過宋代大缸和瓷碗等器物。此城牆可能為宋代所築,殘存的城牆已由溫泉招待所保護。 雄州古城原有四大古建築,即瓦橋關、圓通閣、慧光閣、雄文閣。均於民國 35 年(公元 1946 年)拆毀,今已無存。
瓦橋關,俗稱火帝閣,坐落在南關大街中段,門洞跨越街心,南面嵌有「雄關」二個大字,後亦稱雄關。上有廟,南向祭文昌,北向祭火神。唐代置,明代邑人郭存謙重修。
圓通閣,俗稱鈴鐺閣,坐落在溫泉路與鈴鐺閣大街十字路口西北角,明永樂 13 年( 1415 年)雲川衛指揮王俊監修。
慧光閣,俗稱白衣閣,坐落在南關大街南段路西,祭觀音,明萬曆 33 年(公元 1605 年)建。
雄文閣,俗稱文昌閣,坐落在龍宮街中段,祭文昌,明天啟五年(公元 1625 年)建。
D. 南雄帽子峰林場看銀杏葉什麼時候最好
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前往南雄市帽子峰林場觀賞銀杏的最佳時期!
一、帽子峰林場,帽子峰林場位於南雄縣西北部。北及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東鄰本市帽子峰鎮新躍林場,場部芳坑到南雄城約42公里。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降雪,呈現出南方少有的雪景。林場資源除用材林外,樹木繁多。林場四季花草繁多,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林場四季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在林間出沒,五十年代這里曾有華南虎的足跡,山牛成群結隊,現在樹林間,也但聞鳥語、偶見松鼠、麋子出沒,林場花卉眾多,四季飄香,帽子峰林場無奇險之勝景,但有清靜幽雅之環境。
林場遠離村鎮,層巒疊嶂,空氣清新,是個「翠滴青山不染塵」的好地方。帽子峰海拔1058米,聳立於崇山峻嶺之中,登峰遠眺,或觀日出,或覽霧海,不亞於廬山、丹霞。帽子峰林場的名不僅在山水,林場地處粵贛邊區,山深林茂,是當年項英、陳毅、陳丕顯等革命先輩在此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地方。叛徒偷襲游擊隊指揮機關的「北山事件」,即發生在帽子峰的龍西石。陳毅等無數革命老前輩在此為中國革命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多少年後,革命老前輩到舊地重遊,留下詩詞橫賦,感懷當年豐功偉績。每年到了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便是銀杏樹成熟葉黃的時節,自由進行攝影采風活動。
二、旅遊提示:
1、因為賞葉時節,客流量很大,住宿、飲食最好提前聯系好,出發時間盡早為宜;
2、因為林場地處山區,暈車的朋友需要提前准備好暈車貼;
3、12月前後的林場溫度很低,特別早晨,需要以冬裝准備。若是晴天,中午溫度增高,可脫去外套;
4、喜歡拍照的朋友需要酌情的准備應景的服裝咯,建議紅色、黑色、藍色等深色為宜,也就是與銀杏葉的黃色錯開;
5、林場的許多菜並非標價,所以需要訂餐時問詢清楚;
6、因為林場地處江西、湖南交界,食物偏辣。不習慣吃辣的朋友,需要在餐廳跟店家說好少放辣椒,喜歡的朋友,可以跟店家說明,或者單獨要一小蝶辣椒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