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與茶道聽課感受
A. 求花藝與茶道學習心得一篇
插花最主要還是興趣啦,然後學插花,基本功一定要扎實,不然的話,很難進步的。建議看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出的幾本書,還是蠻基礎的
B. 對茶道的感悟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國茶道以「四諦」為總綱,即和、靜、怡、真。
和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佛、道、儒三家思想雜揉的具體體現。我們應該知道「和」的思想,並不是儒家獨有的。儒、釋、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儒家重視禮義引控的「和」。道家倡導純任自然的「和」,反對人為的規范。佛家推崇的則是超越現世的主客體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體現中和之美;道家的「和」體現無形式、無常規的自然美;佛家的「和」,體現規范之美。
中國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適已」的隨意性;迎合了中國民眾的實用心理。這正是區別於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和諧——中國茶文化不朽的靈魂。
「以茶待客」是中國的習俗。有客人來,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對客人極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來,也可通過送茶表示親友間的情宜。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人人情高誼,見外方人之被欺凌,必眾來救護。或有新來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遷居新舍,鄰里皆來獻茶湯,或者請到家中去吃茶,稱為「支茶」。
在現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過茶來表示深情厚意,不僅已深入到每家每戶,而且也用於機關、團體,甚至成為國家禮儀。不論是宋代汴京鄰里的「支茶」,還是現在的人們以茶待客和茶話會,茶都是禮讓、友誼的象徵,都是親和、和諧的體現。
靜
「靜」是中國茶道的靈魂,「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殘缺的心靈。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個「靜」字,就可以洞察萬物、思如風雲、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家也主靜。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高僧還是儒生,都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之路。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洞察明鑒,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虛靜的空靈的心境,當茶的清香浸潤著你的心田的時候,你的心靈就會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就會在虛靜中升華,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和交匯,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怡
「怡」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博,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們、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的追求也不同。歷史上的王公貴族講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勢,顯示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意在托物寄懷,激揚文思。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參禪悟道。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養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膩,享受人生。
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獲事活動中獲得暢適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它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怡悅性」也是中國茶道區別於強調「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真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人不輕易說「道」,一旦論道,就會執著於「道」,追求道的「真」。「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參悟、是透徹、是從容、是圓寂、是宇宙……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是真山真水;懸掛名家名人的真跡;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括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的悠閑。茶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要認真,每個環節都要求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真實,做到「日日是好日」,這是中國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C. 閑情逸致插花的感悟是什麼
閑情逸致插花的感悟:
茶藝插花多沿襲了東方插花的風格,並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讓我們在茶聚的過程中,品在嘴裡,美在眼裡,靜在心裡。順應自然,是茶室插花的精神內核,因此在選材上,也應以古樸自然為主。
在遊玩時,不妨撿拾可供創作的枯木、苔蘚與老藤,收集生長著菌類的石頭和樹皮,用於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圍。一般以竹、木、草編、藤編、陶、瓷、紫砂等為主。
竹製、木、草編、藤編採用自然的植物材質,本身便顯拙樸,比較適宜自然情趣的造型,基本利用原紋原質的原色。瓷質宜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選深色。
陶器推薦選擇素麵並不添色的,茶席插花與一般的花藝不同,講究的是素、雅、簡和與茶席的和諧。作品強調其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的結合,講究虛實相宜、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左右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審美原則。
中國古今文人追求居境的「清雅」、「脫俗」,和心靈上的「自由」、「性靈」,因而極為崇尚生活的閑情逸致。清代張潮在《幽夢影》寫道:「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山,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要點:
1、文人四般閑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文人生活極致風雅之事。明月臨窗,清風入懷,相邀友人於中式古典之境,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便可超然物外,乘物游心。
2、其中的茶藝插花多沿襲了東方插花的風格,並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讓我們在茶聚的過程中,品在嘴裡,美在眼裡,靜在心裡。
D. 我從日本留學回來,在日本學的是管理,但是有學過一點插花和茶道,現在我想向花藝方面發展,我想學習花藝
日本的插花在國際上都是很知名的,你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上你學版的管理,應該更有把權控花藝設計的項目運作。綜合這兩點,我覺得你不妨考慮一下中赫時尚的花藝設計的課程,做高端的花藝設計項目運作,挺有市場前景的。或者你關注一下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是朝花藝空間設計這方面發展,所以你可以去中赫時尚官網關注一下這方面的信息
E. 談談你對茶與茶藝的感受 200字
天晟茶學系復統培訓班一直支撐著學制茶者的信念,學茶也好,學茶藝也罷,不學好,沒有學好茶,豈有茶藝、茶可言。國人不知道為何特別鍾愛「泡茶流程表演」,而不愛茶。天晟茶學系統培訓班則對茶藝提出了要求,必須是了解茶,才能談及愛茶,唯有了解茶,真正愛茶,才有資格認證為茶藝師,否則,不是茶藝,更不是茶道。
進而達到知茶性而科學泡茶、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做到一沖茶顯專業,一談茶均問不倒。那樣你基本上掌握了茶藝師或茶人所應該具備的茶學知識與技能了,你才有資格涉及茶藝和茶道的工作,一個不了解茶的人大張旗鼓地談茶藝、談茶藝師、從事茶藝培訓工作等,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理應受到譴責。
F. 茶藝學習心得
如下: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G. 培養氣質去學習插花好,還是茶道好
插花好,學茶藝你老公准折磨你。
H. 這是在哪裡上課上的是茶道課和插花
藝術的東西來源於生活,我不覺得插花需要學習或培訓,如果生活中沒專有這般情趣,學了也屬只是白學,長進不了什麼。最需要改變的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源於心。
茶道也是如此,許多人認為茶道表演很優雅,真的嗎?學了茶道之後真的讓人感到優雅嗎?許多朋友認為自已學完茶道、香道、插花,穿上唐宋麻服就很優雅了,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的好:德要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特別是學茶道,不管是學茶道或學茶藝,我一直都認為應先學茶,茶都弄不明白,哪談得上茶藝或茶道,不少茶友參加了茶藝師培訓班,再考個茶藝師資格證書,學個泡茶流程展示或者說演藝泡茶流程,回來就自稱是茶藝大師了,內行人看了都醉了。
I. 要交花藝與茶道課的作業。。誰能告訴我這些東西都怎麼使。。。。要步驟。。
青花瓷的是蓋碗,,泡茶用的,, 右邊那個是茶漏,過濾用的,下面的玻璃的是公道杯,,那個盆里的是品茗杯 品茶用的,, 那個黃色的小東西是茶寵,玩的,,,豎著的那個是茶道六君子,,有茶捏 茶針 茶匙什麼的。。。。用法就是蓋碗泡了茶 倒公道杯里,然後再分到品茗杯 品茶,,其他東西只是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