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花卉
『壹』 請問傳說中的麒麟獸是由哪幾種動物組合的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並居四靈之首位。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貳』 56個民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傳統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邊。短上衣的式樣為豎領、對襟扣領。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適宜游牧騎乘,女子服飾為寬大無領,長不及膝,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下端鑲有皮毛的多褶長裙或下端帶褶襇的各色連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綉,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綉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色彩以紅、藍、白為主。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掛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簾子、圍子等都著稱於世.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綉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綉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綉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綉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鄂倫春
鄂倫春族在游獵生活中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式為主,男女冬季皆穿長袍,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製而成,製作時,把耳朵割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偽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狍的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綉出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叄』 端午節資料
起源
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者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兒女長命多福。
懸鍾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並舉行紀念)。
『肆』 鄂倫春族的特產是什麼
鄂倫春族最擅長的手工藝品,是用大量的樺皮製作的盒、簍、桶、箱和輕巧的樺皮船。並在上面雕綉各種美麗的圖案,充分反映了他們狩獵文化的傳統特色。
鄂倫春人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樺樹遍地叢生,勤勞的鄂倫春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棵棵白樺樹,張張樺樹皮經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樺皮器皿、樺皮船等生產生活用具和工藝品,形成了古樸典雅的樺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樹皮的季節。他們選取粗壯、挺直而又光滑的樺樹,用刀子在樹乾的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再在上下兩口間豎劃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皮順樹干慢慢撕下。來年,這棵樹又能生出新的樺皮。
倫春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製作樺皮製品的能工巧匠。他們人人都能用樺皮和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的線縫制各種所需的用品,並在上面雕繪上各種花紋圖案。大型的樺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簍子。中型的有盆、帽盒、針線盒、採集貯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煙盒、葯盒等。除了一般的生活用品外,鄂倫春人還能用樺皮造船。樺皮船窄而長,一般寬不到1米,長約5米。它是用松木板做成兩頭翹起的骨架,用大張沒有孔洞的樺皮做船底和船幫。全船不用一根鐵釘,而是用松木削成釘,用以加固各部位。這種船可乘坐二三個人,用單槳劃行即可。劃行時聲音極小,劃著它出獵,有利於接近獵物,捕獲野獸。
樺皮製品製作簡單,結實耐用,不怕水、不怕碰撞,而又攜帶輕便。
鄂倫春自治旗森林覆蓋率極高,聰明的鄂倫春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身邊的每一塊木料製成木板畫、木雕畫、木製飾品等。就連最不起眼的、一般人認為是朽木的樹根,經過手工藝人的精雕細琢,就變成了這些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根雕藝術品。看這一座大氣磅礴、粗獷豪放,再看這一座小巧細膩、精美絕倫。
鄂倫春族主要有樺皮雕、木雕、骨雕三種,其中樺皮雕刻最為獨特。樺皮器具上的雕刻體現著濃厚的民族風格。其花紋有雲字紋、回紋以及各種花朵圖案。這些圖案有些是用骨針畫在樺皮上的,有些是用薄的樺樹皮剪好圖形後貼在上面,之後進行雕刻壓花。圖案和花紋雕刻完後塗上紅、黃、黑三種顏色。
他們的雕刻工具是用稱為「托格托文」的動物下腿骨製成的刻刀,有二齒、三齒或四齒之分。到了近現代,則發展為鐵制的刻刀,在樺皮器皿上刻出各種花紋、圖案,塗上顏色。
一種叫「阿達瓦勒」的樺皮盆是鄂倫春人用來裝貴重物品、新衣物的器具,姑娘結婚往往也要帶到婆家,它上面的花紋和顏色都有一定的意義,如「珠勒都很」花紋象徵夫妻永不分離,紅色象徵姑娘之喜,黃色象徵男人之喜。
木雕就是在木質器具如馬鞍、木盆等上面雕刻。花紋圖案有雲紋、花卉等,其顏色多為紅、黃色。如馬鞍和鹿哨上雕刻雲字紋,木盆、木碗上刻花卉圖案等。
骨雕,多以獸骨刻制而成,有婦女喜愛的骨紐扣,生活用品骨筷子等。其中,骨指環,鄂倫春語為「烏爾郭屯恩」,最初為射箭用的工具,戴在右手拇指上,後來成為男性的裝飾品,既是好獵手的一種標志,又是一種吉祥物。
『伍』 《中華少年》中的五十六朵鮮花是指
1 漢族 115940萬人 2 壯族 16,178,811 3 滿族 10,682,263 4 回族 9,816,802 5 苗族 8,940,116 6 維吾爾族 8,399,393 7 土家族 8,028,133 8 彝族 7,762,286 9 蒙古族 5,813,947 10 藏族 5,416,021 11 布依族 2,971,460 12 侗族 2,960,293 13 瑤族 2,637,421 14 朝鮮族 1,923,842 15 白族 1,858,063 16 哈尼族 1,439,673 17 哈薩克族 1,250,458 18 黎族 1,247,814 19 傣族 1,158,989 20 畲族 709,592 21 僳僳族 634,912 22 仡佬族 579,357 23 東鄉族 513,805 24 拉祜族 453,705 25 水族 406,902 26 佤族 396,610 27 納西族 308,839 28 羌族 306,072 29 土族 241,198 30 仫佬族 207,352 31 錫伯族 188,824 32 柯爾克孜族 160,823 33 達斡爾族 132,394 34 景頗族 132,143 35 毛南族 107,166 36 撒拉族 104,503 37 布朗族 91,882 38 塔吉克族 41,028 39 阿昌族 33,936 40 普米族 33,600 41 鄂溫克族 30,505 42 怒族 28,759 43 京族 22,517 44 基諾族 20,899 45 德昂族 17,935 46 保安族 16,505 47 俄羅斯族 15,609 48 裕固族 13,719 49 烏孜別克族 12,370 50 門巴族 8,923 51 鄂倫春族 8,196 52 獨龍族 7,426 53 塔塔爾族 4,890 54 赫哲族 4,640 55 高山族 4,461 56 珞巴族 2,965
後面是人數哦 我最詳細了 希望採納
『陸』 圖里河的簡介
圖里河系蒙古語,意為鶴河。關於這條河,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據說很早以前,在這條河附近住著一對年輕夫婦,女的是鄂倫春姑娘,名叫根花,男的是蒙古族青年名叫巴圖爾。
他們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整日以打獵為生,他們的心地非常善良,經常將自己打的獵物分給這里的百姓,誰家有大事小情,他們夫婦總是跑前跑後的來幫忙,所以,大家對他們夫婦十分敬重,並把巴圖爾選為首領。從此巴圖爾便經常帶領大家捕獵。
在一次捕獵中,巴圖爾為了營救被群獸困住的獵民,不幸被一頭大熊擊死在地。黑熊正想飽餐一頓,被趕來的根花等人嚇跑了。根花一眼望見了倒在血泊中的丈夫,下馬哭的死去活來,其他的獵人也都哭著要與巴圖爾同去。
說來也巧,就在巴圖爾出葬的那天,不知從哪來了一隻大鶴,它攔住了出葬的人們,並誠摯的說道:「巴圖爾是條硬漢子啊,你們不能沒有他呀!」
人們異口同聲:「只要能救活巴圖爾,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大鶴見大家對巴圖爾這樣誠心,便說:「你們只要用我身上的一根羽毛做箭,射在黑熊身上,取十滴血滴入巴圖爾的嘴裡,立即就會起死回生。」人們急忙把巴圖爾重新抬回家,立即選幾位技術高強的獵手備馬出征了。
獵人們在洞口等了三天三夜,終於盼到了黑熊出洞,看它在亂石旁長長地伸了一個懶腰,大家的眼睛都紅了,一位獵人立即拉開長弓,大鶴的羽毛准備的刺進了黑熊的頭顱,鮮血一下冒了出來,大熊遭箭受驚,吼叫著朝洞里跑去,獵人們趕緊從亂石上收取十滴血,飛也似的跑回了巴圖爾的身邊,按著大鶴的說法做了。果真,須臾間,巴圖爾象剛睡醒一樣,長出了一口氣,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他真的活了,而且和以前完全一樣,又能和大家在一起了。
但是這只黑熊自從被羽箭射中之後,它惱羞成怒,半月沒有出洞,反復地思量著報復的計劃。一天,它望著涓涓流水的泉眼,它暗自慶幸機會到了!
這里的人們都飲這個泉水的水,別無它處,如果堵住這個泉眼,這里的人們就會全完了,黑熊越想越得意,然後它就就地十八滾,熊皮頓時蹭厚十八層,竹箭射來就會象彈簧一樣被射回去,黑熊得意極了,又連吼了幾聲,然後趁天不亮,便縱身跳入泉水中,死死地堵住了泉眼。
很快這條涓涓流淌的河水乾涸了,人們喝的渾身沒一點力氣,天上連一滴雨也不下,漸漸草黃了,樹腐了,眼看一切都要覆滅了。
就在這天夜裡,曾救過巴圖爾性命的大鶴不知從何處翩翩而來,人們象久旱逢甘雨一樣,團團將大鶴圍住,大鶴說:「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把我身上的羽毛拔凈,做箭,每人十支,萬箭齊發,不可間斷,待這些箭全部射出後,這只黑熊就奄奄一息了,然後你們將我的身體准確地砸在黑熊的頭上,那麼它就會付之一炬了。泉水就會流出來了。」說完,它就吩咐大家每人從它身上拔十根羽毛。可大家楞楞的,互相對視著,誰也沒向前邁一步,巴圖爾這條硬漢子掉頭便抽泣起來,根花哭著說:「這都是我們自己引起的災難那!」大鶴一見此狀急了,它自己從身上往下拔了十根羽毛遞給巴圖爾,然後又給根花十根,依次往下發著,待大鶴身上一根羽毛沒有的時候,在場的人們手中正好每人十根,巴圖爾和根花咬著牙帶著淚水在不遠處將黑熊團團圍住。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待最後一箭發出後,這只黑熊蔫了,但還象巨石一樣死死地覆蓋著泉眼,眼睛瞪得圓圓的,長長地喘著氣。
大鶴急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縱身象黑熊跳去,之間大鶴准確地落在了黑熊的頭上,只聽呼的一聲,大鶴和黑熊變成了一個大火球騰空而起,向北方飛去。頓時,泉眼打開了,涓涓的泉水象歡快的孩子一樣,跳躍著向火球飛去的方向流去。
從此,這里的人們擺脫了乾旱,喝上了清甜的水,一切變得生機盎然了。為了永遠不忘記大鶴,蒙古族人民把這條河親切地稱為鶴河。 圖里河鎮位於牙克石市境北部,東經120°47′----122°17′,北緯50°14′~50°37′,在牙林鐵路215公里處。東接鄂倫春自治旗,南與庫都爾鎮毗鄰,西與額爾古納市、根河市相連,北抵伊圖里河鎮。
圖里河鎮轄區面積4051、2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3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10平方公里,山林地佔面積80%,草場面積14666公頃,耕地面積7335公頃。
全鎮有6個居委會,林業系統有圖里河森林工業有限公司及5個林場,鐵路系統有車站、房產段等單位。 (一)地貌:圖里河鎮屬於山脊高地地貌區,整個地勢由南、東、北三個方向向西部緩緩傾斜,地表平均坡度在5%以上,鎮內最高海拔1140,5米,平均海拔732米。
(二)氣候:圖里河鎮氣候嚴寒,極端最低氣溫-50,2度,年平均氣溫-5,4度,是全國最冷地區之一,年降水量455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530小時,無霜期90天左右,因季風影響,是典型的低溫高濕氣流區。
(三)水文:圖里河發源於圖里河鎮東部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大興安嶺西側。全長134,8公里,流域面積3617平方公里。
(四)土壤:圖里河境內以暗棕土壤為主,有暗色草甸土,暗灰色森林土,淋溶黑鈣土。土質肥沃,適合種植小麥、油菜等農作物。
(五)植被:鎮區群山環繞,連綿起伏,山林地佔80%,主要以落葉松、白樺為主。可供綠化的還有雲杉、樟子松等;灌木有丁香、珍玫瑰、金老梅等;露天花卉有翠菊、波斯菊、金氈子、串紅、百合、芍葯等。有大量經濟價值較高的野果、野菜。野果有紅豆、篤斯、稠李子、山丁子等20餘種,野菜以蕨菜、黃花菜、明葉菜經濟價值為最高,還有各種珍貴葯材,如大黃芪、小黃芪、黨參、佛手參、金蓮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