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玉佩花卉

玉佩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2-20 10:58:40

㈠ 玉佩最初出於哪個朝代

原始社會就有了....
古玉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遺物之一,而且是體現中華民族美德和精神的文化載體。2005年出版的《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近百年來出土的近4000件珍貴玉器,可以說,每一件玉器都是一段歷史,都蘊涵著特有的文化。有學者雲,沒有對玉的知曉,就不可能有對中華文明的真正了解。那麼,古玉中究竟隱藏了多少歷史,專家們從中華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對此做了不同解讀。

青銅器出現之前,玉器成為探尋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社會發展進程的核心物質載體。1992年深秋,在興隆窪遺址的發掘現場,首次發現位於墓主人耳部的玉玦,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耳飾。無疑,8000年前的興隆窪先民在使玉器進入人們生活的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

記者:西遼河流域興隆窪文化玉器開創了中國史前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以此為基點探尋中國是否存在近萬年的用玉史成為當前學術界一項重要研究課題,也由此引發了對於中國文明起源總體格局的深度思考。那麼,玉器對於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中國史前社會發展進程具有怎樣的作用?

劉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史前時期沒有文字記載,對那段遙遠過去的了解將主要依靠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和遺跡資料。青銅器出現之前,玉器在中國史前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為探尋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社會發展進程的核心物質載體。

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玉器的發現舉世矚目,成為中國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在玉料的選擇、造型特徵和雕琢工藝等方面均開創中國玉文化之先河,在東亞地區玉文化發展史上占據先導地位。在選材方面,8000年前的興隆窪先民已經具有了鑒別玉材的能力,能夠將玉材從石材中分辨出來,並因材質的大小、優劣雕琢成不同形態的玉器,無疑在使玉器進入人們生活的進程中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盡管當時人的擇玉觀念與我們今天從材質科學鑒定的角度所確認的玉器之間還有一定的差異,但興隆窪先民在鑒識玉材方面為後世玉文化的發展所起到的奠基作用確是毋庸質疑的,由此印證中華民族崇尚美玉的傳統文化觀念始於史前時期,一直延續、影響至今。興隆窪文化玉器以裝飾功能為主,充分體現出當時人對人體外在裝飾美的追求;部分玉器具有禮器或神器的功能,特別是以玉玦示目習俗的出現,是中國迄今所知對玉器賦予人文觀念的最早例證。1992年深秋,在興隆窪遺址的發掘現場,首次發現位於墓主人耳部的玉玦;1998年香港中文大學召開「東亞古代玉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將興隆窪的玉玦確定為世界最古老的玉耳飾。特定的審美理念是玉文化起源的重要條件,興隆窪文化之後,紅山文化的玉雕業迅猛發展,大型玉龍、勾雲形器和箍形器等新器類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東北地區玉文化的發展進入鼎盛階段,西遼河流域由此成為中國史前時期雕琢和使用玉器的核心地區之一,在中國文明起源進程中發揮出十分突出的作用,對夏商周三代文明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通過對玉器的研究,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明起源進程及早期社會發展進程。

考古專家郭大順先生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址群和玉器群的發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在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遼西地區曾先走一步,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總根系中直根系的一部分,並可能與五帝前期的代表人物有關。」盡管對於紅山文化是否進入文明時代,直至今天學術界仍未達成較高層次的共識,但我們相信對玉文化起源的探索無疑有助於對中華文明起源總體特徵的認識。

古人理想中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處在最佳的和諧狀態,而玉器則是最能反映這種思想的載體。「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比喻,都是古人將玉人格化,並賦予它美和德兩重性格的結果。

記者:我們的祖先不但在遠古時期就開始製造和使用玉器,而且很早就有對玉本身內涵的一些理性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又不斷賦予玉器以新的解釋和含義。那麼,古人在玉的自然屬性之外如何增添觀念形態方面的屬性,從而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充滿著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的玉文化。

古方(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總主編):古往今來,「玉」字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一個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們用玉字組成不計其數的詞,來表達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例如玉貌、玉體、玉女、玉容……等等,並把為正義而死形容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崇玉之風熾盛,可見一斑。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德是質量,符是顏色,即質量是首要的,顏色是次要的,至今這仍是評價軟玉的兩個基本標志。

玉的外觀顏色一望便可知,但其內質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古人有很多評價標准,如《禮記》為十一德,《管子》為九德,《荀子》為七德。漢代許慎將先秦對玉自然屬性的觀察和演繹加以概括和充實,提出玉有五德之說。這五德是「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可見五德不僅包括了玉的質、色、聲、雕等內涵,而且把它們同人的品質結合起來。「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比喻,都是古人將玉人格化,並賦予它美和德兩重性格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個學派從不同的立場觀點出發,對玉器的功能價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反對掠奪戰爭,主張節約,把是否有利於解決人們的溫飽作為衡量價值的標准,因而對玉器持全面否定的態度。他認為:「和氏之璧」等天下公認的寶物,既不能使國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興旺,對社會安定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是什麼寶物,只是少數統治者的奢侈品而已。

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建立君主集權制,提倡以法治天下。他對玉器的態度表現出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認為玉器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如果一件裝飾華麗的玉器不能使用,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他以玉卮和陶器為例來闡述他對兩者價值的認識,認為陶器雖賤但可實用,玉卮雖值千金卻無用,因此陶器比玉卮強。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對玉器採取較為實際的態度,對它的內質、外觀及價值不輕加否定。孔子認為玉材的價值並不大,玉器的價值在於它的製成品。例如有一次子貢問孔子:「我這里有塊美麗的玉材,是藏在櫃里呢,還是把它賣給識貨的商人?」孔子回答得很乾脆:「把它賣掉吧!」可見孔子對玉材的態度是很隨便的。但是孔子對一些用玉製成的器物卻很重視,《論語》描述了孔子執玉圭時,彎著腰,十分謹慎,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用玉制度形成的時代,孔子非常重視禮制,對於玉制禮器也極為推崇。不僅如此,孔子認為玉帛等器物還不足以表現禮的全部內容,玉器的內在美也是很重要的,他強調玉器的表現形式要與內容相統一。由於儒家思想被後世封建統治者奉為主導思想,因此孔子論玉對後世玉器體系的理念化影響也最大。

在中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由於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從主要為原始宗教活動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禮器,發展為貴族階層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飾,這在玉器發展史上是很大的進步。貴族階層佩帶成組玉飾的習俗在西周時期就已盛行,儒家學派將這種佩玉習俗在理論上給予肯定,提倡以玉比德,使佩玉制度化;因而玉從主要為「神」服務轉變為主要為「人」服務。這個轉變過程,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含有唯物論因素的中庸思想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倫理思想,指處理事務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態度,是古人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也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古人將玉視為中庸思想的化身,它剛柔並濟,表裡如一,溫潤雅緻。古人理想中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處在最佳的和諧狀態,即所謂「天下大同「,而玉器則是最能反映這種思想的載體。玉器本身是天然礦物,而為君子所用,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完美而有序的用玉制度又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儒家學派選擇「玉」作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的載體,大大加強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禮」字的本義就是用玉奉神,古人最初是把通過祭祀的形式來向神靈獻玉的行為稱作禮,所謂「古者行禮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稱之為禮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則稱之為神器。

記者:中華古玉的禮儀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用於神器,二是用於禮器。怎樣理解玉與中華禮制文明的關系?

田廣林(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其特有的禮制傳統,而最早的禮儀活動和最初的社會管理活動的出現,又都源於以玉為中介的宗教祭祀活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禮源於祭祀的道理。

人們所以祭神是因為有求於神,祭神的實質在於賄神,即向神送禮。送禮的目的在於用禮物來與神靈的魔力交換,求得神的保護。在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漁獵時代,最好的禮物一是玉器,二是肉食。在上古文字中,「禮」字的本義就是用玉奉神。《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這就是說,古人最初是把通過祭祀的形式來向神靈獻玉的行為稱作禮,所謂「古者行禮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稱之為禮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則稱之為神器。

據考,考古發現的史前玉玦和玉環,都是蛇的象徵。興隆窪文化常見的用於耳飾的玉玦應稱玉珥,珥玉的象徵意義在於珥蛇,即兩耳之際環繞龍蛇。墓葬中發現的少數佩戴玉珥的墓主,生前就是那些被認為具有通天降神本領、並以珥蛇為顯著標識的巫覡,這種人在當時即是宗教領袖,同時也是部族首領。據古書記載,夏朝的開國之君夏啟,就是一個耳上有蛇、手上操蛇的神秘人物。所以,以往一直被認為是日常生活裝飾品的興隆窪文化玉玦,事實上卻是一種神聖庄嚴的神器和禮器。

此外,數量僅次於玉玦的玉匕形器,其原型明顯是金屬刀具出現之前的漁獵社會用於宰割動物的骨匕。在遠古漁獵時代,氏族或部落組織在分配獵物時,通常是由族群的首領掌刀肢解所獲獵物,並按族群成員的長幼貴賤來實行分配。這樣的分配原則也通行於祭祀禮儀之中。上古時代,每當族人祭祖結束,便舉行最後一個儀式,即分食禮。首先由主祭者掌刀把祭祖的犧牲分解成若干塊,保證每一個參加祭祀的成員都可以分得一塊,然後按尊卑貴賤的次序依次分食,最尊貴者首先吃到一塊最好部位的肉,位居末尾者也能相應地吃到一塊最差的肉。這種古老的習俗直到漢代還在延續,《史記》中說西漢的開國功臣陳平當年在一次社祭活動中擔任主持儀式的宰,由於他分肉分得公平合理,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心存大志的陳平當即發感慨說,如果讓他來管理天下,也一定能像分肉一樣做得得心應手!從此中國便有了「宰割天下」這個成語。

在遠古時代,當人們用玉來禮神的時候,就把自己同時降到了神的附庸地位,人與神的根本分界是「禮」,這就是「禮尚等級」的由來。最初的禮神,純屬個人行為,人人皆可通過送禮來與神對話。後來由於傳說中顓頊時代的宗教改革,才「絕地天通」,中國的早期宗教信仰始由個人宗教階段進步到部族宗教階段。部族宗教的本質在於宗教神權的壟斷,在上者通過壟斷神權來壟斷現實社會的行政管理權。這時人們的禮神,是公益性的、集體主義式的,是在族長也同時是最高社群管理者率領下的統一而有序的行為,這就是古代中國以崇玉、尚德、祀天、祭祖與尊王為主線的傳統禮制文明模式的由來。

因此可以說,玉器的產生,就等於禮的出現,是文明之光的顯現。中華古玉在中國禮制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第一,從生產技術發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說,青銅的冶鑄集中代表了夏商周三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的話,玉器的碾琢則集中體現了新石器時代中國科技和生產發展的總體指標;第二,從民族文化傳統的角度上看,如果說,青銅禮器是三代禮樂文明社會的物化標志的話,中華史前古玉則是新石器時代中華古禮發生、積聚和擴展、承傳的基本載體;第三,夏商周三代以來,玉器成為歷代統治者用來辨別等級身份的標志和行使軍政權力的信物,《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佩玉依等級,視玉而知禮,成為通行不變的禮儀規則。所以說,玉器的出現和發展,與中華禮制文明的產生和發展相互表裡,共同始終。

乾隆進士畢沅開啟了翠玉琢朝珠的先風,一時間緬甸翡翠成為京城上層人士的珍玩,一度超過和闐玉器。「痕都斯坦玉」的輸入影響了乾隆的玉器審美觀。

記者:中國玉器的持續發展也得益於與周鄰地區進行的玉文化交流,兩千年的中外寶玉交流史如何豐富了中國玉文化寶庫?

殷志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玉器是在相互交流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先是華夏諸族之間的交融。至公元前121年以後,隨著漢朝打通通往西域的連接歐亞大陸的大通道,張騫出使西域,尤其是「絲綢之路」繁榮起來後,和闐玉獲得大量採掘,出現了中國玉器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中外交流,中原玉器不斷輸往塞外,中亞、西亞的寶玉、琉璃以及黃金工藝不斷輸入中原,豐富了中國的玉文化。

中國古代不僅貴玉賤石,而且還貴玉賤寶,這一點與世界上其他愛好寶石的國家有所不同。比如,按古代禮制規定,凡是禮儀、祭祀用玉,必須用真玉,而不能用美石替代,否則被視為對神的褻瀆;王一級可以佩服全玉,而王以下的貴族,即使非常富有,也不能用全玉,必須間以美石;明代萬曆皇帝大量使用進口寶石,但大多寶石沒有被單獨做成飾品,而是作為新疆和闐白玉的裝飾品,將色澤斑斕的寶石鑲嵌在玉的表面,主體還是中國玉。距今600年前,外來珠寶開始入席中國玉。1520年成書的《西洋朝貢典錄》多處論及「寶石」,說明明代從西洋帶回的寶石數量是很多的。江西、湖北、南京、北京等地帝王、貴族墓中均出土外來寶石,並與中國玉和諧共處。

考古出土證實,翡翠在明末首先使用於雲南西部地區,至清初,翡翠經雲南、兩廣地區傳入江南地區。至清代中晚期,由於江南地方官吏、富商將上等緬甸翡翠器進貢,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如乾隆時期的進士畢沅,曾在陝西、湖廣地區身居要職,熟悉古物奇器之道,大量收藏古玉,並對緬甸翠玉情有獨鍾,將上等翠玉琢磨成朝珠,與夫人共同享用,開啟了翠玉琢朝珠的先風。要知道,當時朝廷還沒有使用翠玉朝珠。在畢沅等人的影響下,朝中人士開始使用翠玉,並蔚然成風。緬甸翡翠成為京城上層人士的珍玩,一度供不應求,頂級緬甸翡翠源源不斷輸入中國,成為重要的玉器,一度超過和闐玉器,豐富了中國玉寶庫。

距今250-200年前,中國玉器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乾隆雕」的形成,另一件是「痕都斯坦玉」的輸入。中國玉器藝術經過四、五千年的發展,至清初已是過於成熟,缺乏創新,無法突破,走入死胡同。乾隆對此十分不滿,革古鼎新,從造型、工藝以及玉器主題上力求突破,在形態上從商周青銅器、漢代玉器中汲取藝術營養,豐富造型;在琢磨工藝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在主題表現上以再現中華遠古文化神韻為時尚。同時千方百計表現和闐玉的材質之美,鑄成了流芳千古的「乾隆雕」。

「乾隆雕」不惜耗材,作品過於敦厚、精細,缺乏玉的靈巧,而「痕都斯坦玉」(主要是伊斯蘭式玉器,產於印度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卻以靈巧見長,強調一器一色,不用雜色、巧色;器具形態取於自然法則,果、花、葉、莖,紛紛入玉;器壁外面或裝飾花卉紋,或鑲嵌玻璃珠、金屬絲。乾隆對此推崇備至,將其應用到清代玉器生產中去,出現了仿製的「西藩作」。

中國玉文化蘊涵豐富,博大精深,可以折射出古代社會物質生產、意識形態與文化交流的許多信息,在很多方面可以體現出中國人的認知與理智。玉是民族文化,也是科技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玉文化一直連綿不斷,貫穿始終,而且隨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其生命力越來越旺盛。(來源:中華讀書報)

㈡ 怎麼鑒定玉佩的好壞啊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軟玉稱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歷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於不懂玉,最怕遇到贗品。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製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製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一、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別玉器的製作及其歷史價值。

古玉器鑒定

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地、時代、名稱、功能、等級、真偽等進行的考辨、識別和判定。
玉器質地的鑒定 依憑視覺觀察,並藉助礦物學、寶石學的檢測手段,確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結晶構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可進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如古玉原有傷殘,允許少量近似無損的取樣分析,可藉助紅外光譜,X光粉晶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觀察被鑒定的玉材光學性質與結構,並測量其晶系。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玉僅只包括鹼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及鈣角閃石的軟玉,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通稱真玉。不屬於上述范圍,即為假玉或半玉。中國古代的真玉是軟玉。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共出土8件玉器,經測定全是真玉;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澤遺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雜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餘杭反山、瑤山遺址所出玉器,幾乎全是真玉。對玉器質地的鑒定,還要研究其產地,探索古代玉器來源,研究各個地區的交往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
玉器時代的鑒定 除考古發掘品,運用地質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以及參照有紀年的器物年代,確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認識其演化過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點,無法辨認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環境,以及傳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鑒定和斷代。
中國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於幾經輾轉流傳,已經和傳世品等同了,近年學者依據考古新發現的資料,選擇出土地點和時代明確的標准器為尺度,找出一些傳世古玉器與上述標准器在形制、花紋上的相似性,從而歸納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確的時空地點,這種鑒定斷代方法已為研究者所採用。各級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對玉器藏品都要進行斷代、辨偽、建檔和定級。考古學界、文博部門鑒別真偽古玉器並確定其年代歸屬,大致通過以下途徑:

①掌握時代風尚和作品風格。選擇考古發掘品作為標准器,有助於解決傳世品斷代。在無發掘品可以對比時,就需長期累積目鑒經驗,掌握玉器各個時代的風格和發展演變脈絡。辨明某種器物產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鑒定家鑒定年代時才會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動物形玉雕,能夠運用寫實和誇張等造型手法,並受到當時特定的意識形態制約,製造出很多傑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為扁平狀的平浮雕,但發展到婦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較復雜的圓雕。西周動物形佩玉,多雕出動物的外輪廓,宛如剪影。春秋戰國時期,扁平狀動物佩玉大為減少,代之而興的是成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連屬,有一定組合,而且講究形象和色澤的對稱。戰國時期佩玉的紋飾日趨繁縟,線條多捲曲相連,與商周前期紋飾迥然不同。到了漢代,使用玉材經過嚴格挑選,質地溫潤,潔白無瑕。另外,封建統治者對傳統的禮器重視程度減低,而以生前擁有的貴重的生活實用品和死後葬玉的多寡,來衡量他們社會地位的尊卑高下。戰國兩漢盛行的谷紋、蒲紋,在漢以後全部消失,到北宋後期仿古之風興起時才重新出現。上述例證說明,隨著時代風尚的變化,玉器製作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②從工藝上著眼。因雕工與工具及工匠的師承習慣有關,最易於無意中透露出時代風格。如:新石器時代玉璧、玉琮,孔為兩面鑽,對接處微有偏移,形成台痕,這時期玉器上的鑽孔,孔外徑大,越往裡邊直徑越小。同時,器表面留下繩鋸加工時在兩邊下垂的弧線痕;商代則為金屬直鋸加工留下的直線痕。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邊緣,中心打窪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雙鉤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線條順隨造形的曲度彎轉。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獨特作法。戰國玉器琢玉工具有較大改進,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澤,而且顯得鋒芒畢露。漢玉紋飾中有細如發絲的陰刻線,習稱「游絲刻」,並在玉獸,玉鳥某些部位上飾有細陰刻短平線,這是漢玉中極有時代特徵的製作技巧。宋、遼、金之玉雕中常見一種深層立體鏤雕手法,用此類手法製作的玉器有玉佩、爐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層立體鏤雕為上下不同圖案的雙層鏤雕,如玉帶飾。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對側面、內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則平整規矩,作工考究,一絲不苟。
③與同時代其他工藝品對比。時代風格貫穿到同時期各個工藝部門,相互之間存在借鑒、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徵性和裝飾性的圖案,與青銅器工藝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鳥紋,往往高冠、喙嘴,長尾上卷,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如出一轍。春秋時期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獸面紋玉飾,上邊所飾近似竊曲紋,與同墓所出蟠螭紋壺上的竊曲紋雷同。淅川下寺一號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玉牌飾,周身滿蟠虺紋,與同出的薦鬲器身上的紋飾幾乎沒有差別。漢代游絲刻在同時期線刻畫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處。唐代玉器被人們稱之為形神兼備,雕塑感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繪畫、雕塑影響所致。這時期玉器造形、紋飾與同時期的金銀器也有密切關系。宋代玉器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本身形體又趨向圖案化,與當時畫院畫風不無關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畫影響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層鏤雕,又與織錦、雕漆的風格近似。
④從文獻中求得補證。例如研究漢代從葬玉衣,從其淵源,春秋戰國時代的綴玉面幕,發展到兩漢的金鏤玉衣,銀鏤玉衣,銅鏤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從葬,都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的斷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漢代的玉具劍、玉剛卯亦見諸文獻,唐代始流行玉帶板,史載唐高祖曾將於闐新進貢的十三銙玉帶賜李靖,因此對上述的玉飾品出現的年代有了界定。遼、金時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斷代,都從文獻上得到了確鑿的印證。「春水玉」所指為鶻(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前者與遼史記載的遼帝行至「春捺缽」「鴨子河濼」進行狩獵活動情景相吻合,後者與遼史記載「秋捺缽」活動相一致。金人依契丹舊制,金史上稱前述題材的玉器為「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和「秋山之飾」。
⑤微觀細部特徵和變化。老一輩鑒定家在這方面都有許多過人之處,他們對各個玉器品類細部的變化都了如指掌,如對龍紋、螭紋的造形和紋飾,對玉璧、玉劍飾、玉人物形象等都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能夠逐一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跡,再結合其他方面的認識,所做判斷往往十分准確。
⑥留心甄別仿古做假。這有賴於掌握各時代真器的特徵,認真分析比較,找出疑點。偽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綻,尤其是後人仿製古玉,是可以鑒別出來的

㈢ 藍田玉好不好

藍田玉俗稱「菜玉」,質地堅硬,色彩斑斕,光澤溫潤,紋理細密。以翡翠綠,羊脂白,天青,玄黃、赭紅為五色。其礦石中綠松石、輝綠石、水鎂石、透閃石等所含的鎂、鋁、硅、鎳、鉻、石墨等化學元素,不僅使藍田玉晶瑩透亮,擊聲清脆,色澤艷麗,而且構成了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栩栩如生的各種自然圖案景觀。磨成的玉器翠色晶瑩,神韻橫生,有的如蒼松翠柏,流水行雲;有的似百魚戲游,老梅吐蕊;有的狀如牡丹、蓮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噬竹、猛虎嘯谷、丹鶴飛翔、百鳥朝鳳;有的重墨潑灑;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綠如翡翠;有的淡黃似金,這些虛實相兼,神態各異的玉料,加工成玉雕產品,使藍田玉的自然美中又增添了無限情趣。藍田玉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對藍田玉已開發利用,有打磨的玉壁、玉戈等。殷商時期,藍田玉被進一步開發,製作為玉刀、玉磺、玉圭等玉禮器。秦獻公6年(前379)秦在藍田設縣,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縣出美玉,故名藍田。此間葬玉風俗盛行,藍田玉被進一步製作為玉喪器。據太平御覽引玉璽譜記載,秦始皇時,得藍田水蒼玉,命李斯篆文,制為偉國玉璽,八面正方螭紐,以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物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或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從此藍田玉備受青睞,以後藍田逐漸成為玉器加工之鄉。據《漢書.地理志》載:美玉產自京(長安)北藍田山。漢茂陵出土漢武帝時大玉鋪首為藍田玉所制。漢樂府《羽林郎》中記:胡姬「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等詩句,都表示藍田縣為玉石產地,藍田玉器漢代已進入宮庭和民間生活中。唐代以後由於達官顯貴對玉的奢求,藍田玉開發達到鼎盛時期,玉石是藍田向朝廷貢奉的主要貢品之一。所謂玉山藍溪即唐代采玉之處。唐時玉器主要有:玉禮器、玉喪器及生活玉器幾類,有:圭、璧、璜、琮、瑁、睿、琥、散、敦、珩、戚、玳、璋、玉律管、蹬、押及釵、環、鐲、玉帶等。其中用途最多的是玉帶飾和玉步搖。唐代規定了明確而嚴格的用玉帶制度,玉帶列在金銀銅鐵帶之上,可見唐人對玉的重視和崇拜。玉步搖則由金銀銅金屬嵌藍玉而成,玉片極薄,雕有精緻的花鳥紋飾。詩人李商隱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詩句,詩人錢起《白石枕》中「琢眠勝水碧,一片新冰清」,都從不同角度,把藍田玉那彩翠映呈,玲瓏剔透,光澤溫潤,千姿百態反映得惟妙惟肖。但唐朝以後,由於長年累月大規模的開采,藍溪玉源漸竭,藍田玉逐漸泯滅。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一書中竟載:「藍田無玉,所謂藍田玉,即蔥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此後藍田無玉之說達數百年。清代,藍田玉被重新發現,在玉川、紅門寺又發現藍玉另一產地。從此以後藍田玉重放異彩,造福人間。80年代,藍田玉的開發生產,從品種造型、雕琢工藝和生產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其種類有建材類和玉雕類。玉雕類產品其系列類型有:玉雕屏風,文物仿製,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玉佩裝飾,生活用品等。數年來在市場享譽的藝術珍品有:玉雕屏風類:唐宮樂舞、喜鵲鬧春、八仙過海、八音演奏、絲綢之路、花中四君(菊竹蘭梅)、秦王破陣、飛天等。山水人物,花卉鳥獸類:菩薩捧珠、鯤鵬展翅、犀牛梅鹿、三貓戲水、獅虎象牛、玉皇大帝、麻姑獻壽、太真出浴、十八羅漢、彌勒大佛、壽星獻瑞、嫦娥奔月、綠嘴鸚鵡、玉蘭海棠、牡丹荷花。古物仿製類:秦宮玉璽、九龜端硯、花熏樓,仿古鼎爐、彝、花觚、花插(有鳴鳳在竹,鹿鶴同春、松竹梅歲寒三友)鼎爐等文玩類:玉硯、書鎮、墨床、筆架筆插,玉洗、硯滴、棋子,筆、筒水盂等。玉佩裝飾類:雞心佩、鏤雕蟠螭、佩環、鳳鳥、十二生肖、玉鎖、玉香囊、通靈寶玉、虎符、英雄符等。器皿用具類:玉壺、玉碗、玉杯、健身球、玉釵、玉環、玉鐲、杵臼玉梳、箸、笛、蕭、冠架、玉簪、玉圭、玉璧、玉如意、香爐等。

㈣ 御龍在天雙線9區1統天下的鮮花玉佩從哪裡得

媳婦丶天塌下來有我
|分類御龍在天
誰給我1個雙線區1統天下的號玩玩、御龍在天。法杖最好等級已開封現升級來不及了、謝謝、
回答

小嘟嘟¤金...

㈤ 聖誕節要到了哦,因為和女朋友不在同一個城市,所以想送分禮物給女朋友哦,不知道改送什麼呢,送鮮花可以

哈哈 送你個點子 你愛攝影嗎? 可以拍下屬於你那個城市或者是有關於你的點點滴滴拍成集 送給她呢 親自做的禮物會很有意思呢 再或者附上一份禮物 上哈哈禮品去看看吧 shophaha(從前括弧到後括弧這段可以無視 就是網址啦 謝謝).com

㈥ 中國傳統花紋有哪些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葯)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㈦ 古代綉法圖案名稱

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後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綉。夏、商、周時刺綉得到發展。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伯墓發現辮子股針法的刺綉殘痕(圖1),是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綉出花紋線條輪廓,再以毛筆蘸色在花紋部位塗繪大塊顏色製成, 色用紅、黃、褐、棕,其中紅黃兩色系天然硃砂(硫化汞)和石黃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著劑塗染,色相鮮明。底綢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長沙烈士公園33號戰國楚墓發現墓棺內壁四面各裱貼一幅刺綉,裱於東南兩壁者出土時尚完整,東壁的綉龍鳳蔓草紋,龍鳳頭部寫實,身子與蔓草連接為弓形圖案;南壁的綉花草枝蔓、變體鶴與鹿。這種紋樣與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的紋樣相似。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還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鳳鳥花卉紋綉、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龍鳳合體相蟠紋綉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辮綉法全部施綉,不加畫繢填彩。這標志著刺綉工藝的成熟(圖2)。蘇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第5號古墓,也曾出土中國絲綢的刺綉鞍褥面,紋樣風格和刺綉針法與長沙及江陵出土的戰國刺綉相似,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的刺綉品已向國外流傳。
漢代刺綉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西漢墓、北京大葆台西漢墓、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東漢墓、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綉發現。馬王堆 1 號西漢墓出土的遣策中記有長壽綉、信期綉、乘雲綉等名稱,紋樣題材以變體雲紋為主,也有由龍頭、鳳頭與變體雲紋連成一體的雲中龍、鳳,還有變體植物紋、茱萸紋、幾何方棋紋等。紋樣繁密,色彩鮮艷。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綉以雲山人物鳥獸為題材。新疆民豐出土的東漢刺綉除雲紋、茱萸紋外,還有獨具地方色彩的變體花鳥紋。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出土的刺綉,題材有龍紋、斗獸紋、魚鳥紋、玉佩紋等。漢代刺綉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綉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綉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綉法。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綉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綉佛像殘片。其正中綉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左右綉供養人。現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綉名款。邊飾忍冬龜背紋花邊,用二暈配色法配色。除花邊外,均滿地施綉,是現存最早的一件滿地施綉的裝飾性綉畫。
唐代所綉佛像很多,武則天(623~705)晚年曾命綉工綉制凈土變相圖 400幅。日本關衛教授認為,日本持統帝六年 (692)陳於葯師寺講堂中高6米、長6.5餘米的阿彌陀凈土變大綉帳,可能是當時仿照中國的凈土變相圖綉成的。此帳上面綉有阿彌陀佛、脅侍菩薩等像百餘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發現有一幅 3米多長的唐代辮綉佛像,氣派庄嚴。另有一件高44厘米,寬22厘米,滿綉穿枝牡丹及鴛鴦的囊袋,牡丹花葉已用平綉法綉成。還有綉帳靈鷲山釋迦說法圖,釋迦牟尼立於蓮座上,旁侍二佛二僧,頭頂飛天二人,下坐供養人像,也全是平綉法所綉。唐代刺綉針法,已運用戧針、擻和針、扎針、蹙金、平金、盤金、釘金箔等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為宋代綉畫藝術創造了條件。(圖3) 宋代繼承了綉制佛畫的技藝傳統,轉而綉制名人書畫,以追摹宋代院體工筆畫的筆墨線條、暈色濃淡及畫中風采氣韻為能事。宋徽宗於崇寧年間(202~206)在皇家畫院設綉畫專科,一時間著名綉工如思白、墨林、啟美等輩出,融書畫於綉畫。他們的綉品精緻細膩,有「閨閣綉」之稱。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綉素底白鷹軸,羽毛用刻鱗針,在羽片外緣先墊一根輪廓線,然後根據羽毛生長規律施綉,使羽毛呈現高下厚薄的真實感,系鷹的藍索打結處,用粗股絲線盤結,然後釘線固定,流蘇也以粗線排列釘固,使之顯現不同的紋理質感,使刺綉技法推進到藝術的高峰。
元代刺綉稍衰,明清復振,蘇綉、魯綉、湘綉、粵綉、蜀綉最著名。蘇綉始於上海露香園顧氏,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魯綉為衣線綉,作風雄勁,設色濃艷,湘綉渾厚,粵綉明快,蜀綉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各具特色。

㈧ 金代玉佩有什麼特點

金人常服玉帶為上,庶人禁用玉。金代女真族佩帶玉較為普遍,其時稱作「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飾玉以花鳥紋為主。金代花鳥形玉佩,多作綬帶鳥銜花卉紋。因「綬」與「壽」字諧音,故壽帶鳥是福壽的象徵,綬帶鳥銜花卉紋,寓意春光長壽,勃勃生機。而龜巢荷葉也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壽意類。

金代玉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藝術不是孤零零地表現一個物體或一件動物;而是花與鳥、龜與荷葉、魚與水草相輔相成,動靜結合,表現出周圍的環境特點,富有生活氣息。

㈨ 中年男人生日送什麼花

送男人一般選擇單色單樣花束,在花束的製作中需求留心的是盡量選用大花型的花材,切忌瑣碎的感覺。包裝方面要盡量避免粉色等比較女性化的顏色
中年男人過生日了,一般會舉辦傳統的慶祝活動,也應該要有比較特別以及更有意義的祝願辦法,訂花送花就是很不錯的辦法。中年男人生日訂花送花送什麼花適合?網上訂花送花給中年男人,一定要穩重,畢竟許多中年男人的特性都比較保存。那麼,中年男人生日送花送什麼花適合?*好避免整束花都是白色或黃色的花,不然或許開罪到某些中年男人的忌諱。一般來說,網上訂花鮮花預訂百合康乃馨、紅掌、向日葵等都適合送給中年男人。
百合鮮花,標志家庭幸福、健康長壽、工作順利等誇姣祝願。
康乃馨鮮花,送中年男人涵義健康和敬重之情。
紅掌鮮花涵義「熱心」、「熱心」、「關心」。
向日葵鮮花是神往亮光之花,涵義健康、高興、生機,生動的人生

材料:7朵向日葵,大量游枷利葉豐滿
包裝:綠色歐亞紙扇形包
卡片參考:男人真是不容易,每天奔波為家庭,心裡壓力還真大,祝男人節快樂!一生快樂!

了解完中年男士朋友生日送什麼花合適,第一買花網溫馨花店有齊全的花材,優質的配送服務,是送花不二的選擇。生日鮮花,開業花籃,表白示愛玫瑰花,只有你想要的沒有我們都有。

熱點內容
玫瑰銹連衣裙 發布:2025-09-11 02:45:46 瀏覽:212
丁香種子圖片 發布:2025-09-11 02:28:35 瀏覽:397
芊顏花藝 發布:2025-09-11 02:24:22 瀏覽:101
房山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1 02:16:22 瀏覽:558
花藝美容館 發布:2025-09-11 02:12:03 瀏覽:345
花卉網頁製作 發布:2025-09-11 02:04:55 瀏覽:263
沙子適合種什麼盆栽 發布:2025-09-11 01:54:20 瀏覽:687
梅花香自苦寒來上一句 發布:2025-09-11 01:42:56 瀏覽:475
箱根櫻花季 發布:2025-09-11 01:37:58 瀏覽:768
盆栽花卉綠鑽養護方法 發布:2025-09-11 01:22:50 瀏覽:74